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展览业的现状与未来.docx_第1页
浅谈展览业的现状与未来.docx_第2页
浅谈展览业的现状与未来.docx_第3页
浅谈展览业的现状与未来.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展览业的现状与未来张静文(中山大学 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 10A2班 10346056)摘要:近年来,中国会展业以快速的步伐前进,与经济并肩前行。本文仅就展览业的现状及未来进行探讨。关键词:展览 国际化 风险近年来,在各个城市均有大大小小的展览活动相继开展。其中,广交会、东莞名家具展、旅游交易会、东盟博览会等均备受国际关注。因为展览业的快速扩大,所以引起了大家对展览业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的热烈探讨。1. 展览业的现状我国的展览业以快速的步伐向前推进,逐步走向国际化。陈向军、田志龙的研究报告指出:会展经济成效明显,不但能够加强技术交流与经贸合作,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加经济收入。【1】由于展览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各个城市都在想方设法在本地发展展览业,以导致展览业在瞬间得到了快速的扩张。1.1 中国展览业的特点1.1.1. 展会数量多周常春在其研究报告中提出,2002年中国展览业产值上升到80亿元人民币,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较2001年翻了一倍。同时,据不完全统计,在2002年,中国大陆举办的各类型展览会和交易会达到2000多个。【2】展会数量的不断上升,意味着同类型展会的多次举办。在中国,其实是规定了同类型的展会不得多次举办。但展方却将展览的主题进行更换,但展览的内容却一成不变的来开展,这也是为什么展会数量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梁一新在其访谈中提到:广东的展览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展览变成了“圈钱运动”,相同题材的展览过多过滥。【3】从这也可以看出,很多展方只为了短期经济效益办展,而没有关注到展览业的可持续发展。1.1.2. 展馆经营模式以官营和半官营为主据统计,截止2004年4月,我国展馆75%为国有经营,9%为三资企业经营,9%为私营企业经营,7%为股份制和其他类型企业经营。【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展馆的经营模式较为单一,主要是以政府资助。这种模式更一步显示出中国的展览业由政府所控制,政府介入管理。企业的自由度不大,可能有很多创新性的想法会被抑制。1.2 中国展览业的不足1.2.1. 展馆结构性失调为了加快展览业的快速发展,各个城市也在加快展馆的建设速度。盲目的增建展馆,使展馆的利用率不断降低。另外,展馆的不断增建却不代表展览设施的不断更新。这也就造成了展馆与设施之间的不协调。宋伟良在其研究中提到: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的硬件设施及建筑风格已经明显追不上会展发展的需求,却一直没有进行更新。直到2000年要举办国际车展时才花费200万元对其展馆进行维修。【5】从这可以看出,政府一直把眼光放在展览数量的增加,却没有关注其质量水平。其实,展馆不需要多,只需要精。如果把增建展馆的资金放在更新已有展馆的设施装备上,不但能够合理化利用展馆,还能够提高每一个展览的质量。1.2.2. 会展业人才不足由于会展业在中国是一个新兴产业,因此在这方面专业人才十分缺乏。高等教育的人才输出数量远远无法满足当今会展业需求。Li Yi-chao在其研究中提出:Ravensburg University 设有一个类似三文治的课程管理。也就是说在4年的高等教育过程中,是理论是实践相结合。这样的教学设置,能够培养出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6】其实,这种教学方式在中国已经有很多高校在运用。例如中山大学旅游学院,该校的学生基本上每一年都有实习的机会,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从感性方面认识自己的专业,再结合理论知识,将学到的用在实践上面。这种教学设置让学生有实习的机会,这样不但能缓解人才缺乏的问题,还为未来会展业提供专业的人才做了铺垫。此外,还可以通过雇员再培训计划,让已经就职的员工继续接受有关会展业的专业知识教育,从而让现职人员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1.2.3. 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国内现在没有统一的会展管理部门,因此各个的地方的管理制度不相一致。这就导致了展览业管理上的混乱。此外,由于国内并没有实行会展资格认证的制度,从而导致展览的质量参差不齐。对此,应该赶快成立一个会展组织,专门引导会展业的发展,规范行业规矩,为会展业的发展营造一个和谐发展的气氛。2. 展览业的发展趋势2.1. 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对展览业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增多。所办的每一个展览不再是要求能吸引国内商人游客,而是要求能够吸引来自世界各国的各种不同背景的人。孙莉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在德国举办的各种展览中,其国外参展商所占的比例均高达50%以上,而国外的观众所占的比例也高于10%。【7】这些数据就表明,德国的会展业已经走向了国际化。而我国应该就德国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找到适合我国会展业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例如将会展业与旅游相结合,利用我国已有的独特旅游优势来吸引更多国外参展商和观众。此外,吴汉荣在其研究报告中提到,要依托中国制造业的优势,让中国会展引领“中国制造”走向世界。【8】由于一连串不合格产品被发现,使得“中国制造”这一词语引起了世界的恐慌。因此,中国应该利用展览,对中国产品进行宣传,让各界人士对中国产品重拾信心。这样就更能够使中国的会展业和中国产品走向国际化道路。2.2. 专业化要实现展览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将综合性的展览会进行转型,使其成为专业性的展览会。因为专业性展会的产品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容易符合各细分市场的需求。从而使参展商和观众更加专业。这就可以避免了在展览过程中因人员复杂而引起的混乱。2.3. 