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doc_第1页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doc_第2页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doc_第3页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doc_第4页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17制定人: 洪之渊 审核人:刘建国一、专业名称和代码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专业代码:050101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适应基础教育需要的语文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从事其他教育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三、培养标准本专业的培养规格分为知识、能力与素质三大方面,共计52条培养标准。1知识标准1.1公共基础知识1.1.1 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知识;1.1.2 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师教育基础知识;1.1.3 教育管理、法律法规等公共政策和管理知识;1.1.4 音、体、美等方面的艺术素养;1.1.5 掌握一门外语,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1.2学科基础知识1.2.1古代文学基础知识,包括文学发展史、历代作家、作品及各类文学样式在创作和理论上的特点。1.2.2现当代文学基础知识,结合作家、作品,掌握20世纪以来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思潮。1.2.3外国文学基础知识,掌握世界文学的发生发展,熟知名家名篇。1.2.4文艺学基础知识,掌握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1.2.5语言学基础知识,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理论。1.2.6写作学基础知识,掌握文学创作与鉴赏的基本规律。1.2.7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基础知识,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知识。1.3专业知识1.3.1古代文学方向。掌握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学体裁的演变、历代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现象、典籍、文论、各个时期文学承前启后的关系等。1.3.2现当代文学方向。掌握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思潮流变、文学群体、作家作品,探讨文学与乡土文化、启蒙文化和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正确认识和回应当代社会巨变所带来的新的文学、文化问题。1.3.3外国文学方向。掌握欧美文学、亚洲文学及世界其他各国文学的发展演变,熟读名家名作。1.3.4文艺学方向。掌握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现象以及文学史等。1.3.5语言学方向。掌握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的基本概念;汉语的发展演变;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1.3.6写作学方向。掌握文学创作和教学的基本方法。1.3.7民俗、民间文学方向。掌握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4学校管理知识1.4.1掌握课堂管理、班主任等基本知识。1.4.2掌握学校管理的基本知识。1.4.3了解教育组织、运行与管理的基本知识。2能力标准2.1获取知识和继续学习能力2.1.1掌握文献查询和检索,获取信息的能力2.1.2自主学习,更新知识,终身学习的能力2.1.3理解并应对教育发展战略与学科发展对应关系的能力2.1.4创新创业能力2.2学科基本能力2.1.1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能力2.1.2文学分析、鉴赏与创作的能力2.1.3语言分析与判断的能力2.1.4语文教育教学的能力2.3应用知识能力2.2.1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2.2定义问题、定性分析问题2.2.3提出问题解决方法和建议2.4交流、合作与竞争能力2.5.1文字、图表和电子及多媒体表达能力2.5.2语言表达和交流沟通能力2.5.3学科内、跨学科、跨文化背景合作的初步能力2.5.4勇于接受挑战,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2.5组织协调和团队工作能力2.6.1系统思维的能力,分清主次因素2.6.2组织、协调和开展集体项目的基本能力2.6.3具有应对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2.6国际视野2.7.1了解本学科的先进理念和发展趋势2.7.2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沟通能力3素质标准3.1人文素质3.1.1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3.1.2高尚的道德品质,较高的人文素养3.1.3理性地继承和批判精神3.1.4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应对危机和挑战3.2科学素质3.2.1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3.2.2开拓进取的开创精神3.2.3在文学研究中渗透科学思维方式3.3职业素质3.1.1具有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勇于探究与实践的科学精神3.1.2具有严谨踏实、一丝不苟、讲求实效的职业精神3.1.3具有爱岗、敬岗、乐岗的敬业精神四、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五、核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写作、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学语文教学法等。