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自主学习方案系列必修四第4单元 廉颇蔺相如列传【新课助读】在列国纷争的战火中,产生了许多叱咤风云的猛将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士,他们纵横捭阖,征战攻伐,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故事,“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将相和”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本文就是讲述赵国老将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学习本文,一要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二要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本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为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等人的合传。这是原传的第一大部分。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前279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蔺相如列传记叙了廉颇、蔺相如在这种历史情况下,西抗强秦,为赵国的安全和尊严所作出的贡献。课文节选部分则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能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一、字音蔺( )相如 宦( )者令 缪( )贤 舍( )人遗( )赵王书 臣语( )曰 肉袒( ) 曲( )在赵 璧有瑕( ) 列观( ) 倨( )傲 睥睨( )佯( )装 揣度( ) 衣( )褐 间( )至赵矣汤镬( ) 渑( )池 酒酣( ) 盆缶( )张目 叱( )之 左右皆靡( ) 不怿( ) 避匿( ) 驽( ) 刎( )颈之交 斧钺( ) 汤镬( )二、识通假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臣愿奉璧往使拜送书于庭 召有司案图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三、古今异义1、请指示王: 2、(廉颇)宣言曰: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4、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5、吾羞,不忍为之下: 6、明年复攻赵: 7、王不行 8、于是相如前进缶 9、不过三十日 10、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四、重点词语1、拜为上卿。 2、以勇气闻于诸侯。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4、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5、求人可使报秦者。 6、窃计亡赵走燕。7、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8、均之二策。9、相如奉璧奏秦王。 10、相如因持璧却立。11、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12、礼节甚倨。13、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14、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15、引赵使者蔺相如。 16、臣请就汤镬。17、不如因而厚遇之。 18、其后秦伐赵,拔石城。19、度道里会遇之礼毕。 20、左右皆靡。21、于是秦王不译。 22、且相如素贱人。23、相如虽驽。五、一词多义1、见: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信义安所见乎。 (李)陵见其至诚。2、幸:而君幸于赵王。 则幸得脱矣。 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3、顾: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4、负:宁许以负秦曲。 秦贪,负其强。 决负约不偿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肉袒负荆。5、辞: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臣等不肖,请辞去。6、以:以勇气闻于诸侯。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7、徒:徒见欺。 徒以口舌为劳。8、于:君幸于赵王。 故燕王欲结于君。9、因: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六、词类活用1、舍相如广成传舍。 2、左右欲刃相如。3、乃使从者衣褐。 4、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5、而相如廷叱之。6、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7、卒廷见相如。 8、臣请完璧归赵。9、秦王恐其破璧。 10、宁许以负秦曲。11、毕礼而归之。 12、大王必欲急臣。13、且庸人尚羞之。 14、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5、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16、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17、怒发上冲冠。七、指出句式特点并翻译句子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4、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5、君何以知燕王何以知之。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7、故燕王欲结于君。 8、乃设九宾礼于廷。9、和氏璧,天下所能共传宝也。 10、拜送书于廷。11、以勇气闻于诸侯。 12、使不辱于诸侯。 13、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八、固定句式1、孰与。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2.独哉:。例:独畏廉将军哉九、出自本文的成语1、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2、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比喻极度愤怒3、负荆请罪: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自己严厉责罚。4、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同步练习】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缪贤(mio) 燕王(yn)砧板(zhn) 傲倨(j)B睥睨(n) 弄臣(lng)斋戒(zhi) 佯狂(yng)C汤镬(hu) 渑池(min)盆缶(fu) 怒叱(Ch)D披靡(m) 避匿(n)鄙贱(Bi) 刎颈(wn)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愿:同意。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曲:理亏。