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纯正与自然的灵性看徐志摩文学创作风格.doc_第1页
从纯正与自然的灵性看徐志摩文学创作风格.doc_第2页
从纯正与自然的灵性看徐志摩文学创作风格.doc_第3页
从纯正与自然的灵性看徐志摩文学创作风格.doc_第4页
从纯正与自然的灵性看徐志摩文学创作风格.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纯正与自然的灵性看徐志摩文学创作风格摘要:徐志摩作为上个世纪新诗运动的先驱,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白话写作、翻译的先锋人物;在诗歌领域,他用特有的才情和诗风赢得了国内外文学的一致好评。左翼诗人蒲风曾经说过:能与郭沫若一比高下的,只有徐志摩。从徐志摩翻译的文学作品来看,他翻译过大量实践活动,其中包含诗歌。本文就徐志摩的文学创作风格,从徐志摩自然纯正的文学气质、创作风格,对创作特点进行了简要的探究和阐述。关键字:纯正;自然;徐志摩;文学创作;风格徐志摩作为中国诗坛耳熟能详的一个名字,同时也是很多中国人敬仰的名字。他作为中国现代最出名的诗人之一,他被作家矛盾评为“末代诗人”与中国的“布尔乔亚”,他是整个社会公认的新月派活动家,从1932年逝世以来,对于他和他的诗歌研究一直没有停歇,还掀起了很多浪潮。徐志摩作为理想的化身,他不仅是连接现代主义、浪漫主义、抒情诗歌的桥梁,同时从他的诗词、艺术、思想方面,也可以看出古今中外文化的相通。在文学创作中,他运用多种风格、体式,进行思想创作;因此,在创作风格研究中,我们不能只用片段、零星、薄弱的方面对艺术形式进行探讨,而是利用具有时代精神的层面,从自然与纯正的灵性看待徐志摩文学创作。一、徐志摩的文学创作气质(一)性格情感的理想化与叛逆性当前,很多学者已经承认徐志摩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但是其性格的叛逆性比理想化更为突出。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徐志摩就一直是世界文学的焦点。当徐志摩张幼仪离婚通告发出后,曾经一度引得当时的民众批评,就连他的老师也说他做的不冷静。然后就是苦恋林徽因,邂逅陆小曼,一位在上海具有新思想和才能的女性,在一见钟情的情况下,很快就结婚。受舆论的影响,他将陆小曼送到上海,从感情来看,他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这说明他是一个个性的叛逆人员。在想飞中,也表现了他热爱自由的一面,他描述的“飞翔情结” 1与他的理想化情绪始终一致。他作为公认的理想化追求者,那些为陆小曼写的书信,都是他对爱情的热切渴望,他要求和陆小曼完全融合,就连短暂的分离都不行,更不容许冷淡存在。在起造一座墙中明确的表示出他的爱情观念。(二)纯艺术与唯美主义的融合正如晨报创刊中所言“要将性格的新诗当成事情做” 2一样,他一直致力于新诗,在新月社尤为突出。从新月诗社创办来看,它是在建筑、音乐、绘画美的基础上,结合抒情方针与唯美派诗论。同时,他的西方知识也塑造了他的艺术修养和思想,在个性独立以及理想主义的影响下,让他拥有了唯美的诗词风格。从这过程中,唯美可以明确的知道:能显示诗歌特色与艺术魅力的不只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诗作,也有很多富有人文情怀的感受;例如:再别康桥、阔的海、偶然、雪花的快乐、季候等,不仅展现了唯美,同时也代表了他当时的诗作气质和成就。从再别康桥来看,它是结构美、音韵美、意境美的融合。(三)文学主张和意境美的结合从诗人与诗3中,我们可以知道:诗其实也是一种天分的表现,一种是灵感,另一种就是幻想。他强调诗人不仅要深入感官,还要根据潜意识,进行想象和深化,诗是一种很纯粹很高尚的东西,不要带有目的性的做。为了得到诗的本质,必须将其融化在心间。从文学灵魂来看,音乐为其塑造了很多音节,同时这些主张也让诗歌富有感情。在徐志摩的创作中,很多时候他为了得到更好的衔接,他宁愿打破词语规则,对自序、字词进行调节,从而得到更纯正、自然的灵性美,这样就能得到一种跳跃式的结果与美。另外,香艳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风格,适当的出现对作品也有很大作用;例如:她是睡着了中“神阀,安琪儿的歌,安琪儿的舞”用一副惊艳的绘图,展现出诗歌意境和强烈的抒情。二、徐志摩的文学创作特点(一)抒发灵性在胡适对徐志摩的评价中,他说:徐志摩的人生观就是一种信仰,简单的说就是美、爱和自由,他的历史就是信仰实现的过程。从现实中徐志摩的创作风格来看,他具有独特的思维模式,对此他曾经说:我要的思想是筋骨、血液、性灵、生命中的。