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语文课将走向何方 听语文公开课有感 我们很庆幸地看到,语文课已走出掌握生字新词分段概括大意归纳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的教学沼泽。但是,我们又不无遗憾地发觉,语文课又陷入了过于拘泥教学参考书和课本知识点的新的教学泥潭,究竟 某市中学语文青年教师研究会会员大会暨中学语文学科第三次教学研讨会正在举行,这次研究会设定的中心是记叙文的阅读和学法指导。会议的主要内容为听课,依次为八只小猫 (两人先后上此课 )、白杨礼赞、过万重山漫想、致橡树。前两篇为初中课文,后两篇为 高中课文。五位老师或是市教坛新秀,或是曾在市优质课评比中获过奖,可谓都是全市中学语文教学的精英,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本地区中学语文的教学水平。 在引入课题时,第一位先拿出四件工艺品让学生看了一眼,然后写下题目八只小猫,相当勉强,有一种油水分离的感觉。第二位由英语中的中国即瓷器说起,并展示五只瓷小猫,后板书课题,比较自然,却明显模仿别人。第三位大概是为了突出政治,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中国驻南使馆说到白杨礼赞,相当牵强。第四位提问过万重山漫想能否改为过万重山就算导入了 。第五位说美即诗、诗是文学的灵魂,后板书致橡树。 可以说除了第二位老师的导入较为贴切一点之外,其2 / 6 他几位的引题纯粹是做做样子,成了一种游离于内容之外的形式。其实,作为公开课来说,学生们一般已经知道要讲的课文,还需要假惺惺绕圈子吗?一些文章把导语的作用说得神乎其神,不恰当地夸大了导语的功效,才使得有人绞尽脑汁地编排导语。 导入新课之后,接下来就是让学生带着一连串的问题默读课文,或听课文朗读录音,或听教师范读。其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按照所提的问题,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重点段落,好 让老师接下来讲解分析。找不到没关系,老师可以一步一步地引路,直至入瓮。 或许你打算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但一定会有人说你是十足的外行。可我们平时阅读时都带着问题吗?想必不是,也不可能,带着问题去听读课文却是语文课惯用的伎俩。学生边听读边思考,让学生开动脑筋,多好的愿望呀。可这样一来,听读时就难以仔细欣赏课文了。因为要回答老师的问题,要留意与问题有关的语句,这就难免要破坏文章的整体感,此时的课文已经被问题肢解得支离破碎。当然,听读课文是实实在在的必要,但一定要解决什么问题也太急功近利了。从某种 意义上也就难免破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章的艺术性。 倒不如让学生放松心情,从容地把课文读下来,然后请学生自由地谈谈文章读后留下的印象,比如课文写了什么3 / 6 内容?哪些方面引起你的注意?听读课文时有无遇到疑难问题?指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分析。至于问题怎样的八只小猫、找出作者写喜爱小猫的语句、划出描写白杨树外形特征的句子、找一找,哪些句子表示作者过万重山展开联想的、致橡树的爱情观等,教师先入为主设计出的问题,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阅读思维,把学生引入已设定好的圈子里。也就是说,不容许学生有别的 思想,只能顺着老师的思路去读课文。学生失去了阅读的个性,只能为应付老师而被动地阅读。幸好,我们平时的阅读随意而散漫,否则,天天带着问题去读书看报,也太累人了。 第三步很自然地要为落实教学目标进行重点语段的阅读和分析。八只小猫对小猫的描写在第二段,从直接描写到间接描写,从小猫的外形 (大小、姿态、毛色 ),写到神韵 (简直是个孩子 ),再写到情态 (不可分割的一个集体 ),这样的分析好像抓住了重点,讲明了知识点。但为了讲深讲透某些关键字词,漏洞就出来了。教师问:为什么八只小猫简直就是八个孩子?当学生答不 上来时,教师就自圆其说:猫的眼睛像小孩的眼睛。把神似说成形似。祖母特别是外祖母却蓦然发现她的小孙孙正在里面,为什么这里用了特别一词?老师说:因为外祖母更喜爱小孙孙。此言差矣。老师要求学生用四个字概括八只小猫姿态的特点时,当学生说千姿百态,老师说太夸张了,因为学生4 / 6 未说出老师所企盼的那个成语。学生们还来不及回味,就要学生开始背诵;整个过程学生只能照 本宣科回答提问,不会思考和概括,再要学生编一个童话,也太强学生所难了。尽管是两位个性各异的老师同上八只小猫,但惊人的相似之处是:抓住课文第二段进行讲读,就连板书内容和格式也差不多。 学习白杨礼赞就专门分析描写白杨树外形特征的那一段。