六、特色课程文献学、民俗学、戏曲研究七、实践性教学体系设计类别课程学时学分学期备注课内实践教学大学计算机基础B32+3211多媒体技术应用32+321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40+80.5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24+160.54教师语言技能8+160.54独立设置实践教学独立设置实践课程课堂教学技能训练3216健身与体能(一)320.55健身与体能(二)320.56实践教学周文化考察+112写作实践+21.52、6家乡民俗田野调查+113教育研习+10.54教育见习+213、5语言综合能力实践+424-7师范技能实训项目+116教师职业技能考核+116思政社会实践+227毕业(专业)实习教育实习(班主任实习)+217教育实习(教学实习)+667教育实习(教育调查报告)+217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888合 计八、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基本学制四年,弹性学制三至六年,文学学士九、毕业最低学分要求修满规定课程和最低172毕业学分,其中课内160学分,课外项目12学分。十、课程体系的结构比例课程类别修读性质学分占课内学分比例实践教学学分实践教学学分占课内学分比例独立设置实践教学学分通识课公共基础课必选课3421.25%32.15%1公共选修课公选课85%000基础课学科平台课(学位课)必选课4226.25%1.53.6%0专业基础课(学位课)必选课00000专业课专业核心课(学位课)必选课2213.75%14.6%1专业选修课任选课2817.5%0.52%0实践课必选课2616.25%26100%26课内学分合计160100%3220%17.5%课外教育项目必选课12其中实践学分:9总 计:172其中实践教学总学分:41 比例:23.84%十一、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安排表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总学时讲课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开课学期备注公共基础课必选课042140801S大学体育(一)0.752.0-0.03232001062136801L大学外语(一)44.0-0.06464001102120001M大学计算机基础B32.0-2.064323201172000201L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3.0-0.04848001042140901S大学体育(二)0.752.0-0.03232002062136901L大学外语(二)44.0-0.06464002102000801M多媒体技术应用32.0-2.064323202172000101L道德、法律与心理教育33.0-0.04848002192001601L大学生创业基础12.0-0.01616002042141001S大学体育(三)0.752.0-0.03232003062137001L大学外语(三)33.0-0.04848003172000401L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44.0-0.06464003182000201L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2.0-0.03232004042141101S大学体育(四)0.752.0-0.03232004042150601S健身与体能(一)0.50.0-1.03203205042150701S健身与体能(二)0.50.0-1.03203206必选小计学分3437-667257696类别小计学分3437-667257696公共选修课公选课 艺术类2 其他类别6必修小计学分8学科平台课(学位课)必选课052100201L现代汉语(一)22.0-0.03232001052146301L中国古代文学(一)33.0-0.048480010521009001写作(一)22.0-0.032320010521011001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一)22.0-0.03232001052121901L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二)22.0-0.03232002052122001L写作(二)22.0-0.03232002052122101L现代汉语(二)22.0-0.03232002052127101L中国古代文学(二)33.0-0.04848002052103701L古代汉语(一)33.0-0.04848003052127201L中国古代文学(三)44.0-0.06464003052103702L古代汉语(二)33.0-0.04848004052127301L中国古代文学(四)44.0-0.06464004032107101L教育学基础22.0-0.0323203师范类专业032181801M发展与教育心理学33.0-0.0484083032123901S班主任工作实务11.0-0.0161604032202101M现代教育技术应用22.0-1.04024164032129001L教师语言技能10.0-2.0248164032201801L教育研究方法12.0-0.0161605必选小计学分4242-3688648400类别小计学分4242-3688648400专业核心课(学位课)必选课0521028001中学语文教学法33.0-0.