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民族音乐鉴赏之重庆木洞山歌.doc_第1页
地方民族音乐鉴赏之重庆木洞山歌.doc_第2页
地方民族音乐鉴赏之重庆木洞山歌.doc_第3页
地方民族音乐鉴赏之重庆木洞山歌.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方民族音乐鉴赏之重庆木洞山歌摘要木洞山歌是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及周边地区自古吟唱至今的民间歌曲,在悠长的传承过程中,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山歌曲调,还结合现今的环境、政策发展出了新兴的木洞山歌。木洞山歌历史悠久,深受木洞人民的喜欢,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吟唱,不仅在田间,在山间、小路上都能听到他们的古朴的歌声。本文主要从种类、歌词特征以及功能三个方面对木洞山歌进行归纳介绍。关键词:木洞山歌、种类、歌词特征、功能正文木洞镇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北部,地处古代巴国境内三峡(铜锣峡、明月峡、黄草峡)腹地明月峡出口处的长江南岸。木洞民众在薅秧劳作时,首领领头以鼓劲提神,提高薅秧效率;木洞少年儿童在割草放牧时,演唱类似唐代以来巴渝民间流传的竹枝歌;劳动号子、民间礼俗和祭奠仪式中演唱的风俗歌;男女恋情为主要内容的情歌都属于木洞山歌的传承范畴。自古以来,木洞镇的民众特爱音乐,尤其喜欢唱歌。早在1990年10月,木洞镇就被重庆市文化局授予“山歌之乡”的称号;1999年11月,木洞山歌被评为“巴渝优秀民间艺术”;2006年,木洞山歌成为重庆市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并列入保护名录中。时代在不断的变化,文化也在不停的丰富、发展。木洞山歌在巴渝文化的熏陶之下,经过当地群众千百年来在劳动和生活中的不断创造、积累和提炼,种类逐渐增多,在此,以建国时期作为一个分水岭。建国以前的木洞山歌,根据内容和题材可分为禾籁、盘歌和神歌三类;建国后,人们的生活也逐渐变得丰富多彩,人们不仅仅只是在田间劳作,文娱活动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时山歌也开始登上了群众文艺舞台。为了适应舞台表演的需要,木洞的歌手们在保留原有的山歌曲调的基础上,根据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填词,由以前的盘歌、对歌发展出如今的山歌联唱、重唱和山歌剧等形式,从而形成了新兴的木洞山歌。在传统的山歌中,农民群众将除去秧田杂草使稻禾茁壮成长的薅秧劳作所唱的山歌成为禾籁。禾籁又叫薅秧歌、庄稼歌、打禾歌、合来等,是农民在薅秧事为了缓解劳动的枯燥疲劳所唱的山歌。禾籁除了具有一般山歌抒情表意、调节情绪、传递信息的功能以外,最突出的是它与木洞人的劳作息息相关。根据演唱方式的不同,禾籁山歌又分为:高腔禾籁、平腔禾籁、矮腔禾籁和花禾籁。高腔禾籁曲调高亢,拖腔悠长,唱法多用假声,如人民江山万万年、山歌不唱不开怀。平腔禾籁有的接近于高腔禾籁,有的近似于矮腔禾籁,但平腔禾籁是独唱曲,如哪怕空话涨耳朵、太阳出来辣焦焦。矮腔禾籁曲调丰富,旋律风格不一,多随语言的字音而变化,如劲头大得很、房中女儿在绣花。花禾籁因结束的禾籁尾字多为对花的盘歌而得名,如吹吹打打迎新娘、秧鸡打架争秋水。盘歌是对歌的形式,多为一人领唱众人和,也有自盘自答,二人对唱的。盘歌的歌词内容广泛,是劳动者传授知识、经验的手段、形式,如唱个螃蟹害人多、什么出来一点红。盘歌又叫“打唐二”,“唐二”是原巴县地方戏中的一个好逸恶劳的丑角人物,即“懒人”,故“打唐二”即为“打懒人”。神歌也是木洞山歌众多种类中的一员。不同于一般的意义,“神”,在巴渝方言中略带贬义,常指不分场合、对象开玩笑的人。因此,神歌所唱的内容常常是把生活中的正常现象颠倒过来,如扯谎歌、倒头歌。而新兴山歌也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单支曲调的山歌,演唱形式以独唱为主,如:歌唱木洞好地方、家乡大变样。