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秦始皇陵之何时发掘.doc_第1页
论秦始皇陵之何时发掘.doc_第2页
论秦始皇陵之何时发掘.doc_第3页
论秦始皇陵之何时发掘.doc_第4页
论秦始皇陵之何时发掘.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秦始皇陵之何时发掘摘要:历经两千年浩劫而得以幸存,秦陵无疑是全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该不该惊醒地下的君王,人们对帝王陵寝是否发掘的争论由来已久。一些人认为,埋在地下等于没有,何不开发出来还能产生经济效益,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现在的技术根本还不足以发掘。秦始皇陵到底该不该挖,什么时候挖,必须慎之又慎。关键词:秦始皇陵 文化遗产 发掘 保护秦始皇陵,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的陵墓,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内城里面修建了堂皇的地下宫殿,顶上有用明珠做的日月星辰,地下布置了用水银做的江河湖海。陵冢位于内城西南,坐西面东,放置棺椁和陪葬器物的地方,为秦始皇陵建筑群的核心,目前尚未发掘。如果说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那中国秦始皇陵无疑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法国前总统希拉克 “世界第八奇迹”的赞誉,使秦始皇陵为更多的世人所知。195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把秦始皇帝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秦始皇陵一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该不该惊醒地下的君王,人们对帝王陵寝是否开掘争论不绝。特别是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在他的博客上发表了一篇是打开始皇陵墓的时候了的文章,立即引来了广泛关注和激烈辨论。张五常称,现在打开秦始皇陵墓是个大好时机,“众人皆说,不打开始皇之陵,是因为打开会受到氧气的侵蚀,部分文物会受损。问题是如果永远不打开,等于没有,或有等于无。要打开才有价值,才能对社会做出贡献,问题是何时打开才对。”不久,张五常再次在博客发表文章,为打开秦始皇陵算起了经济账,张五常称,如果安排得好,秦始皇陵每年大约可以接待500万参观人次,按照每人收费人民币500元,每年门票收入是25亿,打开始皇陵墓带来的经济利益,远超打开陵墓及维修保养的所有费用。一石击起千层浪,张五常提出的“打开秦始皇陵墓”的言论在考古界也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考古界人士称,秦始皇陵墓什么时候打开,是不是打开,不应由经济学家来说,毕竟考古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考古发掘工作也是非常复杂的工程,陵墓的打开应该由考古学家来认真的论证才行。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秘书长丹青说:“无论动机如何,当务之急是要想好怎样保护,之所以要求不主动挖掘帝王陵,就是因为当下的科技尚不足以保存文物,发掘往往得不偿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秦陵考古队队长段清波也认为,在当前的环境下,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构成发掘秦始皇陵墓的借口,他说“我们现在还没有资格讨论秦始皇陵以及其他帝王陵墓的发掘问题,因为目前对现有的文物遗址遗迹还没有保护好,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以发掘帝王陵墓为切入点,以文物带动旅游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观点,是一种幻想,是一种杀鸡取卵的做法。”依笔者之见,打开秦始皇陵墓,为时尚早,的确我们现在还有很多条件不具备。一、技术是打开陵墓的最大门槛“如今几乎没一个国家主动开掘帝陵,国外文物大国如意大利和埃及,对于大型遗址也采取保护第一的态度。”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陈淳教授表示,技术上的瓶颈常常会使文物的开掘成为破坏,秦始皇陵兵马俑在刚开始发掘出来时,表面有艳丽陶彩,但现在已经黯淡失色,甚至变黑,目前秦兵马俑博物馆二号坑一千四百个秦俑正受到四十多种霉菌的侵袭;在长沙的马王堆汉墓发掘中,艳丽绢帛瞬间变为树皮样,千年鲜桃也转眼化成一摊水。文物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一旦破坏,将永远消失。1958年发掘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就是个失败的先例,是一次惨痛的教训,因此,“尽量不主动发掘”的理念在20世纪中后期成为国际共识。目前就技术上来说,我们国家还仍不具备发掘秦始皇陵墓所需的必要条件。因为在这些陵墓内,文物和周围的环境已经达到平衡,如果发掘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如何解决发掘前后的环境变化和文物遗址相协调,如何制定出土文物的现场保护以及永久性保护的操作措施,目前还都是难题。因此,专家建议秦始皇陵在30年50年内不发掘。二、工程浩大制约皇陵的发掘秦始皇陵的规模决定了考古设施的规模,考古设施的保障不到位,想要挖秦陵简直难以想像。秦俑考古队为了了解原来封土堆积的实际大小,进行过钻探,发现原来的封土基础部分近似方形,周长与汉书说的数据相近,为2000米,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 这样的话,我们在发掘前首先应当建造一个跨度不能小于500米的保护大棚,这能否可行?将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如果地宫距离现在的地表35米深,那就相当于15层左右的高楼,这样的立壁,如果是石头或哪怕是土石结合的还算牢固,如果像兵马俑坑那样只是板壁和土壁,会不会导致塌方?退一步说如果加固,那不是改变了立壁本身的原生形态,变成了现代人工制品?再退一步,如果不是直上直下的立壁,而是阶梯状的立壁,兴许能避免塌方或容易避免塌方,可怎么构建下去的通道?况且地宫的发掘涉及一系列勘测、钻探、发掘、修复技术,我们没有科学揭露土木建筑陵寝的先例,缺乏直接发掘的经验,谁能保证来自考古学家的工作失误不可能发生?难道不能把发掘帝陵的机会留给技术能力肯定更强的后人吗?三、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投资阻碍发掘的进程按考古发掘的规矩,既不能用炸药炸,也不能用推土机推,更不能用挖掘机掏。一句话,只能是一点一点地挖掘。这就需要漫长的时间,就要历经春夏秋冬,就要面临风霜雨雪。如果要发掘秦始皇陵,那得用多少年呢?我们不妨算一算,陕西凤翔秦景公一号大墓是我国目前已发掘的最大的先秦墓葬,总面积5334平方米,深24米。秦陵面积25万平方米,比它大约50倍。秦公大墓从1976年被发现,到1986年清理完成,挖了整整10年。照此推理,秦陵岂不是要挖400500年?发掘需要巨大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3个最主要的要素。如此大规模的发掘,资金需求巨大,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持,发掘工作根本无法启动。挖秦陵要多少投资?挖好了后建造秦陵博物馆又要投资多少?造好了博物馆日常的维护和保护又要多少投资?再说人力和物力,就更难以预料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那就是:尽管我们泱泱大国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富,但古代帝王陵墓却是有限的。当今时代,我们不能不面对这样一种现实,不可再生的古遗址、古墓葬的数量日趋减少,当我们的后代在研究历史文化时,面对一片“沙漠”,那该是何等的悲哀。对于历史文化遗产,我们的着眼点首先还是保护,第二才是发掘,才是考虑其经济效益。无论有多大的经济效益,我们也不能用急功近利的办法,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牺牲长远的利益。现在我们的保护技术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