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_第1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_第2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_第3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_第4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芳容至孝 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父文荣,游楚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燠:读y,热)失度,饥饱无时。投止旅店,头晕目眩,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置邻庙。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当告以故。”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芳容泣而志之 (2)药之可以即愈 (3)且吾有大事未了 (4)闻言色动 2.下列句中的“于”与“葬父于祖墓旁”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告之于帝 B、贤于材人远矣 C、仓鹰击于殿上 D、万钟于我何加焉3.翻译下列句子。(1)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 (2)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 4.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注】魏置相:魏国设置相位。田文:战国时人,曾任魏相,能礼贤下士。不敢东乡:乡,同“向”。不敢向东侵犯。宾从:服从、归顺。主少国疑:国君年轻,国人疑虑。属:同“嘱”,委托、托付。5.翻译虚词。尝学于曾子( )起默然良久( )子皆出吾下( )吴起为西河守( )6.翻译实词。吴起不悦( )亲万民( )百姓不信( )好用兵( )7. 句子翻译。(1)吴起者,卫人也。 (2)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8.你认为吴起是怎样的人?请结合上面的文言文简要阐述。 钱若水为同州推官 钱若水为同州推官。有富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女奴父母讼于州,州命录事参军鞠之。录事尝贷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共杀女奴,富民不胜榜楚,自诬服。具狱上,官审复,无反异,皆以为得实。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之不能,上下皆怪之。若水一旦诣知州,曰:“若水所以留其狱者,密使人访求女奴,今得之矣。”知州乃引富民父子,悉破械纵之。其人号泣不肯去,曰:“微使君之赐,则某灭族。”知州曰:“推官之赐,非我也。”其人趋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曰:“知州自求得之,我何与焉?”知州以若水雪冤死者数人,欲为之论奏其功,若水固辞。于是远近称之。(节选自宋李元纲厚德录) 【注】讼:诉讼,打官司。录事参军:州府低级官职,一般掌管文书。鞠:审讯犯人。劾:审决讼案。榜:泛指各种酷刑;楚:痛楚。诬服:含冤服罪。趣:催促。械:枷锁。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知所之( ) (2)皆以为得实( ) (3)上下皆怪之( ) (4)微使君之赐( )10.翻译下列句子。 (1)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 _ (2)其人趋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 _ 11.读完上面这则故事后,说说钱若水有哪些高尚品格。 细柳营 司马迁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1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已而之细柳军 称善者久之 B.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人称谢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天子为动 D. 吾欲入劳军 军细柳13.用现代汉语翻译“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我的翻译 : 1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正面表现了将士们的,侧面表现了周亚夫将军的。东施效颦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选自庄子天运)【注释】东施:越国的丑女。西施:越国的美女。病心:心口疼。颦:皱眉。里:乡里。【相关链接】邯郸学步:寿陵馀子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选自庄子秋水)选文大意:有个寿陵人,听说邯郸人走路的样子很好看,就赶去邯郸学习人家的步法。可是,他不仅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技巧,反而连自己原来走路的方法也忘记了,结果只好爬着回家。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2)挈妻子而去之走: 16.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17. 阅读上文及链接材料,请针对东施和寿陵人失败的原因,给其中一位提一点建议。 ,我想对你说: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清朝艺苑【注释】亭林:即顾炎武。亭障:边塞岗亭、堡垒。18.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2)呼老兵诣道边酒垆: (3)咨其风土: 19.翻译下面的语句。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译文:_ 20.上面文段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是( ) A交友 B考察 C读书21.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顾炎武的哪些特点? 楚人养狙 刘基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帷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选自诚意伯文集卷二,有删节【注】狙:猕猴。部分:此处指分派。寤:同悟。术:权术。道揆:法度,准则。2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山之果,公所树与 (2)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B使老狙率以之山中/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或不给,则加鞭棰焉/余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D言未既,众狙皆寤/既克,公问其故24.翻译下面的句子。(1)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2)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 12本文通过楚人养狙的故事,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释】行:操行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 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 淫漫:荒淫,怠惰。 励精:振奋精神。 意:意志。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25.解释下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1)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 ) (2)又相天子( )(3)非学无以广才( ) (4)悲守穷庐( )26.