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语翻译第15讲增补与省略 异化翻译策略一、考试解题指导:Choose better or the best version in each group1.学生违反校规规都要受到老师的批评。A. A student who violates any school rules will be criticized by the teacher.B. A student for his violation of any school rules will be criticized by the teacher.C. Violations of any school rules by a student will be criticized by the teacher.2.我们的英语学习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进步。A. We have made advances one after another for our English studies.B. Our English studies have made advances one after another.3. 那手里拿着一本书的中年女老师正等着学生讨论问题。A. The aged woman with a book in her hand is waiting for the students to discuss a problem.B. The middle-aged is waiting for the students to discuss a problem., holding a book in her hand.C. The middle-aged woman teacher holding a book in her hand is waiting for the students with whom she will discuss a problem.4.请全体学生,于明天在会议室开会。A. All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the meeting in the meeting-room tomorrow.B. Please All students to attend the meeting in the meeting-room tomorrow.C. All students are requested to have the meeting in the meeting-room tomorrow. 5. 上述论述充分说明,学生在学习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A. Statements above mentioned fully show that students have played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ir studies. B. Statements listed above clearly indicate the increasing important role played by the students in their studies. 6. 我希望一年四季都是春天。I wish it is spring all the year round.I wish it were spring all the year round.二、翻译术语说明conversion: vprep./n.)(omission)(into a simple sentence with inanimate subj(n. adverb) (into a passive sentence)( translated as subject (amplification) ( the choice of predicate )(literal translation)( combination)(into a passive sentence)我们往往从一个人所交往的朋友以及所阅读的书去看他的为人,因为人与人之间有友谊,同样的,人与书也就有书谊。 三、combination1. A man may usually be known by the book he read as well as by the company he keeps, for there is a companionship of books as well as of men.2. We may usually judge a man by the books that he read as well as by the friends that he has since there is a friendship between books and men as well as a friendship between men and men3. We may usually judge a mans virtue by the books that he read as well as by the friends that he has, for a friendship exists between books and men as well as between men and men.一、 增补法(Amplification)根据译文的语法结构,表达习惯和语义连贯的需要增加一些原文中虽无其词却有其意的一些词句从而更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比较以下译文:1.挖掘含义感冒可以通过人的手进行传染。(学生译文)Flue will be spread by hand.(参考译文)Flue can be spread by hand contacts.