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及消除.doc_第1页
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及消除.doc_第2页
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及消除.doc_第3页
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及消除.doc_第4页
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及消除.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及消除发布人:罗樱发布时间:2007-2-15点击率:156在一个班里,后进生的人数不是很多,但影响作用不小,是班里消极因素,它影响着教育转轨中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做好差生的教育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课题。要有效地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就要了解其差的程度和表现,形成的原因和问题的症结,特别要了解他们各自的心理障碍,以便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消除心理障碍,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最终跨入优生的行列。那么,后进生有哪些心理障碍呢?我结合实际,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受社会、家庭的不良影响,认为读书无用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主要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一些负面东西影响。比如,严重的金钱观念,一味追求吃穿玩乐,玩物丧志,不思上进等。家庭的不良影响,主要是有些家长思想观念差,或本身素质不高,认为有无文化无关紧要,能找到钱谋生就行,不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或者认为自己孩子不是读书的料,有些家长因家庭困难,不顾孩子前途,经常要孩子停学回家帮工,久而久之造成孩子对学习漠视和冷淡。由于以上这些不良影响,导致一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认为读书无用,学习上缺乏动力,不肯用功,成绩下降成为差生,有的甚至结交社会上品行不正的人,误入歧途。二、学习感到困难,认为智商低,缺乏自信这类学生在学习上显得特别吃力,困难重重,无论学习多么刻苦,可成绩总是拉后一大截,于是就怀疑自己的智商,认为自己先天不足,智商偏低,思维能力、记忆能力都明显低于同龄人,从而对学习缺乏信心,又怕受同学歧视,常产生自卑心理,有些甚至变得性格孤僻、不合群、沉默寡言。三、不懂方法,不善于学习,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这类差生看起来不呆也不笨,可学习成绩总是跟不上,原因就在于不懂得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他们习惯于老师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只希望同学的帮助或让教师写出现成的答案,掌握知识靠死记硬背而不善于动脑筋思考,自学能力低,他们没有兴趣可言,只是机械地学习、听课,一旦学不懂、听不懂,就对教师的教学有看法,或对教师的批评产生对立情绪,以致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有的甚至放弃学习。针对以上几种类型后进生的心理障碍,我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消除。首先,深入了解和研究后进生。经验证明,了解和研究学生、掌握学生心态,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品德表现,身体状况,而且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倾向,兴趣爱好;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而且要了解其内心状态,掌握学生的心理要求,洞悉学生的奥秘,只有了解和研究学生,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才能对学生进行施教。其次,教师要尊重和热爱学生,多与他们交往。能否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主要在教师。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进步和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尊重和信任,而后进生更需要得到这些。作为教师不应对他们失去信心或者厌弃。只有教师对学生有尊重感,对他们充满信心,并满腔热情关心、爱护他们,才能使他们通过教育有所转变。加强师生交往和情感上的沟通,使这些学生变得不自卑、不厌恶教师,形成师生情感无障碍,从而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转化和提高。第三,营造有利后进生转化的良好环境。不论哪一种心理类型的差生,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他们的心理障碍消除都至关重要。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善于调动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参与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特别是善于利用班集体的力量来影响和转化差生。在良好的班集体里,人人对后进生伸出温暖的手,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一同前进。