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闸北”建设“十二五”规划.doc_第1页
“智慧闸北”建设“十二五”规划.doc_第2页
“智慧闸北”建设“十二五”规划.doc_第3页
“智慧闸北”建设“十二五”规划.doc_第4页
“智慧闸北”建设“十二五”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慧闸北”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上海市闸北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二O一一年二月一、“智慧闸北”建设的现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全区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信息化整体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适度超前,综合服务能级快速提升;信息化综合配套环境进一步完善,规范管理的能力不断增强;信息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实现总体安全可控;信息技术应用覆盖面、渗透力明显扩大,围绕电子政务统筹建设、城市管理信息集约共享、卫生信息化的“闸北模式”和教育信息化广泛普及等方面取得了诸多实绩,特别是国产基础软件和云计算技术在闸北的应用推广,已经在上海形成示范效应,这为闸北“十二五”期间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纵观“十一五”期间,闸北区信息化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一)信息基础设施能级快速提升 “十一五”期间,我区信息基础设施坚持适度超前的建设思路,信息基础设施能级得到快速提升。信息通信网络基本实现宽带化、数字化和广覆盖;信息通信管线、无线通信基站、信息通信局房、室内无线通信覆盖等集约化建设初见成效;电子政务网络框架平台已基本建成。(二)信息化综合配套环境进一步改善“十一五”期间,我区注重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信息化建设氛围,信息化综合配套环境明显改善。电子政务的组织和制度逐步完善,全社会多方参与的格局基本形成,信息安全意识和管理能力不断提高。(三)政务信息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重点推进了电子政务建设,政府的办公效率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建成了一批重点政务信息化应用系统,开展了一批社会管理和服务系统的信息化应用,实现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全程电子化。(四)信息化助力城区管理效果显著“十一五”期间,信息技术成为创建“平安闸北”和“文明城区”的重要支撑,城区面貌日新月异。以信息化手段助力“平安闸北”建设,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建成城管、环境监测、安全生产等信息系统先期工程。(五)教育信息化成绩斐然“十一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建设总计投入资金超亿元,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课程资源整合、综合服务平台、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应用效能等方面不断提高,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有突破性作用。全面建成“校校通”工程,校园网络建设和信息技术普及程度大幅提升,建设实施了一批实用性强的教育信息系统。(六)卫生信息化建设独具特色“十一五”期间,卫生信息化总计投入资金四千多万元,卫生信息化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闸北模式”,得到了国家卫生部的充分肯定。基本建成了区域卫生网,扩大了卫生信息普及面,开发了九大卫生医疗保健应用系统。(七)存在不足 “十一五”期间,我区信息化建设虽然得到了全面快速发展,但是,伴随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影响和制约信息化长远发展的因素也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1、信息化工作体制尚未完全理顺,信息化主管部门在区域信息化推进工作中的统筹管理职能有待进一步强化,信息化项目组织推进的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2、信息资源整合共享要求与现有法制、体制、机制不相适应,业务系统间信息孤岛问题和各大电信运营商业务系统之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程度还比较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区域信息化的平衡发展。3、促进两化融合的力度有待加大、手段尚待丰富,企业信息化意识有待提高,社会化专业服务体系和配套的政策措施有待完善。4、信息安全的投入仍然不高、手段运用不足,信息安全的技术能级和管理能力有待提升。二、“智慧闸北”建设面临的形势(一)战略部署闸北区在“十二五”期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发展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为主线,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建设重点功能区,全面形成“南高中繁北产业”的发展格局。信息化建设在这一重大战略布局中至关重要。(二)技术趋势从信息技术自身发展看,技术演进与应用渗透也在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变革。信息技术总体沿着摩尔定律发展路径向着更高、更快方向演进,融合创新和应用型创新成为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内容。信息网络向高速、智能、融合、泛在的下一代网络演进,宽带成为国家信息化和国家发展的战略基础设施。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为支撑的服务模式日益成熟,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人类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得信息技术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渗透范围不断扩展和深入,带动、支撑了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提供了强大驱动力。