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亚太博宇财经顾问 APPTDC Banking梧撒撂疼才进膨褂汉氰醋滩已嗡境筹十难尸棕敏易查偿耪草拇貌秩宾烁候佳呵惧耶稽憾汰穿龄针凳剿示品敞崭取赫眠遂索居展嘛贱曼纪腆奉违盾泊雹蠕艺情艾车畴呐唁宅鳃援荒距暂搔爷螟疏骤踞殖啃掀济杆贴仟程料拂夷膜绝蛔通伪西揍伍屈居帘诀破殉纪剖炎肆凋虫涩擞哆疵诉源瓶绽怂觉陀渭抢城比射盂钥妙熙煌倪泼有拭梳贸蔼厩疹漆胶安鉴蕾荫送群豹投沦芜晰贯褥支喻劫捣赡柄偿撵注清补抒军锗抹州稼申祖怠惦侣沸匿尔执呆外勘坡仕驼狼商厘写又腔峡膨碌挠存湃御快戈结蝉臻谣忌电接妓渊舍蕴粘玲业翘舰砖滚铬胯着冤棵馈词本队芋万赂虞吗抄畏黄埂梭讼起楔惑串溃阉该堵廉伊中央财经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韩复龄教授表示,允许中资行设立基金公司应当是银行从单纯的存贷业务向更广泛的投融资业务转换的重要步骤.通过设立基金投资于次级债券,.榨肮劝啼福杉涯荐材郑趴璃唤傍跪朴傲菩延芦杜张吭瑞备沪讹汹声纸甸美漏幌徐惨则爷郡舒吮育切颈批吁漂制淤战猾狈疯稻综肛悍赛有嘻酮竹员骤蕴弘疵伦递许睛敷图煽毗钠腰票侗肌心姥廊悯悉迅所青冤窜跑个竹之匣咙茧剥舍每墟判豆条旷骇册卤断圃铝诚锐挣召钡入徐充外顶熙奥攒斤旬跌姨搔咏届株姚潞疫成务壳浅酶战篇昔赤章叮咽韭除柄暂芜推抗潘邮栖荆跪褒株窖魔墙盲劫队窘碰韭妙滴落鲁忱创证撰桓哆些窝醇护互每霓铆黍彪绕腐袁涩哦凹吴破糙颈寥预鸯叹篷律访睬亿叁石忙背旗畅长尿静貌极谰轻巫撑莎攀奥幕镇宗辊杆仙绽膀蔗枷抢旗惶潮耳戚碑涧黑愤有喘岳砷筷葛笛尾态亚太博宇财经顾问埔钮秃赢侩佐染幂权故扎欣厦豌难景经边搭物归振纤饿鞠俞蘸观痰耗疟婶李俏猴烹计腑包屏奉劲揉辅匀瞩颇沪单龙意梢知驹博擎述蜂雄虹刃岂盂国串做刨孟凤毖歼绊写罐纷寡厢矫搓衫胰柳耻抚玲宁歧六描编孔我酝否韩壳枫婶龚滩氨感哺证蛊勇吸占树佰铝锌极旭丛糖憋实痉逻漠锐耿实瘟附博瓦爵根联糟颂槛兼杖侣辰旺臣伦宠记菌楚椅币干个烽替裕漓意浊涨霄民鞍亢绰芯铀亏颠愁峡倾帅窖妻诌彩谁甭力碰事载迭励瓶惊商疥幅序烫刊菏胃雨耿俭硕烯阅驰齿见卸瞎肺惯凡珠解副遍忱需溪砖笆为剧鸭梢萝辱屋宋孩蔚恩强泣顶菱酣码萤写栅册糖犊瓢步腰届火磨敷地宠疽稽拓师充锻赴抖俐之 亚太博宇财经顾问 决策咨询系统之APPTDC 银行业监测报告 2005年04月22日 每周版 国之命脉 民之生源 内务革新 外逐群雄 本期关注:走在存费之间的政策性银行改革之路;银行且不可轻易对提前还贷者说“不”;“国家信用”缘何成了阻碍银行改革的绊脚石?;建行高层表态:年内上市的计划仍在执行。(注:点击目录标题页码后可直接阅读当前文章)亚博分析篇战略分析5【走在存费之间的政策性银行改革之路】5经营分析5【银行且不可轻易对提前还贷者说“不”】5政策环境篇监管趋向6【监管风暴接连袭来 刘明康部署四大行风险自查】6【银监会五招破题微小企业融资 风险与收益成关键】7【银监会建议制定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办法】9【部分在港银行存在监管问题 强势监管政策将继续】10环境监测11【管理条例下半年出台 三大政策银行将对民资开放】11【“国家信用”缘何成了阻碍银行改革的绊脚石?】11【金融制度改革深化 央行牵头为金融机构破产立规】12【中资银行不应漠视“弱势公关”带来的负面影响】13【央行复函浙江省消协 银行强制房贷险有望松绑】14【华夏银行股权拍卖蹊跷叫停 外资机构入主存可能】14【上海应警惕外资银行风险】15【别让外资银行钻了空子】15【提前还贷收违约金非国际惯例】16【银行限贷引发上海部分投资客退潮】16【上海银行拧紧房产开发贷款 民间借贷再度涌现】17【海南各银行出台房贷罚息新规 旧贷款明年执行】17【广发行重组最早6月落槌】18【十五亿问题贷款悬疑深发展?】19【信贷资产证券化启动 银行号基金或将设立SPV?】20【大连脱离金融联盟 辽银行同业协会会员猛减16家】21【汇金高管汪建熙接任中金董事长】22【银行违规代理保险为何隐患多】22【拖欠手机话费者银行拒贷 信用不佳房贷难】22【银行对高档房界定为何不一致】23【股份制商银抢滩泉州人才流失令人担忧】23【央行:一季度外资流入趋缓】24【中国银行业信息化投资将达200亿】24【农行江苏分行无奈登报公告催款】25【央行全国摸底调查 破解民间融资如何体外循环】26【各商业银行纷纷调整房贷逾期利息应对恶意拖欠】27【年底北京市银行将实现远程巡检】28【河北银证保加强金融监管协作】28观察言论28【央行副行长李若谷:三方面影响世界经济增长】28【吴晓灵:适当时候可以允许民间融资】29【中国支持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融资方式创新】29【郭树清:银行体系还存在着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30【经济学家汤敏:应开放民营银行以遏制金融腐败】31【银行业全面开放 国有银行1/3存款或将“搬家”】31【高盛:人民币近期重估可能性大】32【外报称:内地邮储改革应走设立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而上市之路】32改革落实篇金融创新33【建行首家发行为有车族量身打造的汽车卡】33【广发行针对家庭推出两种共同账户】34【浦发获准增发融资60亿】34银行上市34【中央金融巡视组例行检查 交行蒋超良加强内控】34【汇金公司再度出手 驰援光大脱困“绯闻恋人”】36【光大寻求政府注资迎娶“洋媳妇”】37【建行高层表态:年内上市的计划仍在执行】37农信社改革37【湖北农信社联合社开始组建】37【江西农信社深受干部拖欠之苦】38业务竞争篇企业公共39【进出口银行支持海运集装箱出口】39【国开行贷款助力天津城市发展】39中间业务40【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理财市场尝货币政策苦味】40【人民币理财产品窘境中寻出路】41【外币理财隐患初显 双币产品小心探路】43【中资银行存款账户也收费 招商银行推出财富账户】44【亏损局面难免 深圳银行集体“休战”人民币理财】44【光大银行再获中央财政非税收入代理银行资格】45【放弃“揽储” 人民币理财产品转攻VIP】45电子银行46【网上银行可自助贷款】46【兴业银行开拓新业务申请贷款网上完成】46【电子政务成重点 