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我一双慧眼将语文看真切.doc_第1页
借我一双慧眼将语文看真切.doc_第2页
借我一双慧眼将语文看真切.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借我一双慧眼 将语文看真切“千课万人”听课心得在春意盎然的四月,“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亲亲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在重庆南岸拉开序幕。短短的三天听课学习,可以说是累并快乐着。每天坐在学术交流中心的硬凳上一听就是10节课,享受着名师们以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在课堂上演绎着语文教学的风采与精彩,留给每一位听课教师的不仅仅是笑声和掌声,更多的还是感悟和思考。借此,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一些体会。一、听名师的课,我们缺少什么?(一)从医学诊断的视角看我们缺什么 浙江教研室斯苗儿老师形容得好,听名师名课,听时激动,想想感动,回去后一动不动,这样有什么用呢?从医疗诊断的流程来看,我们首先要诉说病情,那我们教师首先对自己缺什么了解吗?如果不!那就要学会自我诊断。如何进行自我诊断,在这里我想借用虞大明老师的走过十年举了几个例子: 1我敢听自己的课吗?把自己的话用录音机录下来,听一听高八度的声音是你自己吗?语无伦次的提问是你自己吗?翻来覆去还讲不清概念的是你自己吗? 2我敢看自己的课吗?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录下来,自己的教学体态、举手投足会是怎么样呢?虞大明老师就是从“爱照镜子”中练出来的:每天晚上他把教室的窗户当成一面巨大的“镜子”观察自己的体态语言,并反复调整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就是这样的执着、苦练成就了一位名师。 3我敢让别人来听自己的课吗? 4我在进步吗? (二)从听课、评课的角度看我们缺什么 一节研究课可以成为教师成长的里程碑;一节课也可以折射出一个团队的教学理念;一节课还可以探讨一类课,一个领域的教学定位。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本次活动中,名师的成功之处、教学创新、教学智慧、欠妥之处等都值得我们进行思考。我们还可以思考思考如果让我上这节课,可采用执教老师的哪些做法,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所以,我们缺的就是一种心态。只有心平气和地看待公开课,研究课,虚心听取意见,善于反思,找到了自己缺什么,再“对症下药”,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 二、听名师的课,我们学习什么?(一)读懂教材,简单教学当前,我们的一些语文课得了“虚胖病”,内容太繁,形式太多,手段太杂,非语文的因素不少,时间不够用成了老师的口头禅。如何医治这个病症,几位名师的课就是生动的范例。我们一起来看看几位名师的教学环节:王崧舟望月: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蒋军晶已死的母熊:读通读顺理解文意类比阅读理解慈悲。窦桂梅牛郎织女: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纵观课堂,名师们都能做到返朴归真,致力于“简简单单教语文”,其目标简明、环节简约、操作简便、语言简练。每个环节的问题很集中,没有琐碎的分析、面面俱到的提问和过度的拓展延伸。但是这简约的教学环节的背后是老师读透读精教材,把教学重点落实到教学过程中,真正让学生理解重点内容,掌握重点内容。(二)重视方法,有效教学陶行知说:“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获最大的效果”。是的,虽然说教无定法,但是贵在得法。名师们都追寻最简便、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戴建荣的珍珠鸟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周益民诗中的声音注重观察方法的指导,盛新凤的跨越百年的美丽重视读文批注法的指导,窦桂梅则侧重于训练学生利用人物关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每一位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都不相同,但是目标是一样的,那就是怎样让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效率最高化。(三)关注细节,智慧教学很多时候,名师的课堂最让我们叹服的不仅仅是他对文本的钻研解读、方法的灵活运用,还有的是他们对细节的处理和把握。在细节中体现大师风范,将智慧传达给学生。就拿王崧舟老师的望月一课来说,让学生理解“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这样境界极高的佛家偈语,学生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是王老师没有生硬的讲解,而是做到了“不可说破”。一直用“有人说”引导学生找一找,读一读,连一连,整个课堂老师只是“顺手牵羊”、“顺藤摸瓜”“顺水推月”,用王老师自己的话说:“清幽旷远让学生得文本之意;万川映月让学生得文本之言;景事交融让学生得文本之法;天心月圆让学生得文本之神”。这每个细节的处理之中,无不闪烁和传递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四)巧抓题眼,个性教学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具有最能吸引学生的闪光点,有本节课最有价值、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题眼。那如何突破 题眼,这是我们该反思的问题。我们来看看戴建荣的珍珠鸟:一般老师会把文章最后的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世界”作为题眼。而戴老师却不是这样,他把文章第一句“真好”作为题眼,让学生说说文中的哪一句最能表现作者的心情?然后指导学生读好“真好”,体会作者心情的高兴。接着, 让学生边读边批注找出珍珠鸟的种种好,引导学生把这些“好”读好,从中体会人鸟相依的美好情感,这样的处理,比抓最好一句更有意思和味道。再如盛新凤老师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以“美丽”为题眼,指导学生说美丽、读美丽、写美丽。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名师们根据课文的精华所在或是关键之处而设置课堂教学切入点、突破口,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它,学生窥探全课之精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有重点、有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