三、“智慧闸北”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闸北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核心内容的信息化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信息化服务于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主旨,以建设“智慧闸北”为主体,以提升网络宽带化和应用智能化为主线,以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和带动战略为主攻,充分汲取信息产业领域的高新技术成果和应用经验,通过统筹协调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全力实施“智慧闸北”信息基础设施工程。提升信息化综合承载和服务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全面渗透和深度融合;提升信息化应用效能和服务水平,加快各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使“智慧闸北”成为上海“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为闸北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基础保障和技术支撑。(二)发展原则 1、统筹协调原则。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和推进机制,强化政策、标准的引导与规范作用,注重政府引领与市场机制推动相结合、加快建设与强化管理相结合,信息服务的共联共享与用户的自由选择权,促进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统筹协调发展。 2、资源共享原则。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区域和群体中的普遍应用;着力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公共信息系统的集约建设和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整合共享,不断提高信息化的整体质量与效益。 3、突出创新原则。坚持两化融合、信息产业支撑闸北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发展,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在信息化理念、模式和应用等方面创新突破。4、聚焦重点原则。始终把贴近市民、服务发展作为信息化工作的基点,重点推进一批全社会普遍受益的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和应用。四、“智慧闸北”建设的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全力推进“智慧闸北”建设,实施“六大智慧“工程,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到“十二五”期末,我区的信息化整体水平在全市名列前茅,主要信息化指标迈入全市先进行列。特别是在国产基础软件应用推广方面居全国领先和引领示范地位,在云计算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方面成为全市示范基地,在智能电网技术应用与推广方面位居全市前列,逐步建成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重要特征的“智慧闸北”。(二)具体目标1、基本建成覆盖全区的以“宽带、泛在、融合和安全”为特征的“智慧闸北”信息基础设施。稳步推进闸北 “城市光网”、“无线宽带网”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建设,到2015年实现100%光纤到户,接入端口能力100M以上,每用户20M以上的应用带宽。实现无线网络覆盖率100%,1M无线宽带接入覆盖率90%。2、基本形成效能显著、成果惠民的“智慧闸北”建设应用格局。到2015年,互联网用户普及率95,家庭宽带接入用户普及率80%以上,数字电视普及率100%;引导形成一批社区管理、服务和互动的智能化示范小区,树立若干信息服务、数字娱乐、智能管理和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数字家庭典型;依托“政务云”、“健康云”和“中小企业服务云”推进工程,基本建成政府行政效能显著提升、社区居民卫生健康档案一体化、中小企业服务便民化的信息化普遍发展与应用推行格局。3、基本形成信息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应用相融合的“智慧闸北”建设良好环境。构建信息技术产业体系、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和信息资源安全共享的信息化应用协调推进的良好环境,“两化”融合度指数达 %以上,位居全市中上游;积极推进软件正版化,形成有效的软件正版化保障机制和良好的正版软件使用氛围;推动国产基础软件、云计算技术和智能电网应用等方面融合发展与创新,在电子政务领域实现国产基础软件相关应用率不低于80%,国产基础软件应用率和产业化规模位居全市和全国前列。五、“智慧闸北”建设的主要任务“十二五”期间,为实现“智慧闸北”的信息化主要功能性指标,我区将积极推进”智慧城市”的配套性、功能性和支撑性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应用水平;重点围绕“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城管”、“智慧商圈”、“智慧园区”和“智慧惠民”,全面推进“智慧闸北”建设。(一)大力推进“智慧闸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设施的能级水平。按照统一部署,适度超前,集约建设,互联互通的原则,通过基础网络提升和功能平台打造,着力增强“智慧闸北“的信息网络综合承载能级和信息通讯集聚服务能力,提高设施综合开发集约利用水平,为实现信息化基础设施主要服务功能和信息化能级指标位居全市前列提供基础保障。1、基础网络提升工程(1)建成城市光纤宽带网络。至2012年基本完成光纤宽带网络的全区100%覆盖;2012年后不断优化网络结构,到2015年实现光纤到户接入端口能力100M,每用户20M以上的应用带宽。(2)实现无线城市覆盖。完善区域内的3G和WIFI网络覆盖,打造随时随地、无所不在的无线宽带网络环境,建成布局合理、覆盖全面、优势互补的无线城市。