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研究性学习.doc_第1页
把脉研究性学习.doc_第2页
把脉研究性学习.doc_第3页
把脉研究性学习.doc_第4页
把脉研究性学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把脉研究性学习 张清平策划 王占伟采写学生体会 渴望放飞巩义二中高一学生 张曦 习惯了“三点一线”生活的我们渴望着被放飞到外面精彩的世界中。研究性学习犹如一把钥匙,老师把它交给了我们,让我们用它去开启社会的大门,让我们在这变化多彩的世界中寻找知识 第一次研究开始时,我们好像是在笼中关久了的小鸟,面对着外面的社会不知所措渴望中又夹杂着一丝胆怯。但无论如何我们是要自己走出去的,因为没有老师,也不会有老师带领我们进行学习了。 记得第一次采访专家的时候,我们在邮电局门外徘徊了好久,总觉得人家会因为我们小而不接待我们。后来,只好硬着头皮去试,没想到专家和工作人员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可能是有些喜出望外,原来准备好的采访问题却一下子想不出来了。当然,专家那些滔滔不绝的专业知识无法解决我们的问题,采访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不过,在这次以后,我们掌握了采访的要领。第一次的放飞失败了,但它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还是在那次研究中,我们在一起结算数据,那可是一堂没有老师的数学课。当我们在使用平均数和方差这个问题上争执不下时,没有数学老师来公布正确答案。我们只好一遍又一遍地试,比较数据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在这节开放的大课堂上,我们不但巩固了统计学的知识,而且也认识到以往我们“学不致用”的误区。 虽然第一次的研究时间不长,但我们确确实实地被放飞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在研究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也让我们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以往学习的缺陷。我们期待着每一次的放飞,也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学会飞翔。教师感想 全新挑战巩义二中教师 吴立有 作为一位班主任兼指导教师,回想一个多学期以来和学生共同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历程,我最深的感触是:这是对教师的一次全新的挑战。 首先,教师失去了知识权威者的地位。以前学生的学习,教材是他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载体,而教师的任务就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对于学习的内容、方法及学生的成绩具有绝对权威。而如今的研究性学习则是一门没有教材的课程,它主要是围绕着问题(研究课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学习的,“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学生研究什么问题、如何研究,完全由他们自己决定。这就打破了以往教师在学习上的权威和垄断。 其次,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以前学科的学习,都是学校先把学生分了班,再分派某个教师担任某班的课。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教师在选择学生。如今,有了研究性学习,在这门课中学生完全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是问题的提出者,同时也是组织者和解决者。他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来选择指导教师。教师都是挺要面子的,为了不至于在自己的学生面前“落聘”,教师就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丰富提高自己,同时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增强人格魅力。 再次,教师从个体走向了合作,从分科走向了跨学科。一个课题组聘请的指导教师往往有多个,学生研究的课题也千差万别,牵涉到的知识方方面面。研究性学习,学生是真正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指导教师不仅要学会和本组的其他指导教师合作,还要学会和学生合作,学会和社会上其他单位合作;既要精通自己本学科的知识,还要了解与课题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 这学期,我被一大课题组聘为指导教师。他们研究的大课题是:巩义的交通状况。在此大课题下,每个小组的子课题都不一样,其中有巩义市民的交通意识研究、巩义市公交线路研究、巩义市交通设施及其科技化、巩义市乡村公路保养、巩义市出租车行业现状与前景、巩义交通与经济发展的联系等等。我本人以前对于交通方面的知识懂得也不多,加之是一位外地来的教师,指导起来就更难了。但既然学生选择了我,信任我,就是再大的困难我也要克服,要努力当好这个指导教师。为此,我到市图书馆借来了县志,自己买了一份巩义交通图不断翻看。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我又跑到市交通局和交警大队采访调查。所有这些我都是利用节假日来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能给学生的研究以正确、有效的指导。背景资料 年,霍益萍等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和上海市部分中学校长到德国考察教育,发现这里的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老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小课题,分小组研究,写报告,并完成最终的展示。他们认为这种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非常好,决定将其逐步移植到中国来。 在霍益萍教授的指导下,上海七宝中学开始了“人与自然”系列研究,同时,上海的其他中学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这种以小课题研究为主要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模拟了科学研究的情境和过程,强调学习过程的参与和体验,是对传统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的重大突破,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年月,在江苏召开的全国高中课程改革会上,上海的做法引起了广泛关注,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年月,国家教育部下发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将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高中的必修课。专家建议 加强引导北京二十二中特级教师 孙维刚 要倡导学生从初一开始,就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中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最大的收获不是取得成果和获奖,而是在研究过程中造就一个强有力的大脑。