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市x区x镇x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项目承担单位:x市x区x镇x项目编制单位:xx土地整理有限公司编 制 日 期:x年三月x市x区x镇x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申报单位:x市x区x镇x项目负责人:编制单位:xx土地整理有限公司负责人:编制人:编制日期:x年3月 x市x区x镇陈家庄村土地整治项目项目特性表编号项目单位数量一项目概况工程名称x市x区x村土地整治项目申报类型土地复垦 资金来源财政投资二建设规模1项目区面积hm23.86(1)复垦为耕地hm23.69(2)新修挡土墙hm20.09(3)新修生产路、排水沟hm20.08三复垦工程量序号工程内容单位工程量1土石方工程(1)土方开挖100m3479.27(2)土方回填100m31.84(3)石方开挖100m3353.86(4)石方回填100m30.102客土回填100m3369.183浆砌挡土墙m4304浆砌排水沟m4065新修生产路m203四投资估算(1)工程总投资万元486.69(2)亩均投资元84056.6048目 录1 综合说明11.1 项目基本特性12 项目概况32.1 项目区所在区32.2 项目区基本情况32.3 社会经济条件42.4 农作物种植情况52.5 项目区基本设施状况52.6 土地利用现状63 设计依据和任务83.1 设计依据83.2 设计任务84 工程规划104.1 基础分析104.2 工程规划185 工程设计185.1 土地平整工程设计185.2 灌溉与排水工程195.3 田间路桥工程235.4 工程量汇总246 施工组织设计266.1 施工条件分析266.2 施工程序266.3 施工方案266.4 施工管理296.5 质量管理306.6 施工进度317 投资预算与效益分析337.1 投资预算337.2 效益分析378 工程实施与后期管理建议408.1 工程实施408.2 后期管理建议411 综合说明1.1 项目基本特性1.1.1 项目背景x市x区x镇x村土地整治项目位于x区x镇x村,属于土地复垦项目,项目建设总面积3.11hm2,由x市国土资源局x分局承担。当地群众强烈要求进行复垦,经x市国土资源局x分局和x镇x多次现场勘察和商议,项目区地势平缓,土地权属明确,适宜耕地复垦。1.1.2 项目类型和性质该项目为财政投资土地复垦项目,项目性质为土地复垦。1.1.3 项目区位置和范围项目区位于x镇x村西南部与栖霞市接壤,涉及x镇x村、疋山口子村两个行政村土地。地理坐标如下:东径:10946271094633,北纬: 272405 272414。项目区地处门楼水库上游,属丘陵地区。1.1.4 项目区地貌类型项目区位于x区x镇,境内属低丘陵地貌,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洼,为丘陵地带。域内有磁山、马山、打山、洪均顶等连绵高山群峰为屏障,犹如一条“青龙”环保周围。高谷河、清洋河、义井河等多条河流横穿而过,与远山近丘遥相呼应,形成“山环水抱”之势,生态环境宜人。1.1.5 项目建设规模本次设计确定的项目建设规模用地面积为1.63hm2。1.1.6 项目预计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率本次设计确定的项目预计新增耕地面积1.56公顷,新增耕地率为95.71%。1.1.7 项目建设工期及工程量项目建设总工期为5个月,其中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和田间道路工程施工工期预计为3个月。1.1.8 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为33.00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27.45万元,占总投资的83.17%;前期工作费1.98万元,占总投资的5.99%;工程监理费0.69万元,占总投资的2.08%;竣工验收费1.06万元,占总投资的3.21%;业主管理费0.87万元,占总投资的2.64%;不可预见费0.96万元,占总投资的2.91%)。2 项目概况2.1 项目区所在区x区位于胶东半岛东北部、黄海之滨,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x市的市辖区,东以大沽夹河为界与芝罘区、莱山区隔河相望,东南与牟平区为邻,西南与栖霞市相连,西北与蓬莱市接壤。总面积482.83平方公里,辖4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区,179个行政村,58个居委会。全区总人口2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64万人。2.2 项目区基本情况项目区距县城20公里,有802省道通往县城,涉及x村、疋山口子村两个行政村的部分土地。项目区位于x区西部,涉及x镇x村、疋山口子村。地理坐标如下:东径:10946271094633,北纬: 272405 272414。2.2.1 气象本区域地处暖温带东亚季风区。属大陆季风型半湿润性气候。其特征是: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有春迟、夏凉、秋爽、冬长的特性。春季风多且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少雨雪,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1.5,10的活动积温4021,年平均相对温度60.0%,无霜期210-223天。2.2.2 水文项目区受季风和海洋调节影响,空气湿润,正常年份水量较多,多年平均降水量在600mm以上,但有年际变化比较明显的特点。汛期(6-9月)多年平均降水量500mm左右,约占年降水量的80%左右。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同时依靠拦截存贮地表水。2.2.3 地质项目区地质构造比较单一,出露的主要地层为第四系河床冲洪积物。