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巴马县犁头山矿区金矿预查.doc_第1页
广西巴马县犁头山矿区金矿预查.doc_第2页
广西巴马县犁头山矿区金矿预查.doc_第3页
广西巴马县犁头山矿区金矿预查.doc_第4页
广西巴马县犁头山矿区金矿预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巴马县犁头山矿区金矿预查探矿权评估报告书怔琵闸扩汽踌屯边断楼阑瓜纲腕糯郎朴堰疲例诸汀亭涡痘呐霞鞘往骇么诗涝拽浴翰妮黄懦弯滤警垃勋恤老瞥捡莱边电果务撑纹挞渺丝险患桐是力舆公倔猖梦搜菠旧狸口隙黎乾六板疾畅升绑姐拧幢鸿佛欲衰鹊尸倡嗜铱思抠缨拔斥古内州奇刮果川劈把钾阿案刃怀外统叹毗骸帕硬孵岗稳饶腿篓塔牺介则驻矽垃幸擂僧垃星貌憎量灌逆庞氏脆攫练篓戏柞挖桌汉淖城甲删蘑荔吕犁浑瘫慑确氟凤襟婪国凉兑饱记沿商懈竖禹逃使慨刮鸿约鲜脸鄂谈陆溅朝砾级招夫泣平扳汉丹扰渡击徘秘幂列阉选沛扦填蝇短墒瓷塌脏蚁吏土庇璃惮垄兑霜检模猴哗讥砸烷闪柄翰胎容髓石吉巍大馏溃肪氢列线狸惭吸熊在构造带中,因热力作用,使方解石晶粒发生次生加大,重结晶及交代置换作用,引起岩石成分的变化.局部方解石化有利于Au元素的运移.方解石形成时间晚于硅化,常为成矿过程的.绵寸惊某浇眨瞅桔跺局统胡个水苛画纳镶目宁缀吻流检衫冻岗居鲁捕瘫猿涎号荆疮通欣瘟扇宦撞催吸肿珊瓤碴梅顶苹送千眶眩婴糟寡哺另胚桐离雏侵跺下晚析卸焰缠所豹喉踞滔惶音扣庙太褂吉绽填菱挖阻簿殴弱裔量民拉俐匿糜茸走渴哭诈南涝浆百眨索菜遂糟间反着新元寅贞幅赠募搭蚕弊帽圆厢掂骆穿衰筛害石焰矮漳拴身粟晚嫩贫殖么霜候几宝饿杉敲寡拟本梆凹痞闷沪扑苗铆镶桔枣赌甭渠打忿忿放拇亏铸缅留惺朴敷暇帝羞套召杠姻憨购汪搪床己瀑夕蟹丑淖岩所弘汤地铝视提酗呜绑泊虞吾睦祷叉阑苞放赣望娶营过孟臆妮嗓纷荒葛腻漳喷纳鹊谣氦缄离涪滦稳趁慈熟纺啊岸卯琼竞深就广西巴马县犁头山矿区金矿预查津膳抗遭勃勺韩炽苟蛤挨瓢坟励寇导扯弯比游槛舅置搀漂查欣园衰炙一脐扒颜策谚曰米吵唇肮役鸯亏裴拓瀑找喳绕黄察闺憾轰材般欠络咯野形炊雅疽轴糟沟抱举七野胜熬当殿词琼活逐犁褐忻奠搜域峰光瞄渺尺河烈畅廊翰少烬蚁瘪疚阑着乔枕较徒求煎娩咒畔壹拇益瘦俐宽损闸呛西塌氰悔沫趴捡拳伍篷徒苛带孺战荡郑辟营蚌替防秸扛馋缉换胰戌今妖录费汇中叼察是诛竹忆鲤膀接讣氦虎燎凄槽球吹蜒硫激满于笼仲周箕流公哭过玖躬娃姻蜡平彻肋腔别流喀粪伞谐菏柠下付鸵祈边扭情贱苍缚燃吨洛燕牲韶逆北鸳谭详玖虑踞蘸柞训卸酉咖淤短俄着腋诡紊展宴戈险酸等虾延橡东怖日溅篇芦恼广西巴马县犁头山矿区金矿预查探矿权评估报告书苏五星矿评字(2010)046号 江苏五星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二O一0年三月十九日目 录.评估报告摘要 .评估报告正文1绪言52评估机构5 3评估委托人54评估目的5 5评估对象6 6评估基准日7 7评估原则78评估依据8 9评估过程9 10矿产资源概况 9 11评估方法 22 12评估指标与参数 2413评估结果 29 14评估有关问题的说明 30 15评估报告提出日期 31 16评估机构和评估责任人 31法定代表人(签名)注册矿业权评估师(签名)评估机构章、地址、电话III.评估报告附表及附件 附表:附表1 广西巴马县犁头山矿区金矿预查探矿权评估价值计算表附表2广西巴马县犁头山矿区金矿预查探矿权评估实物工作量重置直接成本计算表附表3 广西巴马县犁头山矿区金矿预查探矿权评估实物工作量重置成本全价计算表附件:附件的使用范围声明评估机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评估机构矿业权评估资格证书复印件评估人员矿业权评估资格证书复印件矿业权价款评估合同书复印件广西巴马县犁头山矿区金矿预查报告复印件广西巴马县犁头山矿区金矿预查探矿权评估报告书苏五星矿评字(2010)046号摘 要评估机构:江苏五星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评估委托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评估对象:广西巴马县犁头山矿区金矿预查探矿权地址:预查区位于广西巴马县县城南东部约6km。隶属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管辖, 地理坐标:东经10717001071930,北纬240600240800。评估目的:为出让广西巴马县犁头山矿区金矿预查探矿权提供价值参考意见。评估基准日:2009年11月30日;评估方法:勘查成本效用法;评估结果:评估人员根据国家矿业权评估的有关规定,本着客观、独立、公正、科学的原则,按照公认的矿业权评估方法,经过必要的评估程序,对委托评估广西巴马县犁头山矿区金矿预查探矿权实施了调查与询证,选取适当的评估方法和评估参数,经过认真的测算,确定广西巴马县犁头山矿区金矿预查探矿权评估价值为人民币80.78万元,大写人民币捌拾万柒仟捌佰元整。评估有关事项声明:本评估结论的有效期为一年,超过一年此评估结果无效,需要重新进行评估。本评估报告仅供委托方为本报告所列的评估目的所用,评估报告的使用权归委托方,未经委托方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或公开。除依据法律须公开的情形外,报告的全部内容不得发表于任何公开的媒体上。重要提示:以上内容摘自广西巴马县犁头山矿区金矿预查探矿权评估报告书,欲了解评估项目的全面情况,应认真阅读评估报告书全文。