上海市教学研究室主任 孙元清 一个人的发明创造只要有中等智力就行。为最大限度开发学生潜能,振兴民族创新精神,促进社会发展,很有必要在中小学开设研究性学习课,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选择研究的课题、项目,让学生自己搜集问题、解决问题。华东师大博士 马庆发 选题要小题大做,题目千万不能太大,题目大了就做不深,题目小一点可以挖掘深一点。华东师大教授 应俊峰 要加强对学生科学选题的指导,有的题目做得不太理想,是和选题有关。有的研究报告,描述性较多,没有数据分析、抽样,应加强指导,使学生的研究报告更具有科学性、可检验性、可信性。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教授 黄力 孩子们进行课题研究并不是说一定要取得什么了不起的科研成果,重要的是能学到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现在的孩子成长得太顺,几乎没受过什么挫折,让他们在科研过程中面对失败,接受挫折教育,对他们将来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研究性学习面临的问题学习的革命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于创新。教育必须要主动适应这种变化。研究性学习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教育载体是学习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然而在其实施推广过程中研究性学习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有异化的趋势 理化组的同学在朱老师指导下,在图书馆里、互联网上查找资料,到水源地和水厂车间实地考察,拍摄了多幅照片,采集水样,反复做实验,对得出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论文郑州市自来水质量状况研究,这是郑州一中高一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自从新课程计划把包括研究性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高中必修课以来,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致力于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研究性学习是世纪年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其基本内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教与学的陈旧模式,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场深刻的学习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革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模式仍占主导地位。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与呼唤人的主体意识的时代精神是矛盾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从课题的选择到资料的收集,从实验数据的分析整理到研究报告的撰写,整个研究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空前地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正如巩义二中的王贝贝同学所说:我们走街道,访社区,上网查询,向有关人员了解;要观察,要摄影,要实验;一大堆事要干,仅靠书本上学的知识似乎“黔驴技穷”了。体现了学习的开放性 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是一种封闭的模式。而研究性学习却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的学习方式。首先,学生设计和选择的研究课题或者说学习的内容是开放的。 无论是电子商务研究关于电脑市场价格变化的报告还是伊洛河水质污染调查光子计算机发展前景研究,这些研究课题都是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和自身生活、社会生活的实际出发,自己选择设计的。这些课题包罗万象,涉及多门学科,又与社会实际密切联系,凡是学生感兴趣的,都可以研究。 其次,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开放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设计、独立完成的课程,获得信息的渠道也完全由学生自己选择。据上海七宝中学的统计,各研究小组在获得信息方面分别利用了因特网()、图书馆()、书店()、现场调查()、采访专家()、请教老师和家长()。 再次,师生关系是开放的。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师对学生不尊重、不公平、不公正、不民主、态度冷淡,伤害学生自尊心的现象,学生在师生关系中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而在研究性学习中,师生关系则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华东师大霍益萍教授认为,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对于有些问题,教师知道的可能还没有学生多,这就要求教师做好从知识权威到平等参与课题研究的角色转变。同时,由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聘请指导教师,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如果教师知识面窄,缺乏人格魅力,就可能会被淘汰。研究性学习中,师生关系带有了朋友间对话的特点,是双向和交互作用而不仅仅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这些都要求教师要主动转换角色,改善师生关系。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据巩义二中负责研究性学习的赵祖萍老师介绍,几乎所有的同学在课程实施中都遇到过失败,遭受过挫折。不少学生选题过大,无从下手,不得不中途修改调整,外出采访遭到冷遇,活动经费不足,靠全组同学日常节省共同解决 所有这些,培养了学生经受失败挫折的意志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使他们增强了社交能力,体验到了研究的艰辛和快乐。 巩义二中贾音同学告诉记者,第一次采访时,我心想,眼前可是专家呀,与专家怎样交谈才能既礼貌又得体,社交问题摆在了面前,可平时学习的知识却逃难似的不见了踪影。专家的笑容可掬总算给我以安慰,我尽量平静、大方,脑子在紧张思考,手中的笔不停飞舞,那感觉在学校里从来没有。 郑州一中的李婉同学说,如果我以后真能成为大科学家、大学者,我一定会宣布,我的科学研究,是从郑州一中一年级的研究性学习开始的。 的确,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研究性学习使他们经历了人生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独立自主进行一项活动,第一次与同学乘车外出办事而不是玩,第一次独立与陌生人打交道,第一次受到冷遇人生的第一次特别珍贵和重要,这一切对学生的影响将是终生的。 