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教学审美的尝试.doc_第1页
民族音乐教学审美的尝试.doc_第2页
民族音乐教学审美的尝试.doc_第3页
民族音乐教学审美的尝试.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论文,值得推荐民族音乐教学审美的尝试一、师生互动,变传授为引导方言演唱,增强民歌的感染力。在音乐课上,音乐教师如果亲身演唱,一定能够极大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音乐教师在这方面一定要狠下功夫,并且敢于“献声”,为学生演唱、演奏一曲。如我在教学锦绣江南(苏教版七年级下)一课时,上课伊始,我首先启发学生:“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们伟大祖国的每一个地区,由于它的地形、地貌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因此产生的民歌也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今天,就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到全国各地去游览一下。听一听,他们的民歌各有什么特点。好,现在听听老师为大家演唱的这些歌,分别把大家带到了什么地方?”随后我为学生演唱了四川民歌、江南民歌、苏北民歌等,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各个地区的民间音乐。在演唱的时候,我注意在细节上下功夫,分别用四川方言、无锡方言、扬州方言演唱,学生兴致盎然,睁大了眼睛出奇地盯着我,更深切地体会到了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模仿演唱,了解民歌的魅力所在。模仿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文艺表演形式,它将某些歌唱家的演唱特色,加以夸张地表现,从而使人产生难以忘记的印象。如果教师能够有一定的歌唱模仿能力,就能够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使学生知道各个歌唱家演唱的特点,也能够了解民歌的风格和魅力。如我在教学的时候,就经常尝试着模仿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模仿关牧村演唱的打起手鼓唱起歌,模仿宋祖英演唱的爱我中华。在模仿的时候,我总是告诉学生,这些歌唱家演唱的特色是什么,他们演唱时的共鸣点在哪里,美在何处。通过这样的亲身示范,学生对腹式呼吸、头腔共鸣、鼻腔共鸣有了更清楚的了解,从而为他们以后欣赏音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互动演唱,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音乐是非常富有活力的课程,每一个喜欢音乐的人都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心情中体会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互动演唱就是我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如我在教学八年级上第三单元西部风情时,就请一位男同学和我一起为大家试唱什么水面打跟斗。有时候我还有意将一些民族歌曲改为对唱。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我总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感悟民族民间音乐的天地,让他们觉得,每一首歌都是精彩的,每一个音符都是可以敲出动听的声音的。二、用心聆听,变感性为理性用心聆听,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的空间。如我在给学生播放北京喜讯到边寨的时候,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播完以后,我要求同学们发挥创造力,各抒己见,给乐曲起名字。于是有的同学起“过年了”,有的同学起“丰收锣鼓”,有的同学起“兴高彩烈”,有的同学起“闹新春”。可以看出他们真动了脑筋,展开了想象。有个学生起了“舞”这个名字,他解释说:“我一听到这首乐曲,就有一种想跳的冲动,于是我就想到了舞这个名字。”虽然他起的和别人不一样,但他是用心去听去想,而且这个名字富于想象力,敢于创新,确实难能可贵。用心品味,引导学生的探索欲望。有一次,我在带着同学们欣赏李涣之的管弦乐曲春节序曲的时候,在聆听之前,我先不说这首曲的名字,事先在电脑上,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出示了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速度如何?情绪怎样?可分为几个乐段?展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们带着问题饶有兴致地认真倾听,仔细辨别。在听第二遍的时候,我又提问:“这首乐曲当中的三个乐段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描绘了怎样的图画?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学生这样带着问题去欣赏音乐,他们从盲目中走向清醒,从自由走向自觉,对民族音乐的审美素养得到了提高。三、实践体验,变暂时为永远学会聆听乡土音乐作品。在课堂教学之余,我把过去几年本市民间音乐工作者辛勤搜集的,具有本市特色的民间音乐,如码头工打包号子、盐工推大车号子、打夯号子、耕地呦牛的嘞嘞,还有已经被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淮海戏等逐步引入课堂,让学生充分感知地方音乐文化的无穷魅力。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感受民间音乐,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课余时间,我还带学生到市民广场、社区演出厅等文化场所欣赏民间艺人唱小戏、到田间地头听农民呦牛“打嘞嘞”。在和学生共同体验民间音乐文化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一定要完整地聆听整首民间音乐作品,并做一些记录,使他们在获得愉悦的体验的同时,还要学会整理收集。学会把握民间音乐作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我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和了解本地区民间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对民间音乐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如农村盖房子时候,工人们经常唱的打夯号子,它的特点是一领众和、律动感强、节奏固定、音乐与劳动密切配合,其作用在于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士气,消除疲劳。还有放牛娃喜欢唱的小放牛,它的特色是旋律流畅、节奏轻快,唱起来自由舒展。学生不光聆听了民间音乐作品,还学会了分析作品,这样在欣赏和模仿的时候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就更深了。学会感受民间音乐文化。在让学生体验民间音乐的时候,我还注重让学生理解民间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如五大宫调,它是随着盐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