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乡村旅游专项规划.docx_第1页
青岛市乡村旅游专项规划.docx_第2页
青岛市乡村旅游专项规划.docx_第3页
青岛市乡村旅游专项规划.docx_第4页
青岛市乡村旅游专项规划.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市乡村旅游专项规划(2015-2020)第一章 规划总论一、规划范围青岛市城郊三区四市: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即墨市、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二、规划期限规划期:2015-2020年近 期:2015-2016年中远期:2017-2020年三、规划任务(一)加快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转变发展模式,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类乡村旅游资源,促进乡村旅游由低附加值形态向高附加值形态转变、由分散发展格局向集聚发展格局转变、由浅层生态观光向深度体验与休闲度假转变,推动乡村旅游产品升级换代,促进青岛市三城两线旅游发展新格局形成。(二)加大乡村旅游扶持力度,围绕三农问题,推进城乡统筹进程。加大环境改造力度、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资金扶持政策、提高开发利用与管理水平,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流动,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推进青岛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三)优化乡村旅游生态环境,结合城镇化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加大乡村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力度,完善乡村环保设施,形成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互动共赢发展局面。四、规划原则(一)城乡互动、统筹发展。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坚持以旅促农、以旅带农、以旅活农、以旅富农的发展方向。(二)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促进乡村旅游与农业、工业、商业、文化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产品的创新发展。(三)项目引领,精品建设。发挥青岛本土资源优势,努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适应发展趋势、符合旅游市场需求的精品乡村旅游项目。(四)整合资源、规模发展。针对乡村旅游资源连片区域,整合资源,规模发展,集聚产业要素,综合提高乡村旅游的收益水平。(五)保护环境、预留空间。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规划先行、有序推进,为乡村旅游发展预留出充足的发展空间。五、发展目标(一)总体发展目标以圈层开发、集群发展为路径,通过对各乡村旅游集群、乡村旅游产品圈、乡村旅游强镇、乡村旅游特色村及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系统打造,培育形成青岛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与项目体系,全面推进青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大力拓展青岛旅游发展空间,助推青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二)分期发展目标1、近期:重点发展期(2015年-2016年)重点围绕各乡村旅游产品圈内的核心旅游项目及重点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强乡镇、特色旅游村等,通过系统提升各重点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技术、管理水平、品牌效应及配套设施建设,初步构建起一批主题突出、特色明显的乡村旅游产品圈,实现青岛乡村旅游产品的换代升级。2、中远期:系统完善期 (2017年-2020年)重点围绕各乡村旅游集群内各产业要素的配套完善及各乡村旅游产品圈内辅助项目的全面开发,推进各旅游集群的内生性增长,系统构建起一个旅游产品丰富、区域特色明显、配套设施完善的乡村旅游集群化发展格局,打造出青岛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与美誉度。第二章 空间布局与产品规划一、空间布局(一)空间优化方向三翼拓展,三层递进1、三翼拓展:青岛市乡村旅游沿东翼滨海大道、西翼高速公路网、北部大沽河滨河大道,向三个方向纵深拓展。2、三层递进:青岛市乡村旅游按近郊、中郊、远郊三个层次递进开发(近郊是指: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东北区域及即墨市东南沿海区域、胶州市东南沿海区域;中郊是指:即墨市东北沿海及内陆区域、胶州市内陆区域、黄岛区琅琊台区域及内陆区域,远郊是指:莱西市与平度市)。