研究性学习的设置是高中新课程方案与原课程计划最大的区别之一,也是体现高中教改精神实质的重要载体,它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缺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绝大多数学校在等待观望,积极行动的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的不适应 据大部分开设研究性学习学校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是喜欢这门新课程的,认为比较自由,能够很好地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但也有不少同学对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很不适应。一位同学私下谈到,我语言表达能力很差,不善与人交往,每一次走上社会采访都特别紧张,心怦怦跳个不停,原先在学校背得滚瓜烂熟的话也逃得无影无踪,大脑一片空白,别人问我什么,我回答时声音直发抖,课题已在我心里变成了负担。 渑池二高的宋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一位高一的学生在教导处分发的“教学建议”上写道,老师不要讲那么多,重点一划,让我们背就行了,我读初中时,老师们都是这样的。宋老师认为,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受的教育都是逼迫式的,死记硬背比较多,自主学习比较少。老师不在身边或没有安排学习任务,不少学生就不知道该干什么。这样的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肯定是不适应的,而且这样的学生还为数不少。教师的尴尬 对于研究性学习,一方面部分教师对其含义、如何开展、怎样操作不甚清楚;另一方面不少教师知道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科学正确,很想实施,却又顾虑重重。渑池二高的宋老师说,我们知道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发展很重要,我们教师何尝不想这样做?在指导学生的同时,自己也有提高。但我们的上级领导和学校考评教师的方案,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了,上级给学校分配升学指标,学校给教师分配升学指标,教师压力很大。有的地方还实行末位淘汰制,谁敢拿自己的饭碗开玩笑! 新郑二中郭志斌老师认为,目前的普通高中教育是带着枷锁跳舞,对教师来说,必然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高考上。对研究性学习,学校和老师看不到其对高考的直接作用是不会重视的。农村学校的无奈 由于现实原因,农村学校甚至一些县城高中普遍存在着图书资料缺乏、报刊很少、器材短缺、实验室不足等困难。据某县图书馆一位姓娄的同志介绍,他们全县余所乡镇中学,没有一所学校有藏书达四五千册以上的图书室。多数学校在大搞基础建设的同时,忽视了教学资源的积累。老师们讲,我们想学点外地的教改经验以及与各学科有关的知识,可找不到相关的书刊资料。学校每年订阅的几份教育教学报刊,由于没有专人管理,没有制订借阅制度,往往是轮不到看就不见了。 对于这些学校而言,图书资料尚严重缺乏,上网查询信息可能更是可望而不可即。信息闭塞,没有专家指导,这一切使得农村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与现行评价标准的矛盾 上海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表明,研究性学习的成绩与其他学科课程成绩相关性不大。七宝中学的统计结果显示,两者相关系数仅有。也就是说,有些其他课程学习成绩不很好的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表现出很强的能力,而有些平时成绩很好的学生在这门课程中却表现一般。这足以说明,我们通常的评价标准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能力。 对此问题,一线的教师们感受更深。北大附中吴祖光老师认为,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不仅获得了大量知识,而且展现了多方面的才能,但这样的才能在高考解题中却没有用武之地。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也感叹,有些学生出类拔萃的能力是社会需要的,但又是高考所不能测试的。新郑二中郭志斌老师说,我教了十几年高三语文的实践证明,目前的高考,不经过训练,没有“考试技术”,成绩是上不去的。 河南省实验中学侯志扬老师认为,研究性学习在上海能搞好,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上海高考可以单独命题。他们的高考试卷,考知识的部分比较少且难度不大,整体题量较小且非常注意考察学生能力。而我们是全国统一命题,再加上河南录取比例低,竞争更加激烈残酷,以致老师把主要精力都放在通过作业、考试“逼”学生上面,老师没有提高的时间,更没有教改的精力与心情。畸形的研究性学习 记者对部分学校的调查表明,有些学校把研究性学习等同于课外活动或活动课,排斥于“正式课程”之外;有些学校则不愿耗时耗力地让学生步入工厂、农村,走向校园外的广大世界,而只限于校内活动,翻翻资料,写篇文章了事;有些学校把它作为一种变相的学科延伸,把研究性学习的课时分给各学科,要求教师“结合本学科实际施教”。 对此,华东师大霍益萍教授指出,研究性学习与活动课虽然都是学生在动,但两者却有本质区别。研究课解决的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即把偏重于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转变为主动接受知识、处理信息,在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研究课遵循的是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而活动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霍益萍认为,那种把研究性学习仅仅局限在学科上的做法也是与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相悖的。她认为,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是相互促进的。在学科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学科教学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研究性学习绝不会取代和削弱学科教学,它的开展将促进学生主动加深拓展学科知识。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作为教改中的新事物,研究性学习还有许多值得重视和有待解决的问题,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应注入研究性学习的时代活水是不容置疑的。在素质教育呼声越来越高、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的今天,教育所面临的不是改不改的问题,而是怎样改和改得够不够的问题。校长点评 任重道远郑州一中校长张时今、副校长 朱丹 教育部在全国部分省市实施了新课程方案,但不少学校的研究性学习还仅仅停留在课程表上。研究性学习被束之高阁,原因有三: 一是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不到位。研究性学习是传统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