我在花园里种满了芬芳的玫瑰花,远远望去,像是一片燃烧的晚霞。(学生译文):I have grown many fragrant roses in my garden, looked from a distance, it seemed that there was a sunset glow burning flamingly.(参考译文):All over my garden Ive planted nothing but roses, fragrant and -if looked from afar-ablaze with color like sunset clouds.2.修补语法结构我知道她平素最喜欢些花花草草,临别时我说,采一束玫瑰点缀你的闺房吧。 (学生译文) I knew that she likes flowers and plants. When we said goodbye to each other, I told her to pick a bunch of roses to decorate her boudoir.(参考译文)I know her to be a lover of flowers and plants, and for the reason I told her at her departure that she should pick a bunch of roses to decorate her boudoir.3.Addingthe social bachground(增补社会背景)江南的紫砂壶玲珑剔透,泥人张的彩塑令人拍案叫绝; (学生译文)Both the exquisitely carved pottery teapots made in South China and The shocking beautiful sculptures made by NiRen Zhang;(参考译文)Both the exquisiteness of the boccaro teapots made in south China, and the shockingly beautiful sculptures by sculptor Zhang of Tianjin4. Adding the words indicationg the tense(增加表达时态的词) 我在花园里种满了芬芳的玫瑰花 (学生译文)I planted fragrant roses all over my garden.(参考译文) Ive planted fragrant roses all over my garden.5. Semantic Amplification1对毕业生可采取“双向选择”的制度。The two-way choice system can be adopted for college graduates, which means that graduates could choose employers and employers could choose graduates. 2深入开展“严打”斗争和专项治理。We cracked down on all criminal activities and launched special campaigns to fight the crime and social evils that the people detest most. 二. 省略法 (omission)1.减去意思重复的词语1) 他喜欢英语,可我不喜欢英语。 He likes English, but I dont (like it).2) 他一开口总是三句话不离他女朋友。He can hardly open his mouth without talking about his girlfriend.2.省略冗余用词1) 按照格林先生的说法,这个问题很微妙。 According to Mr. Green, this is a very delicate problem. 2) 我对他讲的话,虽然逆耳,但是忠言。 I talked to him with brutal frankness. 3) 你愿意别人如何待你,你就如何待人。 Do as you would be done by.3省略表语气的词或虚词1) 她就是这种脾气。That is her temper! 2) III增补与省略翻译练习1送君千里,终须一别。2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3春节假期,火车票十分紧俏,人们提前十天预定火车票。4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5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1. Although you may escort a guest a thousand miles, yet must the parting come at last. 2. A fence needs the support of three stakes, an able fellow needs the help of three other people. 3.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holiday, train tickets are always in short supply, so people have to rush their ticket booking ten days in advance. 4. While the prospects are bright, the road has twists and turns. 5. Let a minority (of people)get better off earlier than others.1. 