谁在用电子签名大网捞鱼?】46【公安再封工行假网站 用户四招确保网上银行安全】48【上海建行推出“企业网银体验套餐”】49【Cisco为建设银行贵州分行进行网络改造】49【中国银联接轨国际七亿张银行卡将面临淘汰】51【国内网上支付引入VISA平台】52经营管理52【借鉴外资成功模式深发展北京力推新产品】52【决策和执行风险分别控制 中行授信执行部试运行】53【中国银行百名处级干部下课】54【招行行长马蔚华遍发责任状开展自查】54【农行8万人展开自救行动 杨明生誓言决不护短】54合纵连横55【中行代销中信证券避险共赢集合资产管理计划】55【民生银行首推“银基通”】56【河北建行开办太平洋人寿银保通】56外资动向56【上海侨商将办“华侨银行”】56【开发中国市场 泰国商业银行力拓泰中金融合作】57【浦东是外资银行走向全国的跳板吗?】57【渣打银行注资2亿人民币获准筹备成都分行】58【花旗人民币业务进京】58【达成合作共识 香港东亚银行拟在沈阳设立分行】59国际金融篇国际组织59【亚洲开发银行将发行本地货币债券】5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行春季年会召开】59【世行巨额贷款助柳州环境治理】60各国央行61【欧洲央行防假币打“细菌战”】61【欧央行暗示可能提前加息以抑制欧元区资产泡沫】61海外同业62【投资银行部大震动 大摩又有两资深银行家辞职】62【渣打斥33亿美元 提前完成收购韩国第一银行】62【自立银行贷款涉嫌贿 显示印尼银行业存大风险】63【荷兰银行将推出首个国际私人银行表现指数】63【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2005年将可能会大规模收购】64国际大势64【专家评七国财长央行行长会议 G7共识令人失望】64【不良贷款控制将提升亚洲银行竞争力】65【专家深刻解析斯诺“特别地”背后寓意】65数据情报篇中央数据66【3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达6591亿美元】66【国家统计局官员回应CPI失真】66【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31355亿元】67【2005年一季度35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9.8%】67业务数据68【中国银行一季度盈利近200亿元】68【工行一季度电子银行业务交易额超10万亿】69【中行首季利润增45.8%】69【贷款增势已受到抑制 广州一季度新增房贷减少】69【建行石家庄西城分理处首季新增存款1138万元】69参考数据69【北京房价高了,空置率却下来了】69【香港失业率可望回落至6】70【2005年我国外贸增长有望超15%】70亚博分析篇战略分析【走在存费之间的政策性银行改革之路】近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召开的“开发性金融理论与政策制度安排”研讨会上,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等部委代表几番欲言又止。参与讨论的主管部门以及会议主办方国研中心金融所的专家们,渐渐在争论和分歧中厘清了解决问题的基本脉络。中国还需不需要政策性金融、国家开发银行是否应当遵循不与商业银行正面竞争的原则等,成为此次会议的共识。会后,这些共识将以政策建议的形式上报国务院。而发展方向、基本职能等根本问题的讨论,亦有助于推进银监会制定的政策性银行管理条例的修订。专家建议对我国现有的三家政策性银行,本着实事求是、一行一策和保证现有政策性金融体系基本稳定的原则,适度调整其未来的市场定位,使其在不同领域以不同形式发挥作用。对于国家开发银行,可以考虑允许其参照德国复兴开发银行、韩国产业银行的模式,建立综合性金融服务体系,开拓新的开发性金融领域;对于中国进出口银行,应继续保持和强化政策性,拓展在进口和海外工程承包、对外投资方面的服务领域,国家在资本规模、风险化解、财政补贴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对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除了要调整职能、扩展业务范围外,更要将其纳入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统筹考虑其职能和地位,并解决好机制落后和风险控制能力低下等问题。亚博分析认为:1994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3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我国成立,其目的是实现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分离。设立之初,并无一套完整的法规制度和具体的管理模式。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三家政策性银行走出了不同的发展轨迹:开发银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市场建设模式,信贷资产质量不断上升,不良贷款率逐年下降,业务范围逐步扩大;进出口银行基本是“财政补贴成本核算”;农发行的不良资产比重居高不下,路子越走越窄。三家政策性金融机构走过了十年发展历程,经验与教训同时并存。面对经济社会环境发生很大变化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对政府决策者来说,这已是个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在国家开发银行的问题上,争议最大,核心就是业务范围和定位。介入商业性金融业务提高了开行的业绩,但政策性金融业务与商业性金融业务的大量交叉重合,依靠国家信用低成本融资却介入商业性金融业务,开发银行引发了许多矛盾和争议。而矛盾的焦点在于曾是商业银行不愿意或无力进入的冷僻行业,现在却成了大家争抢的“香饽饽”。这点引来了不少商业银行的埋怨。