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找工作的几点建议时间:2013-07-01 10:07来源:社会学吧作者:李晖偈点击:72次据说今年遭遇到了“史上最难就业季”,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签约率也只有百分之三十几。这一方面是因为整个宏观经济面不景气导致的就业机会减少,另外也是大学招生人数逐年增多所产生的恶果。据说今年遭遇到了“史上最难就业季”,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签约率也只有百分之三十几。这一方面是因为整个宏观经济面不景气导致的就业机会减少,另外也是大学招生人数逐年增多所产生的恶果。对于处在就业点的同学来说,找到工作越来越是一个大挑战。这里整理出一些我个人的观点,供大家参考。一、不要过于包装自己。我赞成找工作的时候本色出演,大学四年你把自己打造成什么样的人其实已经定型,不必要在找工作的时候把自己包装的跟天仙一样。越是过分的包装越是容易被识破。有些同学大吹自己的实践经验、班干部经验,结果面试沟通的时候连话都说不全,一面试就紧张发抖,试问怎么让人相信,结果连带你其他的简历要素都会被面试官否认。即使你这种华丽的包装蒙混过关,你能逃的掉试用期?逃的掉因为你华丽外衣而换来的工作机会的压力?很难。一定的简历包装、外表包装是有必要的,留个好印象。但凡事不能过头。简历花里胡哨,个人浓妆艳抹通常带来的都是反效果。二、更不要伪装自己。包装其实我还可以理解,适当的为自己润色修饰也未尝不可,但不能过界,过了界从包装变成伪装的时候就更麻烦了。可以说,不诚实是找工作中的大忌。有些东西,你可以不说,但你不可以说假话。不要以为说了假的东西没人知道。你知道现在的HR会reference check吗?你听说过reputation check吗?这么多的check很多人原形就露出来了。我举个例子,我前不久面试一个应届生,问他有没有考公务员,他说没有。结果我通过他邮箱的前缀找到他的QQ号,通过他的QQ号找到他的微博,通过他的微博找到他曾经上传过的公务员考试的准考证。其实就这么简单,现在的学生几个人敢保证自己四年没在网络上留下痕迹。所以不要伪装,伪装者终会被揭去面纱。三、找到自己的核心能力。四年里把成绩搞上去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相信一份好的成绩单也一定能为你的工作搜寻加分。做些学生会、班干部的事,加上社会实践这些都很好。但问题是,现在的学校已经是个小社会,各种各样的“官职”已经足够多,学校有学生会,系里还有学生会,学生会还要分成部,所以各种各样的主席和部长、副部长的就很多。以至于收上来的简历十之八九都有做“官”的经历。物以稀为贵,多了就烂了。烂了就没人吃这一套了。所以,大家面试的时候就别老提自己这个部当部长,那个部当委员的事了。这不算多大的事。那提什么?关键能力、核心能力。怎么定义核心能力?很简单,别人没有的你有,别人有的但没有你做的好的,别人不愿意做的你做的。比如考六级710分你能考上690,比如统计除了SPSS你还会R,比如你PPT做得好excel用得溜,等等。好,知道了你自己的核心能力,适当包装,然后在面试的时候就要有针对性的重点提这个。你只要把其他人比下去就可以了。四、配上自己的闪光点。闪光点按我的理解是那些能够瞬间抓住面试官心灵的东西,让他刹那间感动、震撼、佩服、共鸣的事情或特质。这个不太容易,你也不知道面试官是谁,也不是他肚里的蛔虫。但毕竟是人类嘛,就有一些共性,就有一些人类的基本感情。如果你这个闪光点能够打动别人,应该也能打动他。不过,闪光点不见得每个人都有,不过可以自己发掘,也许有你自己都不知道。我记得我大学的时候第一次去找工作,那个招聘官看到我的成绩单嘴都没合拢,说怎么所有科目都是90分以上。呵呵,然后他还特别在简历上标注了几个字,成绩特别好。可能你要说了,这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那你可以发掘一些简单的,去哪家公司面试,先了解一下这家公司的基本情况,面试的时候可以在无意中提到一些相关的内容,但不要那么直接。我自己的例子,如果面试的时候别人提到我们公司的关系企业,我都会一激动,反倒你提我们公司时没感觉。好吧,这个是原则,怎么应用要看个人了。五、做一个爱学习的人。不要以为自己学的东西到企业里就可以帮这个企业赚大钱了。真实的情况是大部分你学的东西都是没有的东西,真正有用的东西是进了企业以后才开始学习的。所以现在的公司都喜欢那些能够持续学习的、爱学习的员工。只有这样的员工才是有潜力的。所以你一定要是个爱学习的人,至少要表现出爱学习的动力。看书通常被视为爱学习的标志,不要大学四年除了教科书就没有摸过其他的书,当面试官问你最喜爱哪本书的时候,报出来的是社会学概论。有人会说,其实我也很爱看书,但看的是小说。这要不要说出来?