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窍门.doc_第1页
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窍门.doc_第2页
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窍门.doc_第3页
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窍门.doc_第4页
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窍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转)乒乓球正手攻球正手近台攻球是很多技术动作的基础,这是许多专家和资深球迷的共识:即使是世界级的选手在比赛之前也要先对练一会儿,借以热身、熟悉球性、适应节奏、找到击球的感觉等等。正手近台攻球的技术动作大体是这样的(以右手为例):近台站位,上身前倾,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脚间距约与肩同宽。当来球落台时,转腰引拍,拍形稍前倾,在来球上升期击球,击球点在身体右前方约30度,击球后重心从右脚转向左脚,小臂收缩自然挥至面前略偏左。自己从学会这动作就是这样练的,也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一次在一个球馆给一个小孩喂球,基本都送在他的正手,弧线大体与球网同高。但见这小孩的手先在台外往下一放,在球的下降期,肩膀和大臂往上兜,然后抬肘向前下方压,动作稍快稍用点力,这球就出界、下网,每个球不过勉强打三两板而已。教他把手放在台内,拍形稍前倾向前击球,但他依旧加了向上的动作,屡教不改。问他为什么,他说,球这么低,我加了向上的动作球还下网,只向前肯定更加不行。好像是有点道理?我思考了一下,在纸上画了一个示意图,如此这般地讲给他听。重新开始,小家伙放松下来,以借力为主,降低手的动作幅度,尽量以腰带手,在球的上升期触球。这下大有起色,基本上每个球能打十五六板,最多的能打上三十多板不失误。这以后我就思考,很多成年人学球,因为一些想当然的认识,正手击球的动作都是肩向上耸,大臂向前上舞,然后再抬肘向下压,速度一快就碰不上球,力量一大就出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从这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在不考虑来球旋转的情况下,一般地,来球弧线与台面形成的夹角(借用光学的术语:“入射角”)约等于来球弹起的弧线与台面形成的夹角(“反射角”)(注,由于重力的作用,一般“反射角”要略小于“入射角”,不过这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推而广之,球在拍面上的反弹亦然。这样,当我们在来球上升期以近乎垂直于台面的拍形触球时,不光可以借上来球的弹跳力,球在拍面上的反弹弧线是向前上的!一般来说,来球要越过球网,则反弹的高度大体总要有十一、二厘米左右,这就足够了!只要以适当的力量向前撞击,则球自然会过网,无须额外再加向上的动作;但如用力过大且不加摩擦,则球有可能出界。许多成人的击球点多在端线之外,由于动作过大且复杂,往往是在下降期触球,用力方向又以向上为主,以为这样可以把球向上带。但是,不向前迎球则拍与球的正压力小,不足以将球摩擦向上,下降期与拍的入射方向是向下的,反弹更是向下而去了。