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门类(二级类).doc_第1页
学科门类(二级类).doc_第2页
学科门类(二级类).doc_第3页
学科门类(二级类).doc_第4页
学科门类(二级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20:学科门类(二级类): 电气信息类 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表(本科)团队名称: 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 王熙照 所在院校: 河北大学 推荐部门: 河北省教育厅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二一年一月填 表 说 明1. 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楚、工整。2. 推荐表由推荐部门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填写。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资格。3. 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教材,截止时间是2009年12月31日。4. 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5. 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河北大学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于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是河北省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对河北省的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1983年招收河北省第一届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本科生。1994年被评为河北省省级重点学科,在2005年和2009年的河北省高校省级重点学科评估中连续两次被评为优秀。1995年招收河北省第一届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研究生。河北大学计算机学科现在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三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点,一个河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机器学习与计算智能实验室),一个河北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近30年来,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主动适应河北省及国家信息化建设对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需求,以高水平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支撑,教学科研相互促进,逐步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教学队伍,为河北省和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团队带头人:团队带头人王熙照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数学与计算机学院院长,河北大学计算机学科带头人,河北省机器学习与计算智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河北省机器学习学会理事长,IEEE 资深会员、IEEE SMC 董事局董事、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 (IJMLC)国际杂志主编,IEEE Transactions on SMC Part(B)、Information Science国际杂志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与计算智能。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发改委基金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河北省博士基金项目等10余项。2007年获河北省教育厅首批百名优秀创新人才计划支持。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60余篇。获河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河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由于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突出成绩,2009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团队组成:包括团队带头人在内,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由23名教师组成,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1人,河北大学教学名师2人,具有国外留学及进修经历的5人。团队中9人获得博士学位,13人获得硕士学位(其中5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团队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职称结构 图2 年龄结构团队的结构合理,既有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又有思想活跃、追求上进、肯于钻研的青年教师,能够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同时蕴含着很好的发展潜力。教学任务:该团队承担计算机专业13门主干课程计算机导论、离散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软件工程、电子线路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任务。这些课程中有2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计算机导论、数据结构),5门课程为校级精品课(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电子线路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主干课程对于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学改革:近5年来,团队成员在认真完成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结合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承担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1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1项,河北大学校级教改课题10余项。发表教改论文20余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正式出版教材9部,其中2部入选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教学改革成果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学生考研率和考取率逐年提高,不少学生以优异成绩考取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计算机专业学生与数学专业学生共同组队参加河北省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取得了国家一等奖5项、国家二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7项和省级二等奖8项的优异成绩。科研成果:近5年来,团队成员积极承担本科生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努力高质量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该团队积极承担科研工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发改委、教育部重点项目各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级项目10项,河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3项,获河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20余篇。科研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团队成员学术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团队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优势,坚持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努力把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工作。主动适应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不断深化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研讨制度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完善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二、团队成员情况1.带头人情况:姓 名王熙照出生年月1963.10参加工作时间1983.07政治面貌党员民 族汉性 别男最终学历(学位)博士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授予时间1998.09高校教龄27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院长联系地址、邮编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071002办公电动电子邮件地址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1模糊值属性特征子集的选取,2007年度河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2复杂不确定环境下软计算技术及其应用,2007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四。3带有交互作用的模糊分类和模糊推理研究,2007年度河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名第一。