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设置调查报告.doc_第1页
人性化设置调查报告.doc_第2页
人性化设置调查报告.doc_第3页
人性化设置调查报告.doc_第4页
人性化设置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交通更加人性化 -从行人的视角看武汉市交通设施中的人性化设计的调查研究课题组:万小雨 王翠 慕玥 刘茜 卢丽玲 田星 刘婷 赵文凯 张恒 彭绪冬摘要: 交通设施是非常重要、非常根本的基础设施,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交通安全的保障,它承担着联系人与道路的重任。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越来越高,交通设施不能只实现其使用功能,它应该更加的人性化。生活中交通设施有着许多不合理的方面,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本文对此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发现城区交通设施设计存在着许多欠人性、不科学的问题。研究表明,武汉市交通设施需要完善,设计要科学,规划要合理,才能达到和谐出行。前言:一.研究背景 武汉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前列,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选定的21世纪全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2009年,武汉获批全国首个综合交通枢纽研究试点城市,更是将武汉的交通优势地位推上又一个高峰。尽管武汉交通具有区位优势,发展较好,但我们不能忽略其存在的问题。比如交通拥堵马路、边绿化带设计不合理行人穿行于绿化带、地下通道环境差、红绿灯时间转换不智能等等,因此,要想发展武汉的经济,我们首先得加速交通的发展,具体要求我们建设更加人性化的交通设施,便捷市民生活。二.研究目的1.了解行人对武汉市内交通设施设计的评价。2.对一些欠人性化的设计规划提出合理建议。三.研究时间2013年12月23日2013年12月27日四.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一部分组员在武汉市友谊大道杨家路附近对行人进行问卷调查,总共发放调查问卷五十份,收回五十份。其他人亲自走访武汉市江汉路和广埠屯等交通要道。正文:经过组内分工,十位组员分成两组进行调查,得到了以下较为全面的数据。城区交通设施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对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马路边绿化带、斑马线、红绿灯、盲道等设施进行了数据统计下面是对于各类设施调查的数据和现况分析。一、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1.对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设施的总体满意度 满意度职业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学生41%37%16%6%上班族56%23%18%3%自由职业48%30%19%3%退休21%26%48%5% 从图中可以看出退休者相对于其他职业者来说,对武汉交通设施的满意度比较高,而上班者对武汉交通设施的满意度最低。2.对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设施哪些地方不满意 不满意 的地方职业环境差位置设计不合理上天桥或下地下通道困难其他学生34%16%39%11%上班族61%20%14%5%自由职业48%21%24%7%退休56%15%27%2% 从图中不难发现,不管是学生,上班者,自由职业者还是退休者,都有一致的观点,那就是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的环境差,我们调查组在实地调查时发现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上最多的是食物垃圾,而且几乎很少看见有环卫工人在上面值班。3.存在的问题(1)有的地方的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设施需要绕行很远的距离,不合乎人性化要求,既费体力也费时间,没有给人提供最合理的方便。(2)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设施的环境差,随处可见垃圾。(3)有的地方的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的台阶太高,向上行走费力且不安全。(4)有的地方的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内部空间太窄,人流大时,比较拥挤。4.解决建议(1)对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的人流量进行预估,根据预估值,设置合理的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的内部空间数据。(2)加大对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的环境监督力度,既监督行人的环保行为,也监督环卫人员的清扫行为。