(二)总体规划布局两条轴线,七大集群1、两条轴线:滨海乡村旅游发展轴带与大沽河乡村旅游发展轴带。滨海乡村旅游发展轴带:滨海区域做好海的文章,充实渔村旅游及海岛旅游、海上旅游等内容,推动海洋特色乡村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大沽河乡村旅游发展轴带:利用大沽河治理工程的发展契机,全力打造大沽河旅游核心轴上的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湿地旅游、山林旅游和历史民俗旅游等内容,全面建设大沽河两岸旅游产业带项目与配套设施,辐射带动周边大型旅游区的快速发展,进而拉动整个青岛市的北部旅游发展。2、七大集群:发挥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资源统筹发展和协同促进作用,按行政区划分为七个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崂山集群、城阳及红岛经济区集群、黄岛集群、即墨集群、胶州集群、平度集群、莱西集群。二、产品规划重点发展渔家风情、山林山岳、滨河生态、温泉养生、田园农耕、历史民俗等六大乡村旅游产品。(一)渔家风情旅游产品依托海滨及淡水自然风光、渔村风貌及特色的渔业生产环境等渔家民俗风情,利用海滨、海岛、湖泊、河流及海滩、礁石、湿地、码头等资源条件,打造水域景观与渔村风情,以渔文化与鱼文化为核心,综合开发捕鱼、钓鱼、赏鱼、养鱼、赶海及渔家餐饮、渔家休闲度假等体验性旅游活动。(二)山林山岳旅游产品以山林保护性开发利用为核心,积极发展森林旅游,突出景观特色与文化内涵,发展山林休闲观光、登山健身、康疗、山地游憩娱乐及农家山味餐饮、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等旅游产品。(三)滨河生态旅游产品依托河流、水库、湖泊、湿地等淡水资源及其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完善道路交通、餐饮食宿等配套功能,综合开发河滨休闲度假、生态休闲观光、水上游憩娱乐等旅游活动。(四)温泉养生旅游产品依托即墨温泉独特的海水溴盐温泉资源,依托中高端大型温泉养生度假项目,突出生态、休闲、文化、景观特点,开发以民俗建筑与乡土风情为特色的大众化温泉养生旅游产品,综合发展休闲洗浴、康疗健身、特色医疗、疗养康复及老年人休闲养生度假等系列活动,丰富温泉设施与理疗服务的档次与内涵,系统解决温泉开发过程中存在的资源保护不力、模仿与复制严重、规范化服务缺失等系列问题。(五)田园农耕旅游产品利用田园、果园、特色种植区、高新农业基地等成规模的农业园区,以采摘瓜果、蔬菜或其他特色农作物为核心,采取农庄、牧场等多种形式进行专业开发,配套建设游览道路、停车场、游客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综合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科普、农耕体验、农产品购物、青少年研学旅行等旅游活动。(六)历史民俗旅游产品依托城郊丰富的民俗文化、民俗活动、民间艺术、民间信仰、特色农业生产方式及独特历史文化、历史遗迹等,综合开发特色历史民俗活动及民俗主题园区项目,打造具有青岛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节庆品牌。第三章 乡村旅游集群与旅游产品圈规划突出七大乡村旅游集群的地域特色,实施主题差异化发展;依据乡村旅游资源集聚程度及资源特色,规划形成三十六个乡村旅游产品圈,实施连片规模化开发策略,形成集聚效应。一、崂山乡村旅游集群突出崂山乡村旅游集群的山海风光与山海农家主题。重点发展山林山岳、渔家风情、田园农耕及历史民俗乡村旅游。依托崂山区的环境优势、区位优势、品牌优势与客源优势,利用已建成的游客集散中心,在崂山风景区全面升级过程中,对崂山南北旅游线及滨海公路沿线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重点开发。重点培育沙子口、王哥庄、北宅三个乡村旅游产品圈:(一) 沙子口乡村旅游产品圈重点项目和资源:1:山林山岳类:石老人观光园、雨林谷、百雀林、大河东森林公园。2、渔家风情类:山海有情休闲渔业观光园、流清河社区、西麦窑村。(二) 王哥庄乡村旅游产品圈重点项目和资源:1:山林山岳类:二龙山等山地风景区。2、渔家风情类:会场海洋生态观光园、雕龙嘴特色渔村、青山特色渔村。3、田园农耕类:二月二生态观光农场、崂山茶苑生态旅游区、锦绣山河度假村。(三) 北宅乡村旅游产品圈重点项目和资源:1、山林山岳类:花花浪子森林公园、天籁谷、翠竹谷、石门山、华楼山。2、田园农耕类:四季庄园、大崂樱桃谷、北涧天一顺农业观光园、北头神清农趣园、凉泉农业生态园。3、历史民俗类:北宅樱桃节及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二、城阳及红岛经济区乡村旅游集群突出城阳乡村旅游集群的渔盐文化、山地田园、购物休闲主题及红岛经济区的动漫、娱乐、大型会展等现代旅游业态。重点发展山林山岳、渔家风情、滨河生态、田园农耕及历史民俗旅游。东部重点发展毛公山、七涧谷、太和峡谷、傅家埠观光园及山色峪樱桃山会、超然大枣节、官家村葡萄节等;西部重点发展红岛休闲渔村、红岛赶海园、海韵园、韩家民俗村等赶海拾贝旅游项目,重点开发河套、上马的水库、鱼塘资源;中部围绕旅游集散功能优势,完善发展城郊购物休闲、购物节会等休闲功能,完善配套娱乐、食宿、换乘等旅游设施。重点培育惜福、夏庄、红岛三个乡村旅游产品圈:(一) 惜福乡村旅游产品圈重点项目和资源:1、山林山岳类:毛公山、三标山、七涧谷。2、田园农耕类:金钱鼎御园农林生态观光园(后金社区)、棉花村、超然社区、付家埠山水果品观光园。(二) 夏庄乡村旅游产品圈重点项目和资源:1、山林山岳类:云头崮、山色峪、太和山。