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沿海地区蔬菜可持续生产及设施园艺技术.doc_第1页
东南沿海地区蔬菜可持续生产及设施园艺技术.doc_第2页
东南沿海地区蔬菜可持续生产及设施园艺技术.doc_第3页
东南沿海地区蔬菜可持续生产及设施园艺技术.doc_第4页
东南沿海地区蔬菜可持续生产及设施园艺技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東南沿海地區蔬菜可持續生産與設施園藝技術李式軍(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 南京 210095)摘要:回顧了國內外可持續農業發展經驗,根據長江三角洲的生態、經濟、技術和市場流通條件,特別是加入WTO後對優質蔬菜等農產品的需求,提出了發展本地區蔬菜優質高效可持續發展的對策。關鍵字:東南沿海地區;蔬菜生産;可持續發展 我國東南沿海地區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於傳統農業加速向依靠化肥農藥投入的現代集約農業轉化,糧食與人口同步增加而有餘,人們的生活水平已從溫飽跨入小康,特別是80年代以來,由於工業化、城市化和小城鎮化的加速,耕地面積不斷減少,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災害性氣候頻繁,居民因食用蔬菜等食品引發的農藥中毒事件屢有發生,人們的環保意識日漸提高。再加上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我國即將加入WTO爲契機,國內外都在遵照地域、資源優勢和和比較效益進行農業結構的調整。技術密集型的蔬菜業預期將成爲本地區農業和農村經濟及外向型農業中的支柱産業。爲滿足國內外市場對安全健康蔬菜等農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以不破壞環境和資源爲基礎的優質、高效的蔬菜等農產品的可持續生産已提上重要議事日程。1. 國外可持續農業發展回顧 早在20世紀初,許多國家學者就開始尋求農業的發展與資源、環境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道路。英國植物病理學家Horward首次在食品生産上使用“organic”這個詞。1924年德國哲學家Steiver倡導的“生物動力農業”,1940年瑞士的Mueller和Rush倡導“生物農業”,1935年日本人岡田創導“自然農法”。1971年美國土壤學家Albreche首先提出“生態農業”,在國際上都很有影響。雖然各國學者提倡和推廣的有別於常規農業(又被稱爲石油農業)的各種新農法其名稱各異,技術途徑側重點不同,但其共同點都是強調“人與自然秩序相和諧”的哲學理念,強調適應自然而不是干預自然。 由於20世紀常規農業過分依賴的化肥農藥等化學合成物質對環境、資源、食品及人體健康産生的種種危害。70年代以後,石油農業的各種弊端逐漸暴露,全球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提高食品安全性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1972年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在德國正式成立,目前有115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團體參加,我國也有17個IFOAM成員。但由於上述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等只強調環境與生態平衡,完全排斥化學能的投入,使農田養分難以平衡,産量降低,缺乏經濟可行性和大面積推廣價值。因此,尋求一種既不反對化學能投入,又強調資源、環境保護,並能滿足人類需要和農村發展相結合的農業,可持續農業就應運而生。1991年聯合國FAO正式提出“可持續農業與農村發展”戰略,並在聯合國成立了世界可持續農業協會(WSAA),主張管理和保護自然資源基礎,並調整技術和機構改革方向,以確保獲得和持續滿足當代人和今後世世代代人的需求,這是能保護土地、水、動植物遺傳資源而不會造成環境退化,同時技術上適當,經濟上可行,能夠被社會接受的農業生産方式。1992年聯合國在巴西召開了“環境與發展”世界首腦會議,將“可持續發展”作爲未來全球共同的發展戰略。此後,世界各國都加快了可持續農業的發展步伐。2. 我國可持續農業的興起 50年代前中國的傳統農業從不或很少使用化肥農藥,隨著60-70年代人口劇增的壓力,在農業上大力推廣化肥農藥投入,發展現代集約農業技術,使農產品産量迅速提高,基本上解決了12億人口的溫飽問題,專家估計化肥在農業高産中的貢獻率爲47.3%,但也帶來了生態失衡,環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問題。進入80年代,我國農業生態學家大力呼籲發展生態農業,在全國各地建立二千多個生態農業試驗點,爲合理利用資源、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做了大量的示範推廣工作。