从这个角度顺便说一下弧圈球:如果是在下降期拉球,则必须有足够向前的速度给球以适当的正压力以保证足够的摩擦力,同时又必须有足够向上的力量以保证克服球的下坠力。所以,一般地练习近台攻球,开始可以不必说太多,只要把球拍放在台面以上,找到来球落点,拍形垂直于台面,在上升期(大概跳起比网子略低时)迎上去触球即可,视来球弧线高低和旋转略微调节拍形,力量无须太大,用腰带一下,以借力为主,甚至几乎看不出手的作用。当然,熟练以后,可适当向前(因为是上身前倾,所以感觉上是向上,实际是向前)收小臂,以短促的爆发力击球,发挥快攻的特点。球友们理解理论之后,真正需要的,其实是学习“最直接、有效的练习的方法”。这个方法必须是简单明了,还要有层次的划分,让球友只要照着方法循序练习,就能按部就班一次就练对。这半年来我从指导球友们的经验得知,就算我站在他们面前不断地讲解、示范,效果仍然有限。事实上我已经试过了非常多的方法,一直在实验、苦思,想找出答案。就像科学家一样,实验再实验。这也是我为何看到網友 云中客先生的文章后,会有这么多的感触。(有興趣我可以轉貼)到了今天,我已经很有把握,在一两小时内,就能引导球友做出正确的近台正手攻球的基本动作程度再差、动作再怪,也难不倒我了!呵呵接下来我会把几个练习的方法跟大家分享。职业球友的练习,是从脚、腰开始才是手,而业余的,却行不通。试了很多次,难度太高,学习时间较长。我最后实验出的方法,会是从手开始,再来是腰,最后才是脚.先让我来整理整理近台技术、正手攻球的基本动作的三大关卡。正手攻球第一关借力击球说真的,这真的是正手攻球的精随所在。学会借力击球之后,正手攻球就已经学会了百分之八十。不会借力击球,谈再多“以腰带手、小臂不要主动发力、重心转移”都是白谈。而真正体会到借力击球之后,小臂动作就会很自然地温和起来,腕部也会自然相对固定,拍子跟球的撞击就会打透,声音就清响,不再会胡乱磨擦。再快的来球,都能轻易“快速截击”。学会借力击球,自然也就懂得控制最佳击球点。这些都对了,你就再也不会把手后拉去引拍,也不会总是要等球出台才能击球这就是为何我说,借力击球,是通过正手攻球技术的第一关了。这是多么重要啊!正手攻球第二关以腰带手小臂动作正确了,不乱发力了,腕部、大臂都固定住了,再谈以腰带手,就变得非常轻松容易。这是第二个关卡。运用转腰击球的真正涵义,就是不让你乱发大臂力量。转腰速度快,柔和稳定,可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也可以以快制快。就如网友所言,以腰带手来“截击”弧圈球。呵呵,这是轻松无比的事情。各位可能没想到,克制弧圈球的技术之一,“快带弧圈球”,就是近台正手攻球的变化型。七早八早就解放大臂?解放腕部?那肯定是大绕远路,事倍功半。打起球来,累啊!正手攻球第三关重心转移学会借力击球,以腰带手正手攻球的基本要义,就剩下重心转移这回事了。这关就简单多了。重心转移就是讲腿的动作。除了腿腰发力的配合,正手攻球也要借助重心转移的方式来控制击球方向。转腰带手之余,让身体还有往击球方向前迎的力量。对以上要义都能体会之后,接下来我会引导大家,如何实践。请大家先放空自己,跟着我的方法练习看看,只要几小时的时间,保证会让您有所收获。借力击球练习许多文章都提到,正手攻球必须借力使力,利用反弹力量来击球。怎样才算是借力呢?听起来容易,但是一上台,身体不听使唤,手臂太早发力,或者,击球点太晚。明明是台内的球,却等它弹出台外才去击球。知道要去借力,身体就是不能配合。我示范给很多朋友看,他们就是看了一百遍也做不出来。原来关键不是他们不知道要去借力,而是不知道怎样才能借力击球。想借而借不到。后来我想出一个办法,来让球友们轻易就能体会借力击球的要领。