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节)备课中心发言朱家铺中学 陈瑞兰第十一章 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教学内容】本章包括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两部分。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一节主要介绍人体泌尿系统是由肾、膀胱、输尿管和尿道组成的,其中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本章的基础内容。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节先描述尿液的形成是通过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再描述人体内废物排出的方式和过程,人体内废物排出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即排泄和排遗。人体通过肾、肺和皮肤将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妥善处理人排出的废物,避免废物污染环境,并变废为宝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第一节内容的深入,内容紧紧相扣,既描述了人体主要废物尿液的排出,又讲述了其他废物排出的方式。【教材分析】一个人,只要是活着,就需要每天从外界摄取养料,同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特点本章安排了观察、实验、讨论和调查等活动。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实验 、讨论和调查),认识泌尿系统组成、肾的滤过作用、尿液的形成和居住地人粪尿的处理。在安排学生进行这些实践活动的时候,应本着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思想,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调查等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一节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说出肾的结构和特点。二、技能目标:通过实验和自主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教学重点】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概述肾的结构和特点。【教学难点】 说出肾单位的结构。【学情分析】肾单位结构复杂,又不能用眼直接看到。在显微镜下观察肾脏切片,学生也很难找到完整的肾单位。而肾单位是产生尿液的结构单位,是看不到却很重要的关键知识点。突破肾单位这个难点可以为尿液的形成打好基础。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对泌尿系统的已有认识切入教学,通过讨论、观察和实验突出本节的重点,突破本节的难点。【课前准备】教师:泌尿系统模型、肾单位结构挂图、投影仪、投影练习题。学生:预习教材、了解有关肾脏方面的疾病及症状。【教学方法】设疑启发、指导探究、归纳运用的模式。【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通过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回忆呼吸的全过程。设疑:呼吸全过程的最后一步,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将血液中的氧供给了细胞,氧进入细胞去做什么?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总是比动脉血多,这些二氧化碳是从哪里来的?解疑:原来,人体通过消化、吸收得到的营养物质,在细胞内被利用。其中,有机物的分解通常需要氧的参与。有机物分解消耗了氧,产生了二氧化碳。引出本章课题:有机物的分解还产生水、尿素等其他废物提问:以上废物以什么形式排出?引导学生阅读本章引言。引导:俗话说“人有三急”,每个人每天都少不了吃、喝、拉、撒,人为什么要排尿、排便?你想知道尿是怎样形成的吗?请让我们走进本节课吧!学生阅读思考,知道排尿、排便是为了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带着问题、疑惑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二、新课教学(一)、泌尿系统的组成:提问: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各有什么功能?(1)、观看泌尿系统的课件,观看书上的插图,说出课件和插图中各部分的名称,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2)、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四人一组,分组讨论相关问题,记录并交流讨论结果。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泌尿系统的组成。提醒学生联想自己身体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的功能。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观察,结合收集的资料和已有知识进行思考、讨论、推测,得出: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胀、尿道等器官组成,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密切关系的结论。(二)、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提问:尿是在哪儿形成的?这个器官与血管相连吗?有哪些血管?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予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回答。通过观察与实验活动,认识肾脏的结构:活动(1):肾的外形观察和肾的解剖通过观察与小组讨论,认识与肾脏相通的管道,肾门处的血管与输尿管;肾的皮质与髓质;肾盂。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由于标本小,要配合挂图或投影片讲解,肾脏实物要放在解剖盘中让学生传看。活动(2):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肾脏纵切片,在显微镜的视野中找到较完整的肾小体。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看挂图、看投影片等认识肾小体。教师还可以制造简单的直观教具,如,向气球内吹气,当气球稍鼓时,一只手捏紧进气口,另一只手将鼓起的气球向下按,模拟肾小囊等。通过实验、观察并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自己归纳肾单位的结构。进而由学生小结肾脏的结构。三、请学生总结本课的知识,提示总结的范围: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肾脏的结构。