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3讲辛弃疾的词《破阵子》等.doc_第1页
大学语文第3讲辛弃疾的词《破阵子》等.doc_第2页
大学语文第3讲辛弃疾的词《破阵子》等.doc_第3页
大学语文第3讲辛弃疾的词《破阵子》等.doc_第4页
大学语文第3讲辛弃疾的词《破阵子》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语文第5讲辛弃疾的词破阵子等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人。早年在由北方游牧民族女真族(即后来的满族)建立的金国(统治区)度过,22岁时率两千人在家乡起义并加入了耿京领导的农民抗金大军,为掌书记。曾有亲入敌营侦查敌情、只身追杀叛徒、带五十人马闯袭驻有五万大军的金军大营并生擒叛贼等英雄壮举,名震一方。23岁南渡归宋,先后任建康府通判及湖北、湖南安抚使等。后受南宋投降派排斥打击,被免职,居上饶、铅山达20年之久。64岁时,朝廷准备北伐,任用他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但不久又遭排斥,回铅山家中。忧愤而死。辛弃疾是南宋时伟大的爱国词人,他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与苏轼并称“苏辛”。其词风以豪放沉郁为主兼有明快、婉约、清新等特点。有稼轩词及稼轩长短句。当代学者、北大邓广铭教授著有稼轩词编年笺注。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他的两首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似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注释】破阵子:唐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陈同甫,即陈亮,字同甫,浙江永康人,辛弃疾的挚友之一。陈、辛二人都“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范开稼轩词甲集序),都是主张抗金并收复故土的爱国志士和词人。据古今词话记载:淳熙十五年(1188年,也即辛弃疾48岁那年)的一天,陈亮至上饶访辛,与辛“纵谈天下事”,陈亮走后,辛弃疾就写了这首词并寄给了他。该词名为写陈亮,实为辛弃疾自抒壮怀而与友人陈亮共勉。“梦回”句:意谓梦里回到了军营并梦见号角声响彻军营。“八百里”句:八百里,指健壮的牛。西晋王恺有牛名“八百里駮(bo2驳,传说中的一种形似马而能吃虎豹的野兽)”,王济赌射获胜,杀之作炙(zhi会意。从肉从火,肉在火上烤)。见世说新语。麾下,即部下。全句谓部下将士都分到了作为战争期间的干粮的优质烤牛肉。如按双关义理解,那么,这里的“八百里”除了指牛外,也可以兼指军队营地的广阔。五十弦:指各种乐器。翻,演奏。塞外声,边塞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秋:古代用兵多在秋天。点兵:检阅部队。作:如。的卢:一种烈性马。相传刘备在荆州遭遇危难,其所骑的卢马“一跃三丈”,遂脱离险境。见三国志本传引世语。霹雳:喻指强力作用下的惊人的弓弦声。天下事:指恢复中原、统一天下之大业。【讲解】这首词表现的是辛弃疾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无奈之情。但辛弃疾表现这样的情感主要不是从正面来直接抒写,而是通过描写自己的醉态和梦境来从侧面来加以表现的。词的第一句醉里挑灯看剑,写辛弃疾夜晚喝醉酒后在灯下看剑的情景。词中主人公为什么要在灯下看剑?知道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和平生抱负的人自然明白:不是因为急欲杀敌却又没有杀敌的机会,又何必在寂静的夜晚睁着朦胧的醉眼在灯光之下细看这杀敌的武器?正因为杀敌心切却又报国无门,辛弃疾的思绪才无法平静,并夜难成眠、梦境不断。接下来的八句写的就是辛弃疾当夜的梦境: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牛分麾下炙烤(肉),五十弦翻奏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秋天的沙场上驻扎着一个大军营,号角声声响彻军营。军士们在操场上集合,将军开始检阅部队;他让军乐队奏起具有塞外风格的雄壮悲凉的军歌,并给战士们分发(用健壮的牛肉制成的)优质烤牛肉。阅兵仪式后,梦境转向了我军直接在战场上杀敌的情景:马作如的卢烈马飞快,弓似霹雳弦惊。了却君王(统一)天下(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我军将士们骑着当年刘备所骑的“的卢”那样的烈性马跑得飞快,他们拉起大弓上的弦放箭的声音响得像晴天霹雳,让敌人听了胆战心惊。最后,战争胜利了,将士们了却了君王一统天下的心愿,也因此赢得了自己生前身后的英雄、功臣等的美好名声。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为作者终于实现了雄心壮志而高兴。但正在这时,词突然来了一个转折可怜白发生!从梦中醒来后,作者发现刚才所经历的不过是一个虚幻的梦境,而真实的现实是:已经等到白发丛生、老年将至的时候了,却还是没有杀敌报国的机会!至此,作者急欲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报国无门的悲愤无奈之情都已溢于言表!看完整首词并联系辛弃疾在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遭遇,我们就可明白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的一个主要特色:全词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虚写为主、实写为辅),用虚写的梦境来表现作者抗敌复国的雄心壮志,用实写的现实来表现作者报国无门的悲愤和无奈之情。