解释下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1)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 (2)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 )(3)夫君子之行( ) (4)险躁则不能冶性( )27.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28.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9.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 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中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到传)【注释】三晋之兵:这里专指魏军。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用急行军走百里去争取胜利,会使上将遭到失败(因与后续部队脱节) 。白:使露出白木。30.对下列语句中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齐使田忌将而往 将:率兵 B. 士卒亡者过半矣 亡:死亡 C. 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约定 D. 乃钻火烛之 烛:照亮 3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_ (2)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_ 32.孙膑为取得战斗的胜利,采取了哪些好的做法? 请归纳回答,并写出相应的依据(用原文回答)。 杜畿传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举孝廉,除汉中府丞。荀彧进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追拜畿为河东太守。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官,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三国志魏书卷十六,有删改)3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少孤,继母苦之 荀彧进之太祖 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 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34.与文中“畿亲见为陈大义”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C.行拂乱其所为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35.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 36.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杜畿幼年时死了父亲,因为孝顺继母被推举为官员,后来又被太祖加封为太守。B.在河东执政的时候,杜畿对老百姓实行宽松优惠的政策,对他们之间的诉讼晓以大义,让他们尽量自己解决。C.为了鼓励百姓都勤于农业生产,杜畿命令增加属县里所有孝子、贞妇、顺孙的徭役。D.杜畿认为社会安定、物质富足之后,就要让老百姓习武修文,提高文化素质。罴说 柳宗元 鹿畏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罌火,而即之山。为鹿呜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挽裂而食之。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注释】罴:兽名,又名马熊或人熊。 貙(ch ) :兽名,形状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一种虎属猛兽。 寂寂:悄悄地。 罌火:用瓶子装着火。婴,一种腹大口小的瓶子。捽(zu):楸住。搏:搏击。 挽:拿来。37.用“ / ”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断3 处). 貙 走 而 虎 至 愈 恐 则 又 为 罴 虎 亦 亡 去。3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罴之状,被发人立(通“披”) B、为鹿鸣以感其类(感动)C 、伺其至,发火而射之(点燃) D、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快步行走)39.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 意思: 40. 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注释】御:马夫。 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相:担任国相。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自下:谦虚。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对:回答。41.解释下列短语。(1)意气扬扬: (2)名显诸侯: 4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43.晏子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选用人才的有何标准。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个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注释】孝公:秦孝公。卫鞅:人名,即商鞅。虔;人名。黥:古代的一种肉刑。44.与文中“将法太子”的“将”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B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答谢中书书)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45.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用“”断句。 太 子 君 嗣 也 不 可 施 刑 刑 其 傅 公 子 虔 黥 其 师 公 孙 贾46.从本文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之一是 燕昭王招贤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注释】共国:共同治理国家。致:招致,引来。趋:奔赴。追北:追击败北的敌人。47.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 (2)孤之愿也( )(3)燕国殷富( ) (4)燕王吊死问孤( )4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意思。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49.从文中看,燕昭王最终能击败强齐的原因是什么? 我的理解: 50.你觉得阅读本文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 我的感悟: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琬见推之后,夜梦有牛头在门前,流血滂沱,意甚恶之,呼问占梦赵直。直曰:“夫见血者,事分明也。牛角及鼻,公字之象,君位必当至公,大吉之征也。”顷之,为什邡令。先主为汉中王,琬人为尚书郎。 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琬固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亮教答曰:“思惟背亲舍德,以殄百姓,众人既不隐于心,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迁为参军。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三国志蜀书蒋琬传)5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奄至广都 奄:忽然 B以殄百姓 殄:通“腆”,使好C亮教答曰 教:指上对下的告逾 D思惟背亲舍德 惟:希望52.