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适老性规划设计研究.pdf_第1页
社区适老性规划设计研究.pdf_第2页
社区适老性规划设计研究.pdf_第3页
社区适老性规划设计研究.pdf_第4页
社区适老性规划设计研究.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SSUE 5 OCT. 2014 / JOURNAL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WEST CHINA / 026 社区适老性规划设计研究 A Research on the Adaptive Planning for the Elderly in the Residential Communities 魏 钢 张 播 魏 维 WEI Gang, ZHANG Bo, WEI Wei 摘 要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数量最 多的国家, 老年人生活和居住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改善现有的居住环境, 使老年人真正感 觉到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 是规划师亟待解 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入手, 结合我国实际探讨了社区适老性的必要 性, 对当前老年人的居住需求进行了分析, 从 社区总体布局、 老年住宅设计、 社区空间环境 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4个方面提出了应对老 龄化的社区适老性规划设计的措施。 关键词 居住社区; 适老性; 居家养老 Abstract: With China becoming one of the countries with the largest aging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the living condition and problems for the elderly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Its urgent for the urban planners to improve the living conditions so that the elderly can be taken care of and have houses to live.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living demands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 by studying current aging trend and learning different cases. Based on that, this paper comes up with some ideas on improving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elderly communities. Keywords: Residential Community; Adaptive Design for the Elderly; Home-Based Care 1 引 言 1.1 我国老龄化的社会背景 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 中国的老年人口迅速增长。 50年代我国老年人口达到0.4亿, 到 2000年达到了1.3亿, 第6 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我国65 周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1.188 亿人, 占总人口数量的8.87%, 明显呈现人口老龄化趋势, 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增长至4.2亿。 养老已成为家庭乃至社会的一大责任, 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正在成为我国社会生活的重要组 成部分。 “十二五”期间,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 并呈现出老龄化、 高龄化、空巢化等新特 征。 然而, 由于长期以来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认识不足, 我国城市普遍缺乏宏观层面的适老 化综合部署和微观层面的技术规定, 难以适应城市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 1.2 社区适老性的发展空间巨大 西方福利国家的老年人照料模式曾经历了一个从 “家庭照顾机构照顾社区照顾” 的转变过程1。 