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商於古道之重要节点丹凤篇王辉100312112商於古道之重要节点丹凤篇 商於古道,为古代的商道,其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该古道由陕西省商洛市(古时亦称“商州”)通往河南省内乡县柒於镇,全长约六百里。丹凤县位于陕西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商於古道之重要节点。处于332132至33574、东经110749至1104933之间,东西长62.1公里,南北宽65.5公里,总面积2438平方公里,因县城南临丹江、北依凤冠山而得名。县境属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气候区,为丹凤作物生长提供了优越条件。其“云掩商於万仞山”的地理特征,使境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县城所在地龙驹寨距省会西安170公里,沪陕高速,西合铁路和“312”国道东西横贯全境。丹凤县“水走襄汉、陆入关辅”,“北通秦晋、南接吴楚”,地处连接陕、豫、鄂三省之丹江通道中段。秦置商县,辖今商州市及丹凤、商南、山阳县大部。汉元鼎四年(前113)割境西置上雒县,三国魏改为上洛县(在今商州市),时商县辖区为今丹凤、商南、山阳三县大部。西晋泰始二年(226)划境南置丰阳县(今山阳县),商县辖区遂含今丹凤、商南两县。北魏景明元年(500)于境东置南商县(今商南县),商县疆域缩至今丹凤一县及其邻近地区。隋合并商县与南商县,设商洛县,疆域扩大至今丹、商南两县。金降商洛县为商洛镇。民国时置龙驹设治局(三等县),疆域略同今丹凤。1949年建立丹凤县后,疆域基本稳定。先秦时期六千多年前,这儿出现先民聚落。四千年前,舜因契佐禹治水有功封商,即古商国,系商地建置之最先。(关于古商国的说法现在还在争议中,不过今年来大多人放弃此说说法。在外还尧放子朱于丹水,老君传道老君殿,商字四书仓颉造字等传说)契孙相土在商国发明马拉车,使其国贸易日盛,遂称商国人熟操之业为商业。周成王代(前11151079),黄帝二十五子之昆孙商高封于商。高精数学,衍其说为算经,为现存文献中最早使用“勾股定理”者。周昭王于五十年(前1002),曾率军亲征出武关伐楚,反映丹凤县陆路交通发展之早。春秋战国前荆州贡赋送达冀州,即利用丹江航运,并在境内水陆换载,是为丹凤水路交通早兴之证。在变法的大潮中,秦孝公十一年(前351),先于建都咸阳城前一年,在“秦头楚尾”的本境筑起商城。为商地城建之肇始。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中国历史上著名改革家商鞅封于商,使商地成为变法首善之区。其中商鞅变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今陕西商洛),后人称之商鞅。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商鞅以此战功受封于、商(今陕西商县、河南西峡一带)十五邑,号称商君。 经济措施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主要内容如下: 废井田 开阡陌商鞅在经济上推行的重大举措是“废井田、开阡陌”。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战国策说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废止“田里不粥 (“粥”同“鬻”,音y)”的原则。所谓“阡陌”,指“井田”中间灌溉的水渠以及与之相应的纵横道路,纵者称“阡”,横者称“陌”。“封疆”就是奴隶主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开阡陌封疆”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度,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法令规定,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此后秦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有土地,如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又陆续转向私有。依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商鞅还招募无地农民到秦国开荒。为鼓励小农经济,还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年龄必须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出双倍赋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这些政策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发展封建经济。 商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2.国家通过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之上。 