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习作评改课——童年趣事.doc_第1页
刘静习作评改课——童年趣事.doc_第2页
刘静习作评改课——童年趣事.doc_第3页
刘静习作评改课——童年趣事.doc_第4页
刘静习作评改课——童年趣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童年趣事讲评绵阳外国语学校小学 刘静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善于欣赏自己或别人习作的精彩之处。2、学习运用具体的富有情趣的语言写出童年趣事的“趣”。并进行评改。3、通过评改激发学生乐意修改,交给学生修改的方法。教学重点:怎样才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体现出童年的快乐。教学过程:一、 回顾作文要求:师:同学们,上次见面时,老师指导大家写了一篇作文,还记得是什么吗?生:童年趣事,师:那我们的习作要求是什么呢?孩子们大声读出来吧!(CAI出示要求)生读:1选择自己童年印象中一件有趣的事写下来。2把最有趣最难忘的部分写得具体、生动。二、 榜上有名师:老师把你们的习作做了认真批阅,同学们的那些趣事呀,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搞恶作剧的,去探险的,干傻事的刘老师忍不住边看边笑,多想时间也能倒流,回到童年的美好时光啊。其中,一些同学的文章清楚明白,具体生动,选材有趣,荣获佳作奖!(CAI)出示作者及题目。师:我念文章的题目,你们大声喊出小作家的名字,好不好?师念题目,生喊作者名字。师:有请小作家们起立,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师:请坐下。三、指导第一次修改,用质疑法把文章改清楚明白。1、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他们的这些趣事呀?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位获奖同学的片段。精彩不容错过!CAI出示:生自由读 那是几年前的一个上午,我正上着无聊的数学课,“3加4等于几?”老师问道,“我!”我的同桌小马,无比激动地举起双手,还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屁股一不小心撞到了我,我恼怒地瞪了他一眼,心生一计:我偷偷摸摸地将手伸向小马的椅子,将它挪到了小马右边,当小马满怀信心地回答道:“7。”后,悲剧发生了,小马满脸笑容地弯腰坐下,却不知他屁股底下除了地板就是空气,当他在按惯例坐下以为会坐在椅子上时,眼睛瞪得滴溜圆,当他的屁股离地板仅10厘米时,椅子的边缘便像一记上勾拳,狠狠地“打”在小马的左腮帮上,只听一声惨叫“啊!”我以为我的恶作剧就结束了,小马的屁股毫无悬念地重重落在地板上,发出嘭的一声又闷又响的声音。我真希望接下来的小马“哇”的一声大哭,为这个悲剧画上圆满的句号。没想到,紧张过度的小马身子一挺,后脑勺狠狠地撞在后方的桌子上。这一个推椅子的小恶作剧,竟带来了如此可怕的“三连击”,真把我吓坏了。 恶作剧大王 师:同学们,你觉得最有意思是什么? 生:搞恶作剧很有意思。 师:虽然说我们现在是把快乐建立在小马的痛苦之上,但童年男孩子顽皮的天性,真少不了恶作剧,这个选材就非常有趣。(板书选材有趣) 师:你们还觉得什么地方最精彩? 生:我捉弄小马的起因、经过、结果非常具体(板书:过程清楚) 师:还有什么地方让你印象深刻? 生:写得非常生动 师:比如说哪里呢?(无比激动、偷偷摸摸、眼睛瞪得溜圆) 师:小作者的词语用得多好啊,这样就让读者对搞恶作剧这件事更清楚明白了。(板书:用词准确) 小结:看,小作者不仅选材有趣,而且用词准确,更重要的是把恶作剧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让我们读起来妙趣横生! 师:这位小作者是谁呀?生喊出名字 师:我们来认识一下小作家,挥挥手。 2、激发修改欲望(1) 师:还有很多同学的文章选材非常有趣,可老师读了就觉得“趣”味还差了点儿,请看。(出示CAI 病文片段)我飞速向卧室奔去,把门撞开,然后被惯力甩到桌子边。我定了定神,向桌上望去,高兴得叫起来,因为上面卧着那个我眼馋已久的东西陶瓷猫。它长着桔色的皮毛,一双黑眼睛好像在仔细地打量着我,它小巧玲珑,十分精致。我把它捧起来,凑到它跟前,与它说话,和它一起玩耍,并用手轻轻摸它,那样子仿佛在摸一只真正的猫。 我的喜爱来得快,也去得快,不一会儿,我就玩腻了。我便把它在床上扔来扔去地玩,谁知,“啪”的一声,猫掉在了床边,尾巴断了。“多好的一个陶瓷猫呀!你要好好珍惜哦!”回想起妈妈说的话,我很紧张,因为自己做错事了。我左思右想:“干脆把猫尾巴藏起来吧,眼不见心不烦。”我找了许多藏的地方,感觉都会被发现,怎么办?突然一个灵感跳进了我的脑袋,“可以把尾巴放进耳朵里。”我高兴得不得了,一下子就把猫尾巴塞进了耳朵。 妈妈下班回来,我经过强烈的思想斗争,终于把真相告诉了妈妈。妈妈带我去了医院,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小心翼翼地把猫尾巴夹了出来。 师读第一段,点评:作者回忆小时候玩陶瓷小猫的事挺有趣。师:可总觉得差点什么? 生:她把猫耳朵塞在耳朵里后,感觉怎么样?师:老师和你想的一样,很想知道你塞进去后做了什么?感觉怎么样? 师:我们来问问小作者张诗琦。 请小作者起立。 小结:把猫尾巴进耳朵这件趣事的结果补充清楚,趣味不就出来了吗? 稍稍停顿师总结方法:我们刚才修改的步骤是,在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问,再修改,这就是作文修改中的重要方法之一质疑法。