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功夫作文之作文多大点事非常国语老师讲析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 年代:【唐】作者:【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昨天让大家预习春江花月夜,但自己看了一下。要细讲, 这个至少也要两周的时候,那么我们就试着讲吧, 先不定是粗讲,还是细讲。 我们开始。这一首诗, 昨天好多妈妈讲, 事过二十年, 至今还能背。看来这首诗在大家心中的地位,同样, 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 在中国诗歌诗的地位,也是相当重要的。 这首诗, 有的人说是一首情诗,也有的说是一首风景诗,各有各的说法。这个我们不争论,我打乱说这首诗,或者说还是按过去的风格,来一个大串讲,来一个大乱讲,讲到哪是哪, 好不好? 各个时期,各家对这首诗的点评,赏析,非常多。所以,我们在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讲, 没有意思。 昨天有妈妈讲,这首诗写的太缠绵悱恻了,不是我的风格。我就讲,我们可以把它讲的不那么缠绵悱恻。也有的妈妈说,这是一首爱情诗。 我就讲, 我们就不讲她讲的那么爱情。总而言之,我们就是一个乱说。没有对错,不搞成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在这一个重要的诗面前, 在众多的诗评面前, 我们还要分过你对我错, 我错你对, 那就是笑话了。所以,不管怎么讲?大家不要评什么对错。不要讲,你说的和那个名家说的不一样,讲的就是不一样。一样的话,我们就不讲了,大家百度去就可以了。 今天讲一个大概,我们才看到诗了,也读了,甚至不少人还会背,我们来讲这首诗主要写什么的?大家可以各说自己的见解。我们先来解题,春江花月夜,这首诗里讲的表面的就是这五个春、 江、 花、月、夜,这是主要的五个景。昨天有妈妈讲是春天的月夜,讲的没有错。但我们来玩一个文字游戏,当一个游戏来玩,同时也来看我们中国字的魅力。我们以前讲过, 中国字就是画。我们就是用文字来作画, 这就是作文。正如-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样。我们可以变成昏鸦老树枯滕,流水小桥人家,顺序可以变。我们同样的也来变一下,是不是可以说成 春江月夜花?是不是可以变成花夜春江夜。大家一起来变, 好不好? 刚才有妈妈讲到了排列组合,我们回去教孩子,好好玩一下这个游戏,非常有趣的游戏,大家是不是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我们昨天讲, 读书就是把厚书读薄, 然后把薄书读厚,最后是把书读没。今天我们要讲的第二个事情,就是用把厚书读薄。就如我们讲诫子书一样,最后我们就讲了一个字 恒。 今天,我们也先来试着玩一下。如果高度的概括这首诗,用两个字,且这两个字就在全文里面, 大家说是哪两个字?刚才我们在在解题的时候, 就讲了有五个字- 春江 花月 夜 五个字,这样转, 怎么能说是高度概括呢?有不少人还在这几个字里转, 什么春江啊, 什么月夜啊, 若虚有品出来的吗? 我们就来讲,大家看一下, 这首诗大的环境是月夜,在月夜里, 能看到江花吗? 诗里讲的东西吗?我们举个例子, 第一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作者真的看到春江了吗?真的看到潮月了吗?真的看到大海了吗?真的看到江与海的衔接了吗?真的看到入海处了吗?我们再看-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江流宛转能看到吗?花林能看到吗?霰能看到吗?看不到。 对不对?但有没有 ?有。所以叫若虚。 什么叫若虚 ?好象是虚的 ,但又是真的,这才叫若虚。即有即无, 即无即有,才叫若虚。我们以前在讲金刚经的时候 ,讲过一个词,叫无实无虚。什么叫无实? 就是拿不出实体来叫无实。什么叫无虚? 就是真实存在叫无虚。比如, 我们说一个物质,他的细分,可以是分子, 电子,这个东西, 你拿来我看看, 看不到,但存在不存在? 存在。分子,电子,再往下分,是量子,粒子,这是实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在金刚经里,是这样解释如来的-无所从来, 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我们也同样的讲过如来,好象来了,但根本没有去,只是让你感到好象来了,故名如来。为什么我们叫如来? 不叫如去呢?同样的,这首诗我们叫若虚,好象是虚的,是假的, 但又是真实的。你说他是真实的 ,但又于实体的情景不相符。个人来看,这才是这首诗的解读之处。空灵中有真实,具象中有抽象,现实中有幻化,那么我们单独就这两个字再细讲一点。 我们往往有这个的习惯,叫眼见为实。我们验证过的, 我们相信是真实存在的,我们没有验证过的, 我们往往会认为是虚幻不实的。但客观的世界,确又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你以为的真实, 往往又是骗人的, 你以为的虚幻往往又是真实的。不要说看不到, 没体验到, 就是虚的。这就是我们大体上, 对若虚的讲解。 这首诗就是这样的一个境界,写的不是实景, 但他不存在吗?写的是虚幻,但他不存在吗?说他不存在, 真的不存在吗?若幻若实即虚即实,故名若虚。如果我们用过去六根六尘法来讲,整体来说全是意法,是想象中的一个春江花月夜,但这个象想有没有 ?有!这就叫 千江有水千江月 ,这也叫千人千面,这也叫江上有月,月在我心,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理解了这个若虚 ,就算是可以去读这道诗了。 