(三)红岛乡村旅游产品圈重点项目和资源:1、渔家风情类: 红岛西大林休闲渔村、东大洋休闲渔业垂钓场、韩家民俗村、河套小涧西休闲渔业垂钓点、河套万亩对虾养殖垂钓基地、河套云聚山庄生态园、河套宝君成特色养殖基地。2、滨河生态类:红岛绿洲湿地公园等。3、历史民俗类:韩家民俗村等。三、黄岛乡村旅游集群突出黄岛乡村旅游集群的山海岛渔、历史民俗主题及影视等现代旅游业态。东部沿海及海岛,重点发展渔家风情与历史民俗乡村旅游;西部山地及水系,重点发展山林山岳、田园农耕、历史民俗及滨河生态乡村旅游。重点培育凤凰岛、灵山岛、竹岔岛、琅琊台、大珠山、灵珠山、藏马山、铁橛山等八个乡村旅游产品圈:(一)凤凰岛乡村旅游产品圈重点项目和资源:1、渔家风情类:鲁海丰海洋牧场、甘水湾休闲渔业民俗村、烟台前社区、鱼鸣嘴村、顾家岛村陈姑庙与渔码头、石岭子村海草房。(二)灵山岛乡村旅游产品圈重点项目和资源:1、渔家风情类:海岛及城口子村等渔村资源。(三)竹岔岛乡村旅游产品圈重点项目和资源:1、渔家风情类:海岛及渔村资源。(四)琅琊台乡村旅游产品圈重点项目和资源:1、渔家风情类:龙湾及王家台后村、台西头村等渔村资源。2、历史民俗类:琅琊台风景区。(五)大珠山乡村旅游产品圈重点项目和资源:1、山林山岳类:大珠山风景区。(六) 灵珠山乡村旅游产品圈重点项目和资源:1、山林山岳类:灵珠山、青岛市野生动物园、沃特尔度假区、古月山庄。2、历史民俗类:灵珠山菩提寺。(七)藏马山乡村旅游产品圈重点项目和资源:1、山林山岳类:藏马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大村镇红草岭村葫芦峪。(八)铁橛山乡村旅游产品圈主要项目和资源:1、山林山岳类:九九山风景区、九上沟风景区。2、历史民俗类:齐长城。四、即墨乡村旅游集群突出即墨乡村旅游集群的温泉养生、海滨渔家、历史民俗主题,打造品牌化的滨海温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同时依托蓝色硅谷开发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科技旅游项目。重点发展温泉养生、历史民俗、渔家风情及山林山岳、田园农耕旅游。东南滨海区域,重点发展鳌山卫渔家风情乡村旅游;以东温村温泉街项目为核心、以大型温泉度假酒店为补充,发展温泉养生旅游;整合鹤山、钱谷山山林山地环境,与海滨乡村旅游形成有效补充。东北滨海区域,依托优美的海滨、海岛与渔村风光及丰厚的海洋民俗文化,重点发展田横镇与田横岛渔家风情乡村旅游,开展凤凰雄崖乡村文化生态保护提升工作,开发田横镇与田横岛的历史民俗文化旅游产品。西部大沽河滨河区域,重点培育并发展形成段泊岚-移风店镇的滨河生态与田园农耕旅游产品,重点培育七级双塔等历史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即墨城区,挖掘即墨城区周边资源,修复古代遗迹,建设仿古建筑和古文化休闲街区,并整合即墨古县衙及其周边的其他景区点,开发建设即墨古城旅游区。系统培育鳌山卫、温泉、田横岛、金口-丰城、段泊岚-移风店、即墨古城等六个乡村旅游产品圈:(一)鳌山卫乡村旅游产品圈重点开发的项目和资源:1、渔家风情类:七沟村、向阳庄村、柴岛岩礁带。(二)温泉乡村旅游产品圈1、温泉养生类:港中旅海泉湾等系列温泉度假项目及东温村等。(三)田横岛乡村旅游产品圈1、渔家风情类:田横岛、周戈庄及田横喜行渔舍等。2、历史民俗类:田横五百壮士文化及田横祭海节等。(四)金口-丰城乡村旅游产品圈1、历史民俗类:天后村与天后宫、金口古港、凤凰村、雄崖所古城、李家周疃村李氏庄园、古阡贝丘文化遗址及丁字湾海洋湿地、易创园等。2、田园农耕类:大明盛泰观光园、金鼎农业观光园。(五)段泊岚-移风店乡村旅游产品圈1、滨河生态类:张院湿地、黄戈庄百年古槐林。2、历史民俗类:七级中心社区中间埠双塔景区。(六)即墨古城乡村旅游产品圈1、历史民俗类:即墨古县衙及即墨古城开发项目。五、胶州乡村旅游集群抓住青岛新机场建设、大沽河综合改造等重要历史机遇,彰显胶州民俗文化与文、泽、河、湖、海资源特质,突出胶东民俗文化主题及航空经济区产业特色,重点发展民俗文化与滨河生态旅游。九龙街道海滨发展渔家风情乡村旅游;李哥庄、少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胶东-胶莱、三里河等区域重点发展滨河生态乡村旅游及历史民俗乡村旅游;艾山及洋河等西部乡镇重点发展山林山岳与田园农耕乡村旅游;胶北等北部乡镇重点发展历史民俗文化旅游。依托大沽河、胶东国际机场、少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及艾山等产业集群节点与大项目的开发建设,加快道路、餐饮、住宿等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促进旅游企业的地域集聚,推进胶州旅游产业向集群化发展。抓住发展机遇,强化与周边城阳集群、黄岛集群的旅游线路联合,发展成为大沽河旅游线路与胶州湾滨海旅游线路上的重要旅游节点,改变胶州湾旅游环线上唯独西北偏冷的局面,并为下一步借助国际机场建设,发展成为胶东半岛中心枢纽型旅游城市奠定基础。系统培育九龙、胶东-胶莱-李哥庄、少海、艾山四个乡村旅游产品圈:(一)九龙乡村旅游产品圈重点开发的项目和资源:1、 渔家风情类: 营海码头渔村。(二)胶东-胶莱-李哥庄乡村旅游产品圈1、滨河生态类:李哥庄沽河金岸旅游区2、田园农耕类:胶莱大白菜国家农业公园3、历史民俗类:胶东大店太平寺(三)少海乡村旅游产品圈1、滨河生态类:少海双湖湿地公园2、历史民俗类:大沽河历史文化街区及大沽河博物馆、慈云寺、板桥镇、中国秧歌城。(四)艾山乡村旅游产品圈1、山林山岳类:艾山及东石西石。2、田园农耕类:洋河镇曲家芦村采摘园、大相家粉条村、香甸蘑菇村、袁家小庄葡萄村等。