04848006052156001SL课堂教学技能训练10.0-2.03203206052109701L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12.0-0.01616007052107901L外国文学(一)33.0-0.04848003052111701L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一)22.0-0.03232003052116401L文学概论(一)22.0-0.03232003052120202L外国文学(二)22.0-0.03232004052111702L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二)22.0-0.03232004052108502L文学概论(二)22.0-0.03232004052109901L语言学概论22.0-0.03232004052106901L民间文学22.0-0.03232004必选小计学分2222-2368336320类别小计学分2222-2368336320专业选修课任选课032182601L心理学基础22.0-0.0323202教师教育类6学分学科教育类2学分032202001L普通话测试与训练11.0-0.0161603032182401L教育政策与法规11.0-0.0161604032116801L综合实践活动11.0-0.0161604032182501L课程设计与评价11.0-0.0161605032182701L学生心理辅导11.0-0.0161605032182301L教师专业发展11.0-0.0161605032201901L中外教育史11.0-0.0161605082000201M教师书写艺术10.0-2.0328243052109601L语文教学案例研究11.0-0.01616004052126701L中学文言文教材分析11.0-0.01616004052126001L中学语文典型教材分析(古代文学)22.0-0.03232005052126101L中学语文典型教材分析(外国文学)22.0-0.03232005052126201L中学语文典型教材分析(现当代文学)22.0-0.03232005052126301L文字学与语文教学11.0-0.01616005052126401L词汇学与语文教学11.0-0.01616005052126501L语法学与语文教学11.0-0.01616006052126601L修辞学与语文教学11.0-0.01616006052109101L写作教学研究22.0-0.03232006052109801L语文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11.0-0.01616006052116101L语文名师专题研究11.0-0.01616007任选小计学分2624-2416392240类别小记学分8052111101L中国文化概论22.0-0.03232002选修20学分052122601L文献学22.0-0.03232005052107001L民俗学22.0-0.03232003052107301L诗经楚辞研究22.0-0.03232003052157801L应用写作22.0-0.03232003052108701L文字学概论22.0-0.03232004052110701L中国女性文学研究22.0-0.03232004052158301L中国现代文学与佛学22.0-0.03232004052149201L周易文化讲读22.0-0.03232004052158401L丝绸之路的语言与文化22.0-0.03232005052103501L方言研究22.0-0.03232005052146501L金庸研究11.0-0.01616005052157301L美学与创意实践33.0-0.04848005052146601L中国新诗研究22.0-0.03232005052158901L古诗词赏析22.0-0.03232005052109301L音韵学22.0-0.03232006052158501L世说新语研究 22.0-0.03232006052119401L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22.0-0.03232005052120301L中国现代自由主义作家研究22.0-0.03232005052146701L钱锺书管锥编导读11.0-0.01616005052146801L中国古代礼乐文明11.0-0.01616005052104501L红楼梦研究22.0-0.03232006052109001L戏曲研究22.0-0.03232006052109501L影视美学22.0-0.03232006052146901L梁启超晚清三百年学术史导读11.0-0.01616006052147001L20世纪西方文学文本细读22.0-0.03232006052147101L中国饮食文化11.0-0.01616006052110001L中国当代小说专题12.0-0.01616007052110401L中国古代小说研究24.0-0.03232007052111301L中国文学批评史24.0-0.03232007052147201L艺术人类学11.0-0.01616007学院其他专业选修课任选小计学分525984884800类别小计学分20合计28实践课必选课052105701S文化考察1.0+100002052123201S写作实践(一)0.5+1000020521446001教育见习(一)0.5+100003052149301S家乡民俗田野调查1.0+100003052148201S教育研习0.5+100004052121501S语言综合能力实践(一)0.5+100004052104801S教育见习(二)0.5+100005052121601S语言综合能力实践(二)0.5+100005052156101S写作实践(二)1.0+100006052121001S师范技能实训项目1.0+100006052121701S语言综合能力实践(三)0.5+100006052105101S教育实习(班主任实习)1.0+200007052105201S教育实习(教学实习)6.0+600007052105301S教育实习(教育调查报告)1.0+200007052121801S语言综合能力实践(四)0.5+100007172000301S思政社会实践2.0+200007052104601S毕业论文8.0+800008必选小计学分26320000类别小计学分26320000总计学分160十二、课外教育项目设置安排表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 