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方案.doc_第1页
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方案.doc_第2页
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方案.doc_第3页
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方案.doc_第4页
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方案非典型肺炎是指目前病原尚不明确,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的,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为指导各级卫生部门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有效的治疗、预防和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蔓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组织专家在总结前一阶段防治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方案,供各地在工作中参考执行。该病为一种新发传染病,其技术方案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修改、完善。各地在实际工作中,对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方案有何建议和修改意见。附件1请及时与卫生部疾病控制司联系。非典型肺炎病例的临床诊断标准(试行)1.流行病学史1.1发病前2周曾密切接触过同类病人或者有明确的传染给他人的证据1.2生活在流行区或发病前2周到过非典型肺炎正在流行的地区2.症状与体征发热(38)和咳嗽、呼吸加速,气促,或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之一以上。3.实验室检查早期血WBC计数不升高,或降低。4.肺部影像学检查肺部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样改变5.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非典型肺炎的临床诊断根据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验、肺部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进行临床诊断,一旦病原确定,检测方法特异,即建立确诊病例的定义。疑似病例:1.123或1.2234临床诊断病例:1.1234或1.22345非典型肺炎重症病例诊断标准非典型肺炎病例符合下列标准的其中1条可诊断为非典型肺炎的重症病例:1.多叶病变或X线胸片48小时内病灶进展50%2.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次/分;3.低氧血症,吸氧3-5升/分条件下,SaO2 93%,或氧合指数30次/分;吸氧3-5升/分条件下,SaO293%;3、严重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吸氧5升/分条件下SaO290%或氧合指数200mmHg,经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无改善,或不能耐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者,应该及时考虑进行有创的正压通气治疗。4、一旦出现休克或MODS,应及时作相应的处理。如果处理有困难或条件不足,应及时请有关专家会诊。二、非典型肺炎出院诊断参考标准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1、未用退热药物,体温正常7天以上;2、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改善;3、胸部影像学有明显吸收。附件3医院消毒隔离工作指南(试行)由于非典型肺炎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接触病人分泌物传播,医院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时,必须采取严格的隔离防护措施。结合前阶段的防治经验,特制定本指南。1、基本要求1.1全体医护人要提高认识,特别是急诊、门诊工作人员,要掌握非典型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防护措施,及时发现病人,避免漏诊、误诊。1.2医院应设立相对独立的发热病人诊室,诊室应通风良好。1.3坚持首诊负责制,一旦发现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人,应立即收治到专门的留观室,专留观室须与其他留观室隔离。无特殊原因,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应转到指定医院进行治疗。定点医院专门病房由感染(传染)科、呼吸科和ICU医护人员组成的联合救治小组管理。1.4医院要重视消毒隔离工作,各部门要密切协作,确保消毒隔离措施落实到位。要定期做好消毒监测,保证消毒效果。1.5综合做好预防院内感染发生的各项措施,医务人员要增强体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1.6其他普通病区要注意环境卫生、通风换气,做好消毒、清洁工作。2、非典型肺炎病区管理2.1非典型肺炎病人必须收治在专门病区,基本要求是:(1)通风良好,独立设区,与其他病区相隔离;(2)专门病区内应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无交叉;(3)医护人员办公室应通风良好,与病房分隔无交叉,并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4)疑似病人与确诊病人要收入不同的病房;(5)进入病区应戴12层棉纱口罩、帽子、鞋套,穿隔离衣;(6)病区出入口应有专人检查出入人员是否符合要求。2.2住院病人均需戴口罩,严格隔离,严格管理,不得离开病区。疑似病例与临床诊断病例尽可能分别隔离。2.3严格探视制度。不设陪护,不得探视,如病人危重等情况,确需非探视不可,探视者必须戴12层棉纱口罩、帽子、鞋套、穿隔离衣,严格做好个人防护。3、病区的消毒隔离3.1空气消毒3.1.1非典型肺炎病房的空气消毒处理需要定期消毒的有隔离病房、放射科机房、病区值班室、更衣室、配餐室、病人电梯间、门诊候诊室、病区走廊等。病房有人的情况下:强调病房的通风,特别是强调自然风的通风对流,保持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交换,自然通风不良则必须安装足够的通风设施(排气扇)。可用乳酸加热熏蒸消毒,每天上、下午各消毒1次,按下表用量将乳酸溶于适量水中,加热蒸发,使乳酸细雾散于空气中。附表:以净高为3m计算,面积大小不同的房间所用乳酸量面积(m2)102030405060708090100乳酸用量(ml)2468101214161820病房无人的情况下: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次不少于1小时,每天2-3次。