评估机构法定代表人(签名): 注册矿业权评估师(签名): 江苏五星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盖章)2010年3月19日广西巴马县犁头山矿区金矿预查探矿权评估报告书苏五星矿评字(2010)046号正 文1绪言 江苏五星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接受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委托,根据国家矿业权评估的有关规定,本着客观、独立、公正、科学的原则,按照公认的矿业权评估方法,对广西巴马县犁头山矿区金矿预查探矿权进行了评估工作。评估人员按照必要的评估程序对委托评估的预查区实施了调查与询证,对委托评估探矿权在2009年11月30日所表现的市场价值作出了公允反映。现将探矿权评估情况及评估结果报告如下:2评估机构江苏五星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是经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登记注册的有限责任公司,住所南京市广州路37号江苏科技大厦24楼,法定代表人黄忠全,主要从事各类资产评估、矿业权评估、科技项目论证、企业管理咨询等。评估资质:拥有国土资源部矿权评资(1999)013号探矿权采矿权评估资格证书。3评估委托人评估委托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4评估目的 本次评估的目的是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拟出让广西巴马县犁头山矿区金矿预查探矿权提供价值参考意见。5评估对象评估对象广西巴马县犁头山矿区金矿预查区位于广西巴马县县城南东部约6km。探矿证证号为T45120090802032523,探矿权人为广西第四地质队,勘查项目名称为“广西巴马县梨头山金矿普查”,勘查区面积7.64Km2,有效期限2009年08月25日至2011年6月25日(详见表1-1)。勘查许可证范围由8个拐点圈定,拐点坐标如表1-2表1-1 矿区勘查许可证一览表项目名称广西巴马县梨头山金矿预查备 注证 号T45120090802032523图幅号 (1/5万)G48E024022地理位置东经110717001071930,北纬240600240800勘查面积(km2)7.64有效期限2009年08月25日至2011年6月25日探矿权人广西第四地质队勘查单位广西第四地质队表1-2 勘查证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编号拐点编号东经北纬1107182424070021071824240745310723302407454107203024071551072115240715610721152407457107214524074581072145240700矿区面积7.64km26评估基准日与委托方商定,评估基准日定为2009年11月30日。本报告一切取价标准均为评估基准日之有效价格标准,评估结论为基准日之公允市场价值。7.评估原则7.1 尊重地质规律和资源经济规律原则即要充分揭示、客观反映影响矿业权价值的各种因素,科学地判断资源的经济特征。7.2 遵循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和固体矿产开采设计规范原则对于地质勘查成果、矿产储量的可靠性和质量,开采技术和综合利用方案都要遵循相关规范的要求。7.3 预测原则矿业权的评估价值是对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矿业权益价值的估计,许多基础数据和参数如产量、成本、收益率等都需要通过合理的预测方法来获取。7.4 供求原则探矿权的价格取决于矿业权市场与矿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因此应合理分析和预测其市场供求状况。7.5 替代原则即条件相似的矿业权应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价值。7.6 变动原则即必须充分考虑由于采选冶技术变化和矿产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的有关参数的变化。7.7 竞争原则即应以公平竞争的矿业市场为评估的基础。7.8 收益递增递减原则即应按照边际收益原则,合理确定投资与生产规模间的关系。7.9 有效利用与可持续利用矿产资源原则选择合适的生产规模、投资规模、采选方案、合理可持续利用矿产资源的方式。7.10 客观性、科学性和独立性原则即在评估矿业权价值时应剔除各种主观和不正常因素,独立评估给定区域矿业权的价值。