1.预备姿势:身体靠近桌台边缘。越靠近越好。就算贴着桌边也没关系。勇敢靠近桌台!2.身体稍微前倾,肚子内收(是彎腰哦可不是叫你駝著背),两脚与肩同宽,两脚站立要左脚稍前、右脚稍后。3.把手伸入台内,小臂与大臂夹角约110度,控制拍子的高度越低越好,比网子低更好。拍面竖起垂直于地面(小臂一定要伸入台内)。4.请朋友在桌子对面发球,过来你的正手位置。球速不能太慢,球带点上旋即可,不要发下旋球(麻烦找发球利害一点的,球的落点、速度要够稳定)。5.把拍子当作是一面墙,让球来碰拍子,不可用手臂出去击球,让球自己反弹。6.不可以提高拍子高度来碰球,请把拍子逼近球的落球点,来碰球。如果碰不過網代表拍子離擊球點太遠請往前站些(不是把手伸長! )7.注意一定要用碰的!否则此练习就宣告失败。8.只要拍子足够接近球的落球点,你可以发现,只用碰的球就能轻易过网,而且球带有弧线。请重复以上动作,直到每一颗球都能顺利碰过网。不要求碰进台,只要过网即可。熟练之后,可以控制拍型前倾角度来使拍子可以把球碰进。不要偷偷退台喔!请贴近桌台,勇敢地往前站!呵呵,过关了吗?恭喜您。那要开始练习收小臂了吗?不请把整只手臂固定好,别动!还没轮到它呢。以腰帶手练习9.延续以上碰球的要领。请把整只手臂固定好。当然,手腕肯定是不能乱动的!简而言之,先把整只手“残废”掉。10.光是碰球没力道?来点儿劲吧。且慢!怕您手臂乱动,破了功。请用左手抓住右手大臂!没办法,我信不过您,哈哈,买个保险。11.手臂都抓住了,怎么动啊?嘿嘿,别忘了,您还有腰啊!就用腰的转动来让拍子前后移动碰球!一开始慢一点,慢慢来,温和一点。12.大臂被抓紧,如果乱动,你的左手马上会知道,请立即处罚右手!捏它一把,警告它不要乱动。如果您控制得好,用腰转动控制拍子前后运动,就能轻易把球碰过网,而且腰转的速度,就能控制球速。呵呵,这就是以腰带手,借力击球了。12.耶不知不觉,您已经连过两关了!继续练!把转腰的节奏感觉出来(左手继续抓住右手大臂,球还是用碰的)。13.以上动作都顺畅了,您可以慢慢地挥动小臂来控球。慢慢挥喔!不要搞什么收缩加速,因为光借力击球,以腰带手就很够了。您会发现:好象是腰在击球,而不是小臂。小臂作用,只是拿来微调用呢!谁说要退台才能击球?您这不就做到了手在肘前,手在台内,手不后拉(大臂被抓住了,您还能后拉?那不是你骗我,就是你欺骗你自己了),击球点也在台内,低的球也不需要摩擦過網.转腰引拍,以腰带手击球,以力借力哇,全做到了!神奇吗?重心交換练习14.先徒手练习重心交换的动作,转腰小臂动作先省略. 15.上半身一样保持前倾肚子内收两脚站立与肩同宽. 16.利用两腿弯曲程度的不同,把臀部右側移动到右脚跟的上方!此时上半身姿势必须保持直立否则会变成扭屁股.有感觉右腿比较吃力左腿比较虚浮吗?呵呵那就对了! 17.同样的,把臀部左側移动到左脚跟的上方,你会感觉到左腿吃力右腿虚浮. 18.重复16 17的动作呵呵这就是重心交换啦. 19.熟悉重心交换的动作之后,把转腰动作配上去!腰往右转的时候又配上重心右移的动作, (控制臀部位置就对了) ,腰转正的时候就把重心往左移动.熟练了你就可以请人发球给你试试看了!可别又忘了以腰带手借力击球的要领喔!错了就请重头练起吧!击球点练习正手攻到了一个地步,可以这样练习:站位先靠近桌边,跟对手来回对练(用腰打就够小臂不必发力球速中等) ,然后每打几球就退一步,球速不变,对手发力也保持不变.退到中台之后再往前进.这主要是让您练习控制击球点.另外,越是远台的正手攻,有正确用腰带手的打法比拉大臂的方式还要稳定省力!正確的正手攻正手攻一定要先能做到完全不带摩擦,撞击声要透!撞不出声音的正手攻,姿勢上铁定是出了问题.如果您还是压抑不了拉大臂的方式打球,腰没感觉,小臂不出力就打不好,每一球都得退台拉不摩擦打不过网.