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专题复习.doc_第1页
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专题复习.doc_第2页
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专题复习.doc_第3页
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专题复习.doc_第4页
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专题复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复习增城市华侨中学 叶仲辉 一、本章知识点逻辑联系城市区位因素城市城市化城市化概念标志世界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地域文化城市的形态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等级地域结构影响因素城市的形成二、课标、考纲要求与对应的考试要求课标、考纲要求考试要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运用有关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1、了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2、根据资料分析地理环境对城市地域形态的影响3、了解城市内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块和形成原因4、了解城市内部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主要特征和分布规律5、根据有关理论分析经济因素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6、了解历时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等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7、分析城市地域结构的三种模式和形成原因8、了解城市内部结构的发展与变化9、根据材料分析不同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和内部功能区布局的影响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1、了解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结合实例了解中心地理论的实际应用2、理解城镇地理位置与城市规模及其扩大的关系3、了解我国主要城市的分布和等级划分城市化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内涵及主要标志2、了解城市化发展的动力3、理解城市化的意义和对产业活动的影响4、根据资料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5、理解世界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影响因素6、理解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异同7、根据资料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8、了解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则三、高考命题趋势分析城市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合理的城市规划是解决城市问题的关健,因此,城市备受高考重视。从高考考查内容上看,命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市化,城市问题及解决途径,具体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从内容看,侧重于城市区位因素和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分区等知识点考查,前者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后者多以综合分析形式出现。2、以城市人口用地等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城市化及其进程,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同时重视读图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文字归纳表述能力的考查。3、关注热点区域的城市化建设与发展、问题与对策,如: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重渝、武汉、京津唐、天津滨海新区等城市群与城市带的形成与发展,全面关注中国城市化进程、城市问题及城市的合理布局。四、复习重点及建议:1、聚落的形成复习要点:这部分近年高考命题较少,可作为辅助性知识讲解,重点引导出城市形成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1)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乡村形成:人类为生存,必定希望互相合作和共同生活,由此构成聚居,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分离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开始形成乡村聚落。城市形成条件:A、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农业生产有剩余产品,是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B、劳动分工促进城市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出现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出现集市,交换地域扩大,集市演变为城市。(2)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2、城市的区位选择: 复习要点: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特点时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来进行。在这两大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发展变化较大,因此自然因素可以称之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又可以称之为动态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还会不断出现影响城市兴起和发展的新的区位因素。除科技、旅游等因素外,还有可持续发展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城市区位因素也在发展变化,有些因素的影响在减弱,有些因素的影响在增强,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对城市的区位产生较大的影响。