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 18 个文言虚词 第 1 页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 1818 个文言虚词集锦个文言虚词集锦 (一)而(一)而 1. 连词 (1)表转折,译为“然而”、“可是”、“却”,例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 (2)表修饰,用在偏正关系中,译为“着”、“地”等,或不译,例如: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3)表假设,连接主语和谓语,译为“如果”、“假使”,例如: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4)表并列,译为“而且”、“又”、“和”或不译,例如: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 (5)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6)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接着” “以后” “然后” ,或不译。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7)表因果关系译为“因此”、“因而”、“以致”,或不译,例如: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 2. 代词,通“如”,作“好像”、“如同”讲,例如: 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3代词,通“尔”,作“你(的)”讲,例如: 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项羽本纪) 4构成复音词, 而已 仅止于此、罢了,例如: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况 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如: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而后以后才、方才,还有“而上(下、今、后、外、来、往、降)”,例如: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出师表)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 18 个文言虚词 第 2 页 (二)何(二)何 1代词,表疑问 (1)译为“为什么” “什么原因”时,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 “也” “者” “为”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六国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 (2)用作前置的宾语,问处所或事物,译作“哪里” “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3)用作定语。译作“什么” “哪” 。 然则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 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 2. 副词 (1)常表示反问。译作“怎么” 。 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何可胜道也哉! (游褒禅山记 ) (2)表慨叹,常用在形容词前。译作“多么” “怎么这样” 。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十九首其三)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3构成复音虚词何如何以 (1)何如即“如何” ,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译作“怎么样” “什么样” 。 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2)何以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即“以何” ,译作“拿什么” “凭什么” 。 何以战?(曹刿论战) (3)奈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谓语或状语。译作“怎么办” “为什么” 。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4)无何译为“不久” “没多久” (5)何乃译为“怎能”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 孔雀东南飞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 18 个文言虚词 第 3 页 (三)乎(三)乎 1语气助词 ,用于句末。 (1)表示疑问或反诘的语气,相当于“吗”或“呢”。 反问: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涉世家)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赤壁赋)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谏太宗十思疏) 疑问: 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项脊轩志) (2)表示感叹或祈使的语气,相当于“啊”“呀”。 感叹: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 (3)表示揣度的语气,可以翻译为“吧”。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4)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赤壁赋) 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指南录后序)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 2介词 (1)相当于“于”,表时间、地点、范围:在,在时候,在方面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2)相当于“于”,表比较,比。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3)相当于“于”,表动作对象,对、对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形容词词尾,表示性状,相当于“然”可以翻译为“的样子”。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五人墓碑记)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 18 个文言虚词 第 4 页 (四)乃(四)乃 1. 判断词,是、就是、原来是,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项羽本纪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魏公子列传 吕公女,乃吕后也。高祖本纪 2. 副词 (1)表先后,于是、就,例如: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良乃入,具告沛公。鸿门宴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项羽本纪 (2)表条件,才、这才,例如: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张衡传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 (3)表转折,却、才,例如: 今君乃亡赵走燕 廉颇蔺相如列传 (4)表示出乎意料,竟然、乃至、甚至,例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5)而、又,例如: 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庖丁解牛 3. 代词,他的、你(们)的,例如: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高祖本纪 4. 构成复音词【乃尔】如此。例如:何其相似乃尔。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 18 个文言虚词 第 5 页 (五)其 1. 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六国论)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秋水)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指南录后序)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报任安书)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2. 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一定”。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谏太宗十思疏) (4)表示婉商语气。相当于“还是“、“最好“。 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3. 用作连词。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4. 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 18 个文言虚词 第 6 页 (六)且(六)且 1副词,将、将要、将近,例如: 不出,火且尽。 游褒禅山记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旦暮且下。 魏公子列传 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李将军列传 诸侯并侵,国且危亡。滑稽列传 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滑稽列传 今我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魏公子列传 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逍遥游 2副词,暂且、姑且,例如: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一通狂惑。报任安书 3副词,尚且、还,例如: 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鸿门宴 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4副词,还有、那末,例如: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项脊轩志 5连词,而且、并且,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且矫诏纷出。五人墓碑记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六国论 以其无理于晋,且贰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李将军列传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高祖本纪 6连词一面一面、一边一边、又、又又,例如: 河水清且涟漪。 