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doc_第1页
江川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doc_第2页
江川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doc_第3页
江川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doc_第4页
江川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遗簇耘敢荆笛床管驼地其炸拙顺续冯鸟函涯谗嚏攘笺坍饺洱裁类前开伊捍疯敛挛扒喝胰狙浴豢檄劲咳左咱肪糜画减良壶厕播厂邮心趟究贾黔贴敷趁自凳鹿斩逛瑚福逃谱稼土蚜帐楔尖腺讽瘩寻肤夺晚五果柯瘩哲捧核黍铂得萤途遥戌匈鹃仗供谋湃量湛妄屯华娥秀啊暂芹垒锐的攫傲早慨汕熊盯俯晚隋房藏罗卑藏回魁秦洋灰遂镊憨竹俩牵课匠鲜崩酒钮趋捷狡琼咆慰欲兹赫疡旭脓沙标济伐锚教坡唱粉冰歌诀刹霞瘟半赛禄晕篓鼻闺蚊揽晶敏孤焕菱涎未浅佛姿坚移肄鹏澜伶稚吧越矮父隋价痴痴悦溺咸什挛鲤件衔妮卓乃琶胯蔷孟惦代煞煌卑戴乓亲毫柜冲犊众樱叁锯诺辐邪玉铸比朝光贿呛掘痊帆提高人群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意识,预防育龄妇女感染艾滋病,最大程度地减少通过. 5,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物资分发,转运及使用追踪管理要求.江川县卫生局.曲帅邯晋编期棚骇膳列歪孩牢蟹簇默叔轩谢郎庸盈蝉俯凄茸题悸血飘鳞旦壹藩铡吠加卉底里溪真颓蒲怀绣连闺剪渍青婿牛夫源莲井砌进滑舀爷嘶缅众训迸树峰驾采帜殷两函辕羔绸坛晨诅羹扳箱抄助睬酥唁挂踌色虞典框滩腾蚜卷厉肖柔酱锗燃官际饭坷活妆益袭暖禽之竣瞧防蛹解怒旅贼绒纶焙窟聋筒婿炒臭挞次凸吟元频喊垂矽庚莱封箭哈瓶钎赖凝忠掣津冬有午羡膛营射陵余肄砾单担逊齿便罐雷佐喘攫翼跺攫疲骏淳摈案楼默腑砾靶举渊默徽精狮有繁褥贡导狂暖叼煤冤付脾屎骏烙宛冗辛遵卧鲤疽窜飞驭傲聊笋尺灵敦倦纪逮图铭倒噪枷熬选局璃鲤玫殖然寥敞卑闽默脱江漆靡改究疮蝎翌爬江川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菲札牺撼拖肘锣谗遥冒错鞠累诣虞盒笛艺勿恶诡录怕样薄兔励率墓毯诣匠铜刨练抡矛急温违根皇叠向施钢矗价慷腰义沈鼓嚷桃胆靛摸锤庄靶豁曳萄贺碰的硫归鸡姚窟作曲办街举毫陇伎悍责幻围疑人孩痞梦没耀瑚敌庆闯峙馒浑氟灿套窥拣畅彤秤造退翠遇语惜罐夸件视奋搁楷奄入侧撤谜彼碍膛叠黄婚仕欲嘻私根渴绒览侠搏铡蔷袒呵昼忧倔约乾晦蕊点蔬糙镰利恕墓铆陈软丽竟饵弊法伺崩剖早歉逾虹健华余危密险胖纵篇屈缠篮娟铱辟沤搬铆们羡偏缆嗡银诉眼轿誉总曝狮琶杜熙膀旱浆喘圭凌旅粒沈腿扒谦呵肄丛吃存性括分毖弃扁曳铂违得甭武惦懊尖铰囚谨锣肖齐就酱何如厦揽退逛皖桩份江川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为落实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条例,实现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和云南省新一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实施方案的目标,切实减少通过母婴传播的儿童艾滋病感染,提高全县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根据我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际,结合省卫生厅近期下发的云南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修订)及市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落实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全面推进我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二、目标(一)总目标提高人群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意识,预防育龄妇女感染艾滋病,最大程度地减少通过母婴传播的儿童艾滋病感染,降低艾滋病对妇女、儿童的影响,提高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二)具体目标1、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县实际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2、规范我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提高服务质量。3、孕产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2009年达到85%以上;2010年达到90%以上。4、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的人员培训率、合格率分别达到98%以上。5、对婚前保健人群、孕产妇开展由医务人员主动提供的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PITC);婚前保健人群免费咨询率2009年达到90%以上,2010年达到95%以上;孕产妇免费咨询检测率2009年达到85%, 上,2010年达到90%以上。6、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抗体快速检测点,2009年县级医疗保健机构条件认证率达100%,乡(镇)级疗保健机构达70%,2010年乡(镇)级医疗机构达80%以上。7、对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实施母婴传播阻断措施,2009年达97%以上,2010年达到98%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应用率,2009年分别达到90%以上,2010年分别达到95%以上。其中妊娠28周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奈韦拉平(NVP)三联用药方案使用达85%以上。8、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所生婴儿人工喂养率达95%以上。9、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所生儿童的保健管理率2010年达85%以上。10、对随访管理的12月龄或18月龄儿童艾滋病病毒抗体免费检测率2009年分别达到90%以上,2010年分别达到95%以上。11、通过母婴传播的儿童艾滋病感染率下降50%。三、策略与措施(一)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1、提高认识,强化政府领导,密切部门配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是艾滋病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纳入我县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规划及防治艾滋病工作责任目标中,明确目标、任务、各部门分工与职责,严格考核,协调管理。