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音乐照样跳舞.doc_第1页
没有音乐照样跳舞.doc_第2页
没有音乐照样跳舞.doc_第3页
没有音乐照样跳舞.doc_第4页
没有音乐照样跳舞.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没有音乐照样跳舞 解读高金英老师威海十三中 丛永 当我们见到高金英老师的时候,看到的是朴素、自然,其貌不扬,再普通不过的一位中年女性,然而她的讲座却是风趣幽默、精彩异常,以小故事、小事例来诠释教育理论。一天的讲座是在轻松愉快而又不断博得与会者自发的掌声中度过的,听她的讲座感觉是一种享受,又总觉得一天的时间太短,意犹未尽现在我迫切想把自己所知道的高老师的事迹、观点说出来与同仁们共享。高金英:知名班主任。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宏志班管委会主任、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北京市广渠门中学一、四、七届宏志班班主任。高金英老师长期担任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经验丰富。主要著作有没有音乐照样跳舞、我与宏志班、阳光总在风雨后等。一、培养成宏大志向的人高金英退休及生日前夕收获高三(1)班全体来信。从信中重复出现的词汇可看到学生对她的一致认同。如山高水长、天高地厚、海洋、阳光、灯光、温暖、春天、崇拜、母亲、感恩、恩情、想念、爱张萌写道:“山无棱,天地合,不敢与师绝。”刘洋:“我现在常听一首日本歌猫的报恩,希望有一天,我也幻化成猫,依偎在您膝上。” 高金英手抚生日礼物,说宏志之道:“爱字看家、德字先行、严字当头。” 上世纪90年代初,贵族学校风起。1995年,广渠门中学校长李金海参观某贵族学校时,一幕场景的强刺激让他诞生了宏志班。某贵族孩子要零花钱,家长在李金海面前甩给孩子3000元。对比相当数量因贫辍学的孩子,李校长惊怒,断定:“这样的贵族孩子既当不了无产阶级接班人,也当不了资产阶级接班人。”招收城市中品学兼优、生活贫困学生免费高中班,李金海意以此作为抗衡“贵族”这一畸形教育。“对苦孩子,先拉一把,后培养成有益于社会的人,有宏大志向的人才。”他寄希望品学兼优的寒门子弟“当售货员像张秉贵,当售票员像李素丽,当出租车司机不宰人” 1995年,苦孩子组成的班集体取名“宏志班”。人称“首届中国城市希望工程班”。 李金海敢把宏志班交给初来乍到的高金英,是因高金英档案中反映出“她是个工作出色的共产党员”。还因少年丧母的她当过苦孩子并教过苦孩子。1970年至1992年,高金英在河北省吴桥县两所中学担任高中班主任并将大多数人送进大学。孩子的出息终使贫寒家庭走出阴影。高金英就职演说朴素简明:“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请大家严格要求我;我也是一名学生家长,我希望我的孩子遇到什么老师,我就怎样去做。”一是他律,一是自律。带贫+优组成的宏志班。高金英承认“没谱”。对既没成功经验又没失败教训的她来说,惟一“有谱”的是“我有爱”。此前20年教育生涯,她即是在“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冰心)”的实践中走过。 宏志班54名学生来自返城知青、农民、单亲、双孤、残疾人、下岗职工家庭。“敏感、孤僻、自卑、自闭、焦虑。高傲里面藏自卑,矜持背后有压抑。”高金英观察他们“少年老成,一脸凝重,甚至不会笑”、“有6个孩子不会正眼看人,老跟吓着似的”。对这些因家庭不幸导致性格障碍的孩子,高金英以一则故事做比。“暴风雨中,海浪将鱼甩到岸边。天晴了,一个小孩将岸边一条条干渴的小鱼扔进大海。”高金英视宏志班“一条条干渴的小鱼”,她就是那个小孩。没见“小鱼”前,高金英要求自己背名字背照片,意让敏感孩子感觉到“首次见面就叫出自己名字的老师很在乎我”。