呵呵,那就请您按着帖子的练习方法试试看吧.还得提醒一点,正手攻球的基本动作绝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每次都得练习.如果上台对练发现不对劲就请重新练过.不要急着找人比赛.小弟我每次都会先找人对练近台正手攻球基本动作,顺手了来加摩擦退台.周遭碰到的业余球友已经没几个人正手攻比我标准,但是我仍坚持每次都练.毕竟我们是业余出身,定型不容易,就像是医院的患者.要定期服药复建的呵呵.所以不要一天两天练顺了,就以为神功练成.还远的呢.想直接跳级练拉球弧圈?算我求求你.转腰都不会,再怎么练也是旁门左道.前冲不够冲,加转不够转,那还不如打正手攻以快制快以快制转呵呵.為何要練正手攻球基本動作?我的心得是,腰是乒乓技术中最重要的基础,任何想要增大击球质量的动作,如小臂、手腕,甚至是大臂加力,都应该建立在转腰发力的基础上。就如盖房子,腰就是地基,有了稳固的地基,才能再把墙壁、梁柱一一盖上去。为何大家这么强调从近台快攻来建立腰的基础?我想原因就是,近台快攻基本动作的练习可以暂且把全身肌肉都放松,所以多余的动作(挥大臂、耸肩、抬肘、手后拉、挥拍过左耳、引拍太高、翻拍、乱使腕力、上半身晃动.等)都去除,只用转腰+重心转移的力量就能轻易把球打了过去,小臂只要微调,不需要发力。正确地练习近台快攻基本动作(在此强调“正确”两个字),可以让你养成转腰的习惯,多余的动作就会慢慢去除(无法短期去除),就如倒吃甘蔗般越来越甜美,动作越来越顺畅,发力也就会越来越合理,达到击球快速稳定、发力集中、快速还原、收放自如、四两拨千斤的境界。不过这是慢慢养成的,不是练了一天两天就能成事;要有恒心毅力。直接从拉球动作来感觉用腰是比较难的。因为拉球靠腿、腰、肩、大臂、小臂、腕、指力等发力传递,不像近台快攻基本动作那样单纯,很容易一个环节错误,就给练错,不小心就走回头路,或者误解,感觉错误。要理解腰的动作也比较辛苦,容易绕远路.毕竟许多业余球迷都打了好几年的球,要直接从拉球动作去改,真的很难很难。先看一段话:“当前纯击打的正、反手攻只是在基本功训练时才必须用得到,实战中传统的攻打技术早已被拉攻技朮基本取代了”!上面这段话是一位高手说的。我们在初学正手攻球的时候,开始是以撞击为主,也就是纯击打。当我们正手攻球熟练后,能够对攻3、50个球后,就应该加力打了。但是,加力打往往会将球打出台。正面撞击的速度大了,球速快了,球就容易出台。那怎么办呢?上面那位高人告诉了我们:“拉攻”!什么是“拉攻”?就是带有摩擦感觉的正手攻球,不是纯击打式的正手攻球。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呢?因为有的人对正手攻球的转腰、挥拍高度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有人说正手攻球的转腰幅度要大一些、挥拍到眉心附近。有人提出相反的观点,认为近台转腰无法太大,挥拍的位置依势而定,触球后,挥拍只是顺势而为,不必过于追求挥拍结束点的位置。还有人认为,正手攻球,球怕撞击球,如果挥拍到眉心,势必力量很大,会将球打到台外面。其实,大家的观点都有道理。只是站在不同方面,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初学者,开始练习正手攻球时,挥拍速度慢,教练要求挥拍到位(挥拍到眉心),转腰要明显,这是为了保证初学者的动作做的充分些,做的能够到位些,为以后的技术进阶打下良好的基础。当正手攻球的动作熟练后,需要加力了,这时的正手攻球动作幅度就自然减小了。