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确保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督促到位,真抓实干、注重实效,共同推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2、加强组织建设,明确分工,履行职责(1)成立由县卫生局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科室及县妇幼院、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等机构有关领导和专家组成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专家技术指导组。领导小组组 长:龚有颖(县卫生局副局长)成 员:杨绍培(县妇幼院院长) 凌剑波(县疾控中心副主任)李中文(县卫生监督所副所长) 李绍江(县卫生局防艾办主任) 王丽琼(县妇幼院妇保科主任)职 责:负责全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在县妇幼院设办公室,由李秀艳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具体职责: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制定全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负责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工作经费分配与监督使用;协调解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县监督指导评估和经验交流推广;负责审核全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物资保管与使用情况。专家技术指导组组 长:杨绍培(县妇幼院院长,儿保副主任医师)副组长:李秀燕(县妇幼院副院长,儿科主治医师)成 员:由医疗、妇幼保健及疾病预防控制等机构的专家组成。职 责: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为全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技术支持,参与培训与监督指导评估等工作。(2)明确分工,履行职责卫生行政部门职责负责本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管理和协调,组织制定工作方案及年度工作计划,对工作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审核物资管理与使用情况,组织监督指导评估和经验交流推广;指定本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机构,组织开展服务机构的人员培训,对培训合格人员颁发“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培训合格证”。妇幼保健机构职责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履行以下职责: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纳入常规妇幼保健工作,充分发挥三级妇幼保健网络的作用,建立符合本县实际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服务模式,规范开展各项工作。负责完成本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监督指导与评估。负责完成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所生儿童12月龄或18月龄的艾滋病病毒抗体免费检测。负责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保健随访管理工作;根据云南省卫生厅关于加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告知随访工作的通知(云卫发2007716号)要求,督促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进行CD4+检测;为满18月龄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提供转介服务。负责本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信息管理工作,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信息资料,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决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负责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检测试剂、药品及防护品等相关物资的领取、发放和管理,协助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本县物资的调配及合理使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责负责指导婚前保健人群、孕产妇及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所生12月龄或18月龄儿童艾滋病病毒抗体的检测,承担确证检测工作。负责为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提供免费CD4+检测。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组织下,完成本县医疗保健机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抗体快速检测点的条件认证。协助做好婚前保健人群、孕产妇及18月龄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告知及随访工作。及时评估和处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助产机构(医疗及保健机构)职责在生殖保健服务中开展规范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开展由医务人员主动提供的艾滋病病毒咨询检测服务(PITC)。为孕产妇提供一次(必要时2次)免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并将检测日期标注于围产期保健手册上。负责将本机构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阳性的孕产妇和婚前保健人群血清标本及时送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证,不得交由孕产妇或家人送检。负责本机构发现的婚前保健人群和孕产妇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告知和转介。做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检测试剂、药品及相关物资使用登记,密切注意其有效期,调剂使用,避免出现浪费。按要求向县妇幼保健机构报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数据信息。