0.5%的过氧乙酸喷雾,用量为20-30ml/m3,作用30分钟;或3%过氧化氢喷雾,用量为20-40ml/m3,作用60分钟;或用活化后的二氧化氯,浓度为0.05%喷雾,用量为20ml/m3,作用30分钟;或有效氯1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雾,用量为20-30ml/m3,作用30分钟;或有强氧化高电位酸化水原液喷雾,用量为20-30ml/m3,作用30分钟。以上化学消毒剂用作空气消毒均需在无人且相对密闭的环境中(消毒时关闭门窗),严格按照消毒药物使用浓度、使用量及消毒作用时间操作,方能保证消毒效果。每天应消毒1次,消毒时腾空房间,密闭门窗进行喷雾,喷雾完毕,作用时间充分方能开门窗通风。3.1.2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的ICU病房必须专用,不能收治其他病人。3.2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病房、走廊、检查室、X光室、B超室、检验室、治疗室、医护人员办公室等场所地面要湿式拖扫,可用0.1%过氧乙酸拖地或0.2%-0.5%过氧乙酸喷洒或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拖地)。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门把手、病历夹等可用上述消毒液擦拭消毒。病房门口、病区出入口可放置浸有2000mg/L有效氯的脚垫,不定时补充喷洒消毒液,保持脚垫湿润。3.3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的处理对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要及时消毒处理。每病床须设置加盖容器,装有足量1500mg/L-2500mg/L有效氯消毒液,用作排泄物、分泌物的随时消毒,作用时间30-60分钟,经消毒后的呼吸道分泌物可倒入病房厕所,每天消毒痰具一次。3.4病人使用物品的消毒3.4.1病人使用的被服、口罩要定时消毒,可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病人的生活垃圾要用双层垃圾袋盛装及时有效处理,避免污染的发生。便器、浴盆的消毒可用有效氯1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3.4.2呼吸治疗装置在使用前应进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建议尽量使用一次性管道,重复使用的各种管道应在使用后立即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清洗,然后进行灭菌消毒处理。3.4.3体温计使用后可即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听诊器、血压计等物品,每次使用后应即用75%乙醇擦拭消毒。3.4.4运载病人的交通工具及用具消毒。救护车运载非典型肺炎病人时应开窗通风,病人离车后,应立即对车内空间及担架、推车等物品用0.5%过氧乙酸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3.5使用后的隔离衣、口罩、帽子、手套、鞋套及其他生活垃圾要及时处理,存放容器必须加盖,避免可能的污染。3.6污水处理。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医院现阶段可以适当增加药物投放,使总余氯量在6.5mg/L。3.7终末消毒。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病房必须进行终末消毒。4、医护人员个人防护4.1医护办公室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4.2医护人员进入病区必须戴12层棉纱口罩,4小时应更换;进入病房均需穿隔离衣、戴手套、工作帽和鞋套。4.3医护人员在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的消毒和清洗。手消毒可用0.3-0.5%碘伏消毒液浸泡或擦拭手部1-3分钟,洗手应采用非接触式的洗手装置。4.4进行近距离操作时,除做好上述防护外,应戴防护眼镜。4.5医护人员在进入、离开病区时,要注意呼吸道及粘膜防护。附件4非典型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提纲(试行)1、核实诊断2、病例个案调查(1)病例基本情况(2)发病治疗情况(3)接触者调查(4)有关因素调查3、对于暴发疫情的病例要重点调查职业史、禽畜接触情况、类似病例接触情况4、样本的采集送检、检测(1)发病早期要及时采集血清、鼻咽拭子、痰液、胸液、支气管冲洗液(2)聚集性病例要采集病例的双份血清(3)死亡病例要采集尸解组织:肺组织等(4)必要时采集病例密切接触者有关检材5、分析总结要点(1)三间分布(2)临床分析(3)有关因素分析:职业因素、接触者发病情况分析(4)病例间相互关系(5)潜伏期分析附:非典型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略)附件5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报告登记一览表(试行)(略)附件6非典型肺炎病例实验室检测标本采集技术指南(试行)一、病毒分离标本的采集与运送1、采集病毒分离成功的关键取决于采集标本的质量,及其保存运输等环节。为提高病毒的分离率,在发病早期,可每天采集1份咽拭子,采集多份痰液。(1)鼻咽拭子:用棉签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将棉签头浸入含45 ml样本运输液的螺口试管中,尾部弃去。(2)痰液:让病人将痰液咳入无菌平皿中,然后用棉签刮取痰液放入含45 ml样本运输液的螺口试管中。(3)嗽口液:用10ml洗液嗽口。(4)尸检标本:取肺、肝、肾、心、淋巴结、血凝块等组织2厘米2厘米大小,置于10螺口试管中。每种组织需要510管。2、标本保存上送标本采集后应立即冷冻保存,如未能及时接种应置-70或以下保存。常用的样品运输液为:pH7.47.6的Hanks,Eagles或水解乳蛋白液。为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在采样液中需加入青、链霉素,终浓度为每毫升1000单位青霉素和100g的链霉素,(也可用庆大霉素,其终浓度为每毫升1mg,)同时加制霉菌素,终浓度为每毫升4g。二、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与运送1、采集细菌培养标本最好在抗感染治疗之前采集,可采集咽拭子或痰液。1)咽拭子:用无菌湿棉签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再将棉签放入无菌试管中。2)痰液:让病人直接将痰液咳入无菌平皿中。2、保存运送做细菌分离培养的样本密封好常温下2小时内送检。三、血清标本采集与运送1、采集须采集病例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1)尽早采集急性期血样,最迟不晚于发病后7天。恢复期血样则在发病后24周采集。2)无菌采集5ml血液标本,分离血清,冷冻。3)详细登记有关病例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发病日期、采样日期等。