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1号线支线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轨道交通1号线支线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轨道交通1号线支线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轨道交通1号线支线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轨道交通1号线支线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1.工程概况12.测量作业任务和内容13.测量人员及仪器设备24.测量技术方案34.1.施工测量基本原则34.2.测量技术要求44.3.设计交桩复测及控制网的建立44.3.1车站平面控制网建立44.3.2车站高程控制网建立54.4. 施工测量64.4.1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定期复测64.4.2联系测量74.4.3地下施工控制导线测量84.4.4地下高程控制测量94.4.5施工放样测量94.4.6围护结构定位测量94.4.7车站及附属结构的施工测量104.5.施工控制测量成果的检查和检测114.6.竣工测量125、测量精度质量保证措施125.1.测量管理体系125.2.制定完善的测量管理措施121.工程概况昆明市轨道交通1号线支线工程市政府站为昆明市轨道交通1号线支线工程第一个站,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车站,设计为盾构过站。车站位于朝云街与春融东路交叉路口,沿朝云街呈东西向布设,车站西北侧为昆明市纪委7号楼,西南侧为昆明市委市政府5号楼,东北侧为昆明三中,东南侧为王家营古墓群地块。 车站总长189m,标准段宽19.7m,设4个出入口,2组共6个风亭,车站平均开挖深度约18米,主体结构为单柱双跨框架结构,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主体围护结构采用8001000间隔桩+内支撑+600的旋喷止水,竖向设4道内支撑,其中第一道为钢筋砼支撑,其余为三道钢支撑,车站中心里程处顶板埋深3.48m。车站总建筑面积约10204。 2.测量作业任务和内容施工控制测量是土建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定位信息,为工程施工提供必要的测量数据,根据测量数据适当调整作业进度和措施方法,确保工程顺利准确进行,确保施工安全。车站土建工程施工测量包含以下内容:地面测量控制网的复测;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加密测量;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加密测量;地面至基坑的联系测量,包括定向测量、高程传递测量;地下施工控制测、放样;竣工测量。3.测量人员及仪器设备为做好本工程施工测量工作,保证工程顺利进行,设有经验的测量专业人员组成本工程项目的测量组,人员配备如下:测量工程师1人,测量技术人员3人。市政府站配备以下测量仪器及工具:控制及施工测量主要仪器设备仪器名称数量单位规格型号测量精度检定日期尼康全站仪1套Ni v o 2.M2; 2+2ppm2014.10精密水准仪1套DSZ050.5mm/km2014.10铟钢尺1对2m /N30.01 mm2014.5普通水准仪1台NAL1321mm/km2014.4对讲机3台PT-628台式计算机1台联想 测量作业所使用的仪器和相关设备,做到及时检查校正,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检修。全站仪及水准仪每年送专业检定单位进行校验,至有效检定期提前半月进行送检,保证仪器在有效检定期内使用。每月对仪器设备进行自检,如发现问题不能自行校正,马上将仪器送专业检定单位进行校验、维修。4.测量技术方案4.1.施工测量基本原则(1)所有测量仪器在使用前进行严格校检,确保其精度满足测量要求,专人操作,妥善存放。(2)实行业主提供测量点位复测制度,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未经复核的测量桩点一律认为是无效桩点。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换手测量制度。(3)建立准确的车站地面及地下导线网,按规范要求施测。(4)所有测量桩点设在地层稳固、便于查找和保护、且通视较好的地方。(5)及时进行测量成果平差,分析测量中产生的误差,开展QC活动,不断改进测量水平。(6)对测量控制桩予以保护,定期对所有控制点进行检查和复测。(7)加强测量管理及技术工艺管理,严格控制建筑施工偏差,严禁侵入限界。(8)围护结构的轴线定位点和水准基点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并妥善保护,在施工期间经常复测,被损坏的测量点要及时补测。(9)建立完善的三级复测制度。4.2.测量技术要求地铁工程施工测量的施测环境和条件复杂,要求的施测精度又相当高,必须精心施测和进行成果整理,工程测量成果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1)施工测量按招标文件和施工图纸、城市测量规范、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及工程测量规范等有关规定执行。(2)对业主提供的控制点进行检测,符合精度要求后再进行工程的施工测量。(3)对整个工程场区按施工需要布设精密导线平面控制网(如采用原有控制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要先复核检查,符合精度要求后方能取用)。(4)场区内按施工需要布设高程控制网,并采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其路线高程闭合差在8mm(L为线路长度,以km计)之内。4.3.