四、为下堂课置疑:我们已经知道了肾脏的结构,那么,究竟尿液是怎样形成的?我们下堂课再学习。第二节 人体废物的排出【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肾的虑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2、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出过程3、描述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4、列举人粪尿的资源价值。二、技能目标通过资料分析、调查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推测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调查居住地人粪尿的处理方法的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进一步认识到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通过创设情景,组织学生进行图表分析,利用插图和课件分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学情分析】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如何相适应,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图片分析和CAI展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教学策略】创设情景-看图自学-分析讨论-教师点拨-相互交流-得出结论【教学重点】、描述肾的滤过作用、描述肾的重吸收作用 【教学难点】 肾的结构与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的关系 本节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尿液的形成依靠肾的滤过和重吸收作用,因此将描述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作为本节教学重点。而对于肾的结构与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的关系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为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都是在肾皮质和肾髓质中进行的。对于教学重点,教师应结合肾单位的结构讲解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进行的部位,并对肾结构中适合于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的部分给予重点讲解,这既有助于突出重点,又有利于突破难点。【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尿的形成和排出的动画课件,搜集有关人体排出的废物的处理的相关资料;准备好漏斗、滤纸等过滤的化学装置;布置学生分组调查居住地人粪尿的处理方法。学生准备设计、修改调查报告,分组搜集有关人体排出的废物的处理的相关资料。【教学设计】第1课时 尿液的形成 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一、复习导入投影肾纵剖结构模式图和肾单位模式图。提问: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肾的结构,哪位同学可以概述一下肾的结构与功能?肾单位的主要结构特点?尿是如何形成的?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二、探究过程1、尿的形成组织学生观看动画尿液的形成过程及视频液的形成过程,了解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学生活动:讨论尿的形成。学生4人一组,阅读课文,分析讨论;教师点拨。根据表中的数据推测:尿液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使学生明确思考方向,推测可能答案。尿的形成,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血浆肾小囊液尿液;另一种是:肾小囊液血浆尿液。从上表数据差异来看,学生不难推测出第一种可能。既然尿液是血浆肾小囊液尿液形成的,那么为什么血浆与肾小囊液中蛋白质含量差异这样大?既然尿液是由肾小囊直接形成,为何尿液中不含蛋白质和葡萄糖?(创设使学生面临矛盾,产生疑问的心境,以激起学生的探求心理和求知欲)。教师演示过滤粗盐水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加强学生对形成原尿的理解。为此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自学解释相关内容,最后归纳出结论:肾小囊液(原尿)是由血浆通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的;由于大分子物质不能渗过,所以蛋白质分子在肾小囊液(原尿)中急剧减少。又因为肾小囊液通过肾小管时,肾小管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葡萄糖、蛋白质、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等进行重新吸收回血液里的缘故,余下部分无机盐尿素、水等形成尿液。由此,你体会到排尿有何意义?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过渡:人体内的废物排出的途径除了通过排尿,还有哪些?2、人体内的废物排出的途径学生讨论、分析、交流。认识排泄和排遗的区别。三、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归纳总结:、尿液的形成过程;、人体内的废物排出的途径;四、引出新课人每天都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对环境有没有影响?请同学们课外调查:居住地人粪尿的处理方法。第2课时 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教学策略】这一节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了解多少有关人粪尿处理的专门知识,而是从生物圈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调查活动认识人体产生的粪尿排入到周围环境中,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人粪尿的资源价值,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意识。【课前准备】教师:了解当地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方式。制作课件。学生:1学生6人一组,设计调查方案,调查居住地人粪尿的处理方法。