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从而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 统一度量衡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从“商鞅量”中得知,商鞅规定的1标准尺约合今0.23公尺,1标准升约合今0.2公升。由量器及其铭文可知,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严肃认真的。商鞅还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度量衡的统一的意义第一、全国上下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的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第二、对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作用; 第三、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影响; 第四、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的基础。 编辑本段政治措施商鞅对政治的改革是以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推行郡县制为重点。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远远超过李悝和吴起。主要内容如下: 奖励 实行 编制商鞅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以奖励军功而禁止私斗。规定爵位依军功授予,宗室非有的军功不得列入公族簿籍。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 就是说有功劳的贵族子弟,可享受荣华富贵;无功劳的,虽家富,也不得铺张。 制定军功爵制的作法,意味着商鞅彻底废除了旧世卿世禄制,今后将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军功爵制发展为后来著名的二十级爵:一级曰公士,二级曰上造,第十九级曰关内侯,二十级曰彻侯。据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 也就说明了奖励的做法:将卒在战争中斩敌人首级一个,授爵一级,可为五十石之官:斩敌首二个,授爵二级,可为百石之官。各级爵位均规定有占田宅、奴婢的数量标准和衣服等次。 而所谓私斗,并不是指一般人打架,而是指“邑斗”。“邑”是指一般的城镇,被奴隶主所占有。奴隶主之间为了争夺土地、财产,经常发生争斗。新法规定不准私斗,目的在于削弱奴隶主的势力,加强封建中央集权。严惩私斗的作法是:为私斗者,各以情节轻重,处以刑罚。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使得军工地主势力发展起来,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维护新兴地主势力,使得秦国军事力量发展起来,从“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国”。由于推崇战功,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秦国在对外战争中,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扭转了长期以来被动落后的局面。公元前355年,秦孝公与魏惠王在杜平相会,结束了秦国长期不与中原诸侯会盟的被动局面,提高了秦国的地位。秦国还用武力逐步占有了土地肥沃、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巴蜀地区和盛产牛马的西北地区,社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奠定了秦统一的物质基础。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治国方略史记记载,秦国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即依军功大小定贵族身份之高低。该规定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因而,招致了他们的怨恨。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是改革受阻的真正原因。 改革制度秦国的都、乡、邑、聚原来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地点处。商鞅为了加强封建专制的统治,管理广大居民,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轻罪用重刑。将魏国李悝的法经颁布实行,还增加了连坐法。主要内容是:居民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将什、伍作为基层行政单位。按照编制,登记并编入户籍,责令互相监督。一家有罪,九家必须连举告发,若不告发,则十家同罪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发“奸人”的与斩敌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这与后代的保甲制度相同。