良好的班风、学风对后进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帮助他们消除各种心理障碍,去掉不良的品质行为,恢复学习和生活的信心。第四,针对后进生的各自心理障碍,对症下药消除。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和心理特点各自不同,只有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进行教育转化,才容易取得成效。对第一种类型的后进生,教师要着重对他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目的教育努力消除来自社会、家庭对他们的不良影响,增强他们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识别能力和抵御不良风气的能力。要注意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学习兴趣,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经常检查督促,帮助他们不断改正缺点,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对第二种类型的后进生,教师要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经常给予鼓励,并且教育全班同学正确对待他们,帮助他们去掉自卑感,树立起自信心。在学习上要多采取诱导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引导他们参与教学活动、训练和发展智力,从而带动学业成绩的提高。对第三种类型的差生。为了克服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满堂灌的教法,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做到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常教常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他们进行新探索。另外还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自学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主题班会这种教育方式,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使整个班级形成了“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同时,使班级中每位学生提高了认识,明确了努力方向。事实证明,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二、以情感人班级是由一群有感情的人组成。每一个人就是一本书,一个丰富的世界,对于那些所谓的后进生来说,尽管这个世界不全是阳光,鲜花,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耐心细致的教育感化,使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的做法是以情构筑教书育人的桥梁。尊重每一个学生,以教师的博大胸怀,无私的爱去感染和教育每个学生,防止因不平等情感而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或许这就是师爱效应。刚开学第一天,有位学生拿通知书前来报到,打开他的鉴定,一看,不由得使我吃了一惊,聪明的让人担忧,机智的让人不安。看来这是一个调皮的学生。果真,几天后,一位同学捎来了他的一张请假条。当我到他家时,才知他已离家出走了。后来派出所民警也找到学校说他参与一起抢劫案。听到这个消息,我很气愤,决心一定要找到他。终于我在他离家的第十四天找到了他,当时他在一间电脑屋,那已是凌晨2点,他正缩在椅子上,看见我时他冲出门外跑掉了,又经过几天寻找,我终于找到了他。当时的我几乎冻僵了,亲切的说:孩子,我们回家吧!他哭了,紧紧握着我的手,解开他的衣服,把我的双手放在他的怀里,我的心剧烈的跳动着。此刻,我才真正体会到师生的情谊是天下最可贵无私的感情。第二我病倒了,他给我送来一盒药,并留下一封信,他在信中写到:“亲爱的老师,我错了,在我迷失了方向的时候,是老师用那颗无私的爱心温暖了我,在看到你的那一霎那,我的心不禁涌出一股酸楚,是你拯救了我的灵魂,是您给了我重新做人的机会,我真诚的喊您一声妈妈”。看完了这封信我哭了,这是我发自内心的喜悦。一个班主任要用心去认识、理解、关怀学生,做到一言一行总关情。这样就会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教师要把自己的生命放到学生的生命里去。三、以理服人每个学生由于家庭背景,个人经历不同,个性差异也较大。每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也不可能一样。如何把这些成员团结起来,共同营造出一个和谐统一的班集体,将他们那些被扭曲的言行、观念、心理纳入正常的管理轨道上来?我认为以理服人是关键。我对学生动之以情的同时,还注意晓之以理。在思想工作中,对违纪学生处理时,我从不简单的使用你必须这样做你不应该那样做之类的言词,草率了事,而是努力做到以理服人。早恋的出现,一直困扰着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成为中学教育的热点话题之一。有位男同学上课总是溜号,科任老师向我反映了这个情况,据同学说他看中了一个邻班的小女孩。有一天深夜他的家长突然来到我家请我帮忙找他的儿子。我总觉得这件事和那女孩有关联,所以我找到那女孩家,他果真在那。我回到家后,心里很难平静,把他请到家中向他讲明道理,承认他的这种表现是青少年性意识萌发的必然产物,他比成人间的恋爱多了几分纯洁,少了几分功利,是健康的。但是学生的生理、心理、自控能力还不成熟,无法驾驶这巨大而沉重的船最终驶向理想的彼岸,因为这包袱太重你提不动,等有了力气再提也不晚。他有所醒悟,惭愧的向我低下头。现在这位同学的成绩很好,我知道这成绩中有苦涩的泪水,有揪心的隐痛,有欣慰的庆幸,也有无比的欢乐。我掂出了它那沉甸甸的份量。在从事班主任工作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几年前的一件事使我至今还记忆犹新。记得那是开学第一天,有位女学生,迟迟未来报到,可她谎说老师因她晚交书费,当众讽刺挖苦她,以至于她无法上学。