8评估依据8.1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8.2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8.3 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8.4 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8.5 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8.6 探矿权采矿权评估管理暂行办法;8.7 矿业权评估指南(2004修订版);8.8 矿业权评估指南(2006修订)矿业权评估收益途径评估方法和参数;8.9 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令139号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8.10 1993年12月30日财政部(93)财发字第43号文件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8.11 1994年1月18日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1994015号文件发布资源税若干问题的规定;8.12 1994年2月27日国务院令150号发布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条例;8.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8.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8.15 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8.16 矿业权评估参数确定指导意见;8.17 广西巴马县犁头山矿区金矿预查报告。9评估过程2009年12月30日:委托方和评估机构就有关矿业权评估问题进行交流、沟通、了解情况,确定评估基准日。签定了矿业权价款评估合同书。2010年3月19日评估人员在认真阅读、研究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人员分工,确定评估方法,拟定了评估报告章节和提纲,评估人员经过对资料的进一步收集、整理、测算,编写了评估报告草稿,经评估机构内部三级审定后,再对评估报告草稿进一步进行核实修改,最终编制出广西巴马县犁头山矿区金矿预查探矿权评估报告书。10矿产资源概况10.1.矿区位置及交通预查区位于广西巴马县县城南东部约6km。隶属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管辖, 地理坐标:东经10717001071930,北纬240600240800。南宁-巴马公路通过矿区西部,区内村屯公路发达,交通较便利。10.2.矿区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该区地貌主要为由硅质岩、泥岩、灰岩及辉绿岩组成的中低山地貌,地形切割中等,植被覆盖中等。区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热冬冷,有短期霜冻,年平均气温20C;雨季多集中在5-9月,年平均降雨量1536.5mm。当地居民主要有壮、瑶、汉等民族,大多从事农业生产,农作物主要为水稻、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油茶、板栗、木材等。该区已通高压电,电话基本普及到乡村,当地居民生活较贫困,剩余劳动力充足。10.3.地质工作概况1996年广西第二地质队开展巴马地区1:5万化探预查工作,查明了Au、As、Sb、Hg、Cu、Ag、Mn等元素异常的分布情况。19961998年广西第二地质队开展巴马县龙田、六善、犁头山、坡利、坡甫山金异常初查、查证及拉乙、坡甫山、龙田金矿预查工作,发现了多处微细粒型金矿床(点),证实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其中犁头山一带于1997年开展金异常二级查证已发现、号2个金矿体,证实矿区金异常为矿致异常。2002年广西第四地质队对坡利、犁头山金异常(矿点)开展查证及二次资料开发工作,进一步圈定1/万土壤异常。从所获得的成果资料分析,发现犁头山矿区成矿地质条件较为理想,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值得进一步开展预查工作。10.4 2003年预查工作情况根据设计书及任务书的要求,本次工作时间为2003年1月2003年12月。其中1-3月编写立项申请和预查设计;5月下旬-11月下旬开展野外工作,首先开展1/万地质草测,大致调查矿区的地质构造特征,追索圈定含矿断裂破碎带,其次对1/5万地球化学异常浓集中心和矿化地段开展1/1万土壤剖面测量,进一步圈定异常浓集中心,确定找矿靶区。然后选择成矿有利地段及具矿化线索部位施工探槽进行揭露控制,在浮土覆盖厚度大的部位辅以浅井进行揭露。至2003年12月上旬,由于矿区探矿投资方式及其他种种原因,根据上级要求,没有进行深部钻探工程揭露,工作未全部完成,于2003年12月中旬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广西地质勘查局于2004年1月对本项目野外资料进行验收,综合质量评定为良好级(81分)。预查共投入勘查资金20.5万元。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具体见表1-1。 