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目的”主题演讲v 上节课回顾与反思,死亡诗社的再思考:v (走进影片)v 1.既然得不到,那就放弃吧;v 2.痛苦的活着,还是快乐的死去;v 3.教育,混沌自我意识觉醒;v 4.维护传统vs改变社会(喜新厌旧?);v (走出影片,“教育目的”主题演讲)v 1.批判心理的内在必然性(maybe替罪羊,“被成为“)为什么批判成为主流,改进的行动却鲜见;有权之人呢?谁才是绊脚石?教育决策者如何成为决策者的?(已用他那个时代的的方式取得了他认为的成功,所以极少改变;常道上位改革创新)v 2.改变、创新一定都是好的吗(”好“是假象,新鲜才是王道;由肤浅到深入再决定取舍,成为正道)v 3.个性鲜明vs整齐划一,个性vs统一,积极vs沉闷,中庸思想的应用v 4.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谈创新和突破?若没被束缚过?【借用中西文化比较导论若干段】v 5.小议中西文化比较导论关于教育目的的看法(辜正坤)课堂串联1. 导入(第一个演讲)(我的演讲原则:谦逊、交流、分享、探讨、思考)2. 摘自摘抄材料:当日多在造成个人为圣为贤,而今教育之最要目的,在谋全社会的进步。然而徒知此理,于社会毫无所用。先时教育多尚空谈,殊觉无用,若无实习,恐且有害。美国某教育博士会谈笑话,谓有函授学堂教人泅泳,学者毕业后投身水中,实行泅泳,竟至溺死。此喻仅知理论而无实验之害,诚足警人。诸生欲按此尺而为道德高尚之人,幸勿仅求理论,更当于己身所在之社会,实在有所效用。于此先小作练习,至大社会时,自然游刃有余。所谓己身所在之社会,对诸生言,如班、如会、如校、如各种组织均是。予此二次所言者,即教育着重个人的长进,更须着重社会的进步。张伯苓说:“我之教育目的,在以教育之力量,使我中国现代化,俾我中国民族在世界上得到适当的地位,不致受淘汰。欲达此种目的,务须对症下药,即: A. 注重体育,锻炼强健之国民; B. 注重科学,培养丰富之现代知识; C. 注意精神的修养向深处培,向厚处培;D. 整理中国固有之文化,摘其适合于现代潮流者,阐述而光大之,奉为国魂,并推而广之,以求贡献于全世界。”张伯苓曾多次说明:私立南开不是私有。在所有制中,应当有三种基本形式:私有、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私立南开的所有权归董事会,董事会由政府相关人员,教育教学专家,关心和捐助教育的企业家和社会人士等组成;它的资金和财产是由政府资助,社会人士捐赠,学生家长上交的学费组成。张伯苓及学校领导人,是由董事会聘用的,他们只拥有学校的教育权和管理权,由此可见,私立南开不属于私人所有制,它正确地定位应当是社会所有制或社会民办所有制,属于集体所有制的一种形式。它跟马克思设想的公有制,即“自由劳动者的联合所有制”具有相似的特征。另外,私立南开学校中排除国家干预,取消政党活动,这和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也有相似之处,在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中,国家和政党都将“消亡”。领导干部兼职不兼薪。在中外教育史上,像南开这样的学校管理模式,可谓是“前无古人 (包括洋人),后无来者”。值得强调的是,张伯苓“教育救国”还有更深层次的动机蕴涵在其中。他有一个十分清晰的思路,就是通过教育来改造中国人的“国民性”。基于“救国必改造中国,改造中国则先改造人”的教育理念,张伯苓在教育实践中非常自觉地把“教育救国”与“改造国民性”这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支撑他从事教育事业的最为关键的契机。1934年,他在南开的目的与南开精神的演说中,总结了办学的目的和办学总方针。他说:“要救国,救法是教育。救国须改造中国,改造中国先改造人。这是总方针。-中国人道德坏、智识陋、身体弱,以这样的民族,处这样的时局,如何能存在?”怎么办呢?他指出,“方法是以教育来改造中国,改造什么?改造他的道德,改造他的知识,改造他的体魄。”最终达到“为社会谋进步,为公共谋幸福”总目的。在早期,他认为教育之目的是传授近代科学知识,培养个人能力,学以致用。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初,张伯苓的思想略有变化,提出中国教育“土货化”。更强调个体之间的团结互助,强调精神气质的培养,认为教育之目的在“为己为群”。他指出,“我以前终以为中国之弱,是只在我们个人没有能力,所以一切不能与外人并驾齐驱,并且想以我们四百兆之众,苟有一天能与外人一人抵一敌,则中国之强可翘首以待。故一向对于教育方式,都按此目标进行。