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梯田建设峻工报告.doc_第1页
2009年度梯田建设峻工报告.doc_第2页
2009年度梯田建设峻工报告.doc_第3页
2009年度梯田建设峻工报告.doc_第4页
2009年度梯田建设峻工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2009年度梯田建设竣工报告一、前 言正宁县2009年度梯田建设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新增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的战略决策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梯田建设的安排部署,结合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重大项目,根据省、市发改委、农发办、扶贫办、水保局下达的计划任务(全县任务2.06万亩,其中发改1.42万亩,农发0.35万亩,扶贫0.09万亩,水保0.2万亩),按照省水利厅批复的正宁县2009年梯田建设实施方案,从2009年3月份开始,分乡村、分片区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组织项目经理全面建设,于11月底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经过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实地丈量验收超额完成任务(全县新修梯田2.45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18.9%,其中水保项目完成0.2万亩,农发项目完成0.35万亩,扶贫完成0.09万亩,发改项目完成1.42万亩,其它项目完成0.39万亩)。并根据省、市关于梯田验收办法和有关通知精神,编制了2009年梯田建设竣工报告,绘制了验收图表。二、实施区域概况(一)、自然概况项目区涉及我县个乡镇个行政村,项目区总面积为全县km2的所有农区。项目区属泾河流域,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地理位置位于东经083808-075620,北纬351440-353618。地形总体东高西低,南北两片区均从流域界向四郎河倾斜,主要地貌单元有塬、坡、沟、川台。海拔高度在10151505m之间,流域内相对高差490m。主沟道呈“U”型,支沟道多呈“V”,沟槽深2030m。较大支沟沟道平均比降2.4,沟壑密度1.9km/km2。项目区气候特征于全县基本一致,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炎热而短促,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迅速。多年平均降水量623.2mm,最大年降水量920.7mm(1983),最小年降水量436.7mm(1964)。降雨量很不稳定,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在7、8、9三个月,降雨量357mm,占全年降水量的57%,且多以大雨、暴雨形式出现。日降雨量15-24 mm的次数年均达6次,日降雨量25-49 mm的次数年均为2.6次,日降雨量大于50 mm的次数年均达0.8次,降水产流多,泥沙多。暴雨洪水次数年均达0.8次,主要出现在7-8月份。10年一遇3小时最大降雨量48.5 mm,6小时最大降雨量70.7 mm,24小时最大降雨量79.4 mm; 20年一遇3小时最大降雨量106.6 mm,6小时最大降雨量136.1 mm,24小时最大降雨量142.2 mm。多年平均径流模数4.0万m 3/m 2,多年平均侵蚀模数5600/m 2。由于降水冬春季少,夏秋季多,降雨与作物生长需水期很不协调,降低了作物对水分的有效利用。地表径流主要由降雨形成,受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因素影响,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径流主要集中在降雨集中的7、8、9三个月,约占全年径流量的75以上,洪水径流呈现峰高、量大、历时短、含沙量高的特点。据资料分析,多年平均年洪水径流次数达6次,最小径流模数2.80万m3/km2.a,出现在1964年。最大径流模数6.50万m3/km2.a,出现在1983年。多年平均径流模数为4.0万m3/km2.a。(二)、行政区划正宁县2009年度梯田建设项目涉及正宁县的西坡乡的高红村、西坡村、石湾子村、柴桥子、韩坳、月南6个行政村,五顷塬乡的龙咀子、西渠、南邑、西头4个行政村,山嘉乡的林坡、东庄、狼牙洼个行政村,湫头乡的西沟村,永和镇的房河村、上南村2个行政村,山河镇的解川村、松树村、移风村、王阁村、李家川等5个行政村,永正乡的刘堡子、东龙头、南住、堡住、佛堂等5个行政村,榆林子镇的高龙头行政村,共8个乡镇,27个行政村。总人口60601人,其中农业人口55704人,农业劳动力26058个,农业人口密度148人,农业人均耕地0.17hm2,粮食总产量2898.43万kg,人均产粮20.33kg,农业总产值15861.13万元,农业经济总收入10938.71万元。(三)、梯田现状据统计,截止2008年底,项目区共有耕地13137 hm2,其中基本农田面积9540 hm2,坡耕地3596hm2,其中宜修坡耕地3317 hm2,本次规划整修1391.7 hm2,占宜修坡耕地面积的42.0%,大于25坡耕地279 hm2,计划在2010年春季全部退耕还林。