九味元浆养胃论证法.docx_第1页
九味元浆养胃论证法.docx_第2页
九味元浆养胃论证法.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是铁,饭是钢。”说明人是每天离不开饮食的。但是若无一副健全的消化器官,纵然有满桌的美味佳肴,确也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因为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往往在美餐之后,有得不偿失之感,甚至会因此而加重脾胃疾病。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与长寿。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这是指吃到嘴里的食物,首先要经过牙齿咀嚼,唾液拌和,下咽至胃,由胃受纳。后经胃之腐熟,分解混匀成食糜,通过“胃气主降”的作用,将食糜运送至十二指肠、空肠,这就是中医所指的“脾运”功能。食物在胃、胰等胃肠激素的作用下,促进胃蛋白酶、胰酶等消化酶的大量分泌,将“水谷精微”中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脂肪酸等营养物质,依赖“脾气主升”的作用,经气、血、津液的运行而输布到全身。这个过程,则可以理解为脾所主“化”的生理作用,由此可见,所谓“脾主运化”,“运”指机械性消化,“化”指化学性消化及其代谢过程而已。但是,脾胃虽为人体的消化器官,运化水谷精微之枢纽,若要完成饮食营养的消化吸收,合成新的气、血、精、津液的全过程,还必须得依赖心、肝、胆、胰、肺等其他脏腑的相互配合。需要说明的是,中医所讲的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既泛指脐周腹部小肠的消化吸收,又概括了胃、肠、肝、胆、胰等消化器官的生理功能。因此,脾胃功能健全,则体丰肤泽,面色红润,四肢强劲,精力充沛;反之则肌肉消瘦,面色萎黄,四肢无力,神疲力乏。“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这是古人用以观察病人病势轻重进退、生死存亡的辨别方法。也就是说人在生病时,只要还能吃饭,表明胃气尚存,气血化源未绝,谓之“有胃气则生”,病势可望由重转轻,预后良好。若病到已不能进食,标志胃气已绝,气血生化无源,便是“无胃气则死”,病势将由轻转重,逐渐恶化,危及生命。所以中医古书内经说“安谷者昌,绝谷者亡。”例如三国时代的蜀国丞相诸葛亮,他之所以活了54岁就死了,主要在于他平日政事烦多,操心费力,又长期进食甚少,导致思虑伤脾、营养不足、胃气衰败的缘故。这就告诫人们:若不注意日常的饮食起居,不护养胃气,就有可能损害健康,缩短寿命。中医认为,导致脾胃疾病的原因,不外乎饮食不节、寒热不适,或情志郁闷、忧思困脾等因素,因此预防上亦要从节饮食、适寒热、畅情志这三方面做起。脾胃论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养脾胃即可以安五脏”。九味元浆遵循外补内生、自然渗透之法,充分提供脾胃动力来源“喂饱”长期饥饿的胃粘膜潜能再生细胞,激发脾胃自身调节功能和修复能力脾胃既是人体五脏六腑气机升降的枢纽,也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和赖以生存的“水谷之海”。历来有“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的说法,因此,我们说“脾胃是生命的根本”,养生先养脾胃。九味元浆如何养胃:春天如何养脾胃春天本来就是肝旺而脾弱的,脾土被肝木所困,容易致脾胃输送、消化功能受影响,出现腹胀、腹痛等毛病。因此,春天除了疏肝利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健脾养胃。养脾胃需静心,使肝气不横逆,脾胃安宁,脾胃运化功能得以正常运转,以达到健脾养胃的目的。根据春气升发的特点,我们可以多按摩太冲穴、足三里穴、中脘穴,以舒肝健脾胃。脾胃的饮食调养上,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早有说法:“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因此,春天里我们最好少吃点酸味食物,多吃点甜味食物,以养脾脏之气,比如我们前面说过的山药、莲藕、萝卜等。此外,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升发,这就要我们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助阳外泄,使肝木生发太过而克伤脾土。春天,自然界的阳气开始升发,同时春天的风也比较大,这时我们一定要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要随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顺应春季气候多变的规律来保暖防寒,不使阳气受遏。孙思邈主张春天穿衣宜“下厚上薄”,以养阳收阴。夏天如何养脾胃夏天是阳气最旺的时候,同时这时候的湿气也比较重,湿邪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特别是损伤脾胃之阳气,导致脾之气机不畅,饮食运化失常,使人出现脘腹胀满,不爱吃东西,大便稀溏,甚至发生胃肠炎、痢疾等病。因此,夏季养脾胃的重点在于除湿。夏季多雨潮湿,因此暑热之邪常与湿邪相兼为患,即所谓的暑多挟湿,暑天感冒、中暑等疾病,往往是湿与热的症状同时存在。夏季防湿邪,要做到少淋雨、少贪凉;防暑邪,就要在早晚室外气温相对比较低时,应打开窗户通风,以散去人体周围的热气。夏季的湿邪可来自于我们平时的饮食,因为人们在夏季有贪吃寒凉的倾向。夏天的寒凉饮食,特别是冰冻的冷饮,会产生寒湿之邪而导致暑湿兼寒的病症。因此,虽然是夏季,我们还是要少吃寒凉食物。夏季里还必须注意性格、情操及道德的修养,做到心胸豁达,待人和善。遇事不要斤斤计较、苦思冥想,更不要对身外之物多费心思。在穴位上,我们可以多按摩极泉穴、神门穴、足三里穴、中脘穴,以养心健脾胃。夏季还可以用艾灸关元穴的方法,以补益人体的元气和肾气。扁鹊心书中说:“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壮,久久不畏寒暑。”其意是说,在每年的夏秋相交的时候,用艾绒做成圆锥体形的艾炷,如米粒大小,点燃后灸关元穴,可提高人体的耐寒和抗暑能力。秋天如何养脾胃每年的秋季之时,很多的家长向我反应,说自己的孩子刚入秋的时候,就变得不爱吃东西了,人也变瘦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孩子经过炎炎夏日,体内能量消耗较大,饮食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孩子们爱吃冷食冷饮,损伤脾胃的阳气,才会出现上述的情况,这类孩子有时还容易患感冒、腹泻。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注意食物的保暖,不要吃太凉的食物,并选择清淡、细软易消化的食物。秋季适当多喝一点粥,也是非常好的补脾胃的方法。在我们中医养生里,古人提倡立秋开始每天早晨就应该多吃粥,粥最健脾,可以帮助脾胃滋阴,以助人体阴阳平衡。秋季还可以多刺激太渊穴、列缺穴、足三里穴、中脘穴,以养肺健脾。冬天如何养脾胃到了冬季,天气变得寒冷了,我们身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因此,抵抗力也慢慢降低。此外,由于天气转凉,人的食欲旺盛,食量增加,使胃及十二指肠的负担加重,容易引起胃病复发。因此,冬季要就温热避寒凉。平时要做到早卧晚起;多晒晒太阳,以使身体温暖;衣着上要保持宽松暖和,外出时要戴帽子或扎围巾;饮食上要适当多吃一些热量高的食物。冬季由于天气寒冷,我们可多吃些甜味的食物,以为身体提供热能,抵御寒冷。如各种糖、蜂蜜、蜜饯、甜饮料等。但甜食不宜多吃,否则不仅容易使人发胖,还会妨碍脾胃的消化,减少食欲,甚至影响心肾功能。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说:“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由于冬天天气比较冷,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