商鞅同时规定,旅店不能收留没有官府凭证者住宿,否则店主也要连坐。 推行县制商鞅在政治方面的重大改革是“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 (也有史书认为是41县或36个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商鞅通过县的设置,把领主对领邑内的政治特权收归中央。该措施有力地配合了“废井田、开阡陌”政策,用政治手段保证了土地私有。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削弱了豪门贵族在地方的权力。 后来,秦在新占地区设郡,郡的范围较大,又有边防军管性质,因之郡的长官称郡守。后来郡内形势稳定,转向以民政管理为主,于是郡下设若干县,形成秦的郡县制。 定秦律 燔诗书而明法令商鞅的该措施是为了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符合法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秦国的统治。然而,商鞅开创的“燔诗书”的高压政策,不仅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 社会风俗商鞅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等。 目的及作用目的:富国强兵 意义: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总的意义: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变法的局限性1、商鞅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商鞅制定的法律非常严苛,如百姓在路边倒垃圾,就要被砍去双手。 2、商鞅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特别是连坐法,给广大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 3、商鞅变法也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例如,变法条文中明文规定按爵位等级占有数额不同的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等等 4、重农抑商政策,刚开始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但到后来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5、燔诗书而明法令,牵制了人们的思维,是一种文化专制,抑制了创新意识。变法成功的条件: (1)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 (2)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紧跟时代发展。 (3)危急的外部环境,秦国在春秋诸侯中是边缘弱小的国家。秦国的开国之君,只是周天子的养马马夫,所以秦国国君比较自卑,自觉僻陋。也常常被其他诸侯看不起。 (4)秦国国君对变法的支持,对商鞅的信任。 9启示: (1)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富强。 (2)我们要向商鞅那样,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1、 汉唐雄风丹水丹江,全长443公里,发源于秦岭(商洛西北部)凤凰山南麓,流经商州区、丹凤县、商南县,于荆紫关出陕西,进入河南淅川,随后向南,在湖北丹江口与汉江交汇,注入亚洲最大的人工湖丹江口水库。丹江,古称丹水、粉青江、黑江支流有老灌河、淇河,商洛市城区到丹凤龙驹寨河段俗称“州河”,龙驹寨至河南省荆紫关河段俗称“寨河”煎茶记称丹江为“天下名水”。陕西通志卷8载,李秀卿排列天下名水20种,丹江为第15。续文献通考称:大禹曾到商山治水(治理丹江),并得真行子所18九畴书、灵宝五符治水真文方取得九州治水之成功。而且将佐禹治水有功的契封于商山,即历史上有名的古商国。翻检禹贡得知,丹江两岸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沿岸发现有一亿年前的恐龙蛋化石和50万年前的大象门齿 石以及20余种古脊椎动物化石。还发现有猿人牙齿化石和30余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10余处古城址、20余处大型古代墓葬、残留一些古建筑群。历史上比较著名的“秦晋伐鄀”“秦楚丹阳血战”等战役在沿岸发生。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国的早期都城丹阳,很大可能就在丹江沿岸的龙城。丹江后靠商洛险地,前可窥荆、襄一带,东北可下宛、洛,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 唐书载丹江为唐“贡道”,是丹江航运之鼎盛时期。然丹江自古多险滩,龙驹寨到竹林关,名“流岭峡”或“月日峡”,谷底狭窄,乱山夹峙,奔流若沸,系丹江著名的险段 商山商山, 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城西75公里丹江南岸。