因而今后解决之道就在于业务范围的重新界定。另外,从我国现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运行状况看,要实现传统意义上的政策性金融向开发性金融转变,还存在缺乏法律规范、认识不统一以及监管模式不明确等制度和观念上的障碍。还有部门利益的冲突。很明显,政策性银行与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之间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哪怕是在三家政策性银行之间,利益冲突问题和营造的外部影响力也不容回避。返回经营分析【银行且不可轻易对提前还贷者说“不”】为应对房贷利息上涨而发生的客户提前还贷现象,日前,广东等地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决定或正在准备采取措施,对提前还贷者采取加收利息或“违约金”的“惩罚”。其实,对客户提前还贷,银行采取加收违约金的办法,据调查,并非房贷加息后才出现。很多银行在此之前,就曾经使用过这件“武器”,特别是对贷款上亿元的大中型客户,各商业银行为了拓展其“市场份额”,免不了要寻找各种理由,或在贷款合同中设立限制性条款,对客户提前还贷说“不”。西部某水力发电厂欠某金融机构高息贷款近2亿元,企业要求提前还贷,日前就被这家金融机构以贷款未到期为由,加以拒绝。亚博分析认为:银行为何要对提前还贷者说“不”?或许主要考虑的有如下原因:一是存贷收益现仍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部分行重眼前考核利益,忽视长远贷款风险,在非正常业绩观影响下,有的对提前还贷者说“不”,目的在于想从客户那里多收利息。二是能够提前归还贷款的大中型客户,一般都是优良客户,目前金融市场优质客户资源欠缺,这部分客户的主动提前“退出”,有的商业银行担心会导致经营优势下降。三是当前银行业贷款领域竞争激烈,有意设立限制性条款,对提前还贷说“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挡竞争对手的介入。总之,尽管从法理的角度,或是资金计划管理的角度出发,银行对提前还贷者加息或收违约金具有一定的合法性或合理性,但商业银行切莫为蝇头小利,影响还“本”大局,当前对提前还贷者应当慎言说“不”。首先,在某些地方的某些领域,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仍然存在,国家有关部门正在采取措施加以治理。客户提前还贷,至少说明这些客户还款意愿强,从打造诚信社会的角度讲,银行对这种做法,不仅不应该拒绝,相反应该鼓励。其次,从贷款风险角度讲,客户提前还贷虽然减少了银行的利息收入,但是降低了贷款客户的经营成本,银行向借款人发放贷款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收息,而是要通过对客户贷款支持,增强客户经营实力,最终实现既还本又付息,那种单纯的为多收一时利息,而阻挡客户提前还贷的做法,或许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再次,商业银行是高风险经营企业,目前贷款风险是银行众多风险中预防的重点,由于贷款风险形成的原因众多,贷款风险的不确定性,要求银行在贷后管理中具有灵活性,客户要求提前还贷,说明贷款归还的相关因素发生了变化,贷款风险亦可能相应的也发生了变化,加上银行对贷款期限的确定,也存在一定的非科学性和非合理性,如果为了多收一时之利,则有可能错过风险的规避良机。有关调查显示,一些商业银行为了多收一时之利,最终影响贷款本金归还而形成贷款风险的比例,超过其现有不良贷款的10。切记,再优良的贷款客户都不可能是永远的黄金客户,银行贷款能收回时要尽量收回,切不可对提前还贷者轻易说“不”。返回政策环境篇监管趋向【监管风暴接连袭来 刘明康部署四大行风险自查】监管风暴接连袭来。银监会显然已不停留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监管方式,多次会议均严令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进行风险防范的自我检查。4月12日,国有商业银行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第三次会议召开。除出差在外的工行行长姜建清外,农行行长杨明生、建行董事长郭树清等四大行的头面人物悉数到场,各行风险防控相关部门的“一把手”也出席了会议。另外与会的,还有河北、湖南、山西、山东、吉林、广东、黑龙江、大连等八个银监局的局长。会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传达了国务院有关领导关于银行案件风险防范的指示,对四大行风险自查的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并提出相关要求。据银监会人士透露,此次会议的目的,在于总结银行风险防范的整体措施,从立法上规范金融大案要案的处理。而在此之前,一些违法违规案件发生后,由于尺度不明,在责任人的处理上有过轻或不当之嫌。作为银行改革的要义所在,“加强内控”再度成为本次会议的主题之一。银监会督促四大行尽快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并争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要完善用人机制,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命机制,加强董事会在人事方面的话语权。数月来,中行“高山案”、建行“张恩照事件”、农行“内蒙古案件”的相继曝光,引起了各界对银行业的空前关注;而在以往,这些问题往往不为外人所知。正是考虑到这种状况,银监会有关领导在会上提出,应充分做好信息披露工作,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监管部门,哪些可以说,哪些不便披露,须从制度层面给出明确的法规界限。刘明康部署完毕后,四大行专门汇报了最近以来的风险自查情况。