“这样,他们就会亲近我,就会信任我。”古今中外教育思想,高金英奉行之一“亲其师,信其道”。 二、培养他们挺起腰杆做人自身经历、吴桥经验给高金英认识“贫穷有两种结果,自卑自弃或自尊自强”。显然,她要把54名孩子锻造成后者。“自信、自尊、自立、自强”、“把贫困当成人生财富”、“人活着就是争一口气”、“出身非我选择,道路由我选择”、“人穷志不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贫穷教育贯穿高金英整个教育生涯。接手宏志班后,她又编新词:“不能把穷当成床,躺在上面等人帮”、“没有音乐,照样跳舞”。音乐意指富爸爸、富妈妈。与学生磨合不久,高金英制定出班训“特别有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六个特别,她视为“宏志精神”“有礼貌即行为规范,守纪律即法制教育,吃苦忍耐即挫折教育,志气作为即励志教育”。 学校提供宏志班免费午餐,早晚自理。虽有学校补助、家庭资助和社会捐助,但高金英不希望学生“拿穷说事等人帮”、“不让他们误以为学校照顾、社会捐助都是应该的”。她理想是学校、家庭、个人三足鼎立支撑宏大志向。当他们走向社会后,即便失去两足,自己也能支撑。她要学生自己想办法开源建立“宏志基金”。“自己花自己的钱多仗义啊!”高金英虽激人励志,但不授技法。她教育方法“培养悟性,点到为止”。学生决定捡拾饮料瓶罐。高金英赞同。后有学生建议瓶盖拧下单卖,4角钱1公斤。高金英更加赞同。激励的话是:“腰弯了,自尊的翅膀张开了。”现全校师生绝不随便丢弃瓶瓶罐罐,而是留给宏志班。施者自然,受者坦然。 学校和高金英主动给宏志班创造自力更生机会。培养目的有三:“自己养活自己、锻炼打工能力、如何对待金钱。”一次,学生销售福利奖券,10天共挣4120元。宋然然率先将276元捐给宏志基金,其他同学相继解囊。在推销某洗涤新产品过程中,“促销大王”魏效娟共卖出69袋洗衣粉。由此,第一次发现自己有经营潜能的她清晰了择业方向。他们还卖过炸鸡块,其营销经验是:“不放过每一个孩子,孩子说买,家长肯定掏钱;先给恋人中的女友尝,她若点头,男友肯定满足她;家庭主妇比较青睐物美价廉食品。”他们还清洗过西单电话亭,一次20元。一个现象令高金英欣慰,班训“特别能吃苦,特别有志气”落到实处。几次活动,学生都有10元午餐费,但没人用尽,而是当做一周零花钱。 一次全校外出。午餐时,宏志班吃的是馒头就咸菜,喝的是白开水。其他班吃的是火腿肠、汉堡、巧克力派,喝的是牛奶及饮料。两相对比,高金英观察宏志班,担心刺激激活自卑,结果让她安心。穷学生谈笑自若,而富学生则出现尴尬、气氛紧张、少人说笑,最后背对宏志班吃喝。有宏志生敏感觉察高金英心理,对她说:“现在比的是父母,将来比的是自己。”几个同学向她晃动手中咸菜:“没有音乐,照样跳舞。” 个别没有“音乐”的学生,难与贫困共舞,田伟即是。田伟是苦孩子中的苦孩子。他父母离异,母亲因病出走,没有生活来源的姥姥带他与妹妹过活。贫寒+不幸扭曲了田伟性格。他曾在作文中流露:“我父母生了我,却不管我,把我抛向这冰冷的世界,任凭我用稚嫩的小手触摸这石头般的社会。”铅笔盒内纸条流露出他的世界观“一切都是虚伪的”。该世界观影响田伟行动。他冷漠对待捐款捐物捐献人,没有笑脸没有感谢。“从田伟脸上看不出喜怒哀乐”的高金英比喻田伟“冻透的柿子”。她感化办法是:“不能用开水浇,得用温水慢慢焐。”3年间,她家访田家200多次。逢年过节,必留田家改善伙食。田伟缺什么都在她眼里,她给他买鞋,给他家买洗衣机。高金英注意田伟从不吃鱼。田伟解释:“我姥姥说了,吃鱼会扎刺,扎刺就要上医院,上医院就得花钱。我们家没钱。”高金英就此上课:“一根小小的鱼刺就吓着你啦,将来走向社会,比鱼刺厉害的事多了,你都躲着吗?”高金英遂帮他择鱼刺,后鼓励他自己动手,田伟终于敢吃鱼了。高考前夕,考生都在家复习,只有田伟请求在高金英办公室度过。她从田伟举动中看到怀疑一切的人的心理转变和依赖。田伟拿到录取通知书后,隐晦比喻高金英:“您给了掉在井里的孩子一根绳子。”高金英亦模糊表示:“我不但要把他拽上来,还要扶他站起来。”毕业前,田伟交了入党申请书。