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朱成龙.doc_第1页
报告文学:朱成龙.doc_第2页
报告文学:朱成龙.doc_第3页
报告文学:朱成龙.doc_第4页
报告文学:朱成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线矿工的风范记淮北矿业劳动模范朱成龙时间在分分秒秒地过去,时间的流逝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有着特定的意义,然而这时间对一位奋斗在采煤一线的朱成龙来说,它的意义又是什么?朱成龙的回答很简单:时间就是采出地煤,流出地汗,对父母亲的孝敬,与家人的团团圆圆。朱成龙的回答又不得不让我想到了煤炭矿工的直爽与朴实无华。朱成龙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很朴实很直爽的人。他1.63米的个头,62.5公斤,48岁,常常身穿着一身运动服,平时又爱说爱笑的,显得特别的精神。也就是他开朗的性格显示出一代矿工个性的色彩,他26岁进矿,一直都在采煤这个最平凡最艰苦的岗位上工作,到现在已有20多个春秋。 20多年来的艰苦劳作,他一次又一次地握起了手中的铁镐,在时间的长河里,他凿响了矿工们在子夜时最动人最爱听的那首矿工之歌。20多年来的日月星转,他一次又一次地端起了手中的铁锹,在漆黑的煤层中,他攉满了金色的收藏。 20多年来的时光,他一个班一个班地记下矿工们的钢强,一个班一个班地写下了煤的分量,又一个班一个班地把矿工生命的长河唱响。从一名采煤临时工到一名城镇采掘劳动合同工,从一名采煤直接工到一名“兵头将尾”的班长,他脚踏实地,爱岗敬业;他注重自学,善于总结;他为人友善,和班组工友们的心都紧紧地扭在了一起,用快乐和谐的音符弹奏着他带领的班组和他与工友们之间的安全幸福生活。2009年度他评为了集团公司劳动模范。2011年度,他又评为安徽省煤炭战线上的劳动模范。而他所在的班组已连续25年杜绝了轻伤以上事故,班组又多次评为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班组、“四无”班组、“五好”班组及标杆班组。(一)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理想。当我问起朱成龙年青时的理想是啥时?他豪爽地说:“他最大的理想就是想当一名好军人”。在他的眼里军人显得特别地受人尊敬,他说:“军人正直、庄严,有松风傲骨般的个性”。60年代参军,不仅要求思想好、品德好、身体好、文化程度,而且还要对身高有一定的规定,要求个头必须在1.65米以上,而朱成龙没有达到1.65米,只有1.63米,身高没有达到规定,他也就没有当上兵,没有进入绿色的军营里锤炼,他说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他说着说着,眼中似乎有点湿润,眼神也显得有些淡然,爱说爱笑的个性一下子嘎然而停,他沉默了片刻,先看看眼前的我,后又瞧瞧那碧绿的湖水,这时的湖面在4级微风的吹拂下,再加上又是个四月的晴空傍晚,更显得格外的温情,波浪微微地起伏,这时的我,看着那碧绿的湖水时,不知道什么原因,好像这湖面在对我们微笑,同时又感觉到它在用它那无声的语言来安慰朱成龙因没有达到理想而失望的那颗心,朱成龙也已深深地认识到这一点,再看看朱成龙,这时的他双手举得好高,后又伸展着一下身躯,随后走到水边,弯着身子蹲下,手伸入了湖水中,边撒着水边说:“虽说这辈子我没有当上兵,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可是,在父亲的教诲下,父亲让我与他一样,成为一名真正的矿工,一名采煤一线的直接工”。朱德池是他的父亲,一直都在原张庄矿采煤四区工作,他一干就是一辈子,在夺煤大战时,他带着自己的爱妻下井攉煤、架棚、扒窑,因为他的干劲大,工作好,矿上与区里又掀起了向朱德池学习的热潮,那时,人的觉悟都很高,矿上表扬时,不是给钱,而是在学习会上或者是在班前会上,奖励一朵大红花,把这朵大红花端端正正地戴在胸前,也就是这朵大红花不仅给朱德池树立了一辈子都要奉献采煤一线的理想与勇气,而且为了祖国的大建设,他一连半年都不休一个班,天天上,月月加班,用自已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来换取那一块块乌黑发亮的金子。