2.2.4 地形项目区位于x区x镇,境内属低丘陵地貌,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洼,为丘陵地带。域内有磁山、马山、打山、洪均顶等连绵高山群峰为屏障,犹如一条“青龙”环保周围。高谷河、清洋河、义井河等多条河流横穿而过,与远山近丘遥相呼应,形成“山环水抱”之势,生态环境宜人。2.2.5 土壤项目区土壤主要为棕壤和褐土,土壤通透性好,土体厚度一般小于1米,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比较适宜农作物生长,其中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1g/kg,全氮含量为0.065 g/kg,碱解氮61ng/kg,速效磷11 ng/kg,速效钾64 ng/kg,土壤酸碱度多为中性,复垦后适宜发展高效高产农业。项目区植被繁茂,植被覆盖率达到70%,自然植被分为木本、草本(森林植被和草甸植被)两大类,乔木主要有杨、刺槐、臭椿、梧桐、榆树等。在草木植被中,人工栽培植物占有一定比例,主要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整个农作物的覆盖率占总覆盖率的40% 。人工栽种林木和果树,主要有油松、刺槐、杨、柳、榆、桑、苹果、梨、桃、杏、柿、栗、枣、樱桃等,生长状况良好。2.3 社会经济条件x区2017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260.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44亿元,增长13.7%;第二产业增加值142.72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102.92亿元,增长13.4%。人均GDP达到96998元,比上年增长了8.8%。x区三次产业比例为5.55:54.88:39.57。其中,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2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2.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上升1.79个百分点。二、三产业仍然是拉动我区GDP增长的主要动力,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06%和44.03%,分别拉动GDP增长5.33和4.69个百分点。 全区实现境内财政总收入69.52亿元,同比增长14.4%;实现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44亿元,同比增长12.5%,占年度预算的99.15%。其中,税收收入22.75亿元,同比增长9.9%,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80.0%。x镇暨x临港工业区按照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和海洋开发及高端装备制造”的“四新一海”现代工业化园区建设要求,园区分为10个区,即整车项目区、高端零部件项目区、现代物流区、新材料及新能源项目区、高端化工区、生物制药项目区、中型项目区、商住区、南部科技孵化区、北部高端住宅及磁山风景休闲度假区。目前,已储备项目60多个,其中投资过10亿元的大项目3个,通过区项审会的项目25个,为园区快速启动和发展提供了高端、高质、高效保证。在区委区x的领导下,x临港工业区必将建设成为x市承接重特大项目的综合平台,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要的现代化工业园区。2.4 农作物种植情况农业主要以小麦、玉米、花生、地瓜,大樱桃、草莓、蔬菜等为主,其中大樱桃种植面积1733公顷,年产量3674吨。草莓200公顷,年产量6450吨。201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63亿元。工业发展较快,初步形成了塑料编织、铝制品加工、铸造、纸箱、水泥等支柱产业。矿产资源有石英石、瓷土、硅石、透辉石等。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37亿元。2.5 项目区基本设施状况2.5.1 交通设施项目区区里紧邻G15沈海高速x段,另临近802省道,交通方便。2.5.2 水利设施项目区土地属x镇x村、疋山口子村,农田用水正常年份主要来源于村周围的河流水域及各家各户在地下打的井,利用柴油机配套水泵,通过铺设软管将水输送到田间地头。项目区原有较完善的排水系统,由于年久失修,一部份丧失了灌溉与排水功能。2.5.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项目区内属低山丘陵,气候温和,水分充足,植物生长繁茂,项目区内无工业生产,农民的生活污水是主要的环境污染源,生产中的农药化肥污染,基本上不会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2.6 土地利用现状2.6.1 土地利用现状x区x镇湘里村废弃地在自然条件的作用下,耕作地受到一定自然侵蚀,依据x市国土资源局x分局提供的地籍台帐,x镇x工作人员实地指界,并按照实际情况,确定项目区建设总规模为1.63公顷。2.6.2 土地利用结构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图,结合实地勘查,对项目区现状地类进行统计。项目区土地总面积为1.63公顷,项目区规模面积为1.63公顷。