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BS EN 1991-1-3:2003中文版(结构上的作用——一般作用:雪载荷)_第1页
49:BS EN 1991-1-3:2003中文版(结构上的作用——一般作用:雪载荷)_第2页
49:BS EN 1991-1-3:2003中文版(结构上的作用——一般作用:雪载荷)_第3页
49:BS EN 1991-1-3:2003中文版(结构上的作用——一般作用:雪载荷)_第4页
49:BS EN 1991-1-3:2003中文版(结构上的作用——一般作用:雪载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49:BS EN 1991-1-3:2003中文版(结构上的作用——一般作用:雪载荷).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国标准英国标准 BS EN 1991-1-3:2003 欧洲规范欧洲规范 1结构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 第第 13 部分:一般作用雪荷载部分:一般作用雪荷载 欧洲标准 EN 1991-1-3:2003 具有与英国标准同等的效力 ICS 91.010.30 BS EN 1991-1-3:2003 英国版前言英国版前言 本 英 国 标 准 为 EN 1991-1-3:2003 的 官 方 英 文 版 , 取 代 废 止 的 DD ENV 1991-2-3:1996。 受技术委员会B/525(建筑和土木工程结构)委托,英国加入小组委员会B/525/1 (作用力、荷载和设计基础),以参与规范的编制工作,主要负责: 帮助咨询者理解标准内容; 向负责的国际/欧洲委员会提供解释的查询或变更的建议,并及时通知英国 相关方面; 关注国际和欧洲的相关进展动态,并反馈回英国。 可向秘书处索取参与该小组委员会的机构名单。 对于本欧洲规范中允许各国自行进行选择的部分规范性内容,将在规范的文本中 给出范围和可能的选择,并且做出说明保证其为国家确定参数(NDP)。若在欧洲规 范中有多种NDP,则NDP可以是一个具体的系数值、一个特定的级别或类别、一种特 殊的方法或特殊应用的规则。 为使EN1991-1-3在英国得到应用,NDP将刊登在英国版附录里,并在咨询公众之 后的适当时候将其归入此英国标准中。 交互参照交互参照 本文件中提及的执行国际或欧洲出版物的英国标准,可以在BSI目录中题为“国 际标准对应索引”的章节下找到,或者使用BSI电子目录中或英国标准在线中的“搜 索”功能得到。 本刊物并不包括合同中的所有必要条款。使用者应负责正确使用。 符合英国标准并不表示可免除其法律责任。符合英国标准并不表示可免除其法律责任。 版面综述版面综述 本文件包含封面、封二、EN书名页、第2页至第56页、封底内页和封底。 本文件中的BSI版权声明表示文件最新版的发行日期。 自出版以来所发布的修订自出版以来所发布的修订 修订编号 日期 说明 欧洲标准欧洲标准 EN 1991-1-3 2003 年 7 月 ICS 91.010.30 取代 ENV 1991-2-3:1995 标准 英文版 欧洲规范欧洲规范 1结构上的作用第结构上的作用第 1-3 部分:部分: 一般作用雪荷载一般作用雪荷载 Eurocode 1 - Actions sur les structures - Partie 1-3: Actions gnrales - Charges de neige Eurocode 1 - Einwirkungen auf Tragwerke - Teil 1-3: Allgemeine Einwirkungen-Schneelasten 本欧洲标准于2002年10月9日通过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审批。 CEN成员必须遵守CEN/CENELEC内部条例,其条款规定了此欧洲标准在不做任何变更的前提 下即与各国国家标准具有同等效力的条件。若要索取有关国家标准的最新目录和参考书目,可向管 理中心或任何CEN成员国提出申请。 本欧洲标准拥有三种官方版本(英文版、法文版和德文版)。任何由CEN成员国负责翻译成本 国语言的版本在总秘书处备案后,即与官方版本具有同等效力。 CEN成员为各国的国家标准机构,包括:奥地利、比利时、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 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马耳他、荷兰、挪威、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 牙、瑞典、瑞士及英国。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 管理中心:管理中心:rue de Stassart, 36 B-1050 Brussels EN 1991-1-3:2003 (E) 2 目录目录 页码页码 序言序言 . 4 欧洲规范计划背景 . 4 欧洲规范的地位和应用领域 . 5 执行欧洲规范的国家标准 . 5 欧洲规范和产品统一技术规范(ENS和 ETAS)之间的联系 6 简介EN 1991-1-3 的特别补充信息 6 EN 1991-1-3 的国家版附录 6 第第 1 章章 概述概述 . 