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商業登記法 (民國 89 年 04 月 26 日 修正)第一條 商業登記,依本法之規定;本法未規定者,從其他法律之規定。第二條 本法所稱商業,謂以營利為目的,以獨資或合夥方式經營之事業。第三條 商業及其分支機構,除第四條第一項規定外,非經主管機關登記,並發給登記證後,不得開業。第四條 左列各款小規模商業,得免依本法申請登記1. 攤販。2. 家庭農、林、漁、牧業者。3. 家庭手工業者。4. 合於中央主管機關所定之其他小規模營業標準者。第五條 商業業務,依法律或基於法律授權所定之命令,須經各該業主管機關許可者,於領得許可證件後,方得申請商業登記。 前項業務之許可,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撤銷後,各該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通知主管機關撤銷其商業登記之全部或部分登記事項。第六條 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經濟部;在直轄巿為直轄巿政府;在縣(市)為縣 (巿) 政府。直轄市政府、縣 (市) 政府,必要時得報經經濟部核定,將本法部分業務委任區、鄉 (鎮、市、區) 公所或委託直轄市、縣 (市) 之商業會辦理。第七條 商業登記之申請,由商業負責人向營業所在地之主管機關為之;其委託他人辦理者,應附具委託書。第八條 商業開業前,應將左列各款申請登記:1. 名稱。2. 組織。3. 所營業務。4. 資本額。5. 所在地。6. 負責人姓名、住所或居所、身分證統一編號或其他經政府核發之身分證證明文件字號、出資種類及數額。7. 合夥組織者,合夥人姓名、住所或居所、身分證統一編號或其他經政府核發之身分證明文件字號、出資種類、數額及合夥契約副本。8. 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規定之事項。 前項及其他依本法規定應登記事項,主管機關得隨時派員抽查。商業負責人及其從業人員,不得妨礙或拒絕。商業不得經營其登記範圍以外之業務。第九條 本法所稱商業負責人,在獨資組織者,為出資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合夥組織者,為執行業務之合夥人。經理人在執行職務範圍內亦為商業負責人。第十條 限制行為能力人,經法定代理人之允許,獨立營業或為合夥事業之合夥人者,申請登記時,應附送法定代理人之同意書。法定代理人如發覺前項行為有不勝任情形,撤銷其允許或加以限制者,應將其事由申請主管機關登記。第十一條 法定代理人為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經營已登記之商業者,應於十五日內申請登記,登記時應加具代理人證件。第十二條 經理人之任免或調動,應於十五日內申請登記。第十三條 商業之分支機構開業前,應將左列各款事項,向分支機構所在地之主管機關申請登記:1. 本商號登記證字號及所載事項。2. 分支機構名稱。3. 分支機構所在地。4. 分支機構經理人姓名、住所或居所、身分證統一編號或其他經政府核發發之身分證明文件字號。5. 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規定之事項。 前項分支機構,經核准登記後,主管機關應以副本抄送本商號所在地之直轄市建設局或縣 (市) 政府。第十四條 登記事項有變更時,除繼承之登記應於繼承開始後六個月內為之外,應於十五日內申請為變更登記。第十五條 商業遷移於原登記機關之管轄區域以外時,應向遷入區域之主管機關申請為遷入之登記。 商業為前項之遷出登記後一個月內,應向原所屬公會報備;遷入後,應依法重新加入該地區商業同業公會為會員。第十六條 商業暫停營業一個月以上者,應於停業前申請為停業之登記,並於復業前為復業之登記。但已依營業稅法規定申報核備者,不在此限。 前項停業期間,最長不得超過一年。但有正當理由,經主管機關核准者,不在此限。第十七條 商業終止營業時,應於十五日內申請為歇業之登記,並繳銷登記證。第十八條 已登記之事項,所在地主管機關應公告之。 公告與登記不符者,以登記為準。第十九條 商業設立登記後,有應於登記事項而不登記,或已登記事項有變更而不為變更之登記者,不得以其事項對抗善意第三人。