从外部形态到内在气质,然后研究四个反问句,研究树人精神礼赞的象征意义。茅盾先生写的其它段落就没有用处了。这篇散文你再听其他语文老师上,也是这样的教学思路。尽管不是同一个老师指点,尽管所处的地域相隔遥远,但这种教法很多人在套用。毕竟教学参考书只 有一本,所以万变不离其宗。变的只是一些花样,不变的是参考书上头头是道的说明和提示。由于白杨礼赞的结构艺术和课本的单元教学要求无关,茅盾先生在此文中精心营造的起承转合和气势情态就没人去理睬了,这也就难怪不少老师把整篇文章割裂开来。有的老师还提议用分析这篇课文的方法去欣赏朱自清的春和绿,让人深感不安。用模式化的阅读方法去赏析不同的文章,这也太简单化了。 过万重山漫想因为要讲解这篇文章是如何想象展翅、神思飞越、思古议今,展望未来、面对新长征5 / 6 作者得到什么启示的。于是,教师不 得不努力去发掘一些重点语句来解说这些问题,好让学生于这经典之中学到一点东西。教师先和学生对这篇文章的体裁作一番判断,竟说出是哲理性散文的结论,令人目瞪口呆。接着让学生去找表明作者思想展开的句子,于是所谓的重点句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地延展开被抓住了。不用说文章又给腰斩了。随后便围绕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如无边无际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在历史的长河中作者又想到了什么?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什么时候?用什么交通工具?想些什么?为什么他不知道,也没有想? 世纪末作者再过三峡还可能想什么?老师讲一个问题,学生看几眼书,然后回答,学生根本不可能从从容容地去读、去感悟课文。如此循环往复,且不说这些问题如何繁琐,单就这一问一看一答的启发式教学又有几多意义? 致橡树这课,老师在范读后告诉学生这是一首情诗,大概为了活跃气氛,还要求学生讨论讨论爱情,便分别提问男女学生自己心目中的爱人该具备怎样的品质,或许还想让学生树立诗中所描写的爱情观:相互独立平等、相互依存结合。可学生毕竟尚无爱情经验,况且对高中生来说这是个敏感的问题,所以讨论就无法 展开,倒是该诗表达的爱情观学生对答如流,因为课本上自读提示6 / 6 已注明了。接着,要求学生边朗读边听老师讲解。读是必要的,通过读才能领会诗中的思想感情。但解诗则是非常困难的,往往吃力不讨好,因为诗是要用心灵去感受的,意会比言传要好。老师明白这个道理,却又不得不犯这一错误。诗的内容越是与读者情感体验相近,领会越深刻。否则,最多的解释也苍白无力。诗歌教学最好还是让学生在听读过程中品味诗的意境,再引导学生去理解诗的艺术魅力。这样就不致于纠缠在为什么用橡树象征男性,用木棉象征女性所谓的问题上了。 综观以上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只分析重点语段重点词句,开头结尾可以不顾;只围绕所谓的教学目标或知识点讲深讲透,文章的艺术之美、情趣之美荡然无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6041-2025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电子电器
- 德州九中物理考试题目及答案
- 天然气点火员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智能护理数据融合-洞察及研究
- 2025年秋季学期小学教职工思政第一课校长讲话:守初心育童心担使命铸校魂-
- 2025年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应急处置培训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高级钳工试题及答案
- 区块链中级题库及答案
- 董监事股东管理办法
- 专业教师教育管理办法
- 2025年高中数学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详解答案
- 1.2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课件 内嵌视频 统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 2024-2025学年云南省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一
- 互文性与叙事策略-洞察及研究
- 一年级上册全部单词表
- 小区物业监控管理制度
- 中医砭石疗法课件
- 肿瘤血液科化疗药物使用专题方案
- T/CECS 10128-2021不锈钢二次供水水箱
- 区县应急广播管理制度
- 心肺复苏应急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