4Internet上用户访问信息与中文文本信息的挖掘及应用,2007年度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5模糊信息的示例学习理论和算法,2003年度河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名第一。6IEEE SMC国际电器电子工程师协会“杰出贡献奖”,2004年度。主要学习、工作简历起止时间学习工作单位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1979.09-1983.06河北大学本科/基础数学1985.09-1987.07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基础数学1995.09-1998.07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计算机应用技术1983.07-1988.01河北大学数学系数学(助教)1988.02-1993.06河北大学数学系数学(讲师)1993.07-1998.10河北大学数学系应用数学(副教授)1998.11-2000.09河北大学数学系应用数学(教授)2000.10-今河北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应用/应用数学(教授)2.成员情况:成员人数 22 姓 名袁方年 龄45参加工作时间1985.07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计算机软件与理论高校教龄25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副院长姓 名田俊峰年 龄45参加工作时间1981.12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校教龄24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姓 名田学东年 龄47参加工作时间1984.08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校教龄18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系主任姓 名李凯年 龄47参加工作时间1986.07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校教龄24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姓 名徐建民年 龄44参加工作时间1987.07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管理科学与工程高校教龄23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姓 名刘振鹏年 龄44参加工作时间1987.07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校教龄23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姓 名李新福年 龄40参加工作时间1993.07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校教龄17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姓 名王兵年 龄44参加工作时间1987.0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校教龄23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姓 名张晓莉年 龄53参加工作时间1975.0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计算机教育技术学高校教龄28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姓 名王煜年 龄39参加工作时间1993.07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管理科学与工程高校教龄17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姓 名李继民年 龄41参加工作时间1991.0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校教龄16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系副主任姓 名卢素魁年 龄51参加工作时间1976.11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校教龄29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姓 名杨晓晖年 龄35参加工作时间1999.0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校教龄11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姓 名杨文柱年 龄41参加工作时间1992.0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校教龄18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姓 名翟俊海年 龄46参加工作时间1988.0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校教龄10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姓 名何欣枫年 龄34参加工作时间2001.0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校教龄9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姓 名王苗年 龄35参加工作时间1996.0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校教龄14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姓 名马颖丽年 龄48参加工作时间1984.0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 业无线电电子学 高校教龄26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姓 名陈昊年 龄34参加工作时间1999.0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校教龄11专业技术职务讲师行政职务姓 名郗亚辉年 龄33参加工作时间1999.0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校教龄11专业技术职务讲师行政职务姓 名张明年 龄33参加工作时间2000.0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校教龄10专业技术职务讲师行政职务姓 名史青宣年 龄31参加工作时间2001.0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校教龄9专业技术职务讲师行政职务三、教学情况1.主要授课情况:(2006年以来)课程名称授课人起止时间总课时电子线路基础田学东、李新福2006春2010春918离散数学王熙照、卢素奎2006春2010春612计算机导论袁方、王兵2006春2010春476C语言程序设计徐建民、王苗2006春2010春764数据结构张晓莉、史青宣2006春2010春1020操作系统刘振鹏、王煜2006春2010春1098计算机组成原理李继民、陈昊2006春2010春1061计算机网络杨晓晖、张明2006春2010春765数据库原理袁方、翟俊海2006春2010春945软件工程杨文柱、郗亚辉2006春2010春792编译原理李凯、何欣枫2006春2010春884微机原理及应用王兵、马颖丽2006春2010春878计算机系统结构田俊峰、李继民2006春2010春9452.教材建设情况:(主要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情况)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数据结构(第二版)刘振鹏张晓莉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自编操作系统(第二版)刘振鹏张明王煜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自编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杨素行俞孟尝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杨素行俞孟尝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版)白中英科学出版社2007“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王珊萨师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计算机体系结构(第二版)张晨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人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版)张海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第六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第三届电子部优秀教材奖编译原理(第二版)张素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国家级优秀教材奖微型计算机技术(修订版)孙德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离散数学左孝凌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4经典教材计算机导论(第二版)袁方王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自编计算机系统结构田俊峰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自编电路基础田学东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自编C语言程序设计王煜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自编计算机网络习题解答与实验指导杨晓晖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自编数据结构习题解答与实验指导王苗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自编操作系统习题解答与实验指导王煜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自编3.教学成果获奖情况: 项目名称奖励名称奖励级别时间独立学院学生综合素质与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9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互融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8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整体优化现代综合教学法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3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程序设计系列课程建设与实践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044.