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前面那团红雾更红更亮了。As time goes by minute, the rosy halos ahead grow redder and brighter.2.听到这个消息,他一肚皮的酒几乎全化成了醋酸。At this news the wine in his stomach turned to sour vinegar in his jealousy.3.但是,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I have, however, seen a superbly majestic and beautiful sunrise.4.姑娘有点不好意思了,脸上泛着红潮。The girl blushed shyly.5.匪军所至,杀害人民,奸淫妇女,烧毁村庄,掠夺财务,无所不用其极。Wherever the bandit troops went, they massacred and raped, burned and looted, and stopped at nothing.6.教师给孩子们上的课,节奏要快,内容要有趣,因为这些孩子们是在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的环境中长大的。Teachers have to make lessons fast-moving and entertaining, for children are raised on television and computer games.7.我们要逐步顺利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距问题。We will gradually bridge the gap between coastal and inland areas.8. 美国是发起对外反倾销案最多的国家,其次是加拿大,印度和欧盟。而中国则是反倾销案最主要的打击目标之一。The United States ranks first in taking anti-dumping cases against other countries, and is followed by Canada, India and the European Union. China is one of the main target countries of anti-dumping actions.9.活到老,学到老。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10.在美国做生意,尤其是一开始,中方不可避免地会有些损失。Inevitably China will suffer some losses and reversals when doing business in the U.S., especially in the initial stages.请同学们首先自己做121页的翻译练习,然后参考229-230页的答案。异化p117-120老师与同学们一起阅读教材。老师提出观点:中国翻译理论界对异化翻译的误读论文:“归化、异化”翻译策略新解兼与王东风教授商榷英语题目:A New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Lu-xuns Domesticationforeigness and Venuti Lawrences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文摘: “异化”说的创始人为韦努蒂。韦努蒂的 “异化”与“归化”二元对立,“异化”要颠覆“归化”,是对“归化”的反抗和革命,带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异化”翻译的核心是异化,是“现代派翻译”。“异化”翻译的目的是抵抗和偏离,“异化”造成差异,阻碍人们的沟通和交流。鲁迅非“异化”说创始人,乃“归化”说和“归化、洋气”说首创者。王东风教授认为,鲁迅是“异化”说的创始人;并认为鲁迅提出的 “归化”与“洋气”二元对立,鲁迅的“归化”与“洋气”与韦努蒂的“归化”和“异化”说基本上是一回事;王教授还认为,鲁迅提出的“洋气”(即“异化”)说比韦努蒂的“异化”早60年,然而,因为语言霸权,西方人将“异化”说的桂冠戴在了韦努蒂的头上。研究发现,鲁迅的“归化、洋气”说超越“归化、异化”二元对立,是独立于“归化”、“异化”之外的第三种翻译策略。古今中外,有三种翻译观:“归化”翻译传统翻译;“归化、洋气”翻译改良翻译;“异化”翻译现代派翻译。钱钟书和奈达的翻译观是“归化”翻译,要求译文自然流畅、透明;钱钟书的“化境”说把传统翻译(归化翻译)提高到了顶峰。“归化”翻译是以翻译为目的“纯翻译”,不带任何政治和意识形态色彩。鲁迅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归化”翻译的学者,然而鲁迅不主张“归化”翻译。鲁迅是第一个推出并主张“归化、洋气”说的学者,是“改良翻译”的第一人。鲁迅的“归化”与“洋气”非二元对立,而二元合一,二元一体。“归化”包含“洋气”, “归化、洋气”说是“归化”翻译(传统翻译)的改良, “保存洋气”、“要有异围情调”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改良手段介绍外国思想以供借鉴的同时,通过译文来改良译入语语言。鲁迅的“归化、洋气”与韦努蒂的“归化”、 “异化”说截然不同。鲁迅不需要拥有也不能拥有“异化”翻译的专利权。