應於分支機構所在地登記事項而未登記,或已登記事項有變更而不為變更之登記者,前項規定僅就該分支機構適用之。第二十條 商業之登記,如依其他法律之規定,須辦理他種登記者,應實施統一發證;其辦法由行政院定之。 登記證由中央主管機關規定格式,由各地方主管機關自行印製。第二十一條 主管機關對於商業登記之申請,認為有違反法令或不合法定程式者,應於收文後五日內通知補正,其應行補正事項,應一次通知之。第二十二條 主管機關辦理商業登記案件之期間,自收件之日起至發證之日止,直轄市及市不得逾十五日,縣不得逾二十日。但依前條規定通知補正期間,不計在內。第二十三條 商業登記後,申請人發現其登記事項有錯誤或遺漏時,得申請更正;必要時並應檢具證件。第二十四條 商業負責人或利害關係人,得請求主管機關就已登記事項發給證明書。第二十五條 商業負責人或利害關係人,得敘明理由,向主管機關請求查閱或抄錄登記簿及其附屬文件。但顯無必要者,主管機關得拒絕抄閱或限制其抄閱範圍。第二十六條 商業之名稱,得以其負責人姓名或其他名稱充之。但不得使用易於使人誤認為與政府機關或公益團體有關之名稱。以合夥人之姓或姓名為商業名稱者,該合夥人退夥,如仍用其姓或姓名為商業名稱時,須得其同意。第二十七條 商業或商業負責人申請登記所用之印鑑,得由商業負責人向主管機關申請核發證明書第二十八條 商業在同一直轄市或縣 (市) ,不得使用相同或類似他人已登記之商號名稱,經營同類業務。但添設分支機構於他直轄市或縣 (市) ,附記足以表示其為分支機構之明確字樣者,不在此限。 商號之名稱,除不得使用公司字樣外,如與公司名稱相同或類似時,不受前項規定之限制。第二十九條 商業有左列情事之一者,主管機關得依職權或據利害關係人申請,撤銷登記或部分登記事項:1. 登記事項有虛偽不實情事,經法院判決確定者。2. 營業行為有違反法令、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受勒令歇業處分者。3. 登記後滿六個月尚未開始營業,或開始營業後自行停止營業六個月以上者。4. 遷離原址,逾六個月未申請變更登記,經主管機關通知仍不辦理者。5. 登記後經有關機關實地調查,發現無營業跡象,並經房屋所有權人證明無租借房屋情事者。 前項第三款所定期限,如有正當事由,得申請准予延展。第三十條 主管機關為前條第一項之處分前,除第一款情事外,應先通知該商業負責人於一個月內提出申辯;逾期不為申辯或申辯理由不正當者,撤銷其登記。 商業負責人之住址遷移不明者,前項通知得以公告代之。第三十一條 申請登記事項有虛偽情事者,其商業負責人處新台幣六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鍰。第三十二條 違反第三條規定,未經登記即行開業者,其行為人各處新台幣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鍰,並由主管機關命令停業。 經主管機關依前項規定處分後仍拒不停業者,得按月連續處罰。第三十三條 違反第八條第三項規定者,其商業負責人處新台幣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鍰,並由主管機關命令停止其經營登記範圍外之業務。 經主管機關依前項規定處分後,仍不停止經營登記範圍外之業務者,得按月連續處罰。第三十四條 除第三十二條規定外,其他有應登記事項而不登記者,其商業負責人處新台幣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鍰。第三十五條 逾越本法申請登記之期限者,其商業負責人處新台幣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鍰。第三十六條 商業負責人或其從業人員違反第八條第二項妨礙或拒絕主管機關人員抽查者,其商業負責人處新台幣六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鍰。第三十七條 (刪除)第三十八條 依本法所處之罰鍰,經通知逾期不繳納者,移送法院強制執行第三十九條 商業登記費、證書費、抄錄費及各種證明書費之數額,由中央主管機關以命令定之。第四十條 本法施行細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四十一條 本法自公布日施行。二、商業登記法施行細則 (民國 89 年 04 月 05 日 修正)第一條 本細則依商業登記法 (以下簡稱本法) 第四十條規定訂定之。