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报告(数字钟).doc_第1页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报告(数字钟).doc_第2页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报告(数字钟).doc_第3页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报告(数字钟).doc_第4页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报告(数字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湖学院数字电路课程设计课 题:数字电路课程设计姓 名: 指导老师: 系 别: 机电系班 级: 学 号: 一、 设计任务(包括器件清单、任务功能描述与分析)1.1 器件清单: 型号数量(片、只)型号数量(片、只)74LS00374LS90574LS48474LS92274LS04174LS191174LS741数码显示器BS2024NE5551电容(20P*2,0.1*1,0.01*4)2,1,4发光二极管2电阻(2K,5.1K,3.3K,220)1,1,3,3可调电阻(10K)1按键21.2 任务功能:基本功能: 准确计时,以数字形式显示时、分、秒的时间; 为节省器件,其中秒的个位和时的十位均用发光二极管指示,灯亮为1,灯灭为0; 小时的计时要求为“12翻1”,分和秒的计时要求为60进位; 要求手动慢校时,慢校分,快校时,快校分。功能分析: 振荡器产生高稳定的高频脉冲信号,作为数字钟的时间基准(系统时钟),再经分频器输出标准秒脉冲信号。 秒个位发光二极管闪烁十次,秒十位进位,秒十位进位六次后,向分计数器进位,分计数器计满60后向小时计数器进位,小时计数器按照“12翻1”规律计数。计数器的输出经译码器送显示器。 计时出现误差时可以用校时电路进行校时、校分、校秒。二、 实验仪器电烙铁、示波器、直流电源、数字万用表、镊子、剥线钳三、 设计原理分析与电路设计3.1 系统组成框图分析如图3.1 多功能数字钟系统组成框图3.2 各部分电路设计(1) 振荡电路与分频电路根据要求,振荡电路应选择555多谐振荡器,本实验选用555构成的多谐振荡器,设振荡频率f0=1KHz,电路参数如图3.2所示。该电路广泛使用于各种需要频率稳定及准确的数字电路,如数字钟、电子计算机、数字通信电路等。图3.2 555振荡器555多谐振荡器的原理图及工作波形如图3.3: 图3.3(2) 时间计数电路 一般采用10进制计数器来实现时间计数单元的计数功能。为减少器件使用数量,可选74LS90,其芯片引脚如图3.4所示。74LS90有两个清零端MR1、MR2和两个置9端MS1、MS2,用74LS90构成十进制计数器非常方便,不需外加逻辑门电路用2片74LS90构成的8421BCD码100进制计数器如图3.5所示。图中,将低位计器的最高位输出脉冲信号作相邻高位计数器的时钟脉冲。图3.4 74LS90 芯片引脚图、图3.5 两片74LS90构成的100分频器74LS92是二六十二进制计算器,即CP0和Q0组成二进制计算器,CP1和Q3Q2Q1在74LS92中为六进制计算器。其芯片引脚如图3.6所示,其与74LS90构成六十进制如图3.7.图3.6 74LS92芯片引脚图图3.7 六十进制计数器(3)译码驱动及显示单元电路74LS47、74LS48为BCD7段译码/驱动器,其中,74LS47可用来驱动共阳极的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示器,而74LS48则用来驱动共阴极的发光二极管显示器。74LS47为集电极开路输出,用时要外接电阻;而74LS48的内部有升压电阻,因此无需外接电阻(可以直接与显示器 连接)。74LS48与数码管的连接如图3.8所示。其中,A3A2AlA0为8421BCD码输入端,ag为 7段译码输出端。各使能端功能简介如下: /LT 灯测试输入使能端。当LT0时,译码器各段输出均为高电平,显示器各段亮,因此,LT0可用来检查74LS48和显示器的好坏。 /RBI 动态灭零输入使能端。在LT1的前提下,当/RBI0且输入A3A2AlA0000时,译码器各段输出全为低电平,显示器各段全灭,而当输人数据为非零数码时,译码器和显示器正常译码和显示。利用此功能可以实现对无意义位的零进行消隐。 /BI 静态灭零输入使能端,只要BI0,不论输入A3A2AlA0为何种电平,译码器4段输出全为低电平,显示器灭灯(此时/BIRBO为输入使能)。 /RBO 动态灭零输出端。在不使用/BI功能时,BIRBO为输出使能(其功能是只有在译码器实现动态灭零时RBO0,其它时候RBO1)。该端主要用于多个译码器级联时,实现对无意义的零进行消隐。实现整数位的零消隐是将高位的RBO接到相邻低位的RBI,实现小数位的零消隐是将低位的RBO接到相邻高位的RBI。 图3.8 74LS48与数码管的连接图 (4)校时电路。根据要求,数字钟应具有分校正和时校正功能,因此,应截断分个位和时个位的直接计数通路,并采用正常计时信号与校正信号可以随时切换的电路接入其中。校时电路如3.9图。