实施前人均梯田面积0.17 hm2,实施后人均梯田面积达到0.19 hm2。三、建设任务今年规划梯田建设任务21070亩,配套田间道路103.2km。正宁县2009年度梯田建设任务表下达计划部门涉及范围梯田任务(hm2)乡(镇)村省发改委821946.7省国土厅省水利厅14133.3省扶贫办2360省农发办35233.3合计8271373.3四、工程布局今年规划根据省、市下达的建设任务,优先考虑人均基本农田较少、坡耕地面积较大的乡村,同时考虑到塬边、近庄就近先修,规划集中连片,整村整乡推进的思路进行工程布设。共规划个图斑,施工片区7处,面积21070亩。涉及西坡乡、五顷塬乡、山嘉乡、湫头乡、永和镇、山河镇、永正乡、榆林子镇等8个乡镇的27个行政村。其中西坡乡涉及高红村、西坡村、石湾子村、柴桥子村、韩坳村、月南村等6个村,规划图斑01-11共11个,施工片区处,规划面积5440亩;五顷塬乡涉及龙咀子村、西渠村、南邑村、西头村4个行政村,规划图斑12-17共6个,施工片区4处,规划面积2740亩;山嘉乡涉及林坡村、东庄村、狼牙洼村3个行政村,规划图斑18-20共3个,施工片区3处,规划面积570亩;湫头乡涉及西沟1个行政村,规划图斑21号1个图斑,施工片区1处,规划面积1330亩;永和镇涉及房河村、上南村2个行政村,规划图斑22-23号2个图斑,施工片区2处,规划面积1120亩;山河镇涉及解川村、松树村、移风村、王阁村、李家川村5个行政村,规划图斑24-31共8个图斑,施工片区5处,规划面积2980亩;永正乡涉及刘堡子、东龙头、南住、堡住、佛堂等5个行政村,规划图斑32-45号共14个,施工片区5处,规划面积6110亩; 榆林子镇涉及高龙头1个行政村,规划图斑46-47号共个,施工片区1处,规划面积780亩。五、工程设计(一)、田块设计1、设计依据按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GB/T164531996)、甘肃省机修梯田技术规程(2/T11612004)对梯田工程进行设计。2、设计标准水平梯田按二十年一遇36小时最大暴雨设计。3、梯田作业设计(1)标准依据根据离小流域最近的山河气象观测点资料分析,年均降水量为623.2 mm,年均径流系数0.40,20年一遇6小时最大降雨量136.1 mm,径流系数0.38,径流深52 mm,工程设计蓄水深度300mm。设计减少径流85,减少泥沙90以上。(2)梯田布局设计根据甘肃省提出的实现梯田化的指标要求,为确保群众粮食生产安全,选择人均占有梯田面积相对较少,集中连片布设梯田工程。(3)工程设计形式设计采用坚硬式连台水平梯田,人机结合方式施工(见梯田设计图)。4、设计要求梯田设计主要是田块断面设计,即确定田面宽田埂高度和田块坡度的规格尺寸。分陡坡区和缓坡区分别设计。田面宽度,陡坡区一般5m,缓坡区一般5m;田坎高度一般不大于m。5、梯田断面设计水平梯田断面要素图BmBbH BX 原地面坡度(度); 梯田田坎坡度(度);H梯田田坎高度(米);Bm梯田田面毛宽(米);B梯田田面净宽(米);b梯田田坎占地宽(米)。 (1)水平梯田断面要素关系田坎高度 H= Bxsin原坡面斜宽 Bx=Hcos 田坎占地宽 b=Hctg 田面毛宽 Bm=Hctg 田坎高度 H=Bmtan 田面净宽 B=Bm-b=H(ctg-ctg)除上述因素外,田边要设蓄水埂,高0.3m-0.5m,宽 0.30.5m,内坡比1:1,外坡比与坎坡一致。(2)田面宽确定度主要由原地面坡度确定,陡坡区一般5m,缓坡区一般5m,不同坡度田面宽度参考梯田规格优化断面及工程量表。(3)田长设计坚持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能长则长的原则,一般为几十米到几百米,依具体地形地貌而定。(4)田埂高度0.3m-0.5m,埂顶宽0.30.5m,内坡比1:1,外坡比与坎坡一致。(二)、田间道路设计1、田间道路应满足机械作业的需要,路宽不小于3米,比降不超过15,在地面坡度超过15的地方,道路采用“S”形,盘绕而上,田间道路与乡村道路相连。2、村组道路宽46米,最大纵坡在10以内,两边开挖排水沟,排水沟深宽不小于0.6米,沟外栽植行道树。六、实施情况(一)、工队选择该项目从2009年3月开始建设,2009年12月完成整个项目建设任务。正宁县水保局采取公开招投标的办法,择优选定正宁县恒安工程建设公司、正宁县山河建司、庆阳市正德工程有限公司承建。乡镇组织项目所在村组干部群众,投工投劳,因地制宜,整合项目,综合治理。(二)、放线施工施工中,采取边放线边施工的方法。根据设计,采用BM桩控制,用散点及网格法测量出梯田坎线和白灰撒出控制线。要求施工队按控制线合理作业。对确实需要变更的则按照项目合同变更办法,逐条审批后变更,以保证项目实施科学合理,效益最大。(三)、施工标准、一般梯田田面宽大于8m,单块面积不小于1亩;、人工梯田坎高应小于3.5m;、地埂应高出田面0.3m,顶宽0.3m,埂内外坡1:1;、田坎外坡度应在7580,内坡6570之间;、埂坎以椽帮堰方法修筑,并采取生物固埂措施;、田面横向水平,纵向内低外高,呈反坡状,反坡坡度不小于3。(四)、施工质量、修筑坎埂。清基后,在开挖线处取宽1.0m铺平,再分层加筑至设计高度。选取土料含水量须在1520之间,每层铺土厚20cm左右,坎体坚实,干容重不低于1.4t/m3, 埂坎整体坚固,埂坎顶水平,埂坎侧外坡均匀一致。、修平田面。纵向高低绝对值不大于0.2m,横向比不大于0.3。填方区预留5反坡沉陷高度,无尾留,无陷裂和潜在水土流失危害。、田路配套。山区道路坡度一般为58,最大不超过8,路宽不小于3m。耕作区道路与乡村公路、省县公路相接。、施工机械遗留死角不大于5。