六、莱西乡村旅游集群抓住2015世界休闲体育大会、大沽河综合改造、青荣城际铁路通车等机遇,突出莱西乡村旅游集群的水主题,打造沽河水乡旅游品牌,重点发展滨水生态休闲与体育运动旅游,配套发展山林山岳及田园农耕旅游。整合开发三河(大沽河、小沽河、洙河)、四湖(莱西湖、青山湖、月湖、姜山湖)、一山(大青山)旅游资源,整体构建一山三河四湖联动发展格局。中部以大沽河生态旅游轴带为核心,系统打造沿河特色旅游产业带,在大沽河与洙河交汇处,借助大沽河治理、洙河城区段治理、大沽河休闲运动公园等建设内容,以两河交汇处大片水面为核心,以大沽河、洙河、月湖等水面为补充,打造沽河水乡项目。北部莱西湖(产芝水库)及其周边,以生态渔业及淡水鱼餐饮特色为核心进行系列产品开发,整合滨水与水域环境、梅花山及古历史遗存等资源,有机融入休闲运动、水上游乐、生态农业、休闲度假及历史民俗等旅游项目;南部以江山湖为中心的五沽河流域,重点发展康体疗养度假旅游;东部以月湖-龙泉湖为中心的洙河流域,重点发展田园旅游;西部以大青山-青山湖为中心的小沽河流域重点发展休闲旅游。系统培育莱西城区、莱西湖、店埠、大青山-青山湖、龙泉湖、姜山湿地六个乡村旅游产品圈:(一)莱西城区乡村旅游产品圈重点开发的项目和资源:1、滨河生态类:沽河水乡、大沽河休闲运动公园、莱西月湖公园。2、历史民俗类: 西沙埠遗址、胶东民俗文化馆、莱西木偶馆、崔子范美术馆。(二)莱西湖乡村旅游产品圈1、滨河生态类:莱西湖生态休闲区、马银岛、坝下湿地公园(三)店埠乡村旅游产品圈1、滨河生态类:大小沽河生态三角洲2、田园农耕类:大沽河农耕体验中心、东庄头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四)大青山-青山湖乡村旅游产品圈1、山林山岳类:大青山2、滨河生态类:青山湖(五)龙泉湖乡村旅游产品圈1、滨河生态类:龙泉湖4、田园农耕类:鑫龙泉庄园、沁楠香生态园。(六)姜山湿地乡村旅游产品圈1、滨河生态类:锦绣江山国际旅游城。2、历史民俗类:黄土台遗址、三都河古村落。七、平度乡村旅游集群突出平度的大泽山葡萄与山地田园主题,培育高端特色精致休闲农业品牌,开发高端山地度假旅游项目,逐步培育起北部山地旅游竞争优势。北部大泽山区域,重点发展山林山岳旅游,围绕山地度假旅游,开发葡萄小镇等旅游项目;旧店镇区域,利用苹果等瓜果蔬菜资源,重点发展田园农耕旅游。中部城区周边,重点围绕李园街道的马家沟芹菜特色,以田园采摘与农耕文化为重点,逐步延伸旅游产品的深度与广度,发挥出品牌农业的产业集聚效应。东部大沽河流域,抓住开发大沽河的滨河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的机遇,加快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重点发挥云山高尔夫、云山温沙雅舍度假区、云山大樱桃节、南村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等旅游项目的带动作用,挖掘利用即墨古城、六曲山古墓等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将古城旅游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培育以古岘镇与仁兆镇为核心的历史民俗与田园农耕乡村旅游产品。西部胶莱河流域,适时发展新河、明村、崔家集、万家等镇的滨河生态旅游产品。系统培育大泽山、南村、云山、马家沟、旧店、古岘-仁兆等六个乡村旅游产品圈:(一)大泽山乡村旅游产品圈重点开发的项目和资源:1、山林山岳类:大泽山、天柱山等山地风景区。2、田园农耕类:五龙埠葡萄观光园、天池岭葡萄观光园、大泽山葡萄示范园、青岛高氏葡萄种植庄园。(二)南村乡村旅游产品圈1、滨河生态类:裕龙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2、田园农耕类:南村兰底美食文化旅游区、姜家埠大葱等有机蔬菜园。(三)云山乡村旅游产品圈1、山林山岳类:仙山旅游度假区2、滨河生态类:尹府水库生态旅游区3、田园农耕类:铁岭庄大樱桃园、古迹山大樱桃园。4、历史民俗类:云山景区及唐代大王桥遗址、九州环球影视城、蓝树谷青少年世博园。(四)马家沟乡村旅游产品圈1、田园农耕类:李园街道马家沟芹菜产业园(五)旧店乡村旅游产品圈1、田园农耕类:旧店苹果采摘园、郑家春满园蓝莓采摘园、祝沟小甜瓜采摘园。(六)古岘-仁兆乡村旅游产品圈1、历史民俗类:六曲山古墓群、即墨故城国家大遗址公园、汉王城。第四章 旅游节庆开发青岛市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节庆活动等乡村旅游节庆资源非常丰富,但开发深度还远远不够,潜在价值还没得到充分挖掘利用。对已有节庆活动,在提升其文化内涵的同时,应重点完善其硬件配套,系统配套餐饮、住宿、交通、停车、厕所等节庆活动设施;对潜在的节庆文化资源,综合采用经典回归、传统提升、提炼整合及无中生有等多种开发策略进行深度开发。各集群节庆资源及后续深度开发规划如下:一、崂山集群(一)现有旅游节庆活动北宅樱桃节、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枯桃花会、崂山茶文化节、崂山文化旅游节、北宅祈农大典等。(二)后续深度开发规划策划开发自然环境优美、文化色彩浓重的节庆活动专题园区,系统提升节庆活动的档次与品质。二、城阳及红岛经济区集群(一)现有旅游节庆活动城阳及红岛经济区现有旅游节庆活动主要有:红岛蛤蜊节、韩国料理美食节、青岛国际饰品节、山色峪樱桃山会、东夷渔祖郎君节、宫家村葡萄采摘节、城阳旅游文化节、城阳登山节、超然大枣节、大通宫庙会、青云宫庙会等。(二)后续深度开发规划完善街区场馆的主题文化特色,以餐饮为核心,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三、黄岛集群(一)现有旅游节庆活动黄岛区现有旅游节庆活动主要有:青岛国际蓝莓节、灵山湾拉网节、金沙滩文化旅游节、青岛音乐节及杜鹃花会、海青采茶节、九上沟及大崮樱桃节、六汪大枣节等。