关键词:鲁迅;韦努蒂;“洋气”;“异化”Abstract: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Lu-xuns domesticationforeign flavor and Venuti Lawrences foreignization are different. The theory of Lu-xuns domesticationforeign flavour conforms with the target of translation of promoting the communication of the peoples of different nations while Venuti Lawrences foreignization aims at creating obstacles for the communication of the peoples of different nations by deliberately breaking target conventions by retaining something of the foreignness of the original because the policy of foreignization demands that the translator leaves the author of the in peace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moves the reader towards him.Key words: Lu-xun,;Venuti ;foreigness; foreignization 韦努蒂的“Domestication(归化)”与“Foreignization(异化)”翻译策略被引入中国翻译理论界以后,近几年中,鲁迅翻译思想研究研究成为热门课题。人们把研究的焦点集中在韦努蒂和鲁迅的翻译思想比较研究上。人们把Domestication翻译成“归化”,因为中国翻译理论术语中,早有一个汉语术语“归化”,它恰恰与英语Domestication的字面意义和韦努蒂对Domestication的定义基本一致。中国的“归化”术语是鲁迅先生首先提出的,鲁迅在提出“归化”的同时,又提出了“洋气”这一术语,于是,人们便把“洋气”和“异化”等同起来。王东风教授发表在中国翻译2008年2期的韦努蒂与鲁迅异化翻译观比较论文,对韦努蒂与鲁迅的翻译思想做了比较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归纳起来,东风教授论文的主要观点有两点:1. 韦努蒂与鲁迅都主张“异化”翻译,韦努蒂与鲁迅的“异化”翻译观在几个关键特征上相似,乃至相同。2.“异化”说最早是鲁迅提出的,西方人把“异化”说的桂冠载在了韦努蒂的头上。 东风教授的观点已经被中国翻译理论界普遍接受,成为中国翻译理论的主要部分,几乎已经被编入所有教科书,作为翻译教科书中的经典理论内容。例如,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英语专业翻译系列教材“翻译引论”用很大的篇幅论述的归化和异化就是王东风教授对归化和异化的解读。教材p 95说:“我国翻译研究学者王东风在对比研究考证韦努蒂和鲁迅的异化翻译观后指出,其实早在韦努蒂之前,中国学者就很严肃地讨论过异化和归化的问题,鲁迅的异化观与西方学者韦努蒂的异化观我国的学者就很严肃地讨论过归化和异化的问题,鲁迅先生最早提出归化与洋气的对立。鲁迅的洋气与韦努蒂的异化说的基本上是一回事。虽然使用的术语不同,鲁迅的异化观与西方学者韦努蒂的异化观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都有很强的政治取向,把翻译作为一种政治和文化行为,把选材作为异化翻译的重要的环节。当然,其中的明显差异是,二人所处文化强弱的不同导致异化观的出发点不同,鲁迅希望通过异化翻译丰富和改造汉语,改造国民性,并达到强国的目的,而韦 努蒂则主张通过异化翻译抵抗英美的政治、文化和语言霸权。”(冯庆华,2011)东风教授的观点值很得商榷。笔者认为:1. 鲁迅先生不是“异化”说的创始人,不需要“异化”翻译的专利权; 2. 鲁迅的洋气与韦努蒂的异化说不是一回事。二 鲁迅是“归化”翻译(传统翻译)的首创者 “鲁迅”最早提出“归化”翻译说,是世界上第一个明白提出“归化”说的学者,他第一个首先使用“归化”二字描述翻译策略,时间是1935年。鲁迅说:“动笔之前,就先得解决一个问题:竭力使它归化,还是尽量保存洋气呢?只求易懂,不如创作,或者改作,将事改为中国事人也化为中国人。”(鲁迅,1984)“归化”翻译的现象是易懂、自然流畅、向译文读者靠拢。从“归化”翻译的现象上判断,“归化”翻译早就存在。早在中国的东晋时代,中国杰出的佛教学者道安法师在评论佛经翻译时提出的“五失本”和“三不易”就是对传统翻译(归化翻译)的描述。钱钟书认为,“吾国翻译术开宗明义,首推此篇”。(钱钟书,2007)用现在的话解释,“五失本”的意思是,为了达到译文的透明和流畅,佛经翻译在五种情况下失去原文的异质性:其一,佛经由梵文翻译为汉语,译文必须服从汉语的表达习惯,译者必须颠倒原文(梵文)的语序;其二,经文原文(梵文)崇尚质朴,而汉语行文讲究文采,译文必须迎合汉语读者,必须有所修饰;后三种情况则分别描述的是面对经文原本前话重提、冗长繁复的地方,译者所作的节选和删减。(钱钟书,2007)二.鲁迅是“归化、洋气”说(二元一体翻译策略)的首创者鲁迅不主张“归化”翻译策略, 主张“归化、洋气”翻译策略。鲁迅1935年在且介亭文二集.“题末定”草一文里谈及他本人翻译的死魂灵时说的话说明鲁迅心目中只有“归化、洋气”翻译策略。他说:“动笔之前,就先得解决一个问题:竭力使它归化,还是尽量保存洋气呢?日本文的译者上田进君,是主张用前一法的。他以为讽刺传品的翻译,第一当求其易懂,愈易懂,效力愈广大。所以他的译文,有时就化一句为数句很近于解释。我的意见却是两样的。只求易懂,不如创作,或者改作,将事改为中国事人也化为中国人。如果还是翻译,那么,首先的目的,就在博览外国的作品,不但移情,也要益智,至少是知道何时何地,有这等事,和外国旅行,是很相像的;它必须有异国情调,就是所谓洋气。其实世界上也不会有完全归化的译文,倘有,就是貌合神离,从严判起来,它算不得翻译。”