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知识体系(1)、地形与城市区位选择地形区位因素城市区位选择优势举例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设投资世界大多数城市热带地区的高原凉爽,适合居住巴西的多数城市山区的河谷、低地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太原(汾河谷地)、西安、咸阳(渭河谷地)(2)、河流与城市区位选择河流区位因素城市区位选择优势举例河流水运起点或终点便于货物运转赣州河流交汇处人流、物流在此集散、中转宜宾、重庆、武汉河口位置河流腹地宽广上海河曲度较大或河心岛处利用天然河面进行防卫伯尔尼、巴黎(3)、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与城市区位选择城市区位选择因素英国伯明翰、美国匹兹堡、大同、抚顺、鹤岗、开滦、六盘水依靠煤炭资源发展起来英国阿伯丁、大庆、玉门、克拉玛依依靠石油资源发展起来南非约翰内斯堡依靠金矿资源发展起来鞍山、包头、攀枝花依靠铁矿资源发展起来石家庄、蚌埠、郑州、宝鸡、铁路枢纽城市扬州、济宁京杭大运河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首都(政治中心)麦加、梵蒂冈、拉萨宗教中心桂林市、黄山市、承德市依靠旅游资源发展起来美国“硅谷”、日本“硅岛”知识与技术例:1、分析台北市成为台湾省最大城市的优势区位因素。2、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示地区四个城市分布的共同特点 。试分析图中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参考答案:水陆交通便利;城市水陆交通十分发达,地势平坦,江汉平原为我国著名商品粮、棉基地,毗邻大冶铁矿,纺织、钢铁工业发达。3、城市的形态:复习要点:结合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及交通状况分析类型团块状条带状组团状分布地区平原地区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被迫沿此延伸地形的崎岖不平的丘陵山区举例我国的成都、合肥,美国的华盛顿兰州、洛阳、西宁、宜昌等。重庆4、城市功能分区及地域结构模式复习要点:认识城市内部功能分区及其组合状况,重点是城市内部土地利用方式(功能分区)的分析,经济因素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变的重要因素,高考命题多以读图分析形式呈现,与交通工业区位、风向等知识综合考查,重视读图分析能力与从图表材料获取信息比较分析能力的培养。(1)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分区形态特征位置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分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市区外缘,干线两侧住宅区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主要职能,工业革命后出现分化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高级住宅区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低级住宅区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联系例:(2008年江苏卷)下图为“我国19902007年某城市各区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区土地利用类型应为: A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政府机关用地 D居住用地2关于该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城市总人口明显减少 B区商业服务等级最高、种类最多CK滨河带适宜建开放式公园 D高新技术产业区应建在区【答案】1B【解析】区远离市巾心,位下河流的下游交通便利,最可能是工业用地。【答案】2C【解析】由图中信息知,该城市人口明显增加,故A错;为中心城区,商业服务等级最高、种类最多,B错;K滨河带环境优美,适宜建开放式公园,C正确;高新技术产业区应接近高等院校,建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区人口外流显示环境质量下降,显然不是酋选。D错(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平原地形,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的侵入与迁移,呈同心圆自核心向外扩展而成扇形模式(1)高房租住宅区沿方便的交通线向外发展,彼此相连形成一个扇面形。这里地势比较高,环境条件很优越。(2)随着高租金住宅区声望的形成与方便交通线的出现,中等租金的住宅区便在高租金地旁发展起来(3)批发、轻工业地带周围的低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中、高级住宅区的相反方向,沿交通干线发展。多核心模式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范围越来越大,原有市中心区由于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使得远离中心的郊区也出现了新的核心,城市围绕不同的点,发展形成。(3)、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结构和原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的形成与城市性质、城市发展历史及自然环境因素有关 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因:历史因素区性 早期的土地利用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着深远的影响(上海中心商务区的形成) 昔日的土地利用,到现在也可能完全改变(西方国家高级住宅区位置的变化)经济因素 土地利用类型取决于付出租金的多少 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功能区最佳区位区位选择的原因商业区市中心可以接近最大消费人群,商业付租能力最高住宅区接近市中心既方便上下班,又有利于购物,住宅能支付的租金高于工业工业区远离市中心工业生产占地面积较大,为降低地租占成本的比重,往往在地租较低的地方建设工业区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一块土地由哪种活动占有,取决于这块土地的租金高低和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两个方面。例:读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2题。1.地租等值线并不是呈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造成局部区域地租等值线向城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BA地形条件 B交通运输 C人口分布 D行政干预2.若要在图中的四处中选一处建大型仓储式超市,最好选在: A处B处 C处D处 C社会因素:对住宅分化的影响最为明显。