朱德池从进矿到退休都没有离开过采煤单位一个班,他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孩子,在孩子们的眼里,他是一个实干、一心想着上班,而且又随和开朗、严慈的好父亲,朱德池所做的一切不光是为家人的无私付出,而且更多的时间是战斗在百米井下,他当工人时,戴上了一个又一个大红花;当个“兵头将尾”的班长时,又一心想着他班中的几个号人,想着他们的安全,想着他们的团结,更想着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当了个车间工会主席时,他更加关注职工,一心想着职工,想他们的安全,与职工谈心,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走访职工为职工做实事,把全区150多人的心和150多个家庭的温暖都系在了一起,情为他们,事为他们,利为他们,做他们真实的贴心人。(二)1992年5月1日,淮北上空,万里无云,雀儿也显得更为活跃,它们在弯曲的垂柳枝上叫着、飞着,好像都在为劳动节祝庆。然而,也就是这一天,朱成龙的第二个梦想实现了,矿上招工,招地是劳务工(临时工),一年一续订劳动合同,父亲问他干不?他二话没说:“干!”父亲朱德池给他树立了榜样,那些实干的老工人们在艰苦、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最朴实最执着的做事做人方法更给朱成龙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进矿了。经过矿上6个月的培训后,与他一起分到采煤三区的共有12人,这12人,单位又进行了1个月的培训,由主管技术员专业授课,先培训后考试,合格后才上岗,12人考试成绩都很好,可是,还是朱成龙考得最多, 98分,所扣的2分据主管技术员说是最后一道自身阐述题扣得分。下井必须先培训,这是煤矿的规定。朱成龙在培训中,评为了优秀学员。朱成龙分到采煤三区,与父亲不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地点也不在一起,当我插话问到这事时,朱成龙显得更有理由地说:“父亲是四区的工会主席,我要是到四区,四区的领导与那些老师傅们都会照顾我,我不想这样做,只要不到四区,去哪个采区都可以。”下井的第一个班前会上,单位就把这12人分别分到三个小班,每个小班4个,每人一位师傅,进行“一对一”师徒传帮带,朱成龙分到一班后,给他找的师傅就是一位劳动模范,刚下井的第一个班,他师傅对他的要求很严格,从衣着到走路,从换好窑衣到百米井下,师傅一边结合实际地操作一边对朱成龙讲解,严师出高徒,朱成龙随着师傅一个月,各项作业流程都已掌握,攉煤时,他先敲帮问顶,接梁子时,他又先插好水平销,等到老塘回柱时,他先把每棵支柱都重新注一次液,选择好最佳的地点再挂好拔柱器,使每一道作业工序都规章作业,从不违章操作。每一次操作,朱成龙都要先做好自我安全防范,到工作面先做好周围的隐患排查,看看是否有没有安全隐患,如果有,就要及时地排查掉。朱成龙扒窑,大家都争着与他同一个窑茬,或者是上下联茬,工作中,他从不拖泥带水的,不仅要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管理好,而且又总是争着去干,他与师傅也同样是争着干,一次,他与师傅又分到了一个窑茬,师傅是一个大工,与他分在同一个窑茬,多数都是工作面最困难的地段,这次,与师傅分地10棚窑顶板不好,破碎,干窑时,又不响大炮,只有一个接着一个地去掏梁窝,朱成龙看着他的师傅,硬是把镐头要过来,自己掏,梁窝高过了他的头顶,他挥起镐头,镐头似挨非挨着他的屁股,眼睛又不停地来回转,时而望着顶板,时而看着梁窝,又时而把挥起地镐头向顶板上捣一捣,20分钟过后,头上的汗珠也随着凿下地煤粒落在了链板机上,梁窝掏好了,他又顺手接下师傅手中的梁子,双手举起,插好梁销,打牢水平销,栽好临时支柱,接着,他又掏起了第二个梁窝(三)作为一名采煤工,在大家的眼里,都认为朱成龙是个能干实干的人,也就是因为他的能干实干,1998年7月,他由一名临时劳务工转为了一名城镇采掘合同工,也就是他能干实干,现场中的各道工序,他都能正确掌握,2004年,经职工选举,他当上了班中的“领头雁”。“兵头将尾”的朱成龙带领着班中的几十号职工,与工友们和睦共处。