不仅以名夺人,更兼极富诗情画意,所以古人以“势斗嵩(山)并华(山),名欺霍(山)与潜(山)”言其高峻;以“危石蹲虎脚,松老咤龙髯”言其奇秀:以“溪寂钟还度,林昏锡独鸣”言其静幽;以“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间”言其高洁,历来为人们所向往。唐前,山坳即建商山寺。 天下“商”字源自商山古“商国”在现在的陕西商洛,沿312国道到陕西商洛市东40公里的商镇(也叫商洛镇),南望可看到一座山,活活一个“商”字,此即商山也。史记殷本纪载,“殷契(xi),母曰简狄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国名也。”括地志云:“商州东八十里商洛县,古之商国。”水经注曰:“丹水自上洛经商县南,契始封此。”顾祖禹(清)读史方舆纪要卷一历代州域形势一唐虞三代 春秋战国 秦载:“殷商革命,诗称九有,因夏之制,无所变更。【都邑考】契始封商今陕西商州,相土迁商丘今河南归德府附郭县”。契即帝喾之子。 契被封到商这个地方后,虞舜又下命契为司徒(主要掌管教育的官,等于现今的教育部部长),也开始治理商,后来契去世后,由其子昭明接下去治理商。其族随地姓,称为商族。其后商族不断繁衍壮大,就不断东迁,经过十四代八迁后才到了中原,这才有了后来的“亳邑”、“殷墟”等。契第十四代玄孙也就是成汤,推翻夏桀的残暴统治建立了商朝,所以易革彖辞中有:“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说法。商朝灭亡后,其后人大多经商,被称为“商人”,后来才有了一系列带“商”的名词:商品、商店、商业、商社、商号、商标、商埠、商城、商场、商船、商队、商贩、商港、商行、商会、商家、商路、商旅、商界、商务、商誉、商约、商战、招商;商计、商量、商议、商洽、商榷、商谈、商讨、商定、协商、商检. 商洛市中心西街-背街之间有柳巷子,巷内外贸公司家属院内原有禹司徒(即契)庙,就是纪念契的,长年香火旺盛,为商洛著名名胜古迹,直至“文革”才被毁。 商山四皓秦末汉初(公元前200年左右)的东园公唐秉、甪(l)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和夏黄公崔广四位著名学者。他们不愿意当官,长期隐藏在商山(今陕西省商洛市境内),出山时都80有余,眉皓发白,故被称为“商山四皓”。刘邦久闻四皓的大名,曾请他们出山为官,而被拒绝。他们宁愿过清贫安乐的生活,还写了一首紫芝歌以明志向,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刘邦登基后,立长子刘盈为太子,封次子如意为赵王。后来,见刘盈天生懦弱,才华平庸,而次子如意却聪明过人,才学出众,有意废刘盈而立如意。刘盈的母亲吕后闻听,非常着急,便遵照开国大臣张良的主意,聘请商山四皓。有一天,刘邦与太子一起饮宴,他见太子背后有四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问后才知是商山四皓。四皓上前谢罪道:“我们听说太子是个仁人志士,又有孝心,礼贤下士,我们就一齐来作太子的宾客。”刘邦知道大家很同情太子,又见太子有四位大贤辅佐,消除了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的念头。刘盈后来继位,为汉惠帝。 商山四皓碑林园,位于丹凤县城西7.5公里的商镇新街西段,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内巨冢罗列、古柏环绕、碑石林立。商山四皓碑林园由李瑞环题词。 商山四皓碑林园四皓碑林园内埋葬着两千多年前秦朝的四位博士:即周术、吴实、崔广、唐秉。四老人皆因品行高洁,银须皓首,避秦焚书坑儒而隐居商山,世称“商山四皓”。他们过着采食商芝,栖身洞穴的清贫生活,曾赋有著名的采芝操,流传于后世。至今在商镇龙驹一带,民间在春节扮“故事”、“社火”中仍保留着歌唱四皓的“四魔女”(四皓的四个女儿)灯舞。 历代过往文人骚客在商山留有诗文百余篇(首),盛赞四先生淡泊名利,坚持道德操守的高风亮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过四皓墓、白居易的谒四皓庙等赞四皓名篇,更是脍炙人口,千古流传。为了将四皓先生的高风亮节昭示启迪后人,已将这些古诗词文与历史文物、书法雕刻艺术融通一体,于2003年11月建成四皓碑林园。 诗歌之路在六百里商於古道上,丹凤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丹江之畔。其中,丹江,商山,凤冠山,商山四皓,商於古道你(商山道),商鞅邑城,武关遗址,葡萄美酒,龙驹古寨,十大会馆群(船帮会馆),以及金二郎庙,龙台观,紫阳宫等等就是这颗明珠上那些耀眼的光芒。过四皓墓 李白我行至商洛,幽独访神仙。园绮复安在,云萝尚宛然。荒凉千古迹,芜没四坟连。伊昔炼金鼎,何年闭玉泉。陇寒惟有月,松古渐无烟。木魅风号去,山精雨啸旋。紫芝高咏罢,青史旧名传。今日并如此,哀哉信可怜。 题商山四皓庙 杜牧吕氏强梁嗣子柔,我于天性岂恩仇。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答四皓庙 白居易天下有道见,无道卷怀之。此乃圣人语,吾闻诸仲尼。矫矫四先生,同禀希世资。随时有显晦,秉道无磷缁。秦皇肆暴虐,二世遘乱离。先生相随去,商岭采紫芝。君看秦狱中,戮辱者李斯。刘项争天下,谋臣竟悦随。先生如鸾鹤,去入冥冥飞。君看齐鼎中,焦烂者郦其。子房得沛公,自谓相遇迟。八难掉舌枢,三略役心机。辛苦十数年,昼夜形神疲。竟杂霸者道,徒称帝者师。子房尔则能,此非吾所宜。汉高之季年,嬖宠钟所私。冢嫡欲废夺,骨肉相忧疑。