(五)、施工方法机修梯田的施工程序是:放线、清理田坎基础、处理表土、挖填推动土方、压实修筑田坎等。在一般情况下,挖、运、填、压、修坎和平整交叉协调进行。挖和填同时进行,填与压实轮番交叉,填一层压一层。推土机修梯田时尽可能顺坡直线向下推运,就近挖填平衡。应避免迂回和二次推土。根据不同情况,有下面几种开挖推运施工方法。、直线推土法:适宜在10以下的缓坡地,采用顺坡先推后顶的推动方法。从最下一级梯田开始,先从上田坎顺坡下切开挖推运至开挖线以下的填方区田面,同时修筑田坎,当挖至设计高程时,调转机车由下向上开挖贴近上田坎基础部分的残留土方,将其顶推至上一级田面,修筑上田坎,当第一级田面按设计要求修成后,再向上转移第二级梯田。田坎需人工切削,拍光打平。用此方法修梯田,运土距离最近,省工,但不能保留表土,造成当年作物减产。、倒行轮番开槽修梯田:这种方法,适宜于缓坡、需要保留表土的坡地,其施工方法与人工修梯田的顺坡开沟法类似。、开挖平台逐步扩大法:这种方法适宜于15以上的陡坡地。在陡坡上,推土机开始工作困难,可先沿土坎线开挖平台,斜推向下运土,逐步扩大平台,降低平台高度,直至设计田面高程为止。平台逐步扩大法是沿弧线调运土方,在梯田两端靠上田块形成的死角,推土机不能开挖推运,需用人工开挖运输。(六)、质量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人机结合的办法,机修平整田面,乡镇组织劳力进行打埂。建成的梯田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3-6小时最大暴雨,一般减少径流90%以上。梯田宽度一般不小于8米,面积不少于2亩。人工梯田坎高小于3.5米,机修梯田全部采用椽帮堰。田埂高0.3米,顶宽0.3米,埂内坡比1:1,外坡比与田坎比相同。田间道路不小于3米。布局合理,田面水平,里底外高,成反坡状,达到设计标准。建成后的梯田,采取测土配方施肥,高茬收割,种植绿肥,全面增强地力,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七)、进度控制依据设计提出的控制性进度,承建单位编制施工实施计划,审批承建单位的施工进度计划,要看进度安排是否满足合同规定的开竣工日期,施工顺序安排是否符合施工顺序要求,承建单位的劳动力、材料、设备供应计划是否保证进度的实现,进度计划是否与其他工作计划相协调,进度计划的安排是否满足连续性、均衡性的要求。对施工进度进行监督、检查和监控。建设单位和承建单位定期举办会议,根据计划检查工程月进度完成情况,随时跟踪检查现场施工进度,监督承建单位按批准的进度计划施工,并做好日记,对实际进度与计划之间的差别作出具体分析,预测后续施工进度的动向,不要是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在施工时间投入上坚持常年持续整修,月月有进度,做到季度有评比。(八)、安全管理为了切实加强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工作,县水保局与各片区施工领导和项目经理签订了梯田建设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将安全管理纳入施工合同一并进行管理。特别抓好了持证上岗,搞好各环节安全监督检查。突出对现场机手、民工、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做好安全防范监控工作,防患于未然。七、完成情况1、初验情况、成立由局主要领导负责的验收小组,对已竣工的工程进行验收。、验收以工程规划为依据,以机修梯田建设要求为标准。梯田宽度一般不小于8米,面积不得小于1亩。人工梯田坎高不小于3.5米,机修梯田全部采用椽帮堰。田埂高0.3米,顶宽0.3米,埂内坡比1:1,外坡比与田坎比相同。田间道路不小于3米。布局合理,田面水平,里底外高,成反坡状,达到设计标准。、全面丈量,逐块造册登记,绘制12000草图,图、表、地块三对位,建立健全档案。坚持“田面不平整不验收;埂坎不实不验收;半拉子工程不验收;不够设计标准的应付田不验收”的“五不验收标准”。2、完成情况2009年,省、市上下达我县梯田建设任务2.06万亩,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全县实行“项目整合、资金捆绑”的原则,对项目进行了整合。全县共规划落实梯田建设施工片区27处, 47个图斑,面积21070亩。该项目于2009年3月初开工建设,同年11月底工程全部竣工,共完成坡改梯工程27处, 47个图斑,完成梯田面积24500亩,占任务的118.9%。其中:千亩以上工程7处6795.8亩;五百亩以上工程10处6509亩;二百亩以上工程27处10739.2亩。新修田间道路48条126km。移动土735万m3,共投入装载机198台(次),推土机46(次),劳力5.9万人(次)。3、资金使用情况该项目实际完成投资2213.6万元,占计划投资1903.7万元的116.3%。其中:中央资金766万元,占计划投资的100%,在中央投资中,发改部门投资568万元,农发部门投资100万元,水保部门投资80万元,扶贫部门投资18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1457.6万元,占计划投资的127%。八、项目效益(一)、经济效益1、直接经济效益该项目覆盖了8个乡(镇),27个村,50884人。项目实施前,项目区基本农田面积8654公顷,人均0.17公顷;项目实施后,基本农田面积增加到10287公顷,人均增加到0.20公顷。农民人均产粮由520.33公斤增加到539.58公斤,年增产粮食98万公斤,可以实现粮食自给,真正实现了生态环境安全和粮食生产安全两大目标,如果按市场价2元/公斤计算,年直接经济效益196万元。