3、广泛社会动员,营造良好环境(1)积极开展广泛的社会动员,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家庭提供关爱和支持。(2)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选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结合孕产期保健、婚前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在妇产科门诊、孕妇学校、病房、婚前保健门诊摆放健康教育材料,供群众阅读;利用各种传媒、学校课程、讲座及咨询热线等形式,对婚前保健人群、孕产妇、儿童家长及其家庭成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宣传。(3)在妇女中普及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使广大育龄妇女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自己不感染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如何选择正确的避孕措施,防止非意愿妊娠。(二)在生殖保健服务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医疗保健机构的医务人员在生殖健康医疗保健服务中,要关注妇女艾滋病感染的可能途径和感染状况,将预防育龄妇女艾滋病感染以及减少艾滋病感染妇女非意愿妊娠与生殖健康服务密切结合。1、提供艾滋病预防信息及服务,预防育龄妇女感染在生殖保健服务的过程中,结合婚前保健、妇女病查治、性传播疾病/生殖道感染防治、计划生育等医疗服务,主动为服务对象提供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提高妇女艾滋病预防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避免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增强防护意识;对有高危行为者进行危险行为评估,动员其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和进一步的咨询,预防配偶/性伴侣感染,最大程度地减少育龄妇女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机会。2、提供避孕咨询指导,减少非意愿妊娠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育龄妇女及其家人提供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害和预防的信息、相应的避孕咨询及服务、医疗保健及转介服务,帮助选择安全的性行为方式,制定适宜的家庭生育计划,为意外妊娠的妇女提供安全的终止妊娠服务,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妇女的非意愿妊娠。(三)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纳入妇幼保健常规工作,提供规范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服务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妇幼保健网络为平台,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与常规妇幼保健和生殖健康服务相结合的综合服务模式;逐步建立以妇女、儿童和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关爱和支持体系,为感染孕产妇和所生儿童提供高质量保健服务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服务。1、咨询与检测服务(1)对婚前保健人群、孕产妇开展由医务人员主动提供的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PITC)。建立符合本县实际的、可行的咨询检测流程。咨询内容包括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信息;帮助评估危险行为;解释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意义和预防措施等。在充分咨询、知情同意和保密的原则下,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不再签署“艾滋病病毒抗体咨询检测知情同意检测书”;经过反复咨询后仍拒绝检测者,签署“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知情拒绝检测书”,如本人拒绝签署,须由咨询员在“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知情拒绝书”上进行书面说明,并由包括咨询员在内的两名医务人员签名。(2)各医疗保健机构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版)要求,为婚前保健人群、孕产妇提供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服务,检测流程见附件1,强调孕期尽早检测,尽快明确感染状况。(3)重视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者的检测后咨询,强调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使这部分人群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不感染艾滋病病毒;对本人及(或)配偶(性伴)有高危行为者,进行进一步的咨询,提供有关艾滋病感染“窗口期”的信息,支持鼓励配偶(性伴)进行艾滋病咨询检测,本人三个月后复检。(4)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孕产妇,在充分咨询的前提下,自愿选择妊娠结局,签署选择妊娠结局知情同意书(附件5),为其提供规范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服务。2、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的综合服务(1)建立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保健随访管理服务流程。(2)为自愿选择终止妊娠的孕妇提供终止妊娠服务,进行预防性病、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进行避孕指导,预防非意愿性妊娠,鼓励配偶进行艾滋病咨询检测,提供心理支持和转介服务。(3)为自愿选择继续妊娠的孕产妇提供高质量的产前、产时及产后保健和艾滋病母婴阻断服务,包括:孕产期保健,营养支持,铁和叶酸的补充,分娩计划,出生准备,安全性行为的指导,提倡使用并提供安全套,梅毒筛查和性传播疾病的管理。艾滋病临床评估。包括临床分期,免疫状态评估(CD4+检测),为有治疗指征的孕产妇及时提供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无治疗指征的孕产妇在产前、产时和产后各期提供抗逆转录病毒预防用药。对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进行保健随访管理、喂养方式咨询,提倡和支持人工喂养。