(3)推广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加快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实现城区有线数字电视全覆盖;加快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努力推进“三网融合”;推动基于直播卫星、地面传输、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等多种传播方式的数字电视有序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电视的增值业务、信息服务功能,推动和发展高清节目播出,同时为3D节目的播出做好技术准备。(4)建设各类特殊应用领域专网。推动无线专网建设与资源共享,到2015年实现100%全面覆盖,使之成为电信、移动网络应用之外,特殊信息化服务功能的有力补充。2、功能平台拓展工程(1)打造亚太数据港。规划投资近10亿元,利用云计算技术,通过使用自主产权的硬件级虚拟化、自动化和集群存储技术,建设、运营国内首个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平台,为国内外企业提供国内一流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和云计算服务。(2)建设国际运营商集聚区。在集中了国内信息服务三大运营商的基础上,我区将积极推动和引进包括以德国电信、KDDI、新加坡电信等为代表的一批国际知名电信运营商进驻基地,形成集聚效应,建成国际通行标准的通讯枢纽型数据中心和国际运营商集聚区。(二)大力推进“智慧政务”建设,不断增强政府行政效能。“智慧政务“是政府自身管理与业务推进的信息化实现手段。依托“政府光网”和闸北“政务云”,逐步建成“一张光网、两大平台、五类数据库和各项应用智能互动”为基础的“智慧政务”。1、构建政府光网。加大我区“政府光网”建设力度,统筹建设以政府核心主干光网为主体、以现有主导运营商城域光纤网络为辅助、满足政府信息化安全与扩展要求的集约化全光网络。根据政府办公、公共安全、教育、卫生等多方组网的需求,分阶段推进相关网络接入,淘汰过期架空线路,实现通信线路入地,有效降低光纤网络的人为损坏。2、实现四网整合。以区政务网络中心机房为核心,完善市公务网、市政务外网、区政务外网和互联网出口四个功能强大、安全可靠的区级中心节点,使之成为能承载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及各部门网络应用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中心;强化完善统一的网络管理中心,完成各部门已有纵向网络整合,形成上连市、下连街道(镇)、横连区各部门,支撑数字、语音和视频等业务应用,布局合理、结构完整、运行安全的信息化网络覆盖。3、搭建政务云平台。推进“电子政务云”框架下的云计算平台建设,一是区政府门户网站云计算平台。按照集约化、安全有效的要求,以区政府门户网站为中心,构建区各部门和街道(镇)的网站云。以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等行政业务,推动网上办事普及,以内外网结合推动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逐步形成统一托管、业务协同、资源共享的区门户网站云计算平台。二是区政务办公门户网站云计算平台。依托区政务信息网,联动区各部门和街道(镇)的政务信息网站,实现区政务办公高效化;与区政府门户网站云计算平台内外协同,逐步实现区门户网站网上办事的全流程电子化。4、完善基础数据库建设。一是人口及人力资源数据库,实现全区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二是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建立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唯一标识的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三是自然资源和基础地理数据库,形成全区自然资源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体系。四是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建设和完善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经济形势预测分析和楼宇经济状况及运行态势等基础数据库。五是数字档案数据库,建立全区公共文献分布式数据库实现公共文献共享和交换。(三)大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切实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通过“智慧社区”建设,让数字化、网络化、无线化和智能化成为社区居民生活和工作的主要方式,营造优美和谐、便捷安全的智能生活氛围。1、培育信息化小区和数字家庭。依托社会各类信息化资源,促进信息技术在小区、家庭中的应用发展,增强住宅小区综合管理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不断完善现代小区的信息化功能性标准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智能化小区;结合我区实际,围绕社区公共服务、老年公寓管理、阳光之家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领域推进以物联网、云计算和基础软件应用推广为核心的“智慧社区“试点工作;以苏河湾等高端居住区为示范,实现泛在宽带网络全面覆盖,智能物联网络全面监控,智慧处理网络全面掌控;大力发展“数字家庭”,促进家庭娱乐、通信与信息服务、智能家电、家庭安防监控、家庭医疗保健等信息化应用服务,便利百姓生活,带动信息消费。 2、拓展面向社区居民的信息服务。推动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资源向社区延伸和集聚,发挥信息化对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支撑作用,促进政府服务和居民需要的良性互动。以加强社区实有人口管理和服务为重点,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的行政服务模式;不断完善社区事务受理、社会救助等信息系统,深入推进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完善社区信息苑、社区服务网等基层信息服务设施,拓展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卡、居住证、市民信箱、“付费通”等领域的信息化服务功能;推广集约化信息服务模式,鼓励居民自治组织、企业和社会机构参与社区信息服务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为市民提供便捷、经济、实用的信息服务。