7 1.1 范围 . 7 1.2 规范性参考文献 . 8 1.3 假设 . 8 1.4 原则与应用规则的区别 . 8 1.5 试验辅助设计 . 8 1.6 术语与定义 . 8 1.6.1 地面雪荷载的特征值 . 8 1.6.2 地点的海拔高度 . 9 1.6.3 地面异常雪荷载 . 9 1.6.4 屋顶雪荷载的特征值 . 9 1.6.5 屋顶的非堆积雪荷载 . 9 1.6.6 屋顶的堆积雪荷载 . 9 1.6.7 屋顶雪荷载形状系数 . 9 1.6.8 热系数 . 9 1.6.9 暴露系数 . 9 1.6.10 异常雪堆导致的荷载 . 10 1.7 符号 . 10 第第 2 章章 作用的分类作用的分类 . 11 第第 3 章章 设计状况设计状况 . 12 3.1 概述 . 12 3.2 正常条件 . 12 3.3 异常状况 . 12 第第 4 章章 地面雪荷载地面雪荷载 . 13 4.1 特征值 . 13 4.2 其它代表值 . 13 4.3 地面异常雪荷载的处理 . 14 第第 5 章章 屋顶雪荷载屋顶雪荷载 . 15 5.1 荷载的性质 . 15 5.2 荷载布置 . 15 EN 1991-1-3:2003 (E) 3 5.3 屋顶形状系数 . 17 5.3.1 概述 . 17 5.3.2 单斜屋顶 . 17 5.3.3 斜屋顶 . 18 5.3.4 多跨屋顶 . 19 5.3.5 圆柱形屋顶 . 19 5.3.6 邻接和靠近较高建筑物的屋顶 20 第第 6 章章 局部效应局部效应 . 23 6.1 概述 . 23 6.2 凸出和障碍物处的堆积 . 23 6.3 屋顶边缘处垂悬的积雪 . 24 6.4 防雪栅及其他障碍物上的雪荷载 . 24 附录附录 A (规范性规范性) 用于不同位置的设计状况和荷载布置用于不同位置的设计状况和荷载布置 26 附录附录 B (规范性规范性) 异常雪堆的雪荷载形状系数异常雪堆的雪荷载形状系数 28 B1 范围 . 28 B2 多跨屋顶 . 28 B3 邻接和接近较高结构的屋顶 . 29 B4 凸出处、障碍物处和栏杆处出现雪堆积的屋顶 . 30 附录附录 C (提示性提示性) 欧洲地面雪载图欧洲地面雪载图 33 附录附录 D (提示性提示性) 根据重现期进行的地面雪荷载调整根据重现期进行的地面雪荷载调整 48 附录附录 E (提示性提示性) 积雪的容重积雪的容重 50 参考书目参考书目 . 51 EN 1991-1-3:2003 (E) 4 序言序言 本文件(EN 1991-1-3:2003)已由CEN/TC250“欧洲结构规范”技术委员会编制,其秘书处由BSI 监管。 通过相同文本的出版或确认,最迟在2004年1月之前,本欧洲标准应具有与国家标准同等效力, 而与之相冲突的国家标准最迟于2004年1月废止。 本文件取代ENV 1991-2-3: 1995。 CEN/TC 250对所有欧洲结构规范负责。 附录A和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D和E为提示性附录。 按照CEN/CENELEC内部条例,以下国家的国家标准组织必须执行本欧洲标准:奥地利、比利时、 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马耳他、荷兰、 挪威、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瑞士及英国。 欧洲规范计划背景欧洲规范计划背景 1975年,欧共体委员会在条约第95条的基础上确定了建设领域的一项行动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 消除行业的技术障碍以及统一技术规范。 在此行动计划中,欧洲委员会首先建立一套统一的建设工程设计的技术规则。此技术规则在第一 阶段作为各成员国现行规则的一种替代方案,并将最终取代各成员国的现行规则。 在成员国代表指导委员会的帮助下,欧洲委员会用15年的时间制定了欧洲规范计划,于20世纪80 年代诞生了第一套欧洲规范。 1989年,欧洲委员会、欧盟成员国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根据欧委会和CEN之间的协议1,决定通 过一系列授权将欧洲规范的编制和出版任务移交给CEN, 以便使其在将来具备欧洲标准 (EN) 的地位。 这实际上将欧洲规范与理事会及欧委会所有与欧洲标准相关的规定和指令联系起来(如理事会的建筑 产品(CPD)指令89/106/EEC和理事会的公共工程和服务指令93/37/EEC、 92/50/EEC、 89/440/EEC及等效 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用以建立内部市场的指令) 。 欧洲结构规范计划包括以下标准,通常由几个部分组成: EN 1990 欧洲规范: 结构设计基础 EN 1991 欧洲规范1:结构上的作用 EN 1992 欧洲规范2:混凝土结构设计 EN 1993 欧洲规范3:钢结构设计 1 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和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之间有关建筑和土木工程设计欧洲规范(BC/CEN/03/89)工作的 协定。 