而当你要加入摩擦,逐步过渡到学习弧圈球技术时,就会发现,你的动作幅度又大了起来。这就是辩证法中说的否定之否定理论。我们看教练在与学员正手对攻练习时候,挥拍和转腰的幅度并不是很大,一方面可能是为了保证回球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是教练用的是纯击打式攻球,回球尽量不带摩擦(特别是直板握拍的教练,握拍使拍头朝下,如果加入摩擦,容易带有侧旋),以使学员能够更加容易回球。我在练球的时候,大家也说挥拍的动作不大(当然,不是教练的那种动作不大)。当时,自己觉得身体的协调性不错,转腰也可以,击球的动作也稳定呀。对此,百思不得其解。自从大家提出我的正手攻球的问题后,我就注意研究、刻意改进!但我的实践结果表明:正手攻球的动作不能太大,特别是在近台。如果退台,就可以把动作做的稍微充分一些、明显一些!还有,我看我们这的教练的正手攻球动作也是收臂、转腰、重心转移不明显,动作都很小!难道说教练们也不懂?!他们是出来混饭吃的?!我认为,近台的正手攻球如果把动作(当然,也包括转腰和重心转移动作)做的十分充分或者说是夸张,结果只有两个:一是把球打飞了;二是动作就要慢,是碰球或者说是挡球,击球时机晚。另外,是不是还有别的原因呢?我尝试稍微退台练正手攻球,觉得还是可以把正手攻球的动作打的更大一些,但还是达不到动画里的标准。使我恍然大悟的是下面的三件事:1、一天,我在练习正手攻球的时候,我加入了一些摩擦成分,动作立刻就便得大一些了!我恍然大悟:原来,那些动作比较大的动画,其运动员都是在攻球的时候,有摩擦的成分在里面!2、我看到了那位高手说:“当前纯击打的正、反手攻只是在基本功训练时才必须用得到,实战中传统的攻打技术早已被拉攻技朮基本取代了”!拉攻技朮的“拉”的含义,想必大家都知道,就是摩擦,它不是直接撞击,它不是直攻球!专业运动员早就知道“传统的攻打技术早已被拉攻技朮基本取代了”,所以,他们就把正手攻球的动作做成了正手拉攻球,而不是直攻球!这是他们自然而然的习惯动作!3、由此我还想到,在开始教孩子正手攻球的时候,我经常提醒她:要多撞击,要减少摩擦。因为孩子在初学正手攻球的动作里加入了摩擦的成分(初学正手攻球,是不应该有太明显的摩擦的)。所以,别人看到她的动作比我的动作大。上述三个方面都说明,正手攻球的动作里,加入摩擦成分,就会把动作做的更充分一些!什么原理?1、因为摩擦使撞击球的力量减少了,球速慢了,球不往前走,那么就可以把动作做的大一些!2、摩擦时的拍型是前倾的,是压拍型的,如果不比直攻球多向上挥拍,球就会下网!王皓在近台反手拉下旋来球的引拍及发力时手臂、手腕的动作过程与台内拧球是同一模式的,只是幅度有不同,从这一点上看,台内拧技术应是横打技术的中心技术。1、站位:右脚略前。2、引拍:在收腹含胸的基础上,左斜身的同时沉右肩并再收腹弯腰,下降重心至偏右脚,屈腕引拍至双腿间的身体中线上。引拍到位时的拍形仍然是基本平行于地面的。3、发力:仍然是用腰来控制手腕、手臂的发力。来球至高点期时回转身体带手臂迎前,注意:此时手臂并无发力、但拍形己变至前倾,来球至下降初期时在保持含胸的基础上挺腰、同时手指发力使手腕外展吃住球并带小臂外旋、大臂领肘发力、触球后中部至中上部向上中部摩擦。注意:a、发力方向主要是向前上,故重心略有上提但变化不大。b、拉下旋来球与台内拧下旋来球的发力不同之处在于拉球时必须要有大臂的领肘过程,所以,虽然拉球也是手指先发力带腕外展同时带小臂外旋,但大臂在小臂外旋的同时也有适度地发力带肘同步向前,这一点与台内拧是不一样的,但仍是手指的发力在前,这是尤其要引起注意的!4、还原:球离板后球己变成上旋,其回球也必定是上旋,所以在身体还原到予备站位状态的同时要迅速地适度向后移位,以利后续。