图3.9 校“时”、校“分”电路需要注意的是,校时电路是由与非门构成的组合逻辑电路,开关Sl或S2为“0”或“1”时,可能会产生抖动,接电容C1、C2可以缓解抖动。必要时还应将其改为去抖动开关电路。3.3 系统原理图设计3.4 系统PCB版图设计PCB设计版图实物图:四、 系统制作1. 按照要求设计电路并画出原理图;2. 给数码管画封装;3. 生成网络表;4. 检错并导入PCB板;5. 进行元器件合理布局并手工布线;6. 领取器件并按照实际器件适当调整封装;7. 打印输出;8. 制作电路板;9. 焊接元件;10. 系统调试。五、 系统测试1) 由图3.1所示的数字钟系统组成框图按照信号的流向分级安装,逐级级联,这里的每一级是指组成数字钟的各功能电路。2) 级联时如果出现时序配合不同步,或尖峰脉冲干扰,引起逻辑混乱,可以增加多级逻辑门来延时。如果显示字符变化很快,模糊不清,可能是由于电源电流的跳变引起的,可在集成电路器件的电源端Vcc加滤波电容。通常用几十微法的大电容与0.01uF的小电容相并联。3) 画数字钟的主体逻辑电路图。经过联调并纠正设计方案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后,再测试电路的逻辑功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最后画出满足设计要求的总体逻辑电路图。由于实验器材有限,则其中秒计数器的个位和时计数器的十位可以采用发光二极管指示,因而可以省去2片译码器和2片数码显示器。4) 选择测量仪表与仪器,对电路进行实际测量与调试,调整电路参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或电路故障等。通过我的调试过程,总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调试:a) 用示波器检测555输出信号波形和频率,波形应为方波频率为1000Hz。若为出现,则首先检查电路图是否正确,器件是否连接正确,器件参数是否正确,芯片是够是好的,直到显示的信号满足要求,否则后期的工作没有意义了。b) 接着信号送入分频器,用同上的方法测试每片74LS90输出的频率是否正确,第一片输出波形应为方波频率为100Hz,第二片输出波形为方波频率为10Hz,第三片输出波形应为方波频率为1Hz。一片一片的检查,如为出现正确的波形则应一片一片地调试,检查电路图是否连接正确,焊接是否标准,一个一个引脚地把关,直至输出正确波形为止,这是发光二极管应该每秒闪烁一次。c) 当分频器调试正常后,观察数码管的显示是否正常。对照原理图检查计数器和译码驱动74LS48是否正常工作。一般情况下数码管是有显示的。d) 测试校时电路是否能工作,通过按键操作,观测数码管是否按照要求变化,若没有反应,则应检测1Hz的脉冲是否输入,按键是否连接正确,并测试74LS00与74LS04是否能正常工作。直到按键操作使数码管有响应为止。六、 总结数字钟作为一个实用电子系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掌握数字钟的基本原理,研究并不断改进系统的功能。这些是我们初涉者们努力的方向。本系统采用石英晶体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显示器和校时电路组成。由LED数码管来显示译码器所输出的信号。实现了数字钟时、分、秒显示,手动较时、校分的功能。有很强的现实应用性能。而数字钟的设计开拓了我们的视野,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我想就整个制作数字钟的过程做一些总结。如何设计原理图,如何检错,如何进行PCB单面板的布线,如何制作单面板,如何调试电路,每一环节都不能忽视,而且每一环节都应为下一环节做打算,不应开始没弄好就想下面怎么做这么做就行了,这样给后期工作带来的难度更大。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原理图的设计,首先要保证原理图是正确的,否则后面做的都是无用功,画原理图虽然不难,但是绝对不能忽视。接着导入PCB板,而导入PCB板时必须确保无误。而手工布线时,摆放好元件也是很重要的,为布线提供方便。而布线时又要考虑到板子做出来的效果,将焊盘尽量调大,线尽量布粗,电源线和地线要比信号线稍微粗一点,而且尽量避免线经过焊盘,以免焊接时出现短路。布线很烦很乱很耗时间,很容易泄气,但是一定要坚持,否则前功尽弃。制作PCB板时要避免出现断线,断线给调试带来很大不便,腐蚀工作也要做好。焊接器件时要使板子进尽可能的美观,并且焊好每一个结点。调试是收尾工作,却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调试成功了便制作成功了,如果调试不成功,则看不到效果。这也是最让人遗憾的。调试最是让人头痛也是最耗时间的事情。这也是动手能力最强的工作,需要耐心,需要毅力,这个过程也能使我们更进一步熟悉电路板,并理解电路设计原理,否则是没法调试的,要一级一级地调试,其实只要前期做得好,调试工作就不难。该清楚每一级输出情形,按照这个情形去调试,直到满足要求,而要考虑到的因素很多。我觉得最先要做的是保证测量仪器是好的,否则会做很多无用功甚至陷入深渊,接着首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