第二條 本法第四條第一項第二款、第三款所稱家庭農、林、漁、牧業、手工業,以自任操作或雖僱用員工而仍以自己操作為主者為限。第三條 本法第四條第一項第四款所稱小規模營業標準,係指每月銷售額未達營業稅課徵起徵點而言。第四條 (刪除)第五條 實施統一發證由許可事業主管機關會同審查之商業,不受本法第五條第一項於領得許可證後方得申請商業登記之限制。第六條 商業登記於實施統一發證時,其申請書之格式,應依營利事業統一發證辦法之規定辦理。第七條 申請商業設立登記,應檢具申請書、負責人身分證明文件;合夥組織者,並應附具合夥人之身分證明文件及合夥契約。 資本額在新臺幣二十五萬元以上者,另加具資本證明一份,在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上者,並應加具經會計師簽證之資產負債表。前項規定於申請增加資本登記適用之。第八條 經理人之任免或調動,於申請登記時,應檢附任免或調動有關之證明文件。第九條 合夥組織有變更者,應檢附全體合夥人之同意證件,申請變更登記。第十條 商業轉讓者,應由受讓人檢具轉讓契約副本,申請轉讓登記。 前項規定於營業合併登記之申請,準用之。第十一條 商業繼承之登記,應由合法繼承人全體聯名申請,繼承人中有未成年者,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申請。繼承開始時,繼承人之有無不明者,由遺產管理人代為申請。 前項登記由繼承人申請者,應加具被繼承人全戶之戶籍謄本或其他證明繼承文件;由監護人申請者,應加具監護人之證明文件;由遺產管理人代為申請者,應加具遺產管理人之證明文件。第十二條 前二條之登記,應同時將原登記證繳回;申請變更登記須換發登記證者亦同。 原登記證因遺失或毀損無法辨認者,應敘明事由並檢附登報聲明作廢之報紙全份。第十三條 依本法第十五條第一項規定辦理商業遷移登記時,應向遷入地登記主管機關申請。其名稱如與遷入地登記有案之商號發生相同或類似時,由遷入地主管機關通知改正後,再行處理。 前項商業遷移登記,如特定或許可事業主管機關另有限制規定者,從其規定。第十四條 因行政區域之調整致發生商業以相同或類似名稱經營同類業務者,登記在先者得申請主管機關通知登記在後者限期辦理名稱之變更登記。 前項變更登記,免繳登記費及登記證費。第十五條 直轄市及縣 (市) 主管機關應設置商業登記簿,記載左列事項:1. 本法第八條第一項所列事項。2. 限制行為能力人獨立或合夥經營商業登記3. 法定代理人為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經營商業登記。4. 經理人登記。5. 其他登記事項。 前項商業登記簿得以登記卡、電腦處理紀錄代之。第十六條 (得申請更正登記事項之限制)依本法第二十三條得申請更正之登記事項,以文字錯誤或遺漏者為限,其涉及登記內容者,應申請變更登記。第十七條 本法第二十四條及第二十五條所稱利害關係人,除合夥人外,指對商號或合夥人有債權債務關係之人而言。第十八條 主管機關撤銷商業全部或部分登記者,應公告之。第十九條 依本法第三十九條第一項應繳納各種規費,其數額如左:1. 商業或分支機構設立及變更登記每件新台幣一千元。2. 登記證費每件新台幣一千元,補發、換發者,亦同。3. 限制行為能力人經法定代理人允許獨立營業登記及法定代理人為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經營商業登記每件新台幣五百元。4. 經理人登記每件新台幣五百元。5. 商業登記事項之證明及印鑑證明每件新台幣三百元。6. 查閱登記簿每件新台幣三百元。7. 抄錄登記簿及附屬文件每百字新台幣三百元,不滿百字者以百字計算。8. 除第一款規定外,其他事項變更登記每件新台幣五百元。第十九之一條 學術機構、商業團體、財團法人或其他有關機構從事與商業有關之研究或調查,經申請主管機關審核同意以電腦報表或申請人自備之磁帶抄錄左列資料,除應繳納電腦基本抄錄費新台幣五千元外,抄錄家數超過五百家時,每增加抄錄一家另繳納抄錄費新台幣十元:1. 統一編號。2. 名稱。3. 組織。4. 所營業務。5. 資本額。6. 所在地。7. 負責人。8. 核准設立登記日期。9. 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得提供之資料。第二十條 細則自發布日施行。三、營利事業統一發證辦法 (民國 86 年 10 月 08 日 修正)第一條 本辦法依商業登記法第二十條第一項規定訂定之。