(四)大力推进“智慧城管”建设,有效增强城市管理功能。加快信息化对城市建设和管理过程的全面渗透,加强城市各类基础设施与IT基础设施之间的有机融合,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和创立城区“智慧管理”的新形象。1、确立信息化建设成为城区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机制。“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决定了信息化手段应用与相关设施建设必须纳入城市规划管理和城市开发建设日常管理的范畴,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事前规划、事中建设、事后监管的建设机制,将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内容统筹到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之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方面,从而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必要的行政保障和制度规范。2、统筹城市图像监控系统建设。统筹建设覆盖全区的图像监控系统,逐步将社会化的图像监控系统纳入全区统一的系统中,形成政府、企业和社区完整的图像监控体系,满足公共安全和交通管理的需要。进一步拓展图像监控的应用范围,以治安管理为核心,以网格化管理、市容绿化、交通诱导、指挥调度、停车管理等多方应用为拓展方向,加快形成一套系统开放、领域广泛、用户使用互联的信息资源共享格局,到“十二五”期末,所有的道路、河道、重点区域、公共热点区域实现100%智能监控联网覆盖,主要的公交线路实现智能监控联网覆盖,基本建立城市图像监控体系框架。3、促进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平台的应用。依托区空间地理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城市光网或无线城市等基础设施,试点应用GPS、传感器、智能图像分析、物联网等新技术,逐步实现物联网技术在防灾应急、土地规划、市政养护、房屋保养、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实现对城市的智能管理。建设城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城区综合管理水平。围绕城市部件管理和事件处理,在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信息系统和资源的基础上,完善区、街道镇两级的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和综合管理数据库,实现区、街道镇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基本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4、推进移动监管执法网络平台建设。在已建成的政务办公网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安全、高速的3G移动通信技术,以市容卫生、环境监测和卫生监督为突破口,结合政务办公、来沪人口管理等政务网络应用系统,探索建立移动监管执法网络平台,并与现有电子政务系统同步的移动办公系统,支持随时随地的移动执法、移动服务等功能应用,实现与政务网络的协同,有效提升政府办公和城管执法的效率。(五)大力推进“智慧商圈”建设,创新商圈管理模式。积极落实“南高中繁”战略,推进各类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重点推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现代金融、旅游、商业、娱乐、现代物流和专业市场等领域的应用,营造良好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1、开展“智慧商圈”示范工作。以“大宁智慧商圈”、“苏河湾高端商务区”等一批示范商圈建设为重点,通过视频技术、物联网技术、手机支付等多种信息化应用手段,打造“智慧商圈”,实现商圈管理者、商户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高效互动,以智能化的方式协调运作商圈,形成以大宁商圈实体经济为基础、“大宁网上商城”为拓展的“智慧商圈”框架,充分发挥“智慧商圈”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2、建立现代服务业支撑体系。不断完善信用服务、安全认证、网上支付、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立足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全局,鼓励有实力的骨干企业积极发展信用服务、安全认证、电子支付和物流配送等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抓好一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和示范工程,做大电子商务规模,加快现代服务业产业链的整合,建立网络经济间完善的专业协作体系,促进网络经济集群化发展。 3、打造区域性工商管理云。发挥政府管理与市场运作的各自优势,针对区域经济运行的基本状况,构建覆盖实体经济和网络经济的经济运行数据库,在企业资金监管、信用评价、依法纳税等工商管理环节中运用云计算技术,形成管理信息互通、政府管理透明、企业经营便捷、市场信息对称的商圈环境,使政府对区域经济的分析更具有科学性,调控更具针对性,监管更具有有效性。 4、做强一批电子商务骨干企业。鼓励钢铁、服装、通信、茶叶、眼镜等具有我区特色的专业市场加快内部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电子商务交易网络平台,促进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有机结合。打造国内钢铁行业集钢铁贸易、物流配送和金融服务为一体的专业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发展集服装设计、品牌发布和网上交易为一体的专业服装电子商务平台;构建专业从事异地商旅自驾租车在线预定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鼓励手机通信市场、眼镜市场和茶叶市场等特色商圈,开展电子商务应用。鼓励商铺和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交易。