怠至近来,因经多方观察,觉中国至深之病,实不在个人之没能力,而在个人缺乏合作精神。”因此,他认为“我们现在一方面是要使人民有组织的能力,合作的精神,负责任肯牺牲,没有名利之思,不做意气之事,什么事都以国家为前提,如此人才,将来组织政府才能使政途清明,政治巩固。这正是我们训练的目标,也正是我们南开的新使命。”按照这种理念,张伯苓认为南开教育的宗旨应“使学生自动、自觉,自负责任,以求上进”,他说:“我之教育目的,在以教育之力量,使我中国现代化,俾我中国民族能在世界上得到适当地位,不至受淘汰。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对症下药,即:1、注重体育,锻炼强健之国民;2、注重科学,培养丰富之现代化知识;3、注意精神的修养,向深处培,向厚处培-,整理中国固有之文化,择其适合于现代潮流者,阐扬广大,奉为国魂,并推而广之,以求贡献于世界。”教育目的既定之后,张伯苓据此提出了“允公允能”的著名南开校训,作为培养人才的基本方针。“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作为南开校训所谓“公”者,是指培养人的公共意识和公共道德,也就是张伯苓特别强调的“国民之自觉心”、“公德心”、“爱国心”。他说“惟公故能化私,化散,团结合作,有为公牺牲之精神”;所谓“能”者,是指培养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需要的各项能力。既包括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的培养,也包括身体心理素质的锻炼,同时还包括团体的组织协调能力。张伯苓说:“惟公 故能化私,化散,爱护团体惟能故能去愚去弱,团结合作,有为众服务之能力”。“允能,就是要做到最能。能建设现代化国家,要有现代化的才能。而南开学校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培养具有现代化才能的学生,不仅要求具备现代化的理论才能,而且要具有实际工作的能力。”他也指出中国人最大的毛病是一个“私”字,“此为中华民族之最大病根。国人自私心太重,公德心太弱。所见所谋,短小浅近。只顾眼前,忽视将来,知有个人,不知团体。流弊所及,繸至民族思想缺乏,国家观念薄弱,良可慨也。”所以,他认为,中国人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公”字。“公”的涵义就是“为公众,摒除自私自利”,他强调通过培养“爱国心”、“自觉心”及“合作”、“诚信”、“公平”、“负责任”、“有毅力”、“专注”等精神气质,使封建的“臣民”演变成现代意识的“公民”。教育目的from中西文化比较导论(辜正坤)P232我们习惯于说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这样的说法虽然是对的,但终嫌概括性太强、太笼统,它的用处恐怕只是为了阐述问题的方便性,并没有给我们多少新知;同时它也缺乏实际操作价值。这就正如马克斯*韦伯所言,高度抽象的概念“由于缺乏实际内容,其价值更显得特别小。一个概念的合理性越大、适用范围越广,就越容易引导我们脱离丰富多彩的现实。因为,为了包括尽可能多的现象的共同要素,它就不得不尽可能地抽象,这样一来便只好脱离实质性内容”。教育根本目的&最高目的人格(德育目标),知识(智育目标),技能(技能目标)。并非在所有的历史时期都同等重要。依据不同的历史条件,这些目标的相对重要性会为满足不同的历史要求而发生变化:具体例子:当中华民族处于封闭状态,受到外界干扰较少时,德育教育是其最高目标。当这个民族受到域外因素的威胁较大、有关其生死存亡时,它将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德行教育要求,而把第三教育目标作为最高的目标,其次是第二目标,最后才是德行目标。也就是说,并非每一个目标在每个历史时期都会总是处于其固定的地位。清末的废科举、兴学校,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就体现了这种战略调整。狼群教育观&羊群教育观的整合战略在世界各国处于相互对峙的格局中,其历时性总体文化先进的国家,最容易受到攻击;而在军事上先进而其历时性总体文化落后的国家,最容易成为攻击者。当最美好的教育模式与最有效率的教育模式发生冲突的时候,毫无疑问是后者取得胜利。文绉绉的秀才与果敢的武士在大街上发生冲突的时候,谁胜谁负,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胜者并非必然代表真理。有文化的秀才容易显得文弱,而有军事训练的武士容易显得霸悍。霸悍,原始兽性的遗留,应该由先进文化来加以革除的非人性因素。旨在尽可能多地减除人类兽性的教育羊群教育;旨在维护或者有限减少人类兽性的教育狼群教育。