第二條 依本辦法應實施統一發證者,係指下列登記:1. 商業登記。2. 營業登記。3. 其他依法律或法律授權所定命令應辦理之登記。第三條 營利事業之登記,申請人應填妥申請書,連同應具備之各種文件,向所在地之營利事業登記聯合作業中心 (以下簡稱聯合作業中心) 提出申請。 營利事業登記申請書格式,由經濟部會商財政部統一規定。營利事業申請所需書表及附件份數,由省 (市) 政府訂定之。第四條 聯合作業中心由商業、稅捐、都市計畫、建築主管單位組成。 前項聯合作業中心之綜合業務,由商業單位辦理。第五條 聯合作業中心收受申請書件後,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 申請書及附件有遺漏、短缺情事者,應立即告知補正,俟其補正後再行收件。2. 營利事業登記應繳之附件,依申請書所載注意事項規定辦理,不得增減。3. 申請書件核收後,應發給收據,註明收件日期。4. 申請案件須會辦者,依其營業性質,分送該管單位核簽;該管單位應於收件之日起五日內審查完畢,隨即將審查結果移送聯合作業中心辦理。第六條 各主管單位審查事項如下:1. 稅捐單位:審查稅務法令規定事項。2. 都市計畫單位:審查都市計畫法令規定事項。3. 建築單位:審查建築管理法令規定事項4. 商業單位:審查商業登記法令規定事項。5. 其他會辦單位:審查各該主管法令規定事項。第七條 申請登記案件經審查符合規定後,由商業單位於二日內以直轄市政府或縣(市) 政府名義填發營利事業登記證。第八條 申請登記案件未經核准者,由商業單位以直轄市政府或縣(市) 政府名義敘明理由,將原案及所繳規費退還。第九條 直轄市政府或縣 (市) 政府應於商業登記法第二十二條所定期間內,將營利事業登記案件辦理完竣。 前項期間,包括各主管單位之審核時間。申請登記案件經通知補正者,其補正之期間,不算入第一項期間內。第十條 直轄市政府或縣 (市) 政府於核准登記後,應依法公告,並將副本分送各主管單位。第十一條 營利事業違反法令應撤銷登記者,依下列規定辦理:1. 違反商業法令者,由商業單位辦理。2. 違反稅務法令者,由稅捐稽徵單位辦理。3. 違反第二條第三款之登記法令者,由其主管單位辦理。 前項撤銷,應以直轄市政府或縣 (市) 政府名義為之,並以副本抄送各主管單位。 經直轄市政府或縣 (市) 政府撤銷營利事業登記者,應將原登記證繳回或換發。第十二條 公司組織之事業,依法辦理公司登記後,其需辦理第二條第二款、第三款之登記時,準用本辦法之規定。第十三條 本辦法自發布日施行。四、都市計畫法 (民國 89 年 1 月 16 日 修正) 第三章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第三十二條 都市計畫得劃定住宅、商業、工業等使用區,並得視實際情況,劃定其他使用區域或特定專用區。前項各使用區,得視實際需要,再予劃分,分別予以不同程度之使用管制。第三十三條 都市計畫地區,得視地理形勢,使用現況或軍事安全上之需要,保留農業地區或設置保護區,並限制其建築使用。第三十四條 住宅區為保護居住環境而劃定,其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不得有礙居住之寧靜、安全及衛生。第三十五條 商業區為促進商業發展而劃定,其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不得有礙商業之便利。第三十六條 工業區為促進工業發展而劃定,其土地及建築物,以供工業使用為主;具有危險性及公害之工廠,應特別指定工業區建築之。第三十七條 其他行政、文教、風景等使用區內土地及建築物,以供其規定目的之使用為主。第三十八條 特定專用區內土地及建築物,不得違反其特定用途之使用。第三十九條 對於都市計畫各使用區及特定專用區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基地面積或基地內應保留空地之比率、容積率、基地內前後側院之深度及寬度、停車場及建築物之高度,以及有關交通,景觀或防火等事項,省 (市) 政府得依據地方實際情況,於本法施行細則中作必要之規定。第四十條 都市計畫經發布實施後,應依建築法之規定,實施建築管理。第四十一條 都市計畫發布實施後,其土地上原有建築物不合土地使用分區規定者,除准修繕外,不得增建或改建。