这也是我们一开始讲的,没有对错不去争论的起由。讲的是风景也好,是离愁也好, 是爱情也好, 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千江有水, 千江月 ,是不是体会到若虚这两个字了? -2011.04.26上午我们来讲第一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我们在上午的时候讲了,整个诗的入眼, 就是“若虚”,全是假的,也全是真的。上午我们还讲了一个原则,不说对错,只说个人感受。我们看这首诗, 明面上讲是春江花月夜,但暗中讲的是什么?或者说,读了这首诗,如果只是体会到风景,人情,那说明这首诗的味道还不够重。我们要读到什么?是不是可以读到人生的际遇, 是不是可以读到自然的深奥?是不是可以读到宇宙的无穷? 第一句:春江潮水连海平 我们知道,江水发端于高原,激流于中游 ,平淌于下游,这里讲的下游。中国的古人对水情有独钟,特别是中国的古人。这里的水, 不是海水,而是江河之水。因为中国是一个大陆文明的国家,跟西方人不一样,他们是对海水情有独钟。人类的历史与河水有不解之缘。四大文明古国, 全部是发端于河的流域,也就是说,人类的文明根植于土地, 但又离不开水,特别是在中国, 水就有了更深的文化内含。 在我们学经典,学孟子、老子、 庄子、孔子的时候,没有一个文章不以水来比喻。论语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有不少的人会认为,这是孔子在感叹时间的流逝,这是对论语这一句话的一种解释。但我本人更赞同一处更积极的解释,即:“天行健 君子自强不息”。 联系论语的上下文,我们能感受到,孔子在看到川-即水的时候, 他的感叹是这一个更为合理,也更为精进,看到了河水日夜不停流向东海, 所以, 他老人家认为,在生在世,就应如这滚滚流水一样,自强不息,向东奔流。所以,我们读到这第一句诗的时候,谁也阻挡不了。 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触生这样的情感?人生发端于高原,一开始是涓涓细流,然后是自信人生三百年,汇当激水一千朝。再后来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于是人生归回到了平静,舒缓。归入大海,融入到一个更大更广更深厚的境地里去。 我们似乎感到一个错句-潮水连海平。直译的话,就是海平面与水平面,是同一样的,看上去是同一样的平面。我们可以体会两个深意:一是海纳百川的容量,二是水归大海的一往无前,君子自强不息的一种勇气,最终为大海的胸怀平稳的接纳。于是,这个时候,便生出一个意界-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我们大胆套用的话,那就是说,在人生经历了上游中游,经历了磨洗之后,复归平静圆融,那才是最美的一个境界。于是在这个时候,月亮也来捧场,在大海与江河的汇集处,有潮水的撞击, 有浪花的涌气。于是, 一轮明月由于升起,我们要去思考:是海浪的潮月催升了月亮?还是月亮的悄升 催升了海浪?我们知道从浙江的钱塘潮, 是月球运动的一个结果。我们也知道,海水的运动也要受着其它天体运行的影响,这是实的。但若虚的是什么?春天来了,河水涨了,波涛起了,明月升了,我中有你, 你中有我,春中有水,水中有春,潮水中产生了明月。明月的升起催生了潮水,这便是自然的运行,这便是自然的法则 。天行健:看不到这样的力量,看不到这样的推手,但这样的力量, 却可以让四季变化。让江河东流,让大海生波,让明月高挂,这是多么的神奇!却又是多么的平常!道法自然,人生的运行,何尝不是如此,最平淡中的真力,最真力中显平淡。说一句通俗的话来讲,莫折腾,折腾必被伤;平淡归寂中,方能显出世界的真谛,也方能显也人生的成熟。 -2011.04.26下午昨天我们讲了第一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我们还要反复的提醒,理解这首诗的两个字若虚。什么叫若虚 -听上去, 看上去, 好象是虚的、 假的、不存在的,但细细思量,又是实的、真的、存在的。昨天我们讲到这个 :海上明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一个若虚的。我们现在就假想 ,我们是诗人本人,在这样的一个夜晚, 是不可能看到海的,所以这里的海是一个虚指。但是,我们要知道,诗人此时又是空破时空的,我们这个时候不仅要把自己当成一个诗人,而要当成一个突破时空的诗人。怎么突破? 我们就假想,自己具备空灵之气 ,我们就是自然之神,我们遍满世界,无所不在,处处有我。这样,我们才能与诗相契合,我们才能以一个无量的心境。 来看到诗里为我们描写的一切,正所谓居高声自远,心远地自偏;也正所谓心远何须望千里,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今天来学后两句: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潋滟就是水波荡漾, 波光林林的意思.大意是波光林林有千里,江有多长,河有多宽,这个潋滟之景就有多少。大家细细的品, 如果我们是的眼光很少,是不是能看到这么远?这长宽 ?看不到。只有居高处远才可以体会到,这是不是又是一个心远何须望千里的别解呢?肉眼看不到,要用慧眼来看。我们这里再来品一下苏东坡的一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样,我们就可以对潋滟这两个字有更形象的了解了。在苏的诗里,讲的是晴天,阳光照射下的水光潋滟,而我们正在学的这首诗里,却讲的是在夜晚,春天的夜晚,月光照射下的水光潋滟。是不是别有一番情趣与味道呢?我们往下学,就更可以感受到这个别有的一番情趣与味道。 