岂无子房口?口舌无所施。亦有陈平心,心计将何为?皤皤四先生,高冠危映眉。从容下南山,顾盻入东闱。前瞻惠太子,左右生羽仪。却顾戚夫人,楚舞无光辉。心不画一计,口不吐一词。暗定天下本,遂安刘氏危。子房吾则能,此非尔所知。先生道既光,太子礼甚卑。安车留不住,功成弃如遗。如彼旱天云,一雨百谷滋。泽则在天下,云复归稀夷。勿高巢与由,勿尚吕与伊。巢由往不返,伊吕去不归。岂如四先生,出处两逶迤。何必长隐逸,何必长济时。由来圣人道,无朕不可窥。卷之不盈握,舒之亘八陲。先生道甚明,夫子犹或非。愿子辨其惑,为予吟此诗。寨河船工,有没奈何,走寨河之歌吟传世:没奈何,走寨河,手把舵,腿哆嗦。 四百水路三百滩,龙王争来阎王夺。 没奈何,走寨河,纤锯身,石割脚。 厘局船霸催命鬼,捐税更比石头多。 没奈何,走寨河,眼流泪,口唱歌。 水贼绑票抛深潭,要寻尸首鱼腹剥。宋金鏖战二郎庙位于城西15公里的棣花镇贾塬村东街,建于金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是陕西省现存的唯金代建筑。 据载,秦桧曾“割商界给金”,为立标志界筑此二郎庙。建筑溶金汉艺术于一炉,为金汉艺术之合璧。 明清鼎盛寨号龙驹殖货财,长街十里市门开。江边舴艋来还去,峪里轮蹄去又来。 清 王时叙 。龙驹寨自古“北通秦晋,南接吴楚”,陆路运输历来就十分发达。明嘉靖、隆庆年间,丹江水路渐开。万(历)、天(启)年间,丹水暴涨,沙压滩平,月儿潭阻水巨石忽没,船只往来无碍、兼以承平日久,店廛广设,寨镇上商业日臻兴隆。至清康熙四年(1665),水旱运输已很是发达。据续修商志记载:其时,“龙驹寨一镇,康衢数里,巨屋千家。鸡鸣多未寝之人,午夜有可求之市。是以百艇联樯,千蹄接踵,熙熙攘攘,商税所由复增,税额所由日益也”。严如煜的三省山内风土杂识一书中也说,商州“东南至龙驹寨,小河一道,可通舟楫,直达襄阳之老河口。西南(关陇商人)之贸易东南者,多于此买舟雇骡。人烟稠密,亦小都会焉。”特别是汉口在清初发展成大都市后,“五方杂处,百艺俱全”。由其处运来的日用百货,通过汉江、丹江舟楫运到龙驹寨后,即转运为陆运,改由驴驮骡载,人挑肩负,行销到陕、甘、晋省各地。龙驹寨成为西北与东南商贸物资的集散地,水陆运输的交接点。因此,王廷伊在续修商志中有感而叹地说,康熙初年“右诸集市,除州城之外,唯龙驹寨南北辐凑,其余不过五谷、畜产、椒桃、麻楮之属而已。”由此可见龙驹寨当时在整个商州举足轻重的社会经济地位。明王宫又名平浪宫,是清朝嘉庆年间船工筹建的船帮会馆。船工从船上每件运货中抽取三枚铜钱,日积月累,捐资兴建。在龙驹寨留存下的马帮、盐帮、青瓷器帮会馆群中,明王宫建筑华丽,当地百姓又称之为”花庙“或”花戏楼“。安徽亳州(曹操故乡)著名的花戏楼称为南戏楼,龙驹寨花戏楼为北戏楼,两座戏楼南北辉映。一个”花“字,囊括了这座”兼具南秀北雄之誉“古建筑的全部风貌和艺术特色。会馆乐楼木雕精品荟萃,梁柱门窗更是无木不雕。其中尤以镂刻透雕刀工细腻,巧夺天工。“两军鏖兵、大禹耕田、文王访贤”等典故中的人物形象,依形就势,布满梁栋,让人目不暇接。会馆前门临江,为青砖六柱五楼牌坊式建筑。乐楼紧贴门楼,高27米,宽27米,重檐翘角,巍峨壮观。楼上演戏,楼下可供上百人看戏娱乐。乐楼高悬“秦镜楼”牌匾。“秦镜”典出西京杂记:“秦始皇有方镜,照人灼见心胆”。看戏为高台教化,古事犹今事,戏情即世情。以“秦镜”题楼名,旨在于娱悦之中,以史为鉴,以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河南许昌市东城区招聘工作人员6人笔试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度东北石油大学公开招聘“归鸿学者”支持计划人选考试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6江西新余市市直及县区重点中学招聘部属公费师范生53人笔试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6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招聘935人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招标文件货物质量保障措施详解
- 种植系统技术介绍与应用
- 2025中国药科大学基建后勤处工作人员招聘2人笔试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在线考试题库
- 2026届江西省临川实验学校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商丘工学院附属兴华学校招聘教师笔试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第二节 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物质结构与性质-人教版2019
- 2025年银行数据中心笔试题库及答案
- 电网监控自动化操作手册
- GB 31975-2025呼吸防护压缩空气技术要求
- 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原卷及解析)
- 低压电工作业 课件 15 作业现场应急处理
- 3D打印安全培训记录课件
- 途虎养车加盟协议合同
- 2025年度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题库(含答案)
- 青少年无人机基础飞行课件
- 广州医院消防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