当世界上到处都是羊群的时候,羊群世界就被迫采用狼群教育。这就是当代世界各国ibudebu采用的教育战略。这尤其是当代中国不得不采取的教育战略。然而问题的关键是:羊群世界被迫采用狼群教育模式之后,是不是就应该进而彻底抛弃自己从前的羊群教育模式呢?不!狼群教育和羊群教育应该并行。在针对羊群世界内部时,应该仍然坚持并强化羊群教育。在针对狼羊对峙的外部世界时,则应该强调狼群教育。由此可见,至少对中国而言,教育的目的、标准与战略之类必须是双重的,必须有内外、长短、高低、大小之别。而中国现代教育家们、思想家们、政治家们却常常不知不觉地奉行单一的“道路只有一条,真理只有一个”的西式形式逻辑思路,从而使得当代的中国的教育未能尽快赶上并超越西方列强。这就是解开中国教育之所以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之谜的谜底。换句话说,正是在这一点上,五四期间的学人,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困境。由于域外世界列强对中国这个羊群世界的欺侮和凌辱,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五四学人曾主张彻底实行狼群教育,以增强中国人的兽性,减少其人性,根除其懦弱的以阿Q式精神胜利法之类自欺欺人的所谓国民劣根性。这样就必须引入狼群教育模式。因为在塑造狼性方面的教育,西方的勇敢节制正义和谨慎价值观无疑优于中国的仁义礼智信。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振醒中国群体意识方面当然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这样一种主张应改成为一种变通的特定历史阶段的临时性策略考虑,而不能当做国家的永久性的追求目标。或者说这种主张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加以适当程度的节制,防止它走向极端和反面,而事情恰恰像我们所不愿看到的那样,中国教育自那以来,向着全盘西化的路子方面走得越来越远,几乎彻底背弃了中国的传统教育路向。传统教育被看作是腐朽的、没落的、不现代化的,从而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总之,按照陈独秀“教育必须取法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风险管理能力建设试题及答案
- 战略调整中的组织文化变更试题及答案
- 法学概论核心资料与试题及答案
- 分析网络流量控制的方法试题及答案
- 高效掌握的VB考试试题及答案
- 北京朝阳八十中学2025届七下数学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法学概论与新兴领域的交叉点及试题与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果磨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单面不干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全身紧肤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心理学》终结性考核论文大作业参考答案
- DB35T 2032-2021 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规程
- 《证券投资学》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4节 问题解决策略:直观分析
- DLT5196-2016 火力发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设计规程
- DL∕ T 802.3-2007 电力电缆用导管技术条件 第3部分:氯化聚氯乙烯及硬聚氯乙烯塑料电缆导管
- 穿越时空的音乐鉴赏之旅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
- CJT 511-2017 铸铁检查井盖
- 活动执行实施合同范本
- 24春国开电大《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实训报告
- DZ∕T 0207-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硅质原料类(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