带着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农田中施用化肥好还是人粪尿好),6人一组,访问有经验的农民,了解人粪尿和化肥的优缺点以及在农田中的施用情况,调查当地人粪尿有没有无害化处理,如果有,是怎样处理的?2调查后分析当地人处理人粪尿的方法有何优缺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复习排尿的意义。人体排出的废物到什么地方去了?它对人类真是“一无是处”吗?二、新课教学活动: 调查居住地人粪尿的处理方法。根据课前预习和所做的调查,各小组发言人分别展示调查结果并进行交流。老师对学生搜集的信息加以肯定或补充。小组分析讨论:(1)学生对调查报告进行处理,并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2)人粪尿处理不当,会对我们的健康带来什么影响?(3)你认为当地人粪尿的处理方法有何优缺点?(4)你有什么改进人粪尿的处理方法的建议吗过渡:怎样才能更好的利用人粪尿呢?科学知识告诉我们:要利用好人粪尿,就要对它进行无害化处理。为什么要对人粪尿进行处理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能不能在书上找到答案?阅读课本,知道人粪尿对环境的影响,了解为什么要对人粪尿进行无害化处理。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各小组的发言人发言交流,描述无害化处理的方式,得出“有害”变“无害”的有效途径是利用微生物进行处理。展示课件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介绍污水处理厂、沼气池、高温堆肥、兴建生态厕所。引导学生了解人粪尿的资源价值,增强学生的资源意识。活动:制作滤水器。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污水处理的感性认识。材料:容量1.5升塑料瓶一只、吸管一只、滤纸、木炭粉、细沙、沙砾、碎石、棉花、杯子、泥浆水。步骤:1、 剪去塑料瓶底。2、 在瓶盖上打眼,插入吸管。3、 盖好瓶盖,将瓶子倒放,依次一层层放入棉花、碎石、沙砾、细沙、木炭粉,最后盖上滤纸,慢慢倒入泥浆水,瓶口吸管中流出的是经过过滤的净水。三、小结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概述 “有害”变“无害”的有效途径。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生物圈。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好生物圈中的各种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类才会有美好的未来。四、课外作业:写一篇400字左右有关污水处理方面的作文,参考题目污水宝宝手札。第十二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材分析】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本章内容分三接:第一节是人体通过内分泌系统实现的激素调节;第二节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的神经调节。第三节是介绍感觉器官眼、耳和皮肤的结构和功能及卫生。;从教材的内容地位和特点来看,本章知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 又陌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感受到神经调节的普遍现象,但是又会常常遇到 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现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在教材中设计了“讨论”、“调查”、“观察”、“实习”、“探究”等栏目。第一节 激素调节【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的名称和位置2、举例说出激素的概念和作用3、说出甲状腺的功能及其过多、过少时人体的病症4、说出胰岛素的功能及其分泌不足时的病症二、技能目标1运用资料分析的形式,使学生获取研究激素功能的基本方法。2通过设计并亲自做对照实验,提高同学们的实验及探究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部分激素分泌异常时的表现,增强同学们珍爱生命意识。【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性激素入手,通过资料分析、看书自学、设计调查实验方案,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归纳出有关内分泌腺、激素及激素调节的知识。教学重点说出人体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和它们所分泌的激素;能够举例说明人体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及分泌异常时的表现。教学难点归纳、整理阅读材料及培养学生的科学奉献精神。【学情分析】同学们学习了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的知识,对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及人体第二性征的出现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对激素调节虽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什么是内分泌腺,以及激素调节与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的知识却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设计实验和资料分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准备相关的课件、录像和图片,及有关人体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资料。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资料。调查糖尿病的发病率。 【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投影课文插图8-7人体生长发育的几个时期。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人的生殖和发育的知识,俗话说:“女大十八变”,男孩的生长是不是也变化很大?有哪些变化?你们知道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自己进入青春期后所出现的变化,并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解释变化的原因。师:你们身体出现的这些大的变化,就是与性腺分泌的性激素有直接关系。而性激素只是人体内众多的激素中的一种,它们和共同参与了人体生命的调节,我们就来探讨“激素调节”这个话题。二、探究过程1、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师:激素是由什么器官分泌的?请看大屏幕。(展示内、外分泌腺的结构),同学们观察并讨论二者的区别。学生观察内、外分泌腺的结构,小组讨论二者的主要区别。