所以,对于性灵的追求,对于美、爱、自由三维一体的诗化理想4,都是诗歌创作的重要方面。在这过程中,性灵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范畴,徐志摩眼中的性灵是对自由思想的展现,也就是在追求诗化人生的过程中,得到艺术真谛。和其他诗人不同的是,他将艺术与理想隐藏在主人公形象中,也就是一个美、爱、自由三维一体的形象中。如果在小说家眼中,对于主人公形象的打造是蓄意、刻意追求的,那么对于诗人,在诗歌中通常看不到主角,但是在徐志摩的诗歌中可以看到。在雪花的快乐中,“雪花”作为诗人寄托艺术与理想的形象,半空中起舞的雪花,不仅填充了诗人对灵魂的意念,更展示了性灵;她不去冷漠的幽谷、凄清的山川,她要与柔波一样的心胸为邻5。通过这种创作风格,就能很纯正、自然的展现性灵。当然,在徐志摩的其他诗作中也有很多展现主人公多情的场面,例如:夜中“自我”形象的幻化,再别康桥中的新娘,苏苏中的痴情女孩等,她们都统一穿着美、爱、自由的外衣。(二)现代意识的流动徐志摩作为中西教育侵润的新时代诗人,在对其进行文学创作分析中,绝对不能忽视资产阶级对其造成的影响;他是新时代诗艺的实践者与探索者,他将积极吸取的诗艺变成了诗话人格的特性。在徐志摩22岁进入美国留学后,他一直追随着文人的脚步,然后进入剑桥大学留学。在留学英国期间,西方先进的文化意识与成就,不仅激发了对知识的欲望,同时也让他广交社会人士,阅读名师作品,翻译外国作品,特别是19世纪的诗歌创作与浪漫主义抱有极大的兴趣,并且作出溶融和取舍。“一份深刻的忧郁占定了我,并且潜化了气质” 6就是对徐志摩最初心理的写照,同时这也是心灵最热切、最真诚的表白。受西方文学的影响,不仅唤醒了他的自觉意识,也加快了他迈入诗坛的节奏。这种意识的流动,不仅为他的诗歌创作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为诗艺创新打下了基础。从诗歌创作意蕴来看,他打破了传统诗歌直露浅白的描绘,通过追求西方意蕴的抒情,让其拥有了不畏艰险的毅力和意志,这也含蓄的表现了诗人毫无畏惧、勇敢向前的奋斗理念。徐志摩作为早期诗歌理想与激情创造最真实的反映,不仅凝聚了对诗艺和生命信仰的追求,同时也是乐观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追求。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意识在其他诗作里也有很好的体现;例如:珊瑚、丁当清新等,这些作品都是在日常事务中进行的较深层次的历练与思考。不管是一抹春色,还是一株草,诗人都能给予深刻的意蕴,把深层次的内蕴和哲学理想联系起来,让人得到无穷的感受。这不仅是徐志摩对诗艺的拓展与创新,也是现代意识的产物。从展现艺术品味和诗艺技巧来看,此类作品需要更加注重西方诗歌的引用和借鉴,在大胆的艺术构思中,灵活应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象征与暗示,以及排比、联想、想象、拟人、比喻等修辞7。所以,他的作品在艺术层面上拥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效应,逐渐成为近代诗的后盾。例如:在雪花的快乐中,通过对雪花的暗示,从而得到了审美创新,这样不仅能隐含诗人对美的追求,还能拥有激进的审美感,对艺术进行真实、自然的灵性流露。又如:在为要寻一个明星中大量应用骑手、天空、明星、瞎马、荒野、黑夜等具象,这不仅让人拥有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同时也给了人更多的艺术感受。三、纯正、自然的文学创作风格(一)从实例中看徐志摩的文学创作风格1、蕴含在情诗中的感情在徐志摩的诗歌中,关于爱情的诗歌占有很大的比例,他的情诗拥有细腻的情感,他崇尚真正的爱情;例如:在心眼里的颜面中的陆地、海上、心里都是对她的想念,纵然幻化在梦里,也都是她的影子。同时,从这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真正的情种,爱得很浓厚、真挚,即使是沧海桑田也不能变更他的心意与痴心;在“任凭、不论、永远”等字眼罗列出后,更是让感情得到了自然的发挥。在这过程中,我们可以轻易的看出,这是他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在其他诗中也有对爱情的展现,例如:云游、在那山道旁、珊瑚等,都能见到对爱情的渴求,他不以物质基础作为评判标准,也不是通过物质换得纯洁、珍贵的爱情。在他对爱情的渲染与理解中,他认为爱情是自由,必须用自然生态的方式去追寻。在造起一座墙中,为了追寻心声,在对爱情的忠贞的基础上,他渴望如钢般坚固的爱情,从而免受外界干扰,而不是运用世俗中的权力8。