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十二五” 规划中也提出 “建立以居家为 基础、 社区为依托、 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2。 在我国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 7%的老年人社区养老、 3%的老年人机构养老在 “9073” 养老国策中, 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 均需利用社区老年人设施及社区服务机构提供的生活照料、 医疗保健、文化活动、 体育健 身等服务, 社区在养老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另外, 老年人活动能力有限, 步行范围的社 区就成为老年人日常活动和接受各类服务的最方便、 最频繁的场所。 目前国外针对老年人的 健康医疗问题, 主要采取的是 “削减大医院, 发展社区服务” 3的策略。 欧洲诸国不鼓励新建 养老机构, 提倡多发展位于照料需求者附近的、 更家庭化服务的社区模式。 社区居家养老作 为中国老年人未来的主要养老方式, 对城市居住环境和养老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 DOI: 10.13791/ki.hsfwest.20140505 魏钢, 张播, 魏维. 社区适老性规划设计研究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 29(05): 26-30. 中图分类号 TU241-2 文献标识码 B 文 章 编 号 2095-6304(2014)05-0026-05 作者简介 魏 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规划师, 张 播: 中投发展有限公司, 高级城市规划师 魏 维: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规划师 2014年第5期 /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 027 此, 普通社区的适老性设计在应对老龄化 方面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发展空间巨大。 1.3 国内相关规范对适老性设计指导性 不强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JGJ122- 99)和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 (GB/ T5034-2003)以老年人建筑为主要对象, 对社区规划提出了一定的指导方针, 城市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为 普通社区的适老性设计提出了原则性规 定。 但是由于国内对适老化方面的研究起 步较晚, 当时的理论积累相对较少, 在今天 看来, 上述规范在范围和深度上都有所欠 缺, 对社区适老性设计的指导性不强。 而 国内针对社区适老性设计的研究较多集中 于建筑设计层面上, 对现有社区的适老性 更新和改造方面, 以及新建社区及规划层 面的社区适老性设计研究较为匮乏。 2 解析社区适老性 当前,社区适老性主要分为两种情 况: 对于现有社区进行适老性的改造和对 于新建社区进行适老性的设计。 2.1 现有社区的适老性改造难度大 对于现有社区来说, 当前的适老性改 造项目往往局限在无障碍改造层面。 如在对 于缺少无障碍设计的老旧住宅楼, 在其底层 入口增设坡道、 栏杆扶手等无障碍设施, 多 层住宅楼增设升降电梯。 一方面是因为资金 短缺和缺少政策倾斜等原因, 另一方面也是 因为旧社区建造年代久远, 缺少适老性理 念。 当时这些老旧社区,主要考虑是为身体 健康的中青年住户设计和建造的, 忽视了老 年人的特殊居住使用要求, 因而造成现在旧 社区适老性改造的难度较大。 2.2 新建社区的适老性设计考虑不足 对于新建社区来说, 非专业养老社区 的普通社区对于适老性设计相对考虑不 足。 可以预见,未来这种适老性不足的普 通新建社区将不得不面临难度较大的适老 性改造。 适老性设计往往被认为是仅供老 年人居住的老年人住宅。 事实上, “适老性 设计” 这一理念并不局限于老年住宅的设 计, 而应该运用到所有的住宅设计中去。 在 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全社会各 个年龄段的人未来都会变老的居住需求, 并考虑到未来进一步适老性改造的可能, 预留空间和接口。本文的重点研究对象也 是针对该类型社区的适老性设计。 另外, 专门的养老社区和老年公寓对 于老年人的各方面需求考虑较为到位, 甚 至做到极致, 进而将 “适老性” 作为重要卖 点在房地产市场进行推销。 我国已经出现 了一些较为成功的养老社区住宅案例, 但 从整体上看, 目前我国养老社区的商业化 运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往往定位偏于高端, 覆盖面较为有限,难以成为主流养老模 式。 