举手回答:外分泌腺有导管,而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内分泌腺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学生分组观察课本图121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找出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展示课件人体 的内分泌系统。搞清楚内分泌腺各自分泌的激素,并准确地进行连线。展示和汇报观察讨论的出的结果实验。常见的内分泌腺垂体-生长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胸腺-胸腺激素肾上腺-肾上腺素胰岛-胰岛素卵巢-雌性激素睾丸-雄性激素(展示内分泌系统的组成课件)2、甲状腺激素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是哪个?(引出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有什么作用?展示课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为什么添加甲状腺激素的蝌蚪先发育为青蛙?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所得结论。师: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人体发育等作用。如分泌异常时,对人的影响很大,请看大屏幕(投影甲状腺肿大、呆小症),哪位同学收集到了这方面的资料。请介绍一下。观看大屏幕(大脖子病患者),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内容,认为:可能是由于食物中缺碘造成的,所以我们平时要适当吃一些海带等含碘丰富的食物。3、胰岛素糖尿病是怎么回事?请同学们阅读资料分析3,并结合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方面的资料进行讨论。补充说明:胰腺和胰岛胰腺外部是外分泌腺(分泌胰液),内部胰岛是内分泌腺(分泌胰岛素)阅读、讨论后回答:糖尿病就是尿中有糖,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应该用注射胰岛素来进行治疗。学生活动:调查糖尿病的发病率1、学生4人一组,调查每位同学的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6位长辈是否患有糖尿病。2、全班由2位同学总负责,对各组资料进行汇总。3、根据调查结果,计算糖尿病的发病率。4、收集有关资料,提出预防糖尿病的资料。分析讨论:1、你认为比较方便可行的调查途径有那些?2、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因素容易诱发糖尿病?怎样才能有效地预防糖尿病?3、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对待糖尿病患者?三、小结: 激素调节对人们的生命活动,保持身体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四、知识迁移通过你们掌握的信息,在平时生活中应注意什么?有人为了获得高额利润,竟将动物激素(如瘦肉精、避孕药)添加到家畜、家禽及鱼类的饲料中。吃了这些含有较多激素的动物肉,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影响?少数运动员在体育竞赛中服用兴奋剂,对此你有何看法?第二节 神经调节【课时】:2第1 课时:脊髓和脑第2 课时:反射和条件发射、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睡眠【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描述脊髓和脑的结构和功能2、 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3、 概述反射和条件反射4、 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二、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析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理解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说明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教材分析】神经系统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而本节内容就是为学生理解神经系统如何调节生命活动做准备的。由于本节内容以结构组成和功能为主,课堂上易出现繁琐和沉闷的情况,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成为本节授课的难点。本节教学要充分利用书中的资料分析和插图,调动学生的主动与意识,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归纳出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学重点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概述反射和条件反射4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教学难点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概述反射的类型及其特征4举例说出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学情分析】学生对神经系统的知识虽有一定的认识,但有关神经元的知识却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实验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学生对神经调节的现象虽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神经调节是怎样进行的知识却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实验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神经系统的挂图、神经系统功能的录像、不同细胞的图示及神经细胞的模式图),脑、脊髓模型、脊髓横切片玻片标本、神经元玻片标本、显微镜。学生:预习本课教学内容,搜集有关神经系统组成和神经调节的资料。【教学策略】创设情景-看书自学-分析讨论-教师点拨-相互交流-得出结论以活动引线,引导学生认识到即使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也需要各器官相互配合、协调一致,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各器官协调一致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配合教材中的资料分析,以会诊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出神经系统的组成。