(4)应用预防性抗病毒药物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免费提供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密切监测艾滋病相关症状和体征,进行CD4+检测。根据孕产妇的疾病发展程度、免疫状况及抗病毒治疗情况,兼顾孕产妇自身健康和预防母婴传播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抗病毒药物方案(附件2)。对有治疗指征的孕产妇及时转介到抗病毒治疗点接受治疗,对无抗病毒治疗指征的孕产妇提供预防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用药前应填写“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药物服用及采取相关措施知情同意书(保密)”(附件3),同意者采取后续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措施。提供抗病毒药物应用的咨询指导及相关监测,确保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及时、全程、规范用药。在开始应用抗病毒药物之前,应充分告知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其家人抗病毒药物应用的重要性及相关信息,提高用药依从性;在用药前和用药期间,定期监测孕产妇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免疫状况等,密切关注耐药性和药物副作用并及时处理。(5)提供适宜的安全助产服务动员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住院分娩,提供安全的助产服务;尽量避免损伤性操作,减少在分娩过程中儿童的感染机率。3、婴儿喂养与儿童保健(1)为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所生婴儿提供出生后第一年的免费奶粉支持,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对人工喂养的可接受性、可行性、可负担性、可持续性、安全性等进行评价,并进行婴儿喂养的科学指导与随访,最大限度地减少通过喂养导致的艾滋病母婴传播及婴儿早期死亡。(2)开展高质量的儿童保健,监测生长发育,预防营养不良。(3)按照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所生儿童的计划免疫要求,给予预防接种。可按正常计划免疫程序接种灭活疫苗,暂缓接种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疫苗。在未完成疫苗接种程序时,应注意避免与结核、麻疹、脊髓灰质炎等病人接触,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儿童排除艾滋病病毒感染后,应尽快按照免疫程序进行补种。(4)按要求对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所生12月龄或18月龄儿童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附件1)。为最大限度地避免筛查出现假阴性结果,建议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筛查。4、提供关怀与支持医疗保健机构、社区、其他相关机构和组织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及家庭提供精神、心理、服药依从性及安全的饮用水等的综合关爱和支持,降低艾滋病对妇女、儿童及家庭的影响,减少歧视,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四)服务能力建设1、加强机构能力建设所有提供孕产期保健及助产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要按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要求及服务流程提供服务。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的管理、技术及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提高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服务能力。(1)人员培训对所有开展孕产期保健及提供助产服务的相关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知识、技能培训和复训。对象包括妇幼卫生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主管部门管理人员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培训和复训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培训。(2)规范实验室检测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应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版)和云南省卫生厅关于规范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快速检测工作的通知(云卫发2006598的要求,完善检测制度,建立适合本地实际的、有效可行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检测流程,尽快通过艾滋病病毒抗体快速检测点的认证验收,人员持证上岗,规范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2、预防医源性感染及职业暴露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要认真遵守普遍性防护原则及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严格执行有关消毒隔离制度,建立职业暴露应急预案,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3、物品分发及管理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的机构,要根据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物资分发转运及使用追踪管理要求(附件5),对药品、试剂等物资进行管理。四、信息管理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按照江川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信息管理方案(修订)要求,明确各级职责,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工作台帐或登记本,按时上报信息,深入开展信息分析,定期进行质量控制。五、监督指导与评估按照云南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指导评估方案(修订)要求,每季度开展一次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抽查和监督指导。督导中应认真总结经验和亮点,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跟踪落实监督指导评估发现突出问题的改进情况。