2、自然、纯正的性灵展现自然之美作为徐志摩诗体的另一种表现,它不是没学崇高,而是柔性特征,它是人物和环境的统一,一种谦恭式的形态,没有大起大幅,没有咄咄逼人,也没有鲜明的意向,有的是温婉、妩媚、温馨。在和谐的作品中,不仅能展现作者的文学沉淀,同时也是对阅历的发酵。在徐志摩文学作品创作中,不管是描写明月、清晨、黄昏,还是描绘暖日、百鸟都有一种灵气,妙语佳句随处可见;或者是遇到了熟人知己,彼此熟悉性格,显得那么亲切、自然。例如:再别康桥中“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这些美丽的诗句都契合了作者的心境,似乎康桥的一草一木都成了他的好友。在整篇诗中,他没有用奢华的文字去雕饰,而是采用柔美、朴实、随性、自然的笔锋进行渲染。也正是由于这种自然流露,对家乡风物起到了良好的熏染作用。3、如“跑野马”的创作在徐志摩的散文创作中,自然、纯正是对创作风格的最佳展现。在他的自我评价中,他称写文章是思路在跑野马9,信手拈来;梁实秋说他这种创作风格是任性而为,他可以带着你兜圈子,从海北到天蓝,最后回到原题本身。例如:印度洋的秋思中,作者由云的啜泣、秋雨声、明星闪现,从月华联想到小时候,感叹时光飞逝;在议论抒情中,由印度为情而醉的男女,失望的女人,联想到代表团圆、思念的月亮,这都展现了徐志摩的学识和见闻。在对文字进行驾驭的过程中,徐志摩用自然、纯正的灵性抒发感情。例如:在死城、落叶中都可以看到跑野马的情况,既恰如其分,又比比皆是。通过美妙词组的渲染,给人一种自然、纯正的闪耀,又如旭日折射的露珠,给人以一副完美的图像,让人情不自禁的向往。另外,对于自然物象,作者通过精心描写的方式,给人以亲切、真实的感受,在无拘无束的交谈中,没有虚情假意和客套;通过透明的袒露,给人以水晶般透明的感受,让人情不自禁的想探析灵魂,进一步触摸纯真,具体如:想飞、我的彼得等。(二)从自然与家庭中看徐志摩的创作风格从家庭环境来看,徐志摩拥有一个和睦、融洽、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是当时出名的实业家,从而为其童年、中年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由于父亲需要将时间放在生意应酬上,所以他更多的时间是与祖母、母亲一起度过的,在两位“母亲”的宽容与爱戴下,他养成了不与世事为争的性格,这样不仅渲染了他幼小的心灵,同时也为他快乐、健康成长提供了基础。在英国留学期间,康桥的美景再次唤醒他对孩童时代美好记忆的留恋、热爱与渴望,于是成就了举世名著再别康桥。纵然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也不能阻碍他回到两位“母亲”为其构建的美好躯壳中,并且在梦境中进行深层创作;但是他也不试图挣脱回击和抗争,尤其是前期散文和诗歌,由此看出他的人生很得意、很勃发10。从出生的地方来看,浙江海宁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给人以秀丽、温厚、端庄的意向;在葱郁苍翠的山色中,给人以如画如诗的感觉。这里的居民都有一种来自山水的秀气和灵性,这也显示了这个地方的优越性。徐志摩出生在这个地方,被和谐自然以及家乡感染,从而造就了顺乎自然、不愿雕饰的性情。在随心、随性的烘托下,自然渐渐嵌入本质,让他学会用心体会、感知。在这过程中,自然犹如知己、亲人一般深入心灵,最后和情感自然融合。所以不管到什么地方,他都能自然的宣泄情感,将身心放在自然中,进行文学创作和生活。结束语:教育源于自然,服务于自然,在纯正与自然的灵性中不仅塑造了一代诗魂,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在徐志摩的诗歌中,他不仅是一位被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以及自由主义熏陶的人,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创新和发展中都展现了高度的审美价值,从而为中国发展作出贡献。参考文献:1 王素婕.纯真自然的灵性徐志摩文学创作风格探源J.时代文学,2011,(16):217-219. 2 袁佳仪.威廉华兹华斯和徐志摩诗作中女性隐喻的文化比较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 3 曹松.云之恋也谈徐志摩个性及创作风格J.安徽文学(评论研究),2008,(3):88-89. 4 刘俊青.由再别康桥浅析徐志摩的人生观J.神州(下旬刊),2013,(8):19. 5 李晓峰.徐志摩诗歌创作艺术风格略论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24(3):2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