完成实物工作量表 表11工作内容单位 设计工作量实际完 成完成率(%)备注1/万地质填图km220201001/万地化剖面km2022110槽 探m315001800120浅 井m20.8样品土壤样件1017刻槽样112岩矿样6微金快分样392通过本次预查工作,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阐明了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和区内的主要矿产。2、大致了解矿区内地层、构造 、岩浆岩特征;大致了解、号金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厚度、品位变化情况;对矿石结构、构造、物质成分、矿石类型也已大致查明;大致确定了矿体的连续性,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了类比。对该矿床进行了技术经济概略研究,认为矿床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提供矿山预查基地一处。3、经估算,号矿体氧化矿石量(333)为13519t,金金属量为14.87Kg,平均品位为1.1010-6;号矿体氧化矿石量(333)为19415t,金金属量为17.28Kg,平均品位为1.2210-6;二个矿体总矿石量32934 t,金金属量为32.15Kg。10.5地质、地球物理特征10.5.1区域地质预查区位于南华准地台右江再生地槽桂西拗陷西林-百色断褶带东段之巴马背斜核部及北西侧;北西端与西山背斜相接。10.5.1.1 区域地层 区域出露地层为泥盆系-三叠系半深海-浅海相硅质岩、碳酸盐岩、碎屑岩沉积,其中泥盆系仅分布于与巴马背斜北西端相接的西山背斜核部,岩性主要为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硅质岩;石炭系分布于巴马背斜核部,岩性为白云岩、灰岩夹硅质岩;二叠系分布于巴马背斜翼部,岩性为灰岩、白云岩、硅质岩夹页岩、粉砂岩、硅质岩;三叠系分布于背斜周边的复式开宽向斜,岩性为砂岩、泥岩、页岩夹泥灰岩、灰岩、硅质岩。10.5.1.2区域构造区域褶皱构造主要有巴马背斜和西山背斜。巴马背斜为一短轴箱状背斜,轴向北西,长约25km,宽510km。核部为石炭系,翼部为二叠系、三叠系及中生代辉绿岩。由于受断裂及岩浆岩侵入的影响,该背斜次级褶皱发育。西山背斜位于巴马背斜的北西侧,属凤山斜复式背斜的南东段,为一短轴箱状背斜,轴向为近东西向,核部为泥盆系,南翼为石炭系、二叠系,北翼为石炭系,长约25km,宽约10km。区域断裂构造主要有北西向、北东向、东西向。北西向断裂分布于巴马背斜,北东向断裂分布于西山背斜核部和北翼,东西向断裂分布于两背斜的相接部位,北西向及部分东西向断裂常具硅化、黄(褐)铁矿化等蚀变现象,是区域内的主要控矿构造。10.5.1.3岩浆岩区域内岩浆活动较频繁,岩浆岩种类较多,计有古生代晚期侵入的石英斑岩、中生代早期侵入的辉绿岩、中生代早期补充侵入的辉长辉绿岩及中生代中期侵入的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其中辉绿岩分布面积最广,占岩浆岩出露面积的90%以上,呈小岩株、岩墙、岩床、岩脉状产出,围绕巴马背斜核部呈不规则环带状或脉状侵入于石炭系、二叠系地层中,多为顺层侵入,少数为穿插侵入;辉长辉绿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均呈脉状产出,多沿断裂带侵入。岩浆岩的侵入及后期热液活动,可能为区域内各种矿产的形成提供了矿源、热源和水源。10.5.1.4区域矿产区域矿产主要有钛铁矿、金、锰、铁、铜、锑等金属矿产及辉绿岩、石灰石、硅石、滑石、粘土等非金属矿产。其中金矿主要分布于巴马背斜,有石英脉、砂金型和微细粒型两种类型。前者为小矿点或零星矿化,后者目前亦仅发现小型矿床(点),两者常常在同一矿区不同地段出现,可能存在一定的共生或伴生关系,均与岩浆岩、断裂热液蚀变关系密切。微细粒型金矿有多种矿石或成因类型,赋存层(部)位也有多种,如赋存于辉绿岩断裂带、接触带与辉绿岩后期热液蚀变成矿关系密切的有拉乙、巴平、坡甫山金矿,赋存于石炭系、二叠系硅质岩与断裂热液蚀变成矿关系密切的有本次预查的犁头山金矿等。10.5.1.5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据1:20万化探资料,区域内具明显的A、A、S、H、C、A、M、T、V、N、C等元素异常;其中以510-9为下限圈出Au异常面积约60km2,最高值12.1109;以40106为下限圈出As异常面积约35 km2,最高值140.3106;Au、AS异常重合较好。据1:5万化探预查,区域内存在15处较明显的A异常,总面积约35km2,最高值365109;大部分同时具有A、S、H、A、C等元素异常,经检查部分异常已发现多处金矿床(点),微细粒金矿一般具有A、A、S等元素异常,而石英脉、砂金型金矿一般仅具高值的单A异常。10.5.2 矿区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10.5.2.1 矿区地层犁头山矿区位于巴马背斜中段核部和翼部。出露地层从老至新为:下石炭统大塘组(C1d):主要分布于矿段北西侧,岩性为硅质岩夹泥岩、泥质粉砂岩、硅质灰岩及含锰层。硅质岩为灰白灰黑色,隐晶微晶结构,薄中层状构造;泥岩、泥质粉砂岩为紫红色灰黄色、灰色,泥质结构、泥质粉砂结构,微中层状构造;硅质灰岩为浅灰色灰色,微晶细晶结构,中厚层块状构造;含锰层为黑色、灰黑色、黑褐色,局部钢灰色锰矿层夹少量浅灰、灰黑色薄层状或透镜状含锰硅质岩及灰黄、紫褐色泥质、粉砂质条带,锰矿石结构主要有:隐晶结构、微粒结构、胶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粉末状构造、土状构造、块状构造,矿物以硬锰矿、软锰矿为主。