他从高金英身上推理:“党员都是好人。我也要像老师一样当好人。” 学校校规之一,下午课前10分钟是班级管理时间,师生简称“午检”。高金英高效利用“午检”,分秒渗透“宏志精神”。她惯拿小事开刀,再套用一些道德文章以小喻大。“咸菜风波”发生后,她用一周“午检”教育宏志班“自律是做人做事的基石”、“好人都是自律的人”。 因宏志班午餐免费,当菜量不够时,本可以再去要菜,但有学生意识“老去要怕人说闲话不吃白不吃”。于是高金英开班会,让大家想个“两全其美之策”。有人提议用班费买咸菜以补不足,高金英同意,欲以此教育大家“什么都不是白来的”、“做事以不麻烦别人为前提”。之后,同学在批发市场买了一箱真空包装的大头菜。一天,高金英发现有几袋打开包装的长毛咸菜。她当时就火了,意识问题的严重:“咸菜长毛的背后是心的长毛。”于是,她连续五天“午检”说“咸菜为什么长毛?”同学承认:“老师看着,大家分一袋咸菜吃,老师不在就一人拿一袋,吃不完又拿回去,再吃时,总觉得是别人吃剩的,就又开袋新的,旧的自然就长毛了。”高金英就此展开自律与他律,勤俭持家、挥霍败家说教。“照你们这样,将来有了钱,成家会败家,掌权会亡国。”几年后,98届同学聚首,各说各话,只有“咸菜风波”引起共同记忆。高金英暗喜“火没白发”。她希望自律的火苗永在他们记忆中燃烧。 高金英记忆中,她当八年班主任,发过三次火。“羽绒服风波”让她第二次着火。2001年,某企业捐第七届宏志班一批蓝粉两色羽绒服。分发时,高金英根据经验(孩子懂事)没参与。她没想到,班长还没分发,女生一下抢光了蓝色,男生没动手,眼盯高金英,看她如何处理一堆粉色。高金英拎起粉色羽绒服问女生:“两种颜色间,按常理,你们该选择哪种,而为什么你们违背了常理?要我看,你们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如果人人都像你们,还会有宏志班吗?”高金英说完,女生将羽绒服搁置原处,班长重新分发。高金英借此重申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受助与相助关系、利己与利他关系。 第三次是春游路上,同学们在座位上谈笑自如,而高金英坐在加座上。看不过去的记者问学生:“怎么不给老师留个正座?”视高金英为“妈妈”的学生说:“老师又不是外人。”高金英揪住此话不放。“晨检”说“午检”讲:“你们今天不给老师让座,明天就不会孝顺家长。”就此事,她给大家讲了一只小鸟依仗一截树枝成功飞跃太平洋的故事。未等她破题,便有学生悟出“那截树枝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评价高金英帮人是“高参”;管人“稳、准、狠”。 由于宏志班的特殊性,高金英时刻绷紧预防思想霉变的弦。起初是怕学生栽在钱上,后来又怕栽在荣誉上。一次外出讲演,某女生因丁点原因赌气撕了讲稿。“长脾气了”,高金英意识:“她在由自卑走向自傲,这个火苗必须扑灭。”翌日,高金英在公共汽车上无端挨司机奚落。当时车上有她的学生。她生气、委屈但没发作。一路反思,司机固然欠缺教养,但自己情绪落差跟女生一样,都是在社会聚光灯下悄然变化的反映。宏志班的社会知名度极易使师生晕眩,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之后一周时间,高金英与学生讨论我是谁。 八年宏志班主任,高金英深刻理解了:“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人格的伟大。”(爱因斯坦)。接手宏志班不久,高金英即悟出:“仅有爱是不够的。把寒门劣势扭转成人格优势前提德育先行。”她要“以德治班”。如果当初追随潮流重智轻德,宏志班历史就会改写。她常对学生说:“不怕没才就怕无德。有才无德也是废人。知识欠缺可以补,品德欠缺补也难。”以高金英八年经验:品德好的学生,学习不会落后。她的学生100%上了大学,85%是重点大学。每届开学,高金英敢对每位家长承诺:“我保证三年后给您一个大学生。”并形象做比她的全力投入“用脑袋顶过去,用肩膀扛过去,用手拽过去,用脚揣过去。