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碗见推之后 见推:被审讯罪状 B呼问占梦赵直 占梦:根据梦中情景预测吉凶C举茂才,琬固让刘邕 茂才:即“秀才”。后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秀才为茂才D后事宜以付流 后事:指诸葛亮的丧事5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表示受任官职的一项是( )A除广都长 B辟琬为东曹掾 C举茂才 D迁为参军5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成为蒋琬深受诸葛亮器重的原因的一组是( )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 君位必当至公,大吉之征也 背亲合德,以殄百姓 丞相亮开府,辟琉为东曹掾 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A B C D55.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先主刘备出访广都,见蒋琬不理政事;喝得大醉,要给他定罪,但诸葛亮为他求情,说他是国家的人才,不是方圆百里的小才。B蒋琬被免职以后,曾问赵直占梦,得知主公一定会秉公办事,这是大福将至的预兆。C蒋琬坚辞茂才之举,诸葛亮认为这样做即不能使百姓得到好处,又让大家心里不痛快。D蒋琬深得诸葛亮赏识与器重,以州中小吏而最终成为诸葛亮指定的继承人,重要的原因是他处理政事以大体为重,而不追求表面形式。56.翻译下面几句话。 (1)以是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 (2)公琰託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王翦将兵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大破荆军。【注释】果:果断。顿舍:停止。为:惟。5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王翦将兵( ) 少而好兵( ) 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 )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 李信果辱秦军( )58.下列句子中的“以”与“寡人以不用将军计”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始皇以为贤勇。 D.扶苏以数谏故。59. 翻译下列句子。(1)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_ 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_ 李信果辱秦。_ 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_ _ 60.当始皇要攻取荆,问两位将军需要将兵多少时,李信回答曰:“不过用二十万人。”他为什么这样回答?王翦回答曰:“非六十万不可”,“非不可”表现了什么?_ 61.你怎样看待王翦由“谢病”而重新“将兵”大破“荆军”的举动?试结合文段作简要分析。 _ 王羲之学书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入木三分。【注释】旷:王旷,王羲之之父。笔说:论书法用笔的书。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卫夫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祝版:祭神的木板。62.认真通读全文,用“/”标出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 今 而 用 之 使 待 成 人 恐 蔽 儿 幼 令 也。63解释加点的词。 恐不能秘之( ) 待儿成人,吾授也( ) 不盈期月( ) 父喜,遂与之( )64下列句子与“不期盈月,书便大进”中“书”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书诗四句。 B.我读与朱元思书。 C.书中自有黄金屋。 D.他向名家学书。65.“七岁善书”中加点的“善”应选的义项是( )A.好,好的,善良的。 B.友好,亲善。 C.善于,擅长。 D.爱惜。 E.应答之词。 F.副词,好好地。66.与“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中“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B.其夫呓语。 C.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67翻译下列句子。 十二见前代笔说于父枕中,窃而读之。_ _ 此子必蔽吾名。_ _ 68.概括文中王羲之成功的原因,并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原因:_ 认识:_ 答案:1.(1)记:记住 (2)给吃药 ; 吃药;用药治 (3)结束;完;了结 (4)脸色;神色;面色2.C3.(1)天下哪里(难道)有没有父亲的人呢(吗)?(2)替我叫来(招呼)里正,(我)到时候(或:当面)把原因告诉他。4.有孝心,知道感恩,有毅力,意志坚强,一诺千金。5.1.向2.很3.都4.是,作为6.1.高兴2.使.亲近3.(信)信任4.好用兵(好)吴起,是卫国人。7.吴起,是卫国人。 吴起才知道自己(确实)不如田文。8.性情率真 心胸开阔 有很强的军事和领导才能 能以国事和大局为重 善于与同僚沟通9. (1)到去;(2)认为;(3)以为怪,对感到奇怪;(4)非,(如果)没有。10.(1)只有若水怀疑这个案子,留下了案子(案件),好几天都没有决断 (2)那人奔到若水的厅堂,(但)若水关上大门,拒绝他进来。11. 能注重调查,慎重、周密办案,高度负责:(1分)谦虚,不居功。12. B 13. 他们的将士必定会遭袭击而被俘虏。 14. 严阵以待(士气高昂;戒备森严);治军严明(带兵有方)。15.1、认为美 2、离开16.翻译:她(丑女)只知道(西)邹眉很美,却不知道(西)邹眉显得美的原因。17. 建议对方从实际出发,取人之长,不可盲目效仿18.(1)放下(2)到(3)询问19. 示例:如果发现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他就翻书详细地订正,一定要毫无疑问才停止。20. A21. 勤奋、严谨、专注(3分。)22. (1)树:种植。(2)俟:等待。23. B ( A“以”是介词,“为”是动词,“以为”可译为“把(养狙)作为”;“以”与“为”组合成“以为”,动词,认为。B均为动词,到去。C(1)“或”是代词,可译为“有的”;“或”,副词,或许,也许。D形容词,引申为尽、完。副词,已经。)24. (1)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依靠他并被他驱使呢? (2)世上也有依靠权术奴役百姓而不讲法度的人,大概就像狙公一样吧?25. 靠权术奴役百姓而不讲法度的人,是迟早要遭到反抗而灭亡的。26. 在 因为 放在句首作发语词,无实意 就 27. 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要立德、修身28.(1)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2)(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29.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0. B(亡:逃亡)31.(1)善于作战的人会顺应(或“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并向(对我们)有利的方面来引导它。(2)孙膑估计(或“揣测”“计算”)庞涓的行程,晚上应该到达马陵。32. (1)抓住魏军轻敌的弱点,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依据: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 (2)选择有利的地形进行伏击。依据: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33. 苦:让(他)吃苦头或者虐待(他)。进:推荐,举荐。诣:到。化:教化。34. D 35. 翻译:有这样好的官员,我们怎能不听从他的教诲呢?36. C37. 走而虎至 / 愈恐 / 则又为罴虎亦亡去。38. B 39. 那人害怕了,就模拟老虎吼叫的声音来吓唬貙。40. 人要立足社会,靠的是真才实学;如果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