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71012,授理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2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3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毒理生态学2生态修复3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类别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普通博士研究生总学分53学分29学分修课学分34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6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9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2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硕士一外2学分;英语论文写作2学分;校级公共选修课1学分10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2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4学分,其中:中国马克思主义2学分;英语论文写作2学分学科基础与专业课24分,其中:一级学科基础课8学分(必修)二级学科基础课4学分(限定选修)硕士专业课4 学分(任选)跨一级学科课4学分(任选)博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跨一级学科课2学分(任选)博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研究环节19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19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分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分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学位论文15学分学位论文15学分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硕博连读、直攻博贯通设置)类别课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季节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程公共必修课程408.602自然辩证法概论181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阶段必修6学分408.6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411.500第一外国语(英语)322秋、春外国语学院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408.810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2秋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必修4学分411.800英语论文写作322秋外国语学院一级学科基础课261.710高级生态学(国际一流课程)322秋环境学院必修8学分(硕士阶段)261.515环境经济学322春环境学院261.513环境毒理学322秋环境学院261.718生态设计(国际一流课程)322春环境学院二级学科基础课271.511GIS原理与应用322秋水电学院限定选修4学分(硕士阶段)261.712环境规划学322秋环境学院261.717生态工程322春环境学院261.719污染生态学322春环境学院硕士专业选修课程261.720现代生态环境评估技术322春环境学院4学分(硕士阶段)261.601生物化学322秋环境学院博士专修课程261.811生态学原理322春环境学院4学分170.510基因组学322秋生科院271.815生态水文学新方法161春水电学院271.817定量遥感161春水电学院跨一级学科课程博士必修2学分011.501数理统计483秋数学系非学位课补修课程环境生态学322环境学院本科非生态学类硕士生必修研究环节650.80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博)1环境学院650.802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博)1650.803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博)1650.804发表论文(博)1650.805学位论文(博)15650.50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硕)1650.502在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硕)1650.503学位论文(硕)10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3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学分。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1)课题的来源、意义;(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5)预期成果;(6)主要参考文献。4论文中期报告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5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2)完成论文选题报告;(3)完成论文中期报告;(4)在刊物上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5)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6)通过校内外专家的评审。生态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71012,授理学学位)一、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生态学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具有从事环境治理、监测、评价、规划与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教学、管理工作能力。二、主要研究方向1毒理生态学2生态修复3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总学分36学分修课学分24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2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2学分;自然辩证法1学分;硕士一外2学分;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学分一级学科基础课8学分(必修)二级学科基础课4学分(限定选修)任选专业课4 (任选)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任选)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研究环节12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1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类别课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季节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程校级公共课程408.602自然辩证法概论181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6学分408.6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411.500第一外国语(英语)322秋、春外国语学院人文类或理工类或其它类课程1一级学科基础课261.710高级生态学(国际一流课程)322秋环境学院8学分261.515环境经济学322春环境学院261.513环境毒理学322秋环境学院261.718生态设计(国际一流课程)322春环境学院二级学科基础课271.511GIS原理与应用322秋水电学院4学分261.712环境规划学322秋环境学院261.717生态工程322春环境学院261.719污染生态学322春环境学院硕士专修课程261.601生物化学322秋环境学院4学分261.720现代生态环境评估技术322春环境学院跨一级学科课程011.501数理统计483秋数学系2学分非学位课补修课程环境生态学322环境学院本科非生态学专业的硕士生必修,不计学分研究环节650.50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环境学院12学分650.502在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1650.503学位论文10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执行学校和学院有关规定。