當地直轄市、縣 (市) (局) 政府或鄉、鎮、縣轄市公所認為有必要時,得斟酌地方情形限期令其變更使用或遷移;其因變更使用或遷移所受之損害,應予適當之補償,補償金額由雙方協議之;協議不成,由當地直轄市、縣 (市) (局) 政府函請上級政府予以核定。五、建築法 (民國 89 年 12 月 20 日 修正)第六章 使用管理第七十條 建築工程完竣後,應由起造人會同承造人及監造人申請使用執照。直轄市、縣 (市) (局) 主管建築機關應自接到申請之日起,十日內派員查驗完竣。其主要構造、室內隔間及建築物主要設備等與設計圖樣相符者,發給使用執照,並得核發謄本;不相符者,一次通知其修改後,再報請查驗。但供公眾使用建築物之查驗期限,得展延為二十日。建築物無承造人或監造人,或承造人、監造人無正當理由,經建築爭議事件評審委員會評審後而拒不會同或無法會同者,由起造人單獨申請之。第一項主要設備之認定,於建築管理規則中定之。第七十一條 建築工程部分完竣後可供獨立使用者,得核發部分使用執照;其核發辦法,由內政部定之。第七十一之一條 申請使用執照,應備具申請書,並檢附左列各件:1. 原領之建造執照或雜項執照。2. 建築物竣工平面圖及立面圖。建築物與核定工程圖樣完全相符者,免附竣工平面圖及立面圖。第七十二條 供公眾使用之建築物,依第七十條之規定申請使用執照時,直轄市、縣 (市) (局) 主管建築機關應會同消防主管機關檢查其消防設備,合格後方得發給使用執照。第七十三條 建築物非經領得使用執照,不准接水、接電、或申請營業登記及使用;非經領得變更使用執照,不得變更其使用。第七十四條 申請變更使用執照,應備具申請書並檢附左列各件:1. 建築物之原使用執照或謄本。2. 變更用途之說明書。3. 變更供公眾使用者,其結構計算書與建築物室內裝修及設備圖說。第七十五條 直轄市、縣 (市) (局) 主管建築機關對於申請變更使用之檢查及發照期限,依第七十條之規定辦理。第七十六條 非供公眾使用建築物變更為供公眾使用,或原供公眾使用建築物變更為他種公眾使用時,直轄市、縣 (市) (局) 主管建築機關應檢查其構造、設備及室內裝修。其有關消防安全設備部分應會同消防主管機關檢查。第七十七條 建築物所有權人、使用人應維護建築物合法使用與其構造及設備安全。直轄市、縣 (市) (局) 主管建築機關對於建築物得隨時派員檢查其有關公共安全與公共衛生之構造與設備。供公眾使用之建築物,應由建築物所有權人、使用人定期委託中央主管建築機關認可之專業機構或人員檢查簽證,其檢查簽證結果應向當地主管建築機關申報。非供公眾使用之建築物,經內政部認有必要時亦同。前項檢查簽證結果,主管建築機關得隨時派員或定期會同各有關機關複查。第三項之檢查簽證事項、檢查期間、申報方式及施行日期,由內政部定之。第七十七之一條 為維護公共安全,舊有建築物防火避難設施及消防設備不符現行規定者,應令其改善或改變其他用途,其改善辦法,由內政部定之。第七十七之二條 建築物室內裝修應遵守左列規定:1. 供公眾使用建築物之室內裝修應申請審查許可,非供公眾使用建築物,經內政部認有必要時亦同。但中央主管建築機關得授權建築師公會或其他相關專業技術團體審查。2. 裝修材料應合於建築技術規則之規定。3. 不得妨害或破壞防火避難設施、消防設備、防火區劃及主要構造。前項建築物室內裝修應由經內政部登記許可之室內裝修從業者辦理。室內裝修從業者應經內政部登記許可,並依其業務範圍及責任執行業務。前三項室內裝修申請審查許可程序、室內裝修從業者資格、申請登記許可程序、業務範圍及責任,由內政部定之。六、營業稅法施行細則 (民國 89 年 6 月 27 日 修正)第一章總則第一條 本細則依營業稅法 (以下簡稱本法) 第五十九條規定訂定之。第二條 (刪除)第三條 本法第二條第二款所稱進口貨物之收貨人,指提貨單或進口艙單記載之收貨人。所稱進口貨物之持有人,指持有進口應稅貨物之人。第四條 本法稱固定營業場所,指經營構、管理處、分公司、事務所、工廠、保養廠、工作場、機房、倉棧、礦場、建築工程場所、展售場所、連絡處、辦事處、服務站、營業所、分店銷售貨物或勞務事業之固定場所,包括總機、門市部、拍賣場及其他類似之場所。第五條 本法第三條第一項及第二項所稱取得代價,包括收取價金、取得貨物或勞務在內。第六條 本法第三條第二項所稱執行業務者,係指律師、會計師、建築師、技師、醫師、藥師、助產士、著作人、經紀人、代書人、稅務代理人、表演人、引水人及其他以技藝自力營生者。第七條 本法第五條第一款但書及第七條第四款所稱免稅出口區內之外銷事業,指依加工出口區設置管理條例規定設立之外銷事業。稱科學工業園區內之園區事業,指依科學工業園區設置管理條例規定設立之園區事業。