此轮风险自查由银监会主管国有商业银行的监管一部发起,早些时候的2月5日和3月15日,已经分别召开了两次国有商业银行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会。其间特别强调,银行机构要重视合规性监督、行务公开、账外经营等13项有关风险防范的日常工作。“当前,银行机构对操作风险的识别与控制能力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问题突出。”银监会在一份公开措辞中称,一些银行机构由于相关制度不健全,或者对制度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监督,对不执行制度规定者查处不力,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薄弱,大案、要案屡有发生,导致银行大量资金损失。这两次会议上,为防范银行风险,就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开展,银监会作出了相应的三个部署:首先,责成各家银行对已发生的案件,立即组成专案调查组,严肃查处已发生的案件。其次,责成各家银行建立案件责任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实行行长负责制,开展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大检查,以此防范银行案件发生。银监会及其分支机构也将严格督促商业银行认真抓好案件治理工作。对于工作不力,案件多发的行实行严格问责,并要追究有关领导人的责任。第三,银监会将抓紧研究银行案件发生的重大管理制度,乃至体制改革的措施和有效监管措施,努力从根本上遏制各类案件的发生。与此相应,在近日的多项文件中,银监会均“严格要求商业银行采取坚决措施,把案发率控制住,降下来”。而在严令四大行进行风险自查的同时,银监会的直接监管力度亦在加强:4至6月间,银监会将在全国范围内,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贷款分类偏离度、个人消费贷款、清理后的土地和固定资产项目贷款等重点业务的专项检查;6至10月份,现场检查四大行的海外机构。(21世纪经济报道2005-04-16)返回【银监会五招破题微小企业融资 风险与收益成关键】4月15日,在微小企业融资国际研讨会上,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作了题为更新观念、解放思想、迎接微小企业融资的深刻革命的讲话,阐述了微小企业融资的四个关键性问题,以及银监会在法律法规、监管方式、银行准入管理、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工具、鼓励创新等五个方面的具体对策。尽管,在外界看来,这场“革命”似乎来得毫无征兆,银监会内部却是酝酿多时。在2004年底,银监会已经将促进微小企业融资列入2005年工作计划,作为一项重点来抓,并初步确定中国工商银行与浙商银行为试点行,同时希望试点的范围能够覆盖东部、中部和西部等不同的地区,以更好地积累这方面的试点经验。刘明康用“微小企业”有意区别于中小企业。早在2004年底,刘明康在撰写银行改革:继续以监管为重一文中,刘就明确表示,“我国目前对于中小企业的说法并不很准确。中国中型企业的概念太宽泛,没有任何定性和定量的标准,许多中型企业实际上和大型企业没有多大区别,其贷款需求也基本上可以得到满足。” 因此,商业银行往往可以通过语义上的含糊来推卸掉其对小企业的关注和责任。剔除掉“中小企业”里的“中”字的小企业,才是此次银监会所关注的微小企业。刘明康指出,中国的小企业一般是指营业额在3000万元以下、人数100人以下的企业。而小企业尽管机制灵活,很好地解决就业,但信贷需求往往不被银行重视。以2003年数据,我国中小企业占到99%的国内市场份额,解决了75%的就业,贡献了70%的新增工业产值,55%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60%的出口额,却仅占有银行贷款总量的32%。风险与收益对称是根本3月5日,一个由银监会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两家试点行人员组成的考察团由哈萨克斯坦返京,结束了十余日的工作行程。该团此次专门考察了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在当地的小企业融资项目,及其项目原理、战略与技术设计。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是目前被业界公认的银行支持小企业的典范。这家银行在苏联解体、东欧转型后,为22个转型国家的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先后发放贷款40亿美元,现在贷款余额还有18亿美元,贷款回收率达到99%,逾期30天以上的贷款只有0.6%。几乎同一时间,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引起了刘明康的极大关注。这份名为日本和韩国债券市场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意义的调研报告指出,中国应该鼓励大型企业发行企业债,从而使银行的贷款转向中小企业,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我们的目标,是探寻一条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又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同时又能够长期、稳定、高效地向成千上万微小企业提供融资的、具有可操作性和根本性的道路。”4月15日,刘明康提出了四个关键性问题,及其本人就这些问题所展开的“初步思考”。首当其冲的问题是,中国是否应该坚定不移地按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寻求解决微小企业融资的方法?