设计交桩复测及控制网的建立根据设计提供的交桩资料,对施工区段内地面控制网进行全面复测。包括GPS网点、精密导线点、高程控制点等,复测结果报经理部审批后再报监理及第三方测量单位审批。4.3.1车站平面控制网建立在设计院交接的既有控制网经复测无误后,根据施工需要及结合周边场地情况,市政府站选择在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外加密布设控制网点,作为本车站的地面施工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与设计院交接的既有控制网一致。 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前,采用全站仪对基坑上下进行连系测量,将地面控制网引入基坑,在基坑内设测量点作为主体结构及主体内部二次结构施工测量的导线点。本车站基坑采用闭合导线测量控制,控制开挖方向,基坑在长边方向设置一组测量点,控制点经检核无误后,取两条长导线边作为车站中线测放、基坑开挖方向的依据,分别以两条导线边为依据测放施工控制点,对测量数据进行平差处理,平差结果作为使用值。采用附和导线进行坑内测量,控制基坑内的各控制点及线路中心线,以确定基坑开挖处的平面位置,及线路的精确位置,并应作到以下几点:(1)严格按照测量规范操作,并经复核无误后,才能实际标定;(2)中心线标好后,必须进行重新实际测量。实测结果与设计的距离之差应小于2mm,角度不大于5秒,否则应重新核定。(3)地面控制导线测量采用全站仪及配套设备,测角精度2,固定误差a=2mm,比例误差b=2ppm。采用闭合导线的形式进行复测。外业水平角采用测回法观测六测回,测距进行往返三测回测量。对所测数据进行平差处理,满足规范允许误差要求,作为基坑开挖和基坑内导线测量的依据。4.3.2车站高程控制网建立根据施工需要,市政府站选用平面控制点与高程控制点共点的方式进行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因此,本工程采用附和水准路线测设的方法建立高程控制网,采用带平板测微器的水准仪测设,按8mm(L为路线长度,以Km计)的限差进行施测控制,确保限差满足规范要求后进行平差处理,将平差合格后的成果作为以后施工控制测量所用。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规定:精密水准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水准仪的型号DSZ2每公里高差全中误差(mm)4视线长度(m)60路线长度(km)前后视较差(m)1.0水准仪的型号DSZ2前后视累积差(m)3.0标尺类型铟钢尺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0.5观测 次数与已知点联测往返各一次基辅分划读数较差(mm)0.5附合或环线往返各一次基辅分划所测高差较差(mm)0.7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8注:水准视线长度小于20m时,其视线高度不应低于0.3m;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mm)附合水准路线平均长度(km)水准仪等级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偶然中误差全中误差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平坦地山地2424DS1因瓦尺往返测各一次往返测各一次8L2n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路线长度(以km计);n 为单程的测站数。 4.4. 施工测量4.4.1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定期复测施工控制网是施工测量的依据,由于受施工和地面沉降等因素的影响,这些点有可能发生变化,为确保控制网的可靠性,确保结构尺寸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在测量时和施工中必须先对地面控制点进行检测,因此,市政府站安排每2个月对平面及高程控制网进行定期复测。4.4.2联系测量联系测量是将地面测量数据传递到基坑内,以便指导基坑内各项施工。具体方法是将施工控制点通过布设趋近导线和趋近水准路线,建立近基坑点,再通过近基坑点把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引入基坑内,为基坑开挖提供地下平面和高程依据。(1)趋近导线和趋近水准测量地面趋近导线应附合在精密导线点上。近基坑控制点与其他控制点通视,并应使定向具有最有利的图形。趋近导线测量用级全站仪进行测量,测角六测回,测边往返观测各二测回,用严密平差进行数据处理, 点位中误差小于10。测定趋近近井水准点高程的地面趋近水准路线应附合在地面相邻的精密水准点上。趋近水准测量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和8L的精密要求进行施测。(2)定向测量 本标段采用全站仪直接将点位坐标和方向传递到基坑内,在基坑内布设一组导线点,附和到坑外地面控制点上,测量的精度同地面精密导线的精度。 (3)高程传递测量高程测量控制,通过采用长钢卷尺或长钢丝导入法把高程传递至井下,向地下传递高程的次数,与坐标传递同步进行。先作趋近水准测量,再作高程传递,如图1所示。传递高程采用悬吊钢尺或钢丝(经检定后),基坑上下两台水准仪同时观测读数,每次错动钢尺35cm,施测三次,高差较差不大于3mm时,取平均值使用,当测深超过20m时,三次误差控制在5mm以内。图1高程传递示意图4.4.3地下施工控制导线测量地下导线测量按级导线精度要求施测,测角中误差5,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15000。导线点采用强制对中点固定在浇筑好的底板侧墙上,距离底板1.2米,并定期对施工控制导线进行复测,如发现坐标值与原测量的坐标值互差较大时,应及时查明原因,采取纠正措施或者重新布设地下控制网。 4.4.4地下高程控制测量地下施工控制水准点与地下导线点合埋设于一点,地下控制水准测量的方法和精度要求同地面精密水准测量。