收入是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知名度和宗教信仰对住宅的选择也有很大影响。种族或宗教团体常会形成聚居区,在欧洲和北美表现尤其明显。行政因素: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订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预城市经济的发展,引导和划定不同的功能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如:美国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欧洲城市中心多广场和教堂、北京市中心为皇宫建筑群;竹楼南方热带地区低洼湿热,虫蛇较多,竹木资源丰富建筑防湿防热,抵御虫蛇侵害 碉房青藏高原地区高寒气候,夹墙相隔,墙厚窗小居民抵御高寒气候而修筑的建筑 蒙古包蒙古高原草原广阔,畜牧业为主 窑洞黄土高原降水较多,地下水位较低,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具有直立性特点 四合院华北平原冬季寒冷,春季多风沙,地形平坦,降水较少 土楼客家人饱受战乱之苦,当地人欺侮,设计坚固的土楼,聚族而居 南方屋脊多尖顶,北方屋脊多平顶例:(06广东)下列民居最能反映人文环境特征的是 BA. B. C. D.(4)、城市的合理规划:复习要点:从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两个角度综合考虑,一些典型企业的布局应遵循的布局原则:具体要求与主要污染一般布局原则钢铁厂、发电厂、水泥厂垃圾污染、大气污染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下风向地带(最小风频的上风带),尽可能地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水污染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河流下游纺织厂、仪表厂、机床厂噪声污染布局在城区和近郊交通便利的地方自来水厂要求水源清洁布局在河流上游高新技术开发区需要高科技人才布局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附近商贸中心要求客流量大布局在城市交通中心仓库要求用地多,交通方便布局在港口、码头、车站附近奶牛场、养鸡场要求靠近市场布局在近郊、交通便利的地区图8.23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例中序号代表不同类型的工能区。读图回答下面两题。1、从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的角度考虑,下列用地类型正确的是( A ) A.工业区文教区居住区商业区仓储区B.工业区商业区仓储区居住区文教区C.居住区工业区文教区商业区仓储区D.商业区仓储区工业区居住区文教区2、从影响该城市功能区的因素考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距市中心远近对功能区影响最大B.功能区受社会因素影响,常形成不同级别的用地区域C.交通通达性对工业区影响不大 D功能区受行政影响因素最大3:读“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城市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城市可能位于( )A洞庭湖平原 B长江三角洲C闽南三角地D珠江三角洲(2)该城市城区的地势特点是 ,若图中环城绿化带的总长度为15厘米,则其实际长度为 千米。(3)该城市的布局有两处明显不合理,请指出。 、 。(4)若把乳牛场和蔬菜基地的位置对换,是否可行,为什么? 。(5)某房地产开发商计划购买A、B两块土地建设高层住宅,你认为是否合适,为什么? 。【解析】该题综合性较强。图中没有经纬网供判读,但可通过图中的甘蔗田、稻田等信息判知该地可能位于闽南三角地带和珠江三角洲;从地形分布可知该区地势特点;通过比例尺可计算绿化带的实际长度。对于城市的布局,污水处理厂应布局在城市河流下游,以治理城市污水,过境干道应与市区交通干道相分离,以缓解市区交通压力。机场的噪声污染会影响居民生活,也会影响附近的农业生产,相比较,奶牛受的影响要大于花卉蔬菜,而机场的设置要求很高,除了气候、地形等要求外,近距离不能有影响飞机起降的高层建筑。【答案】(1)CD (2)西北高、东南低 30 (3)污水处理厂、过境干道 (4)不可行,飞机场附近噪声大,会影响奶牛的产奶量(5)不合适,飞机场附近建高层建筑会影响飞机的起飞和降落。5、城市等级理论复习要点:能通过某一个城市体系图,分析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距离、服务范围、服务等级关系;与城市化相关知识结合,考查构建合理城市体系(都市圈)的经济意义(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城市人口规模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的关系城市等级服务种类范围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等级低少多近等级高种类多、范围大少远(3)、城市等级体系: 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姐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拓展: “都市圈规划热”也是这方面理论的成功应用。如江苏规划为三大都市圈:徐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苏锡常都市圈。每一个都市圈都有一个实力最强的核心(或称中心)城市,它们分别是:徐州,南京,苏州、无锡和常州,分别为各自都市圈的最高级城市,位于都市圈内的中小城市为次一级城市,县城和城镇为最低级城市。而每一个都市圈又是其核心城市的服务范围。核心城市对所在都市圈内的各地有很强的经济、文化、技术等辐射、带动和促进发展作用。建好都市圈,就能快速发展一个地区的经济。图 13例:(07广州调研)(12分)当今世界有五大都市圈:纽约都市圈、北美五大湖都市圈、东京都市圈、巴黎大都市圈、伦敦都市圈。如图13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世界五大都市圈共同的发展条件是( )A附近矿产资源丰富 B气候条件优越 C交通便利D均有河流流经 E历史悠久 (2)现今,世界五大都市圈出现的城市问题主要有 。(3)目前长江三角洲已经具备冲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实力。长江三角洲冲击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劣势在于A没有起主导作用的中心城市 B服务范围有限,经济腹地不大C圈内人口规模较小,市场狭小D城市间有机联系和协作程度不足答案:(1)BC(4分)(2)城市过分集中,人口稠密,地价过高,不利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还出现大气、水、噪声、垃圾等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绿地面积小等问题(6分)(3)D(2分)(4)、中心地理论每一个高等级城市周围总是分布有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每一个高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低的城市服务范围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例:下表是“商品等级与中心地等级关系表”,图3是“中心地市场区域图”,读图表完成1-3。