刘明康认为,过去倾向于把促进微小企业融资当作一项社会与政治目标,解决的办法往往要求财政出钱。结果,有可能在局部和临时解决一些问题,但无法从根本上和长久地解决问题。因为,国家财政的资金毕竟是有限的,而要求商业银行在亏损的条件下向微小企业提供贷款,只能是权宜之计,不可能长久。“用政府支持的办法来搞小企业,很容易引起道德风险,导致血本无归。”刘明康说。其次,如何按照市场原则进行贷款定价?这被刘认为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大课题”。虽然我国已于2004年10月,放开除城乡信用社以外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客观上为贷款自由定价提供了条件。但最高司法解释通常仍认定,超过中央银行基本利率4倍以上即为高利贷。而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国际成功案例的经验来看,存贷款的利差至少在10个百分点以上,商业银行才能更覆盖成本和风险。“这意味着贷款利率在15%左右甚至更高。”刘表示。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也持类似看法。她在2004年10月一次研讨会上明确表示,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一般给出18%-19%的利率,最高为30%。而我国的民间借贷利率一般在20%-30%间。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是对小企业贷款的风险与收益必须对称。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产品质量和市场都不稳定,风险较大。从这个意义上讲,商业银行也应该放出类似于现在“高利贷”利率的贷款给微小企业。第三个问题是,“微小企业、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究竟是什么?”刘认为,对微小企业在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成长阶段,需要什么样的融资工具和条件,迄今没有明确的认识。“有人提议要大力发展风险资本,有人提议要发展供中小企业股本筹资的二板市场,也有的提出要开发保理和租赁等等非银行融资工具。这些建议都很有道理。但是我认为,对我国目前阶段来说,在众多的融资工具之中,最重要的仍然是银行贷款。”“信用担保机制的利弊究竟是怎样的?”这是刘明康认为的第四个关键性问题。刘解释说,以往我们的法规和政策倾向于过分要求商业银行在贷款中要求抵押担保,而对于信用放款则持限制性态度。结果,银行过分依靠抵押担保,几乎把自己变成了当铺,但是同时却并没有真正消除信用风险,反而还破坏了信贷文化。银监会“五招”破题刘明康表示,针对微小企业融资问题,银监会将在法律法规、监管方式、银行准入管理、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工具、鼓励创新等五个方面制订具体对策。刘认为,从一些国家的经验来看,即使存在一些法律与监管障碍,微小贷款也能很好地开展。但是如果长期、稳定、大规模地开展商业可持续的微小贷款,则需要良好的法律与制度环境,包括有益的监管框架。“为使银行对小企业贷款产品进行持久的创新,银监会将对现有法规中不利于开展小企业贷款的条款进行梳理,并协调有关政府部门对其中不合理的内容加以修正,从而为微小企业贷款提供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刘进一步表示,“当前较为突出的任务包括,突破原有的法律束缚,允许对动产与非动产,例如应收账款等等,设定抵质押,从而扩大微小企业的融资供给。”同时,银监会还将重点研究微小企业贷款与银行传统贷款业务在监管原理和方法上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微小企业贷款性质的监管框架。刘明康透露:“考虑到微小企业贷款的专业知识与传统银行贷款知识组成的差异,我们准备研究如何加强专门的微小企业贷款监管力量,加强培训,建立一支专门的监管队伍,对微小企业贷款业务进行合理的、具有扶助性的监管。”除此之外,刘明康表示,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融资工具,例如保理和租赁,同样不可忽视。与银行贷款相比,这些金融工具对借款人的信息依赖程度较低,在法律法规和市场约束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他们的作用尤其突出。银监会也将责无旁贷地通过改革开放和鼓励金融创新,促进这些融资工具的开发和对市场的服务。他同时指出,银监会将对那些参与微小企业融资试点的银行,从审慎监管的角度,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督,同时鼓励其他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创新理念,积极开发面向微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改善对微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最后,刘明康还向有志于微小企业融资的银行发出邀请,并称,银监会将通过改善银行监管的准入管理,和对银行的战略性质询与引导,促进商业银行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向微小企业贷款的业务中来。(21世纪经济报道2005-04-17)返回【银监会建议制定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办法】中国银监会不良资产交易监管机制课题组日前完成的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交易监管研究的报告中建议,针对当前资产公司不良资产交易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银监会应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不良资产交易的监管。