市政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1403,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2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3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二、主要研究方向1给水排水网络分析理论与技术2水质工程新理论和新技术3城市水的良性循环理论与方法4水环境数字化理论与应用5城市废物废水处理技术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四、学分要求与分配一览表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类别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普通博士研究生总学分53学分29学分修课学分34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6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9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2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硕士一外2学分;英语论文写作2学分;校级公共选修课1学分10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2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4学分,其中:中国马克思主义2学分;英语论文写作2学分学科基础与专业课24分,其中:一级学科基础课8学分(必修)二级学科基础课4学分(限定选修)硕士专业课4 学分(任选)跨一级学科课4学分(任选)博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跨一级学科课2学分(任选)博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研究环节19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19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分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分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学位论文15学分学位论文15学分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市政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类别课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季节开课单位备注校级公共课程408.602自然辩证法概论181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阶段必修6学分408.6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411.500第一外国语(英语)322秋、春外国语学院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408.810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2秋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必修4学分411.800英语论文写作322秋外国语学院一级学科基础课011.500矩阵论483秋数学学院必修8学分(硕士阶段)011.501数理统计483秋数学学院011.502数值分析483秋数学学院261.613现代水环境监测技术322秋环境学院二级学科基础课261.602环境水力学322秋土木学院限定选修4学分(硕士阶段)261.601生物化学(国际化课程)241.5秋环境学院261.605水工艺实验与科研方法322秋环境学院261.610环境化学322春环境学院硕士专业选修课程261.604给水处理理论与工艺322秋环境学院4学分(硕士阶段)261.603废水处理理论与工艺(国际化课程)322秋环境学院261.607给排水管网优化理论与技术322秋环境学院261.611Membrane Application for Water322秋环境学院261.612城市水环境修复322秋环境学院博士专修课程261.812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器322秋环境学院4学分261.806当代给水和废水处理原理(国际化课程)322秋环境学院261.813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前沿322秋环境学院261.805博士生专题研讨(市政工程)161秋环境学院跨一级学科课程跨一级学科课程(博士可选修硕士生课程)22学分非学位课补修课程水质工程学966春环境学院本科非给排水类博士生补修给水排水管网系统564秋环境学院研究环节650.80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博)1环境学院19学分650.802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博)1650.803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博)1650.804发表论文(博)1650.805学位论文(博)15650.50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硕)1650.502在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硕)1备注: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硕士阶段课程,需参照市政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六、培养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3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学分。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1)课题的来源、意义;(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5)预期成果;(6)主要参考文献。4论文中期报告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5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2)完成论文选题报告;(3)完成论文中期报告;(4)在刊物上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5)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6)通过校内外专家的评审。市政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1403,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掌握市政工程专业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一定的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3可胜任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教学、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二、主要研究方向1污水处理新技术及设备;2城市污泥处理及资源化;3城市供水新工艺及管网分析技术;4水工业工程和企业管理;5水环境节能新技术;6城市废物废水处理技术与设备。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要求课程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总学分36学分修课学分24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4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外国语2学分;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学分一级学科基础课8学分(必修)二级学科基础课4学分(限定选修)任选专业课4 (任选)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任选)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研究环节12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1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注:任选课程及补修课程在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时确定。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市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类别课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季节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程公共必修课程408.602自然辩证法概论181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阶段必修6学分408.6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411.500第一外国语(英语)322秋、春外国语学院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一级学科基础课011.500矩阵论483秋数学学院必修8学分011.501数理统计483秋数学学院011.502数值分析483秋数学学院261.613现代水环境监测技术322秋环境学院二级学科基础课261.602环境水力学322秋土木学院限定选修4学分261.601生物化学(国际一流课程)241.5秋环境学院261.605水工艺实验与科研方法322秋环境学院261.610环境化学322春环境学院硕士专业选修课程261.604给水处理理论与工艺(全英语课程)322秋环境学院4学分261.603废水处理理论与工艺(国际一流课程)322秋环境学院261.607给排水管网优化理论与技术322秋环境学院261.611Membrane Application for Water(全英语课程)322秋环境学院261.612城市水环境修复322秋环境学院跨一级学科课程硕士生跨一级学科课程2秋、春相关院系2学分非学位课补修课程水质工程学966春环境学院本科非给排水类的硕士生补修,不计学分研究环节650.50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12学分650.502在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1650.503学位论文10六、培养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执行学校和学院有关规定。