(鲁迅,1984)鲁迅上面的文字的核心意义是:他的翻译思想是在“归化”这个策略中,“尽量保存洋气”,所谓“洋气”就是保留异国情调,不削鼻剜眼地改变原文去掉原文的洋气;这就是“归化、洋气”翻译策略。鲁迅不主张“纯归化”翻译。鲁迅的翻译策略只有一个,即“归化、洋气”说。 “尽量保存洋气”没有违反翻译的本质,没有违反翻译的大方向。翻译的大策略是“归化”,是走向译文读者,向译文读者接近;“尽量保存洋气”不是像韦努蒂的“异化”那样,尽最大可能地向原文作者靠拢,尽最大可能地接近原文作者。(韦努蒂,2004)鲁迅没有把“归化”和“洋气”对立起来,鲁迅的“动笔之前,就先得解决一个问题:竭力使它归化,还是尽量保存洋气呢?”的正确解读是:动笔之前,就先得解决一个问题:一是竭力使它百分之百的纯归化,投胎转世,不保存一点洋气;二是对归化改革,尽量保存洋气,变“纯归化”为“归化、洋气”。鲁迅在这一段话的最后说的明明白白,他不主张“完全归化”的翻译,他主张“有异国情调,就是所谓洋气”的归化翻译。他说:翻译“必须有异国情调,就是所谓洋气。其实世界上也不会有完全归化的译文,倘有,就是貌合神离,从严判起来,它算不得翻译。”在什么是翻译的问题上,鲁迅和严复、钱钟书、奈达的观点不一致。鲁迅认为,完全“归化”,即没有洋气、异国情调,没有所谓的“翻译腔”的译文不算翻译,而鲁迅和钱钟书认为,译文必须自然流畅,没有翻译腔,才是翻译。(钱钟书,2007;Eugene A.Nida & Charles R. Taber,2010)鲁迅和严复、钱钟书、奈达的观点都是正确的。从哲理上说,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不同语言有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语言包含着不同的文化,两种语言是异质的它者。翻译是(转)化,是语际转换,从差异性的角度讲,一种语言不能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虽然一种语言无法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可是又必须转换,因为是翻译。于是翻译肯定不能去掉差异性。翻译中的差异性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严复、钱钟书、奈达认为,虽然差异性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然而既然是翻译,翻译就必须尽最大可能性去掉差异性。因为差异性使人感觉到陌生、不自然、生硬、不通达。生硬、不自然、不通达使人感觉到译文读起来不像是文章,因为原文读起来是通顺,自然流畅的,所以翻译必须自然流畅,没有翻译腔。鲁迅认为,不顺,不自然、生硬,客观存在,是由翻译的本质决定的,不能回避,好的翻译应该是有洋气、异国情调的译文,“完全归化的译文,倘有,就是貌合神离,从严判起来,它算不得翻译”。翻译中的“自然流畅”和“洋气”、“异国情调”是一对矛盾,是翻译的两个方面。钱钟书、奈达强调要突出这一对矛盾的主要方面,强调“自然流畅”,强调求同;而鲁迅则强调矛盾的统一,强调翻译在“归化”中保留“洋气”,强调求同存异的本质。“归化”和“保存洋气”不是两个可以独立的平行的翻译策略,不能相互平行对立。“归化”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翻译策略,而“保存洋气”不是一个完整的可以独立翻译策略。如果将“保存洋气”作为一个独立的翻译策略,没有洋气的地方不需要保存洋气,又采用什么策略去翻译呢?鲁迅主张“洋气”处于“归化”之中,“洋气”与“归化”不是二元对立,而是二元合一。鲁迅主张“洋气”翻译,不以“洋气”抵抗“归化”。鲁迅不反对译文自然流畅。在二十年代末,有一位大学生向鲁迅主编的刊物奔流投稿,寄来的是他翻译的契诃夫的剧本粗人(通译为蠢货);鲁迅审读该稿后直言不讳地指出,来稿的毛病是“直译之处还太多,因为剧本对话,究以流利为是”(鲁迅,1984)。虽然鲁迅的“归化、洋气”法没有违背翻译的本质,然而“归化、洋气”法依然向译文读者靠拢,并没有使译文背向译文读者,向原文作者接近。 “洋气”法是一个意识形态的手段。因此矛盾评论鲁迅的翻译“表现了始终一贯的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和明确的政治目的性。”鲁迅强调对西方语言的吸收,主张直译,乃至硬译,其目的是在介绍外国思想以供借鉴的同时,通过译文来改造我们的语言。他博采西方语言资源,同时又十分强调汉语本身的历史继承性。鲁迅的这一思想明明白白的反映在“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中:“日本语和欧美很不同,但他们逐渐加了新语法,比起古文来,更宜于翻译而不失原来的精悍的语气,开初自然是须找寻句法的线索位置,很给了一些人不愉快的,但经寻找和习惯,现在已经同化,成为己有了。中国的文法,比日本的古文还要不完备,然而也曾有些变迁,例如史、汉不同于书经,现在的白话文又不同于史、汉;有添造,例如唐译佛经,元译上谕,当时很有些文法句法词法是生造的,一经习用,便不必伸出指头,就懂得了。”(鲁迅,1984) 鲁迅匕首式的文学作品,具有政治和意识形态目的,是无产阶级文学。鲁迅的翻译如同他的文学一样,具有政治和意识形态目的。在语言上,鲁迅的翻译有独特的目的。一九三二年,鲁迅在关於翻译的通信中便详细地阐述翻译中的语言目的。他首先提出了自己对中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中国的文或话,法子实在太不精密了,作文的秘诀,是在避去熟字,删掉虚字,就是好文章,讲话的时候,也时时要辞不达意,这就是话不够用。”(鲁迅,1984)他接着说这是“语法不精密”,“思路不精密”或“脑筋糊涂的病症”;他明确地指出“要医这病,我以为只好陆续吃一点苦,装进异样的句法去,古的,外省外府的,外国的,后来便可以据为己有”)(鲁迅,2005)。