2、间接经济效益新增口粮田2.45万亩,每年可拦泥8.17万t,提高了蓄水率和拦泥率。如果蓄水按1元/m3计,下泄泥沙量按流域内拦截泥沙量的25%进入下游河道,清淤单价按30元/t计,据此标准计算,每年可新增245.1万元的拦蓄效益。(二)生态效益1、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项目实施后,项目区治理程度提高了4.7%,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使项目区农民粮食出现自给有余,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把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农民要致富这三者的目标协调起来。2、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和促进了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区域性气候格局在时空分布上发生了明显变化,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保水保土效益显著一是梯田就地拦蓄径流,每年拦蓄径流6.53万m3,避免了土壤养分的流失,加速了土壤的熟化过程;二是项目区坡耕地面积减少,有效控制了土壤侵蚀,每年拦泥8.17万t,减少了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该项目的实施,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水、保土、保肥效益显著,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社会效益1、交通及耕作条件明显改善通过口粮田建设,兴修生产道路48条126km,方便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改善了交通及耕作条件。2、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得到提高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了当地农村产业结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3、辐射带动作用较强随着该项目的实施,当地科技、文化事业将会得到不断发展,广大劳动者的科技文化意识将不断增强,科技文化素质将不断提高,并对相邻地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九、主要做法1、加强领导,健全项目管理机构。为了加强项目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梯田建设领导小组,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副组长,水保、发改、扶贫、农综等单位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结合重点退耕还林区基本口粮田建设、土地复理、农业综合开发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项目的批复内容及规模负责项目实施,对项目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项目资金使用负总责,保证了项目建设的有序进行。2、规划先行,扎实开展前期工作。为了实施好项目,充分发挥项目以粮为本、改善民生的目标,3月份,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建设任务,我县组织技术人员,结合近年来退耕还林的基本情况,深入各乡(镇),逐村、逐户对退耕还林现状进行调查摸底,宣传今年梯田建设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村社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确定了工程范围和规划施工地点,认真编制完成了项目的建设实施方案,为项目执行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村组负责同志多次主动到水保局衔接落实梯田建设事宜,并动员群众倒好了茬口,处理了地上附着物,落实群众投劳,做好了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县水保局就2009年度梯田建设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要求采取得力措施,坚持目标不变,任务不减,标准不降,保质保量完成20000亩基本口粮田建设任务,为梯田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做到了早部署,早安排,早动手,工作赢得了主动。 3、实行“四制”,严格梯田项目管理。为了提高项目执行标准、规范项目管理,健全技术服务、提高工程质量,使项目一开始就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我县在项目实施中,严格落实“四制”。一是项目建设实行法人责任制。