中心地商品等级AB图3C1234567891关于中心地等级的比较,正确的是( C )A、ABCB、ABCC、ABCD、ABC2图中甲地居民要购买4、5级商品,应去的中心地最适合的是( A )A、B1B、B6C、C6D、A3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理论主要用来指导( D )A、工业生产和产品的类型 B、农业区域、农业生产和作物种类的配置C、交通运输和道路建设 D、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城市化及城市化问题复习要点:理解城市化概念,能根据不同的图文资料,归纳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能结合有关实例,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指出相应的对策。1、城市化 (1)城市化的含义含义: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使城市的发展。此外,使城乡人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用地规模扩大,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最重要指标例:1、右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至 t4的t1t3t2t4城市郊区发展过程,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_(2)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_ 。(3)此过程被称之为_ 。(4)该过程可能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有 _,_,_,_等。参考答案:(1)城市面积由小到大 城镇数目由少到多 由孤立城镇发展为城市群(带) (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 (3)城市化过程 (4)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24题。2此图说明该地区() AA.城市化水平很高B.城市人口为2500万 C.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D.人口密度大3此人口分布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 A.中国B.印度 C.英国D.美国 C4形成这种人口分布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BA.国家政策影响的结果 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造成的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越.5、(06广州一模) 读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从 1985 年到 2002 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快。其城市化过程具体表现在 ;其城市化过程本质表现在 ;其城市化过程的动力主要是 。( 2 )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越来越密集,并逐步形成了城市群的规模。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 ( 3 )珠江三角洲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在人口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描述他们发生了什么显著变化。答案:(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时间差异:产业革命前缓慢,产业革命后加速发展城市化发展阶段特征出现问题发展新趋势出现的国家和地区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问题极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发展中国家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空间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国家类型起步时间目前速度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比重所处阶段原因发达国家早(英国最早18世纪中叶)趋缓(停滞)高高(70%以上)后期成熟阶段资本主义发展较早,农业现代化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发展中国家晚(20世纪中叶)速度加快低低(不到40%)初期和中期加速阶段民族独立运动胜利经济迅速发展 概念区分:郊区城市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产业向郊区扩散的过程,城市化处于加速阶段。 逆城市化:由于城市人口高度集聚,导致市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生活质量下降人们(高收入较多者)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村镇,整个大都市区出现了人口的负增长。这一过程称之为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是属于城市化的不同阶段。再城市化:面对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例:读下列城市发展过程表,完成12题。 A1表中、依次分别表示A城市化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城市化B城市化再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城市化C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再城市化城市化D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再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化2城市郊区化是一个 BA城区人口逐渐减少,郊区人口大大增加,整个都市区人口减少变慢的过程B城区人口逐渐减少,郊区人口大大增加,整个都市区人口增加变慢的过程C城区人口逐渐减少,郊区人口大大减少,整个都市区人口减少变慢的过程D城区人口逐渐增加,郊区人口大大减少,整个都市区人口增加变慢的过程(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来源危害大气污染城市居民生活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污染物有: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等有害物质,使城市空气污浊,危害人们的健康。