教学改革项目:(省部级以上、2000年以来,如精品课程、教学基地等,限15项)项目名称经费项目来源起止时间数据结构1万元省级精品课2002-2011计算机导论1万元省级精品课2007-20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5万元河北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2011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3万元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2009-2013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建立院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探索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06020330)2007-20095.教学改革特色:(团队设置特色,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等)团队特色: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的23名教师中,教授10人、副教授9人、讲师4人,博士9人、硕士13人(其中在读博士5人),45岁以上7人、35-45岁11人、35岁以下5人,具有国外留学、进修经历的5人,具有外校学缘的10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1人。团队的职称结构、学位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既有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又有思想活跃、追求上进、肯于钻研的青年教师。团队中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分别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天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国内名牌高校。团队带头人王熙照教授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团队成员主持或参加了河北省精品课程和河北大学精品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徐建民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张晓莉、刘振鹏等,田俊峰、杨晓晖等分别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徐建民、袁方、王苗等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张晓莉教授和袁方教授分别主持了河北省精品课程的建设,田学东教授、刘振鹏教授、田俊峰教授、李继民副教授分别主持了河北大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团队高度重视教风和学风建设,注重发挥几十年来逐渐形成的以学生为本、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专业特色:计算机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河北省及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专业、身心素质,扎实掌握现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严格的计算思维和软硬件开发训练,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应用开发及科技管理能力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目前我校计算机学科是河北省省级重点学科,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三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点,一个河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机器学习与计算智能实验室),一个河北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团队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充分发挥计算机学科的科研优势,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强化数学学科与计算机学科的交叉融合;强化教学与科研的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不断加大教师科研工作与本科教学工作的融合力度;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不断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例;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实行实验室开放制度;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信息化建设人才。 课程特色: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而主干课程对于保证教学质量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计算机分会/美国计算机学会推出的计算教程2005(即IEEE-CS/ACM的CC2005)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年编制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并结合我校多年的教学实践,确定计算机导论、离散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软件工程、电子线路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等课程为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计算机导论对整个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做总体性介绍,离散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软件工程属于软件系列课程,电子线路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属于硬件系列课程。很多学校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或复试都要考查这些课程。加强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提高主干课程教学质量的保证,也为提高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13门主干课程中,2门课程为河北省精品课程、5门课程为河北大学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省级示范中心)承担,精品课程建设和省级示范中心建设,保证了主干课程教学的高质量。改革措施:团队成员结合教学工作实际,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通过承担多项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和学校教学改革课题,在教学理念更新、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实验教学强化、教学管理规范等环节取得了创新性教学研究成果,并应用于教学实际,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管理的规范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实验教学、“数据结构”和“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成果分别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三等奖,基于“计算机导论”等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获河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实验教学:计算机专业是工科专业,教学团队在高质量完成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在2003版和2006版教学计划的修订中,不断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单独设课,单独计算学分,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形成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与某一理论课程对应的课程实验、综合运用几门课程知识的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毕业设计(论文)。不断改进和完善实践教学环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于2007年10月被评为河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年对学生全面开放(包括节假日和晚上)。资源建设与网络教学: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把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教学,13门主干课程中有10门课程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其中自行开发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多媒体课件获河北大学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7门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和5门校级精品课程)全部在学校统一的网络教学平台上建立了教学网站,学生在教学网站上可以获取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补充教学资料等教学资源,还可以通过网站与教师进行双向交流。教学网站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学生课后的自学和对有关问题的深入探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6.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计算机专业教学团队在教学中注重各主干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注意课程内容间的相互衔接,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适当压缩了理论教学的学时,强化了实验教学环节,使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学分所占比例由原来的25.1提高到了30.97,在系统讲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与培养。