鲁迅为说明自己的译法举了一个例子说,“山背后太阳落下去了,虽然不顺,也决不改作日落山阴,因为原意以山为主,改了就变成太阳为主了。虽然创作,我以为作者也得加以这样的区别”(鲁迅,1984)。鲁迅的“归化、洋气”翻译是传统“纯翻译”的改革。“归化、洋气”翻译是在新文学运动和无产阶级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 “五四”新文学运动和无产阶级文学为“归化、洋气”翻译奠定了基础。“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突破口是语言。黄遵宪首先提出“我手写吾口”及“言文合一”(黄遵宪,1991)裘廷梁接着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邬岩姣,2008) 黄遵宪和裘廷梁还把质朴天然的白话还提高到语言美的高度来认识,因此白话报刊、书籍的大量出版,推动了白话文运动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翻译活动蓬勃兴起,引起中国文学内部结构的变迁。鲁迅是“五四”的新文学运动和无产阶级文学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从事文学-进行文学创作的同时,做了大量的翻译工作。他把翻译工作作为文学改良的一部分,把翻译不仅仅作为“纯翻译”,而作为“改革翻译”来做,为中国文学的发展而翻译。以鲁迅为主导的左翼十年的革命文学运动是现实主义的文学运动,这个现实主义文学运动是以十月革命后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对现实主义的新的阐释与探讨为理论背景。新现实主义继承以往现实主义文学的优良传统,如奉守“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现实”的基本原则,保持现实主义固有的艺术上的严谨性故事情节的完整性、结构的严密性、人物的典型化和语言的纯洁明晰性。以鲁迅的呐喊为例。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共收集了狂人日记 、孔乙己 、故乡、 阿Q正 传 等十四篇反映真实的短篇小说。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鲁迅提倡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主张文学创作“如实描写” ,“ 有真意 , 去粉饰, 少做作, 勿卖弄 ”。(鲁迅,1984) 呐喊写的是随处可见的普通事物,就像日常生活那样朴素和真实, 闰土的形象之所以感人至深,就因为它是旧中国农民生活的如实反映。鲁迅的现实主义文学不以反传统为目的,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对传统手法加以革新,大胆借鉴、融汇其他许多流派尤其是西方文学的有益艺术手法,为我所用,以增强自身的艺术表现力。鲁迅的“归化、洋气”的二元一体翻译策略产生于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之上。“归化、洋气”说是对“归化”翻译的改革。“二元一体”翻译策略犹如鲁迅的现实主义文学不以反传统为目的一样,不以反传统翻译(“归化”翻译)为目的,“归化、洋气”翻译以“为我所用”为目的。“二元一体”翻译策略表现在三个方面:翻译题材的选择、原文创作表达手法的保留和语言的洋气的保留。三个方面服务于一个目标:提高对传统翻译的改革而达到对传统文艺加以革新,增强自身的艺术表现力。从语言层面上说,“归化、洋气”翻译把英语All roads lead to Rome翻译成“条条大路通罗马”保留了原文的“洋气”,没有翻译成“殊途同归”。翻译成“殊途同归”是“纯翻译”,是“归化”翻译。 汉语“洋气”的含义是:外国的风味,外国的式样、风格、习俗等。汉语“洋气”与“洋化”有差别:“洋化”指思想意识受外国影响很深而模仿外国,一切外国化。 “异化”是英语foreignization的译文。 Foreignization除了译成“异化”之外,还可以译成“洋化”。可是Foreignization不能翻译成“洋气”。“洋气”的英语是Foreigness。 “异化”与“洋化”是同一个含义,与“洋气”不同。从字面上分析,鲁迅的“洋气”说与“异化”不同。从这两个翻译术语的内涵判断,韦努蒂的“异化”是对“归化”的颠覆,是革命,是“反翻译”,而鲁迅的“洋气”与“归化”二元一体,二元合一,“归化、洋气”翻译是“归化”翻译的改良。三“归化、异化”二元对立的翻译策略1995年韦努蒂在著作译者的隐身(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中使用“归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1997年英国出版的翻译研究词典说, “异化”(foreignization)的意义是:译者在翻译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质性,故意打破译语的种种规范性。(Shuttleworth.M.Comie,1997)韦努蒂本人的解释是:“异化”(foreignization)的意义是:用抵抗的策略,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Mona Baker,2005)韦努蒂的“归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翻译策略源于德国19世纪哲学家和古典语言学家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的翻译思想的启发。