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Server性能测试报告.doc_第1页
ArcGISServer性能测试报告.doc_第2页
ArcGISServer性能测试报告.doc_第3页
ArcGISServer性能测试报告.doc_第4页
ArcGISServer性能测试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rcGIS Server 性能测试方法及结果报告(仅限内部参考)测试人员许晓辉文档测试目标初步了解ArcGIS Server的性能,探索理想的ArcGIS Server部署方法。比较ArcGIS Server与ArcIMS的响应速度。力求用实用的方法,获得第一手数据,为ArcGIS Server的推广提供可参考得依据。测试环境参与测试的有4台微机:机器名硬件配置相关软件PSDServerIntel Core2 CPU 双核2.4GHZ , 3.5G memoryWindows 2003 Server, ARCIS Server 9.2 SP3, ArcSDE 9.2 SP3, Oracle10g,ArcGIS Server 9.2 not net ADF SP3, VS2005.Esri-nobodyIntel Core2 CPU 双核 1.83GHz, 2G memeoryWindows XP sp2, ArcGIS Server 9.2 SP2xxhIntel CPU 1.66GHz ,双核,2G memoryWindows XP sp2, ArcGIS Server 9.2 SP2Esri-test3AMD Opteron (tm) Processor 144, 2.4GHZ, 2G memoryMicrosoft Application Center Test (MS ACT) 1.0测试方法及工具简介测试数据源地图文件beijingtest.mxd,按照制图要求,有渲染,有最大最小比例以及较多的标注,但标注不使用特殊效果,以减少服务器负担。地图数来源于PSDServer上的ArcSDE的北京数据, 数据比较多的图层有道路图层(25343条记录,主要单位(14500条记录)和居民区图层(约50万条记录)。将此地图发布到为ArcGIS Server的service,名为beijingtest, 并做了10级cache.地图文件Road.mxd, 包含一层数据,即PSDServer上ArcSDE中的北京道路图层,发布为ArcGIS Server的Service,名为Road, 不作cache.后面测试都是基于这两个服务展开。测试工具传统的网站(如ArcIMS HTML Viewer)都是无状态的,即每次Http请求之间没有状态要传递,那么用Load runner等工具可以录制测试脚本,进行测试。但ArcGIS 的 ADF是有状态的,状态保存在Session里面,现有的录制软件无法录制Session中的状态。HTML服务器客户端HTTPHTTPSession.Net ADFSessionIDSessionID所以只能通过遍程序来实现动态SessionID的获取和传递。我们选择Microsoft Application Center Test 1.0作为测试软件。通过fiddler2.0来截取原始的Http请求,转换后,在MS ACT中调试运行。通过调试,在ACT中将一些无关请求去掉,例如开始页中一些无用却耗时的请求,力求使得测试贴近实际使用情况。测试脚本地图操作:起始页,放大X2 ,漫游X 2,全图。共6个操作Think time设置为4到8秒的一个随机数,大约为6秒。 测试的网站基于Dot net ADF,通过VS2005进行一些修改。计算每次地图操作所用时间的方法:t=迭代时间,m=迭代次数, u=客户端数量, tt=脚本中think time的次数, tt_v=think time的值, a=脚本中地图操作的数量每次地图操作平均响应时间 (t*u-m*tt*tt_v) / (m*a)测试项目注意:测试中所有与时间有关的项目全部以秒为单位。ArcGIS Server 不用Cache 技术的情况下的性能:说明:为了测试没有Cache情况下服务器负载和响应情况,将beijingtest的cache去掉。并将其初始最小instance设置为20。结果:30个并发用户CPU达到了97。所以就测试到30个用户。客户端响应情况:用户数迭代时间地图操作响应速度103002.196721311203004.9890109893030010.48351648服务器的资源使用情况:用户数服务器CPU服务器网络内存10631800006320902620006330972530006420个并发时服务器的CPU内存:20个并发时服务器的各个进程使用CPU和内存情况:ArcGIS Server 使用Cache 情况下的性能:说明:测试Beijingtest服务,最小进程数设置为20。启用cache。结果:响应明显加快,数据如下:客户端响应情况:用户数迭代时间地图操作响应速度101801.317073171201801.5301801.894736842403001.547169811503002.333333333603004.309278351703005.98630137803007.4228187929030010.3043478310030010.66666667服务器的资源使用情况:用户数服务器CPU服务器网络内存101718800057204050000057.7305072300058.940661070000605073113000059608111700006070851280000608086110000060.290881110000611008912000006180个用户的情况下CPU内存使用情况:80个用户的情况下各个进程使用cpu内存的情况:ArcGIS Server在多个服务的情况下(底图是Cache的)的性能:说明:用带cache的beijingtest服务作为底图,以Road服务作为浮动图层。这样可以模拟那些需要编辑等高级功能的图层。结果:客户端响应情况:用户数迭代时间地图操作响应速度103002.064516203006.53030010.66667服务器的资源使用情况:用户数服务器CPU服务器网络(Byte/s)内存(%)10603800005920905000006030955800006030个用户的时候服务器CPU内存使用情况:扩展ArcGIS Server SOC对性能的影响:说明:将机器xxh和 Esri-nobody作为PSDServer的SOC,同事PSDServer上保留SOC但最多限制25个instance。将Beijingtest初始的instance数量设置为30。这样,PSDServer就做为WebServer, ArcSDE Server, 数据库服务器,SOM存在。