(3)在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设施张贴环保标语以及在可行的前提下,通过LED播放环保视频,提高行人的环保意识以及交通安全意识。二、马路边绿化带设施的评价满意度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百分比18%20%34%28%从表中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人对武汉市市路边绿化带比较满意,绿化带起吸收路边汽车尾气与美化市容等作用。然而还是有些绿化带由于位置设计不合理,如设置在公交站和通往小区的路之间,有些人为了方便,不得不横穿绿化带。存在问题: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居民对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设施的不满意主要是由于绿化带发挥的作用很小,并且品种单一;有的地方的绿化带太高,遮挡住了马路两边的视线;还有很多人并不爱护绿化带,随便破坏绿化带。解决建议:可以适当增加绿化带的品种,在恰当的地方栽种;除了广为所知的美化城市作用外,还可以宣传绿化带具有消除司机视觉疲劳、净化环境、减少交通事故等作用,使人们增强对交通设施绿化带的认识,同时合理使用交通设施。三、斑马线1.对斑马线设计的评价 满意度职业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学生36%12%30%22%上班族28%33%30%9%自由职业40%23%17%20%退休18%12%50%20% 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上班族、自由职业者大多斑马线设计不满意或觉得一般,但老年人却对斑马线设计感到比较满意。2.对斑马线设计不满意的地方 不满意 的地方职业斑马线太少位置设计不合理斑马线不清晰其他学生12%50%15%23%上班族20%48%22%10%自由职业20%46%22%12%退休22%21%38%19% 从上图可以看出,学生、上班族、自由职业者大多认为斑马线设计不合理,而退休者认为斑马线不清晰。我们沿着路边走了很长一段距离,发现有的很长一段路段没有设置斑马线,有的路段斑马线设置过于密集。有的斑马线到人行道出入口,被行道树的花池挡死,行人要么踩花池过,要么在马路上直行一段后,找到无花池的地方再上人行道。3.存在问题众所周知,斑马线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在红绿灯处,它使行人与车辆分离开来,保证行人穿越马路的安全。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武汉市内一些路段的斑马线存在严重隐患,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问题。(1)人行横道线数量少、破损、淡化、残缺、“断头”的问题。(2)人行横道线信号灯的安置和配时问题。 例如有的地方绿化带太长,走斑马线到路对面要走几百米,这时有些不耐烦的市民便会直接横穿马路;一些路口的斑马线已经使用了很多年,线已淡化、残缺、破损;人行横道灯时间设置不合理,市民还没过完斑马线,绿灯时间就到了,或是红灯时间过短,车辆经常排长队难以通行。4.解决建议(1)在斑马线间距过短的路段之间,根据行人过马路的便利之需,增设斑马线,当然,如果某些路段斑马线太密集,会影响交通的顺畅程度,降低司机的警觉性,造成车与行人的矛盾,可适当加长斑马线的间距。(2)集中重新刷破损、淡化、残缺、“断头”的斑马线。(3)根据行人交通流量,可适当加宽人行横道的面积,加大一次性通过量减少行人过街的延误。(4)在路面较宽车流量大的道路上,如果在设置人行横道灯困难时,推行行人二次过街原则,即在道路中心的隔离带中开辟出一块行人过街滞留区并可提供相应的休息设施、为无法一次通过道路的行人提供保障,吸引行人过街时使用人行横道。健全和完善人行横道线等交通设施。为交通参与者提供更多的道路引导信息,提高了交通安全性。四、红绿灯1.对红绿灯的总体满意度 满意度职业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学生48%31%6%0%上班族92%6%2%0%自由职业72%23%5%0%退休41%41%13%5% 从图中可以,对于红路灯的设置,大部分的市民都不是很满意,特别是上班族。分析此现象的原因,对于上班族而言,每天上下班都是车流量的高峰期,由于时间赶、路面的车流量以及人流量都很大,造成对红路灯的等待产生焦虑、不耐烦,因此对红绿灯最不满意。相对而言,退休者的时间比较宽裕,对红路灯的要求没有上班族那么苛刻,因此是红绿灯一般满意的主要人群。2.对红绿灯哪些地方不满意 不满意 的地 方 职业时间设置不合理故障时维修效率低位置设计不合理其他学生66%5%21%8%上班族89%1%9%1%自由职业73%3%17%7%退休31%36%27%6% 从图中不难发现,不管是学生,上班者,自由职业者还是退休者,都认为红绿灯的时间设置不合理。通过调查问卷可知,对于上班者而言,普遍埋怨红灯时间太长,耽误了较多的时间,时间是上班者效率的保证。而对于退休人员而言,绿灯的时间太短、红灯时间太长,有的人流大、马路宽的地方,用于过绿灯的时间很赶,等绿灯的时间又太长。3.存在问题(1)红绿灯的时间间隔不合理,未根据街道的实际进行调整,存在在人流大的地方红绿灯变化周期长,在人流小的地方时间短。(2)有的人流量大的直行马路,过往车辆多,车速普遍较快,但是未设置红路灯或者设置的红路灯位置不合理,导致行人随意穿越马路,严重威胁了道路安全。(3)有的地方虽然不是交通要到,但是临近居民区,因此人流量大。红路灯故障维修时间直接决定了路面的交通安全。