施莱尔马赫1813年在论翻译的不同方法中说:“翻译的途径有两种:译者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要么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Venuti Llawrence,2004) 韦努蒂的“归化”(domestication)相当于施莱尔马赫“要么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异化”(foreignization)相当于“译者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异化”和“归化”二元对立, “异化”是对“归化”的颠覆,是对“归化”的革命,是“反翻译”。“异化”翻译指的是推动翻译发生根本变革,引起翻译从归化旧质变为异化新质的飞跃,是对归化翻译的否定和毁灭,是对归化翻译的革命。凡是“化”就必须彻底。钱钟书说,化即是“原作的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钱钟书,2007)钱钟书讲的是“归化”;“异化”也是化,要彻底地化,要“投胎转世”,改换躯壳,彻底地转化译入语语言和译入语承载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翻译的本质是“归化“,而“异化”一词源自拉丁文,有转让、疏远、脱离等意,本质是反“归化“。翻译的本质是译文走向译文读者,而“异化”翻译的目标是译文向原文作者靠拢。翻译中“异化”(foreignization)保留原文的异质性,故意打破译语的种种规范性,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Shuttleworth.M.Comie,1997)“异化”(foreignization)与翻译的本质背道而驰。翻译的根本任务是克服语言之间的差异造成的障碍, 以进行思想的沟通与交流。而韦努蒂(Venuti)的“异化”翻译思想是创造差异,造成障碍, (冯庆华,2011)阻碍思想的沟通与交流,“异化”翻译异化了翻译中的译入语和译入语承载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因此“异化”翻译不是翻译,而是 “反翻译”。从语言上说,语言作为人类沟通的手段反过来阻碍人类的沟通,是语言所指意义上的异化。翻译作为人际交流的工具,反过来阻碍人际的沟通和交流,是翻译的异化。“异化”翻译违背了翻译的本质。“异化”翻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选择思想上的反主流的原语文本,二是采用原语文本的异样创作方式,三是异化译入语语言。(韦努蒂,2004)三个方面集中于一个目标,反传统,反主流。从语言的异化的角度分析(虽然韦努蒂的“异化”只注重于政治和意识形态,不关注语言层面,可是中国翻译理论界对“异化”翻译的解读主要关注语言层面)。“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是一则成语故事,意思是,有人卖猪,袋子里装的却是猫,顾客要求看看袋子里的货物,结果从松开的袋口中溜出一只猫。“归化”翻译成“泄露了秘密”或“挂羊头卖狗肉”;“归化、洋气”翻译(二元一体翻译)的译文可以是“从卖猪的袋子放出了一只猫露了馅”;“异化”翻译的译文是“把猫从口袋里放出来了”。有谁能够读懂“异化”翻译的译文? “异化”翻译要求“故意打破译语的种种规范性”,保留原文的异质性。上面的“把猫从口袋里溜出来了” ,做到了“故意打破译语的种种规范性”,保留原文的异质性,是“异化”翻译。可是译文读者不可理解。有人说,而且韦努蒂本人也说,韦努蒂的“异化翻译,”是一种翻译策略,同时认为是一种政治和意识形态手段。这种政治和意识形态手段的目的是在全球化背景下, 充分考虑和尊重外来文化, 以使语言和文化进行平等交流, 使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和谐共存, 从而避免语言和文化的霸权主义。(冯庆华,2011)“异化翻译”这一 政治和意识形态手段的具体做法是,故意冲破译语常规, 在译文中保留原语异国情调的翻译类型,在盲目自大的文化社会(例如英美社会 ) 中, 把外国文本中的语言文化差异注入译语之中, 把读者送到国外去,以便抵制英美文化中存在的种族中心主义、文化自恋和文化帝国主义,孕育出对文化差异的尊重或者基于我族中心主义、种族主义或者爱国主义之上的仇恨。(冯庆华,2011)既然“异化”翻译是翻译理论,一种理论必须适用于五湖四海、世界各地。它不仅仅用于英美,异化英美的语言和政治、意识形态。“异化”(foreignization)的特征是保留原文的异质性,故意打破译语的种种规范性,保留异域的语言和政治、文化差异。它的本质是改变各种译语语言和政治、意识形态。“异化”不异化翻译,它推动各种译入语和译入语承载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异化。“异化”翻译理论用到任何一个国家,都反抗和颠覆这个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对这个国家的译入语和译入语承载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异化。翻译的本质是尽最大可能地向译文读者靠拢,尽最大可能地接近译文读者,让读者阅读自然流畅易懂的译文,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外来文化,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异化”(foreignization)的方向是反方向:“译者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Shuttleworth.M.Comie,1997)强迫译文读者反抗主流价值观,阅读似懂非懂的译文。