C固请,召有司案图 案:审察、察看。D度道里会遇之礼毕 遇:会见,见面。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4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求人可使报秦者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设九宾礼于廷 会于西河外渑池 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以勇气闻于诸侯 何以知之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A/B/C/D/二、阅读理解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9题。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徒:白白地。B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伏:趴伏。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许:赞许。D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完:使完好无缺。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拜相如为上大夫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C夫赵强而燕弱 不如因而厚遇之D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7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蔺相如“有智谋,宜可使”的一项是( )。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A BC D8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赵国得到和氏璧时,秦昭王遗书欲以十五城换取和氏璧。给还是不给,这是摆在赵国面前的两难问题。B秦派使者送信,按照外交礼节,赵应派使者回复,但满朝文武,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出使秦国的人,这是蔺相如出场的背景。C缪贤在赵国确实没有可出使秦国的合适人选时推荐了蔺相如,可见当时赵国并不注重人才,致使国力弱小。D蔺相如认为,秦强赵弱,国家实力间的差距决定了和氏璧不得不给。在决定给秦国和氏璧后,又许下诺言:完璧归赵。9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2)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3)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审美鉴赏】精心剪裁 巧妙谋篇本文节选的是廉颇、蔺相如的合传,但主要是在写蔺相如,对廉颇则写得比较简略。作者在写蔺相如这个主要人物时,以高屋建瓴之势,从其一生的全部经历中,精心选择最具有代表性、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三个典型事件,即“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从不同侧面集中笔力着意加以描述,无论写他出使前在是否予秦璧的决策上,还是在出使时与秦国君臣激烈斗争而又能完璧归赵的事情上,或者写他在主张赵王赴渑池之会而又能在赴会时辱秦君臣,维护赵国的尊严上,无不表现出他的大智大勇,尤其是写他在处理与廉颇的矛盾中,能忍辱退让,维护团结,更表现了他“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尚品德和远见卓识。作者写蔺相如在这三大事件中,无处不施以浓墨重彩,进行精心细致的刻画,使其形象鲜明,个性突出。然而在写蔺相如时,却又无处不有廉颇这个人物的影子,处处都显示出他的作用,这样就既能做到主次分明,又能全面兼顾。如写蔺相如在秦廷上的斗争,他使人怀璧归赵,秦国君臣因中计而盛怒,却不敢加害于蔺相如,这是因为赵国有“以勇气闻于诸侯”的廉颇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之所以敢于侮辱秦国君臣,和他们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秦国作为战胜国而不能在会上加胜于战败的赵国,它恃强胁迫赵王的如意算盘被蔺相如挫败之后,也不敢轻举妄动,这主要是因为有廉颇送赵王和相如于边境,并设重兵以待秦,来作为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的强大军事后盾。在廉、蔺矛盾中,虽然主要是写蔺相如识大体、顾大局、有远见的高贵品德,但对廉颇能勇于改过,深明大义的美德也进行了热情的歌颂。写廉颇,在全篇中文字虽然不多,但由于选材典型,处理得当,人物形象也栩栩如生。【美文品读】铮铮傲骨蔺相如明月如水,疏桐如剑,萧萧寒夜中,太史公披衣而起,他一支瘦笔写尽帝王霸主,一册书简涤尽千代风华,却始终无法忘记一个名字,那就是蔺相如!如果不是赵国危机,如果不是一册史书,也许,没人会记得这个名字。不过是缪贤的一个舍人,不过是数千门客当中的一个。历史淘尽了一代又一代的君王,史官的笔连那君王诸事都盛搁不下,又哪里有位置安放这样一个卑微而又卑微的门人?而恰恰就是这个门人,挽狂澜于既倒,敌强秦于自若,以身涉险,舌战强敌,在危险中从容自若,在对手前应付自如!我常常惊叹于蔺相如的定力,我常常拍案于蔺相如的胆识。夜里,我也常常跨越了千年时光,去追寻相如那文人弱质下的铮铮傲骨,去寻找那傲骨深处蕴藏的大智慧、大勇敢和大从容。当赵王的臣子萎缩在衣袍之下,当赵王的宫廷笼罩着愁云惨雾,蔺相如来了,从容而优雅,带着他的睿智和胆识,带着他忠正赤诚的丹心,带着他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镇定,一匹瘦马,一队士卒,一袭布衣短褐,一身铮铮瘦骨,他走向秦国的城墙,走向虎狼之王为他陈设的獠牙的盛宴。身后,是战战兢兢的君王和同僚;身前,是虎视眈眈的秦王和众臣没有犹豫,没有回头。生,原本为报国而生,死,亦当为救国而死!历史穿越时光的隧道抵达我们的灵魂,渑池上空的硝烟逐渐消散,剑拔弩张回归成歌舞升平,而蔺相如,他还是那个蔺相如,接受君王的恩赐,接受丰厚爵禄。然而,一个真正的勇士,又怎能让一袭华衣掩盖了灵魂的从容?一个真正的文人,又怎能让一顶官帽改变了内心的淡定?蔺相如是真勇士和真文人,他处世以若即若离之法,居心于有意无意之间,然后在这从容和淡定中等待挑战危难,等待赴汤蹈火!这就是中国文人的风骨,从古代到现代,从今天到明天!而今天,蔺相如来了,他穿越时光的梦境,穿越昏君美人凌乱的舞袖,穿过弄臣贼子谄媚的笑容,从竹简和木牍中走来,布衣青发,瘦骨如山,依然从容淡定,依然睿智豁达,依然高瞻远瞩。他一介布衣,数根傲骨,温和而桀骜地站在汗青之上,以他独特的睿智和通达,矗立于历史的流光之中,亘古不朽!(摘自语文周报)【点评】本文语言镂刻生动,霸气十足。长句短句错落有致,读来铿锵有力。成功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反问、对比等修辞,再加上作者奇特的想象力,使语言如电影镜头般为我们形象地折射出了蔺相如的傲岸形象。我们似穿过历史的隧道,看到了活生生的蔺相如,他正在为我们上演一幕幕的活剧。参考答案蔺(ln)相如 宦(hun)者令 缪(mio)贤 舍(sh)人遗(wi)赵王书 臣语(y)曰 肉袒(tn) 曲(q)在赵璧有瑕(xi) 列观(gun) 倨(j)傲 睥睨(n)佯(yng)装 揣度(du) 衣(y)褐 间(jin)至赵矣汤镬(hu) 渑(min)池 酒酣(hn) 盆缶(fu)张目叱(ch)之 左右皆靡(m) 不怿(y) 避匿(n) 驽(n) 刎(wn)颈之交 斧钺(yu) 汤镬(hu)三、通假字1、可予不:通“否” 2、拜送书于庭:通“廷”3、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 4、秦自缪公以来:通“穆”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四、古今异义词1、请指示王: 古义:指给看;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2、(廉颇)宣言曰: 古义:扬言;今义:宣告,声明。