在苏东坡的诗里,阳光下就有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苏的诗里,水, 西湖,是淡妆浓抹,是艳丽的,是五彩的。尽管淡妆,但还是妆,还是有口红胭脂一般的颜色,只是深浅不一而已。 我们一会来体会月光下的水,会是什么样?这里先且不提。何处春江无月明?如果说波光林林是小景是碎景的话,那么春江明月, 就是大景;如果说千万里的潋滟是点缀的话,那么这句中的春江月明, 便是主题。前者是绿叶, 后者就是红花。前者是烘托,后者就是中心,就是主题。千万里的河流中潋滟闪动, 千江里的明月花开。是不是千江里 都有这样的一个主题画:明月如华 而水波相连,荡漾闪光,便是那花的繁叶。站在更空灵的视角来看,是不是这样的?体会到了吗?美不美啊! 我们再来看,何处春江无月明-这一句。我们是不是可以体会到, 另一首诗所讲的-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处春江无月明, 天涯何处无芳草!美景不是不存在,不存在的,是你发现美的心。若虚, 便是这个意。你有了美的心灵,美的眼光,何处无月明,何处无草芳,人生的际遇,便是如此,美在心里,相由心生。我们再来看下一句: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芳甸-有的人可能会解释是花草丛生的原野,芳嘛,就是花的意思。这样理解那就有点浅了。我们讲这首诗要从若虚处理解,不要从若实处理解。大家想一下,这个时候能看到花花草草吗?真实的花花草草是看不到的。这个花甸,重在于甸,这是古语的一种表现方式,如芳香两字,重在香,轻在芳。如果说芳香理解成芳草一样的香, 就错了,重在香。同样的, 这里的芳,是形容词,不是名词,是虚指,实指在于甸。这里要强调说明一下,我们后面再来讲,就更有意思了。 第二句:月照花林皆似霰。这里的花林也是如此,花是形容词,轻在花, 重在表现林。所以有的人释译,或是理解成花树上,或者说理解成月光照在花上,树上,那就有点浅了。这里的花,怎么理解呢?我们说花花世界,我们住花花世界,这里的花,不是指真实的花草之花。勉强举个例子,是指的多变复杂。因为我们这里的花林,理解成树林形态不一,就但为妥当了,就更为妥当了。霰这个字好理解,有点象冰雹,但比冰雹小,质量比雪大, 比雹小,小很小的如雪似冰的小颗粒。这样我们免强来翻译一下: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原野,月光照在树林好像细密的霰,我们没有译芳甸的芳,也不译花林的花。现在我们再来讲这两个意思。刚才我们讲到了苏东坡关于描写西湖的诗,是淡妆浓抹的,是有花肥绿瘦的。因为那是白天, 那是阳光照射下的场景。本诗中是晚上,是月夜。那么一切就是素色的,是没有花肥绿瘦的,是由黑白两色所构成的一幅画。正如中国的水墨画一样,是用墨色的浓淡来构图,而不是象白天 是靠赤橙黄绿青蓝紫来构图。因此, 这里的芳甸之芳,我们要理解成,那是因为原野上,因地势不平,月光照在不同的地势上,所形成的图案,如花一般。 同样的,花林的花也是因为树林的高低不同,月光照在这高低大小不同的树林上,所形成的不同图案,丰富多彩。花花世界的花,就是丰富多彩。当然, 还是经强调,这里的丰富多彩不是颜色,而是形状、大小。我们通过与苏东坡的关于西湖的诗一对比,我们就感受到 本诗在明月之夜,原野 、山树,因形状不同而感应的光照不同,于是就构成了一幅如中国水墨画一样的美景。这个美景是以素取胜,是以纯取胜。是一个以黑与白明显反差, 而形成的一幅月夜春江花。大家体会到了吗?是不是明白?再重复强调一下,这两句的芳与花,不要简单的理解成实有的花与芳。面是在月光的照射下,各种反光物的样子,如芳,如花,如原野,如树林。这样理解就更妥贴了。 -2011.04.27上午讲到这里,我们为了说明上午我们讲的芳与花字,不是名词, 而是一个形容词。我们不得不小结一下, 来做一个进一点的探讨。 我们知道,本诗的题目是春江花月夜,但是如果我们认真细读的话,这个花的情景作者却没有描写过,或者说, 没有直接的描写过。大家不要误以为有花字, 就是描写花了,那么作者真的没有描写过花吗?不是。这个花,便是我们现在学到的这几句,这个花, 不要简单的理解为花草的花。要更深的理解为花花世界的花,要更深的理解为花花世界的花,花花世界的花,是丰富的意思,花样很多的意思。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个花, 是一个名词作形容词了,我们才可以更好的感受到: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也就是说, 在这样的一个月夜,非常的好看,山川地貌 ,江河湖水, 原野树木,在月光的照射下各显姿态,各呈千秋。这个花是花样繁多,不是花草的花。明白了吗? 我们接下来还要做进一点的探讨,在古语里面,我们要知道 这个花与华,是一个字,不是两个字。在这里,我们就把它当成一个华字。当然,这个华字应是繁体的,这个华字意思就很广,比如光华,这个华就与光照有关。比如我们说年华,这个华就与时间有关。比如我们说英华这个华,就跟花有关。大体来说, 这个华的原始意就是这几个。表示时间,光照,花朵,这是原始意。再引伸就有了精华,浮华,华丽,华美等等。 我们从根上来理解这个原始的意思,一是时间,二是光照,三是花朵。我们如果再细细的品味, 站在一个更高的境界去品味的话,这个华其实讲了一个意思,盛景不常在。 好花总会败。好是好, 美是美,但不会持久。那么, 我们再接而来品味,现在作者讲的月是什么月?讲的是水中月。那么第二句应怎么讲:空中华,或者说是空中花。我们再试着去品味一下前面我们讲到的诗,一切很美,但美的短暂, 如水中月, 如空中花。那我们就讲到这里吧!大家体会一下。这是作者表达的一种东西,我们下面就可以看到精进的地方。 刚才我们讲到了水中月空中花,有一些妈妈们就开始愁怅上了,没有听我们把下面讲完, 就愁上了, 这便是水中月, 空中花啊!因为这个时候 ,作者还没有讲到真正的月, 也没有讲到真正的花,现在讲的这一切都是虚幻。 