(二)后续深度开发规划围绕影视、音乐、动漫、游戏等,创意策划新的旅游节庆活动的主题。四、即墨集群(一)现有旅游节庆活动即墨市现有旅游节庆活动主要有:田横祭海节、妈祖文化节、马山文化旅游山会、天井山庙会、东京山庙会、鹤山柿子文化节、七级双塔庙会等。(二)后续深度开发规划重点补充各节庆场所的民俗景观与建筑环境,开发各类体验性的文化休闲娱乐活动内容,力争实现节庆活动常态化发展;增加各节庆活动场所的停车设施、渔家乐农家乐等餐饮住宿设施,系统提升其购物与度假功能。五、胶州集群(一)现有旅游节庆活动胶州市现有旅游节庆活动主要有:中国秧歌节、三里河桃源赏花会、洋河采摘节、胶州大白菜节等。(二)后续深度开发规划以民俗文化表演与生态农业采摘为核心,进一步丰富内容、完善配套。六、莱西集群(一)现有旅游节庆活动莱西市现有旅游节庆活动主要有:崔子范艺术节、环莱西湖自行车骑行比赛、莱西湖钓鱼节、店埠东庄头蔬菜节、马连庄甜瓜节、大青山登山节和瓜果采摘节等(二)后续深度开发规划结合大沽河滨河旅游的发展及休闲体育大会场馆设施的赛后利用,重点开发各类水上休闲运动旅游节庆活动;系统整合沿河两岸丰富的生态农业采摘资源,打造四季采摘旅游品牌。七、平度集群(一)现有旅游节庆活动平度市现有旅游节庆活动主要有:大泽山葡萄节、云山大樱桃节、明村西瓜节、马家沟芹菜节、平度肉牛大会、平度花生交易会、平度生姜交易会、平度旧店苹果交易会等。(二)后续深度开发规划围绕葡萄小镇发展,重点开发各类葡萄酒主题旅游节庆活动。第五章 乡村旅游商品开发为进一步提高旅游商品的设计品质、产业水平与市场推广能力,综合采取如下措施:打造以青岛礼物为核心、统一的旅游商品品牌运作机制;充分利用现代电子商务技术,开发统一的国际化营销平台;设置研发设计中心,培育高水平的创意创新人才;从销售渠道、市场推广等方面,对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强化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与假冒伪劣商品打击力度,强化市场管理;重点发展统一品牌下的连锁卖场体系、特色购物街区、前店后厂体验性销售店铺等,进一步拓宽旅游商品的销售渠道;综合运用网络等媒体资源、节庆会议等推广时机,加大推广力度,打造青岛特色旅游商品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各集群重点发展的旅游纪念品及土特产品、特色食品等旅游商品资源如下:一、崂山集群(一)重点发展的旅游纪念品崂山绿茶、崂山绿石制品等。(二)重点发展的土特产品及特色食品王哥庄大馒头、王哥庄豆腐、北宅樱桃、崂山仙胎鱼、崂山拳头菜、崂山土鸡蛋、崂山海底凉粉等。二、城阳及红岛经济区集群(一)重点发展的旅游纪念品青岛风光喜盈门毛巾、西城汇金属雕刻工艺品等。(二)重点发展的土特产品及特色食品周钦公牌流亭秘制猪蹄、城阳大面子(酱猪脸)、红岛花蛤蜊、山色峪樱桃宫家村葡萄节、超然大枣、韩国料理、城阳大仙桃等土特产品与特色食品。三、黄岛集群(一)重点发展的旅游纪念品辛安剪纸、天一园砂画、绿泽画院油画、泊里红席、琅琊窑手绘瓷、青花瓷水杯、金银珠宝活性炭等。(二)重点发展的土特产品及特色食品灵珠山芋头、老尹家海参、昱品海参、琅琊台酒、海青绿茶、老味道系列干海货、隆岳红茶、蓝莓制品、宝花和藏马山杂粮系列、西施舌等海产品等。四、即墨集群(一)重点发展的旅游纪念品即墨老酒、即墨妙府福寿双全老酒礼盒、金王香薰蜡烛、钱谷山绿茶、即墨刀币、田横砚、大欧鸟笼、葛村面搕子、即墨镶边、柳沟面塑、即墨布老虎、吕戈庄草编、即发海洋生物甲壳质内衣、琴岛牌温泉泥疗电热敷健康等。(二)重点发展的土特产品及特色食品即墨水煎包、馥郁斋麻片、田横西饽饽、糈糕与馥郁斋蜜三刀、窑头牌五香脱骨扒鸡等。五、胶州集群(一)重点发展的旅游纪念品胶州三里河黑陶、胶州布老虎等。(二)重点发展的土特产品及特色食品胶州大白菜、里岔黑猪、胶州湾杂色蛤、胶州羊角椒等。六、莱西集群(一)重点发展的旅游纪念品莱西彩绘葫芦等。(二)重点发展的土特产品及特色食品莱西水库淡水鱼、莱西山楂、南墅中华寿桃、莱西大板栗等。七、平度集群(一)重点发展的旅游纪念品宗家庄木版年画、高杰泥塑、高洪海芦苇画、佳饰工艺礼品、茶山状元红茶、茶山艺葫芦、茶山平安锁、高氏葡萄酒、仁禾大姜系列产品、芹菜礼盒、天柱山魏碑拓片等。(二)重点发展的土特产品及特色食品大泽山葡萄、马家沟芹菜、云山大樱桃、明村西瓜、樱桃西红柿、一品香烤鸡、店子火烧、兰底老烧酒、旧店苹果、麻兰油桃、蓼兰草莓、长乐冬枣、仁兆芋头、马家沟芹菜面条、石磨面、明鼎大包、桃花涧小樱桃等。第六章 乡村旅游市场营销一、市场分析青岛乡村旅游客源市场以青岛市内三区及城郊城镇居民为主,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季、夏季、秋季的节假日时间,以近郊崂山、黄岛、城阳及近郊的即墨等为主要旅游目的地,郊游游客数量及重游率较高。随着大沽河滨河大道的全线贯通,大沽河生态旅游轴将发展成为青岛市民周末自驾车休闲旅游的重要通道,乡村旅游向北部郊区延伸。随着青岛市对外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周边日照、烟台、威海、潍坊等城市的城镇居民选择自驾车到青岛城郊景区点休闲旅游的人群也越来越多。二、市场空间根据空间距离,将青岛市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划分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与三级市场,具体有:(一)一级客源市场以青岛市内三区的城市居民为一级市场的重点客源。以青岛城郊三区四市的城市居民为一级市场的次重点客源。以农村城镇居民为一级市场的补充客源。