分周学时总学时讲课学时开课(录入)学期备 注课外教育项目必 选 002001001Q军事训练1+11(开课)002001201Q社会实践1+17(录入)002000901Q创新创业实践21.0-0.07(录入)002001101Q形势与政策20.0-0.07(录入)002000701Q体能测试1+18(录入)002000601L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一)11.0-0.016161(开课)002000701L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二)11.0-0.016166(开课)182000801L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2.0-0.01616北1;南2(开课)002000904Q教师职业技能考核1+16(录入)002001401Q素质拓展17(录入)合 计 12学分十三、培养标准的实现培养标准的课程达成培养标准达成(课程+贡献度)1级2级3级1.知识标准1.1 公共基础知识1.1.1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S;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S;中国近现代史纲要S;中国儒家哲学N。中国文化概论S;民俗学N;中国古代礼乐文明N;中国饮食文化N。1.1.2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师教育基础知识道德、法律与心理教育S;教育学基础S;发展与教育心理学S;心理学基础N;教师专业发展N;中外教育史N。1.1.3教育管理、法律法规等公共政策和管理知识道德、法律与心理教育S;教育政策与法规S。1.1.4音、体、美等方面的基本素养大学体育(一、二、三、四)S;健身与体能(一、二)S;军事训练N;体能测试S。美学与创意实践S;影视美学S;艺术人类学N。1.1.5 掌握一门外语,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大学外语(一、二、三)S。大学计算机基础B S;多媒体技术应用S。1.2 学科基础知识1.2.1古代文学基础知识,包括文学发展史、历代作家、作品及各类文学样式在创作和理论上的特点中国古代文学(一、二、三、四)S1.2.2现当代文学基础知识,结合作家、作品,掌握20世纪以来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一、二)S1.2.3外国文学基础知识,掌握世界文学的发生发展,熟知名家名篇外国文学(一、二)S1.2.4文艺学基础知识,掌握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文学概论(一、二)S1.2.5语言学基础知识,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理论语言学概论S;现代汉语(一、二) S;古代汉语(一、二) S1.2.6写作学基础知识,掌握文学创作与鉴赏的基本规律写作(一、二) S1.2.7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基础知识,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知识。中学语文教学法S;课堂教学技能训练S;教师语言技能N;现代教育技术应用N;教师书写艺术N;语文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N;语文教学案例研究N。1.3 专业知识1.3.1古代文学方向。掌握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学体裁的演变、历代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现象、典籍、文论、各个时期文学承前启后的关系等,以及古代文学研究专业知识。中国古代文学(一、二、三、四)S;文献学S;诗经楚辞研究N;世说新语研究N;红楼梦研究N;戏曲研究N;中国古代小说研究N。1.3.2现当代文学方向。掌握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思潮流变、文学群体、作家作品,探讨文学与乡土文化、启蒙文化和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正确认识和回应当代社会巨变所带来的新的文学、文化问题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一、二)S;中国女性文学研究N;佛学与中国现代文学N;金庸研究N;中国新诗研究N;中国现代自由主义作家研究N;中国当代小说专题N。1.3.3外国文学方向。掌握欧美文学、亚洲文学及世界其他各国文学的发展演变,熟读名家名作外国文学(一、二)S;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N;20世纪西方文学文本细读N。1.3.4文艺学方向。掌握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现象以及艺术理论和实践等文学概论(一、二)S;中国文学批评史S;美学与创意实践S。1.3.5语言学方向。掌握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的基本概念;汉语的发展演变;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现代汉语(一、二) S;古代汉语(一、二) S;文献学S;文字学概论N;方言研究N;音韵学N。1.3.6写作学方向。掌握文学创作和教学的基本方法写作(一、二) S;写作教学研究S。1.3.7民俗、民间文学方向。掌握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民间文学S;民俗学S。1.3.8中学语文教学方向。掌握语文课程、教材等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实践应用等。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S;教育研究方法S;课程设计与评价N;综合实践活动N;中学文言文教材分析N;中学语文典型教材分析(古代文学)N;中学语文典型教材分析(外国文学)N;中学语文典型教材分析(现当代文学)N;文字学与语文教学N;词汇学与语文教学N;语法学与语文教学N;修辞学与语文教学N;写作教学研究N;语文名师专题研究N。