这种表现手法使作者虚写与实写的两种思想感情之间构成一种对比和反衬,从而使这两种思想感情都得到了更加强烈和充分的表现。与分别单独描写作者的上述两种思想感情的写法及其表现效果相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作者在词中所采用的虚实结合、正反相衬的表现手法是十分巧妙而有力的,也是很有特色的。该词在结构上也有创新。在唐宋词中,绝大部分作品都是一首分为几片。最常见的是一首分为上下两片。上下两片之间的关系一般是上片末句要似合而又似起,下片起句则要似承而又似转。在通常情况下,一首词往往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是上下两片文义并列或相反。辛弃疾的这首词则突破了通常的分片格式。按词谱规定,本词前五句为上片,后五句为下片。辛弃疾只是在文字排列上保留了这种形式,于“沙场秋点兵”处分了片(教材上干脆按文意的连续性取消了分片)。但从内容上看,前九句一气呵成(不过,第一句除与中间八句语义连贯外又与最后一句的内容相关并呼应),密不可分,因而应/可归为同一段;只有最后一句意义突然转折,因而可自成一段。这种形断意连、意转形连的结构形式是符合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的:在本来应断之意思不断,是 因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至此还没有到一个可以相对独立的地方,因而思想感情的洪流还需要继续向前奔流;在本来不该断之处却又在意思上发生了突然转折,是由于作者至此已借梦写足了豪情壮志“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但由于作者并未忘记现实,所以,最后一句突然转而描写作者梦醒之后所面对的残酷现实以及他对这种现实的强烈感慨!这使得作者在词中所表现的两种不同性质(豪壮与悲壮)的感情在词的末尾处陡然形成巨大的对比并由此给读者带来巨大的情感冲击,从而促使读者去反省词中主人公之所以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如此不幸的原因那就是当时的统治者们的软弱和对于爱国志士的不信任。总之,该词之所以能在中间部分给人以尽情宣泄的畅快感而在结尾处又给人以巨大的震惊与冲突感是与作者运用了这种独创性的结构方式有关的。这种形断意连、意转形连的结构方式及由此而造成的接受心理上的冲击效果也是这首词所具有的一个相当显著的艺术特色。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辛弃疾的另一首更能显示其豪放风格的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小而高的山峰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写景寓情;兴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写景兼象征并寓情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以典型动作呈现情感无人会,登临意。直抒胸臆;赋go to 14休说鲈鱼堪鲙(kuai)精烹而美味,尽西风,季鹰归未?用典明志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11。用典明志go to 18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12! 用典抒情 go to 18倩请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擦英雄泪(13)?以典型动作呈现情感 go to 19【注释】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等。 建康:今南京。赏心亭:在建康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河,是当时的一个名胜,今废。 楚天:长江中下游一带,春秋时属楚国,故称楚天。遥岑远目:极目眺望远山。岑,小而高的山岭。献愁供恨:指祖国的山川使人产生愁恨。 玉簪螺髻:形容那些山的形状有的像玉簪,有的像螺髻。落日:象征国势衰颓。断鸿:失群离散的雁。兼比身世漂泊。江南游子:作者自称。吴钩:古代吴地所产的形如弯月的佩刀。栏杆拍遍:表示心中慷懑(men闷)之情。“休说鲈鱼”三句:晋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思故乡吴中莼菜羹、鲈鱼脍之美味,遂弃官回家(世说新语识鉴篇)。(11)“求田问舍”三句:三国时人许氾(fan泛)有一次对刘备说,陈元龙很无礼貌,他自己睡大床,却让我这个客人睡下床。刘备对许氾说:现在天下大乱,你本该忧国忘家,但你却求田问舍,胸无大志,元龙实在不屑与你说话;若是我,我会自己睡到百尺楼上,而让你睡地上,岂只上下床之别而已(三国志陈登传)。刘郎,即刘备。(12)树犹如此:东晋时桓(huan)温北征,路过金城,见前种柳树皆已十围,“慨叹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折条,泫(xuan绚)然流泪”(见世说新语言语篇)。意谓光阴易过,人生易老。(13)倩:请,求。搵(wen问):擦,揩拭。【讲解】 辛弃疾南渡归宋后,南宋政府对他大材小用、不予重视。但抱着一颗热切爱国之心的辛弃疾还是不顾自己职位的低微,针对南宋政府中主和派的不抵抗论,写成了美芹十论奏章,上奏皇帝。在这篇奏章中,辛弃疾分析了宋金形势、和战前途及民心向背,指出了金统治者外强中干的情况,而且有隙可乘。他不仅痛斥了主和派的投降主义谬论,而且还详细论述了南宋应采取的自强之策和收复中原的具体部署。他怀着满腔的热切希望上奏朝廷,结果,南宋政府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宋史本传)为理由而不予理睬。辛弃疾回顾自己渡江南来以后,曾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把自己心中想说的忠心爱国的肺腑之言都陈奏给皇帝了。