详见表2-1 表2-1 土地利用结构统计表土地整理性质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项目区总计面积(公顷)占总面积比例(%)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建设规模用地1农 用地 11耕地111水田0.00 0.00 114旱地0.00 0.00 小计0.00 0.00 13林地132灌木林地0.00 0.00 15其他农用地153农村道路0.00 0.00 156农田水利用地0.00 0.00 157田 坎0.00 0.00 小计0.00 0.00 合计0.00 0.00 2建设用地25住宅用地253农村 宅基地0.00 0.00 28特殊用地285墓葬地0.00 0.00 3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土地311荒草地0.00 0.00 31315裸土地1.45 100.00 合计0.00 0.00 建设规模面积合计0.00 0.00 总 计1.45 100.003 设计依据和任务3.1 设计依据3.1.1 相关的政策、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7)山东省土地开发整理条例(8)山东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9)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3.1.2 设计采用的主要规程规范(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4)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1989);3.2 设计任务项目区建设总规模1.63公顷,规划恢复耕地1.56公顷。本项目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任务:(1)根据项目区地形条件、实际情况和田块划分方式确定整治及土地平整方案与设计高程、设计坡降及整治工程量。(2)根据规划作物的灌溉需求及水资源分析结果,确定项目区灌溉水源,为项目区配套完善的灌排系统。项目区现有灌排系局部遭破坏而损毁,已不能使用。因此,本项目设计新修排水系统。(3)本次规划设计中为方便田间耕作。因此,本项目设计新修生产路。4 工程规划4.1 基础分析4.1.1 水土资源分析4.1.1.1 灌溉水源概述项目区水资源充足。一般年份,项目区水源来自相邻的门楼水库,能够保证项目区水量充足。此外,项目区年均650毫米的天然降水也较富足。可见,项目区灌溉用水来源有保障。4.1.1.2 水资源平衡分析(1)项目区作物的耕种制度项目建设完成后,区内耕地采用冬小麦夏玉米两季连作的农作物耕作制度。(2)灌溉设计标准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灌溉实验成果和项目区多年实际灌水情况,在灌溉保证率一定(取75)的情况下,花生灌溉定额为272.68 m3/亩,小麦全生育期灌水三次,玉米两次。农作物灌溉制度及灌溉定额详见表4-1。(3)灌溉需水量分析项目区需水包括农业灌溉用水、农村生活用水和牲畜用水。1.农业灌溉用水根据项目区气候、土壤、灌溉排水设施及当地农业区划、作物布局等自然条件和农业发展规划,项目区农田整理后种植制度粮食作物主要采用冬小麦夏玉米两季连作,种植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70;花生每年一季,种植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30。灌溉需水量按下式计算:式中:灌溉需水量(m3)净灌溉定额(m3/亩)项目区面积(亩)灌溉水利用系数,综合取0.85表4-1 农作物灌溉制度表作物生育阶段灌水定额(m3/亩)灌溉定额(m3/亩)冬小麦播种分蘖30.42253.46分蘖越冬15.21越冬返青25.35返青拔节17.74拔节抽穗60.83抽穗灌浆43.09灌浆收获60.83夏玉米播种拔节55.17244.12拔节抽雄63.23抽雄灌浆60.54灌浆收获65.18花生出苗分枝57.54272.68分枝开花59.66开花鼓粒108.64鼓粒成熟42.65项目区规划后耕地总面积76.38公顷,在种植结构和设计灌溉保证率下,项目区灌溉需水量为:小麦、玉米:76.3870497.5815/0.8546.95(万m3)花 生:76.3830272.6815/0.8511.03(万m3)项目区每年灌溉需水量总计为57.98万m3。2.农村生活用水和牲畜用水项目区总人口860人,按设计水平年农村人均用水定额40升/人*日,畜牧用水单位1800个,按30升/单位*日,据此计算农村人口需水,设计水平年人畜总需水量为3.23万m3。综上所述,项目区年需水量为61.21万m3。(4)供水量分析1.地表水根据多年降水量系列分析计算可知,项目区年均降雨量为650mm左右(P=75%),根据xx水利部门提供的数据,x地表径流系数为0.28,地表径流量按下式计算:地表水径流量=量降水地表径流系数承雨面积,项目区地表径流量0.001*650*0.28*92.73*10000 m2168768.6m3。 即:项目区地表径流量16.88万m3。 项目区用水主要来自门楼水库及其他河流水面,在偏枯水年总供水量达36.74万m3。2.地下水1)降水入渗补给量:W=0.1*P*F式中: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取0.2;F计算补给区面积(km2);按本项目区土地总面积计算,F=92.73公顷=0.9273;W降水入渗补给量(万m3);P年降水量(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50mm,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考虑到地下水库的多年调节作用,降水入渗补给按多年平均降水量计算。经计算降水入渗补给量为12.05万m3。2)灌溉入渗补给量渗=灌毛*F灌*10-4式中:渗灌溉入渗补给量(万m3);灌毛毛综合灌溉定额(m3/亩)。取灌毛=700 m3/亩;F灌项目区内灌溉面积(亩);取F灌=1296.90亩;灌溉入渗补给系数,取=0.15;经计算灌溉入渗补给量为13.62万m3。按照公式计算得:项目区地下水可供水总量为25.67万m3。 3.可利用水量综前述,按照可利用系数90%算,项目区可利用水量为88.87万m3。具体计算详见表4-2。表4-2 项目区可供水资源总量计算表水源名称水资源总量(万m3)可利用系数可利用量(万m3)地表水53.620.948.26地下水降水入渗12.050.910.85灌溉入渗13.620.912.26合 计71.37(5)结论根据上述供水量及农业灌溉用水量分析得知,设计典型年项目区可供水量W供576万立方米,需水量W需2.89万立方米,供水量远大于需水量。