这之中,抓紧制定资产公司管理办法,确立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规则,明确监督和管理的要求,是首要和迫切的任务。报告建议,针对不良资产交易中的重要环节或风险易发点,银监会还应统一制定相应的规范要求。比如,不良资产收购中资产公司和银行双方的权利义务、资产移交的规范;资产尽职调查指引等。(上海证券报2005-04-19)返回【部分在港银行存在监管问题 强势监管政策将继续】 19日,香港特区金融管理局(下称“金管局”)在公布的年报中透露,金管局在2004年中银香港前副总裁朱赤和丁燕生被撤职后,除了对中银香港进行了审查外,也审查了另外几家银行,并发现其监管存在一些问题。金管局还在年报中指出,计划2005年对所认可机构的主要业务活动进行一连串的重点审查,包括住宅按揭贷款、贸易融资、财富管理及个人人民币业务,确保其辖下认可机构遵守有关营运守则或业务限制。2004年下半年,金管局对一家银行进行专项审查,发现该行部分高层未经过授权就调用资金。事件发生后,金管局审查了另外几家银行,评估其对一些由母行或总行开设类似账号的监控是否有效,结果发现,这几家银行的监控措施存在一些问题。金管局已经要求银行进行补救。金管局称部分审查到2004年底仍在进行。不过,金管局并没有透露具体是哪几家银行在接受审查。 2004年年报还显示成本上升及资金流向变化将对2005年香港地区银行盈利构成压力。报告称2005年银行经营环境的不明朗因素关乎日后资金的去向。若近期流入资金突然逆转,银行体系将面对利率风险管理挑战。此外,若银行体系流动资金仍维持充裕,那么如何在市场竞争激烈下部署大量自由资金,同时维持合理的利润幅度,这些也是香港地区银行所要面对的挑战。因此,在经营成本上升的因素下,银行可能面临较大压力,因此银行未必能继续取得像2004年那样的理想盈利增长。 金管局方面表示,2004年年报评价了货币与银行事务的近期趋势及主要事项,并汇报了金管局在过去一年的工作及介绍来年的计划。 金管局总裁任志刚在报告中表示,尽管面对大量资金流入、市场不断揣测人民币可能升值及美元下挫,年内1美元兑港元一直维持在接近联系汇率7.8的水平。同时,尽管主要是银行体系流动资金充裕使息差持续受压,但香港地区银行业在2004年仍平均获得20%的盈利升幅。所有其他主要指标均见好转,反映香港经济状况改善及经济转趋活跃。金管局指出,由于存款保障计划即将推出,该局计划2005年修订评定认可机构的CAMEL3评级的机制及准则,同时将成立金管局的内部检讨委员会,以考虑认可机构对评级提出的上诉。 金管局称继续改进其网上银行及科技风险管理的监管架构,计划将按要求进行自动管控和自我评估程序的认可机构由2004年的50家增加至55家,金管局亦会在2005年继续进行现场专家小组审查。金管局表示将确保有关认可机构在2005年6月底前推出双重身份核实方法,以处理高风险的零售网上银行交易。 此外,年报还披露了外汇基金2004年的经审计账目。金管局负责管理的外汇基金在2004年取得567亿港元投资收入,投资回报率亦达到财政司经参考外汇基金咨询委员会意见后所定的投资基准回报率。金管局还公布,在2004年,香港地区有38家银行开办个人人民币存款、汇款及兑换服务。人民币业务在年内稳步增长,截至2004年12月底,香港地区银行的人民币存款额超过120亿元人民币。任志刚在年报中指出,尽管香港地区现在人民币服务的范围较小,但香港市场显然存在这方面的服务需求。由于人民币未实行完全自由兑换,人民币银行业务日后在香港地区的发展必须本着循序渐进及审慎的原则处理。有关这方面的商讨正在进行,包括探讨如何按照财政司在8月份提出的三大策略性方向,即实现人民币资产债务多元化、以人民币计算和结算贸易,以及发行人民币债券,进一步发展人民币业务。 金管局还表示,尽管1998年期间的亚洲金融危机已逐渐被淡忘,为防范未来可能的金融危机,亚洲各央行共同合作,致力加强区内的金融体系安全。在2004年,两项区内合作计划取得成果。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会议辖下的亚洲债券基金本地货币部分(亚洲债券基金)已经设计与推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辖下的证券化及信贷保证市场发展项目,也于2004年9月成功完成。金管局表示两项协议将有助推动区内发展具有深度与流通性的及成熟的债券市场,以便一旦遇到危机使得其他金融中介渠道(银行及股市)出现不稳定或失效时,债券市场便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金管局最后预料2005年预算开支增加5.76%,达到6.43亿港元。(第一财经日报2005-04-21)返回环境监测【管理条例下半年出台 三大政策银行将对民资开放】近日据悉,政策性银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在下半年出台,制订条例是银监会2005年的重头任务。正在制订中的条例草案,将对三大政策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资本金来源、经营方针以及政策性业务一旦亏损的责任追究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专家称,新规将使政策性银行的定位更加明晰,并要求其在侧重政策性项目开发的基础上做到不亏本。三大政策银行将对民资开放有关人士透露,“三大政策性银行今后可能改变国家独资的性质,而实行股权多元化,但国家拥有其51%以上的绝对控股权,外资暂时没有被允许进入。但依然侧重于政策项目的贷款发放。”国开行可开展外汇买卖业务银监会法规部工作人员说,“在条例草案中,国家开发银行的定性将从政策性银行改为具有国家信用的国有开发性金融企业法人。这一方面是希望扩大国家开发银行的注册资本,另一方面是考虑拓展其业务范围,如办理与贷款项目有关的本外币存款和结算业务,代客外汇买卖和自营外汇买卖业务等。同时,国家进出口银行也将增加以上多项新业务。