但其体现出的适老性探索值得在社区 的适老性规划设计中予以重视和借鉴。 笔 者选取了我国几个典型养老社区案例对其 适老性要素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表1) 。 3 老年人对社区的适老性需求 老年人退休后, 生活类型由工作型逐 步转变为休闲型, 与社会的联系减少, 活动 的范围缩小。 老年人的生活更依赖于社区, 通过继续生活在社区中, 维持与家人和邻 里的交往, 在熟悉的场所和设施中, 参与 各类活动, 保持身体健康和心情愉快。 由 于生理、 心理状态的变化和生活类型的改 变, 老年人迫切需要安全舒适的居家养老 环境, 需要社区为其提供形式多样的社会 交往空间, 也需要养老设施为其提供既多 样又专业的社区服务。 3.1 对社区硬件住宅、 场地环境及配 套设施的需求 生活环境的安全性: 安全性不仅强调 物理环境上的安全, 保护老年人的身体绝 对安全和不受伤害, 更强调心理状态上的 安全感, 尽量消除老年人的陌生感和危机 感, 以及由此产生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和 心理状态4。 活动场所的交往性: 绝大多数老年人 愿意与同龄的老年朋友交往。 由于年龄层次 接近, 因而文化背景、 生活爱好等方面较为 有共同语言, 有利于交流和产生共鸣5。 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老年人 对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便利性要求较高, 主要体现在生活氛围的轻松程度上。 无障碍设计: 高龄和行动有困难的老 年人, 会存在移动障碍。 老年人常用设施应 易于操作, 并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 3.2 对社区软件社区服务的需求 (1)医疗服务 随着年纪的增大,体弱多病在所难 免。 及时而有效的医疗服务是保证老年人 生活的重要要素。 (2)安全服务 由于缺乏与外界联系而意外身亡在家 里的惨剧时有发生, 老年人的居住安全问 题应受到关注。老年人应便于得到社区工 作人员的安全和医疗救助。 (3)生活服务 很多老年人由于身体不适,行动不 便, 缺少子女的陪伴,对于某些复杂的家 务活动难以自理, 需要得到外界的帮助。 (4)关爱服务 “老来空” 是很多老年人面临的巨大挑 战, 角色和亲人的丧失让老年人失去生活 的信心和乐趣。 4 社区适老性规划设计 社区的适老性规划设计是指在通常 社区的规划基础上, 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 需求对社区的布局结构、 住宅建筑、生活 服务设施、 公共活动场地及设施等方面进 行强化设计, 使社区在使用、安全、无障 碍、形象等因素上更符合老年人居住生活 而设计。 4.1 社区选址及总体布局 社区的选址不仅要求区位便利, 还要 氛围安静。步行范围内有便捷的交通干线 和医院、 公园、 商店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休闲 场所。 一些较大的综合社区通常靠近城市 周边的城乡交界处, 既毗邻景观资源, 具有 宜人的物理环境, 又有便捷的城市快速路 或轨道交通进行交通通勤。 为了方便老人 出行和亲友探望, 还可以设置班车往返于 社区与轨道交通站点或公交车站之间6。 ISSUE 5 OCT. 2014 / JOURNAL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WEST CHINA / 028 推荐采用小街区、 密路网、 窄断面模式 (图1) 。 小街区模式使老年人能以更短的步 行距离到达周边城市街道, 使用公交、 商店 等城市服务设施。 交通组织上应考虑安全 性和舒适性。 安全方面应做到人车分离, 步 行道避免穿越停车场、 机动车道, 形成步行 道体系。 其宽度与纵坡等设计指标, 应注意 满足老年人及轮椅的通行要求。 4.2 社区住宅规划设计 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状况的变化和家庭 结构的缩小, 家庭养老的功能有被弱化的 趋势, 但不可否认老少同居对于老年人的 身心健康有着诸多裨益。既留有各自独立 空间, 又便于老年人得到及时照顾和陪伴, 这是大多数家庭养老的理想模式。 因而在 社区内部, 网络式组团最符合这一模式的 养老需求。 这种类型的住宅单体设计应满 足老少可分可合和便于双向照顾的多层次 要求, 可在较低的楼层中设计二代居或三 代居的套房。同时,适老性社区内也应考 虑到独居的单身老人或老年夫妇, 设置具 有较为完善公共设施的适当比例的老年公 寓式住宅10。 另外, 老年人由于身体原因, 每天日常 养老社区规模设计理念规划布局公共配套设施环境设计实景照片 北京东方 太阳城7 占地面积 234hm2 建筑面积 80万平方米 以绿色生态为指导原则, 重视生态资源的利用, 创 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绿色 老年社区 采用开放空间的规划结 构, 形成7个主要组团, 以 岛式布局的手法散布于基 地的大片绿地中 配置相对更为完善的公共 服务设施, 并集中布置于 中心社区, 位于全社区的 中心地段, 方便到达 环境的可识别性、 出行的 安全性和无障碍设计 北京万科 幸福汇8 建筑面积 13.8万平方 米 幸福汇定位为24小时护 理服务型高端老年公寓。 