4.1.2 恢复耕地潜力分析4.1.2.1 恢复耕地数量项目总建设规模1.63公顷,设计恢复耕地1.56公顷。4.1.2.2 新增耕地面积计算根据土地复垦前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进行新增耕地面积的计算,新增耕地面积为1.56公顷。4.1.2.3新增加耕地质量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的实施,将项目区的未利用地予以综合复垦整治,改造成可供利用的耕地;通过农田水利设施的配套完善,增强水土保持能力,恢复和提高土地产出率。4.1.3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4.1.3.1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项目区地势开阔平缓,耕地集中连片。原有灌排系统受多年侵蚀影响,多数被冲毁冲垮,功能丧失,已不能使用。急需通过农田水利配套重建,完善灌排系统,使区内农民重获生产必备条件,满足区内农作物生长所需。4.1.3.2 土地利用不合理项目区并适合大量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但因人为和自然因数,导致其荒废,开发利用潜力大。排灌系统不合理,加之损毁惨重,不能满足排灌要求,限制农业生产发展。通过复垦提高区内基础设施配套程度,改善生产条件,增加有效耕地,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扩大规模经营,为区内机械化耕作和农业产业化生产创造条件。4.1.4 相关规划对项目区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项目设计过程中,多次征求x区国土、农业、林业、环保、水利、财政等相关部门意见,并充分考虑当地群众意见。特别是关于土地平整改造耕作层与防水层等外来土地取向等问题,乡人民x、县国土资源局已向林业、农业等部门提交有关取土方案,当地相关部门和区内群众正在积极组织行动。4.1.5 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根据土地的特定用途,对土地进行分析的过程。而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则是对未利用土地针对特定复垦方向的适应程度做出的判断分析。 项目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复垦规划中、利用方向和改良途径选择的基础,它在评价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和结果,可反馈于环境保护,因此,矿山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具有特殊性和必要性。 4.1.5.1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 (1)可垦性和最佳效益原则。在充分考虑国家和项目区生产承受能力的基础上,以最小的复垦投入从待复垦土地中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因地制宜的原则。在确定待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时,应根据评价单元的自然条件、区位和破坏状况等因地制宜确定其适宜性,不能强求一致。因此在进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时,要重点保护、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 (3)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以主导因素为主的原则。影响待复垦土地利用方向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条件、土壤性质、原来的利用类型、破坏状况和社会需求等多方面,但各种因素对土地复垦利用的影响程度不同,应选择其中的主导因素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4)与地区土地总体规划、农业规划等相协调的原则。在确定待复垦土地的适宜性时,不仅要考虑被评价土地的自然条件和破坏状况,还应考虑区域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规划等,统筹考虑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和项目区的生产建设发展。 (5)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结合,以自然属性为主的原则。待复垦土地的评价,一方面要考虑其自然属性(土地质量),同时也要考虑社会属性,如社会需要、资金来源等。在评价时应以自然属性为主来确定复垦方向,但也必须顾及社会属性的许可。 4.1.5.2 土地适宜性评价相关因素分析1自然社会因素分析项目区属于中纬度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1.4C,最高气温+36.7C,最低气温-20.2C。年平均降水量814.10mm,年最大降水量1506.17mm,降水量多集中于七、八月份,年平均相对湿度72% 。可见对于降水量较大的月份,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若遇大风季节,也容易形成沙尘天气,影响周围环境。社会方面当地人口多,人均土地资源少,人地矛盾严重,影响粮食安全,因此有必要对破坏土地进行复垦,增加耕地资源数量和当地居民收入。2政策规划要求分析立足于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现阶段我们要严格保护耕地,维护粮食安全,又要保证建设用地数量,使其不影响经济发展。