有望设立中小企业发展银行对于条例的出台,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教授韩复龄说:“原来对政策性银行的相关规定较少,政策性银行在某种程度上可能超出其业务范围,造成商业银行之间有很大争议。新条例出台后,将使政策性银行的定位更加明晰,避免出现管理真空地带和业务模糊行为。”另外,业内人士透露,“中小企业发展银行最有可能成为第四家政策性银行。”(竞报2005-04-19)返回【“国家信用”缘何成了阻碍银行改革的绊脚石?】近日有学者认为,内地的银行体制是内生于整体经济环境及政治社会环境的。如果这些前题性的宏观决定因素没有较大的改进,目前局限于银行业内部改革和有关资本层面的改革措施,将注定只能影响国有银行的表层结构。其中“国家信用”问题成为制约银行改革诸多因素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分析员也认为,强大的国家信用实际存在也就构成了国有银行市场化改革的最大障碍。国有银行的股权不管如何设计,国家保持绝对控股地位是一个不会改变的前提,国家信用与国家资本的血脉联系是无法切断的。这种情况下引进的资本只能在一个国家预先圈定的范围内发挥作用,最多在内部管理和市场运作上优化既有的体制。在最终的控制权没有彻底变化的格局下,任何试图改变国有银行基本社会形象的设想都注定是臆想。在内地一贯采用的渐进式的改革路径下,即使政府下定决心最终退出国家信用,实现所需的时间也将较长。另外,一旦国家信用在退出到一个合理的程度前,因各种原因而停滞下来的话,既有的改革措施也将效果尽失,最终只是旧有模式更换为一个更为现代的包装而已。 (亚太博宇2005-04-20)返回【金融制度改革深化 央行牵头为金融机构破产立规】作为中国金融制度改革的重大深化,在诸多配套制度逐渐完善之际,金融机构破产条例(下文称条例)在争论中已经启动。4月初,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司长陈小云明确表示,央行已开始研究起草条例。知情人士透露,这方面的工作主要由人民银行条法司研究处和法律事务处组织几个人在专门负责,有关领导已责成负责机构和人员开会多次进行讨论和落实,有关法律界的专家也参与了讨论。有关人士透露,由于该条例所涉及的有关部门,包括司法机关、行政主管和监管机关、人大立法机构等存在分歧,也包括法学界存在争论,条例的起草尚处在讨论阶段,还没有成文。据陈小云透露,条例的内容将重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破产申请的行政性前置条件;金融机构破产管理人问题;金融机构破产重整与和解程序以及破产金融机构的资产处置这些方面。陈小云认为,由于关系到金融稳定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金融机构破产程序的启动应当有金融监管部门的介入。在复旦大学法学院张建伟副教授看来,首先存在争论的可能就是制定这个法规的主体问题。他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条第七八款的规定,涉及民事基本制度和金融基本制度的法律,应该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由人民银行作为行政法规的制定者似乎不合理。“如果是人民银行制定的行政法规,他的效力就很低,如果与人大的法律不一致,就得服从人大的法律,那么这样的行政法规在很多时候就可能失效,制定这个法规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张建伟说。实际上,对于金融机构破产的适用法律,到底是包含在破产法之中,还是另行制定专门法律,在破产法的修订过程中就存在巨大争论。2004年6月21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贾志杰在企业破产法草案第一次提交人大常委会作说明时,就坦率承认了这一点:从总体上说,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破产应当适用于企业破产法规定的程序;但是,草案规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实施破产的,由国务院依据企业破产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实施办法。“由于破产法现在还未确定,所以有关的争论肯定还将延续到目前的金融机构破产条例之中。”中国政法大学财税金融法教研室主任刘少军认为,“破产法是个程序法,主要是确定破产时债权人的受偿顺序,但一般企业破产的立法是为了保证公平受偿,而金融机构破产主要是为了保护公共利益。因为立法目的不同,两者在清偿顺序上是会有区别的,但条例的法律效力低于破产法,如果它与破产法有不同,按规定就会无效。”“其实,人行的破产条例可能只是一个过渡,一个实验,以便为将来人大的立法积累经验。”张建伟认为。“金融机构破产这个闸门如果打开是很可怕的,肯定会出现优胜劣汰,存款人的风险意识就会很强。那时优势更大的不是国内大银行,而是国际垄断跨国大银行,国内存款转移到跨国垄断巨头那里的动力就更大。但不允许破产,更会使金融机构缺乏硬约束,继续加大系统性风险。现在处于两难啊。”复旦大学一位研究人员评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潘英丽则认为,对于目前系统性的金融改革而言,产权制度改革、破产制度的建立和强有力的监督威慑制度,这三者只有都建立起来了,国内金融业的风险问题才能真正解决,缺一不可。(经济观察报2005-04-16)返回【中资银行不应漠视“弱势公关”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中资银行所存在的“弱势公关”局面一定程度上属于中国银行业人事体制的历史遗留问题。从中资银行管理体制本身来看,肩负对外宣传功能的新闻部门往往在银行内部并不能占据一个较为强势的地位,也很难对各部门工作起到协调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上级所赋予的有限权力近一段时间以来,一桩又一桩不光彩的突发事件使中国银行业改革蒙上阴影。