她的家长十分气愤直接找到市里、教育局、学校书记、校长,面对这种情况,我感到很委屈。自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我把全部精力投到了学生身上,付出的是无微不至的关怀,没想到一个十三、四岁小女孩竟能编造如此谎言。冷静下来后,我为此召开了一次班会,给每位同学发一张纸条,上面写有老师的一句话,请找出纸条中的错别字,我给这位同学的纸上写的内容是:我知道你是成时的孩子,老师相信你。我请这位同学把错误的字改正过来并写在黑板上。她红着脸怯生生的站起来说老师我错了。我把诚实二字大大的写在了黑板上,请她和同学们解释词意谈体会。事后我很难平静下来,并非因蒙受了这点冤屈,而是感到自己工作中还存在失误。如果我能及时和家长沟通,多了解她的思想状况,或许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通过这件事,我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也感到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服其心,而非仅服其身是多么的重要。四、以严律人在教育学生中,讲究德、情、理并非放弃原则,恰恰相反,在管理上要严字当头,中学生正如纯净水,装在不同容器中就有不同形状。管理不是凭好恶与心情的好坏,而是靠各种规章制度,使管理工作力求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目标化,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样才能使他们按正确轨道步入人生。去年,从林源转来了一名学生,他穿了条喇叭裤,长长的头发,梳四六分,习惯从发缝中看人,给人一种桀骜不训的感觉。据学生反映他在林源有个绰号为“电脑王”,并因多次违纪受到学校批评。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欣然”接受了他,然后递给他一份中学生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要求他逐条贯彻学校的纪律并对他的着装打扮提出了修正意见。没过多久,他纠集几名林源学生准备到二中打架,被学校知道后,及时给予制止。于是我严厉的批评了他,引导他吸取教训,严格约束自己。后来由于他父母外出,我把他接回家中。此事遭到我父母极力反对,他们认为把这样的孩子留在家里是危险的。我耐心地劝服了我父母,帮助他安排了科学的作息制度,养成有规律地学习生活习惯,指导他的学习。通过有序的学习生活,他逐渐地远离了那些旧日朋友,各方面开始步入正轨。这个学生的自尊心比较强,但是耐挫能力很差,所以我对他进行了耐挫折教育,指出:人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要勇于面对任何挫折,这是人的一种品德,也是迎接新生活挑战必备的心理素质。经过我们一年半共同努力,这个学生一改过去的不良行为,以崭新的面貌受到了所有老师和学生的好评,后来,还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说明:“以德育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严律人”,是教育转化所谓后进生的重要措施,是班级工作的一条主线,是创设优秀班集体的重要手段。我真诚地希望“德、情、理、严”四字诀能对各位班主任的工作有所借鉴。讨论转化后进生的几点体会后进生,在教育学上称为问题行为儿童。对后进生,老师往往花费大量心血,收到的效果却往往不显著。对于这个老师头疼的工作,怎样才能做好呢?我认为后进生工作事倍功半,主要是因为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沟通存在着一些心理方面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心理沟通交流障碍后进生存在着许多不良行为习惯,比如,打架、骂人、违纪、说谎、不完成作业。他们的言谈话语、行为举止让人看不惯。老师对他们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们仍没有多大改变,甚至变本加厉。这样一来,教师对他们的感情必然谈漠,甚至反感,久而久之,形成老师与后进生的心理沟通障碍。二、认识、理解障碍后进生在认识、理解、判断是非问题上,认识水平比较差。其他学生只需老师一点就明白的道理,后进生却理解不了。班主任老师给后进生讲道理,后进生不仅不理解,反而认为老师是在找碴整人,偏向好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有的当面顶撞,有的沉默对抗,有的表面点头,心里却一百个不服气。由此形成师生之间的认识、理解障碍。三、教师学生观偏差造成的障碍老师的学生观决定着对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决定着老师对学生的行为评价,当然影响着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在一些教师心目中,后进生是“天生的坯子,造就的胎-不会变好的,”在这种学生观的指导下,对待后进生肯定没有好言语,当然与学生更谈不上什么沟通了。四、兴趣、性格方面的障碍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总是喜约会与自己兴趣、性格接近的人亲近;与那些与自己性格、兴趣合不来的人疏远。后进生兴趣狭窄、性格各异老师与他们交往时往往出现兴趣、性格方面的沟通障碍。五、情感障碍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很重要。对一些好感的学生,老师的情感投入要多些。同样的错误如果发生在班干部或学习好的学生身上,老师在感情上往往采取原谅的态度,即使批评也是心平气和,与他们谈话,心里也充满了信任。如果这些错误发生在后进生身上,老师则火冒三丈,一些刺伤学生感情的放会脱口而出。这些不公正的做法势必引起后进生的反感,产生对立情绪,结果会造成老师与后进生情感沟通的障碍。沟通是师生之音增进了解和信任的双向活动。教师在这一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老师与后进生交往时应努力做到:一、宽容宽容是指后进生犯了错误之后,让时间和事实证明他们的错误,而不是老师在后进生没有认识错误的时候,强按后进生的脖子认错。尤其在后进生的错误有关老师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