举办城市转向二级城市要实现展览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仅仅将展览在个别大城市举办,而是应该将一些展览放在二级城市上举办。这不但可以减轻大城市的负担,还能使二级城市得到一定的发展。叶欣梁、孙瑞红和高嘉忆在他们的研究中提到,在基础设施健全的二级城市中,举办一些小型展览,这将能对重点城市的展览业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9】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下,在重点城市只会举办一些大型的展览会,特别是代表国家形象的政府性展览。其他中小型的主题展将集中于基础设施健全以及交通发达的二级城市。这使展览业能够在大小城市中相互发展起来,有利于展览业的可持续发展。2.4. 科技化由于科学技术以及网络交流技术的快速发展,举办展览的形式和展会的设施变得越来越科技化。虚拟展会以及网络交易等形式逐渐出现。使展览业得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机会。3. 展览业发展的回报与风险展览业是一个具有经济潜力的产业,因此,它的快速发展必定能带来高回报。但由于展览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所以它的发展面临也着巨大的风险。展览业是一个高回报高风险的产业。3.1. 展览业的回报展览业能够以20%的速度发展,得益于其巨大的经济回报。“only in 2002, Langfang City earned near 500 million yuan from convention-exhibition travel trade. Whats more, statistics showed in 2000 Beijing exhibition industry earned 1.27 billion yuan, which took up 0.5% in Beijing GDP.”10从种种实例可以看出,展览业能够为一个城市的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此外,由于办一个展览需要有强力的基础设施的支持,因此,展览业的发展也能够促进当地的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以及交通技术的创新。展览业的快速发展,将能够让当地以更快的速度对城市的种种设施进行更新。所以说,展览业带给城市的,既是经济的发展,也是城市面貌的更新。3.2. 展览业的风险展览业是一个年轻的产业,尽管近年来它的发展非常迅速,但它在市场上仍然没有站稳脚步,它的发展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Yang Li和Yukun Cao在其研究中提到,现在展览业的发展所面临的风险有很多。其中包括:硬件和软件的风险;宏观和微观的风险;经济和社会的风险。【11】其中,硬件风险是指其硬件设施的落后。每一场展览对其硬件设施的要求都有所不同,要满足每一场展览的需求,这对该城市的硬件设施有很大的要求。一旦该城市无法满足其需求,展览会就会功亏一篑。可是如果盲目地增添和更新城市的硬件设施,很容易会导致浪费以及设施的利用率低。如何协调这一个矛盾,是一个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软件的风险是指展览的管理水平以及人才素质。由于会展业是近几年来才发展起来,所以这方面的人才比较少。各种管理的机制以及人才的培训计划都是很不完善。此外,因为展览这方面的研究材料以及学术性资料是十分缺乏,所以,如何完善各种机制以及提高服务水平,将是未来发展上的首要问题。4. 结论展览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也作为未来的国家发展经济支柱之一,它在发展路程所走的每一步都必须得想清楚。展览业是一个人与人相互接触的行业,所以它是复杂的而且多变的。没有人能够预想到在展会的过程会有什么突发情况,因此,对于会展人才的培养,是整个会展业未来发展中必须首要抓的一环。此外,展馆的建筑,配合会展的发展而建成的基础设施均需要一些懂会展,懂展览的人,这就更一步的说明了人才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现在正是展览业的繁盛时期,因此必须在现阶段对展览业进行研究,找出其不足。然后将其不足逐一攻破,才能让展览业在未来的市场里站稳脚步。现在的展览业已经逐步发展起来,只要国家以及各企业能够通力合作,完善展览业的硬件设施以及管理制度,同时与高校和专科学院合作,培养出一批批会展业的人才,这必定能使展览业的发展走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引用文献【1】 陈向军 田志龙 我国会展经济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9):16-5【2】 李雄雁 会展经济热需要“冷处理”访广州博亚展览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梁一新 南方经济 2001【3】 周常春 程 旭 从国内外比较看中国展览业的发展特点 商业研究 2007(05)【4】 王起静 会展中心的市场化道路(上) 中国会展 2004,(8)【5】 宋伟良 中外会展业发展比较 商业时代理论 2004:35【6】 Li Yi-chao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Education for the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Industry【7】 孙莉 欧洲会展业对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的启示 市场周刊商务 2004(7)【8】 吴汉荣 会展业国际化的难题与对策 国际经贸探索 2005,(5)【9】 叶欣梁 孙瑞红 高嘉忆 城市展览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路径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09,(3)【10】 Xin Rao Li Yichao Liu Wei Reflection on Role-Setting of Convention-Exhibition Economy in Langfang City 【11】 Yang Li Yakun Cao Research on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for Exhibition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Joint ISCRAM-CHAINA and GI4DM Conference Harbin, China 2008(8)参考文献(1) 罗秋菊 庞嘉文 靳文敏 基于投入产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