二是数首或者更多的内容相关的单支山歌,或以曲调直接相联,或以朗诵联结而以唱为主的山歌联唱,如:木洞新气象这首山歌由喜鹊闹枝头、出门颂歌、路上唱山歌、政策多了头、建设大开展、桃花岛赞、抽水灌田联唱而成。三是融入简单的故事情节,加入对白,以塑造人物形象,如:多样的小队活动、护林育山。歌词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歌曲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木洞山歌的歌词是木洞人民口头文学的表现形式,语言朴素,言简意赅,当地群众善于用通俗易懂的口头方言完整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木洞山歌的歌词涉及面多而广,有谈情说爱的情歌,有歌颂山乡风貌的赞歌,有测考智慧的盘歌,还有指人行正的劝歌,多达十儿种,概括了木洞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生动的艺术形式,丰富的歌词源自于木洞人民的生活,有感而发,由情而生,歌词的生动性归于木洞人民真挚情感的表露和丰富生活经验的体现。例如:劝歌哪个赌钱有好处(歌词:斑鸠叫唤数一数,劝郎莫把银钱赌。十个赌钱九个输,哪个赌钱有好处)表达出木洞群众对赌钱行为的态度。由此可见,木洞山歌的歌词不仅仅如大多数歌曲般能够表达人们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亦是木洞人民劳动智慧的结品。木洞山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歌词结构如同古时的诗词般,结构整齐。根据它的字数和句数划分,一般可分为五言体、七言体结构。同时,与古诗的诗词相似,木洞山歌也很讲究歌词的押韵。押韵是指在一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用相近或相同的韵母,使朗读或咏唱时音调和谐优美。押韵有增强歌词的节奏感和音韵美的功能,同时也便于传唱和记忆。一般来说,山歌常常用方言语调来押韵,木洞山歌也不例外,用重庆方言语音来押韵。木洞山歌用韵方式多样,其押韵特点大致有两种:一是首句入韵,隔句押,不换韵。这类押韵方式一般是出现在首句起兴的木洞山歌歌词中。比如摘葡萄(歌词:那山没得这山高,这山有树好葡萄。心想摘个葡萄吃,人又矮来树又高),首句“高”字定韵,后面跟着的“葡”、“高”是隔句押韵的。二是句句押韵,不换韵。这种用韵形式在木洞山歌的歌词中也常见。例如翻身日子才久长(歌词:乐山坡,泥巴黄,哥哥上山耕种忙。嫂嫂当的女武装,帮助军属做活忙。坚决把敌消灭光,翻身日子才久长),每句歌词末尾的“黄”、“忙”、“装”、“忙”、“光”、“长”(chang)字押韵。木洞山歌采用重庆方言演唱,不仅有利于木洞人民口口相传,而且还增添了山歌的趣味和神韵,具有地方性、口语性、形象性的特点。为了曲调的统一,木洞人民便在句中或在句与句之间,加上许多衬字、衬词。这些衬字、衬词有抒发感情的,有描摹情态的,有增强语气的,唱起来与歌词浑然一体,使歌词变得更加优美流畅,使旋律变得更加动听悦耳。木洞山歌中用得较多的衬字有:“啊”、“哟、“哎”、“哦”、“呀”、“嘛”、“的”、“噢”、“呢”、“他”等;用得较多的衬词有:“哟嗬”、“依哟”、“哦嗬”、“呢嘿”、“哟喂”、“提兜提”、“咚咚弄咚咚”、“哎哟喂喂儿浪扯”等。从词性上的分类来看主要有叹词、代词、象声词。叹词有:“啊”、“哟”、“哎”、“哦”、“呀”等;代词有:“那个”、“姐儿”、“你”、“我”、“小情哥”、“小蛟”、“奴”等;象声词有:“咚咚弄咚咚”、“眶扯眶扯”、“哎哟喂喂儿浪扯”等。衬字、衬词的使用使得木洞山歌更加朗朗上口,同时衬字、衬词使得山歌更加生活化、趣味化,更加能够体现出演唱者的情感。木洞山歌作为木洞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不仅仅是它的曲调、歌词使得它流传至今,更重要的是它给木洞人民带来的益处和作用使它成为木洞人民的一种精神财富。首先,木洞山歌具有较强的实用功能,它的实用功能是与劳动生活息息相关的。过去木洞人民多为文盲,文化程度不高,不可能将劳作知识、经验记录在册以供人们阅读。于是,便由长辈们将他们所具有的知识、经验,利用歌曲容易记忆、容易传承的特点,将其用方言编成歌曲进行传唱,进而达到利用山歌来传授劳动知识及其劳动经验的效果。比如什么吃草不吃根:“什么吃草不吃根?什么吃草打捆吞?什么肚内长牙齿?什么肚内有眼睛?镰刀吃草不吃根,背竟吃草打捆吞,磨子肚内长牙齿,灯笼肚内有眼睛。”