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生物教学语言.doc_第1页
优化生物教学语言.doc_第2页
优化生物教学语言.doc_第3页
优化生物教学语言.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化生物教学语言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生物教学语言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摘要: 本文就生物学教学语言的性质、作用及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意义作了阐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重点阐述了生物教学语言必须坚持科学性,讲究形象性和增强艺术性。关键词:生物学语言 教学语言 教学效率生物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有着它自身的学科特点和魅力。一堂好的生物课,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生物知识,同时感受到生物学的魅力所在,生物教学语言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同其他学科一样,生物教学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和手段。无论在以前的传统教学阶段,还是走向现代教学阶段的今天,无论教师使用何种现代化教具,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何灵活多样,生物教学最后都必须通过教学语言的表达来实现,因此,优化生物教学语言,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里所说的教学语言,是指生物学语言和一般课堂教学语言两个部分。前者是指描述、阐释生物体的结构特点和生命现象的符号系统,具体是指生物学概念、术语、专业代号,它是生物学教学语言的核心部分,是本学科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体现了教学的知识性和科学性;后者主要是指用于组织教育活动,有转承、提问、指令、强化、心理调节等作用,它是与其他学科教学中所共有的语言特点相同,是服务于生物教学的语言,体现的是教学活动中的教育性和艺术性。所谓生物学的教学语言是以生物学语言为主体的两类语言的有机结合体。没有生物学语言的教学不成其为生物学教学,没有一般课堂教学语言的生物教学又无异于拿一本生物书照本宣科,在这里笔者就两者的结合上谈谈如何优化生物学教学语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 坚持科学性,帮助学生正确认知生物学语言具有科学性和概括性。作为生物学科的教师必须对学生起示范作用,坚持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就是要求在运用概念、阐述现象、运用材料和逻辑表达上准确无误,不能“特创”,不能“随意”,不能将生物学术语与日常生活相混淆,。所谓概括性就是教师自身并要求学生能充分运用已知的生物学概念、原理等来描述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笔者在初中低年级生理卫生知识进行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将“上下臂”说成“大小臂”,这是生活语言和科学术语间的混淆,教师适时地进行了纠正。在讲到“两栖动物”的概念时,教师十分注意了阐释的严密性:“两栖”的含义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成体生活在陆上(有些种类又下水生活)用肺呼吸的动物,而避免了某些学生产生简单的理解:既能在陆上生活又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又如,高中生物学中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等等, 语言表达上不仅要符合客观规律,还必须辨证,防止绝对化。生物学语言对学生认识活动有重要的影响,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方法主要沉积于生物学语言之中,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方法和认知结构,正是有了科学的、准确的、严密的生物学语言,才使得进一步认识、观察复杂的生物界成为了可能。二、 讲究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由于生物学科的科学性强,所涉及的知识有些免不了抽象而理性化,这会给学生认知过程带来难以理解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通过用生动形象、饶有趣味的语言将抽象的化为具体、将深奥的讲得浅显、将枯燥的变为风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记得一次在讲到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学生产生了误解,他们认为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是何时何刻都在进行的,教师就用这样的一句话:“生命不息,呼吸不止”来说明,学生好记又好懂。在讲解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上的应用时,课本所举的例子是棉花保蕾、保铃。而目前上海地区根本不种棉花,学生没有感性认识,我就把棉花改成桃花,从吃桃子说起,并用南汇方言学着果农的口吻把生长素类似物对农作物的作用表达得淋漓尽致。在教学高等动物激素时一般我用“狗急跳墙”这一成语引进,而在一次同样讲上述内容的公开课上,听课老师多了,学生们有点拘谨,课堂气氛显得较沉闷,我则随机应变地说:“今天有那么多老师听课,我很紧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同学们是否观察到我的脸都涨红了,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种生理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师生的笑声中学生展开讨论,教学的内容得到了落实,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令人十分满意。又如,在讲课过程中把“线体粒”比作细胞内供应能量的动力工厂,把“叶绿体”比作绿色工厂、巨型能量转换站和自动空气净化器,把叶绿体基粒的“囊状结构薄膜”比作“一个大饼”,而把“基粒”比作“一叠大饼”等等,这样让生物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与生物世界不断的对话过程中主动寻求知识、运用知识,这种形象风趣性的语言既让学生领会理解了生物学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当然,所谓的“形象性”决不是“玄想”、“武断”,而是将生物学科学性的语言进行技术处理,是一种语言表达的技巧。三、 增强艺术性,唤起学生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相当程度是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首先表现在语言能以情动人上。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在于情。”课堂教育中亲切、感人的语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心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对话,语言必须亲切、富有感情。具体地说教学语言在力求专业化的同时,应该声调高低适度、节奏快慢合理、语言温和、态度和蔼可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记得有一名叫陈渭云的学生,调皮之极,上课注意力很难集中,有一次他在上课时发生窜座位现象,对此我一改往日严肃的面孔,开玩笑的说:“陈渭云和老师是一家子(因笔者亦姓陈),所以胆子大,有充分的理由这样做。此话一落,平日即使严肃批评了也不服气的他,脸刷地红了,乖乖地坐到原座位上,并且很专心地听我讲课。其次,教学的语言应有应变性,就使教学语言的应用要与当前情景相和谐,如果巧机借用生物学知识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则会起到情趣横生的效果。比如,班上有两位同学在上课时有恶作剧行为,一位学生每隔几分钟提出要上厕所,理由是后面的同学在“嘘嘘”,而此时我教的知识点正好是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我就利用了这样一道题,让他明白了,没有知识基础,连开的玩笑都会成笑话。题目是这样的:屏幕展示反射弧的结构图,鼠标指向脊髓灰质,让学生认识脊髓灰质,并问若是完成排尿反射,这部分灰质该是反射弧中的哪一组成部分?成人的排尿反射与婴儿的排尿反射有何区别?完成成人的排尿反射还须什么部分参与?如果这一部分受到损伤,那么排尿反射是否能完成?一连串的问题同学们很快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答案很快就出来了。我趁同学们意犹未尽时请他们分析申许伟产生这种反应的原因(提示是生理原因,还是心理原因)?这种答案无需太多指点,学生就能迅速、敏捷、准确地洞悉教师所要传达的意思,达到润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更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达到知识、能力、情感和人文素养的和谐发展。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和思维的工具,课堂教学是人类进行思想交流、思维活动的特殊实践活动,因此,对教学语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