EN 1991-1-3:2003 (E) 5 EN 1994 欧洲规范4: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 EN 1995 欧洲规范5:木结构设计 EN 1996 欧洲规范6:砌体结构设计 EN 1997 欧洲规范7:岩土工程设计 EN 1998 欧洲规范8:结构抗震设计 EN 1999 欧洲规范9:铝结构设计 欧洲规范标准确认了各成员国监管部门的责任,并保障其确定国家规定安全事项的各项数值(因 国而异)的权利。 欧洲规范的地位和应用领域欧洲规范的地位和应用领域 欧盟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成员国承认欧洲规范作为参考文件,用于下列用途: 作为证明建筑和土木工程符合理事会指令89/106/EEC的基本要求的一种手段,尤其是基本要 求N1力学抗力和稳定性以及基本要求N2火灾下的安全性; 作为确定建筑工程及相关工程服务合同的基础; 作为制定建筑产品统一技术规范的框架(ENs和ETAs) 尽管欧洲规范与统一的产品标准2的性质不同,但就其对建筑工程本身而言,欧洲规范与CPD第12 条所述的解释性文件有直接关系3。因此,从事产品标准工作的CEN技术委员会和/或EOTA工作组必须 充分考虑到因欧洲规范所产生的技术问题,以期实现这些技术规范与欧洲规范的完全一致。 欧洲规范标准针对各种传统和新型的日用整体结构和部件产品设计,提供了通用的结构设计规 则。未具体涉及独特的建筑形式或设计条件,若有上述情况,设计者需另行咨询专家意见。 执行欧洲规范的国家标准执行欧洲规范的国家标准 执行欧洲规范的国家标准将包含CEN出版的欧洲规范(包括所有附录)的全部文本,前面是国家 版的标题页及国家版前言,最后加上国家版附录。 2 根据 CPD 第 3.3 条,基本要求(ERs)在解释性文件中应具备具体形式,以在基本要求和委托之间建立必要的联 系来统一 hEns 和 ETAGs/ETAs。 3 根据 CPD 第 12 条,解释性文件应: a) 提供基本要求的具体形式,要求有统一的术语和技术基础,并在必要时指出每个要求的类别或级别; b) 说明这些要求的类别或级别与技术规范的对比方法,如计算和检验的方法、项目设计的技术规则等; c) 作为建立统一标准和欧洲技术审批准则的参考。 欧洲规范实际上发挥了与基本要求 1 和基本要求 2 的一部分相似的作用。 EN 1991-1-3:2003 (E) 6 国家版的附录可能只包含欧洲规范中留待各国自行选择的参数,即国家确定参数,这些参数将用 于相关国家的建筑和土木工程设计,即: 欧洲规范中给出的各种替代值和/或级别; 欧洲规范只给出符号之处要用到的值; 国家特有的数据(地理和气候等),如:雪图; 欧洲规范中给出了替代方法时所使用的方法。 国家版附录还可包括: 使用提示性附录的决定; 非矛盾性补充资料的参考,以协助用户使用欧洲规范。 欧洲规范和产品统一技术规范(欧洲规范和产品统一技术规范(ENs 和和 ETAs)之间的联系)之间的联系 建筑产品的统一技术规范和工程的技术规则4之间有必要保持一致。此外,所有与引用欧洲规范的 建筑产品的CE标记一同出现的信息应明确地说明所考虑的是哪些国家确定参数。 简介简介EN 1991-1-3 的特别补充信息的特别补充信息 EN 1991 1-3为建筑物和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提供设计指导并给出雪荷载的设计作用。 EN 1991 1-3标准旨在供客户、设计人员、承包商和相关管理机构使用。 EN1991 1-3标准旨在在结构设计时与EN 1990:2002标准、EN 1991标准的其他部分以及EN 1992EN1999标准一起使用。 EN 1991-1-3 的国家版附录的国家版附录 本标准提供了替代程序、数值、级别建议并在各国可自行做出选择之处给出备注。因此,执行EN 1991-1-3的国家标准应有一个包含全部国家确定参数的国家版附录,用于相关国家即将进行施工的建 筑物和土木工程的设计。 在EN 1993-1-7中的下列条款允许各国自行进行选择: 1.1(2)、1.1(4) 2(3)、2(4) 3.3(1)、3.3(3) 4.1(1)、4.2(1)、4.3(1) 5.2(1)、5.2(4)、5.2(5)、5.2(6)、5.2(7)、5.3.3(4)、5.3.4(3)、5.3.5(1)、5.3.5(3), 5.3.6(1)、5.3.6(3) 6.2(2)、6.3(1)、6.3(2) A(1)(通过表A1) 4 见 CPD 第 3.3 条和第 12 条,以及 ID 1 第 4.2、4.3.1、4.3.2 和 5.2 条。 EN 1991-1-3:2003 (E) 7 第第 1 章章 概述概述 1.1 范围范围 (1) EN 1991-1-3为确定用于建筑和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雪荷载值提供指导。 (2) 除非另有规定,否则本部分不适用于海拔高度在1500m以上的地点。 注注1: 国家版附录可提供海拔高度1500m以上地点的雪荷载处理建议。 (3) 附录A给出了用于不同位置的设计状况和布载的相关信息。 注:注: 这些不同位置可通过国家版附录来确定。 (4) 附录B给出了用于异常雪堆处理的形状系数。 注:注: 通过国家版附录允许使用附录B。 (5) 附录C给出了地面雪荷载的特性值,这些值是基于本欧洲规范和欧洲委员会的DGIII / D3的专 门合同下开展的作业结果而给出的。 本附录旨在: 为国家主管机关提供信息,以帮助其重绘并更新国家雪图; 协助确保成员国使用本附录中用来绘制地图的公认协调程序,来处理有关雪方面的基本 数据。 (6) 附录D为根据重现期所进行的地面雪荷载调整提供指导。 (7) 附录E给出了积雪的堆积比重的相关信息。 (8) 本部分未就雪荷载的特殊情况给出指导,如: 由于雪从较高屋顶滑落或掉落导致的冲击雪荷载; 由于积雪或结冰而可能导致建筑工程的外形或尺寸发生变化进而造成的额外风荷载; 终年积雪区域中的荷载; 冰荷载; 积雪导致的侧向荷载(如:雪的堆积施加的侧向荷载); 桥梁所承受的雪荷载。 EN 1991-1-3:2003 (E) 8 1.2 规范性参考文献规范性参考文献 本欧洲标准以注明日期或未注明日期的参考文件的形式将其它出版物发布的规定包含在内。本文 中在适当的地方引用了这些规范性参考文件,并在下面列出了这些出版物。 对于注明了日期的参考文件,仅在通过修改或修订将这些出版物的后续修改或修订信息包含在本 欧洲标准中之后,方可将其用于此欧洲标准。对于未注明日期的参考文件,只适用所涉及的最新版本 (包括修订版) 。 EN 1990:2002 欧洲规范:结构设计基础 EN 1991-1-1:2002 欧洲规范1:结构上的作用第1-1部分:一般作用:建筑物密度、自重 和外加荷载 注:注: 规范性条款中引用了下述欧洲标准(已出版或正在编撰) EN 1991-2 欧洲规范1: 结构上的作用第2部分:桥梁上的交通荷载 1.3 假设假设 EN1990:2002的1.3节中所给出的说明和假设适用于EN1991-1-3。 1.4 原则与应用规则的区别原则与应用规则的区别 EN1990:2002的1.4节中的规则适用于EN1991-1-3。 1.5 试验辅助设计试验辅助设计 在某些情况下可通过试验以及使用已证明和或正确有效的数值法来得出建筑工程所承受的雪 荷载。 注:注:这些情况均为客户和相关管理机构为某项单独项目所同意的情况。 1.6 术语与定义术语与定义 本欧洲标准中,EN 1990:2002的1.5节中规定的基本术语定义表与下述术语定义一起适用。 1.6.1 地面雪荷载的特征值地面雪荷载的特征值 基于0.02的年超越概率的地面雪荷载(异常雪荷载除外)。 EN 1991-1-3:2003 (E) 9 1.6.2 地点的海拔高度地点的海拔高度 结构拟定位的地点、或现存结构定位的地点的平均海拔高度。 1.6.3 地面异常雪荷载地面异常雪荷载 异常罕见的降雪所导致的地面积雪层荷载。 注:注: 见2(3)和4.3(1)的注释。 1.6.4 屋顶雪荷载的特征值屋顶雪荷载的特征值 地面特征雪荷载与相关系数的乘积。 注:注: 选择这些系数是为了使计算所得的屋顶雪荷载的概率不超过地面雪荷载特征值的概 率。 1.6.5 屋顶的非堆积雪荷载屋顶的非堆积雪荷载 指在积雪受气候作用而重分布之前,屋顶上的均布雪荷载(仅受屋顶形状影响)的荷载布置。 1.6.6 屋顶的堆积雪荷载屋顶的堆积雪荷载 说明屋顶上的积雪从一处移向另一处(如由于风力的作用)所导致的雪荷载分布的荷载布置。 1.6.7 屋顶雪荷载形状系数屋顶雪荷载形状系数 未受到暴露和热效应影响的情况下,屋顶雪荷载与地面非堆积雪荷载之比。 1.6.8 热系数热系数 该系数将屋顶上的雪荷载减小量定义为穿过屋顶、导致积雪融化的热通量的函数。 1.6.9 暴露系数暴露系数 该系数将未受热建筑物屋顶上的荷载的减小量或增加量定义为地面特征雪荷载的分数。 EN 1991-1-3:2003 (E) 10 1.6.10 异常雪堆导致的荷载异常雪堆导致的荷载 说明由异常罕见的积雪形式所导致的屋顶上积雪层荷载的荷载布置。 1.7 符号符号 (1) 本欧洲标准中,下述符号适用。 注:注:所采用的符号以ISO 3898为基础。 (2) 基本符号表在EN 1990:2002的1.6节中给出,而下述附加符号仅适用于本部分。 大写拉丁字母 Ce 暴露系数 Ct 热系数 Cel 异常雪荷载系数 A 地点的海拔高度m Se 悬挂导致的每米长度的雪荷载kN/m Fs 每米长度上积雪滑体所施加的力kN/m 小写拉丁字母 b 建筑物的宽度m d 积雪层的深度m h 建筑物的高度m k 考虑积雪不规则形状的系数(同样见6.3) ls 雪堆或积雪加载区的长度m s 屋顶雪荷载kN/m2 sk 相关地点处的地面雪荷载特征值kN/m2 sAd 地面的异常雪荷载的设计值kN/m2 小写希腊字母 屋面坡度(相对于水平面测得的值)o 与圆柱形屋顶曲线平行和相切的两条线之间的夹角o 积雪比重kN/m3 雪荷载形状系数 0 可变作用的组合值系数 1 可变作用的频遇值系数 2 可变作用的准永久值系数 注:注:在本标准中,上表中规定的单位适用。 EN 1991-1-3:2003 (E) 11 第第 2 章章 作用的分类作用的分类 (1) P 除非本标准中另有规定(见EN 1990:2002的4.1.1(1)P和4.1.1(4)节),否则应将雪荷载分为 可变荷载、固定荷载(同样见5.2)。 (2) 应将本标准所涉及的雪荷载归类为静荷载(见EN 1990:2002的4.1.1(4)节)。 (3) 按照EN 1990:2002的4.1.1(2)节的规定,对于1.6.3节中定义的特定条件,可将异常雪荷载视为 取决于地理位置的偶然作用。 注:注: 国家版附录可规定本条使用的条件(可包括地理位置)。 (4) 按照EN 1990:2002的4.1.1(2)节的规定,对于1.6.10节中定义的特定条件,可将异常雪堆导致 的荷载视为取决于地理位置的偶然作用。 注:注: 国家版附录可规定本条使用的条件(可包括地理位置)。 EN 1991-1-3:2003 (E) 12 第第 3 章章 设计状况设计状况 3.1 概述概述 (1) P 应确定EN 1990:2002的3.5节中规定的各设计状况的相关雪荷载。 (2) 对于第6节中所述的局部效应,应采用永久瞬时设计状况。 3.2 正常条件正常条件 (1) 对于不太可能出现异常降雪(见2(3)节)和异常雪堆(见2(4))的位置,应将瞬时永久设计 状况用于根据5.2(3) P a)和5.3节确定的非堆积和堆积雪荷载布置。 注:注: 见附录A例A。 3.3 异常状况异常状况 (1) 对于可能出现异常降雪(见2(3)节)、但不太可能出现异常雪堆(见2(4)节)的位置,下述各 项适用: a) 应将瞬时永久设计状况用于根据5.2(3) P a)和5.3节确定的非堆积和堆积雪荷载布置, 并 b) 应将偶然设计状况用于根据4.3、5.2(3) P(b)和5.3节确定的非堆积和堆积雪荷载布置。 注注1: 见附录A例B1。 注注2: 国家版附录可规定适用于第6节中所述的特定局部效应的设计状况。 (2) 对于不太可能出现异常降雪(见2(3)节)、但可能出现异常雪堆(见2(4)节)的位置,下述各 项适用: a) 应将瞬时永久设计状况用于根据5.2(3) P a)和5.3节确定的非堆积和堆积雪荷载布置, 并 b) 应将偶然设计状况用于根据5.2(3) P c)和附录B确定的雪荷载情况。 注:注: 见附录A例B2。 (3) 对于既有可能出现异常降雪(见2(3)节)、又有可能出现异常雪堆(见2(4)节)的位置,下述各 项适用: a) 应将瞬时永久设计状况用于根据5.2(3) P a)和5.3节确定的非堆积和堆积雪荷载布置; b) 应将偶然设计状况用于根据4.3、5.2(3) P(b)和5.3节确定的非堆积和堆积雪荷载布置; c) 应将偶然设计状况用于根据5.2(3) P c)和附录B确定的雪荷载情况。 注注1:见附录A例B3。 注注2:国家版附录可规定适用于第6节中所述的特定局部效应的设计状况。 EN 1991-1-3:2003 (E) 13 第第 4 章章 地面雪荷载地面雪荷载 4.1 特征值特征值 (1) 应按照EN 1990:2002的4.1.2(7) P中所述以及1.6.1节中给出的地面特征雪荷载的定义来确定地 面雪荷载的特征值(sk)。 注注1: 国家版附录规定出拟使用的特征值。为将异常局部条件包含在内,国家版附录可额外 允许客户和相关管理机构商定出一个与针对单独项目规定的特征值不同的特征值。 注注2: 附录C提供了根据DGIII/D-3委托研究结果得出的欧洲地面雪载图。国家版附录可参照 该图,以消除或减少国家边界线上出现的不一致情况。 (2) 在需要更精确数据的特殊情况下,可通过对该地点附近充分遮蔽区的长期记录进行适当的统 计分析来精确确定地面雪荷载的特征值(sk)。 注注1: 国家版附录可提供进一步的补充指导。 注注2: 由于记录的最大冬季值数字通常可能出现极大的变化,因此,短于20年的记录期通常 不适用于此处。 (3) 若特定区域中的雪载记录显示了无法通过普通统计方法处理的个别异常值,则确定特征值时 不应考虑这些异常值。可按照4.3节的规定,用普通统计方法以外的方法来考虑这些异常值。 4.2 其它代表值其它代表值 (1) 按照EN1990:2002的4.1.3节的规定,屋顶雪荷载的其它代表值如下: 组合值 0 S 频遇值 1S 准永久值 2S 注:注: 值可由EN 1990:2002的国家版附录规定。 建筑物的系数0、 1和2的推荐值取决于于 所考虑地点的位置,并应从EN 1990:2002表A1.1或下表4.1(表中与雪荷载相关的信息 相同)中取值。 EN 1991-1-3:2003 (E) 14 表表4.1 建筑物不同位置的系数建筑物不同位置的系数0、1和和2的推荐值的推荐值 地区 0 1 2 芬兰 冰岛 挪威 瑞典 0.70 0.50 0.20 注意其他CEN成员国, 对 于 海 拔 高 度 H 1000m的地点 0.70 0.50 0.20 注意其他CEN成员国, 对 于 海 拔 高 度 H 1000m的地点 0.50 0.20 0.00 4.3 地面异常雪荷载的处理地面异常雪荷载的处理 (1) 对于可能出现地面异常雪荷载的位置,可通过下式确定这些异常雪荷载: sAdCesl sk (4.1) 式中: sAd 为规定位置的地面异常雪荷载的设计值; Cesl 为异常雪荷载系数; sk 为规定位置的地面雪荷载的特征值。 注:注: 系数Cesl可由国家版附录规定。Cesl的推荐值为2.0(也可参见2(3)节)。 EN 1991-1-3:2003 (E) 15 第第 5 章章 屋顶雪荷载屋顶雪荷载 5.1 荷载的性质荷载的性质 (1) P 设计应考虑到积雪可在屋顶上以不同形式堆积。 (2) 导致不同积雪形式的屋顶特性或其它因素可包括: a) 屋顶形状; b) 其热性能; c) 其表面粗糙度; d) 屋顶下产生的热量; e) 邻近建筑物的接近度; f) 周围地形; g) 局部气象和气候,尤其是多风、温度变化和降水可能性(如雨或雪)等因素。 5.2 荷载布置荷载布置 (1) P 应考虑下述两种主要荷载布置: 屋顶非堆积雪荷载(见1.6.5); 屋顶堆积雪荷载(见1.6.6)。 (2) 应利用5.3节的规定来确定荷载布置,对于3.3节中规定的情况,则应使用附录B来确定荷载布 置。 注:注: 国家版附录可针对5.3.4、5.3.6和6.2节中所述的屋顶形状规定附录B的用途,且通常适 用于以下两种特定位置:所有积雪通常在个别天气系统之间融化和消失的位置以及在 个别天气系统中出现中高风速的位置。 (3) P 应将屋顶雪荷载确定如下: a) 对于永久瞬时设计状况 si Ce Ct sk (5.1) b) 对于异常雪荷载为偶然作用的偶然设计状况(5.2(3) P c)中所涉及的情况除外) si Ce Ct sAd (5.2) 注:注: 见2(3)节。 c) 对于异常雪堆为偶然作用以及附录B适用的偶然设计状况 EN 1991-1-3:2003 (E) 16 si sk (5.3) 注:注: 见2(4)节。 式中: i 为雪荷载形状系数(见第5.3节和附录B) sk 为地面雪荷载的特征值 sAd 为规定区域的地面异常雪荷载的设计值(见4.3节) Ce 为暴露系数 Ct 为热系数 (4) 应将荷载假设为垂直作用,且作用在屋顶区域的水平投影。 (5) 若预计屋顶上可能有人工除雪或积雪重分布,则应根据合适的荷载布置进行屋顶设计。 注注1: 根据本节所述的荷载布置仅适用于自然积雪形式。 注注2: 国家版附录可给出进一步的指导。 (6) 对于积雪上可能降雨以及可能出现连续融化和结冰的区域,屋顶雪荷载应增大,尤其是在冰 雪可能阻塞屋顶排水系统的情况下。 注:注: 国家版附录可给出进一步的补充指导。 (7) 应将暴露系数Ce用于确定屋顶的雪荷载。选择Ce时应考虑该处周围的未来变化。除非针对不 同的地形另行规定,否则Ce应为1.0。 注:注: 国家版附录可针对不同的地形规定Ce值。推荐值在下表5.1中给出。 表表5.1 不同地形的不同地形的Ce推荐值推荐值 地形地形 Ce 迎风 a 0.8 正常 b 1.0 掩蔽 c 1.2 a 迎风地形:所有面均暴露的平坦无阻碍区域,无或几乎无地形、较高建筑物或树木提供的掩蔽。 b 正常地形:由于地形、其它建筑物或树木的掩蔽而使建筑物上的积雪未被风大量吹除的区域。 c 掩蔽地形:所考虑建筑物比周围地形要低很多的区域,或所考虑建筑物被高大树木围绕和或 被较高建筑物围绕的区域。 (8) 应将热系数Ct用于考虑具有较高热透射率(1W/m2K)的屋顶上的雪荷载折减,尤其是一些玻 璃覆盖屋顶上由于热损失导致雪融化从而产生的雪荷载折减。 对于任何其他情况: Ct1.0 EN 1991-1-3:2003 (E) 17 注注1: 根据材料的热绝缘性能和建筑物的形状,可通过国家版附录允许使用折减的Ct值。 注注2: 可从ISO 4355中获得进一步的指导。 5.3 屋顶形状系数屋顶形状系数 5.3.1 概述概述 (1) 5.3节中给出了适用于本标准中所确定的所有类型屋顶的非堆积和堆积雪荷载布置的屋顶形 状系数,但附录B中规定的异常雪堆注意事项除外(在此状况下允许使用屋顶形状系数)。 (2) 应特别考虑下述情况下拟用的雪荷载形状系数,即:屋顶的外部几何形状可能导致雪荷载增 加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雪荷载的增加与拥有线性轮廓的屋顶的雪荷载的增加相比更为显 著)。 (3) 5.3.2、5.3.3和5.3.4节中规定的屋顶形状的形状系数在图5.1中给出。 5.3.2 单斜屋顶单斜屋顶 (1) 用于单斜屋顶的雪荷载形状系数1在表5.2中给出,并如图5.1和图5.2所示。 图图5.1 雪荷载形状系数雪荷载形状系数 (2) 表5.2中给出的值适用于未防止积雪从屋顶上滑落的情况。若设有防雪栅或其他障碍物,或屋 顶的较低缘端设有栏杆,则不应将雪荷载形状系数折减至0.8以下。 EN 1991-1-3:2003 (E) 18 表表5.2 雪荷载形状系数雪荷载形状系数 屋顶的倾斜角 030 3060 60 1 0.8 0.8(60)/30 0.0 2 0.80.8/30 1.6 - (3) 图5.2中的荷载布置应用于非堆积和堆积荷载布置。 图图5.2 雪荷载形状系数单斜屋顶雪荷载形状系数单斜屋顶 5.3.3 斜屋顶斜屋顶 (1) 对于斜屋顶,应采用的雪荷载形状系数在图5.3中给出,其中1在表5.2中给出,并如图5.1所 示。 (2) 表5.2中给出的值适用于未防止积雪从屋顶上滑落的情况。若设有防雪栅或其他障碍物、或屋 顶的较低缘端设有栏杆,则不应将雪荷载形状系数折减至0.8以下。 图图5.3 雪荷载形状系数斜屋顶雪荷载形状系数斜屋顶 (3) 应采用的非堆积荷载布置如图5.3的情况(i)表示。 EN 1991-1-3:2003 (E) 19 (4) 除非针对局部条件另行规定,否则应采用的堆积荷载布置如图5.3的情况(ii)和(iii)所示。 注:注: 根据局部条件,可在国家版附录中规定备选的堆积荷载布置。 5.3.4 多跨屋顶多跨屋顶 (1) 对于多跨屋顶,雪荷载形状系数在表5.2中给出,并如图5所示。 (2) 应采用的非堆积荷载布置如图5.4的情况(i)所示。 (3) 除非针对局部条件另行规定,否则应采用的堆积荷载布置如图5.4的情况(ii)所示。 注:注: 若国家版附录允许,附录B可用于确定由雪堆积导致的荷载情况。 图图5.4 多跨屋顶的雪荷载形状系数多跨屋顶的雪荷载形状系数 (4) 当屋顶凹处的一边或两边斜度均大于60时,应特别考虑多跨屋顶设计时使用的雪荷载形状 系数。 注:注:可在国家版附录中给出指导信息。 