2、运送保管1)血清标本应带冰在24小时内运送至实验室。应分装多管冷冻保存。2)标本至实验室后,病毒分离标本应尽快进行接种分离,48h内能进行接种的可置于4保存,如未能接种应置-70或以下保存。3)血清标本可在4存放一周,长期保存置-20或以下。四、实验室安全指南样本检验采取就地检验的原则,当地医院能开展的项目在当地检测,同时将血清样本和咽拭子等相关样本送当地疾控中心检验。病原分离检测必须在II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内,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和生物安全防护原则进行。附件7病人住所及公共场所的消毒(试行)1、对住过病人的房间应及时进行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的消毒。可用15%过氧乙酸7ml(1g/M3)熏蒸2小时,或用2%过氧乙酸按8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1小时。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2、对住过病人的楼层走道的墙壁、地面和所有公用电梯、楼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按100ml/M2喷雾2遍,作用30分钟后对易腐蚀、褪色的部位可用清水清洗或擦拭。3、对病人使用过的会议室、娱乐室及大厅、走道等场所应尽可能长时间地开窗通风换气。必要时可用过氧乙酸进行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房间)。4、对可能受污染的床上用品、毛巾可用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对家具、日常用品等物体的表面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30分钟后用清水清洗或擦拭。5、流行区流行期间,公共场所应尽可能的通风换气。应确保公共场所的空调系统安全送气,防止爆发流行。可对整个供气设备和送气管路用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附件8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试行)1.地面、墙壁、门窗: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500mg/L1000mg/L二溴海因溶液或1000mg/L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泥土墙吸液量为150 ml/m2300 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 ml/m2。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 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min。2.空气:房屋经密闭后,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溶液7 ml(1 g/m3),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薰蒸2 h,即可开门窗通风。或以2%过氧乙酸溶液(8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30min60min。3.衣服、被褥: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min,或用流通蒸汽消毒30 min,或用250mg/L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不耐热的毛衣、毛毯、被褥、化纤尼龙制品等,可采取过氧乙酸薰蒸消毒。薰蒸消毒时,将欲消毒衣物悬挂室内(勿堆集一处),密闭门窗,糊好缝隙,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7ml(1g/m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薰蒸1h2h。或将被消毒物品置环氧乙烷消毒柜中,在温度为54,相对湿度为80%条件下,用环氧乙烷气体(800mg/L)消毒4h6h;或用高压灭菌蒸汽进行消毒。4.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稀薄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每1000 ml可加漂白粉50g或2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2000ml,搅匀放置2h。无粪的尿液每1000ml加入干漂白粉5g或次氯酸钙1.5 g或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100 ml混匀放置2h。成形粪便不能用干漂白粉消毒,可用20%漂白粉乳剂(含有效氯5%),或5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2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h。5.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15 min30 min,或流通蒸汽消毒30 min。也可用0.5%过氧乙酸溶液或250mg/L500mg/L二溴海因溶液或250mg/L5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洗净。6.食物:瓜果、蔬菜类可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0 min,或用12mg/L臭氧水冲洗60min90min。病人的剩余饭菜不可再食用,煮沸30min,或用20%漂白粉乳剂、5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2 h后处理。也可焚烧处理。7.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2%漂白粉澄清液(含有效氯5000 mg/L)、或5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或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 min,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8.家用物品、家俱:可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1000mg/L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洗消毒。9.手与皮肤:用0.5%碘伏溶液(含有效碘5 000 mg/L)或0.5%氯己定醇溶液涂擦,作用1 min3 min。也可用75%乙醇或0.1%苯扎溴铵溶液浸泡1 min3 min。必要时,用0.2%过氧乙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