虽然小说也是一种文学体裁,而且很多人,有可能面试官本人也是喜欢看小说的,但在面试这种庄严的场合面试官也是会装高级文化人的,除非是遇到极品通常这个时候他们会鄙视将看小说打网游作为业余兴趣的人,何况你还是大学生。所以如果面试官问你最近在看哪本书,你说是大唐双龙传的时候基本上Game Over了。大学生,学习本来就是你们的职业,所以这点应该不难。六、礼貌、得体、尊重是一种能力。面试其实不是一件很客观的事情,在所有的HR招募甄选工具里,面试的效度其实是最差的,所以它其实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事情。也许你表现的再好,一个叮到面试官手臂上的蚊子就可能让它改变决定,因为此刻他的心情糟透了。面试的核心就是人际交往,关键就是你要让面试官心情好,所以我说礼貌、得体、尊重也是一种能力。不需要忌惮他,但要尊重他;不需要奉承他,但是礼貌却是必须的。得当、切合时宜的表现当然是最好,但起码谦虚、尊重不会让事情搞得很糟。有些人去面试只是想找感觉,并不在乎能不能找到工作,所以有点吊儿郎当的样子,久了,就变成习惯了。习惯了,就会成为你的行为。等你真上战场的时候,习惯就会害死你。所以尊重每一次机会,尊重每一个面试官,哪怕他令你讨厌。能克制自己不是一件很成功的事情吗?七、不要相信心灵鸡汤。现在有些大学生跟凤姐一个层次,爱看读者和知音。喜欢其中的故事和心灵鸡汤。但故事永远只是故事,能复制的可能性不高。心灵鸡汤也不能真喝,所以我们还是要面对现实。以前校园招聘经常碰到未录取的同学死缠烂打的事情,以为自己的坚持可以赢得感动,然后枯木逢春。其实,大部分面试官这个时候都会表现的特别公正和铁面无私,基本不会给你机会的。除非你碰上小公司或者民营公司的老板,人家权力大一高兴还真就同意了,但机率小,而且我相信这样的公司去了将来也不会有太大前途。我碰过最绝的,一位同学跟我们在东三省转,我们到哪,他就跟到哪,我们坐火车7号车箱,他可能就坐在6号车箱。但是转到最后,也没有给他机会。所以,我要说找工作的时候要现实一点,凭真实力和真机遇,不要相信心灵鸡汤。八、需要干一些体力活,譬如海投。不要以为找工作都是智力活,有的时候也需要体力活,挫折难免。我以前找工作,我想我学社会学的,做做市场调研应该可以的,结果那个矿泉水销售的老总冷笑一声,“你懂什么是市场“。面对挫折,我们要有越挫越勇的精神。找到一份好工作,既要靠实力,也要靠机遇。实力基本定型,那机遇总还有得努力吧。正常的按概率论的法则,投的简历越多、面试的机会越多,被录取的机会也越大。所以,为什么不海投呢?多一份简历,就多一份机遇,反正现在都是电子档,连复印成本都省了。有些人说只投我喜欢的,人要有尊严。要什么尊严?工作找不到的时候看你还说什么尊严。九、有弹性的坚定着。我们都喜欢有坚定信仰和原则的人,认为那是一种潇洒和尊严。我也是这么认为,但人作为一种高级智慧生物,有的时候弹性可能是一种更好的生存法则。进化论都是将那些不能改变的物种进化掉的,真正留下来的都是“适者生存“的大道理。找工作也是一样,起初我们都有一些目标设定,比如行业,比如城市,比如工作性质,比如薪水,等等。可是你真要按你的设定去套市场上的工作,就比较难了。那就是一个真正的圈套了。有的时候需要应变,真的有一份各方面都很好的工作如果只是薪水达不到的话,不妨去试一试。毕竟今后改变的机会还很多。不过,兴趣还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有一份工作薪水满足,但不是你兴趣的话,还是多考虑一点,人不是为钱而活。不开心的工作是一种莫大的痛苦。十、考研是一种选择。关于考研,我的观点很简单,如果可能的话,读研还是很有必要的,哪怕你将来不是为了做学术。(显然,现在做学术硕士已经不够了,至少要博士了。)读硕士三年的时候,其实他带给你的开阔的视野,大学时候的学业压力减轻很多,你就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思想,更多的知识面。和同学的讨论,和导师的交流,和学界同行的碰触都有可能让你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基于此,对于考研我有一条补充:如果要下定决心考研,一定要往名校考。为什么这么说,中心学校拥有的教学资源、学术交流机会都远远比一些偏远二流的学校要好。你在那些学校读三年,还不如出来工作三年。读硕拼的是视野和知识力,不能带来这些,只想混学位没有必要。当然,将来能考上名校的博是另外一回事。总之,考研也算是一条缓解就业的路。但三年后一样还是要找工作,与其说给了你三年缓冲的时间,不如说,给了三年再塑造自己的机会。以上,只是最近几年的一些感悟。如果你觉得对你有些许帮助,那就再好不过了。李强:高考改革应取消加分恢复全国统一命题时间:2013-07-06 20:26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王聪聪,曹原点击:48次我们建议高考恢复全国统一命题,并取消加分。因为调查研究数据证明,这样做会更有利于考生们公平竞争,更有利于防止权力寻租或腐败。