这要求我们去挖掘土地的潜力,而土地复垦能有效增加农用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我们在结合新一轮x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要求同时,认识到项目区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占用大量土地,如果对这些土地进行土地复垦,能有效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改善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的稳定发展,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所以从政策上讲,本次复垦的复垦方向、复垦结果是都是符合x政策要求的。3公众意见分析工作人员在实地勘察以及征求当地群众意见的过程中,向项目区附近的居委会民宣传了土地复垦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矿山复垦后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改善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还可促进当地就业。因此,项目区附近的居民对于本次土地复垦都持肯定的态度,一致赞同我们的土地复垦方案。4.1.5.3适宜性评价的依据 根据项目区待复垦土地资源具有特殊的地理条件,土地资源处于低山丘陵区特定环境之下,土地用途受到极大限制,依照土地复垦的可垦性与最佳效益原则、因地制宜和农用地优先原则,为了项目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其土地复垦利用方向应首先考虑的是农用地,其次为建设用地。项目区受整体地形坡度较大及岩石较不稳定的限制,且仅有作为生产需求的农村道路和小型项目区道路,不具备成片开发建设用地的条件,项目区土地不适宜复垦为建设用地。项目区土地在破坏前为裸地,考虑优先复垦为耕地的原则,广泛征求当地居民及业主意见,该项目区农用地土地适宜性评价时只对耕地复垦方向进行重点说明。项目区未利用地现状情况,如下表4-3:表4-3项目区未利用地现状情况表(单位:hm2)复垦区占地类型占地面积采石坑裸地1.63总计1.63(2)土地破坏前的利用状况及生产水平 项目区周边土地透水性较好,适宜作物生长,但项目区位于地山区,土层厚度较薄,不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生产能力较低。(3)土地资源复垦的客观条件项目区未利用地土地,如果不进行复垦,则造成土地闲置浪费,与我国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政策不符,而且会造成一定环境影响,雨季则容易产生水土流失,遇大风则容易尘土飞扬。对于未利用土地,若复垦为耕地,可以有效补充耕地资源,增加粮食产出,提高农民收入。4.1.5.4适宜性评价单元的划分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评价中评价单元的划分与矿山土地破坏程度评价中评价单元的划分是一致的,本项目区的主要评价单元为采石坑。4.1.5.5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1 土地适宜性评价方向项目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主要采用极限条件法和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法。本复垦方案首先采用极限条件法,将需复垦的土地分为适宜农用地类和不适宜农用地类两大类。然后对适宜农用地类进行耕地适宜性评价。通过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各评价单元做出全面的评价,可简单的把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分为两种结果:适宜和不适宜。项目区周边有道路,交通便利,周围农用地主要为耕地。依照土地复垦的可垦性与最佳效益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与x区土地总体规划、农业规划等规划相协调的原则,土地复垦方向可以有效缓解人地矛盾地可以有效缓解人地矛盾也可以保证粮食安全,而且可以保证社会的稳定。但考虑到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和周边的一致性,本次复垦中,工作人员经过实际调查,在复垦责任范围内,项目区主要地类为裸地,在遵循与周边保持一致性的原则下,本次复垦对该项目区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时,只对农用地进行评价,着重对耕地复垦方向进行重点说明。 2 宜农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参评因素的选择根据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和有关政策法规,借鉴全国各地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中参评因素属性的确定方法,根据项目区各评价单元土地破坏类型及特征,结合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特点,复垦的客观条件,参阅有关项目区破坏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复垦经验。通过将参评因素状态值对耕地的影响状况及改良程度的难易与各地区的自然概况作为参照,进一步将项目区的土地适宜性影响明显的因子与各因素指标逐项比配,最终确定土地的适宜性评价结果,因此,参评因素应选择那些对土地利用影响明显而相对稳定的因素。挖损破坏类型复垦为农用地类选取的主要评价因素有:地形坡度、田面坡度、土体厚度、砾石含量、土壤质地。3 宜农土地复垦参评因素标准通过将参评因素状态值对耕地的影响状况及改良程度的难易与各地区的自然概况作为参照,进一步对项目区的土地适宜性影响明显的因子进行分析,得出其土地适宜性评价。