可是南宋统治集团好比是一个患了恐敌病的病人,任凭你怎样想用议论去鼓舞他们,把他们拔出于消沉、畏缩的气氛之中,都是徒劳无功。在这种情况下,辛弃疾心中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是可想而知的。这一切,就是他登建康赏心亭并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水龙吟词的背景。这首水龙吟词,上片大段是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写得很有层次。作者是这样写的: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首词的上篇,译成现代白话,即:清秋时分,楚国(建康一带)的天空晴朗而辽阔;长江水奔腾东去,流向看不到尽头的远方。登高远望,看到远远近近的山头,有的像玉簪、有的似螺髻,它们看起来就像是特意来引起我的忧愁悲愤之情似的。夕阳西下,天空中有掉队的孤雁飞过,它的哀鸣声不时地传到赏心亭上,引起了孤独漂泊在外的我对已沦陷于敌人之手的故乡的思念之情。看着腰间佩戴的不能用来杀敌卫国的宝刀,我只有悲愤地拍打着亭子上的栏杆。可是,有谁能够领会我此时在此登高望远的用心呢? 这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同时也是喻情。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皇朝日薄西山、国势危殆之意。原来宋孝宗继位后,一度起用主战派的张浚主持军政。张浚在隆兴元年(1163年)对金国发动了军事攻势,不幸在符离(今属安徽)被金军打败。于是主和派的人以及他们的主和议论又在南宋政府中占了优势。辛弃疾这时登上建康赏心亭,面对着衔山的落日,想起南宋君臣在符离战败后又陷入了一片消沉的气氛之中,这同诸葛亮前出师表中所描写的“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是一样的。“断鸿”,是失群的孤雁。辛弃疾用以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游子”,是辛弃疾直指自己。一般地说,凡是远游的人都可称游子,辛弃疾是从北方的黄河下游来到江南的,当然是游子了。但辛弃疾渡江归南宋,原是以南宋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却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如果说上面的“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是写景寓情的话,那么,“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三句就是直抒胸臆了。但这里,作者又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抒情,而是用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即典型细节来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作者写的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吴钩,是吴地产的(一说吴王阖闾用的)宝刀,本是战场杀敌的锐利兵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空有沙场杀敌的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烘托出来了。以物比人,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无限的感慨呀!“把吴钩看了”,这一个动作却把作者此时此地的感情全部表现出来了。然而作者还嫌不足,接着又写第二个动作“栏杆拍遍”。在此,栏杆拍遍这个动作表示:作者胸中那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无处可以发泄,只好借助拍打栏杆来发泄,这种典型细节把作者徒有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而又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辛弃疾一腔热忱,满腹悲愤,但是不被南宋当权者理解,所以他接着写道:“无人会,登临意”,慨叹自己恢复中原的抱负,不被南宋统治集团所理解,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 到这里,词的上片结束了。如果说上片是写景抒情的话,那么,下片就是直接言志也即具体申说“无人会”的“登临意”了。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见注释)。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层的意思是说:现在,尽吹西风的深秋时节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已的家乡如今还在敌人的铁蹄蹂躏之下,想回去也回不了呀!第二层意思是对张季鹰有所批评,这从“休说鲈鱼堪鲙”的“休说”两字中体现出来。“休说”是否定的语气,意思是说:我辛弃疾岂肯学那张季鹰,为了吃鲈鱼鲙就忘记了国家大事而回到故乡去享福呢?“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这里也用了一个典故(见注释)。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像许氾那样只关心自己怎么买地置屋的人,面对刘备这样胸怀大志的英雄,怕应该感到羞愧吧?下片前六句的意思,直白一点说:就是辛弃疾表白在国难当头之时自己会怎么做:我辛弃疾是不会学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