(二)二级客源市场依托济-青高速,即墨-海阳跨海大桥及青岛与烟台海阳的滨海大道,青岛-威海荣成的城际快速铁路等交通体系所构建起来的半岛观光圈,以日照市、烟台市、威海市、潍坊市这四个临近城市的城镇居民为二级市场的重点客源。以东营、滨州及临沂、枣庄、淄博、济南这六个周边城市的城镇居民为二级市场的次重点客源。以外地来青的省内外与国内外团队游客作为二级市场的补充客源。(三)三级客源市场以青岛城郊的乡村旅游特色产品、文化产品及主题产品等为依托,重点吸引山东省内西部远距离城市、环渤海经济圈内京津冀等地区的城市,长三角江浙沪等地区的城市,韩国、日本等海外客源市场中的专项旅游群体为三级客源市场。三、市场细分综合分析青岛市乡村旅游细分市场特点,从性别构成来看,男女比例基本平衡;从年龄构成来看,主要集中在青壮年及老年群体,重点为30岁到40岁之间的中青年人群体;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接受过大学教育的群体普遍出游欲望较强;从旅游者收入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工薪阶层;从游客职业构成来看,主要为公司职员,其次为离退休人员与学生群体。以青岛市主要的乡村旅游产品为核心,综合年龄、职业、收入水平及区域等因素,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具体如下:(一)田园农耕产品目标市场追求绿色食品的城市家庭居民;城市工薪白领群体;企业集体出游市场;寻根怀旧的中老年市场;专业科普市场;城市学生市场。(二)渔家风情产品目标市场中高收入的城市中青年家庭群体;中高收入的城市中青年白领与商务群体;自驾游俱乐部市场;外地来青的商务、会议、度假群体。(三)山林山岳产品目标市场讲究康体健身的中青年家庭居民与城市工薪白领群体;喜欢登山健身的老年市场;企业集体出游市场;自驾游俱乐部市场;城市学生市场。(四)滨河生态产品目标市场以中老年男性为主的钓鱼爱好者;城市工薪白领群体;自驾游俱乐部市场;城市学生市场。(五)温泉养生产品目标市场中高收入的城市中青年家庭群体;中高收入的城市中青年群体;企业集体出游市场;外地来青的商务、会议、休闲、度假群体。(六)历史民俗产品目标市场中老年群体;民俗、文化、历史等爱好者群体;宗教信徒群体。四、营销策略(一)整合营销以青岛市乡村旅游网为核心,全面推动市级-区市级-村(或目的地)级的三级乡村旅游网站建设,逐步完善其各项功能,实现建立上述全方位新型整合营销系统的目标。制作青岛市乡村旅游地图及青岛市乡村旅游指南等宣传品并及时更新,向青岛市民、外地游客及周边城市广泛传播与宣传青岛乡村旅游信息。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结合,开辟青岛市乡村旅游等专栏,定期刊登或播出青岛乡村游相关信息及游客反馈;制作青岛市乡村游系列专题片等,全面介绍并推介青岛乡村旅游资源与风光。对现有旅游节庆活动进行内涵提升与配套完善,同时深入挖掘城郊各区市独特的乡村资源,陆续开发出新的旅游节庆活动,有效拉动旅游消费、提升旅游形象。(二)针对营销旅游目的地根据自身旅游产品特色,多层次拓展营销渠道,如自驾游俱乐部、钓鱼俱乐部、书法绘画协会、老年大学与老年公寓、商务会议会展、大型企事业单位及教育机构等,针对特定市场需求特征,针对性的开发产品和宣传促销。(三)网络营销(1)建立青岛乡村旅游网网站,作为青岛乡村旅游网络营销的综合性平台,其中包含乡村旅游景点、旅游线路、预订系统、体验式互动项目等。(2)进行网络事件营销,对青岛乡村旅游重大旅游事件在网上宣传、推广,如大泽山葡萄节等,提高青岛乡村旅游的知名度。(3)与其它乡村旅游网站建立链接,联合营销,重点结合国家农业部中国魅力乡村等相关网站,加大青岛乡村旅游及其相关产品与项目的宣传与推介力度。(4)对网络营销加强管理,由青岛市旅游局牵头成立管理小组,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减少重复营销与营销资源浪费。(四)品牌营销结合山东省好客山东、好客人家及仙境海岸等旅游品牌,结合青岛市八大乡村旅游业态,打造沽河人家、道隐人家等乡村旅游品牌。(五)绿色营销在进行乡村旅游产品的宣传和促销时,通过信息传递,树立起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绿色形象。(六)个性营销乡村旅游营销特别注重与游客的沟通和协调,特别是游客与旅游从业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旅游目的地应建立起咨询服务中心、投诉建议服务、电话咨询服务、网络咨询服务、电话跟踪服务及导游全程服务等个性化服务平台,树立独特的服务质量竞争优势。第七章 乡村旅游配套设施规划基础设施、配套设施、服务设施等旅游设施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硬件条件与重要支撑,创造优良的旅游环境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一、连接性旅游基础设施(一)外部交通设施胶东国际机场已开始建设,建成后青岛将成为区域性的航空枢纽城市;青岛-荣成、青岛-日照-连云港、青岛-济南城际轨道铁路正在建设,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距离缩短;青岛邮轮母港正在建设完善中,银海、唐岛湾等游艇俱乐部已成规模,青岛-黄岛轮渡已全面转型为海上观光码头,其他各类游艇码头、游船码头及渔船码头建设也在逐渐完善,重点加强灵山岛、大小管岛、竹岔岛等岛屿及其对应海岸的旅游码头建设。在这些航运设施基础上,逐步增加海上观光与海岛旅游航线的开发。着重发展与完善公路交通体系,完善加油站点和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旅游服务功能,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建设。