5.3.5 圆柱形屋顶圆柱形屋顶 (1) 应用于圆柱形屋顶(无防雪栅)的雪荷载形状系数通过以下公式得出(也可参见图5.6)。 60时, 30 (5.4) 60时 30.210h/b (5.5) 应规定3的上限值。 注注1: 可在国家版附录中规定3的上限值。3的推荐上限值为2.0(见图5.5)。 EN 1991-1-3:2003 (E) 20 图图5.5 高跨比不同的圆柱形屋顶的推荐雪荷载形状系数(高跨比不同的圆柱形屋顶的推荐雪荷载形状系数(60时)时) 注注2: 可在国家版附录中给出考虑圆柱形屋顶上防雪栅对雪荷载影响的规则。 (2) 应采用的非堆积荷载布置如图5.6的情况(i)所示。 (3) 除非针对局部条件另行规定,否则应采用的堆积荷载布置如图5.6的情况(ii)所示。 注:注: 可根据局部条件在国家版附录中给出备选堆积荷载布置。 图图5.6 圆柱形屋顶的雪荷载形状系数圆柱形屋顶的雪荷载形状系数 5.3.6 邻接和靠近较高建筑物的屋顶邻接和靠近较高建筑物的屋顶 (1) 对于邻接较高建筑物的屋顶,应采用的雪荷载形状系数通过以下公式得出,并如图5.7所示。 10.8(假设较低屋顶为平屋顶) (5.6) 2SW (5.7) 式中: S 为由于积雪从较高屋顶滑落而导致的雪荷载形状系数 15时,S0, 15时,S是由等于50%最大总雪荷载(按照5.3.3节所述计算的与较高屋顶邻接 EN 1991-1-3:2003 (E) 21 斜面上的总荷载)的附加荷载得出的。 W 为由于风力作用而导致的雪荷载形状系数 1 12 ()/ 2/ wk bbhh s=+ (5.8) 式中: 为积雪的比重(此计算所采用的积雪比重可取2kN/m3) 应规定w的上限值和下限值。 注注1: 可在国家附录中确定W的范围。推荐范围为0.8W4。 堆积长度确定如下: 2 s lh= (5.9) 注注2: 可在国家版附录中对ls进行限制。推荐的限制范围为5ls15m 注注3: 若b2ls, 则可通过在下方屋顶端部处截断的1和2之间采用内插取值来确定较低屋顶 端部处的系数。 (2) 应采用的非堆积荷载布置如图5.7的情况(i)所示 (3) 除非针对局部条件另行规定,否则应采用的堆积荷载布置如图5.7的情况(ii)所示。 注:注: 在国家版附录允许的情况下,附录B可用于确定由雪堆积所导致的荷载情况。 EN 1991-1-3:2003 (E) 22 图图5.7:邻接较高建筑物的屋顶的雪荷载形状系数:邻接较高建筑物的屋顶的雪荷载形状系数 EN 1991-1-3:2003 (E) 23 第第 6 章章 局部效应局部效应 6.1 概述概述 (1) 本节给出了针对下述各项的局部检验拟施加的力: 凸出和障碍物处的堆积; 屋顶边缘; 防雪栅。 (2) 要考虑的设计状况为永久瞬时设计状况。 6.2 凸出和障碍物处的堆积凸出和障碍物处的堆积 (1) 在多风的条件下,由于屋顶上存在障碍物导致形成积雪的空气动力遮蔽区,从而使这些屋顶 上出现雪堆。 (2) 除非针对局部条件另行规定,否则准水平屋顶的雪荷载形状系数和堆积长度应取如下值(见 图6.1): 10.8 2h/sk (6.1) 其约束条件为: 0.822.0 (6.2) 为积雪的比重(此计算所采用的积雪比重可取2kN/m3) ls2h (6.3) 其限制范围为:5ls15m 注:注: 在国家版附录允许的情况下,附录B可用于确定由雪堆积所导致的荷载情况。 图图6.1:凸出处和障碍物处的雪荷载形状系数:凸出处和障碍物处的雪荷载形状系数 EN 1991-1-3:2003 (E) 24 6.3 屋顶边缘处垂悬的积雪屋顶边缘处垂悬的积雪 (1) 应考虑屋顶边缘处垂悬的积雪。 注:注: 国家版附录可规定本条使用的条件。推荐将本条规定适用于海拔高度800m以上的地 点。 (2) 在设计屋顶上悬伸出墙体的部分时,除了考虑屋顶上该部分所承受的荷载外,还应考虑屋顶 边缘处垂悬的积雪。可将积雪垂悬而导致的荷载假定为作用在屋顶边缘上的荷载,且可将其 计算如下: / 2 ksse= (6.4) 式中: se 为由积雪垂悬而导致的每米长度的雪荷载(见图6.2) s 为适用于所考虑屋顶的最大非堆积荷载情况(见5.2) 为积雪的比重(此计算所采用的积雪比重可为3kN/m3) k 为考虑积雪不规则形状的系数 注:注: 可在国家版附录中规定k值。k的计算方式推荐如下:k3/d,但kd 。式中d为屋顶 积雪层的深度,单位为米(见图6.2)。 图图6.2 屋顶边缘处垂悬的积雪屋顶边缘处垂悬的积雪 6.4 防雪栅及其他障碍物上的雪荷载防雪栅及其他障碍物上的雪荷载 (1) 在某些条件下,积雪可能会从斜屋顶或曲面屋顶上滑落。应将积雪和屋顶之间的摩擦系数假 定为零。对于此计算,由积雪滑块在滑动方向施加的建筑物单位长度上的力Fs应取如下值: sinb sFs= (6.5) 式中: EN 1991-1-3:2003 (E) 25 s 为与最大非堆积荷载情况相关的屋顶雪荷载(该情况适合于积雪可能滑落的屋顶区 域,见5.2和5.3节) b 为从该防雪栅或障碍物到下一防雪栅或屋脊的平面(水平)宽度 为屋面坡度(相对于水平面测量) EN 1991-1-3:2003 (E) 26 附录附录 A (规范性规范性) 用于不同位置的设计状况和荷载布置用于不同位置的设计状况和荷载布置 (1) 表A.1总结了四种情况:例A、例B1、例B2和例B3(分别见3.2节、3.3(1)节、3.3(2)节和3.3(3)节), 这四种情况确定了用于个别情况的设计状况和荷载布置。 