熟悉朱成龙的人都知道,为人友善、谦虚好学的他把专业采煤技术与班组安全管理工作放在了第一位。2012年11月10日下午6点, 5213工作面,链板机阵阵作响,工友们和谐操作,黑色的汗水顺着他们黑亮的脸颊大颗的滑下。正在指挥职工进行回柱作业的班长朱成龙时而望着老塘,时而上上下下地来回走个不停,嘴里还不断喊着:“回掉的柱子一定要打在老塘里的末排支柱的放顶线上。”他一边走着说着喊着,一边又把精力放到刚分到班里不久的10多名青工身上,每走到一个青工身边时,他不是教青工如何回柱,就是讲解回柱时要注意的事项,把员工的安全时刻放在第一位。作为一个“标杆”班组的领头雁,朱成龙不仅狠抓班组的管理质量,更把班组管理的日常化、过程化细化在班组自身的创新上,提出了班组安全的“四重”管理,即对班里的重点人员、日常中的重要时段、现场管理上的重要地段、出煤管理上的重要岗位进行重点管理。在回采2514工作面时,为突出工作特色,使工作面得到最佳开采效果,区里采取“两班出煤,一班出焦”的工效新管理法和“出煤从面上、回焦从老塘”的回采方式,作为主力班、标杆班组,朱成龙主动承担起捡焦班任务,使2514工作面煤焦共采工作得到可开采最佳化,把天然焦安全回收出来。(四)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学习。朱成龙特别好学,用他的话说:“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活到老学到老。”1992年,初中毕业的朱成龙进矿当上了一名采煤临时工。从进入煤矿的那天起,他深深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仅把采煤专业知识学深学好,而且又掌握了出煤系统上的有关机电知识。多年来,他凭着对知识的熟练掌握,被聘为工人采煤技师。同时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淮北煤炭管理中专班学习,并以一名优秀学员的成绩毕业。2009年5月份,全国掀起向白国周学习地热潮,19号的中班班前会上,朱成龙这样说:“学习白国周,就是要学习他的好做法,作为一名班长,工作面首先要认真做好班评估安全确认,班长分工前要评估确认,工作中班长要走动式巡查式评估确认,班后收工交接班要进行评估确认。”“学习白国周,主要是真干、实干、用心干,保证班班平平安安。”这是职工郭振安说出的一名心里话。他们不仅掀起了向白国周学习的热潮,工作中又“比、学、干。”朱成龙一直都把学习作为他的必做课,从自身到班中的每一位职工。身为一名班长,朱成龙在岗位上不断钻研。在工作面,他爱动脑筋,善于总结,遇到新问题,他总能提出好建议。朱成龙所在区队回采的工作面需要用煤焦共采技术,煤焦共采对他们来说是一项新开采技术,没有经验可借鉴。朱成龙没有退却,他边实践、边操作,边摸索、边总结、边改进,掌握了生产中的第一手资料。实际操作中,他提出要把工作面放炮管理作为工作重点,随时掌握爆破数据和爆破效果,并提出“开采跟底走、老塘出焦”的办法,并在实践应用中获得成功。为避免队伍出现采煤技术力量上的断层,朱成龙先后与班组中的12名青工签订了合同,承担起培养技术人才的重任。每天完成工作后,他就抓紧时间给青工讲解操作规范,带他们练习实际操作。多年来,朱成龙带出徒弟23人,都是区里的生产骨干,其中2人已经成为工人技师。(五)当班长就是要想着点子为班里的安全、质量、生产、效益做工作,既要结合实际,又要创新思维,朱成龙自创的“五字班组管理法”不仅把他自身工作的实际特点彰显出来,更使班组安全工作开花结果。自他2004年担任班长以来,其所在班组就杜绝了轻伤以上事故。朱成龙的“五字班组管理法”分为5个步骤:一是“喊”,即安全喊话。在班前会、工作面、链板机启动时等环节,坚持安全喊话,相互提醒班组成员时刻绷紧安全弦,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二是“查”,即安全检查。每天从上班前检查到工作面检查,生产过程中检查工序环节,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把事故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记”,即做好安全记录。记下班组安全活动内容、事故隐患、班组事故案例、违章违纪情况等并分析整理,积累经验,探索安全生产规律,制定针对性更强的安全措施。