1.4 学校管理知识1.4.1掌握课堂管理、班主任等基本知识。教育政策与法规S;心理学基础N;学生心理辅导S;教师专业发展S;教育学基础N;发展与教育心理学S;班主任工作实务S;教育研究方法N;教育实习(教学,班主任,调查研究)S;教育见习N;教育研习N。1.4.2掌握学校管理的基本知识。教育政策与法规S,教师专业发展N;教育学基础N;发展与教育心理学N;教育研究方法N;教育实习(教学,班主任,调查研究)S;教育见习N;教育研习N。1.4.3了解教育组织、运行与管理的基本知识。教育政策与法规S,教师专业发展N;教育学基础N;发展与教育心理学N;教育研究方法N;教育实习(教学,班主任,调查研究)S;教育见习N;教育研习N。2.能力标准2.1获取知识和继续学习能力2.1.1掌握文献查询和检索,获取信息的能力文献学S;毕业论文S;涵盖所有本专业专任教师开设的学科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实践课N。2.1.2自主学习,更新知识,终身学习的能力涵盖所有本专业专任教师开设的学科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实践课N。2.1.3理解并应对教育发展战略与学科发展对应关系的能力教育政策与法规S;教师专业发展S;教育学基础N;发展与教育心理学N;教育研究方法N;教育实习(教学,班主任,调查研究)S;教育见习N;教育研习N。2.1.4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基础S;创新创业实践S;社会实践N;形势与政策N;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一、二) S;素质拓展N。2.2 学科基本能力2.2.1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能力涵盖本专业所有学科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实践课N。2.2.2文学分析、鉴赏与创作的能力涵盖本专业专任教师开设的所有文学类、文艺学类、写作类学科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S;本专业专任教师开设的中学语文教学类课程N;写作类实践课程S;教育类、语言类实践课程N。2.2.3语言分析与判断的能力涵盖所有本专业专任教师开设的学科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实践课S。2.2.4语文教育教学的能力涵盖本专业专任教师开设的语文教育类课程S;非本专业专任教师开设的教育类课程N。2.3 应用知识能力2.3.1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涵盖本专业所有实践课程S。2.3.2定义问题、定性分析问题涵盖本专业所有课程S。2.3.3提出问题解决方法和建议涵盖本专业所有课程S。2.4交流、合作与竞争能力2.4.1文字、图表和电子及多媒体表达能力写作(一、二)S;中学语文教学法S;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S;课堂教学技能训练S;现代教育技术应用S;多媒体技术应用S;语文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S;写作实践(一、二) S;教育实习(教学、班主任、调查研究)S;毕业论文S;师范技能实训项目S;教育见习N;教育研习N。2.4.2语言表达和交流沟通能力中学语文教学法S;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S;课堂教学技能训练S;教师语言技能S;普通话测试与训练S;语言综合能力实践(一、二、三、四) S;教育实习(教学、班主任、调查研究)S;毕业论文S;师范技能实训项目S;教育见习N;教育研习N。2.4.3学科内、跨学科、跨文化背景合作的初步能力外国文学(一、二)S;中外教育史N;文字学与语文教学N;词汇学与语文教学N;语法学与语文教学N;修辞学与语文教学N;佛学与中国现代文学N;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S;20世纪西方文学文本细读N;周易文化讲读N;中国古代礼乐文明N;梁启超晚清三百年学术史导读N;中国饮食文化N;中国儒家哲学N;艺术人类学N;毕业论文S。2.4.4勇于接受挑战,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涵盖本专业所有课程S。2.5组织协调和团队工作能力2.5.1系统思维的能力,分清主次因素涵盖本专业所有实践类课程和教育类课程S。2.5.2组织、协调和开展集体项目的基本能力涵盖本专业所有实践类课程和教育类课程S。2.5.3具有应对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大学生创业基础S;创新创业实践S;社会实践N;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一、二) S;班主任工作实务S;学生心理辅导S;素质拓展N;教育实习S;教育见习N;教育研习N。2.6国际视野2.6.1了解本学科的先进理念和发展趋势涵盖所有本专业专任教师开设的学科平台课N;专业核心课N;专业选修课S。2.6.2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沟通能力大学外语(一、二、三)S;外国文学(一、二)N。3.素质标准3.1 人文素质3.1.1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涵盖本专业所有课程S。3.1.2高尚的道德品质,较高的人文素养涵盖思政类、教育类及本专业专任教师开设的所有课程S。3.1.3理性地继承和批判精神涵盖思政类、教育类及本专业专任教师开设的所有课程S。3.1.4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应对危机和挑战大学生创业基础S;创新创业实践S;社会实践N;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一、二) S;班主任工作实务S;学生心理辅导S;素质拓展N。