“异化”(foreignization)的方向是尽最大可能地向原文作者靠拢,尽最大可能地接近原文作者。这是与翻译的本质完全背道而驰,违反了翻译的本质。“异化”(foreignization)不是翻译,是反翻译。韦努蒂的“归化”(domestication)翻译和“异化”(foreignization)翻译二元对立。韦努蒂用“异化”翻译反对“归化”翻译。(韦努蒂,2004)“归化”(domestication)是传统翻译,与之对立的“异化”(foreignization)是反传统翻译。“异化”(foreignization)是“现代派翻译”,属于西方“现代派”范围。“异化”是西方“现代派”的中心概念和主题。“现代派”的核心就是异化,是标新立异。“异化”是与主流相反,非传统,反传统,非理性,非现实,与主流不相关,用抵抗的策略,偏离主流价值观。“现代派美术”的核心是异化,反传统,反主流。毕加索画出的女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女,是异化了的令人可怕的女人 (李田心,卡斯顿.海雷斯,1988):法国现代派画家马塞尔.杜桑,为了反传统,标新立异,1917年在一把尿罐写上名人的名字,拿到画展展览;后来,在蒙娜丽莎的画像上加上两撇胡子,宣扬反传统的现代派美术。可谓异化到了顶点。(李田心,卡斯顿.海雷斯,1988)西方现代派文学, 其思想内容是表现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动荡与危机之中的人的异化。一些文学家“无家可归”,无所归化,于是走向异化。异化现象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描写对象, 异化论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理论支柱。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特点是异化,是反传统、非理性、反现实。现代派文学反对传统的现实主义,反对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意追求在形式上标新立异,陷入形式主义的死胡同。有的作品人物形象支离破碎,模模糊糊,读者搞不清主人公究竟是男人还是女人。有的作品,同一个名字,一会儿指男人,一会儿指女人。有的作品全部是活页,没有装订,读者可以从其中任何一页读起。韦努蒂的“异化”说的基础是西方现代派文学。(Venuti,2004)中国翻译理论界普遍认为,鲁迅提出的 “归化”与“洋气”对立,鲁迅的“洋气”与韦努蒂的“异化”说基本上是一回事。(王东风,2008)“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二元对立,与鲁迅的“归化、洋气”翻译”截然不同,后者的“归化”与“洋气”统一,非二元对立。从语言的角度说,语言异化是语言与它所指称对象的疏离,这主要源自人们认识的局限性,为此人们通过发展概念或理论的方式来减轻这种异化。归化翻译具有通过发展概念或理论的方式来减轻这种异化。“异化”翻译创造差异,造成障碍,促进语言的种种异化。异化不可能消除。正是认识到这种异化不可消除,人们才强调消除语言的异化,而不是强调促进语言的异化,因为异化阻碍人们的沟通和交流,阻碍人类文明的发展。异化翻译属于西方现代派范围。西方现代派的内容十分庞杂,包括了从20世纪初和中叶在欧洲形成的表现主义、意识流和存在主义到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黑色幽默等等, 一共有十多个流派。然而, 万变不离其宗这些流派都植根于欧美的资本主义的土壤之中,这是它们的社会基础,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叔本华的无意识的意志、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和精神分析学说等主观唯心主义则是它们的哲学基础。 “异化”翻译的核心是异化,是“现代派翻译”。“异化”翻译的目的是抵抗和偏离,“异化”造成差异,阻碍人们的沟通和交流。鲁迅不需要拥有也不能拥有“异化”翻译的专利权。四 超越“归化、异化”二元对立的 “归化、洋气”的理论基础“归化、洋气”二元合一,二元一体,超越“归化、异化”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最简单的装修合同
- 机械使用合同
- 2026公务员考试题及答案党史
- 夫妻开店协议书
- 华图协议书班怎么样
- 高中托管安全协议书
- 职业病体检协议书
- 不动产抵押协议书
- 快团团协议书入驻协议书
- 分山协议书怎么写
- (正式版)SHT 3046-2024 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设计规范
- 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全文翻译附学生填空版
-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 泌尿与男性生殖系感染
- GB/T 10068-2020轴中心高为56 mm及以上电机的机械振动振动的测量、评定及限值
- GB 17498.5-2008固定式健身器材第5部分:曲柄踏板类训练器材附加的特殊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 疼痛的评估方法课件
- 《雅思阅读讲义》课件
- 采购合同管理与风险控制课件
-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
- 异位妊娠(正式)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