我们现在来学下两句: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刚才我们讲到了“华”,空中之华, 水中之月, 这也是作者的笔触。现在作者笔锋一转,更为现实, 更为客观。流霜不觉飞, 白沙看不见,流霜是比喻的光线,光照。我们用手电筒来照射, 是可以看到流霜的-流光,但是因为月亮光照四方 。所以就是普照 是公平的,合理的,光照是公平的。 不公平的是你自己,为什么会有光影? 不是因为有光影 ,而是你有不平。如果一样东西是平的,光给你的布施也是平的,如果你心头有波波坎坎,光照着你就有波波坎坎。此时,作者表达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情怀。 这也正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道理,水本无分别。但到了你的肚子里,是因为你有了分别。光照亦复如是没有分别,但因为对象有分别,所以光的投射才显示出有分别。空里流霜不觉飞,要表达的 就是这样一层意思:没有所谓的流霜 没有所谓的飞不飞,汀上白沙看不见,也是一样的道理。作者站在了一个更高更远的角度来看,这一切都不见,月光除却了世间万物的花样,十色。那些花样,十色 -水中月,空中华,都是假的。 于是,作者就得出了一个更高更智慧的结论: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在这个世界下,月色中,其它的都是纤尘,唯有皎皎空中一轮明月,才是真的,清明澄彻纯净,才是世界的本来。 我们再来引用一下论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众星而拱之.这样的一轮明月,不就是自然,不就是世界的一个德的化身吗?这个德才是真的, 别的外在的潋滟随波、春江月明、芳甸,花林、空里流霜、汀上白沙,全是假的。明白这一句的意义所在了吗? 有的妈妈讲,说还有点没有听懂,我们就再做一点现实的补充。先前,我们群里有妈妈谈到了感情问题,谈到了其它的苦恼,苦恼从何来?是从短浅来,这也正是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的意思。人的一生七老八十,如果我们的眼光只是盯在眼前,今天吃什么?明天穿什么?老公回不回来?孩子听不听话?这不是很苦吗?过一天算一天,不计长远,必定是苦的;上班挤公共车,你也上火;遇到老板批评,你也上火;晚上回家没有做饭,你也上火;孩子作业写不好, 你也上火,岂不知这些东西都是水中月, 空中花啊! 我们以前讲过有的妈妈, 晚上孩子作业做不好, 上网来发火,发完了, 第二天早上, 对孩子又是亲亲,又是乖乖了。这个火不正是水中月,空中花吗?明月当空照,小鸟回家了。 讲到这里 ,我们说一个故事。曾经有人问佛祖, 月亮在哪里?佛祖用手一指,说那是月亮。那个人看着佛祖的手指说,这分明是手指啊,怎么会是月亮呢?以手指月, 要认月,不要短视在手指上。还是那句话,在人生的长河上,人生经历的一点坎坷,波折,磨难,能算得了什么呢?月亮当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接而引伸人类的一切,在历史的长河中又算得了什么呢?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是明天要讲的话题了。 -2011.04.27下午昨天,前天,我们讲了十句。但还是有一些朋友没有更好的理解,所以,就特意画了一幅画,供大家更形象的感受。为了更好的说明, 我们又加了几句话。从写作的角度讲 ,作者是从低写到中,再到高,从近再写到了远。这也表明了作者在告诉我们的一个事实,芳甸, 花林, 流霜 ,白沙, 全都是水中月, 空中花。而唯独空中的一轮明月是真实的。 真实到什么程度呢:无纤尘。干净, 清明,纯洁 ,一尘不染。通过一轮明月, 揭示了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同时也揭示了人心,在更高的宇宙观来看,只有一尘不染的东西,才是真实的。人心也同此理,这也是在经典中庄子,老子们会讲: 一个人有有如婴儿,有如赤子之心一样。婴儿、赤子之心,就是没有受到污染的,这才是真心。 在这里作者揭示了一个真相。这个真相就有如藤王阁序里所讲的: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这里讲的大体意思是, 宇宙是无穷的, 而人的生活是短暂的,作者也用诗来揭示了这一直想,但他的层次要比王勃更高。王只是看到了一个人的生命的短暂,并没有告诉我们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讲的便是这个意思。那么,有些人就会以为,这样讲是不是太悲观太戚戚了? 昨天,有妈妈在群里讲到了感情问题。她很纠结,纠结的原因是什么?是想得到一个事实的真相。因为这个事实的真相求之不得, 所以舍也不是,不舍也不是。那么,我们是不是又可以这样认为呢-如果一个有糊里糊涂的过, 两眼不看, 双耳不闻 ,就可以幸福快乐了呢?这是自欺欺人的快乐。鲁迅先生有一句话: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们大胆套用的话, 我们也可以说,一个真正的聪明的人 ,敢于直面真相。用佛家的观点来看, 什么是乐?什么是真正的乐?知苦为乐,离苦得乐只有真正的知道什么是苦?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乐?进而我们来讲,这个世界的真相就是这样的,有好多的虚幻,有好多的假相。我们看破这些假相,就得到了真相;得到了真相,才可以明白人生的至理。 昨天我们讲到了老子中的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是自然天地与万物的真相。