诗经伐檀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淮阴侯列传 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五人墓碑记 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 狼 7连词,表选择,相当于“还是” 8连词,况且、再说,例如: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陈涉世家 且秦强而赵弱。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相如素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矫诏纷出五人墓碑记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郞书陈情表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逍遥游 且勇者不必死节报任安书 9且夫 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例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逍遥游 且如 就像,例如: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 18 个文言虚词 第 7 页 (七)若(七)若 1第二人称代词,你(们)、你(们)的,例如: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项羽本纪 若入前为寿。 鸿门宴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 代词,此、如此、这样,例如: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以您这样的行为,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3. 连词,表假设,“我若战死在沙场,切莫为我而悲伤”的用法,例如: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出师表 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赤壁之战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赤壁之战 4动词,如,像、好像,例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上善若水 老子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5副词,至于。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至于一般人,如果没有固定的产业,便也没有坚定的信 念)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 6. 词尾,例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树成长的时候,它的叶子沃然茂盛)诗经 7. 构成复音词 若此如此,这样,例如: 何以自绘败状,令人丧气若此?(为什么自己偏要画打败仗的情景,叫人看了这样丧气?)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像这样寻找宝剑,不也糊涂吗?)察今 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内容。近似“至于说到” 例: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岳阳楼记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例如:指挥若定。 若何怎么样,相当于“奈何”,例如: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你们可以去原圃中获取 麋鹿,供路上食用,让敝国空闲一下,怎么样?)崤之战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 18 个文言虚词 第 8 页 (八)所(八)所 1名词,表示处所,例如: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谏太宗十思疏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2代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地方、人)”等,例如: 所过无不残破高祖本纪 大军不知广所之李将军列传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刺客列传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高祖本纪 3代词,用在动宾词组前面,与动宾词组的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做动宾词组的宾语的定语,相当于 “的”,例如: 取舞阳所持图。 刺客列传 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 促织 4助词,在“为所”结构中用在动词前,表被动,例如: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 其射猛虎亦为所伤之李将军列传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为巡船所物色指南录后序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5.构成复音词所以 (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例如: 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察今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所以游目骋怀兰亭集序 (2) 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例如: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察今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高祖本纪 所谓 所说的,例如: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 18 个文言虚词 第 9 页 (九)为(九)为 1动词,当“做”讲,是“为”字的基本意义,可以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灵活翻译。甚至下面的第 2、3、4、5 四大项就可以看成是灵活的翻译。例如: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劝学 使秦各爱其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阿房宫赋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五人墓碑记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如今人方为刀俎,人为鱼肉,何辞?鸿门宴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动词,治理,例如: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 阿房宫赋 3动词,成为、变成,例如: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说 洎牧以馋诛,邯郸为郡。 六国论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阿房宫赋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廉颇蔺相如列传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化而为鸟。 逍遥游 4动词,作为、当作,例如: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烛之武退秦师 所求者为臣,主辱,臣死有余戮?指南录后序 霓为衣兮风为马 梦游天姥吟留别 5动词,当“是”讲,这是“为”字的又一个基本意义,例如: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指南录后序 谁为哀者。 五人墓碑记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五人墓碑记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 其名为鹏。逍遥游. 6动词,以为,认为,例如: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窃为大王不取也! 鸿门宴 7介词,引出对象,给、替,例如: 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鸿门宴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 18 个文言虚词 第 10 页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五人墓碑记 秦王为赵王击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君为我呼入。鸿门宴 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为君翻作琵琶行。 琵琶行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项脊轩志 8介词,表状态,对、向、跟,例如: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报任安书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鸿门宴 如姬为公子泣。魏公子列传 9介词,表目的,为了,例如: 慎勿为妇死。孔雀东南飞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鱼我所欲也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 10介词,表原因,因为,例如: 何为其然也。 赤壁赋 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察今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报任安书 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1介词,当“被”讲,有时与“所”连用组成“为所”结构表示被动,这也是“为”字的 一个基本用法,例如: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过秦论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阿房宫赋 为巡船所物色。 指南录后序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报任安书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指南录后序 12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例如: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季氏将伐颛臾 何辞为? 