各参评因素标准见表4-4。表4-4 耕地复垦方向的质量表土地质量具备主要条件地形坡度土层厚度砾石含量土壤质地田面坡度宜耕1060cm无壤土34.1.5.6 复垦后土地质量描述土地质量是通过多个土地性状值来表达的,待复垦土地主要是未利用土地。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将项目区范围内参评单元的土地质量简述如下:项目区土地平整后有效土层10cm、覆土后土层达到100cm,土壤质地为壤土,地形坡度小于10,田面坡度3,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地面有一定坡度,与周边一致性较好。结合以上参评因素及等级标准,将项目区范围内参评单元的土地质量列于下表4-5。表4-5 复垦后土地质量情况表序号参评因子复垦后土地质量1地形坡度102土体厚度土壤厚度100cm3土壤质地壤土4田面坡度35砾石含量无4.1.5. 7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评价方向及结果通过对表4-5复垦后土地质量情况表、4-4耕地复垦方向的质量表进行综合分析,详见下表4-6。表4-6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向及结果表(单位:hm2)耕地复垦方向复垦结果复垦面积项目区适宜耕地1.63总计1.63根据可行性和最佳效益及因地制宜原则,结合项目区自然因素情况,项目区地形坡度较大,对于降水量较大的月份,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养分流失;若遇大风季节,也容易形成沙尘天气,影响周围环境;此外,土地复垦还结合了x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宜农则农,耕地优先的原则进行复垦。经实地勘察,项目区周边多为耕地,因此,结合项目区实际土地质量及与周边的一致性,本次复垦将其破坏的土地复垦成耕地。复垦成耕地,符合当地经济增长趋势,能够有效提高居民经济收入,改善人的生活条件,本方案得到项目区群众一致赞同。项目区规模面积1.63公顷,复垦为耕地3.69公顷,新修田间路0.08公顷,农田水利设施0.09公顷,详见土地复垦前后对照表4-7。表4-7 复垦前后土地利用对照表(单位:hm2)现状类型现状面积复垦后地类复垦后面积项目区裸地1.63耕地3.69农田水利设施0.09农村道路0.08总计1.633.864.1.6 环境影响分析土地复垦旨在恢复农业用地生产潜力,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复垦项目的规划设计应注重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工程设施建设的生态合理性,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使用效率及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协调性,本着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并举的原则,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在区域内的人、生物、环境三者之间建立起良性的生态体系,取得良好的环境影响效果。本规划设计的实施对项目区的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合理安排土地利用结构,促进了当地农业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减少系统向环境的不良输出;(2)通过重建水利设施,完善灌溉系统,配合新建农路,增加有机肥投入,提高土地肥力,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运用系统的自我调节和平衡能力,使项目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得以改善;(3)遵照生态规律组织土地复垦,积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和建议,将对项目区以及周边环境产生正面的生态影响,为高效农业建设作出贡献。4.2 工程规划4.2.1 规划目标(1)复垦耕地1.56公顷;(2)全面规划、综合整治,完善项目区基础设施配套程度;(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田生态环境;(4)调整土地产权关系,保障土地权属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项目区社会稳定;(5)提高土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4.2.2 规划原则以“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为出发点,与相关规划相协调。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科学确定土地用途。本规划遵循以下原则:(1)协调原则首先,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确定开发土地用途;其次,必须与相关部门的规划相协调统一。即土地复垦规划必须考虑农业、水利、环保、交通、村镇等部门规划,与其有机结合起来。(2)优化配置原则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布局和布置各项工程,改善土地利用条件和土地质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对项目区田、水、路、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率产出率,改善土地利用结构,以农民增收、方便农民生产和生活为原则。