天地永不变,而万物在天地的价值观里,就跟纸做的狗没有二样。生了死,死了生,天地涵养万物,滋生万物,照顾万物。但万物死了,烂了,朽了腐了,天地不会为之动容。天行健, 该怎么运行? 还要怎么运行? 明常明, 该什么时候起? 该什么时候升? 就什么时候起升.这才是宇宙万物的真相. 所以说, 一个人的悲喜, 离合,得失, 成败, 在历史的长河中, 在宇宙的动行中, 能算什么呢?我们讲到这些, 就是要大家体会一个道理,明白事实的真相, 才是得乐幸福的基础。生活在虚幻, 谎言, 睡梦中的快乐幸福, 不是真的幸福。因此, 我们要正知正见的认识到, 作者并不是悲观的, 而是积极的, 正面的,不去回避, 不去躲逃。 我们再套用论语中对关雎的一个评价-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那么我们也可以说, 作者此时讲的人生, 讲的宇宙, 同样也是哀而不伤。人生虽短,但绝不绝望。盈虚有数,但充满热爱。终有一天,身会老死,但每一天每一刻,活在当下。前不久 ,看到一个大师讲了一句话:天天求死,时时为生,不怕死, 所以天天求。活的要精彩所以时时为生,也这是孔子在论语中教我们的不知生 焉知死。明白了事实,才可以活的更加精彩。 我们再讲一点,我们再讲两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两句看上去很绕,从写作文的角度讲, 就是摆关系。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但旧人已去, 新人再来。旧的去了, 新的来了,但月亮还是没有变。我们就还是以经来解经的讲这两句。我们来学一下佛经,讲一点楞严经与这个相关的内容。 我们来看一下原文: 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 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否。王言。否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而犹引彼末伽黎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王闻是言。信知身后。舍生趣生。与诸大众。踊跃欢喜。得未曾有。 这是楞严经卷二的一段话。当然,我们不是在讲楞严经,我们是用楞严经中相关的内容 ,来讲这一首诗。所以 ,就不一一细释,只是讲一个文字意,对其中一些与本诗无关的东西, 我们也不细讲。这是如来与一个大王的对话: 第一句:佛言。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 如来说,大王,你初见恒河时是几岁? 第二句: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 波斯匿王说:在我三岁时,经过这条河,那时,我就知道了恒河第三句: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如来说:大王,如你所说,二十岁时比十岁时衰老,如此直到六十岁时,你的身体日日月月年年都在流化迁变,那么,你三岁时看到的恒河,到你十三岁时,它的流水有变化没有? 第四句: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 波斯匿王说:恒河水仍然如我三岁时所见,没有什么变化,直到如今我六十二岁了,也没有什么变化。 第五句: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否。 如来说:今天你感叹自己白发皱皮,认为容颜必定比童年衰老,那么,你现在对于恒河的认识和你童年时对于恒河的认识有没有什么不同? 第六句:王言。否也。世尊 波斯匿王说:没有不同,世尊。 第七句: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大王啊,虽然你的容颜衰皱了,但是你的认知观见的精微本性并没有衰皱。衰皱就是迁变,没有衰皱的就是没有迁变。迁变的事物会灭绝,那没有迁变的事物,本来也就没有生也没有灭。 第八句:王闻是言。信知身后。舍生趣生。与诸大众。踊跃欢喜。得未曾有。 听了如来说法,波斯匿王确切知道身躯死亡,并不是完全归于寂灭,而是舍弃了现前的生命,又走向了新的生命,于是,他与大众获得了如此未曾有过的领悟而欢欣快乐。 大家好好学一学这一段楞严经,也许就对本诗中讲的春江, 夜月与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相互关系,就会有一个更形象的认识了。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这两句诗的后面, 又紧跟了一句: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用老子的话来讲就是: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用通俗的话来说,你生了好,死也罢,你走也行,留也可,地球,还不是照样转吗? 苹果还不是照样要掉到地下吗? 人生的道理,其实就在于顺其自然,在于道法自然。只有明白了自然,才敢说出天天求死,时时为生的话来。日子才可以这样好好的过,孩子也可以这样慢慢的教,强扭的瓜不会甜。 回到易经上来,什么叫顺其自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那么,我们又回到本诗的第一句诗上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不就是顺其自然吗? 这不就道法自然吗? 这不就是自强不自吗? 再补充一下刚才楞严经里讲的,用一句话来讲, 就是恒河水, 不会变, 但人却慢慢的老了。同样的,在我们讲的诗里,也是讲这个道理,月亮年年不变,但故人新人,全不见。 