结果:服务器的资源使用情况:用户数地图操作响应速度 (典型部署方式)地图操作响应速度 (分布式部署)502.331.18604.311.65705.992.22807.422.559010.3410010.674.87服务器的资源使用情况:用户数典型式分布式CPU%5073som+soc:67,soc1:25,soc2:286081som+soc:76,soc1:30,soc2:357085som+soc:76,soc1:34,soc2:408086som+soc:86,soc1:35,soc2:419088som+soc:84,soc1:35,soc2:3810089som+soc:87,soc1:37,soc2:39网络 Mb/s509.0415.68609.3619.27010.2421.6808.822.4908.88201009.621.6ArcGIS Server与ArcIMS的性能对比:说明:使用同样的数据源和地图文档beijingtest.mxd。ArcIMS使用ArcMapServer,并用ArcIMS Web Manager for Microsoft dot Net Framework发布一个应用。采用和ArcGIS Server同样的方法测试。ArcIMS版本为9.2 SP3。ArcIMS配置10个instances.ArcGIS Server 初始配置20个instance. 虽然instance数量不同,但根据经验不会影响结果。因为最终限制结果的是系统资源而不是instance的数量。结果:服务器的资源使用情况:用户数地图操作响应速度服务器CPU服务器网络服务器内存ArcIMS101.936507937556100050204879250052308.285714286979500050ArcGIS Server (Cache)101.3170731711754050000057.7301.8947368425072300058.9401.54716981166107000060502.33333333373113000059604.30927835181117000060705.9863013785128000060807.42281879286110000060.29010.304347838811100006110010.6666666789120000061ArcGIS Server (No Cache)102.1967213116318000063204.98901098990262000633010.483516489725300064结果分析不用Cache,用Cache做底图再用一个非cache的服务做浮动图层,或者用ArcIMS ArcMapServer,这三种情况下最多30个用户就可以让PSDServer的CPU达到90以上,这时如果再加更多的用户只能导致响应时间不可接受。使用了Cache以后,支持的并发数明显增多,同样的配置可以达到100个并发用户。响应时间也明显缩短。用Cache也会通过SOC访问,而不是直接通过缓存目录访问图片。如果分布式部署,多增加两个SOC的情况下,对Cache的服务,响应时间明显缩短。例如100个用户的响应时间从10.67缩短为4.87秒。但网络流量从9.6Mb/s变为21.6Mb/s。可以说对于100Mb/s局域网来说还是比较繁忙的。但有一点可以看出,当SOM的机器(PSDServer)CPU达到87的时候两个扩展soc, soc1(esri-nobody)CPU利用率达到37,soc2(xxh)达到39。扩展SOC并没有变得特别繁忙。我认为是SOM机器性能是整个系统的瓶颈所在。我们如果继续分析各个进程所占的CPU和内存,可以发现w3wp.exe进程有时可以达到60以上的CPU利用率。这个进程是IIS产生的。还有gsrvr.exe所占的CPU也相当可观。这样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两个扩展SOC CPU上不去的原因了难道是SOM没有CPU时间为他们分配任务?我目前这么认为。在不做Cache的情况下,与ArcIMS (ArcMapServer)的性能差不多,从数据上看,后者稍微快点(不到1秒)。如果应用使用两个服务一个有Cache另外一个没有Cache,我们非常惊讶得发现,居然比完全不用Cache还慢。比如当有20个并发用户的时候,前者的响应速度为6.5秒,后者为5秒。这个有些不可思意,因为我可以把90的内容都做了Cache只留下10的内容非Cache!好在ESRI USA已经将此确认为一个bug.结论测试注意事项Web Server的选择使用ASP .net只能选择IIS。问题是开始我选择XP操作系统做测试发现压力老是上不去,而且老报一些Http拒绝错误。最后发现XP上的IIS只能有10个连接。最后该为Windows2003 Server问题就解决了。动态数据问题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让测试程序访问动态数据,也就是session中的数据。通过程序向Web Server发送一次请求,例如http:/psdserver/beijingtest/, 从response的http headers中截获SessionID.然后在后续的请求中都要使用同一SessionID,这样才能保证访问到内容。否则,自动产生的SessionID是非法的,服务器无法识别。测试结果的验证首先最直观的是看CPU的使用情况。看看手工操作和程序执行对CPU的利用是否一样。并发后CPU使用率是否提升并且连续。其次看看ArcGIS Server日志或者测试程序Http 输出是否正常。最后也可以看看有无大量图片产生,看看图片内容是否符合预期。对于CPU利用率不高问题,应该是没有访问到动态数据导致的。也有可能是限制了服务器资源使用导致的,比如最大instance数量限制。 ArcGIS性能ArcGIS Server的性能并非很差,相反对于如此功能丰富,且层次繁多的服务器产品,我觉得性能是比较高的。但是在部署的时候要注意几个关键问题方可发挥且最佳性能。ArcGIS Server地图操作比ArcIMS稍微慢一点点(不做服务器Cache的情况下),但对ArcGIS Server来说,这点性能代价换来的是Spatial, network,编辑等高级功能,和巨大的开发潜力。所以如果非要从速度上比较这两个产品是比较牵强的。更多的比较应该从功能,价格方面。对于一些应用采用双Service方法(底图Cache,功能图层不做Cache),虽然实际速度测出来并不快,但是客户端的体验却是相反的,“视觉欺骗”仍然让用户比较享受。建议采用。分析用户的需求,尽量用Cache !但不要忘记了Cache仍然要访问SOC。配置部署建议CPU基于ArcGIS Server的应用都是服务器CPU密集型的,所以应当尽量采用多核心,主频高的CPU。而且最好是多CPU的机器。内存服务启动和服务运行时,回产生大量的SO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