(3)综合效益原则通过土地复垦,实现最大的综合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因地制宜原则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土地利用的方向、各项工程的规模及其配置,使之在工程设计上可行,在经济上合理的前提下力求节约资金,操作程序上先易后难,提高规划设计的可操作性。(5)共同参与原则x部门与民众应参与土地复垦的规划设计编制过程,提出他们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以保障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使规划更加有效合理。4.2.3 规划标准4.2.3.1土地平整工程根据地面坡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水资源等情况,将项目区建设成为田成方、路成网、沟渠路贯通的现代农业园区。土地平整时以格田为基本单位,格田内部土方挖填基本保持平衡。同时,为确保排灌渠道水流畅通对地面高程的要求,在格田之间再适当进行土方调配。经过土地平整后的田面平整度要到达相对高差不超过3cm,田面坡度不超过3。4.2.3.2 灌溉与排水工程标准1灌溉标准根据项目区水资源分布状况和取水成本,灌溉保证率原则上设计为75。项目主要采用管道节水灌溉方式,设计田间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90,灌溉水综合利用系数不低于0.85。2排涝标准根据项目区排涝能力、规划种植农作物耐淹水深和耐淹历时等情况,农田除涝标准确定为5年一遇1日暴雨1日排除。4.2.3.3 田间道路标准根据项目区外围已有的交通道路和区内现有道路布置特点,按照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和山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标准(试行)的有关规对区内道路进行合理布置。项目区道路布置以现有道路为基础,以对外交通道路为依托,结合沟渠规划进行合理布置,最终在全项目区形成一个网络化的田间道路系统。田间道布置在与外界道路相连或控制范围较广的排水建筑物旁,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本项目的田间道布置方案有田沟路等多种布置型式。4.2.4 规划后土地利用结构项目区通过对未利用地的整治复垦,田间道路、排水系统重新规划,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恢复和改善。土地利用结构整理前后面积对比具体见下表4-1。表4-1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土地整理性质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项目区总计(公顷)调整前调整后增、减变量调整后 占总面积比例(%)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建设规模用地1农 用地 11耕地111水田0.00 1.29 1.29 89.35 114旱地0.00 0.00 0.00 0.00 小计0.00 1.29 1.29 89.35 13林地132灌木林地0.00 0.00 0.00 0.00 15其他农用地153农村道路0.00 0.10 0.10 7.05 156农田水利用地0.00 0.02 0.02 1.45 157田 坎0.00 0.03 0.03 1.73 小计0.00 0.15 0.15 10.24 合计0.00 1.44 1.44 99.59 2建设 用地25住宅用地253农村宅基地0.00 0.00 0.00 0.00 28特殊用地285墓葬地0.00 0.00 0.00 0.00 3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土地311荒草地0.00 0.00 0.00 0.00 31315裸土地1.45 0.01 -1.44 0.41 合计1.45 0.01 -1.44 0.41 建设规模面积合计1.45 1.45 0.00 100.00 总 计1.45 1.45 0.00 100.00 4.2.5 工程总体布局4.2.5.1土地平整工程复垦方法是采取客土造田,进行复垦的主要措施是先对场地进行平整,压实底层防止水肥渗漏,客土还田,客土厚度100厘米,施有机肥进行治理。4.2.5.2 灌排工程项目区水资源丰富,灌排排水设施薄弱。因此在本次规划设计中,拟遵循下列要求:一是依据项目区地形条件和水土资源,合理布置灌排系统,尽可能使自流灌溉面积达到最大,满足罐区灌溉需要;二是力求罐线总长度最短,控制范围最大,以便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占用耕地的面积。4.2.5.3 田间道路工程为方便项目区农民群众的耕作,在项目区内合理布置田间道。在本次规划设计中,道路布置原则:一是尽量和项目区内田块布置结合,并考虑周边交通道路,便于生产物资及农产品运输、田间机械作业,满足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需要;二是针对项目区地形,布设生产路方便村民生产田间耕种。5 工程设计5.1 土地平整工程设计土地平整工程设计处于整个农地整理工程规划设计的前列,是田块规划设计、灌排系统、道路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搞好土地平整,对合理灌排,节约用水,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机械作业效率,以及改良土壤、保水、保肥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5.1.1土地平整方案项目区复垦为耕地1.56hm2。根据地面坡度、土层厚度、土壤、水资源等情况,将项目区建设成为田成方、路成网的现代农业园区。土地平整时以格田为基本单位,格田内部土方挖填基本保持平衡。同时,为确保排灌水流畅通对地面高程的要求,在格田之间再适当进行土方调配。复垦方法是采取客土造田,进行复垦的主要措施压实底层防止水肥渗漏,在5km以外运来客土还田,客土厚度100 cm,底层压实20cm,施有机肥翻耕进行治理。