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内亲外戚,父母兄弟等;今义:有婚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4、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古义:指左右侍从;今义:方位词。 5、吾羞,不忍为之下: 古义:不甘心;今义:不忍心。6、明年复攻赵: 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7、王不行 古义:不能前去 今义:不可以 8、于是相如前进缶 古义:走上前进献 今义:向前行进9、不过三十日 古义:不超过 今义:副词 仅仅 只10、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古义:遵守约定 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五、重点词语1、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2、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出名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交换 4、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5、求人可使报秦者:答复、回复 6、窃计亡赵走燕:私下打算7、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理亏 8、均之二策:权衡,比较9、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现,进献 10、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几步)11、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违背,触犯 12、礼节甚倨:傲慢13、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只,不过;假装 14、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必定15、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16、臣请就汤镬:接近,接受17、不如因而厚遇之:优厚;招待,款待 18、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19、度道里会遇之礼毕:估计揣度 20、左右皆靡:退却21、于是秦王不译:高兴,喜悦 22、且相如素贱人:向来,本来23、相如虽驽:愚劣,无能六、一词多义1、见: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被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接见 信义安所见乎:通“现”,表现 (李)陵见其至诚:看见2、幸: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则幸得脱矣:侥幸 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希望 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有幸,幸而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不幸指去世3、顾: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只是,不过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顾念4、负:宁许以负秦曲:担负,承担,使动用法 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 决负约不偿城:违背,背弃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肉袒负荆:背5、辞: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臣等不肖,请辞去:告辞6、以: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凭借)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相当于“而”)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因为)7、徒:徒见欺(白白地) 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8、于:君幸于赵王(介词,被)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9、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七、词类活用1、舍相如广成传:名作动,安置住宿 2、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3、乃使从者衣褐:名作动,穿 4、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名作动,向人进酒或献礼5、而相如廷叱之:名作状,在朝堂上6、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7、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 8、臣请完璧归赵:使动,使完好无缺9、秦王恐其破璧:使动,使破碎 10、宁许以负秦曲:使动,使担负、承担11、毕礼而归之:使动,让回去 12、大王必欲急臣:形作动,逼迫13、且庸人尚羞之:意动,以为羞 14、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意动15、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重 16、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名作动,上前17、怒发上冲冠:名作状,向上 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省白山长白县联考2026届化学九上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外国语学校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水力学实验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文化馆美术教师招聘面试题及答案
- 执法迎检方案范本
- 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协议书5篇
- 纺织行业离职员工技术秘密及商业秘密保密协议
- 离婚时子女抚养保险权益分割协议
- 标准化离婚协议范本:共同财产与债务处理方案
- 复杂离婚彩礼退还及财产分割与子女抚养权协议范本
- 要素式强制执行申请书(申请执行用)
- 锂电池实验室管理办法
- 学堂在线 新闻摄影 期末考试答案
- 患者出院健康指导
- 校本研修教学课件
- 物业客服部日常工作
- 宫颈癌的个案护理
- 一例外周静脉炎的护理个案讲课件
- 2025年云南省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 数字成瘾机制研究-洞察及研究
- 慢性便秘病人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