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研究所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生物技术研究所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生物技术研究所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生物技术研究所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生物技术研究所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技术研究所2018年工作总结 回顾2018年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开展的科研工作 1.1.1获奖或鉴定验收课题,本年度主持的*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和*市玉米新品种引进与配套技术研究课题分别获2018年*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1.1.1主持*市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 研究课题;作为协作单位参与了*市人工智能在县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课题。作为协作单位主持了自治区科技厅满洲里中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主持了*市教育科局生物菌剂在养殖场的推广应用课题;参与的*市种子工程*市岭东土著鱼繁育技术课题,研究所承担了资源调查与繁育技术研究部分;参与了东北农业大学崔国文教授科技部的东北植物资源调查课题,在*市、阿荣旗和莫旗草地采集制作标本4000余种;参与了自治区教育厅高品质黑木耳选育和智慧设施农业的研究花生新品种引种试验等课题。从辽宁、吉林引进14个花生品种,分别是c348、c358、ys227、ys183、ys119、吉花08-38、扶余四粒红、吉花4号、吉花19号、吉花551号、花育56、锦花9号、沈农花生和本地花生经过三年试验筛选出c358、吉花08-38、和吉花551三个品种,下一步推广应用。 1.2论文论著 1.2.1主编了北方大田作物常见有害生物识别与防治、棚室灵芝生产新技术、北方淡水鱼养殖新技术、北方药用植物栽培、北方饲用植物栽培、北方设施园艺生产技术六本书,将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 1.2.2在*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14期发表论文10余篇。 1.3基地建设与生产 1.3.1河西基地建设 1.3.1.1设施建设:今年河西基地建设仓房20m2,田间滴灌设施完备,新建厕所一间,田间气象站、智能诱虫灯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被*市科协认定为*市黎明山农业科普示范基地。 1.3.1.2项目:今年新种植绿化苗木茶条槭、彩叶李、山梨、云杉、文寇果、连翘、小叶丁香、紫丁香、榆叶梅、山核桃、山荆子;开展了高粱新品种引进、花生新品种引进、大豆品种试验示范、药用植物圃种植等试验。 1.3.2*北山基地 今年与*市种子管理站合作,研究所管理北山基地200余亩;今年种植了柳树20亩、榆树50亩、小叶丁香30亩、唐槭30亩。开展了鲜食玉米品种引进观察试验。 1.3.3农研所梨园基地 今年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签订了河西黎明山东南梨园资源保护利用的项目,引入第三方鑫城公司将园区的围栏,水电设施,园区道路进行了建设,投入资金150余万元。 1.4科技服务 1.4.1科技特派员和三区工作 研究所有23名专业人员被科技厅选派到*市等4个旗(市)开展三区科技工作,有11名专业人员被*市科技局选聘为科技特派员,承担了5个乡镇14个村的科技服务工作,2018年下乡开展工作初步统计有150批次,400余人次。 1.4.2培训工作 在*职业学院院内和阿荣旗音河农民技术学校及深入乡镇村组举办培训班讲课10余场,培训职业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达500余人次。联系较稳定的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20余家,开展生产咨询、技术指导、创业指导1000余次,近1000余户,通过电话、研究所微信平台、科技网络回答农民生产中遇到的问题2000余人次。 1.4.3技术鉴定 参与*市、阿荣旗种子管理部门组织的玉米新品种应用、药用植物品种应用等问题的调查与鉴定工作3次;为*市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对担保户小麦产量进行了测产,测产范围包括陈旗和鄂伦春旗。为政府解决农民纠纷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4.4地方标准编制 研究所承担了*市农牧业局农牧业生产八大标准体系的制定等工作,共编制地方标准体系八个,包括肉牛、奶牛、肉羊、油菜、小麦、马铃薯、蔬菜、黑木耳,编制地方标准25项,通过自治区的认定发布19项。为相关行政部门把好技术关。 1.4.5现代农业规划 今年研究所为达斡尔乡白音村进行了东北民猪养殖场建设项目、达斡尔乡巴图村进行了2000头肉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南木乡大兴村设施农业园区等进行了项目规划。 1.4.6科技扶贫 参与了学院扶贫工作。多次组织学院相关系部专业教师到卧牛河长发村开展扶贫工作,进行走访调研,明确帮扶任务,制定帮扶计划,积极深入农户家中了解困难,指导生产,赢得了当地村名及领导的好评。 1.5开展科技合作攻关 我所与*市20余家企事业单位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合作关系。今年同*市龙翔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甜玉米产业生产技术标准编制的项目,申报立项编制的自治区地方标准有甜玉米生产技术规程、甜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两项;申报编制的*市地方标准有紫花苜蓿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紫花苜蓿田间杂草防除技术规程、甜玉米生产技术规程、甜玉米病虫草防治规程、甜玉米罐头生产技术规程、甜玉米秸秆青贮技术规程六项。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今年同成吉思汗惠农黑木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开展了树下大球盖菇生产技术和毛尖菇菌种繁育技术研究的课题。 1.6存在的问题 1.6.1课题研究不够深入由于科研经费少,仪器设备不足,研究的内容多,由于受人力物力和资金的限制,研究的还不够深入。应进一步的加强充实。 1.6.2基地的设施还应进一步的完善,主路应硬化,田间道路也应平整,田间灌溉系统还需要完善;应进一步的设计规划好。 1.6.3研究所的组织机构进一步落实好,探索更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调动职工积极性,形成合力,发挥团队的力量,取得更好的效益。 22019年工作计划 总结2018年工作,2019年做好以下工作: 2.1搞好科技成果转化 研究所被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列为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单位,今年*市科技局又给研究所列了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课题。要加大力度,选择三至五项在相适宜的区域推广应用。初步选择以下项目进行推广应用:树下秸秆种植大球盖菇技术、巴马香猪的生产与销售、肉牛产业循环模式、高粱花生新品种推广应用水库鱼人工饲养技术等。 2.2搞好现代农业科普示范 利用研究所基地,广泛开展职业农民、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院校、中小学生的科普示范,探索出科普示范的运行模式,发挥好基地的社会效益。 2.3探索科技扶贫方式方法 研究所同教研局、科协紧密合作,探索科技扶贫的模式,总结区域内先进的方式方法,找准典型,形成案例,推广应用。 2.4积极申请研究课题研究所参与的专业人员专业面宽,围绕着种植、养殖、食用菌、经济植物、渔业等生物领域申报课题,开展研究,发挥研究所人员的创新创业积极作用。 2.5开展科技下乡科技扶贫工作承担的三区科技人才工作和科技特派员工作要按照要求做好做细做深,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提高实效。 2.6开展好职业农民的培训充分利用研究所专业人才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农民培训项目,采用多种形式的培训,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的科技技能。 2.7进一步探索产学研用的模式多和企业科研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