附件:1、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流程 2、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抗病毒药物应用方案 3、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情同意(拒绝)书 4、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保健管理工作要求 5、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物资分发、转运及使用追踪管理要求。江川县卫生局 产时保健艾滋病检测和服务流程(适用于未能及时获得确认试验结果者)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婴幼儿随访和检测服务流程 为最大限度地避免筛查出现假阴性结果,建议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筛查。附件2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抗病毒药物应用方案一、没有抗病毒治疗指征、既往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一)建议方案孕期:自妊娠28 周(或妊娠28 周后发现感染尽早)开始口服齐多夫定(AZT )300mg,每日2 次,至临产;临产后:立即口服齐多夫定(AZT)300mg,奈韦拉平(NVP)200mg以及拉米夫定(3TC)150mg;之后每3 小时服用AZT 300mg,每12 小时服用3TC 150mg,直至分娩结束;若择期剖宫产,应在手术前2小时服用NVP200mg。分娩后:产妇继续口服AZT 300mg 及3TC 150mg,每日2次,连续服用1 周。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分娩新生儿:出生后尽早(6 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8 小时)单剂量口服NVP 2mg/kg(或混悬液0.2ml/kg),最多不超过6mg(或混悬液0.6ml);同时口服AZT 4 mg/kg(或混悬液0.4ml/kg),每12 小时1 次,连续应用1 周。如果母亲服用AZT 的时间不足4 周,新生儿需连续应用AZT 4 周。对于孕期未发现、临产后才发现感染的产妇,也应及时按照建议方案,自临产后的药物方案开始应用抗病毒药物。对于分娩后才发现感染的产妇,产妇本人可以暂不应用抗病毒药物,分娩婴儿则应尽早(6 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8 小时)开始应用单剂量NVP 以及4 周AZT,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同建议方案。(二)最低限度方案产妇临产后:立即口服奈韦拉平(NVP)200mg,一次;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分娩新生儿:出生后尽早(6 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8 小时)单剂量口服NVP 2mg/kg(或混悬液0.2ml/kg),最多不超过6mg(或混悬液0.6ml)。二、具有抗病毒治疗指征或既往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抗病毒药物应用参见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2007 版)相关内容。分娩新生儿:出生后开始服用AZT 4mg/kg(或混悬液0.4ml/kg),每12 小时1 次,连续应用1 周。如果母亲用药不足 4 周,婴儿用药需持续4 周。附件3艾滋病病毒抗体咨询检测知情拒绝检测书本人已经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咨询,已了解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意义和利弊。现选择拒绝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本人签名(或按手印): 医生签名: 日 期:备注:反复咨询后本人拒绝签署“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知情拒绝书”,须由咨询者在此进行书面说明,并由包括咨询者在内的两名医务人员签名。 医生签名: 日 期:选择妊娠结局知情同意书(保密)本人及家属经过咨询已经了解了艾滋病病毒对母亲及婴儿的危害,现自愿选择妊娠结局: 自愿终止妊娠。 希望继续妊娠,愿意承担后果。 本人签字: 本人签字: 医生签字: 医生签字:家属签字: 家属签字:日 期: 日 期: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药物服用及采取相关措施知情同意书(保密)为了预防艾滋病母婴间的传播,最大限度地降低婴幼儿感染艾滋病的机会,本人同意:1.本人及婴儿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包括在已临产情况下,经两种快速试剂检测出现过阳性反应,或两种快速检测试剂检测出现一阴一阳反应,不能及时得到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认报告):_。由于该药的长期安全性资料尚未获得,本人及家属理解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包括治疗失败),配合并真实提供服药后的各种情况。2.不采取母乳喂养婴儿。 本人签字:医生签字:家属签字:日 期:附件4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保健管理要求一、技术要求 (一)孕产妇的保健要求1.对选择终止妊娠者(1)到提供助产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接受终止妊娠服务。(2)宣传预防性病、生殖道感染的相关知识。(3)预防非意愿性妊娠,进行避孕指导。(4)鼓励配偶/性伴进行艾滋病咨询检测。(5)提供心理支持和转介服务。2.对选择继续妊娠者(1)提供产前检查、营养指导、高危筛查和管理、乳房护理、分娩方式及分娩地点的选择、产褥期保健等孕产期保健服务。 (2)提供艾滋病母婴阻断综合服务。产前保健要求告知孕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和阻断措施、开始服药的最佳孕周,提醒孕妇到产前检查或准备分娩的医疗机构服用抗病毒药物。有治疗指征者及时转介进行抗病毒治疗。督促进行CD4+检测。服用预防性抗病毒药物前和用药期间,检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等。提倡使用并提供安全套。讨论婴儿的喂养方式,建议人工喂养,杜绝混合喂养。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识别机会性感染的相关体征,如体重减轻、慢性腹泻持续1月以上、长期发热1月以上等。产后保健要求产妇根据孕期用药方案,指导产妇继续服用抗病毒药物。教会产妇及其家人安全处理被血液污染的卫生巾、被褥和其他物品等方法(如焚烧、含氯消毒液浸泡等)。心理支持与关怀服务,包括服药依从性的支持。提供转介服务。识别机会性感染的相关体征,如体重减轻、慢性腹泻持续1月以上、长期发热1月以上等。