这首歌曲以问答的形式生动的反映了木洞人民以生动又趣的歌唱形式传播日常生活知识的情景。木洞山歌的实用功能还表现在它可以调节情绪、排忧解疲中。自古以来田间劳作都是一种费时费力的工作,特别是对于一些劳作面积比较大的家庭而言,他们常常会雇佣一些人来薅秧。在休息时,人们常常进行山歌对唱或竞赛来调节情绪、排忧解疲。如:“山歌不唱不开怀,磨儿不推不转来。酒不劝人人不醉,花不逢春不乱开”,又如:“大田薅秧不唱歌,一个二个难得磨,站起像个阴尸鬼,立到像个鬼冬哥”、“一下田来惩多人,个个埋头不作声,老的不唱尤自可,少的不唱枉为人”。这些则是对木洞山歌具有调节情绪、愉悦身心、排忧解疲功能的最好说明。同时,木洞山歌如同很多山歌一样,具有择偶配偶的实用性功能。姑娘、小伙子从相见时的互生爱慕、互相试探到互表心意,再到彼此热恋到终成眷属,都是通过唱山歌来进行的。如:“郎是天上一条龙,妹是园中花一蓬。龙不抬头不下雨,雨不浇花花不红”,又如:“妹有心来郎有心,妹变鹤子郎变鹰。半天云中闪一翅,不要媒人要成亲”。 其次,如同一般歌曲般,木洞山歌也具有娱乐的功能。木洞山歌的娱乐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可以用来自娱自乐,木洞人民每当在高兴或者忧愁时,都可以唱上一曲山歌用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使自己的身心得以释放或宣泄。另一方面,木洞山歌又具有他娱的功能。在喜庆的节日、婚丧嫁娶、迎宾送客等风俗活动中,也可唱上几曲山歌,以达到渲染气氛的作用。 除此之外,木洞山歌还有宣传国家政策的实用功能。木洞镇政府工作人员,把国家的一些利国利民的重要政策内容改变成山歌歌词,然后把歌词加入到一些木洞人民耳熟能详的木洞山歌曲调里,在当地进行传唱,起到宣传国家政策的作用。例如:计生歌就是利用木洞山歌歌调,加入政策性内容的歌词进行传唱,达到宣传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歌词如下:“计划生育是国策,大伯大妈都晓得,宣传手段创新意,提高计生影响力。计划生育要转型,优质服务为全民,生育水平需稳定,管理转成服务型。科学婚检不可少,出身缺陷干预好,胎儿先天无疾病,帮你生个好宝宝”,这首计生歌用到了木洞山歌中的莲花闹、金锁银锁调、桅子花儿开调的曲调。又如为宣传养老保险政策,改变歌词如下:“重视养老御风险,养老保险需完善。身心健康无忧虑,快乐幸福享晚年”。 木洞人民的生活离不开唱山歌,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它是木洞人民的精神财富,是木洞人民的传统文化,同时也体现了人们的人生价值观。如我下河去:“你走哪去?我下河去。你下河去啥子?捡石头。捡石头来啥子?磨刀刀。磨刀刀来啥子?砍竹子。砍竹子来啥子?划蔑丝。划蔑丝来啥子?编篼篼。编篼篼来啥子?捉泥鳅。捉泥鳅来啥子?捉来吃。我吃龙头,龙头有火;我吃龙中,龙中有刺;我吃龙尾,下河摆水。”这首歌曲同样以问答的方式描绘了木洞人民日常生活的场面,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他们朴实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总的说来,木洞山歌不仅仅是木洞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重庆人民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国家、整个人类的精神财富。它作为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员,不仅仅代表着它是木洞人民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祖国悠久文化所有的一种财富,更是代表着需要我们去学习、去传承。随着时代的进步,不仅仅科技、社会在该表,歌曲同样在改变。现如今,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口口相传的不再是传统的民歌,而是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流行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