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_0_第1页
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_0_第2页
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_0_第3页
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_0_第4页
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_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 黑红的脸膛,粗糙的大手,汗渍的衣衫,朴实的语言。这就是张季明,通州市四安镇一个普通却又极不普通的村支书。近 40 年的基层工作打造了他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的豁达与干练。张季明同志原是四安镇老沿防村村支书,镇村区域调整时,沿防村和镇街道合并为四安镇社区居委会,他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继续担任居委会的党支部书记。现在居委会总人口 4200 人,其中农业人口 1200 人,年人均纯收入达 5300 元,全居民营企业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其中两家企业产值超千万元。居里的这些点滴变化和发展,都凝结了张支书 的智慧和心血。 兴办事业,我在前 多年来,村干部的旧观念是税费收好了,矛盾不上交,工作就做到家了。但张支书的思维并不局限于此,早在 1986年,他就想到,这样的工作是被动的,他认为应该把心思放在如何帮助和带领全体居民致富上,而这单凭开开广播会、做做他人的思想工作是没有说服力的,他觉得自己应该做创业的带头人。由于资金不足,他就和村民陈均合作,从创办预制场入手,以作坊起家,当时租地 2 95 亩,建了一个 800平方米的场地,年产值达到 50 万元,当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原始资金。 1999 年初 ,四安镇规划2 / 6 了民营经济园区,张支书瞄准这个机会,又与村民王建中合伙承包了镇纺织厂下设的一个车间,由于他经营有方,车间获得了可观的利润,更增添了他兴办民营企业的信心以及将企业做大做强的决心。 2000 年 2 月,张支书将自家所有的积蓄拿出来,并以房产抵押借资,与王建中共合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严禁复制剽窃资 50万元兴办了久安棉绒有限公司;2002 年又动员村民吴浒潭参股,新办了久酒纺织有限公司,投资总额达 250 万元;年下半年,张支书借着四安镇着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契机,又联系了本村两位在外老板吴雪峰、方杰军回乡投资,公司 规模得到不断壮大,投资总额达到 450万元,共拥有汽流纺两台,环绽纺 8 台,职工 110 多人,产值 1200 万元,销售收入 1000 万元,利税 100 万元。企业可谓是红红火火,蒸蒸日上。要想说了算,得先干起来看,作为支部书记,张季明大胆办厂的创业举动给居民们起到了示范作用,给先富起来的老百姓集股办厂吃了一颗定心丸。 带民致富,我来干 张季明同志先富了起来,同时他也不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清楚知道群众的具体困难和疾苦,用自己的真心、爱心去对待每一位群众,去温暖居里的每一户家庭,通过点滴小事,把党对农民的关怀渗 透到群众的心里。他常这样讲,作为一名村支书,每一个村民都应该是自己的亲人一样,尤其是贫困户,不管他们是出于什么原因致贫的,我们都有责3 / 6 任、有义务去拉他们一把,不让任何一个掉队。凭借自己办企业走南闯北的胆气和见识,他想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一方面利用镇区在居委会的优势,千方百计引进工业项目,鼓励有资金、有能力的居民大胆办企业,为农村劳动力的就地创业创造条件;一方面去南通、走上海、奔京广,根据本居现有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组织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现在, 80%的村 (居 )劳动力都走上了经商务工 的道路,其中有近 100名成了大小不等的老板,全居老百姓已经彻底摆脱了贫困。 在四安街道,提起张支书的好,每个人都能说出一段故事来。不把路修好,干啥都不行。他在老沿防村任村支书的时候就寻思着要修路,测量了一年又一年,就是没钱。 2001年道路建设一炮打响,这回,修路所需的资金,张季明全掏了;出工出力,乡亲们全包了。环村 4 公里的黑色路、至户5 公里的砂石路,把家家户户与外部世界紧密相连,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在镇成 立工业园区之初,他积极响应,与村民一起动手备土打坝,为园区的开辟打了前哨。现如今,全居已实现道路通达化、灌溉防渗化、住居楼房化、厂企园林化、主要干道路灯化,为富民强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关键时候,我来上 俗话说,无工不强,无商不富。张支书也深深明白这个道理,为了招商引资,他想尽了办法,为投资者铺平道路。4 / 6 办企业,需要厂区,而千百年来,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要从农民手上征用土地,难度可想而知,工业园区里的十几位企业家对此都深有感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支书挨家挨户帮他们上门做工作,将一分分土地征集起来变 成了厂区,白天农户没人在家,张支书就晚上过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和农户签好字、订好合同就不回去睡觉,就凭着这股犟劲,不少农户就这样被他打动了,同意出让承包的土地。在张支书的带动和努力下,全居近 40 家民营个体企业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其中有达 1000 万元的定报企业,也有几个人的家庭作坊,同时也为全居提供了 1000 多人的就业机会,老百姓有了稳定工作,纯收入逐年提高,居经济也逐步好转,成了零债务村,且有盈余。 开展活动,我领先 平日的工作他总能处理得游刃有余,将老百姓的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税费征收期 间,他是全村起得最早、睡得最迟的人,广播会开到喉咙沙哑为了努力改变居委会的面貌,也为了创设招商引资和扩大商贸成果,张支书带领着居委会在各项工作上都争先创优。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统一农民群众思想,树立共同理想的必要载体,是农民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办法,也是引导村民形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径。张季明与两委班子成员围绕居委会创建文明街道,广泛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在农民5 / 6 素质教育中,他组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严禁复制剽窃织居民开展双思教育,采取算账对比的方法,引导居民从农村改革年来的 变化中深刻领悟致富思源源在党的富民政策。与此同时,他把居党支部、居委会下一步工作计划交由居民代表讨论,使居民看到了富而思进的前进方向。平时居里的工作,无论是农业税费征收、民事纠纷调解还是道路桥梁建设都走在全镇前列,居党支部连续多年获先进党支部称号,全居七星级以上的文明户占总户数的 90%以上,劳动力转移达 85%以上,科普示范户达 12%。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去年,社区居委会一举夺得江苏省唯一的科普文明街道荣誉称号。 多年来,他一直都是早上 5 点钟起床、晚上 12 点以后才休息,从来不知道啥叫累。白天,张支书尽 可能地在村里工作,夜里,他开始在厂里办公,既管生产业务,又抓企业财务,通宵达旦是常事。如有需要,他还亲自走南闯北,进原料、销产品。日子虽然苦,但苦中有甜。正是由于张季明的吃苦精神,他实现了人生的双赢。面对飞跃发展的形势,一向不甘落后、勇于进取的张支书又有什么新的打算呢?且看他的行动和计划:年底前全居再新办 3 家民营企业,产值个亿,居民人均收入突破 6000 元。个人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再投入 150 万元,新建厂房 1400 平方米,力争实现产值、利税翻番。 6 / 6 每每谈及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