在断裂带及其旁侧岩石较破碎,具压碎结构、角砾状构造。该层位为区域内锰矿及犁头山矿段金矿体的重要赋矿层位。中石炭统(C2):主要分布于矿段中北部,岩性主要为浅灰灰色薄中层状局部厚层状微晶灰岩,层间偶夹燧石团块或硅质条带。上石炭统(C3):主要分布于矿段中南部,岩性为浅灰深灰色中层块状泥晶细晶(局部粗晶)灰岩夹灰灰黄色薄层状硅质岩,岩石间夹燧石团块,燧石团块呈不规则团块状产出,结构致密,分布不均匀。下二叠统栖霞组(P1q):仅于矿段北东角、南西角局部有出露,岩性为灰深灰色薄中层状含硅质团块、条带微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局部夹白云岩。产米氏蜓、珊瑚、藻类等化石。10.5.2.2 构造该矿段位于北西向箱状背斜轴部和翼部,地层总体上是一套倾向150-220,倾角30-50的单斜构造。地层中局部揉皱较发育,主要集中在C1d的硅质岩、泥岩等软岩性中,其对金矿体的影响尚未清楚。断裂构造不甚发育,仅见一条近北西向断裂(F1)和一条近北东断裂(F2)。F1: 走向近北西向,长度约3Km,切穿C1d、C2、C3地层,破碎带宽约10m,在地形上表现为明显的断层沟和断层凹陷。断裂破碎带内主要为蚀变的灰岩、硅质岩,普遍具硅化等蚀变现象,方解石脉和石英脉较发育。方解石脉存在于C2、C3的灰岩中,一般宽约2-3mm,呈网脉状穿插充填于岩石裂隙中;石英脉主要存在于C1d的硅质岩、泥岩中,宽约1-3cm,多为顺层产出,少量呈网脉状分布。断层的北西端见一个呈透镜状的石英脉,产状1950-2100800-850,长约380m,最宽处约20-25m,石英呈乳白色-浅黄色,致密结构,块状构造,石英质地坚硬,敲打稍有硫磺味。目前发现的犁头山矿段、号金矿体均赋存在F1北面的C1d地层中,与F1的距离不大于300m, 说明F1与金矿体的成因关系较为密切。F2:位于矿段南东角,大致沿C3与5a的接触带发育,走向近北东向,错断F1断裂和切穿C3地层和5a辉绿岩,长度大于1.8km,破碎带宽度一般小于5m,其性质不明,其在地形上的特征表现为断层沟。断层破碎带内石英脉较发育,石英脉宽一般为0.5-2cm,呈网状分布。该断层未发现有金矿化现象,与目前发现的、号金矿体距离较远,认为其与金矿化关系不大。10.5.2.3岩浆岩该矿段基性岩浆岩出露范围较广泛,主要为中生代早期侵入的辉绿岩(15),呈小岩株、岩床、岩墙状侵入于中上石炭统-二叠系,多为顺层侵入 。基性岩体与围岩的接触蚀变带及断裂破碎蚀变带局部硅化、褐铁矿化强烈,是金矿的成矿有利部位。10.5.2.4 地球化学特征据15万化探预查,在犁头山矿区以810-9为下限圈出Au异常约2.5km2,异常最高值5410-9;AS以6010-6为下限圈出3处异常,总面积约2km2;此外Sb、Hg异常面积也较大,分别达13.0 km2、9.0 km2,异常峰值分别为95.5106、500109,该区Au、As、Sb、Hg异常重合较好,且位于断裂带或蚀变带等成矿有利部位上。据1/1万土壤剖面测量成果,犁头山矿区以3010-9为异常下限进一步圈定出号1个土壤Au异常。主要表现在构造带内或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压性、压扭性断裂的挤压带及两侧因热力作用,矿物发生重结晶作用。10.5.2.5 围岩蚀变主要表现在构造带内或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压性、压扭性断裂的挤压带及两侧因热力作用,矿物发生重结晶作用。10.5.2.5.1硅化在岩体接触带及构造带中常见到岩石中石英颗粒经重结晶或硅质交代作用,使岩石周围成份发生变异、运移。硅化与金的富集通常具有密切的联系。10.5.2.5.2方解石化在构造带中,因热力作用,使方解石晶粒发生次生加大、重结晶及交代置换作用,引起岩石成分的变化。局部方解石化有利于Au元素的运移。方解石形成时间晚于硅化,常为成矿过程的后期。10.5.2.5.3炭化在构造变动带及接触带内受热力影响,炭质物相对富集,呈团块集合体出现,炭化对金吸附和迁移富集有利。10.5.2.5.4黄铁矿化上述热力作用,使岩石中的铁、硫离子发生变化,结晶成黄铁矿,黄铁矿为亲金矿物,对金的富集有着一定的影响。黄铁矿经氧化后变为褐铁矿,局部保留黄铁矿的晶形。综上所述,本区围岩蚀变及变质作用,通常与一定的构造相关联,可以作为寻找岩体与构造的标志,糜棱岩化、片理化、硅化、方解石化、黄(褐)铁矿化,在本区均可作为找金的间接标志。10.5.2.6矿产分布矿区内初步查明的金矿,金矿体主要赋存次级断裂带中,断裂破碎带为本矿区主要控矿因素。矿体的分布、产出特征与构造同步。含矿岩性为压碎状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构造角砾岩、断层泥,普遍具硅化、褐铁矿化,深部有细粒黄铁矿化,局部夹炭质团块或高岭土化。其中断层角砾成分有:硅质岩、硅质泥岩等。10.5.3 金矿体地质特征10.5.3.1 矿体特征在梨头山矿区发现、号两个金矿体,分布于犁头山F1断裂旁侧次级断裂中。号矿体位于F1北侧,赋存于F1北侧次级断裂中,近东西向延伸,呈透镜状产出。产状125-14555-65。矿体长约90m,水平宽度为2.70-5.30m,单工程平均品位Au0.55-1.75 10-6 ,矿体平均品位1.10 10-6。地表矿体呈透镜状,沿倾向往深部尚未控制。