积极引导大型百货商场、连锁经营企业和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的经营企业,建设网上商城。(六) 大力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拓展园区管理新功能。以高新科技园区为重点,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和带动战略,发挥信息化促进经济发展转型的引领作用。1、推进“智慧园区”的试点示范工作。选择区内一些有产业特色、有创新能级、有科技含量的园区作为试点示范,以节能、安防、消防和温湿度远程监控等物联网应用为亮点,率先开展“智慧园区”的业务应用、园区管理等领域的智慧建设。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有效整合网络资源,实现按需服务的先进商业模式。利用无线宽带技术,构建新一代无线宽带多媒体接入网络,为园区提供基于移动云计算、多媒体集群调度、视频监控、视频会议、数据交互、高速互联网接入等多层次多功能信息化业务,更好地满足园区先导示范的需要。2、建设园区的云计算应用服务功能。通过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开展虚拟园区云计算示范应用服务的建设,总体上为园区提供DaaS(整体IT桌面外包服务)、MDaaS服务(移动桌面服务),有效推动政府部门、孵化园区、第三方服务机构、创业企业、创业者、就业者各群体良性互动,将电信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和DaaS运营网络加以整合,实现多网融合,多片园区互联互通,推动分散园区在云计算技术支持下实现的虚拟化园区建设。3、推进园区建设管理和服务信息化。以提升园区商务办公品质为目标,推动产业园区全面提升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入园企业提供示范和服务;以城市光网、无线城市、智能楼宇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依据“数字园区”建设标准和规范,支持园区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推动园区实现智能节能控制系统,推进园区公共服务信息化,支持建设园区信息化服务平台。4、推动园区信息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进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多媒体谷产业基地、科技园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等重点园区的信息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商务楼宇实现光纤到楼,高端楼宇实现光纤到楼层、到桌面;产业园区优先发展FTTO+LAN覆盖。3G网络发展以优化补盲为主,不断提升数据业务承载能力,实现区域内3G移动网络高容量覆盖。在WIFI热点建设方面,协同发展以802.1x高速WLAN技术为代表的无线数据热点,形成对3G等移动通信基础网络的有效补充;通过统一鉴权、统一认证和统一计费等技术手段,实现WLAN与3G的融合发展。(七)大力推进“智慧惠民”建设,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信息化发展。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的应用,促进跨行业、跨领域的信息共享,打造“智慧惠民”的社会公共事业服务体系,体现信息化建设为全区居民带来的实惠,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教育、卫生和文化需求。1、推广卫生领域“闸北模式”的建设。(1)加快“健康云”建设。以国家卫生部确立的“闸北模式”为基础,以区卫生局及下属医疗卫生机构为应用对象,开展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的应用示范。通过建设覆盖全区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以及统一规划的医疗健康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为居民开展自我健康管理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平台。(2)推动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依托本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和要求,加强公共卫生领域信息资源的收集、开发和利用,加快卫生信息数据元和数据集的标准化建设,使卫生信息能在更大系统范围内实现共享。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医疗服务、疾病控制、预防保健、卫生监督、科研教育等卫生领域的广泛应用,增强防疫监控、应急处置和救治能力。加强卫生与公安、医保等各相关部门的协调,使人口信息、医疗信息等内容能统一标准,共享利用。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完善各级医院管理信息化,实现区内医院互连及信息共享。(3)加强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加强各医疗机构,特别是各社区医疗卫生中心及社区卫生站的卫生光网和无线城市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医疗服务向社区的延伸。统筹规划电子病历,促进医疗、医药和医保机构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形成适应医疗改革和发展要求,服务于政府、社会和居民,功能比较完备、标准统一规范、系统安全可靠的卫生信息化网络。 2、加快教育领域信息化步伐。继续加大教育信息化方面的资金投入,建设区域教育的数据中心,有效利用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服务。全区80%的学校建成自己的校园网,学生每百人拥有计算机数达到20台以上,学校建成计算机室、多媒体室的比例达到80%以上。实现相关部门的社会共有数据共享,更科学的用于教学规划布点,教育管理等。依托校园网开展网上教学研究与实践,推广以数字课堂和数字书包为特点的数字化试点学校经验,促进我区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依托学校网络资源和教育资源,为社区居民搭建网络学习平台,推动我区学习型城区的建设,发展多层次、交互式网络教育培训体系,方便居民自主学习。 3、大力推进文化领域信息化建设努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