所稱保稅工廠,指依海關管理保稅工廠辦法規定登記成立之海關管理保稅工廠。所稱保稅倉庫,指依保稅倉庫設立及管理辦法規定,經海關登記核准之保稅倉庫。第八條 本法第十二條第一款所稱娛樂節目,係指在營業時間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而言:1. 樂器表演人數達二人以上者。2. 有職業性演唱或表演者第九條 本法稱小規模營業人,指規模狹小,交易零星,每月銷售額未達使用統一發票標準之營業人。第十條 本法稱其他經財政部規定免予申報銷售額之營業人,指左列營業性質特殊之營業人:1. 理髮業。2. 沐浴業。3. 計程車業。4. 其他經財政部核定之營業第二章減免範圍第十一條 營業人依本法第七條規定適用零稅率者,應具備之文件如左:1. 以貨物外銷者,除報經海關出口者免檢附證明文件外,為郵政機關核發之國際包裏執據影本。2. 與外銷有關之勞務,或在國內提供而在國外使用之勞務,取得外匯結售或存入政府指定之銀行者,為政府指定外匯銀行掣發之外匯證明文件;取得外匯未經結售或存入政府指定之銀行者,為原始外匯收入款憑證影本。3. 依法設立之免稅商店銷售貨物與過境或出境旅客者,為載有過境或出境旅客護照號碼之售貨單。4. 銷售貨物與免稅出口區內之外銷事業、科學工業園區內之園區事業、海關管理之保稅工廠或保稅倉庫者,為海關核發之視同出口證明文件或各該事業、工廠或倉庫簽署之統一發票扣抵聯。5. 經營國際間之運輸者,為載運國外客貨收入清單。6. 銷售國際運輸用之船舶、航空器及遠洋漁船者,為銷售契約影本。7. 銷售貨物或提供修繕勞務與國際運輸用之船舶、航空器及遠洋漁船者,為海關核發之出口報單、海關核發已交付使用之證明文件或修繕契約影本。8. 其他經財政部核定之證明文件。第十二條 適用本法第七條第三款營業稅稅率為零之免稅商店,以依免稅商店設置管理辦法規定設置者為限。前項免稅商店應檢附核准設置文件,向主管稽徵機關登記。第十三條 (刪除)第十四條 適用本法第八條第一項第二十六款免徵營業稅之營業人,應檢送國防部採購單位或其指定使用單位填具載有品名、規格、數量、單價、總金額及本產品 (器材) 符合本法第八條第一項第二十六款規定之證明。第十五條 適用本法第八條第一項第二十七款免徵營業稅之農耕用機器設備,以整地、插植、施肥、灌溉、排水、收穫及其他供農耕用之機器設備為限;農地搬運車,以合於事業主管機關規定之規格者為限。第十六條 (刪除)第十六之一條 本法第八條第一項第二十七款農耕用之機器設備及農地搬運車使用免徵營業稅燃料用油,應憑農業主管機關核定之用油標準及核發之購油證明辦理。 本法第八條第一項第二十八款供漁船使用免徵營業稅燃料用 油,應依臺灣地區漁船油核配辦法或農業主管機關核定之汽油 用油標準,憑購 (配) 油手冊辦理。購買汽油補充油者,並應檢 附進出港檢查單位核發之進港時數證明單。第十六之二條 適用本法第八條第一項第二十八款免徵營業稅供漁船使用之機器設備,以漁撈設備、主機、副機、冷凍設備、發電設備、通訊設備、探漁設備、航海設備及其他供漁船使用之機器設備,且合於左列規定之一者為限:1. 專供漁船使用,合於中央漁業主管機關所規定之規格者。2. 非專供漁船使用,但確係售供漁船使用者。營業人銷售前項第二款貨物,應於開立統一發票時載明漁業證照號碼或主管機關核准建造漁船之公文文號並保存該公文影本,以備稽徵機關查核。第十六之三條 本法第八條第一項第十九款所稱飼料,係指飼料管理法第三條所定,供給家畜、家禽、水產類營養或促進健康成長之食料,其類別包括植物性飼料、動物性飼料、補助飼料及配合飼料。 本法第八條第一項第十九款所稱未經加工之生鮮農、林、漁、 牧產物、副產物,係指左列情形之一者:1. 未經加工之農、林、漁、牧原始產物及副產物。2. 僅經屠宰、切割、清洗、去殼或冷陳等簡單處理,不變更原始性質,且非以機具裝瓶 (罐、桶) 固封之農、林、漁、牧產物及副產物。但與其他貨物或勞務併同銷售者,不包括在內。3. 其他經財政部會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認定者。第十七條 本法第九條第三款所稱古物,係指可供鑑賞、研究、發展、宣揚而具有歷史及藝術價值或經教育部指定之器物。第三十八之一條 農產品批發市場之承銷人向農產品批發市場承購農產品,在同一市場或運往其他批發市場交易之銷售額,適用本法第十三條第二項百分之零點一營業稅稅率。第三章稅額計算第十八條 營業人以貨物或勞務與他人交換貨物或勞務者,其銷售額應以換出或換入貨物之時價,從高認定。第十九條 本法第三條第三項規定視為銷售貨物之銷售額,其認定標準如左:1. 