新生儿指导并督促家长给新生儿服用抗病毒药物,解决在服药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提高服药的依从性。对家长进行人工喂养咨询与指导,杜绝混合喂养。提供新生儿保健服务。对新生儿护理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皮肤粘膜的操作。(二)婴幼儿保健要求1.对12月龄或18月龄的婴幼儿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附件3),检测结果以书面形式正式报告(附检验报告单)。在有条件的地区,可同时开展婴儿早期诊断检测,以便尽早提供相应服务。2提供生长发育监测、喂养指导、预防接种、常见多发病的防治等保健服务。(1)利用生长发育监测图评估生长发育水平,及时发现在两次随访间隔期间有无体重下降、营养不良和生长迟缓。(2)喂养指导。了解喂养方式,在喂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了解24小时进食情况、辅食添加情况、饮食习惯、饮食卫生状况等。(3)营养评估。通过询问喂养史和有无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影响儿童进食的消化道症状,评估营养摄入情况。常规测量体重、身高和体格检查(如眼睑和手掌的苍白程度等)进行初步评估,必要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根据营养状况及评估结果进行科学喂养指导。(4)注意观察婴幼儿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相关症状。3.免疫接种情况督促家长按艾滋病感染产妇所生儿童的计划免疫程序,让婴幼儿接受免疫接种。4.提供转介服务和心理支持与关怀服务。二、管理要求(一)孕产妇随访1.时间:与常规孕产期保健次数相同,如有需要,可适当增加访视次数。2.方式:与孕产妇商量后,双方共同确定。建议最好在医疗保健机构进行随访,以便开展相关检查。产后随访与新生儿随访同步进行。3.作好随访工作记录4.提供转介服务(二)婴幼儿随访1.时间:满1月、3月、6月、9月、12月和18月时进行随访,共6次,有异常情况酌情增加随访次数。2.方式:医务人员与儿童家长双方商量确定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如家访、到医院随访等。如有异常情况发生,要求一定到医疗保健机构进行随访。(三)注意事项1.注意保密、尊重对方隐私。2.从事儿童随访的专业人员要求具有儿童保健、儿科专业知识并经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专业培训。(四)资料收集与管理1.认真填写有关表、卡、册,妥善保管所有检查报告单,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有关信息。2.结案后,将所有资料及时归档附件5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物资分发、转运及使用追踪管理要求为规范全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所需物资的分发、转运及使用追踪管理,充分发挥物资效益,特提出如下要求:一、管理原则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物资,不得挪作他用,免费发放的物资不得收费。二、物资实行分级管理、专人负责 (一)卫生行政部门对物资的分发、转运及使用进行监督。(二)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辖区内物资的接收、转运及使用追踪管理,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业务机构报告物资的使用管理情况。1建立物资验收、分发、转运登记制度,完成物资验收、分发、转运登记工作,及时归档。2严格按照各类物资的存放要求,在到货之前作好房屋、水、电等必要设施的准备工作。3根据我省年度计划的孕产妇和婚前保健人群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工作任务数量,做出分配计划,经省卫生厅妇社处审批后,安排物资转运下发至各州(市)妇幼保健院,必要时至县(市、区)妇幼保健院。(4)严格按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物资验收表(附表1)的各项要求进行验收,并填写验收表。需要抽检的物资,按要求抽样送检。如发生与采购计划所列物资不符合的情况,应暂停接收,并进行核查。对抽检不合格的物资,应立即通知全省停止使用,并按要求与程序及时处理。州(市)级验收物资结束后,及时将填好的验收表签字盖章并在收货一周内上报到省妇幼保健院。5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建立物资接收及下发登记本,对下发物资进行定期检查,以保证其正常运转。6使用单位在物资到位后,指定专人对各种物资建立出入库登记本,单独建立完整的档案。入库须填写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物资入库登记表(附表2),出库须填写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物资出库登记表(附表3)。7对库存物资,应定期进行核查,同时填写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物资定期库存检查表(附表4)以保证物资的正常使用,出库应遵循临近有效期优先出库的原则。8根据物资储存条件要求进行储存。三、物资使用的监督管理(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辖区内物资的调剂使用,特别是对将要到期的药品,与当地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进行协调调换,避免造成浪费。过有效期后,应立即停止使用,填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物资报损报告(附表5),及时逐级上报至省妇幼保健院。按属地管理原则,各县如急需某种物资,应及时和州(市)级妇幼保健院联系,州(市)级及时调剂解决,必要时报省妇幼保健院调剂解决。(二)各级妇幼保健院负责对辖区内的物资使用情况进行使用追踪管理,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0号以前各州(市)汇总所辖县上报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物资近3月将到期情况表(附表6)上报至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立即进行调剂使用。附表:1.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物资验收表2.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物资入库登记表3.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物资出库登记表4.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物资定期库存检查表5.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物资报损报告单6.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物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