条件是,您得配合我”。条件即:德字先行,严字当头。另外,宏志班家境根本不可能让孩子复读。所以,她逼自己“只能成功,不许失败”。 高金英理解的“德”真善美。她诗意地表达:“我希望我的学生把美做皮肉,将善当经络,用真架起全身骨骼。” 三、培养他们眼里有人 “培养宏志人感恩意识”是高金英德育重点,尤其在独生子女大环境中,对比“皇帝”、“公主”处处表现出的惟我独尊霸权思想,感恩这一现今稀缺品德尤要强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父母,对捐助者,对所有援手宏志班的人。高金英通俗语言是“得让他们眼里有人”。 “德行都在细节中”,高金英惯在细节中授人以德。 李楠考上宏志班不久,她母亲去世了。高金英从自己母亲过早去世的体验中深知,贫+孤对一个15岁孩子的压力。当年,她老师的一句话让她记忆至今:“妈妈走了,老师还在。”高金英将李楠不幸告知全班,暗示李楠不幸也许会落到每人头上,期望得到“妈妈不在,我们还在”的温暖承诺。之后,高金英看到班长带领全班同学用数学纸给李楠妈妈做了花圈。李楠课桌里有同学为她抄写的课堂笔记,有慰问卡,还有信:“我们都是你的兄弟姐妹,会和你度过今后的风风雨雨,我们还有共同的妈妈高老师。” 何新航母亲去世了,全班为何母折叠一千只纸鹤。 王颖母亲出车祸成植物人后,高金英布置班委会召开主题班会“呼唤妈妈”,以此进行亲情教育、感恩教育。全班拿出1400元给王母治病。同学安慰王颖:“多一分钱就多一份希望”,课余,他们搜集更多废品援助王颖。 第二届宏志班在爱心人士资助下,总成绩前10名学生得到1300元奖励。高金英暗中希望他们把钱捐给宏志基金,并将他们的捐与留当成对自己知恩图报教育的一次考试。6个人捐就算及格。结果,她得了满分。另一意想不到的满分是,某大学毕业后到银行工作的学生将第一个月工资680元捐给学校。说:“留给弟弟妹妹。” 高金英做过问卷测试:请学生在4个选项中选出通过何种途径得到想要的东西?A.自己攒钱B.亲朋好友赠送C.向父母要D.以后再说。全班一致答A、D。高金英满意他们言语的“懂事”,更满意行动的懂事。吃饭,女生谦让男生,劳动,男生体贴女生。有人感冒,准有药片及时送达。饭后没有剩饭剩菜,即使有也是肉菜,那是谦让的结果。一次,将吃剩的馒头丢进泔水缸的同学遭全班谴责。高金英曾暗示某任课老师腰不好。第二天,讲台椅子上出现一个加厚靠垫儿。最令高金英自慰的是自律教育暂画句号宏志班免于监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达到自我教育”,高金英凡介绍宏志经验必强调此话。 四、培养他们德智并举高金英现做课题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生人格教育研究。 精神生态危机已非个别现象。高金英不讳言:“这都是重智轻德,重理轻文,缺失人文教育的恶果。”而她受教育的年代是德智并举。从小学到师范,她“一步都没落空”地在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中接受了道德洗脑。结果是,高金英说:“让我们这代人学坏不容易,改变信仰更不可能。”2003年,她获得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诸多荣誉中,她尤重该称号。“我什么荣誉都可以让,惟独它不让。”党员之重源自教育之深。尽管她的执著追求曾被不理解的人讽刺、奚落,高金英笑说:“半辈子热血岂是一两句风凉话吹凉的。”八年,她按自己认同和熟悉的理念浇灌宏志班。3月26日,高金英对自己老师、63岁的赵克平说:“我的今天来自您给我的昨天,我现在又把它交给学生的明天。” 现宏志班班训已成校训。校长吴甡以德治校,十届宏志班均以德治班。但多少学校仍在升学指挥棒下进行着失衡的教育悠悠万事,分数惟大。家长重身轻心,学校重智轻德,社会重名轻实。有着心灵工程师的老师重教书轻育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