好了, 就讲到这里。 -2011.04.28好!我们不担误时间了,我们开式讲课。这几天,我们讲了春江花月夜,大家收获不小,特别感到欣慰。昨天在博客里,看到一位妈妈的留言,她是这样讲的:老师啊!听完很难宁静,倒是倍感精进。这样的收获。才是我们预想的收获。 我们读书,读诗,就是要这样去读,这样去体会。如果我们读了书 ,学了诗,读完了,学完了,悲悲戚戚的,读了以后是举杯消愁愁更愁,那就没有意义了,那就无语怨东风, 没病还要找一下病。我们读书,就要读出精进,向上积极。 昨天,我们讲了一句话,叫天天求死, 时时向生,这才是大的境界。这样的境界的熏陶下,我们才可以从容,淡定,积极向上,这才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昨天,我们跟大家讲到了,什么叫道法自然? 什么叫顺其自然?顺其自然也就是然其自顺。昨天答应朋友们来讲一下, 什么叫然其自顺?这个话题以前讲过,但不少新朋友没有听过。我就找来了原来的讲课记录,今天在这里就不多讲, 我把原话复制上来:【传奇】老师呢【非常国学】在呢【传奇】老师,请您帮忙呢,给改个名吧【非常国学】恩,你说个字吧,或者给个思路、主题什么的,要不然还不是乱起。【传奇】顺,就希望以后顺风顺水的【传奇】顺其自然【非常国学】其然自顺 这个名字有讲头【传奇】颠倒了一下【非常国学】呵呵,比你想象的要好【花儿潇潇】老师说说有啥讲头【非常国学】不只是颠倒【非常国学】大家知道,佛经大多开头是如是我闻,对吧【非常国学】如是,先说如是的是,是真理的意思,这个真理,是究竟的真理,也就是我们讲的实事求是的是,是本来面目。【传奇】不太明白【非常国学】要是勉强的说,如是的意思就是:真理就是这个样子【非常国学】,讲的是究竞的真理,什么是真理,事物的本来面目就是真理,如是,就是真理,这样说简单了吧,这个真理,是宇宙的真相,本质。【花儿潇潇】其然就是这个如是【非常国学】对!花说的妙极,理解对了【非常国学】老子讲,道法自然,这个自然,不是大自然的自然,是本性如然本性如此.,然即是是,然也就是是也。【非常国学】明白了吗?【传奇】有点感觉【非常国学】明白了吗?【传奇】有点感觉【非常国学】你遵守了如是,道法自然,命运自然就顺,不仅是命动顺 ,一切顺,不仅是命运顺,是一切顺,大顺,自顺,不仅顺风顺水,没风也顺,没水也顺。非常国学】明白了?【非常国学】花?【传奇】所以,就算不懂我也要先占着,慢慢体会【花儿潇潇】好 【花儿潇潇】非常非常好,【传奇】可能我就是太过强求了吧,反而适得其反【非常国学】花一下子就理解其然,就是如是了,太妙了【花儿潇潇】在老师的悉心指点下【非常国学】是,不是是非的是,而是实是求事的是,是,用佛法来讲,就是真理的究竞,是就是然,我们可以说,是也是也,通俗的来讲,这个名字的意思是,你按照事物的本来,来做事,一切都顺了,用庄子来讲就是逍遥自由,自在了,比顺风顺水还要厉害。【非常国学】我们还可以讲得浅一点,论语中孔子讲: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为什么七十就随心所欲了?就是因为到了七十,大学学成 功夫纯厚,道法自然了,所以干什么都随心所欲,都顺了,没有不顺的,随心所欲,心想事成,就是这个意思了。 这是昨天答应跟一些朋友讲的,我们知道强扭的瓜不甜。它的反意是什么?就是然其 然了其了就自顺了,顺风顺水了,这也是我们通常讲的, 顺势而为的道理。大家明白了吗? 我们回到春江花月夜上来。可以说, 昨天我们讲的到的这几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六句, 应该是全诗的最高点。人是变的, 而明月是不变的,这即是世间的真相。如果说把这首诗分成两个部分,前面的这一部分写的是景 ,那么后面的部分写的就是情了。写景 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看破;写情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放下;写景是事实的真相,写情是放得下眼前的一切。再换句话来讲, 写景是为了天天求死,写情是为了时时为生。大家不要一读到下面,就以为是消极悲观了。这样读, 读不出好来。 正因为我们看破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看破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看破了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我们才能对下面的情放得下,不知生焉知死,看不破生,怎么敢说明白了死。有的人面对生活的不幸,面对一些坎坷,磨难,她会说我看破了,但放不下,这是假话。真正看破之日, 也就是放下之时,怕的就是看不破, 看到的还是水中月空中花。 大家看一看,在这一轮明月之一下,在宇宙有运行之下,人类是多么的渺小,一个人又是多么的渺小。三国演义里, 一开头, 第一首诗讲的是什么?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古英雄人物 ,都要在时间面前被淘尽,而青山依旧在。看到这首诗, 是不是又可以当春江花月夜的另一个别解呢?我们再来看一首诗,这首诗大家也很熟悉。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昔日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间如梦,一枕还酹江月。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正因为人的一生,在时间,在历史面前,如此经不住磨洗。所以,才要好好珍惜当下。只有看清这个事实, 看破这个事实,我们才能谈得上对一切放下。这一切指的是什么?就是本诗中,下面讲的东西,本诗中下面讲的情又是什么呢? 