用中指前节的指肚将球拍水平托起,保持拍子平衡的这个点就是拍子的重心点。用重心点击球会相对稳定,将重心点向拍头移动一个球的距离(40mm),此处即为甜点,是利于发力的区域。建议:起下旋的第一板球用重心点,以保证稳定;抢攻或强攻时用甜点,利于发力。正、反手皆如此。强上旋基本有三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速度慢、旋转强、弧线相对较高的加转弧圈球,一种是速度快、旋转强、弧线相对低的前冲弧圈球;另一种是质量较高的上旋发球,这种来球的上旋相对较强、速度一般、但落点较刁。撕有快撕与反撕之分,快撕适用于第二种来球,反撕适用于第一种与第三种来球,所以若想确保撕球效果,就必须弄清楚快撕与反撕的不同发力机制及适用范围,以一种撕去应对三种强旋转方式,是不可能做得到的事情。用传统地推挡系列技术去应对三种强旋转方式也是可以的,例如第一种来球用加力推、第二种来球用快推、第三种来球用侧推等等。但用推挡和用撕二种不同技术回球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实战中用自己的特长技术回击来球是最佳地选择,所以用撕还是用推挡,应在自己技术能力的基础上去选择,更要弄清楚所用技术的适用范围,才是技术成熟的表现。侧身正手攻球(一)特点和作用侧身攻球,需移动脚步,从这点看,似乎比正手攻球的难度大、但是,移步又可以增大击球的力量。特别是移步侧身后,正手的位置完全让开,所以,更利于发挥整个身体的力量。另外,侧身攻球还往往使对方难以判断攻球的线路。侧身攻球,不仅可以弥补反手进攻能力较弱的运动员之不足,而且,即使是擅长反手攻球的人,也不能不重视侧身攻球。在某种意义上讲,侧身攻球的多少甚至可以标志着进攻能力的强弱,尤其是对以攻为主的运动负来说,更是如此。(二)要求1、掌握好侧身移步的时间:过早移步,易被对方察觉,突袭空当;起步过晚,又会贻误了攻球的最佳时间。一般应在球触对方球拍瞬间即开始起步侧身为好。2、侧身的步法要快(具体侧身时的步法,在步法一节详谈),侧身后应具备连续进攻的能力(包括扑打右方空当)。3、不断提高侧身攻球的战术意识,减少或避免盲目侧身。侧身攻球不是一项孤立的技术、一定要明确它和其它技术的联系,明确运用侧身攻的方法。(三)动作要点基本与正手攻球相同,此不赘述。三、反手攻球(一)特点和作用反手攻球受身体妨碍,一般不似正手攻球力量大。但是,反手攻球具有出手快、突然性强的特点。从目前乒乓球技术的发展趋势看,不论什么打法的运动员,都必须掌握反手攻球。(二)要求1、能快抽,能发力,遇到反手位突然出现的机会球来不及侧身攻时,反手能发力攻击。2、能近台、能中台;能攻下旋球、能攻上旋球。如扑正手位后,再回到反手位,往往远离球台,此时反手有一板攻球常可化险为夷。3、应具备发球抢攻、搓中突击、接发球抢攻和带打弧圈球的能力。(三)动作要点二、直拍反手攻球(1)引拍动作:两脚开立(初学者可右脚稍前),体略左侧,右髋和腰右侧略向左后方压转重心,双膝微屈,前臂稍向后摆,举拍稍高。(2)击球动作:宽髋关节略向右转,前臂向右前方用力,肘部内收,左肩稍向后拉,击球中部稍偏左侧,手腕辅助发力,稍带摩擦球,食指掌握好拍形,拍后中指决定发力方向。(3)结束动作,因惯性作用球拍至头右侧前下方渐止。迅速还原,准备下次击球。(4)动作关键收肘:发力时,切忌肘部支出横拉,攻球侧旋。触球瞬间,手腕有一向前上方的摩擦球动作。善于运用腰、髋的动作。扫抽高半球时,引拍动作稍加大向左的距离,球拍带动手臂随球高举(切忌肘部高举),拍形前倾,向前下方用力抽击。应充分发挥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