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昌古镇民俗文化探索.doc_第1页
安昌古镇民俗文化探索.doc_第2页
安昌古镇民俗文化探索.doc_第3页
安昌古镇民俗文化探索.doc_第4页
安昌古镇民俗文化探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昌古镇民俗文化探索作者:陈杨漪 高二(4)班摘要:安昌古镇位于绍兴的西北方,是一个安静、古老、淳朴的小镇。在这里,我们乘坐乌篷船顺着河道饱览两岸秀丽的风光;我们在师爷馆感受绍兴师爷文化;我们品尝着鲜美的腊鸭感受安昌的“腊文化”;我们吃着香甜的龙须糖倾听关于它的故事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的是最本质、最真实、最美好的绍兴文化。关键字:安昌古镇 乌篷船 师爷 腊文化 龙须糖 扯白糖 民俗文化前言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镇,它所保留下来的许多东西都是在喧闹的城市中所无法寻觅的。只有像这样一个安静淳朴的江南小镇,才能展现出最本质最真实的江南文化。在这里,曾一度被我们所遗忘的江南特有的民俗风情将被展现的淋漓尽致。通过这一次绍兴文化考察的契机,一探安昌古镇民俗文化的究竟,感受绍兴特有的文化魅力,感受最本质的江南生活。同时,民俗文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提高大家的文化保护意识,重视民俗文化,不要让这始于民,传于民的优秀文化在时间的流逝下消逝。通过观察感受古镇民俗文化气息,调查询问当地人所知的安昌古镇特有的民俗文化的方式,努力对安昌古镇的民俗文化做一个深入的了解。1. 乌篷船1.1简述乌篷船是绍兴的“三乌”文化之一,在绍兴的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中都能看到乌篷船的身影,绍兴的乌篷船已融入了每个绍兴人的生命中,是绍兴文化中不得不说的一部分。乌篷船是水乡奇特的交通工具,因其船深黑色的篷而得名,更因其用脚划船而闻名。1.2对于安昌古镇01号乌篷船艄公的采访安昌古镇01号乌篷船的艄公是个73岁的老爷爷,名叫王仁宝,他是安昌的文化名人。这位慈祥的老爷爷从小就划乌篷船,他告诉我们,他是从他的父亲那里学会划乌篷船的,并且他们家几代人都以划乌篷船为生,而他现在所划的这条船,已有20多年的历史。老爷爷非常和蔼可亲,虽然语言不通,导致交流十分困难,但我们都努力去听懂对方所表达的意思,他告诉我们,乌篷船之所以用脚来划桨,是为了能够腾出双手,同时在必要的时候,双手都能被用来控制船的航行方向和速度。老爷爷是土生土长的安昌人,他一边踩着他的乌篷船沿着河道慢慢划行,一边于两岸的居民亲切的打着招呼。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正在被沉浸在世俗的喧嚣中的我们所慢慢遗忘,然而,在安昌,它被完美的保留下来,让我们为之感动。对于安昌古镇01号乌篷船,老爷爷划的不只是乌篷船,更是一种绍兴特有的乌篷船文化。2. 扯白糖和龙须糖2.1扯白糖2.1.1简述扯白糖是安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扯白糖需要相当的力气,一般扯白糖的师傅舀一斗雪白的砂糖,倒进锅里,也有的可再放入一点饴糖,加热、搅拌,砂糖渐渐就变成了糖浆,将滚烫已成为拔丝状的糖浆捞起,飞快地拉过来扯过去,拉扯过程中糖浆由黄渐渐变白,由短渐渐娈长,由原来粗粗的一大条变成了像银丝缠绕的线团一样。粗大滚烫的糖条在师傅手里上下翻飞,自如得像是绕着毛线,最后将其剪成小块,放入口中含着,如蜜一般甜。2.1.2安昌文化名人扯白糖陈大师在安昌,扯白糖最厉害的大师,当属陈大师,老爷爷告诉我们他已经做了67年的扯白糖了,各种各样的证书被摆在他的摊位上,他非常自豪的告诉我们,他扯出来的糖,比其他人的更好吃。