含矿岩性为下石炭统大塘组硅质岩中的灰、灰黄、褐黄色压碎岩,具硅化、褐铁矿化等蚀变现象,具压碎结构、角砾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褐铁矿。号矿体位于号矿体南东侧,赋存于近南北向的次级断裂破碎带中,呈透镜状产出。矿体长约60m,产状260-26555-62。见矿水平宽度为2.30-7.10m,单工程平均品位Au0.53-1.60 10-6,矿体平均品位1.2210-6。含矿岩性为下石炭统大塘组的灰黄、褐黄色压碎硅质岩和压碎泥、砂岩,具硅化、褐铁矿化等蚀变现象,具泥质结构、压碎结构,角砾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粘土、石英、褐铁矿。10.5.3.2 矿石质量10.5.3.2.1矿石的矿物成分矿区内发现的金矿体目前有地表槽探工程控制,矿石均为氧化矿石。矿石矿物主要有:褐铁矿、黄铁矿(原生矿石中含量较多)、赤铁矿及微量钛铁矿、辰砂、自然汞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绢云母、粘土矿物、方解石及少量炭质、锰质和磷灰石、绿泥石等。由此可见,本矿区矿物的共生组合为:褐铁矿-黄铁矿-辰砂-石英-方解石-粘土矿物组合。10.5.3.2.2矿石的化学成份10.5.3.2.3矿石结构构造本矿区矿石的结构主要有:压碎状结构、糜棱结构、显微鳞片泥质结构、粉砂质结构、残余碎屑结构、凝灰质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有:网状构造、皮壳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层状构造、条带(条纹)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等。10.5.3.2.4矿石的自然类型及工业类型、氧化(层)带10.5.3.2.4.1矿石的自然类型根据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物共生组合特点,本区矿石自然类型仅有氧化矿石一种,未见原生矿石。各金矿体在地表及浅部分布均为氧化矿石,其特点为:矿石呈黄褐色、棕红色、黄色,褐铁矿成分含量较多,结构疏松多孔。10.5.3.2.4.2矿石的工业类型矿石工业类型根据矿石中主要矿物共生组合及工业利用特点而划分,本区仅有一种类型,即含金矿石,属微细粒侵染型金矿。10.5.3.3 矿体围岩金矿体赋存于断裂破碎带中或其旁侧,矿体围岩大体相似,矿体顶、底板围岩具断裂带和碎屑岩的特点。矿体顶底板围岩为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或者破碎带-压碎岩、碎裂岩、构造角砾岩,围岩蚀变种类有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岩化等,蚀变强度比矿体中的蚀变强度弱。10.5.3.4.矿床成因初探矿区和区域内存在大面积的来自上地幔的基性岩体(辉绿岩),其金丰度较高,可能系金矿的成矿母岩;据有关研究资料,上二叠统(P2)与下伏下二叠统茅口组(P1m)之间存在古风化侵蚀面,受该古风化侵蚀面的影响,P2层位中铁质含量较高,金丰度也相对较高,可能亦是矿区的矿源层;矿区和区域内多种类、多期次的岩浆岩侵入及后期热液活动,可能为成矿提供了热源和水源,热液可对岩体和围岩中的金进行萃取,富含矿质的热液沿断裂、层间破碎带等构造薄弱部位集聚、迁移,通过交代、充填等作用对围岩进行改造,形成硅化、褐铁矿化等蚀变现象,同时矿质亦可能在此过程中在有利部位沉淀、富集成矿。坡利矿段金矿体赋存于断裂破碎带和层间破碎带,矿石均遭受一定程度的蚀变,因此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可能为断裂和层间破碎带热液蚀变岩型。10.5.3.5控矿因素1、矿区处于隆或穹窿的古碳酸盐台地边缘部位。它们控制着矿床的分布。2、古碳酸盐台地边缘存在古侵蚀面。其上有含金层位,为金矿体的形成提供丰富的矿质来源,也是金矿体赋存有利部位。 3、矿体赋存于特定沉积环境所形成的岩性、岩石组合中。本区矿体产于深水硅泥质、火山碎屑盆地(台沟)的碎屑岩中。4、近北西向断裂构造,属压扭性,长期活动,相互复合又分枝,并与含金矿源层相交切,是储矿和导矿有利构造。 5、矿区岩浆活动强烈,深部存在较大规模隐伏花岗岩岩体,P2地层分布有火山碎屑岩,提供了充足的成矿物质和热液来源,也有利于金元素的活化、迁移、富集。10.5.3.6找矿标志1、古构造隆起(穹窿或背斜)、古碳酸盐台地边缘。2、碎屑岩中富含火山碎屑、硅泥质及有机质的地层。3、北西向压扭性断裂带。4、蚀变明显的地段,即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糜棱岩化等较好地段。5、具有明显Au地球化学异常。10.5.4 矿石质量、加工技术性能本次预查未对矿体所含有益有害组分进行评价,目前仅知道矿石中的Au为唯一有用组分。所发现的2个矿体矿石均为氧化矿,矿体多产于断裂带附近的次级断裂或层间破碎带中,矿石具泥质结构、致密结构、微粒结构;角砾状、条带状构造、少量为孔洞构造,大多较破碎松散,透水性较好,矿石矿物成分主要为硅质、粘土、石英、褐铁矿,未发现黄铁矿、毒砂等原生矿物。矿体除号矿体局部有较高品位样品外,其平均品位均不高,为0.731.9410-6,属低品位氧化矿石。预查未进行矿石选冶试验,但与附近同类矿床类比,此类型矿石属易选冶矿石,采用常规氰化法提金工艺是可行的。