1983年農業部原植保總站率先在長江流域滬、浙、蘇等七省市組織了“無公害蔬菜生産技術開發與應用”協作專案,其成果通過有關省市質量標準局立項成爲地方標準實施,影響頗大,迄今本地區廣大幹群仍沿用“無公害蔬菜”這一俗稱來度量蔬菜産品殘留農藥、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是否超過國家所允許的含量。1989年,農業部成立“綠色食品辦公室”,將無公害蔬菜納入綠色食品範疇,1992年正式成立“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全面負責制定方針政策、規劃與管理商標標準和各項相關質量標準,並形成分佈全國各省市的分支機搆與管理、技術監督網路。目的是通過開發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保護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提高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的質量,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綠色食品共分二級:AA級標準是在生産過程中不允許使用任何有害化學合成物質,與國際有機農業接軌;A級則允許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物質,把無公害蔬菜生産提高到一新的水平。綠色食品要求産地生態環境質量符合規定標準,按特定生産操作規程生産、加工,産品質量及包裝經檢測符合特定標準才給予認證和商品標誌。截至1999年已認證1353個産品,其中A級占1340個,蔬菜類占226個,産地監測面積達3563萬畝,年銷售額302億元,淨利20億元,出口額10.8億元,爲企業、農戶和社會創造了巨大的效益和財富。同時,國家環保總局也在1994年成立有機食品發展中心,負責全國有機食品的審查、頒證和培訓,目前已認證100個産品,1998年出口額達1000萬美元。有機食品在生産過程中不採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産品,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殺蟲劑、生長調節劑和飼料添加劑,而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建立和恢復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和良性迴圈,維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雖然80年代以來,本地區和全國各地都建立了一批生態農業示範園、無公害蔬菜和綠色食品生産基地及有機食品生産基地。但總體而言,蔬菜等農產品的農藥、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的超標現象嚴重,不僅影響國內消費者的健康,更威脅著參加WTO後蔬菜等農產品的大量出口創匯。不失時機地全面啓動優質高效的無公害蔬菜生産已刻不容緩。3. 蔬菜的優質高效可持續生産 地處人多地少、經濟發達的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蔬菜生産,如何在全國蔬菜初步形成大流通大市場的供求基本平衡,豐年供大於求的競爭中可持續地發展,已成爲亟待探討的理論和實際問題。 3.1堅持發展優質高效的精品蔬菜爲目標。根據當前國內外市場食品消費的新趨勢,本地區蔬菜生産要轉變爲提高品質和效益爲主的高度集約經營。江蘇省已提出樹立長期的精品戰略目標。即名優品種、精良品質和名品牌效應。這裏所指的品質,當前最爲重要的是衛生品質,即産品殘留的農藥、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含量不超標,而不僅僅是營養品質和外觀商品品質。還要遵循省工省力、高效率、高經濟效益的原則。要充分發揮地域與資源優勢,揚長避短,發展名特品種,如適於城郊發展的小青菜、塌棵菜、菜心、生菜、冬草莓、甜玉米、蕹菜、莧菜、細香蔥等等,適於農區的洋香瓜、小西瓜、西洋南瓜、苦瓜、大白菜、青花菜、花椰菜、甘藍、綠蘆筍、食用菌、各種水生蔬菜和適宜的創匯蔬菜等,以期在國內外市場競爭中具有名品牌優勢。 3.2全面啓動綠色工程,生産綠色安全健康蔬菜産品。根據國內外消費者追求安全健康食品和回歸自然的消費意識,有機食品、天然食品、功能性食品、方便食品和本地市場的食品多樣性等又是21世紀國際食品市場的幾大發展趨勢。因此,本地區必須加速發展無公害蔬菜、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蔬菜的生産。 有機農業與常規農業相比,所占的份額雖少,但發展前景看好。目前,歐盟各國有機農業僅占全部農業用地的2%左右,但銷售總額已超過50億美元,並以每年30-40%的增長率在發展,爲發展中國家有機食品的出口提供良好的市場。由於有機農業尤其在轉換期減産幅度較大,歐盟許多國家爲鼓勵農戶發展,採取政府補貼的做法;又據調查表明,一般的消費者對有機食品僅可接受高於常規食品20-30%的價格。可見,要使有機食品在本地區市場上佔有一定的份額,還需加速研究其活勞力、農業資材投入大,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轉換期效益、品質、産量和總體經濟效益趕上或超過常規農業等關鍵問題,以爲發展具我國特色的有機農業開創新局面。