人体神经系统的挂图结合录像,使学生形象地认识了各组成在人体所处的部位及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可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讲解,易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关于神经元,通过几种人类细胞的比较,引导学生说出神经元的结构特征,进而归纳出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的关系,可谓水到渠成。【教学过程】第1 课时 脊髓和脑一、导入教师:我原来观察到有些同学会表演“杂技”,能用一个手指顶着课本并转动课本,哪位可以表演一下?学生:(完成活动)。教师:这项活动涉及到那些器官?学生:(回忆活动的过程)手,眼睛、脑等。教师:即使一个很简单的活动也需要这么多的器官参与,而且各器官之间相互配合,有条不紊,好像受到统一的指挥,你知道身体内的这个指挥官是什么吗?学生:神经系统。教师:我们的身体之所以如此协调,做出许多精细的活动,主要是神经系统在起调节作用。神经系统为什么有这么完善的调节作用呢?这与神经系统的组成有关。接下来我们就学习这部分内容。二、新课教学1、神经系统的组成屏幕显示教材83页中的插图,播放神经系统组成的录像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神经系统的组成。教师:脑、脊髓和神经可以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它们是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通过前面的活动你对神经系统还有什么了解?教师:脑与四肢和眼睛之间,脑与内脏之间,脊髓和四肢之间都具有神经联系,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展示人体神经系统的挂图和脑、脊髓模型,指出各组成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在身体的位置。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过渡: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什么?(引出神经元)。2、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教师:我们知道人体由许许多多细胞构成,如肌肉细胞、血细胞等(屏幕显示不同细胞)。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叫神经细胞。(展示神经细胞模式图)神经细胞和前面几种细胞有那些区别?学生活动:用显微镜观察神经元的结构学生: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及分布。细胞体上有许多长短不等的突起。教师简单介绍神经纤维、神经末梢、神经的概念,点出神经元的突起末梢相连接,有利于传导神经冲动。3、脊髓的结构学生活动:用显微镜观察脊髓的结构。出示脊髓的模型和横切面图。学生通过观察、小组讨论、交流,弄清脊髓的结构。 老师介绍脊髓的功能及脊神经。4、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展示课件:大脑的立体结构、大脑皮质、大脑的主要功能区。学生通过阅读、观察、讨论交流,总结脑的结构和功能。讨论:脊髓、脑的灰质和白质有和区别?三、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归纳神经元、脊髓和脑的结构和功能。第2 课时 反射和条件反射 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睡眠教学策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讨论-相互交流-得出结论【教学过程】一、导入创设情景:开始学骑自行车为什么总是东倒西歪?导入新课反射。反射是怎样形成的?二、新课教学(一)、反射和条件反射 组织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膝跳反射,老师指导、帮助。强调:实验成功的关键叩击部位:膝盖下方韧带叩击时机:受试者放松。实验者的扣击力量不一定要很大,但速度一定要快,而且扣击的部位要准确让大脑下意识地使腿部肌肉绷紧,用同样方法再重复上述实验,膝跳反射能否实现?为什么?1、请指出膝跳反射弧的五部分:2、关于反射你还能举出一些实例吗?3、你所熟悉的动物有没有反射活动?试举例说明。举例:含羞草对外界的反应是反射吗?衣藻或草绿虫的应激性是反射吗?强化认识案例强化:针扎手,是先缩手,还是先感到疼?自学探究,小组合作进行讨论、表达交流、 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疼的感觉,其反射弧所经过的路径较长。所以,我们应该是先缩手,再感到疼。不过,由于先后时间相差太少,往往会错误的认为同时进行。为什么有的反射可不受大脑的控制?展示课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动画,提问:反射的类型?条件反射是怎样形成的?自学探究,小组合作进行讨论、表达交流。(二)、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组织学生活动:测定学习时间。学生两人一组,分别选用图12-10一笔画和图12-11走迷宫,进行学习时间的测定。连续做三遍,记录每次完成活动的时间,填入下表。学习时间记录表完成时间/s第1次第2次第3次一笔画走迷宫讨论所用时间是不是逐渐变短?为什么?人类的条件反射有何特点?说出推理、记忆等在学习中的作用。 (三)、睡眠组织学生调查每天的睡眠时间。1、全班分成3-6组,调查每组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计算本组的平均值。2、全班由2名同学总负责(1人统计,1人记录),对各组资料进行汇总,计算全班的平均睡眠时间,并填入下表。睡眠时间统计表合理的睡眠时间自己的平均值本组的平均值本班的平均值睡眠时间/h讨论(1)本班同学的睡眠时间是否充足?(2)睡眠不足对学习有何影响?(3)睡眠不足对身心健康有何影响?三、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归纳总结:、反射和条件反射、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睡眠的重要性。第三节 感知信息【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2、描述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说出视觉形成的过程;3、调查近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4、说出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听力的形成过程;知道导致中耳炎及耳聋的各种原因及预防的措施;5、说出人体皮肤的感觉功能。二、技能目标通过调查“中学生近视的成因及对策”、“听力测试”的实习、探究“手皮肤触压觉的活动,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视觉卫生和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和听觉障碍的人。