鸿门宴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 18 个文言虚词 第 11 页 (十)焉(十)焉 1. 助词 (1) 语气助词,用于句末,一般不译。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报任安书) (2) 用在句中表示停顿,相当于“乎”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秋水) (3)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2. 代词 (3) 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相当于“之”。犹且从师而问焉 (韩愈师说) (4) 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哪里”。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熟语) 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3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4. 兼词,相当于“于之”“于何”(在哪里)、“于此”(在这里、在那里)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劝学)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上)者也。(五人墓碑记)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在这里)(五人墓碑记) 朝济而夕设版焉(在那里)(烛之武退秦师) (十一)也 (一)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例如: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如: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阿房宫赋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六国论 3表示疑问语气,例如: 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 独五人之激檄,何也? 五人墓碑记 4表示反诘语气,例如: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六国论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祈使、命令语气,例如: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6. 表示感叹的语气,例如: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鸿门宴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报任安书 (二)助词,用在句中,一般是简单主语之后、复杂主语之后、时间词之后以及复句的第一个分句之 后,表示停顿,例如: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寡人之于国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其出人也远矣。 师说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逍遥游 也哉 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如: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 18 个文言虚词 第 12 页 (十二)以(十二)以 1. 动词 (1)用,例如: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列传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九章涉江 (2)以为、认为,例如: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两小儿辩日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秋水 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2. 名词,作宾语,表示原因、理由,例如: 宋人执而问其以。 3. 连词“以”作为连词时,用法相当于“而”,可表并列、順承、目的、因果、修饰、转折等关系。 但二者用法并不完全一致,“以”不能表示假设关系,“而”不能表示目的关系。 (1)表并列,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游褒禅山记 忽魂悸以魄动。 梦游天姥吟留别 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秋声赋 (2)表顺承,例如: 敛赀财以送其行(順承或目的) 五人墓碑记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3)表目的,译为“来”、“用来”,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目的或順承) 五人墓碑记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季氏将伐颛臾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 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廉颇蔺相如列传 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鸿门宴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 报任安书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报任安书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五人墓碑记 (4)连词,表结果,译为“因而”“以至”“而”“才”,例如: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 18 个文言虚词 第 13 页 乐以忘忧。论语述而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六国论 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指南录后序 且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棰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报任安书 遂自投汨罗以死。屈原列传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报任安书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5)连词,表修饰(方式),译为“着”“地”,例如: 匍匐以进 乌有先生列传 木欣欣以向荣 归去来兮辞 樊哙侧其盾以撞 鸿门宴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项脊轩志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游褒禅山记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指南录后序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五人墓碑记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五人墓碑记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谏太宗十思疏 (6)连词,表原因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陈情表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陈情表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7)连词,表转折(所学较少)如 :尧无百户之郭,舜无置锥之地,以有天下 4. 介词 (1)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还有“以东(上、往、前、内、来、降)”等,例如: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出师表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2)介词,因为,由于,例如: 不赂者以赂者丧 六国论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孙膑传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陈情表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 18 个文言虚词 第 14 页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兰亭集序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洎牧以谗诛 六国论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报任安书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逍遥游 (3)介词,率领;带着。例如: 乃约车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魏公子列传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项羽本纪 (4)介词,把、拿、用,例如: 以手抚膺坐长叹 蜀道难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国人之于国也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六国论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陈情表 娘以指叩门扉 项脊轩志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 具告以事 鸿门宴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渔父 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指南录后序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 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5)介词,凭、靠、按照、根据,例如: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 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斧斤以时入山林国人之于国也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 18 个文言虚词 第 15 页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指南录后序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察今 赐予以嘉名离骚 (6)介词,相当于“在”,大多数是表示时间,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 以八月十三斩于市谭嗣同传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滕王阁序 (7)凭借(以)的身份。