以滨海大道与滨河大道及高速路网为核心,在两环两跨八射八连一沿海(主干线布局)与四横一纵十二射(次干线公路布局)公路交通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青岛市区至城郊各区市之间的快速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大青岛一小时旅游圈,同时重点加强对一般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及景区点与中心城镇之间道路建设。如:青银高速新河出口修建到大泽山镇,增强北京、天津等大泽山葡萄客源市场地的游客可进入性。景区点对外连接道路,以生态、经济、简单的原则,按照乡村道路双车道规格建设,避免城市化道路及大量过境交通对原生态乡村田园景观形成不可恢复的破坏。针对没有公共交通、不能实现直达的乡村旅游点,在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关键旅游节点开通旅游公交,增加出游方式。青岛市的公路交通体系建设计划(见说明书)(二)乡村旅游景区点内部交通及入口区停车场设施乡村旅游景区点内部交通建设过程中注意道路设施与交通工具(汽车或电瓶车、船只、步行等)等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景区步行道路建设,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按照生态设施规划要求进行建设,材料就地取材,采用砂石、砾石、原木等体现自然特色的材料。游览道路根据需要,采取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的步道、林间小路、平缓台阶及马道、汀步、廊桥等形式。交通工具选择污染小、噪音低、有游览趣味的设施,如观光电瓶车、有轨小火车等。乡村旅游景区点停车场选址与旅游区保持一定距离,在乡村景观环境较为突出的目的地,在景区入口严格控制车辆进出,避免噪声、拥挤、空气污染等不良现象发生;在开发初期合理规划景区入口,预留足够空间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停车场大小根据空间大小、车辆预计数量、使用周转率等科学确定,对停车场及其周边环境进行绿化美化。二、配套性旅游基础设施(一)给排水设施乡村旅游目的地开发过程中,科学规划游览区、接待区、生活区、生产区及加工区,确定供水方案。排水采取雨污分流排放制,污水处理达到二级处理标准,处理设施布置在旅游区边缘或通过管网输送出去,生态农园等目的地根据情况实施污水的二次灌溉利用。设施规划建设过程中,对供水源地采取去除污染源、防渗处理等方式体现生态环保原则、保护当地生态链不受破坏。(二)电力通讯设施旅游区内高架线、通讯塔等设施规划建设,采取变电设备与电力线路入地并避开景观核心区的建设方式,公用电话亭的位置与造型设计,与景区环境相协调。根据景区点功能需求,增加蝶形卫星电视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宽带网络系统等通讯设施。(三)供暖供热设施景区点供暖空调与供热设施,综合考虑方便、节能、噪声、污染等因素,根据设施规模及游客需求量,选择中央空调系统或单体空调系统、热水循环系统或蒸汽供暖系统(大型度假区可采用)。(四)安全环保设施游览线路上的旅游厕所数量密度适中,有明显指示标志;厕所选址达到隐蔽、好找,厕所外形美观大方,建筑风格与建筑材料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达到景观化、自然化效果;乡村旅游点选择建设发泡式生态免冲厕所、循环生态免冲厕所、微生物生态移动厕所等生态厕所设施;厕所管理采用分片管理、定时清洁等措施,保证内部时刻保持干净卫生。旅游区内垃圾桶在游览线路上设置密度合理,位置靠近游客餐饮、休息的地方,采用回收型垃圾箱形式,垃圾袋环保并易于处理,垃圾桶外观与造型做到美观、新颖、生态、实用、坚固,与景区环境相协调;垃圾收集采取社区化管理模式,做到定时定点收集清运;垃圾存放区域与处理场选择远离旅游区、下风下水、地势低洼地方设置;对垃圾处理进行科学全面的管理,切实解决苍蝇、腐臭等问题,杜绝形成二次污染。加强旅游道路特别是桥梁、隧道、交通安全监督检查,对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旅游场所的特种设备定期开展安全检测。完善旅游安全服务规范,旅游从业人员上岗前进行安全风险防范及应急救助技能培训, 建立专门安全管理机构与小型医疗救护机构、配备专门保安人员及救护人员。旅行社、景区对参与高风险旅游项目的旅游者进行风险提示,并开展安全培训。景区加强安全防护和消防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旅游景区突发事件、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处置机制和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纳入当地统一的应急体系。