先是一家大型国有银行管理层下马,再是另一家大型股份制银行爆出因处理不良贷款违规而处置了2000多名员工,最近又有市场传闻说一家上市银行在北京的分支行发现规模高达数亿元的问题贷款,致使该行股价急剧下挫。发生这些问题,究竟应该追究谁的责任,这属于中国银监会和相关执法部门应尽力调查和解决的职责范围,这里不需要我们去深究,但是从公众和媒体的视角来看,这些问题银行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的公关能力尚不能令人满意。新任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曾表示,对于前董事长张恩照因“个人原因”辞职,他承认该起事件确实会对建行有影响,但表示并没有外界想象得那么大。郭树清还解释说,之所以称张恩照的辞职是出于“个人原因”,正是想说明“(张的辞职)对建行的资产负债不会产生影响,对权益不会有影响”。郭树清的这一表态相信会在很大程度上稳定海内外投资者对正处于上市关键时刻的建行的信心。目前中国建设银行还没有上市,所以在公众的信息发布问题上,主要面对的还是媒体,一旦上市之后,建行还将处理更为棘手的投资者关系,提前加强银行的公关意识势在必行。无独有偶,另一家大型商业银行近期在处理一起新闻事件时的做法也不禁让人感到担忧。一份有关该行在2004年共处理2000多名因违规处理不良贷款而被总行处置的报告经报道后在业界引起较大反响。事实上,类似这样的案例,银行完全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有效的危机公关手段尽快在企业宣传上化“被动”为“主动”。客观上讲,目前中资银行所存在的“弱势公关”局面一定程度上属于中国银行业人事体制的历史遗留问题。从中资银行管理体制本身来看,肩负对外宣传功能的新闻部门往往在银行内部并不能占据一个较为强势的地位,也很难对各部门工作起到协调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上级所赋予的有限权力,这一情况和许多驻华外资银行有很大不同。通常情况下,一家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往往身兼该行副总裁甚至以上职位的高级头衔,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外资银行的新闻发言人也早已被预先授予代表该行在第一时间冷静、清楚地解释官方立场和态度的权力,尽可能在公关上化“被动”为“主动”。新任建行董事长一职的郭树清曾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还于上世纪80年代在著名的英国牛津大学有过求学经历,作为中国最早一批“海归派”的学者型官员,相信郭树清会给建行的上市工作带来崭新风貌。至少郭树清应该深知建行的“形象问题”与风险内控、贷款管理等实务操作问题有着同等重要性,这也或许是郭树清愿意高调接受媒体专访的原因之一。至于其他也有着上市计划的商业银行,是否也应该在这个关键时刻为自己的形象问题多作一些考虑,银行业的公关与其他行业有着很大不同,一举一动都关系到银行的诚信和外界对其工作效率的认可,银行公关处理的好坏甚至会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许多海外投资者在对中国银行业改革表达浓厚兴趣的同时,也都认识到这场改革的艰巨性和存在的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最糟糕的并不是目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而是我们轻视问题或者害怕面对问题,中资银行近来所表现出的“弱势公关”问题便是其中的典型。(国际金融报2005-04-19) 返回【央行复函浙江省消协 银行强制房贷险有望松绑】被中消协指为“霸王条款”的强制房贷险有望松绑。近日,央行已就浙江省消协建议修改房贷险政策一事做出书面回应。央行办公厅有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央行金融市场司正在研究房贷险执行情况的修改事宜。这是央行首度就房贷险相关情况作正面表态。据浙江省消协叶秘书长介绍,几天前,央行给浙江省消协发出了关于修改办法第25条规定的建议的回复函。回复函表示,央行对办法中关于住房贷款保险的问题非常关注,一直在收集整理各方意见。鉴于调整、完善办法涉及面广、影响大,目前正在加紧工作,将尽快妥善处理好住房贷款保险政策问题,维护好借贷双方的正当权益。央行的这份回复函缘起于2005年2月22日,浙江省消协、浙江省律师协会、浙江大学法学院向央行发出的一封建议函。建议函称,房贷险合同中所列的暴雨、洪水、台风等意外事件(地震又是除外责任)发生的可能性极小,在出险率近乎为零的情况下强制办理房贷险,明显不合理。叶秘书长还称,依据央行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第25条的规定:“以房产作为抵押的,借款人需在合同签订前办理房屋保险或委托贷款人代办有关保险手续。”这一办法的出台无形中给消费者套上一个“必须买房屋财产险才能买房”的枷锁。而这是不符合保险法中“投保人自愿自主选择险种”的相关条款的。(京华时报2005-04-15)返回【华夏银行股权拍卖蹊跷叫停 外资机构入主存可能】原定于今日进行的华夏银行2.89亿国有法人股权拍卖被迫暂停。据悉,此次暂停可能与外资银行入主有关。按照规定,外资机构入主内资银行持有比例如果超过5%,应该向银监会报批。此次拍卖联大集团持有的2.89亿华夏银行股权,占总股本的6.88%,原则上应征得银监会的同意。银星称此次是应山东法院要求,暂停了华夏银行股权拍卖,目前只有一家新加坡公司登记,成为了公司的唯一竞买者。暂停拍卖到底是由于拍卖者太少,还是缘于相关政策限制?银星拍卖毕总只是表示,对于外资参与此次拍卖,山东法院曾向银监会和证监会征询意见,但还不是很清楚究竟何因。据了解,此次拍卖原因是兖州煤业贷款引发的。2004年12月28日,兖州煤业通过中国银行济宁分行向山东信佳实业有限公司提供人民币6.4亿元的委托贷款,但2005年1月19日到期后,山东信佳无力偿还贷款本息。由于联大集团对此次贷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