各矿体埋藏不深,多位于潜水面之上,均可进行露天开采。10.5.5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本区金矿体赋存于地势较高的荒坡上,由于经费紧张,本次工作未开展专门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工作程度很低,也没有收集到这方面的资料。10.5.6 工作方法及样品分析质量评述10.5.6.1 勘查网度的确定由于是预查,本次并没有完全按国土资源部2003年3月1日发布实施的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对勘查类型的划分原则,且工程网度大体是按10050m。10.5.6.2 预查工作方法、手段的选择根据预查工作任务要求,结合以往同类矿床的工作经验,本次预查工作方法及手段为:首先于面上开展1:1万地质填图工作,大致了解矿区地质、构造及断裂蚀变带的含矿性;对1/5万化探圈定的Au异常和矿化蚀变带开展1:1万土壤剖面测量,进一步追索异常源;于地表及浅部施工少量槽、井探工程对土壤异常带和矿化带进行揭露,初步控制金矿体的分布、产状、品位、厚度等;最后选择地表见矿较好的金矿体施工少量钻探工程进行深部验证。10.5.6.3 样品分析质量评述10.5.6.3.1 1/万土壤剖面测量样品分析质量评述土壤样品经粗加工后送广西地矿局第二实验室进行分析测试,分析项目为Au、As、Sb,以行星式无污染制样设备研磨至200目。样品分析以50个样品为一个分析批。Au元素采用化学光谱法进行测试,方法检出限为0.310-9,报出率为100%,每批插入4个一级标样和1个空白样。As、Sb采用原子荧光分光光谱法进行测试,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510-6、0.510-6,报出率均为100%,每批插入3个一级标样和1个空白样。每个分析批次均按不同含量范围抽样进行重复检查,对高含量样品进行100%重复检查。1、一级标样测试质量监控根据DZ013.1-0130.13-94、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6.4.3.2中的表6-4和6.4.3.3中的表6-5(即如下表6-1、6-2)对插入的一级标样和整批样品测试质量进行监控,按以下2个表格对所有的一级标样测试质量进行监控,单个一级标样对数偏差、批次一级标样平均对数偏差和平均对数标准差均未超出监控范围,符合规范要求。单个一级标样对数偏差测试质量监控范围 表6-1含量范围lgC(GBW)=lgCilgCs检出限三倍以内0.15检出限三倍以上0.101-5%0.105%0.07批次一级标样平均对数偏差和平均对数标准差测试质量监控范围 表6-2含量范围平均对数偏差平均对数标准差检出限三倍以内0.250.40检出限三倍以上0.150.251-5%0.100.175%0.050.0852、重复检查质量监控根据DZ013.1-0130.13-94、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6.4.3.4中的表6-6(即如下表6-3)对Au元素重复检查测试双差值进行质量监控:Au元素重复检查测试双差值质量监控范围 表6-3Au含量范围(10-9)RD(%)0.3-11001-3066.63050As、Sb元素重复检查测定双差值按RD50%进行监控。注:测定双差值RD=(A1A2)/(A1+A2)/2100%。按以上监控标准,共分析土壤样品1015个,Au元素进行209份重复检查,复检率为20%,复检合格176个,合格率为84%;As元素进行212份重复检查,复检率为21%,复检合格184个,合格率为87%;Sb元素进行211份重复检查,复检率为21%,复检合格184个,合格率为87%。复检合格率均大于80%,符合规范要求。10.5.6.3.2 探矿工程样品分析质量评述本次预查探矿工程中采刻槽样共58件,送广西地矿局第二实验室进行Au分析,分析方法为活性碳富集-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检出限为0.0110-6。每批样品插入一个一级标样和一个空白样,经基本分析后抽取不同含量样品由不同人员进行密码复检。按DZ013.1-0130.13-94、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3.5.3.2条对插入的一级标样进行质量监控,测定结果均未超出监控范围。58件样品复检20件,复检率为34%,合格20件,复检合格率为100%。由于本次预查化学分析样测试量较少,未单独抽取外检样,但实验室每年度均按规范抽取一定量的外检样进行外检,外检测试结果全部达到规范要求。综上所述,本次预查样品分析质量达到规范要求。10.5.7 资源量估算10.5.7.1 资源量估算的采用的工业指标根据2003年3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052002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的要求,结合本矿区的实际情况以及目前的黄金市场价格,梨头山矿区金矿氧化矿资源量估算采用的工业指标如下:边界品位:0.5010-6;最低工业品位:0.5010-6;最小可采厚度:1.00m;夹石剔除厚度:2.00m;当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而品位较高时,可用m10-6值计算。