四是“改”,即整改事故隐患。充分发动班组成员为安全献计献策,针对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行整改。五是“严”,即严格要求。在完成每项生产任务时,跟班干部、质量验收员严格验收、严格把关,不放过任何细小的隐患。同时要求班组成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违章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正是这“五安班组管理法”让朱成龙的工作过得硬,在创建“标杆班组”活动中彰显出亮色。在实际工作中,朱成龙又把手指口述、现场过程管理与班组自主管理作为班组安全生产的“吉祥三宝”,他又结合安全工作实际与学习白国周的班组安全管理法,把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工作落实到班组中,同时完善自身班组安全工作理念,制定了班组安全管理“教育型、制度型、反馈型”的“三型”工作新做法,并总结出隐患排查整改闭环管理、过程控制闭环管理、安全出煤流程闭环管理的班组安全“闭环”管理现场法,使安全生产始终处在可控和在控状态。常言说“宁带一千,不带一班”。朱成龙当班长十几年的秘诀就是“认真”二字。工作中,他严格要求自己,下井总是干在前,困难抢在前,关键时刻冲在前。“一个班组就是一个大家庭,班长就是职工们的主心骨,对班组每名成员可得要一碗水端平。”这是朱成龙对班组职工的承诺。在标杆班组创建中,他本着“尊重人、理解人、依靠人”的方针,借助亲情的力量,开展人性化的班组管理。他提议在班组中要大力开展“职工安全警句”征集活动,用职工自己的话提醒自己、教育自己注意安全;在班前会召开前,坚持开展“淮北矿业之歌唱起来、誓言念起来、右手举起来、案例讲起来、隐患查起来”的班前安全礼仪活动,为安全生产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朱成龙是个责任心很强的班长,我问他:“过春节,你每年都在哪过地年?”“进矿20多年,年年都是在百米井下工作面与工友们过地年”。恰时,身边的一位老工人又说:“俺和朱班长从进矿都在一起工作,他可是个好人啦,工作面哪里有困难,他就干在哪里,这不,他刚从58号底鼓处把底鼓处理好后才过来的”。另一位与这位老工人同茬的青工小李说:“我老家离矿上很远,每年过节,朱班长必让我们几个单身汉去他家吃顿饭”。(六)他用心、用情加强班组民主管理,凝聚工友的心,班组中每名职工家庭情况他都了如指掌。身为班长,朱成龙为人友善,同时也用友善将全班带得井井有条,和谐有声。他所在的班组有58名职工,大家相互关怀,相互关照,朱成龙让和谐时刻搭起了班组文明的桥梁。2011年,该班职工武成信的妻子患病,花去10多万元的医药费。朱成龙知道后,二话没说拿出500元,后又组织全班职工捐助。在这次的捐款中,朱成龙动情地说:“武哥家有事,俺要帮助,为人就是这样,只要把友谊处处放在心上,不仅工友们的安全做好了,而且工友们相互间的情谊也彰显了。”朱成龙心贴心、实打实地服务职工,服务班组,为职工办实事,为职工排忧解难,把班组真正地变成了职工们自身的“家”,职工说:“有了这个家,俺们才真正地感到平安幸福。”朱成龙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人实在,与职工们相处时总是哥长哥短的,没有一点的架子,只要对职工们有好处的,他总是第一个上前去解决。本班老工人祖师傅家住梧桐,因家务事造成5月份没有上班,身为班长的朱成龙多次去祖师傅家进行家访谈心,从谈心中了解到祖师傅近一时期的恶习,平时不爱打牌的他染上了打牌的习惯,并因打牌与社会人士造成了不快活,还欠了一些钱,又没有上班,根源找出来了,在找出根源的同时,朱成龙一方面给他想点子,做祖师傅的妻子的工作,让祖师傅好好上班,另一方面又找到与祖师傅打牌的牌友,并通过各种方式与他们做工作,就是这样,经过朱成龙的多次努力,最终和解了他们的一场矛盾。朱成龙每月都要利用工余时间走访职工,上班的也好,不上班的也罢,他都要与其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家中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