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质变坏,饮用水质不断下降,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活动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损害人体健康(4)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目标: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区和卫星城,努力推进郊区城市化,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妥善处理好城市个功能分区的关系。功能区的合理布置原则:功能区的合理布置原则要有便利的交通工业为降低成本则要求多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便捷的区位进行布置;工业区与生活居民区之间也要有方便的联系;要使用大量劳动力的工业或妇女劳动力多的工业,接近生活居住区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生活居民区的污染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可以布置在城内的居民区内污染较大和危险的企业尽可能布置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可能污染空气和水源的工业应当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在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带内加以绿化,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环境免受直接污染带内可设置一些少数人使用,非长期停留的建筑,如消防车库、仓库、停车场、市政工程构筑物等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配套练习:1(2007年广东卷)对大城市功能区中CBD(中心商务区的描述正确的是(双选) CDA应布置在居住区中心,靠近工业区 B应布置在多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带C应布置在城市中心,靠近居住区 D区内金融、邮电等服务机构集中2(2008年广东卷)有一高原城市,空气稀薄,日照强烈,发展了牦牛皮革、毛纺织品加工业。该城市是 CA昆明 B兰州 C拉萨 D呼和浩特(2008江苏苏锡常镇3月)右图是三个同等规模商业中心与周围顾客达成交易的概率的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分析回答12题。3图中四点达成交易的概率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B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甲丙丁乙 D乙甲丁丙4在图上新布置一个同等规模的商业中心,则最佳位置是 CA甲 B乙 C丙 D丁(2008广东惠州4月)读图回答下列下列34题5根据上面右图信息,甲城市火力发电站适合选择在一中的 DA点 B点 C点 D点6适宜在K点布局的企业是 BA钢铁厂 B自来水厂 C印染厂 D造纸厂(2008江苏仪征1月)5A城市介于北纬45012/一460之间。东经126042/一127039/之间。A城市性质定位为以机电、轻纺、食品工业为主的H市的卫星城市。读A城市区域图,完成下题。7在城市化的过程中,A城市的作用可能是 CA限制大城市郊区化的进程 B增加H市区人口密度 C吸引市区相关产业向卫星城转移 D扩展H市市区的功能(2008江苏苏锡常镇)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以下89题。(双选)8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CD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阶段I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快C该国可能属发达国家 D阶段,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9阶段,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BDA资金密集型产业 B技术密集型产业 C资源密集型产业 D现代服务业 (2008广东广州3月)城市的人口规模与不同生产部门的劳动力需要量密切相关,读右图回答以下89题。10在1000万人口城市中,就业人数最多的两个部门是 CDA非耐用品制造业 B批发业 C耐用品制造业 D零售业11从小城镇发展到超级城市过程中,劳动力需要量增长率最快的两个部门是 BC A非耐用品制造业 B批发业 C耐用品制造业 D零售业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08年6月17日中国网报道,北京自2001年起,7年来按照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外围进行生态屏障建设,使全市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得到显著的改善,呈现出城市青山环抱、市区森林环绕,郊区绿海田园的生态景观。材料二 某一朝代北京城市示意图(1)在封建社会,城市的地域结构主要是服从于 的需要。材料二图中北京城的所有用地功能区都围绕着和 呈对称分布,这充分体现了 。(2)由材料二可知,北京扩大了 用地,体现了 (城市空间结构模式)。(3)在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还提出构建“两轴一两带一多中心”的新城市空间格局。其中“多中心”是指在北京建设不同的功能区,如中心商务区、奥运公园、中关村等综合服务区,分别承担不同的城市功能。北京市设立“多中心”的主要目的是 A分散交通压力 B吸引农民进城 C减少北京市人口 D控制北京市产业的发展(4)北京市修编城市规划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北京的城市问题日益显现,其主要表现为 ( ) 城市中心区的衰落 交通拥堵严重 住房拥挤 环境质量日益下降 城市缺乏活力 A B C D答案:(1)统治权力紫禁城中轴线皇权的至高无上(2)绿化未来 “田园城市”模式(3)A (4)B近年来,九省通衢的武汉作为中部崛起的特大省会城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钢铁、汽车、电脑城、光谷、城市圈等名称关联着武汉。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12武汉成为城市最基本的因素是 A市场 B交通 C能源 D资源 B13东风汽车公司总部从十堰搬迁到武汉的原因是 BA充分利用长江水运 B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 C寻求更丰富的钢铁资源 D中部崛起的需要14武汉电脑城打出的广告词“北有中关村,南有广埠屯”,说明武汉和北京相同的是 C A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地域迅速扩展 B城市环境优美,工业资源丰富 C高等院校密集,科技力量雄厚 D位置优越,交通便利2006年10月,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郑州郑东新区之后,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了第四个国家级的沈阳沈北新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