通过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省级校级教学改革课题的研究,在改革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模式、规范教学研讨、完善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有力地保证了教育部两个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的贯彻落实,使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近5年年来,本科生参与完成教师科研项目58人次,计算机专业学生与数学专业学生联合组队参加河北省及国家大学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了国家一等奖5项、国家二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7项和省级二等奖8项的优异成绩。该团队培养出了一大批理论知识扎实,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他们有的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学府的研究生继续深造,并得到了这些学校的好评。有的成为了所在单位的骨干人才,为单位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7.教学改革论文(限10项)论文(著)题目期刊名称、卷次时间计算机导论教学内容改革探讨计算机教育,2009(24)2009.12关于建立院级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探讨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2009.09计算机导论实验教学改革探讨计算机教育,2009(15)2009.08双语教学的实践与问卷调查计算机教育,2009(7)2009.04基于Web的实验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2)2006.03基于Web的数字电路实验仿真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6,36(1)2006.01“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探讨计算机教育,2006(8增)2006.08规范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计算机教育,2006(8增)2006.08传统课程网站向研究性学习课程网站的转变电化教育研究,2005(3)2005.03制定教学规范 提高教学质量第七届全国计算机系主任论坛论文集2004.08四、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工作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保证教学质量持续稳步提高的重要基础,本团队通过建设有效的教学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师间的教学交流,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针对当时青年教师比较多的情况,2003年9月-2004年1月曾举办为期一个学期的青年教师教学研讨活动,团队中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深入到教室听取青年教师的授课情况,并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既对教学中的优点给予热情鼓励,也中肯地指出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指导青年教师如何撰写讲义、如何抓住重点内容及如何突破难点内容,青年教师也去听老教师的课,直接感受老教师们良好的教学风范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使青年教师大为受益。之后,采取暑期培训、课程小组、课程群小组研讨等形式,长期坚持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予以指导,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快速提高。通过集体备课、课程研讨、集体命题、集体阅卷、互相听课、授课点评等方式,指导青年教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通过对青年教师有计划、有目标的培养,使团队中的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教学科研骨干力量。史青宣、杨晓晖、王苗、张明等青年教师在河北大学第三、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的优异成绩。史青宣还荣获2009年度保定市大中专院校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在做好对本院青年教师培养的同时,团队还接受以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为主的来我校进修的教师,进修的教师均有大学毕业或相当于大学毕业的水平,具备完成进修任务所必需的业务基础。团队遴选教授、副教授担任指导教师或进修班的任课教师,并针对进修教师的具体情况制定进修计划。安排进修教师参加课程组的教学研讨活动,使他们不仅学到更多的知识,还使他们了解教学及教学管理的相关环节。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修教师担任一定的教学工作(如辅导、实验、批阅作业等)。五、科研情况1.科研项目(限5项)项目名称经费项目来源起止时间加权模糊规则的泛化能力研究(60473045)18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5-2007不确定统计学习理论研究(60773062)3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8-2010基于实体行为特征的动态信任关系管理模型(60873203)3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9-2011引入模糊逻辑的数学公式结构分析与理解研究(60772073)8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8-2008异常点挖掘研究及其应用(08963522D)10万元河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基础研究项目2008-20102.科研成果转化教学情况团队既注重教学工作,也注重科研工作,注重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的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团队成员的主讲课程和科研方向是一致的,能够及时把本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反映到教学工作中介绍给学生。除此之外,教师还努力尝试把合适的科研项目分解成适合本科生完成的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或毕业设计题目,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接触到实际的研究和开发课题,能够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对于学生毕业后,无论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还是从事实际的软硬件产品开发工作都是非常有益的。“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等集中性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就来源于教师的科研或开发项目。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均来自于教师的科研或开发项目。团队成员2007年指导的121名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中,有73个题目来自于教师的研究和开发项目。2008年指导的153名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中,有107个题目来自于教师的研究和开发项目。2009年指导的183名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中,有115个题目来自于教师的研究和开发项目。六、团队建设及运行的制度保障我校从学校领导到各相关职能部门都给予了教学团队建设大力的支持。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将教学团队建设作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工作来抓,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支持政策,为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我校建立了学校、学院、团队带头人三级管理模式,形成了有效的建设和运行模式,制定了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和相关制度。通过各项有效的管理制度,既充分发挥团队带头人的教学科研带头作用,又促使中年教师承担主要课程教学,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并带动青年教师努力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形成有发展后劲的教学团队。学校、学院两级教学管理部门定期检查评估教学团队建设工作,保证教学团队建设的质量。数学与计算机学院为保证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能够可持续发展,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在制度上保证了教学团队的合理建设和良好运作。制定了博士培养计划,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有计划地读博深造,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交流和教学研讨,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学院制定的措施获得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在经费上确保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的顺利推进。在课程建设、教学实践方面,除了有带头人召集的团队集体教学研讨、学术讨论外,还按课程相关性分成课程组,坚持课程组的定期教学研讨活动。课程组对教学大纲修订、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教材编写与选用、教学日志制定、考试命题与试卷分析等教学环节进行集体研讨,相互取长补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