目前宜抓緊時間選中遠郊有機肥源充足的地區進行轉換期培育,爭取早日作爲出口創匯或本地區部分高收入階層和嬰幼兒食品試作。 綠色食品在本地區已有近10年的發展歷史,其産前、産中、產後作業都已有規範的質量標準,成品價格以超過常規産品20%左右的水準已被消費者接受。因此,無公害蔬菜和綠色食品蔬菜乃是本地區可持續蔬菜生産的主要形式。 3.3把設施園藝發展成本地區農業中的一個主導産業。本地區土地勞力成本相對較高,要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發展資金、科技、勞力密集型的設施栽培是優選專案。因其産出一般高於大田作物8-10倍、露地蔬菜的2-3倍,從資金可投入力度和産品高附加值的可接受程度來分析也適於經濟發達地區發展。更重要的是它是抵禦冬夏災害性氣候的有效手段,宜作爲本地區農業中的一個主導産業和現代集約持續農業來發展。 3.3.1全自控現代加溫溫室。從節能節本角度看,本地區屬亞熱帶,熱資源豐富,溫室作物生長周期快,能耗低,經濟、技術和市場流通條件較好,適於現代溫室的發展。從浦東孫橋園藝場等引進國際一流的現代溫室及其配套蔬菜生産技術運營成功的經驗表明,現代化的設施只要配合高科技的生産技術管理和現代化的農業企業運營,可創造出較常規農業高出十多倍的優質農產品産量和經濟效益。今後如能在引進具有國際一流的保溫採光工藝技術和溫室環境全自控的軟體技術的基礎上,提高其夏季自然通風降溫性能,進一步降低能耗和成本,創造全新的國產化冬夏兼用的亞熱帶型溫室,成爲本地區未來蔬菜花卉設施栽培的主要形式。就目前而論,由於其對管理人員素質、經濟、技術、市場流通等條件要求很高,宜於一些國際化城市的城郊結合部作爲生産、觀光和教育培訓相結合的現代都市農業,在充分論證基礎上適當發展。 3.3.2塑膠大棚。包括單棟和連棟大棚。冬季利用多重覆蓋生産冬春茬和早春茬蔬菜,夏季則進行遮陽、避雨、防蟲覆蓋栽培,是本地區設施栽培的主要形式。近年來本地區正在研發適合冬夏兩用的亞熱帶型溫室大棚,在風、雪荷載能安全支撐的原則下,正在向高大化、連棟化方向發展。外遮陽、噴霧降溫、頂側通風等夏季自然降溫設計不斷改進。品種茬口安排上增加了效益高的冬春茬和夏茬蔬菜設施栽培的比重,利用水稻後作進行優質瓜果的大棚生産,已成爲本地區農區優質高效蔬菜生産的顯著特色。 3.3.3網紗(防蟲網)栽培。特別適於易受蟲害的本地區夏季小青菜等速生蔬菜的栽培,使人們能夠吃到“放心菜”,是一種適於推廣而高效的環保型農業技術。 3.3.4避(防)雨棚、遮陽網等夏季設施蔬菜栽培。本地區夏季經常受澇漬、高溫、暴雨、颱風和病蟲危害,防雨棚、遮陽網覆蓋簡易而有效降低覆蓋空間的濕度和土溫,減輕病蟲害和熱傷害,使許多原本夏季無法生産的蔬菜和水果實現了反季節栽培,豐富了物種多樣性,提高了經濟效益。 3.3.5無土栽培。由於其能有效控制地下部介質和地上部環境條件,便於實行立體栽培和有效防止連作障礙,從而可獲得高額産量和優質產品,且不受時空限制,各類非可耕地都可設置。近年利用農業廢棄物合成的有機栽培基質被用於無土栽培,這種節能、簡易實用而高效的無土栽培技術在本地區很有發展潛力。 3.3.6地膜覆蓋和無紡布浮面覆蓋技術。地膜可增加土溫促進生長,現已開發出銀灰色、紫外線放射膜具有驅避害蟲的作用,還有夏季隔熱性強的反光降溫膜、防除雜草膜和可降解膜,成爲節能實用高效的簡易覆蓋技術;利用無紡布浮面覆蓋冬春作物防寒、防霜、防凍,提高冬春作物的産量品質,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宜積極推廣應用。 3.4加快發展國產蔬菜種苗業。種苗是可持續農業的源頭和根本,是21世紀農業中的關鍵産業。目前本地區高檔的設施專用品種、創匯蔬菜品種種苗多被外國種苗公司壟斷,令人擔憂。要有緊迫感和責任感,改革營銷體制,加速國產優質種苗工程的啓動,採用高科技和常規育種相結合的方法,加速選育優質高抗的新品種(含砧木品種),重視具有本地區特色和優勢的十字花科、茄果類、水生蔬菜等名特優蔬菜優質高抗新品種的選育。並在種苗繁育方面,推廣離體培養脫毒快繁等微繁技術和工廠化穴盤育苗技術。 3.5大力推廣實用可持續蔬菜生産技術。包括合理輪作換茬,實行稻菜、水旱輪作,利用生化他感作物拒避病蟲雜草;增施有機肥,配方施肥,減少化肥用量的培肥技術;充分利用農業廢棄物、禽畜糞便開發無臭無毒輕量的商品有機肥、生物菌肥等。採用綜合病蟲防治技術,以生物、農業和物理防治爲主,在化學防治上,絕對禁用高殘留的劇毒農藥,科學安全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應用抗病蟲品種和嫁接換根防病技術;提倡利用性誘、天敵和生物農藥以及光選擇性農膜、銀灰膜、近紫外線去除膜抑制某些病蟲害以及超微煙霧噴灑機的應用,利用光熱消毒設施土壤,在設施栽培中提倡膜下滴灌,畦溝覆蓋,防濕防病。利用熊蜂、蜜蜂、花虻授粉代替人工生長激素處理技術;實行棚室通風出入口設置防蟲網及嚴格防疫隔離等。由於本地區勞力成本相對較高,爲使年輕後繼者樂於經營農業,宜推廣設施化、機械化、自動化和省工省力技術,諸如工廠化穴盤育苗、無土栽培、芽苗菜和食用菌工廠化生産,導入耕耘機、多行移植機、鋪膜機、自動噴滴灌和自動噴藥消毒裝置、采後清理分級包裝機械等。 3.6提高產後處理技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