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有效词语教学.doc_第1页
低段有效词语教学.doc_第2页
低段有效词语教学.doc_第3页
低段有效词语教学.doc_第4页
低段有效词语教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低段有效词语教学一二得每个汉字都像一张充满感情向人们诉说着生活的脸。诗人郑敏诗人的这句话,让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不禁有所思虑:汉字是有情有义的。但是,面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生活经验有限的低年级学生,怎样将汉字构成的词语教得有效?怎样让词语教学在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中发挥重要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修订稿)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些表述,给了笔者实施低段词语教学一些启示。一、文本是词语教学的载体纵观苏教版现行教材,不光入选了一篇篇题材丰富、语言规范的范文,而且与之匹配的帧帧插图活泼、精美,特别让低年级的学生喜闻乐见。文本中的插图,将成为学习活动的有效资源,合理利用插图将是重要的解决策略。策略一:利用插图,积累词语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小河与青草一文中,出现了“青青的小草”“你的水真清啊”“碧绿碧绿的”等关键词句,给学生再现了一幅幅文字画面。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语言,一定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中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中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这时,可以充分利用插图这一资源,使其在课堂学习中发挥优势。师:(出示插图)在这个美丽的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小河。生:我还看到了小草。师:睁大眼睛,仔细看,小河是什么样的?生:小河是蓝蓝的。(学生根据画面色彩如实汇报)师:哦,那是天空的颜色。能把天空的色彩映在水里,看来,小河的水?(欲言又止)生:(恍然大悟)小河的水是清清的。(相机出示词卡,认读清清的小河)师:你喜欢河两岸的小草吗?生:我喜欢,因为它们长得青青的。(出示词卡,认读青青的小草)师:还有什么也是青青的?(相机比较“清”“青”,学生在看图感知、读词内化的基础上认识:“青”是表示颜色的,并举了“青山、青虫、青菜、青苹果”等这一类有相同颜色特征的词语,而“清”,引导学生从偏旁可知,与“水”有关。)师:这么青的小草,还可以怎么说?生:绿绿的小草。生:碧绿的小草。生:碧绿碧绿的小草。(相机出示词卡:碧绿碧绿)师:你最喜欢哪一种小草?生:我最喜欢“碧绿碧绿”的,因为这样的小草很绿,非常绿。师:那“雪白”和“雪白雪白”哪个更白?(生答)师:比“火红”更“红”的是什么词?生:火红火红。凭借插图这一鲜明的形象,自觉或不自觉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文本中新出现的词汇的理解,而且扩充了课堂容量,同时丰富了语言积累。策略二:词句互换,积累词语例:小河与青草第2自然段【小草对小河说:“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指名读。师:听,小草在称赞小河呢!小河的水真清啊,清得怎么样?学生根据原文回答。师:一眼能看到底,那能看到什么?生:能看到水底的鹅卵石。生:能看到水草。生:能看到水底做游戏的小鱼、小虾。师:这样清的小河,可以用这个成语来赞美它。(出示:清澈见底)(指导读准、读顺、读熟)师:不过,我们平时看到的小河可不是这样的,能给大家说说吗?生:不像书上说的,反正,不能一眼看到底。生:它是黑乎乎的。生:水面上漂了很多脏东西,有树叶,有垃圾袋,还有死鱼。师:是啊,这样的小河里有浑浊的泥水。(相机认读“浑浊的泥水”)低年级学生的语言并不丰富,找准文本中的重点词语和关键句,不仅仅让他们读准、读顺,还要利用文本来读懂,这才能达到词语教学的目的。二、生活是词语教学的源头例:小河与青草第5自然段【小草说:“这也要感谢你呀,是你给了我充足的水分,要不,我早就干枯了。”】这一段中有个关键词“干枯”,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它的意思是:草木由于衰老或缺乏营养、水分等而失去生机。如果把这些科学规范的语言告诉学生,他们只会多一些语言理解障碍。叶圣陶先生认为:“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读到语言文字与生活经验的联系。”留心生活,不乏“干枯”的事物。师:你见过干枯的东西吗?生:这些天一直不下雨。爷爷说,菜园里的菜叶子都变黄了,变得干枯了。生:老师,你看,围墙那儿的丝瓜就是干枯的。由此看来,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的,生活映象或多或少地留在了他们的大脑里。他们对生活也充满了情趣,只是缺少了表达的时机,或不知怎样表达。“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和语文是相通的,语文老师就要有强烈的整合意识,把语文和生活巧妙地糅合到一起,用生活中无穷的资源来诠释语文中书面的、符号的内容,帮助学生饶有情趣地积累丰富的语言。三、儿童是词语教学的主体低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好奇心特别强烈,对感兴趣的事物会报以极大的关注热情。根据儿童这一年龄及思维特点,教者不妨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来组织有效的词语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春笋中有这么一句:“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这句话用打比方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春笋的外形和可爱。但是,对没有留心过春笋外形的农村孩子来说,会有一连串的问题困扰着他们:“浅褐色”是什么颜色?裹着的浅褐色的“外衣”是什么?“嫩生生”是种什么感觉?春笋怎么会像“嫩生生”的娃娃呢?感谢教材的编者,在万物萌发的大好春光里安排学习这一课。于是,笔者把春笋这一实物带进了课堂。师:见过真正的春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出示实物)瞧,什么样子?生:它像一座小小的宝塔。(下圆上尖,的确像)生:它像恐龙的牙齿。(这个学生真敢想)生:它外面包着一片一片的壳子。师:这一片片的壳子是春笋穿在外面的衣服,叫生:外衣。师:知道吗?这外衣的颜色就是生:浅褐色。(相机出示词卡:外衣 浅褐色)指导学生认读、积累。师:看老师把春笋的外衣脱掉。哎呀,这衣服穿得可真多;一层一层的,包得多紧啊!你想到了句子里的哪个词?生:裹。师:里面的笋肉又是怎样的?(巡走教室,让学生近距离地看看、摸摸、掐掐,指着学生掐进笋肉里的指甲印。)师:瞧瞧,这笋肉长得嫩嫩的,你们的指甲都掐进去了,可真是生:嫩生生。(指导读)师:(指图)周围这些高大苍翠的竹子就像春笋的爸爸妈妈,这些小春笋可真像爸爸妈妈的生:小宝宝。生:娃娃。师:真是可爱的娃娃!把你对它们的喜爱读出来。(赛读: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需求,笔者精心设计了以上这一教学策略。整个处理过程,可谓“层层剥笋”。利用实物,刺激了学生多方面的感官。他们看、摸、掐、想、说、读,水到渠成地突破了对句子关键词的理解和积累。学生的认知欲望得到了满足,学习行为变得深刻、有效。这来源于教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