例如: 以资政殿学士行指南录后序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指南录后序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五人墓碑记 5. 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如: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报任安书 6. 通“已”,已经,例如: 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报任安书 以为 1. 把当作或作成,例如: 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季世将伐颛臾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劝学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兰亭集序.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离骚.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 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2. 认为,例如: 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黔之驴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为“非我莫能为”也屈原列传 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报任安书 (十三)因(十三)因 1. 依靠、凭借、利用,例如: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 18 个文言虚词 第 16 页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屈原列传)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烛之武退秦师 2. 依照、根据、顺着,例如: 变法者因时而化。 察今 因其固然。 庖丁解牛 3. 就着、趁着、趁此,例如: 不如因而厚遇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因击沛公于坐。 鸿门宴 4. 通过、经由,例如: 衡乃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5. 因为、由于,例如: 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6. 因而、于是、就,例如: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十四)与(十四)与 1. 动词,亲附、结交。 失其所与,不知。 烛之武退秦师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2. 动词,给、赠。 则与一彘肩。 鸿门宴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3. 介词,引进动作涉及的另一方,组成的介词结构,主要作状语,可译文“和”。 廉颇送至境,与王决。 廉颇蔺相如列传 此迫矣,臣请进,与之同命。鸿门宴 4. 连词,和、同,表并列关系。 吾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5. 语气助词,通“欤”,常用在句末。 是谁之过与?烛之武退秦师 无乃尔是过与?烛之武退秦师 (十五)于(十五)于 1. 介词,表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间,译为“在”“从”。例如: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 18 个文言虚词 第 17 页 乃设九宾礼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五人墓碑记 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赤壁赋 得复见将军于此。 鸿门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2. 介词,在方面,例如: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游褒禅山记 3. 介词,与、跟、同、向。例如: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学于余。师说 4. 介词,到,表示目标、归趋,例如: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指南录后序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寄蜉蝣于天地,托遗响于悲风。 赤壁赋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逍遥游 5. 介词,对、对于,例如: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鸿门宴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 6. 介词,比,例如: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7. 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 ,有时动词前还有“见” “受”等字和它相应。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拘于时 师说 8. 复音虚词“于是” ,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 当于“在这”“从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于是余有叹焉 游褒禅山记 (十六)则(十六)则 1. 名词,法则、准则、榜样,成语有“以身作则”,例如: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 18 个文言虚词 第 18 页 北向磕头,从屈平之遗则。明史高攀龙传 2量词,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例如:论语六则。 3动词,作“效法”“仿效”讲,例如: 学者至今则之。太史公自序 皋陶于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夏本纪 4副词 (1)用于加强判断,相当于“乃”“即”,例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2)表示范围,相当于“仅”“只”例如: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劝学 (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仅四寸而已,怎么能够使他的七尺之驱完美呢?) 5连词 (1)常“则则”并用,用加强对比的作用,“就”,例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便”“那么”,例如: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逍遥游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谏太宗十思疏 (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可是”,例如: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寡人之于国也 (4)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假如”,例如: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高祖本纪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万钟则不变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舍生取义 (5)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倒是” 难则难矣,然而未仁也。墨子 鲁问 6同“辄”,总是、常常,例如: 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报任安书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屈原列传 7固定词语 则是只当是,例如: 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窦娥冤 则已而已,罢了,例如: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逍遥游 则则 赞叹的声音,例如:连呼则则。 (十七)者(十七)者 1代词(这项也有人指为助词。)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 18 个文言虚词 第 19 页 (1)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等词语后面,指人、物、事、地点等,相当于“的”或“的人(东西、 事情、地方)”。例如: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 等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赤壁赋 (2)放在数词之后(翻译时,要根据所列事物,在数词后加上相应的量词和名词,“个”“样”) 此三者,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沐浴清洁海绵合作协议书
- 安全培训救火毯的使用
- Heptyl-nonyl-phthalate-d4-生命科学试剂-MCE
- H-Asn-Arg-OH-diTFA-生命科学试剂-MCE
- 安全培训效果评估与课件
- 2025年宿州市人才集团有限公司招募就业见习人员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广西壮族自治区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全优)
- 健康保健行业消费心理分析
- 合同文件标准化审批流程模版防止遗漏内容
- 2025年猫爬架合作协议书
- 2024年污水管道维修协议书范文范本
- 新人教版《海水的性质》课件
- 雪糕车租赁合同三篇
- 绘画劳务合同
- 苗木供应质量保证措施方案
- 无人机辅助通信系统研究
- Java 8函数式编程(完整版)
- 司机安全责任协议书
- 代发客户如何做经营分析
-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的运动康复指导与介绍
- 2025小学道德与法治开学第一课(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