【教材分析】本节主要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让学生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和主要功能,说出近视的原因和预防的方法,知道导致中耳炎的各种原因及预防的措施 ,知道皮肤的感觉功能。教学重点1、描述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说出近视的原因和预防的方法2、说出耳的 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听力的形成过程; 3、说出人体皮肤的感觉功能。教学难点1、描述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说出视觉形成的过程2、说出耳的 基本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3、探究人体皮肤的感觉功能。【学情分析】学生虽然对自己的眼、耳等感觉器官较熟悉,但对视觉和听觉是怎样形成的还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图片分析和具体实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课时】:4课时眼和视觉2课时、耳和听觉1课时、皮肤感觉1课时。【突破方法】关键是要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在说明眼球折光系统成像的原理之前,先演示透镜成像的物理现象,或让学生们自己作一下透镜成像现象的实验。在此基础上,再借助眼球的结构模型、彩图及对外眼的直接观察等手段,学习眼球的结构知识。同时注意将晶状体等结构的折光特点加以讲解,与凸透镜相类比,就不难理解眼球的成像原理了。对于耳的结构的教学是不能忽视的,尽管教材内容比较少,但需要做适当补充,否则是不能使学生形成目标要求所期望的认识的。例如,可以考虑对内耳结构耳蜗、前庭和半规管的形态与内部构造作适当介绍,一定要配合模型或图的直观材料加以说明。特别是内耳结构中的淋巴液状态,应使学生有所了解,这样才可能理解内耳中感受器受到刺激的情况。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分析讨论-教师点拨-相互交流-得出结论 第1课时 眼和视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神经调节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经由大脑皮层形成的感觉意识。借此我们才能够对环境作出最基本的判断。然而,在我们的全部感觉信息中,视觉与听觉占了绝大部分,其中视觉信息约占80以上!可见其重要性。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想知道你的眼睛结构如何吗?,想了解视觉是怎么形成的吗?让我们进入本节课的主题眼与视觉。二、新课教学、眼的结构观察眼球的模型,展示眼的结构图动画。学生看书、自学、 归纳、交流, 描述眼球的结构。可以引导学生对比装有胶卷的照相机与眼球。眼的结构: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2、视觉的形成提问:视觉是怎样形成的?展示眼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视频。参考物理学中的小孔成像原理及实验装置,但要在小孔处放置凸透镜。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人是怎样看清远近不同距离的物体?使人失明的原因有哪些?怎样善待盲人?三、整合知识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归纳总结眼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过程。第2课时 关注生活,注意用眼卫生,预防近视一、复习引入复习眼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提问:同学们,你们体检时的视力是多少?视力正常的人数是多少?视力 缺陷近视是如何形成的?二、新课教学学生活动:调查中学生近视的成因及对策。请近视的同学结合自己亲身体会,将所见所闻告诉大家。讨论:近视眼是如何形成的?怎样矫正?展示课件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利用物理小孔成像装置,但要加以改造。可以在小孔处调换不同凸度的凸透镜,引导学生观察成像位置的变化,以此理解晶状体负担过重,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而形成近视眼的原因。然后,可用铁丝围成有开口的椭圆形,将开口处与凸透镜处相接,与开口相对的铁丝部分相当于视网膜,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简易的眼球平面模型。当用力使铁丝变得更加椭圆时(示眼球轴向变长),如果凸透镜凸度不变,那么所成的物像就会落在铁丝(视网膜)的前方,这是近视眼的一种成因。有关近视的矫正,仍可利用上述演示装置,在凸透镜前加一凹透镜,让学生观察成像位置后移的现象。学生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汇报交流。讨论:我们怎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眼睛?(1)学习预防近视的“三要”、“四不看”卫生习惯。要注意讲解或由学生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这些习惯对保护视力所以有效,是因为能使眼的屈光调节不易废劳,或能缓解、改善已形成的疲劳状况。(2)学习预防沙眼的卫生知识。先由教师介绍有关沙眼的病因、症状和危害,再从这种疾病的传染性特征上说明应该怎样预防。此外,还可以适当介绍急性结膜炎等常见眼病的有关知识。从而说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预防这类“接触性传染”病来说,都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3)、注意食物营养的搭配。三、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总结归纳:近视的成因及对策,如何注意用眼卫生。第3课时 耳和听觉一、引入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就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的聪明离不开眼睛和耳朵。一对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光信号是怎样通过眼睛使我们产生视觉的,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声信号是怎样通过耳使我们产生听觉的。二、新课教学1、学生活动:进行听力测试的实习。2、耳的结构与功能:教师提出:耳的结构是怎样的?它们怎样适合接受声信号的刺激以致产生听党的?让学生们互相观察一下耳的外部结构,并且试一下,当用手掌挡在耳廓后边时,听到声音的感觉是不是被加强了?这说明耳廓有什么作用?教师:声音进入外耳道后,又是怎样作用于耳的内部?听觉的感受器部分究竟在哪?出示耳的内部解剖结构模型和图。分别介绍外耳、中耳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