三、公共旅游服务设施(一)游客集散设施设立专门的乡村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与集散中心,为青岛市民郊游提供系统完备的咨询与配套服务,将城郊乡村旅游点纳入到青岛旅游一卡通结算服务系统,在滨海大道、滨河大道及城郊县城与旅游乡镇等主要游客集散地建设区域性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在各旅游景区点建设游客服务中心,逐渐建成一个市-区-镇-点全方位的游客服务体系,在旅游咨询、宣传推介、紧急救援、旅游投诉、旅行代理、旅游交通、旅游购物等方面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二)旅游信息服务设施制定旅游信息化标准,加快智慧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建设,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积极建设市级、区市级、乡镇级及景区点乡村旅游网站,在青岛市旅游网站、区市与乡镇旅游网或公务网站、景区点旅游网站上开辟出乡村旅游板块,完善各级旅游信息中心和相关服务终端,开发乡村旅游预订网络和信息咨询系统,通过互联网、发布青岛乡村旅游产品信息与宣传推介信息、发展网上预订等旅游电子商务,综合提高青岛乡村旅游产业信息化水平。将通往旅游区标志纳入道路交通标志范围,完善指引、旅游符号等标志设置。对市区通往城郊各区市及乡镇的高速路口、干道道路与通往景区点的道路两侧,完善旅游导向指示牌系统,在主要乡村旅游景区点入口,设立导游图,景区点内部,设立游览线路导向牌。对导向指示牌示系统进行统一设计,使各个景点相对统一又各具特色。编制青岛乡村旅游导游手册、导览地图、宣传折页等宣传材料,在青岛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港口码头等交通枢纽以及旅游集散中心设置柜台,免费发放。四、目的地旅游服务设施(一)自驾车营地各个集群应尽快辟建特色自驾车营地设施(旅居全挂车营地和露营地),选择旅游景观较好、旅游空间较大、离核心景区点较近的海滨或山林环境,围绕森林营地、海滨营地、沙滩营地等规划建设,配套设置停车场、加油站、维修站、餐饮中心、汽车旅馆与宿营场地、购物中心等设施,增加观光、休闲、娱乐等辅助旅游功能。(二)旅游住宿设施因地制宜开发不同档次、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各类住宿设施。农家乐:以游客入户体验为核心,依托海滨与山林山地环境,开发渔村渔家乐、山村农家乐家庭接待设施,在已有山海人家、喜行渔舍等品牌的基础上,根据各区市乡村旅游特点,进一步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产品。农家乐设施在传统建筑风情、民俗文化色彩、内部环境卫生、统一管理等方面综合开发。乡村旅馆:选择小型家庭旅馆、中型私营旅馆、综合型专业旅馆、高档次星级宾馆等合适的形式开发建设,并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内部装修。度假村与度假酒店:打造出几个独具特色具有乡村风情的度假村设施。如:即墨温泉街道办事处应打破现在温泉度假酒店洋建筑扎堆、景观环境自然生态性较弱、文化内涵与底蕴较浅的现状,以传统民居、宫廷建筑等形式,结合绿化环境与水景环境,结合文化内涵的挖掘利用,建设出别具风情的自然主题、民俗主题、宫廷主题特色乡村温泉度假村;黄岛凤凰岛利用当地的海草房民居特色,改造利用原有民居村落,开发特色海草房度假村,结合现代元素与海草房元素,规划设计高端特色花园式度假酒店;崂山青山特色渔村利用现有背山面海自然生态环境、紧邻崂山优越区位、山村与渔村相统一、由高到底台阶式村落布局等优势,改造现有民居环境,打造山海度假村品牌;百雀林突破崂山旅游线上以生态观光与动物观赏为主的观光型生态园现象,以崂山民俗与道家养生为主题,将度假设施融入旅游环境,开发出融山林生态观光、山地休闲度假、民俗文化旅游、体育健身康疗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乡村度假产品。(三)旅游餐饮设施采用渔家餐厅、山味餐厅、自助餐厅、特色烧烤餐厅、特色小吃餐厅等形式进行开发,根据需要配置茶馆、酒楼、咖啡店、冰饮店等休闲餐饮设施,餐厅采取生态主题、观景主题、文化主题等形式,表演当地音乐或歌舞增加就餐乐趣。餐饮设在旅游设施集中的服务区或旅游线路上,避开旅游核心区并采取严格统一的污水、污物处理措施,避免生态环境污染。(四)旅游文化娱乐设施利用青岛的山地、山林、海洋、海滩、海湾、海岛、河流、水库、温泉环境,在红岛赶海拾贝、竹岔岛垂钓、城阳登山健身、即墨泡温泉与滑雪等现有产品基础上,将娱乐活动融入景区开发建设,围绕赶海、垂钓、登山、农耕、野餐、潜水、冲浪、沙滩运动、划船、赛艇、漂流、航空、蹦极、洗浴、天文、写生、考察等主题,开发系列休闲娱乐旅游设施,对红岛赶海拾贝、竹岔岛垂钓、城阳登山、即墨泡温泉与滑雪等娱乐产品进一步完善;利用崂山道教音乐、即墨柳腔、胶州茂腔等民俗音乐文化资源,开发音乐与舞蹈文化娱乐产品,发展民俗主题游乐园(如完善即墨七级双塔民俗园、辟建崂山民俗文化园等)等项目;在乡村旅游度假地,设置功能齐备的茶楼、棋牌室、健身房、洗浴等设施。(五)旅游购物设施重点以统一评级、统一授牌的特色旅游商品专卖店,在各乡村旅游景区点布局,对进货渠道、销售价格、服务标准、游客投诉等进行统一管理。在游客集散中心、博物馆、展览馆、旅游餐厅、旅游宾馆设置旅游购物专柜。利用采摘园、生态农园、科技示范园的蔬菜大棚与蔬菜基地、农作物基地、瓜果基地等乡村旅游点设施,和参与式采摘活动结合,以采摘(如平度大泽山葡萄节)、农作(如胶州洋河采摘节)等形式扩大以特色农产品为主的旅游购物场所。第八章 乡村旅游环境保护一、保护战略青岛市正在积极推进以大沽河为生态中轴,以环胶州湾区域为核心,以东部崂山、北部大泽山、南部大珠山、灵珠山为生态屏障,以海岛、湿地、自然保护区、水库涵养区、风景名胜区等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功能、网络化全市域生态体系的建设。对生态环境良好、没有遭到破坏的景观资源,严格保护;对已受到一定程度破坏的资源,如大泽山山体等,通过整治、改造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