第一款及第二款,以時價為準。2. 第三款至第五款,受託代購者,以代購貨物之實際價格為準;委託及受託代銷者,以約定代銷之價格為準。前項第二款營業人委託或受託代購、代銷貨物,雙方應訂立書面契約,以供查核。前二項規定,於本法第三條第四項視為銷售勞務準用之。第二十條 營業人以分期付款方式銷售貨物者,應以各期收取之價款為銷售額。第二十一條 營業人以土地及其定著物合併銷售時,除銷售價格按土地與定著物分別載明者外,依房屋評定標準價格占土地公告現值及房屋評定標準價格總額之比例,計算定著物部分之銷售額。第二十二條 營業人銷售貨物或勞務,於貨物交付前或勞務提供前經開立統一發票者,應以開立統一發票之金額為銷售額。第二十三條 營業人依經銷契約取得或支付之獎勵金,應按進貨或銷貨折讓處理。第二十四條 本法第四章第一節規定計算稅額之營業人,出租財產所收取之押金,應按月計算銷售額。其計算公式如下:銷售額押金該年一月一日郵政儲金匯業局之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2 (徵收率)本法第四章第二節規定計算稅額之營業人出租財產所收取之押金,應按月計算銷售額。其計算公式如下:銷售額押金該年一月一日郵政儲金匯業局之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2第二十五條 本法稱時價,係指當地同時期銷售該項貨物或勞務之市場價格。第二十六條 本法第十九條第一項第三款所稱交際應酬用之貨物或勞務,包括宴客及與推廣業務無關之餽贈。本法第十九條第一項第五款所稱自用乘人小汽車,係指非供銷售或提供勞務使用之九座以下乘人小客車。第二十七條 入境旅客攜帶行李物品,超出旅客攜帶自用物品免徵進口稅品目範圍者,其超出部分依入境旅客攜帶行李物品報驗稅放辦法核定之完稅價格,依本法第二十條之規定計算營業稅額。第二十八條 進口郵包,超出郵包免稅與免驗結匯簽證限度規則之免稅金額者,其超出部分,均應於進口時按關稅完稅價格,依本法第二十條規定計算營業稅額。但合於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二項規定者,不在此限。第二十九條 本法第四章第一節規定計算稅額之營業人,其進項稅額憑證,未於當期申報者,得延至次期申報扣抵。次期仍未申報者,應於申報扣抵當期敘明理由。第三十條 統一發票扣抵聯經載明違章補開者,不得作為扣抵銷項稅額或扣減查定稅額之憑證。但該統一發票係因買受人檢舉而補開者,不在此限。第三十一條 本法第二十三條規定查定計算營業稅額之營業人,其有本法第十九條第一項規定之進項稅額者,不適用本法第二十五條扣減之規定。第三十二條 營業人依本法第二十三條及第二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申請改按本法第四章第一節規定計算稅額者,主管稽徵機關應於一個月內核定。該營業人應於主管稽徵機關指定變更課稅方式之月一日起,依照規定使用統一發票、設置帳簿,並依本法第三十五條規定按期自行申報納稅。前項營業人於變更課稅方式前,其所有依本法第二十五條第二項規定得繼續扣減之進項稅額,留抵變更課稅方式後之應納稅額。前二項規定於小規模營業人經財政部核定應依本法第四章第一節規定計算稅額者準用之。第三十八之一條 本法第四章第一節計算稅額之營業人,銷售貨物或勞務與非營業人,依本法第三十二條第二項規定將銷項稅額與銷售額合計開立統一發票者,其依本法第三十五條應申報之銷售額與稅額之計算公式如左: 銷售額當期開立統一發票總額 (1 徵收率) 銷項稅額銷售額徵收率 前項銷項稅額,尾數不滿通用貨幣一元者,按四捨五入計算。第三十三條 依本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申報之營業人有合併、轉讓、解散或廢止營業者,應於事實發生之日起十五日內填具當期營業稅申報書,連同統一發票明細表及有關退抵稅款文件,申報主管稽徵機關查核。其有應納營業稅額者,應先向公庫繳納後,檢同繳納收據一併申報。 本法第二十一條至第二十三條規定查定計算營業稅額之營業 人,有合併、轉讓、解散或廢止營業者,應於事實發生之日起 十五日內,申報主管稽徵機關核定應納之營業稅額;其為本法 第二十三條規定查定計算營業稅額之營業人,而有當期進項憑 證者,並檢附之。第三十四條 本法第四章第一節規定計算稅額之營業人解散或廢止營業時,於清算期間需處理餘存貨物或勞務者,仍應向主管稽徵機關申請領用統一發票,並依本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申報其應納或溢付之營業稅額。