县政府县长为项目第一责任人,县政府为项目组织单位,负责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并对项目进行检查、监督,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有关问题,进一步强化了项目管理责任人。二是项目建设实行招投标制。在工程开工前,作为项目实施单位的水保局、发改局、农综办、扶贫办等业务部门,以单项工程为单元,发布工程招投标公告,选取有资质、施工经验丰富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严格执行项目建设标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三是项目建设实行合同管理制。在项目实施中,各实施单位与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分别签订了监理合同和机修梯田机械施工合同及机修梯田安全生产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将项目建设规模、内容、标准、工期、质量、进度、安全和资金管理等写进合同,实行合同管理。四是项目建设实行竣工验收制。为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县水保局制定了正宁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基本口粮田工程建设标准,要求工程建设按照施工服从规划、进度服从质量的原则,严格质量标准,真正做到修一块,成一块。在工程质量标准把关中,由水保局、国土局、农综办、乡(镇)政府、村委会联合组成验收小组,逐地块进行验收,对不合格的地块责令施工方限期返工整修,直至达到质量标准后,按完成工程量计费,由各实施单位直接向机械施工方支付工程款,减少了中间环节,节约了工程费用,确保了工程质量。4、坚持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按照水利部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公示制的要求,施工单位要在项目实施地显要位置设立公示牌,将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效益、总投资及构成、项目实施单位、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监督电话等内容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5、明确责任,全面落实建设任务。按照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和下达的投资计划,在年初的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县上把口粮田建设作为对乡(镇)全年工作综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分解下达了建设任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推行领导包片抓点、技术人员蹲点施工抓质量的双轨责任制,从技术规范、工作要求、岗位责任等诸方面做出新规定,工程到人,责任到人,规划方案确定后,由施工责任人全权负责,按规划施工,工程质量优劣直接与年终考核考评挂钩。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以机为主、人机结合、抓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分类指导,全面推进。对已确定的梯田工程,仍然坚持集中时间、集中资金、集中机械、集中劳力,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招租机械、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结账付费的“四集中、五统一”方法开展工作,创新了工作机制。一是资金筹措创出新机制。全县实行“项目整合、资金捆绑”,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了政府投入力度,实施单位承担全部机修费用,受益乡、村、社投劳投资整修地埂,同时坚持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的原则,调动基层积极性,鼓励群众投劳投资,加大建设力度。二是机械管理创出新机制。对中标的施工单位一律与县水保局签订机修梯田机械施工合同和机修梯田安全生产合同,对施工方招租的机械和机手先查验证照,未通过审验的机械和未经培训的机手一律不准进入工地施工,同时每处工程各派一名施工技术人员和一名安全监督检查人员负责工程施工、安全工作,及时排查险情,监督机械安全施工,做到防患于未然,加强了机械安全管理。由于工作责任明确,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措施到位,资金使用合理,为梯田建设向优质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集中建成了一批全面实施机修、人工整修地埂、田平埂实、块大路通的优质梯田工程。6、综合治理,落实增产配套措施。在工程规划时,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水保工作方针,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