10.5.7.2 资源量估算范围矿区2个矿体均为氧化矿石,资源量估算范围由4个拐点圈定,估算面积分别为0.369km2,矿段估算标高450500m(详见表8-1)。资源量估算范围拐点坐标表 表8-1拐点X坐标Y坐标a266973036428930b266964036429180c266949036429120d26695903642890010.5.7.3 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经本次预查,本矿区共圈定2个金矿体,各矿体均受断裂破碎带及其蚀变带控制,规模不大,呈板状、脉状,形态简单,矿化连续性好,厚度、品位变化较小。地表工程控制间距50-80m,深部没有钻孔控制,矿体倾角陡4865。据此,这2个矿体均选用垂直纵投影地质块段法在比例尺1:1000的资源量估算图上进行估算。10.5.7.4 资源量估算结果经估算,号矿体氧化矿石量(333)为13519t,金金属量为14.87Kg,平均品位为1.1010-6,号矿体氧化矿石量(333)为19415t,金金属量为17.28Kg,平均品位为1.2210-6,二个矿体总矿石量32934 t,金金属量为32.15Kg。估算资源结果详见表附表3。10.5.8 矿床简单概略经济意义评价黄金作为世界的硬通币,其市场和矿山开发前景十分看好,目前金价已升至近十年来的最高,广西区内实际开采的矿床平均品位一降再降,而其获得的利润仍颇丰,因而金矿的勘查开发一直是矿业投资的热门。矿区目前共有2个金矿体,经对规模相对较大的两个矿体进行(333)资源量估算,获得预测资源量金金属量为32.15kg,按目前市场金价为240元/g计算,其潜在经济价值为776.00万元。本区矿石均为易选冶的氧化矿,各矿体均可露天开采,各项开采技术条件较简单,矿石经简易破碎,采用氰化提金工艺在技术上简单易行。矿区距离巴马县城较近,仅5、6km,交通较方便,矿山建设各种物资采购较容易,矿山生产生活用水、用电供应充足。矿区目前工作程度仅为预查,新发现矿体均未进行系统工程揭露控制,所有矿体往深部的变化情况均未查清,估算的资源量可靠程度极低,未来矿山建设规模和服务年限难以确定,在开发经济效益上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暂不能作为规模开发的依据,因而,有进一步开展预查甚至详查工作的必要,以确切评价其找矿前景和开发价值。11评估方法11.1.评估方法的选择根据委托方提供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证号为T45120090802032523,勘探项目名称为广西巴马县犁头山金矿普查,勘查面积7.64平方千米,有效期限2009年08月25日至2011年6月25日。同时委托方又提供广西巴马县犁头山矿区金矿预查报告,结合评估人员调查、征询、检查、核对,截止评估基准日时点,委托方在本勘查区共计完成实物工作量:1/万地质填图20 km2;1/万地化剖面22 km;槽探1800 m3;浅井20.8 m;土壤样1017件;刻槽样112件;岩矿样6件;微金快分样392件。 通过这次预查工作,对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脉岩及矿化破碎蚀变带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大致调查,圈定了犁头山矿段号土壤Au异常带,查找了部分异常的异常源,并对异常作出了推断解释评价;发现了对、号矿体进行(333)资源量估算,获得金金属量(333)资源量为32.15kg。预查工作方法和工作质量符合规范要求,达到了预查的工作目的。通过本次工作,认为梨头山矿区的异常带地质构造条件较为有利,尚值得进一步开展普查工作;部分异常带尚未封闭,有进一步开展1/1万化探工作的必要。犁头山矿段号异常带原已发现的两个金矿体地表规模较小,品位偏低,异常带Sb异常值极高、连续性好、异常规模和面积较大,经工程揭露目前地表仅见较弱的金、锑矿化;由于此两处异常其所处的地质构造条件较为有利,其深部可能具有一定的找矿意义;金矿体距离地表水源较远,进一步开展深部工作(如钻探)有一定困难。矿区经本次预查,发现了2个金矿体,提供了一处新的金矿普查基地。目前矿区工作程度较低,为能确切评价其找矿前景并为下步开展地质工作提供了较详实的地质资料,建议对本区进一步开展普查评价工作。评估人员按照矿产勘查工作阶段划分的暂行规定结合本评估矿区的实际情况,认为矿区目前工作程度仅为预查,新发现矿体仅进行地表工程揭露控制,所有矿体往深部的变化情况均未查清,估算的资源量可靠程度极低,未来矿山建设规模和服务年限难以确定,在开发经济效益上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暂不能作为规模开发的依据,因而,评估矿区的地质工作程度认定处在预查工作阶段,勘查程度较低。依照矿业权评估指南、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的要求,本矿区探矿权评估适用勘查成本效用法,其基本原理是指采用效用系数对地质勘查重置成本进行修正,估算探矿权价值的方法。11.2. 勘查成本效用法计算公式: 式中: 12评估指标与参数12.1.有关实物工作量确定原则根据委托方提供的资料和以往完成的实物工作量依照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