考察世界各国的考试制度,制度设计的核心理念都是公平竞争。我们建议高考恢复全国统一命题,并取消加分。因为调查研究数据证明,这样做会更有利于考生们公平竞争,更有利于防止权力寻租或腐败。考察世界各国的考试制度,制度设计的核心理念都是公平竞争。在任何制度下,差异都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国家首先要在制度设计上做到公平公正。时下,高考招生正紧张进行,农村学生进入重点大学的比例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近年来,尽管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高校特别是重点院校中的农村生源比例却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农村学生为何难上好大学?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农村学生?近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农村学生难上好大学,根源在于我国城乡和区域差异过大。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在整体制度设计上要做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具体到高考制度改革上,应该取消加分恢复全国统一命题,让所有学生公平竞争。在现实环境下,农村孩子唯一能拼的只有高考成绩中国青年报:农村生源如今在我国大学中的分布情况怎么样?李强:高校扩招以后,农村学生上大学的数量有很大提升。清华大学去年做的一个全国大学生调查发现,所有高校学生中,农村户籍学生与城市户籍学生大概分别占52.8%和47.2%。虽然两者的比例比较接近,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上大学的机会已经差不多了。实际上,我国农村户籍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64%。用52.8%除以64%,就可以得出农村户籍人口上大学的比率约为0.8,同法也能算出城市户籍人口上大学的比率约为1.3。很明显,在整个高等教育中还是城市户籍学生更占优势。再观察“985”、“211”等重点高校,农村户籍学生的比例就更少了。中国青年报:哪些因素使得农村户籍学生在大学里尤其是重点大学里的比例偏低?李强:清华大学经济社会数据中心去年调查了全国高校学生的基础信息,比如入学分数、家庭情况等。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一个叫“优比”的指标,测量出了不同家庭背景的人上大学的概率。我们发现,如果不算高考加分等因素,农民的孩子总体竞争力还可以,不亚于工人家庭的孩子。但如果把加分等因素算进去,各类管理者家庭的孩子和私营企业主家庭的孩子的优比,要远远高于农民的孩子。如果再把自主招生的因素加进去,农民孩子的优比指标得分更是会出现骤降。当然,只是根据上面的这些数据结果来反思当前包括自主招生在内的整个高考制度设计,也会很矛盾。中国青年报:矛盾在哪儿?李强:我们现在的教育政策有两个取向:一是教育公平,农村孩子应该有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机会去上好大学;二是人才创新,绝不能把学生完全变成考试机器,所以才会有高校自主招生等方式来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特长。这两个取向其实是完全不同的思路,在现实中会产生冲突。城市孩子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就会接触各种课外知识、特长辅导、竞赛比赛,综合素质上农村孩子怎么可能拼得过呢?更何况现在所说的综合素质更多是指知识的广博程度。所以,现行的教育政策很尴尬,在当前的现实环境下,农村孩子唯一能拼的只有高考成绩。不解决城乡和区域差异会引发很多社会矛盾,问题远远超出农村孩子上大学的范畴中国青年报:造成教育政策尴尬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李强:是我国城乡间以及区域间的巨大差异。近年来,国家对农村的投入很大,但是和城市的发展速度相比,农村还远远滞后。我们测量收入和消费两个指标发现,城市居民的家庭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水平基本上是农村居民的3倍左右。对于大部分农民来说,光靠从事农业劳动很难赚钱,所以凡是有点儿本事的都往外跑。