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1404,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全面深入了解本学科有关研究领域现状、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前沿,在本专业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熟悉相关的学科基础理论和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学科研究开发和解决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2建筑物热湿过程3空调系统故障诊断与优化控制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类别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普通博士研究生总学分53学分29学分修课学分34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6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9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2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硕士一外2学分;英语论文写作2学分;校级公共选修课1学分10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2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4学分,其中:中国马克思主义2学分;英语论文写作2学分学科基础与专业课24分,其中:一级学科基础课8学分(必修)二级学科基础课4学分(限定选修)硕士专业课4 学分(任选)跨一级学科课4学分(任选)博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跨一级学科课2学分(任选)博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研究环节19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19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分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分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学位论文15学分学位论文15学分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类别课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季节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程公共必修课程408.602自然辩证法概论181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阶段必修6学分408.6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411.500第一外国语(英语)322秋、春外国语学院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408.810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2秋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必修4学分411.800英语论文写作322秋外国语学院一级学科基础课011.500矩阵论483秋数学系必修8学分(硕士阶段)011.501数理统计483秋数学系011.502数值分析483秋数学系261.721计算传热学 (高水平国际化课程)322秋环境学院261.708建筑物热过程 (高水平课程)322秋环境学院二级学科基础课261.706燃气输配管网模拟与分析322秋环境学院限定选修4学分(硕士阶段)261.701暖通空调模拟仿真322秋环境学院261.704现代燃气应用理论与技术322春环境学院261.703计算流体力学与应用322秋环境学院硕士专业选修课程261.722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前沿 (国际化课程)322秋环境学院4学分(硕士阶段)261.705智能建筑自控网络322春环境学院261.707室内污染控制与洁净技术322秋环境学院博士专修课程261.903Heat and Mass Transfer (国际化)322秋环境学院4学分261.905Numerical Heat Transfer (高水平国际化课程)322秋环境学院261.906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国际化)322秋环境学院跨一级学科课程跨一级学科课程2春、秋相关院系博士必修2学分非学位课补修课程流体力学64力学系本科非建环类的硕士生补修,必修,不计学分工程热力学64环境学院传热学56环境学院流体输配管网40环境学院热质交换理论与设备40环境学院建筑环境学32环境学院空调工程32环境学院供热工程32环境学院通风工程32环境学院制冷技术32环境学院燃气输配32环境学院燃气燃烧与应用32环境学院研究环节650.80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博)1环境学院650.802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博)1650.803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博)1650.804发表论文(博)1650.805学位论文(博)15650.50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硕)1650.502在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硕)1650.503学位论文(硕)10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土木工程(0814)以外的研究生课程,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3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学分。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1)课题的来源、意义;(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5)预期成果;(6)主要参考文献。4论文中期报告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定写论文。5发表论文要求按学校和学院有关规定执行。6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2)完成论文选题报告;(3)完成论文中期报告;(4)在刊物上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5)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6)通过校内外专家的评审。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1404,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科研道德。掌握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领域内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具有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科研能力。掌握英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较全面地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和通信技术,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并能综合应用这些理论知识进行本学科的应用研究工作。二、主要研究方向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2智能建筑设备控制理论与技术3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与洁净技术4暖通空调模拟与仿真5燃气输配系统与优化6燃气燃烧应用技术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总学分36学分修课学分24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程4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外国语2学分;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学分一级学科基础课8学分(必修)二级学科基础课4学分(限定选修)专业选修课4 (任选)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任选)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研究环节12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1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类别课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季节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程校级公共课程408.602自然辩证法概论181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阶段必修6学分408.6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411.500第一外国语(英语)322秋、春外国语学院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一级学科基础课011.500矩阵论483秋数学系必修8学分011.501数理统计483秋数学系011.502数值分析483秋数学系261.721计算传热学 (全英语课程,国际一流课程)322秋环境学院261.708建筑物热过程 (高水平国际化课程)322秋环境学院二级学科基础课261.706燃气输配理论与技术322秋环境学院限定选修4学分261.701暖通空调数字技术与方法322秋环境学院261.704现代燃气应用理论与技术322春环境学院261.703计算流体力学与应用322秋环境学院硕士专业选修课程261.722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前沿 (高水平国际化课程)322秋环境学院4学分261.705现代暖通空调技术322春环境学院261.707室内污染控制与洁净技术322秋环境学院跨一级学科课程跨一级学科课程2春、秋相关院系2学分非学位课补修课程流体力学64力学系本科非建环类的硕士生必修,补修,不计学分工程热力学64环境学院传热学56环境学院流体输配管网40环境学院热质交换理论与设备40环境学院建筑环境学32环境学院空调工程32环境学院供热工程32环境学院通风工程32环境学院制冷技术32环境学院燃气输配32环境学院燃气燃烧与应用32环境学院研究环节650.50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环境学院12学分650.502在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1650.503学位论文10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执行学校和学院有关规定。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30,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学位获得者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2学位获得者具备环境科学与工程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有关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现状和研究前沿方向;3学位获得者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的专门技术问题的能力,在本学科或专业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4学位获得者应该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听、说、写、译”的实际能力。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水污染控制技术及设备2固体废物资源化理论与技术3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4环境材料5噪声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6环境等离子体技术与电磁环境工程7环境生物技术8人地系统工程与仿真9环境规划、评价与环境管理10环境化学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类别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普通博士研究生总学分53学分29学分修课学分34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6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9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2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硕士一外2学分;英语论文写作2学分;校级公共选修课1学分10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2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4学分,其中:中国马克思主义2学分;英语论文写作2学分学科基础与专业课24分,其中:一级学科基础课8学分(必修)二级学科基础课4学分(限定选修)硕士专业课4 学分(任选)跨一级学科课4学分(任选)博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跨一级学科课2学分(任选)博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研究环节19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19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分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分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学位论文15学分学位论文15学分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类别课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季节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程校级公共课程408.810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2秋马克思主义学院4学分411.800英语论文写作242秋外国语学院博士专修课程261.809环境催化材料制备及表征新方法(高水平课程)161秋环境学院4学分261.811博士生专题研讨322秋环境学院261.802能源利用中的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322秋环境学院261.810生态能源技术(国际化课程)322秋环境学院261.814环境建模与仿真161秋环境学院261.815光催化及光电催化技术(国际化课程)322秋季环境学院261.806当代给水和废水处理原理(高水平课程)322秋环境学院跨一级学科课程跨一级学科课程(博士可选修硕士生课程)2学分非学位课补修课程环境工程原理483秋环境学院本科或硕士非环境类的博士生补修环境系统工程322秋环境学院环境影响评价322春环境学院环境监测322环境学院环境化学322环境学院研究环节650.80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环境学院19学分650.802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650.803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650.804发表论文1650.805学位论文15备注: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硕士阶段课程,需参照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按学校和学院有关要求执行。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30,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掌握坚实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本学科领域的现状和发展动向,并能熟练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独立从事本学科和相关领域创新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2025年的智能制造装备研发资金申请的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报告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前冲刺练习试题附参考答案详解(巩固)
- 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能力提升试题打印含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2025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牙克石莫拐免渡河农牧场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禁毒知识知识题及答案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检测试题打印附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模拟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基础题)
- 人民警察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 2025-2026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巩固)
- 十八项核心制度培训培训课件
- 华为信息安全宣传
- 物业管理供方管理程序
- GB/T 37642-2019聚己内酯(PCL)
- GB/T 3730.2-1996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
- GB 2558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氯化钾
- 国防科技大学介绍
- 设计文件审核记录表(模本)
- 机电一体化设计
- 牛津深圳版九年级上册Module 1 Geniuses Unit1 Wise Man in History话题作文期末复习
- 电能表生产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