地下施工水准测量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和仪器施测,其闭合差应在8mm(L以km计)之内。4.4.5施工放样测量施工中的测量控制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施测。为了加强放样点的检核条件,用另外两个已知导线点作起算数据,用同样方法来检测放样点正确与否,或利用全站仪的坐标实测功能,用另两个已知导线点来实测放样点的坐标,放样点理论坐标与检测后的实测坐标X、Y值相差均在3mm以内,方可用这些放样点指导施工。4.4.6围护结构定位测量根据市政府站围护桩和旋喷桩平面图及现场基准点(或趋近导线点),使用全站仪,测放出围护桩和旋喷桩桩位的桩心,并打入明显标记,采用闭合导线,并多测回测量,确保控制线和桩位准确无误,经监理复核后方能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控制线的保护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检核。围护桩的地面中心线采取在其两边3米外的位置放测控制线的方法进行放样,放样误差控制在5之内,内外导墙应平行于围护桩中线,其放样允许误差为5。4.4.7车站及附属结构的施工测量车站施工测量的关键是保证围护结构的净空尺寸、钢支撑的水平位置、基坑底部水平位置的准确。(1)基坑开挖测量主要包括基坑内施工的坑内控制导线测量、水准控制测量等,在施工过程中及时纠正土方开挖偏差。测量班组每天检查开挖深度,使用悬挂钢尺法,将控制标高展放到围护结构壁上。基坑开挖至底部后,采用附和路线形式将线路中线引测到基坑底部。基底线路中线纵线允许误差为10,横向允许误差为5。(2)支撑的水平位置测量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支撑的位置,保证支撑的间距不大于设计要求。(3)基底标高的控制测量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及时纠正土方开挖偏差,尤其要控制基坑底板开挖轮廓线,杜绝欠挖,控制超挖,确保基坑底表面平整,达到设计标高。(4)主体结构的定位测量主要为保证土方开挖后顺利绑扎钢筋并浇筑主体结构,确保其处于正确的位置。平面定位以线路中线为基准,按线路中心线的左右平面限界进行施工放样。结构底板绑扎钢筋前,根据线路中线,在底板垫层上标定出钢筋摆放位置,放线允许误差为10 mm,结构边、中墙模板架立前,应依据线路中线放样边墙内侧和中墙中心线,放样允许偏差为5 mm。框柱施工时,以轨道中心线和结构轴线为依据,测设出柱子中线外移500mm线控制点,利用所测设的控制点放样柱子中线指导钢筋绑扎和模板施工。顶板模板安装过程中,应将线路中线点和顶板宽度测设在模板上,并应测量复核模板高程,其高程测量允许误差为010 mm,宽度测量允许误差在+1510 mm之内。每层结构施工完成后,应对设置在底板上的线路中线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核。 盾构钢环的定位采取十字交会定中心的方法进行,先定出隧道中心线的纵向法线,后定出隧道中心线的横向法线(即盾构环板设计中心高程线),两线相交即可得出环板的设计中心。(5)附属结构的施工测量主要进行风道、风亭及出入口明挖施工中的轴线定位测量及设计结构尺寸的施工控制测量。 4.5.施工控制测量成果的检查和检测检测均按照规定的同等级精度作业要求进行,及时地提出成果报告,一般检测互差应小于2倍中误差,可用原测成果,若大于该值或发现粗差,应由监理会同监理部及测监中心采取专项检测来处理。检测地上导线点的坐标互差12mm,地下导线点的坐标互差20mm;检测地上高程点的高程互差3mm,地下高程点的高程互差5mm;检测地下导线起始边(基线边)方位角的互差 10;检测相邻高程点互差3mm;检测导线边的边长互差8mm;检测隧道中线点坐标的互差16mm;检测经竖井悬吊钢尺传递高程的互差3mm;对影响隧道横向贯通的检测误差应严格控制。4.6.竣工测量主要进行车站和附属结构的尺寸测量;按照要求布设车站内控制点,进行车站控制中线和高程测量,并上报上级测量队进行检测。积极搜集各项施工测量资料并装订成册。5、测量精度质量保证措施5.1.测量管理体系5.2.制定完善的测量管理措施(1)施工放样前将施工测量方案设计与意见报告监理审批。内容包括施测方法、操作规程、观测仪器设备的配置和测量专业人员的配备等。(2)对于车站及区间预留的接口,施工前要对这些位置轴线、高程与有关部门进行确认,并进行与对方控制网的复核测量,以保证接口的正确连接。(3)固定专用测量仪器和工具设备,建立专业测量组,专人观测和成果整理。用于本工程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应按照规定的日期、方法送到具有检定资格的部门检定和校准,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所用的测量仪器和工具使用前,要检查是否完好。在运输和使用测量仪器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如发现仪器有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送检,并对上次测量成果重新作出评定。(4)建立测量复核制度,按“三级复核制”的原则进行施测。每次施测后,须经测量工程师复核。(5)加强对测量用所有控制点的保护,防止移动和损坏;一旦发生移动和损坏,应立即报告监理,并与监理协商补救措施。(6)用于本工程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应按照规定的日期、方法送到具有检定资格的部门检定和校准,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7)用于测量的图纸资料,测量技术人员必须认真核对,必要时应到现场核对,确认无误无疑后,方可使用。如发现疑问作好记录并及时上报,待得到答复后,才能按图进行测量放样。(8)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应在现场用钢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