他们外出的一个很大的目的,就是想方设法让孩子去县城、去市里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止农村家长在为他们的孩子拼更好的教育,城市里的家长也一样。因为即使在北京,如果没有进入人大附中等好中学,上名校的概率也会减少。当整个社会都在为能上好幼儿园、好小学、好初中、好高中而拼的你死我活的时候,那些本就占据着好资源的重点学校只会吸纳更多资源,成为一个个超级学校。做一个全国优质中学的图谱就能看见,最集中的区域基本上就在北、上、广,然后向中小城市一直衰减,农村地区是最稀少的。中国青年报: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来源于哪里?李强:一是资源配置失衡。举个例子,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刺激经济发展。在这些钱的下发过程中,中央的钱给各省一拨,头一笔就留在省会,然后再到下一级城市。以此类推,越往下走,能拿到投资的机会就越少。所以,不只是城乡差异大,城市之间的差异也很大。就拿高校教育资源来说,其在各地分配就非常不平均,比如全国最好的两所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都在北京,而且竟然只相隔几百米。二是制度障碍。许多发达国家,缩小城乡差距都是通过城镇化来实现的,即通过城镇集聚效应,让享受城市资源的人口比例大幅上升。同时农村开始规模化经营,即使有人从事农业生产,也能获得和非农业一样的收益。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关键时期,但制度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户籍问题。现在不少农村出来的大学毕业生在北京等大城市找到了工作却没有户口。没有户口就不能享受很多城市资源,如果有了孩子,上学、高考都是大问题。即使不成家、不生孩子,将来退休后的社保等问题也很难解决。所以说,如果不解决城乡差异、区域差异,会引发很多社会矛盾,问题已经远远超出农村孩子上大学的范畴。中国青年报:其他国家的做法有没有值得借鉴之处?李强:美国城市之间就没有太大的差异性,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不比大城市差。美国的大学在全国均匀分布,美国学生也并不都想上哈佛、耶鲁、斯坦福这样的顶尖名校。美国有一种学校叫Liberal Arts College(文理学院编者注),有单独的排名,不培养研究生,只培养本科生。很多美国学生都会选择上这类学校。应建立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衔接的立交桥中国青年报:现在出现了一些农村家长不鼓励孩子参加高考的现象。您怎么看?李强: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不过他们也会计算投入产出比。如果孩子只能上个三本或者大专,学费很高,毕业后就业又没有什么竞争力,那高考当然对他们没什么吸引力。好大学提供的发展机会多,奖助学金也多,如果能上好大学家长肯定愿意让孩子上。不要以为农村家长就不重视教育,他们是经过多年比较后发现孩子与其上个非重点的学校,将来找不到工作,还不如做一名技术工人。因为当前在我国,技术工人的收入完全可能比大专毕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烈士纪念单位招聘考试热点难点解析与模拟试题集
- 2025年高级烘焙师面试指南及常见问题解答
- 小班体育教案《小乌龟过草地》含反思
- 甲状腺癌超声诊断
- 《春》教学课件熊芳芳
- 新解读《GB-T 36789 - 2018动物狂犬病病毒核酸检测方法》
- 江苏南通2021-2024年中考满分作文57篇
- 用电安全知识培训课件讲座
- 新解读《GB-T 36356-2018功率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芯片技术规范》
- 2024酒店管理人员聘用合同
- 雪迪龙烟气在线监测系统(cems)技术资料教程文件
- YS/T 231-2007钨精矿
- GB/T 26520-2011工业氯化钙
- GB/T 18983-2017淬火-回火弹簧钢丝
- GB/T 15972.1-1998光纤总规范第1部分:总则
- GB/T 14691-1993技术制图字体
- 《夯实法治基石》设计 省赛一等奖
- 食材配送服务及应急保障方案
- 常见婚姻家庭纠纷及调解技巧课件
- 中国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共识解读专家版
- 2023年8月17日云南省临沧市遴选公务员笔试真题及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