營業人清算期間屆滿當期之銷售額及應納或溢付營業稅額,應於清算期間屆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主管稽徵機關申報繳納或退還。 前二項清算期間,公司組織者,依公司法規定之期限;非屬公 司組織者,自解散或廢止之日起三個月。營業人未依第一項及 第二項規定申報應納稅額者,主管稽徵機關應依本法第四十三 條之規定核定其銷售額及應納稅額並補徵之。第三十五條 營業人之商品、原物料、在製品、半製品及製成品有盤損或災害損失情事,經報請主管稽徵機關核准有案者,准予認定。第四章稽徵第三十六條 本法第四章第一節規定計算稅額之營業人,開始營業前,因購進貨物或勞務,為取得符合本法第三十三條規定之憑證時,得先向主管稽徵機關申請統一編號。第三十七條 營業人依本法第三十條第二項規定提供之擔保,以合於稅捐稽徵法第十一條之一規定者為限。第三十八條 本法第四章第一節規定計算稅額之營業人,依本法第三十五條規定,應檢附之退抵稅款及其他有關文件如左:1. 載有營業稅額之統一發票扣抵聯。2. 載有營業人統一編號之收銀機統一發票收執聯影本。3. 經財政部核定載有營業稅額憑證之影本。4. 銷貨退回、進貨退出或折讓證明單。5. 第十一條規定適用零稅率應具備之文件。6. 第十四條規定之證明。 營業人經向稽徵機關申請核准者,得以載有進銷項資料之磁帶 或磁片媒體代替前項第一款至第四款之證明文件。營業人有左 列情形之一者,得向稽徵機關申請以進項憑證編列之明細表, 代替進項稅額扣抵聯申報。1. 營利事業所得稅委託會計師查核簽證申報者。2. 經核准使用藍色申報書申報營利事業所得稅者。3. 股份有限公司組織,且股票已上市者。4. 連續營業三年以上,每年營業額達一億元以上,且申報無虧損者。5. 進項憑證扣抵聯數量龐大者。 營業人以載有其統一編號之二聯式收銀機統一發票,作為退抵 稅款證明文件者,應按期彙總計算進項稅額,其計算公式如左: 徵收率 進項稅額收銀機統一發票總額 1 徵收率 前項進項稅額,尾數不滿通用貨幣一元者,按四捨五入計算。第三十八之一條 依本法第三十五條第一項規定申報銷售額、應納或溢付營業稅額之營業人,除申請核准以每月為一期申報者外,應以每二月為一期,分別於每年一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之十五日前向主管稽徵機關申報上期之銷售額、應納或溢付營業稅額。第三十九條 本法第四章第一節規定計算稅額之營業人,依本法第三十八條第二項規定,核准由總機構合併申報銷售額、應納或溢付營業稅額者,其所有其他固定營業場所,仍應向所在地主管稽徵機關申報銷售額及進項憑證。第四十條 本法第四章第一節規定計算稅額之營業人,依本法第三十八條第一項規定申報銷售額、應納或溢付營業稅額者,其所有其他固定營業場所有註銷登記時,該固定營業場所溢付之營業稅,由總機構留抵應納營業稅。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流服务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北京市智能手机买卖合同
- 2025年标准个人房屋买卖合同正式版
- 公司财税知识培训方案课件
- 公司组织财务知识培训课件
- 2025授权招生代理合同模板
- 提高科室间转介PDCA课件
- 2025年进出口代理合同范本
- MyBatis面试实战题库:金融、IT、销售等职业面试题
- 求职路上康平社区面试题全攻略
- 乡村基地代运营合同范本
- 2025年烟叶生产考试题库
- 安徽省2025年公需科目培训测验答案(科目一)
- 浙江省衢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题库(2025公需课课程)
-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肌少症)课件
- PCB全制程培训教材
- 应急保障措施及处置方案
- 烟草配送车辆GPS管理方案
-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及维护保养方案
- 融资性担保贷款保后检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