平整后田块内田面高差不大于3cm。5.1.2 田块布置项目区各片区规模小,不宜进行田块合并。故在平整过程中尽可能保持原有田块形状,局部进行调整。5.1.3 项目区土方工程量计算根据土地开发整理标准,确定田面设计高程采用数学平均法,基本原理如下:新规划的平整田块内有n丘小田待归并,小田块面积分别为S1、S2、Sn,高程(若田面平坦,则为有代表性一点的高程,若田面有均匀坡度,则为平均高程)分别为H1、H2、Hn。设平整后田面高程为Ha,则各田块的挖填高度为:H1-Ha、H2-Ha、Hn-Ha。根据土方填挖方平衡原则,填挖方量总和应等于零,即:S1(H1-Ha)+S2(H2-Ha)+Sn(Hn-Ha)=0复垦后,坡度在6以下地区,地势平缓,土壤肥力较高。土地平整工程采用推土机推土整平,每个田块田面基本平整,略向排水沟方向倾斜。田面设计标高为田块整理时挖填平衡时的高程。1、毛沟挖方量梯田内侧需要开挖一条小排水沟,毛沟设计断面为:上口宽0.4m,底宽0.2m,沟深0.2m。毛沟挖方量=(毛沟上口宽毛沟底宽)毛沟深2田块长度梯田块数2、田埂筑方量梯田外侧田坎顶部设一条田埂。田埂顶宽0.4m,田埂底宽0.6m,田埂高0.3m。田埂筑方量=(田埂顶宽田埂底宽)田埂高2田块长度3、土地平整和土方量计算根据实测地形资料设计田块高程,尽量减少土石挖填工程量并保持挖填基本平衡,整平土地。根据项目区地形变化情况,共划分为8个地块。对项目区内耕地的复垦是本次规划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经计算,本项目区土地平整工程量挖方为3513m3,填方为3499m3;耕作垫层填方为2590 m3从7公里外运土,耕作层填方为3885 m3从7公里外运土,田埂修筑112.5 m3。5.2排水工程5.2.1 排水工程设计根据项目区水资源分布状况,经过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并在征求当地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项目区内主要灌溉水源来自项目区门楼水库及其他河流水面。根据当地水利部门提供数据,项目区内有地表水36.74万m。为防止石坑周边碎石滚落,规划在石坑内侧修建挡土墙430米,先进行基础开挖,基础宽2米、深度1.5米,浆砌挡墙高度2.5米。道路两侧浆砌排水406米。5.3道路工程为了方便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提高机械化耕作水平,扩大项目区机耕面积,并结合新时期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按照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和山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标准(试行)的有关规定,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道路分田间道和生产路二级。本次规划设计新修生产路1条,长260米。5.3.1 生产路设计生产路占地宽2.5m,路面宽2.0m,高出田面0.3m,素土路基回填压实厚0.30cm,10cm厚碎石路面。生产路两侧边坡坡比为1:0.5,生产路路面自道路中心线向两侧应放坡,坡度一般为1%。生产路路基要求同田间道,路面为泥结石路面5.4 工程量汇总经计算,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工程和田间路桥工程的工程量汇总结果详见下表。表5.4 x区x镇XXX村灾毁耕地土地复垦工程量统计表序号分项工程名称单位数量技术标准备注一土地平整工程1土方开挖m335132土方回填m334993黏土层回填压实m32590回填客土压实场地0.2m,运距5km4耕作层回填m33885回填客土0.3m, 运距5km5土地翻耕公顷1.29新增耕地翻耕6人工平整公顷1.29对客土回填地进行人工平整7田坎修筑m830梯形,顶宽0.3m,底宽0.6m,高0.3m二灌溉排水工程1新修农渠(1条)新修农渠150m,现浇砼30*40cm土方开挖m315.0原土夯实m220.4现浇C20砼m322.5伸缩缝 沥青木板m24.42新修灌排农渠(2条)新修灌排农渠289m,现浇砼30*40cm土方开挖m328.9原土夯实m247.69管径400mm现浇C20砼m343.35伸缩缝 沥青木板m28.183涵管m200管径300mm土方开挖m312.03原土夯实m24.23平段混凝土管安m20现浇管道C15砼垫层m320三田间路桥工程1新修二级田间道(1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区设计理念及要求
- 研究生院年终总结
- 预应力砼现浇箱梁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汇报
- 事物的普遍联系
- 事故安全警示教育培训课件
- 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护理
- 荨麻疹患儿的护理
- 物业园林部年度工作总结
- 门诊接种工作汇报
- 超星尔雅学习通《当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章节测试答案
- 房建类工程施工方案
- 中国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质量控制专家共识
- 离散数学概论第2版田秋红习题答案
- 2024年辽宁省成考(专升本)大学政治考试真题含解析
- 风能发电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 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行动手册
- 营造林技能竞赛试题及答案
- 35kV变电站施工组织设计资料
-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协调机制和工资预防机制
- 铸剑先生行为分析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