由于有的地方不是交通要道,红路灯维修得不是很及时,这就给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4)红路灯的识别能力不够。有的居民来自农村,文化水平低,在过马路时,表示不能正确的读取红路灯所代表的信息,该停的时候行,该行的时候停,这威胁到了行人的生命安全,也影响了道路的正常通行。 4.解决建议(1)逐步推进智能化红路灯的应用,使红绿灯能根据路面的行人与车辆比例来自动调整时间,实现对时间的动态控制,从而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2)在设置红绿灯时,不仅要根据距离最短的原则,还要根据居民平时的行为习惯,在设置红绿灯前,考虑到人性化,最好咨询当地居民的意见与建议。(3)可以设置交通安全热线,居民发现交通设施故障,可拨打热线,所属部门应当立即派技术人员进行维修。(4)普及交通设施使用方法及作用,提高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可以通过张贴安全警示、交通设施使用规范方法、公益广告等方式,加强交通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五、盲道盲道是专门帮助盲人行走的道路设施。盲道一般由两类砖铺就,一类是条形引导砖,引导盲人放心前行,称为行进盲道;一类是带有圆点的提示砖,提示盲人前面有障碍,该转弯了,称为提示盲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应当按照规划设置盲道。”盲道是城市里的一种无障碍设施,旨在为视觉障碍者提供行路方便和安全,讲求的是实用、安全和人性化,而不是美观程度和“艺术”水准。 盲道是盲人行走的道路,如果一旦被占用或者破损就会给盲人带来很大的不便。在此呼吁群众,不要让盲道变“忙道”,其实只要一个小小举动就能给残疾朋友营造一个安全畅通的出行环境。1.经过调研发现,盲道设置当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盲道障碍多,有安全隐患。上面时常有汽车、自行车、树木等,为盲人出行使用盲道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和安全隐患。(2)盲道和路口、斑马线、天桥等过街设施难以衔接,使得盲道只适合短距离通行。据了解,目前全市的红绿灯口大多没有设置语音提示,一些无障碍改造项目实施得比较粗糙,如道路盲道存在被检查井、障碍物阻断现象,未设置提示。一些坡道受环境因素制约,坡度过大,实际难以使用。有的道路人行道过于狭窄,不适合设置盲道。一些人行天桥建设受到场地和周边环境制约,难以按规范修建坡道。盲道,不仅是城市提供给盲人融入社会的“独立空间”,更是创建和谐社会的一种载体。可是,当这一条条本该属于盲人的盲道被正常人占去时,相应的社会矛盾已经开始潜伏,随时可能会激发。无论是从城市规划角度,还是从城市交通、城市管理及构建和谐社会角度考虑都应该对盲人、盲道予以更多的关注。2.解决建议(1)公园、广场、重点公共建筑的就近地段及主要出入口都应设置提示盲道和行进盲道。政府部门应采取更为严密的盲道设置方式,并严格控制行进盲道设施范围和宽度。(2)城建主管部门应组织人力,对我市盲道铺设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对新建道路拟定铺设路线,做好规划设计,让施工人员按照图纸铺设盲道,在施工中加大检查力度,施工后一定要组织有关部门验收。(3)政府要对已铺设盲道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治,对违法停车、违规占道等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做到还盲道于盲人。(4)政府要制定相关条例,对占道者和破坏盲道者给予处罚。(5)加大宣传力度,让所有市民都爱护盲道。否则,没有给盲人提供方便,弄不好还给盲人添乱。 武汉道路的盲道建设任重而道远。改进盲道中存在的问题,应当从规范盲道设计、施工和加大盲道监管及宣传力度入手。需要我们在设计、施工以及管理过程中,站在视障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使盲道建设既符合规范中的要求,又符合视障人士使用的需要。同时更应该结合视障者和交通管理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创新和创造更安全、便捷、人性化的盲道,提高社会为视障者的服务质量。这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要使广大市民更多地关注到残障群体的日常生活、关心无障碍设计、爱护无障碍设施,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市民的公德意识,这样才能真正使盲道这种人性化的便民设施发挥效益,使残障群体更多地融入社会,感受和享受社会对他们的关怀。调研进程:2013/12/23晚上,做出一份满意的调查问卷;2013/12/25下午,外出发放调查问卷;2013/12/25 晚上,整理出调查结果的数据;2013/12/26 晚上,做出调研报告的初稿;2013/12/27 晚上,对调查报告进行探讨与修改;2013/12/28 上午,做出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2013/12/28 下午至晚上,做出一份完美的PPT。小结:交通设施作为一种人类智慧的产物,在交通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交通的附属设施,是交通系统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