3.2 科学素质3.2.1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大学计算机基础BS;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S;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S;毕业论文S。3.2.2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大学生创业基础S;创新创业实践S;社会实践N;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一、二) S;素质拓展N;教育实习S;毕业论文S。3.2.3在文学研究中渗透科学思维方式涵盖本专业教师开设的所有文学类理论课程S;毕业论文S。3.3 职业素质3.3.1具有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勇于探究与实践的科学精神涵盖本专业思政类、教育类所有课程S。3.3.2具有严谨踏实、一丝不苟、讲求实效的职业精神涵盖本专业教育类所有课程S。3.3.3具有爱岗、敬岗、乐岗的敬业精神涵盖本专业教育类所有课程S。课程对培养标准达成的支撑教学活动/课程支撑(培养标准+贡献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1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S2.2.1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能力。S2.3.2定义问题、定性分析问题。S2.3.3提出问题解决方法和建议。S2.4.4勇于接受挑战,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S3.1.1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S3.1.2高尚的道德品质,较高的人文素养。S3.1.3理性地继承和批判精神。S3.2.1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S3.3.1具有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勇于探究与实践的科学精神。S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1.1.1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S2.2.1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能力。S2.3.2定义问题、定性分析问题。S2.3.3提出问题解决方法和建议。S2.4.4勇于接受挑战,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S3.1.1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S3.1.2高尚的道德品质,较高的人文素养。S3.1.3理性地继承和批判精神。S3.2.1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S3.3.1具有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勇于探究与实践的科学精神。S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1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S2.2.1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能力。S2.3.2定义问题、定性分析问题。S2.3.3提出问题解决方法和建议。S2.4.4勇于接受挑战,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S3.1.1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S3.1.2高尚的道德品质,较高的人文素养。S3.1.3理性地继承和批判精神。S3.3.1具有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勇于探究与实践的科学精神。中国儒家哲学1.1.1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N2.1.1掌握文献查询和检索,获取信息的能力。N2.1.2自主学习,更新知识,终身学习的能力。N2.2.1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能力。N2.2.2文学分析、鉴赏与创作的能力。S2.2.3语言分析与判断的能力。S2.3.2定义问题、定性分析问题。S2.3.3提出问题解决方法和建议。S2.4.3学科内、跨学科、跨文化背景合作的初步能力。N2.4.4勇于接受挑战,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S2.6.1了解本学科的先进理念和发展趋势。S3.1.1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S3.1.2高尚的道德品质,较高的人文素养。S3.1.3理性地继承和批判精神。S3.2.3在文学研究中渗透科学思维方式。S3.3.2具有严谨踏实、一丝不苟、讲求实效的职业精神。S3.3.3具有爱岗、敬岗、乐岗的敬业精神。S中国文化概论1.1.1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S2.1.1掌握文献查询和检索,获取信息的能力。N2.1.2自主学习,更新知识,终身学习的能力。N2.2.1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能力。N2.2.2文学分析、鉴赏与创作的能力。S2.2.3语言分析与判断的能力。S2.3.2定义问题、定性分析问题。S2.3.3提出问题解决方法和建议。S2.4.4勇于接受挑战,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S2.6.1了解本学科的先进理念和发展趋势。