对于这位做了69年扯白糖的老爷爷,他做的不仅是扯白糖,更是一种对于安昌古镇这种优秀的民俗文化的传承,对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2.2龙须糖龙须糖,在民间有被称作金丝糖,它的得名是由于皇帝品尝之后表示非常喜欢,而皇帝是龙的象征,因而将其改名为龙须糖,并沿用至今。龙须糖是由麦芽糖拉成的,不同于扯白糖,它不需要拴在柱子上进行拉丝,也不需要太大的力气。在拉丝的过程中,它一次一次的被面粉包被,因而造就了其乳白色的色泽并且千丝万缕却依旧层次清晰。龙须糖的陷也很有讲究,它由核桃、花生、芝麻等碾碎而成,不仅吃起来香还十分有营养,同时也是江南文化对于食物讲究细腻精致的体现。正式龙须糖,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绍兴人的成长,见证了江南文化独特的生活情趣。3. 腊文化3.1简述漫步在安昌古镇,随处可见的就是“腊”。腊肠、腊鸭、腊鱼,这简直是每家每户房屋的一部分。我们去的时间虽不是腊月,然而在每家每户在房前屋檐下,竹竿上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腊味,远远地便能闻到各种腊味的香味。试想要是在腊月,其景象之壮观也就不言而喻了。3.2腊肠腊肠是当地腊味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好的腊肠要求肠衣应选优质猪小肠,灌以猪后腿精瘦肉制成的肉糜,并用秸秆分割成一小段一小段,最后用绳子穿起来像晾衣服一样挂在竹竿上风干。腊肠都是当地居民手工制作,腊肠灌好后就挂在自家房前的河边,这里通风,可以很快吹干水份,便于保存。一串串腊肠就这样挂在门前房檐下的竹竿上,便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3.3宝麟酒家宝麟酒家的店主沈宝麟也是当地的文化名人,他着一身蓝色长褂,长长的胡须白如霜,头戴一顶乌毡帽,从里到外都投射出一种绍兴人特有的师爷气息,同时也带着一种当地人的亲切和淳朴。在他小小的店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腊味,客人不多,我们临河而坐,品尝他为我们推荐的腊味,感受静谧安详的江南生活。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最本质的安昌腊文化。4. 师爷文化4.1绍兴师爷释义绍兴师爷指清代官署中的幕僚,由于绍兴籍人较多,故称。后引申为谋士的代称。4.2绍兴师爷博物馆人说天下师爷出绍兴,但很少有人知道,绍兴师爷多出自安昌。200年间由这里出去的师爷据说不下一万人,今天的河道两侧还星罗棋布地分布着众多的师爷故居。师爷馆依托娄心田师爷的故居,展示“绍兴师爷”这个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历史上特殊的社会群体、特殊的政治文化现象及其在安昌的深厚根基。在师爷馆内有一组彩塑作品,表现了清代地方衙门的官员升堂审案时的情景,原被告跪在堂前,三班衙役持棒伺候。 明镜高悬,正襟危坐,惊堂木一敲威风八面,喝令一声地动山摇,但是且住,真正的“主心骨”却是坐在堂后的师爷;因为没有官方身份,所以师爷只能坐在后面听审,一旦发现当事人的证供有问题,就差人递条子,遇到大老爷意气用事,更要及时提醒。绍兴师爷现在虽已不再存在,但他是绍兴历史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5. 水上婚礼水上婚礼是当地的传统习俗,按照惯例,男方的彩礼要在前一天下午用木船送到女方家中。第二天一早,新娘要穿一身喜气的红棉袄,平底绣花鞋,还要戴上凤冠,当然,红盖头是不可少的。迎亲的船队一到,新娘就在家人的护送下登上喜船,坐进船上的红轿子里,一路鞭炮、锣鼓响起,非常热闹。迎亲船队在狭窄的水巷中穿行,引得观者无数。水上婚礼是安昌古镇对于民俗文化保留的重要体现,更是一种宝贵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参考文献:安昌古镇_百度百科/link?url=kqOFk7XQ3ns23fswSOfNT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