EN 1991-1-3:2003 (E) 27 表表A.1 用于不同位置的设计状况和荷载布置用于不同位置的设计状况和荷载布置 正常条件 异常状况 例A 例B1 例B2 例B3 无异常降雪 无异常堆积 异常降雪 无异常堆积 无异常降雪 异常堆积 异常降雪 异常堆积 3.2(1) 3.3(1) 3.3(2) 3.3(3) 永久瞬时设计状况 1 非堆积i CeCt sk 2 堆积i CeCt sk 永久瞬时设计状况 1 非堆积i CeCt sk 2 堆积i CeCt sk 永久瞬时设计状况 1 非堆积i CeCt sk 2 堆积i CeCt sk(附录B中规定的屋 顶形状除外) 永久瞬时设计状况 1 非堆积i CeCt sk 2 堆积i CeCt sk(附录B中规定的屋 顶形状除外) 偶然设计状况 (雪荷载为偶然作用时) 3 非堆积i CeCt Cesl sk 4 堆积i CeCt Cesl sk 偶然设计状况 (雪荷载为偶然作用时) 3 堆积i sk(适用于附录B中规定的 屋顶形状) 偶然设计状况 (雪荷载为偶然作用时) 3 非堆积i CeCt Cesl sk 4 堆积i sk(适用于附录B中规定的 屋顶形状) 注注1:根据国家版附录界定异常状况。 注注2:对于例B1和B3,国家附录可规定适用于第6节中所描述的特定局部效应的设计状况。 EN 1991-1-3:2003 (E) 28 附录附录 B (规范性规范性) 异常雪堆的雪荷载形状系数异常雪堆的雪荷载形状系数 B1 范围范围 (1) 本附录针对以下类型的屋顶给出了雪荷载形状系数,用以确定由异常雪堆导致的荷载布置。 a) 多跨屋顶; b) 邻接和接近较高建筑物的屋顶; c) 凸出处、障碍物处和栏杆处出现雪堆积现象的屋顶; d) 对于其它所有荷载布置,可适当适用第5节和第6节的规定。 (2) 在使用根据本附录得出的雪荷载形状系数来考虑荷载情况时,应将这些荷载情况假定为异常 雪堆荷载,且假定屋顶其它地方无积雪。 (3) 在某些情况下,屋顶相同位置上可适用一种以上的堆积荷载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应将它们视 为备选情况。 B2 多跨屋顶多跨屋顶 (1) 图B1和B2(2)中给出了用于多跨屋顶下凹处的异常堆积雪荷载形状系数。 图图B1 异常雪堆的形状系数和堆积长度多跨屋顶的下凹处异常雪堆的形状系数和堆积长度多跨屋顶的下凹处 (2) 图B1中给出的形状系数确定为以下各项的最小值: EN 1991-1-3:2003 (E) 29 12h/sk () 21 ss31 /2bll+= 15 堆积长度确定为: 2s1s 21 ,bbll= (3) 对于具有几乎对称的均匀几何形状的两跨以上的屋顶,b3应取值为三个斜度的水平尺寸(即 跨度1.5),并且,虽然不一定同时适用,但可认为该雪荷载分布适用于每个下凹处。 (4) 在为几何形状不均匀的屋顶选择b3时应小心谨慎,屋脊高度和或跨度的明显差值可能阻碍 积雪在屋顶上的自由移动,并影响形成堆积所需的理论积雪量。 (5) 若在结构的设计中,将多跨屋顶几个下凹处内积雪的同时堆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则应 限制屋顶堆积雪的最大数量。所有同时堆积的雪堆中每米宽度的总雪荷载不得超过地面雪荷 载与垂直于下凹处屋脊的建筑物长度的乘积。 注:注: 若结构容易受到非对称加载的影响,则设计时还应考虑下凹处不同程度的堆积可能 性。 B3 邻接和接近较高结构的屋顶邻接和接近较高结构的屋顶 (1) 图B2和表B1中给出了邻接较高建筑物的屋顶应使用的异常雪堆的雪荷载形状系数。 (2) 图B2中规定的雪荷载情况同样适用于接近、但未邻接较高建筑物的屋顶,但例外情况除为: 仅需考虑下方屋顶所承受的实际荷载,即:可忽视隐含在两个建筑物之间的荷载。 注:注: 接近、但未邻接较低屋顶的结构的效应将取决于所堆积积雪可被吹下的屋顶区域以及 屋顶高差。但是,作为一种近似规则,仅需在其距离小于1.5m时考虑邻近结构。 图图B2 异常雪堆的形状系数和堆积长度邻接和接近较高结构的屋顶异常雪堆的形状系数和堆积长度邻接和接近较高结构的屋顶 EN 1991-1-3:2003 (E) 30 (3) 堆积长度ls为5h、b1或15m三者中的最小值。 表表B1:邻接和接近较高结构的屋顶的异常雪堆的形状系数:邻接和接近较高结构的屋顶的异常雪堆的形状系数 形状系数 屋面坡度角1 015 1530 3060 60 1 3 330/150 0 2 3 3 360/30 0 注注1:3为2h/sk、2b/ls或8这三者中的最小值。其中b为b1或b2二者中的较大值,且ls为5h、b1或15m三者中的最小值。 B4 凸出处、障碍物处和栏杆处出现雪堆积的屋顶凸出处、障碍物处和栏杆处出现雪堆积的屋顶 (1) B4(2)和图B3中给出了突出处和障碍物处(而非栏杆处)出现堆积现象的屋顶应采用的异常 雪堆的雪荷载形状系数。栏杆后堆积的形状系数在B4(4)中给出。 (2) a) 若形成堆积所依靠物体的垂直高度小于1m2,则可忽略堆积的影响。 b) 本条适用于: 依靠障碍物形成的堆积高度不超过1m。 顶篷越过门和承载隔间,从建筑物外立面凸出不超过5m,在此状况下顶篷上的堆积(不 考虑障碍物的高度)。 可将高度高于1m、但宽度不超过2m的细长障碍物视为局部凸出。在这种特定情况下, 可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