(板书:质疑清楚)下面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再来修改2个句子。 (CAI出示)第二关也顺利通过了,可第三、四关可没那么容易了。三、四关是连在一起的,我们想了半天也不知道如何通关。 这时,一个血红色的“脚”印入我眼帘,我尖叫一声,一巴掌打向了那个“脚”,“脚”啪的一声落在了地上,我惊魂未定,吓得到处乱窜。 密室惊魂师:你哪里不清楚?有疑问吗?生:三四关是哪里?师:让小韩同学惊魂未定,吓得到处逃窜的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呀?师:孩子,你可不可以,再给我们描述一下当时的那个场景。 生答。师小结:看,在大家的质疑和帮助下,你把事情发生的场景写得清楚明白。后面的故事一定会更有趣的!师:现在我们就运用这种质疑法一起来修改一篇文章。请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作文落汤鸡。(2) 出示方法提示:1、找到老师用【 】标出的段落,大声朗读。2、在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标上“?”。 师:你们有什么疑问呀? 生交流3、试着在有疑问的地方修改补充,尽量写得清楚明白。 生修改,3分钟。突然,走着走着我被一块石头绊倒了,糖撒了一地,心想,这可怎么办呀?回去肯定会被妈妈说的,不如把糖放回袋子里带回家洗。好!就这么干。我立刻把糖放回了袋子里,回家了。回到家,我悄悄地走进了厨房,把糖放进水中。过了一会儿,我一捞,糖不见了,我一看,哭了。 交流展示。师: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刚才我走了一圈,发现咱们班好多孩子都是修改高手。谁愿意给我们展示一下。抽2个学生展示。师小结:认为自己修改很成功的举手!让我们的掌声响起来!过渡:刚才,我们对不清楚的地方质疑并进行了修改,把趣事的结果、把事件的场景、把事物的经过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趣味,自然就出来啦! 四、 指导第二次修改,把文章改得具体生动。师激发修改兴趣:孩子们,在这次习作中,有几位同学的趣事,让老师读起来身临其境,那些人,那些事都活灵活现的。他们都有什么高招呢? 动作描写:CAI出示当我们摸黑到达游乐场时,趁着蒋自然转过头去的这个好时机,我迅速把手电筒调成蓝光,邓思伯扯起自己的耳朵,瞪大双眼,然后我将蓝光照在他的脸上。蒋自然转过头,看见了“蓝脸邓思伯”,大喊一声:“啊!阿凡达啊!”然后,他便仓皇逃跑了。 邓思仲校园惊魂 师:你觉得他写得好吗?好在哪里?你觉得他好在哪里?能不能具体点,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还有吗?生交流师:你们觉得他最成功的是运用了什么描写?生;动作描写师出示红色标注的动作词及“动作描写”。 小结:是啊,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把我见机行事,调手电光,邓思伯配合默契地扯,瞪。小蒋同学转,看,喊,逃。夜晚校园惊魂一幕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这就像电影的慢镜头一样,能让读者身临其境,这位慢镜头专家是:CAI出示作者姓名。大家喊出他的名字,请作者起立,掌声送给他。 过渡:来,让我们继续欣赏。语言描写:CAI出示在拿到压岁钱之前,我就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一直问爸爸:“还有多久才发压岁钱哪?”不巧,正好被坐在旁边的哥哥听到了。于是,哥哥对我说:“你给我磕三个响头,我就提前给你发压岁钱。”“真的吗?一定得要磕头吗?”我有些犹豫。哥哥一本正经地说:“当然,你给我磕头拜年,边磕边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我就马上给你发压岁钱啦!” 压岁钱师:刚才我听到很多孩子都笑出了声?你们在笑什么呀?生答师:这段是什么描写?生:语言描写师:这里的语言描写为什么读来那么有趣?生师:这就是利用谐音来制造幽默,把一个调皮撒娇的孩子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师小结:掌声送给语言大师袁浩洋。过渡:让精彩继续。 CAI出示心理描写:作者读每隔一段时间,妈妈总会给李子树浇水、施肥,还一边自言自语道:“快点儿长,好结出酸酸甜甜的大李子给我们吃。”一开始我没在意,时间一长便开始胡思乱想起来:树浇水就能长高,那我天天淋点水,会不会过一段时间后就比电线杆还高,成了不可一世,顶天立地的女巨人?想着,心里就有一股莫名的冲动,但心里又有一点儿忐忑不安,万一失败了怎么办,会不会适得其反,越浇越矮?(雷蕾我要长高)师:刚才我们评出了慢镜头专家、语言大师,现在我们听了雷蕾同学的片段,你想为她授予什么称号呢?生:心理专家、心理大师师:她写的片段又好在哪里?生答师小结:他用心理描写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小时候想像小树那样浇点水就长高时心理活动。像这样精彩的片段还有很多。CAI出示作者名字和题目。插播广告师:欣赏了这么多的精彩片段,我们休息一下,插播一则广告。CAI,广告要想作文改得好关注细节很重要动作心理和语言活灵活现是妙招师:同学们,我们的童年趣事如果适当地增添一些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就能让当时的情景再现,让文章变得更具体生动。亲爱的同学们,找到自己习作中老师给你用括号标出的地方,大声朗读,运用质疑法把文章修改得更清楚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