我们用圆觉经来解一下看看,在圆觉经第四品中, 这样讲-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由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我们大体讲一下。不深讲,其意思是什么呢?是指一切始终、 生灭、前后、有无、聚散、 离合、 得失、宠辱, 都是空中花, 水中月。我们了解了这个结论了。 我们才可以对下面的写情的诗句,有更深入的了解。因为在每一句诗中。作者都离不开一个月,比如,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是不是有前是景, 是故事, 后面一句就是月,这是一个对比。 它的总体意思, 就是有悲欢离合,但是在一轮明月之前,在宇宙的运行之下,这一点点东西又算得了什么呢?大家体会到这个对比的意思吗?我们这里先讲的是总纲。讲的是前面写月的, 写景的与后面写人的, 写情的, 他们的关系。同时也讲到了, 下面写情的部分,也离不开月, 离不开景。写情的每一句诗里面, 同样有月, 情的虚幻, 在月的持久的背景下,便是短短一刹那,这是一个总体的把握。 我们接着把圆觉经的意思讲完。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由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圆觉经这一段文写, 写的如诗如画, 真的很美。意思是什么呢?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好比你看一池清水, 你的眼睛左摆右晃, 但你感觉到的是水在摇晃。又如定眼,由回转火-就好比我们过节的时候放烟火。在晚上,你拿着一个烟火在转圈 。于是, 你看到的是一个火圈-其实不是。云驶月运-你看到晚上云彩在动,你会感受到是月亮在动。舟行岸移,你坐在车上, 或是坐在船上,实际是船在动, 但你会感觉是岸在移。 这一切, 并非我们讲的眼见为实,这一切,其实都是虚幻。生灭、前后、 有无 、聚散、 离合、 得失、 宠辱, 都是空中花, 水中月。那么-生灭、 前后、 有无、 聚散、 离合、 得失、 宠辱, 都是空中花, 水中月。其实都是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由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都是虚幻的。只有时间,只有明月, 真是真实的。我们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 来参悟人生,便可以坦然的面对生死、离合、聚散、 得失、 宠辱, 这也正是, 我们昨天引用鲁迅的原话: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看破才敢面对, 看破才勇于淡定。这才是精进, 奋勇, 积极之所在。好 !先讲到这里, 谢谢大家。 -2011.04.29上午好 我们开始讲课,不影响时间了。我们在此还要再缕一下,诗的上半段写的是月,最终的结论是:月是永恒常在的, 而那些月光下的景是空中花, 水中月。下半段写的是景,写的是情 。而在每一句情里,又会说到月。 我们正面的去读, 还是要体会到, 这一切人世间的变化, 离合 ,聚散, 在月的永恒, 时间的永恒下, 不过是一刹那 ,一瞬间的事。用这样的思维来读, 我们才可以正思维, 才可以奋发而向上。 现在我们来别分的学:白云一片去悠悠,春枫浦上不胜愁。这里的白云,是夜晚, 月光照射下的白云。不要理解成, 睛天白日的白云,白云悠悠散去, 但月亮仍然搞挂, 如如不动。浦就是码头的意思,意指游人的出发点, 或是回归点。前面, 我们讲到诗的最高点, 讲的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河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三句话是诗的最高点。 中心意思是宇宙无穷, 盈虚有数, 时光永恒,而人生苦短。所以, 我们现在再来理会这句话, 他的意思应该是-白云悠悠聚散,游人走了又回。但那一轮明月何曾改变,它静静高挂,如如不动。离合聚散, 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样的发愁苦闷又有什么意义呢?人走了去漂泊了,但这月不是还在等着你吗?这样理解, 才是一种奋发的力量。大家说, 对不对? 我们再来学下一句: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这个扁舟子, 在中国的文化里, 有了更深的一层意思。李白有句诗-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个扁舟子,就有了退居江湖, 隐居山林的意思。再比如我们还学过一句: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大体上讲, 就是隐居, 闲游的意思。 但是, 讲到这个隐居闲游,我们就不能等闲来看,以一般心境来看。为什么要这么讲呢?在中国, 隐士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学过历史, 我们知道, 过去是通过考式, 来招收人才。而在科举之前, 真正的人才都是隐的。比如姜子呀 ,比如诸葛亮,要春秋战国里, 有很多这样的故事。 在有了科举之后, 统治者也是明白, 真正的人才, 不是考上来的, 而是隐居的。当年清朝搞文字狱,也是因为一个隐士说了一句话。于是, 清朝的皇帝就坐不住了, 就搞上了文字狱。可以说, 过去的皇帝在某种意义上讲,最怕的就是隐士。隐士人群, 就好比罗马过去的长老院一样。也好比现在美国的众议院, 参议院一样。我们知道在春秋吴越之争中, 立下汗马功劳的是谁?