S3.1.1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S3.1.2高尚的道德品质,较高的人文素养。S3.1.3理性地继承和批判精神。S3.2.3在文学研究中渗透科学思维方式。S3.3.2具有严谨踏实、一丝不苟、讲求实效的职业精神。S3.3.3具有爱岗、敬岗、乐岗的敬业精神。S民俗学1.1.1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N1.3.7民俗、民间文学方向。掌握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S2.1.1掌握文献查询和检索,获取信息的能力。N2.1.2自主学习,更新知识,终身学习的能力。N2.2.1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能力。N2.2.2文学分析、鉴赏与创作的能力。S2.2.3语言分析与判断的能力。S2.3.2定义问题、定性分析问题。S2.3.3提出问题解决方法和建议。S2.4.4勇于接受挑战,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S2.6.1了解本学科的先进理念和发展趋势。S3.1.1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S3.1.2高尚的道德品质,较高的人文素养。S3.1.3理性地继承和批判精神。S3.2.3在文学研究中渗透科学思维方式。S3.3.2具有严谨踏实、一丝不苟、讲求实效的职业精神。S3.3.3具有爱岗、敬岗、乐岗的敬业精神。S中国古代礼乐文明1.1.1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N2.1.1掌握文献查询和检索,获取信息的能力。N2.1.2自主学习,更新知识,终身学习的能力。N2.2.1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能力。N2.2.2文学分析、鉴赏与创作的能力。S2.2.3语言分析与判断的能力。S2.3.2定义问题、定性分析问题。S2.3.3提出问题解决方法和建议。S2.4.3学科内、跨学科、跨文化背景合作的初步能力。N2.4.4勇于接受挑战,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S2.6.1了解本学科的先进理念和发展趋势。S3.1.1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S3.1.2高尚的道德品质,较高的人文素养。S3.1.3理性地继承和批判精神。S3.2.3在文学研究中渗透科学思维方式。S3.3.2具有严谨踏实、一丝不苟、讲求实效的职业精神。S3.3.3具有爱岗、敬岗、乐岗的敬业精神。S中国饮食文化1.1.1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N2.1.1掌握文献查询和检索,获取信息的能力。N2.1.2自主学习,更新知识,终身学习的能力。N2.2.1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能力。N2.2.2文学分析、鉴赏与创作的能力。S2.2.3语言分析与判断的能力。S2.3.2定义问题、定性分析问题。S2.3.3提出问题解决方法和建议。S2.4.3学科内、跨学科、跨文化背景合作的初步能力。N2.4.4勇于接受挑战,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S2.6.1了解本学科的先进理念和发展趋势。S3.1.1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S3.1.2高尚的道德品质,较高的人文素养。S3.1.3理性地继承和批判精神。S3.2.3在文学研究中渗透科学思维方式。S3.3.2具有严谨踏实、一丝不苟、讲求实效的职业精神。S3.3.3具有爱岗、敬岗、乐岗的敬业精神。S道德、法律与心理教育1.1.2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师教育基础知识。S1.1.3教育管理、法律法规等公共政策和管理知识。S2.2.1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能力。N2.3.2定义问题、定性分析问题。S2.3.3提出问题解决方法和建议。S2.4.4勇于接受挑战,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S3.1.1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S3.1.2高尚的道德品质,较高的人文素养。S3.1.3理性地继承和批判精神。S3.3.1具有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勇于探究与实践的科学精神。S教育学基础1.1.2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师教育基础知识。S1.4.1掌握课堂管理、班主任等基本知识。N1.4.2掌握学校管理的基本知识。N1.4.3了解教育组织、运行与管理的基本知识。N2.1.3理解并应对教育发展战略与学科发展对应关系的能力。N2.2.1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能力。N2.2.4语文教育教学的能力。N2.3.2定义问题、定性分析问题。S2.3.3提出问题解决方法和建议。S2.4.4勇于接受挑战,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S2.5.1系统思维的能力,分清主次因素。S2.5.2组织、协调和开展集体项目的基本能力。S3.1.1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S3.1.2高尚的道德品质,较高的人文素养。S3.1.3理性地继承和批判精神。S3.3.2具有严谨踏实、一丝不苟、讲求实效的职业精神。S3.3.3具有爱岗、敬岗、乐岗的敬业精神。S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1.2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师教育基础知识。S1.4.1掌握课堂管理、班主任等基本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