后来他帮越王打了天下, 最终他功成身退,最后隐居做生意。 我们中国的财神爷中, 其中一位就是他。我们通常叫陶朱公,因为他是在这个陶的地方做生意发了大财。做官位极人臣, 做生意富甲天下。而另一个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叫文种,却让越王赐死。 讲了这么多,无非就是要让大家知道, 这隐士可不是一般人。一般人也当不了隐士。现在我们有的人,工作上, 事来上 ,失了意了,退了休了, 美其名说自己隐退了,那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呢! 有的人,明明没有看破,放弃了,退后了,还美其名, 是隐退, 那是高估自己了。什么隐退?简单就是逃跑。 如果不信, 给这样的人 ,一个小小的舞台,他立马就会上来跳舞, 表演,这不是隐退。 呵呵! 大家明白了吗? 刚才我讲的大家明白了。 我们就可以再讲论语中的一句话了-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孔子说: 一等人,是避世二等人, 乱帮不居 三等人, 看到人家脸色不好, 都要避开。四等人, 看到人家言语不好, 也要避开。夫子最后的结论是-能够这样做到的人,从历史上看,也只有廖廖七人。我们想想,是不是这样的道理, 我们能避言吗? 我们能避色吗?避不了。恨不得哪里八卦, 就要冲上去, 一起八卦;恨不得哪里抢盐自己也跟着抢盐,避不了。所以夫子的话不是耸人听闻,一般人还真的隐不了。所以,我们也别把自己当个隐士。 我们再来学一段: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孔子好象在吹牛,他说,用之则行,不用的时候则隐。这个水平,这个功力,只有我跟颜渊能做得到。我们学了这些,我们就要知道,我们不要小看过去的隐士。真正的隐士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同时也勇于淡定冷酷的人生。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作者这里的意思是什么呢?我们还是要正思维来看,管你是隐也好,避也好,你去喝酒也好,作诗也罢,那一轮明白不还是高挂吗?缺了你,地球还不是照样自转吗? 2011.04.29下午我们在讲课之前,为了照顾一下新来的朋友,也为了温故而知新,我们要小小的回顾一下:春江花月夜我们讲了一个星期了,我们在前面讲过, 这首诗的前半部份, 是写月的, 是写情的;后半部分是写情的, 是写人的。 我们理解本诗的要点, 就要两个字上若虚。我们读这首诗, 要正知正见积极向上的去读,我们就要读出一个向上的味道。什么味道:在宇宙中, 人类的历史是渺小的,在时光的长河中, 人类是渺小的。正因为看到了这个事实真相, 所以, 我们才要正确的面对当下。所以, 有的人读这首诗, 说这首诗是伤情悲怀的,是婉约凄艳的。但我们以正知正见来读,我们要讲出奋勇精进 ,要读出奋勇精进,珍惜当下。这是我们对诗的前半部与后半部的一个小结。下半部是写情的, 写人的,但我们细细去体会, 这每一句话里面, 情里还有是景, 有月。 我们来看: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前一句, 如果说是写情, 写事; 后一句就是写景,写月。我们上周讲到了隐士文化,真正的隐士, 不是隐退;真正的隐士, 也不是逃避;真正的隐士,是看到了事实的真相, 而做出的智慧的选择。智慧的选择并不是无奈的选择。 李白有句诗: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是无奈的选择,不称意的时候, 才去弄扁舟, 这是无奈的选择。我们知道, 唐代出了两个最伟大的诗人,一个是李白, 人称神仙;一个是杜甫,人称诗圣。大家有没有想过, 为什么一个叫诗仙? 一个叫诗圣?有知道的回答一下。 我们来作一个乱讲,我们说一个人的的体会。刚才有妈妈讲李爱喝酒,这些理由说的都对。从诗风上讲, 一个更洒脱, 一个更现实,这要理解是对的。 我们再进一步来看一看。诗仙, 可以讲这个诗写的达到了仙人的境界,无人能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废弃物价值评估-洞察与解读
- 大数据分析应用-第54篇-洞察与解读
- 河南省规培考试题及答案
- 广告文案职业规划指南
- 2025国考沈阳市税务管理岗位申论高频考点及答案
- 低碳交通枢纽建设路径-洞察与解读
- 2025国考四平市灾害防治岗位申论必刷题及答案
- 2025国考石家庄市安全生产岗位行测必刷题及答案
- 2025国考晋中市社区管理岗位行测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国考大同市安全生产岗位行测预测卷及答案
- 【求阴影部分面积】五年级上册数学必考求阴影部分面积35题2023.9.27
- 实验 曝气系统中氧的转移
- 蜂蛰伤诊治指南
- 小班音乐《小兔乖乖》
- 原平市屯瓦昌兴选矿厂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河南省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 工人退场工资结算单
- GB/T 203-2008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
- 最新交管12123学法减分题库(含答案)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教学课件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幼儿园等级评估标准(试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