强调老年人精神需求满足 的重要性, 重视人与人的 交流 养老地产有两种形态: “活跃长者之家”万科自 持出租经营的; “活跃长 者住宅” , 面向市场销售 共享“万科幸福汇”的商 业配套用地。 周边配套医 疗、心理咨询、学校、浴 池、图书馆、 健身房等设 施 在建筑设计上倾向于老 年人的生理特点和生活需 求, 如配备电梯、防滑卫 生间和其他无障碍设计 无锡九 如城 启动区占地 面积 53.3hm2 提出打造全产业链“养老 综合体”的概念。全方面 满足退休老人从健康养 生到临终关怀等多层次的 需求 位于宜兴城东郊, 自然环 境得天独厚。 社区分为三 大类:康复护理中心;集 中养老公寓; 家庭式养生 住宅 六大服务中心支撑。 另建 造0.4km2的 “CSA农场” , 按需生产各类有机食品, 开辟专门的种养基地 全区无障碍设计, 产品功 能老年化, 老年活动空间 多元化 杭州万科 良渚随园 嘉树9 占地面积 400hm2 山水田园小镇。以步行5 分钟的距离建立配套服 务体系, 营造一座可持续 发展的宜居小城 对住宅、 公建、旅游用地 的精细划分和混合利用实 现 “小同质、 大混合” 的居 住模式 中央 “金十字”养生休闲 区,为长者提供健康管 理、 餐饮、 交流、 活动、 休 闲及娱乐空间 以专业的适老型产品、完 善的园区配套、 四大服务 管理体系, 打造最适合养 生的长者之家 嘉兴桐乡 绿城乌镇 雅园 占地面积 367hm2 以 “颐、乐、 学、为” 为核 心的学院式养老模式。 通 过学校的组织方式, 构建 园区内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模式 6大功能区块包括颐乐学 院、 商业配套、 医疗公园、 养生度假酒店、 特色商业 中心、 国际养老护理中心 颐乐学院分为健康养生 系、 人文科学系、 艺术系、 休闲体育系和生活系五大 系, 并设有课程 强调无障碍设计, 方便老 年人出行与活动 天津卓达 太阳城 启动区占地 面积 27hm2 在国内率先提出 “三位一 体” 的集居家、 社区、 机构 养老为一体的功能复合的 养老模式 启动区与民政部养老示 范区相邻, 以示范区为中 心, 形成大型多功能的复 合社区 内含博物馆、度假疗养中 心、 中华国医馆、医院等 多个板块, 配套完善 步行道结合小品建筑设置 充分的座椅, 在设施上设 无障碍电梯及残疾人坡道 等无障碍设施 表1 我国养老社区案例的适老性要素比较研究 Tab.1 the documents of promoting community construction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2014年第5期 /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 029 生活主要在住宅内活动, 对住宅的采光和日 照需求多于其他年纪的人群。 为此, 其卧室 和起居室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尽量以南向 或东向的向阳布置为主。 住宅内凡是老年人 涉足的地方, 均必须考虑和设置保障老年人 方便和安全的相关设施和措施。 如取消地 面高差、 门槛及地面做防滑处理, 增设客厅 卫生间的扶手等11。 4.3 社区空间环境规划 4.3.1 社交性的室外场所 老年人在室外的活动场地, 应注意动 静分区。 动区的选址需要保证易达性, 避 免车辆等不安全因素的干扰。在动区内, 老年人主要进行健身活动。 静区的选址应 尽量位于幽静的场所, 重视利用树木绿化 等形成天然的空间界定和视线屏障。 在静 区内, 老年人主要进行闲谈和偏静态的休 闲活动。动区和静区之间, 注意预留适宜 的距离, 使进行不同活动的老人之间避免 干扰和影响。 4.3.2 休憩性的室外场所 老年人由于体力原因, 在室外的活动 除适量的轻微运动之外, 更为重要的是进 行接近自然的休憩活动。新鲜空气、绿化 植物等室外要素都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 所帮助。所以, 优良的休憩性室外空间的 设计非常重要。 室外活动空间宜安排在兼 具物质和精神防护的区域, 如L型和U型建 筑两翼之间的围合区, 使空间具有围合感 (图2) 。 同时, 遮阳挡风, 营造宜人的空间 环境。 休憩座椅的提供可以是花池、树池 等复合化的设施。在公共活动场所周边、 散步道、 单元入口附近都应该配备一定数 量的休憩座椅,座椅的设置位置应与提 供遮阴的高大乔木相结合。座椅在布局时 应尽量位于人们的视线范围内, 同时座椅 的材质选择应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如 北方寒带城市应避免金属材质的座椅)。 座椅应设置扶手、靠背,坐面高度约为 420450mm, 扶手高度约为180220mm, 座椅周边应留出轮椅的空间。 4.3.3 室外绿化设计 一般室外环境的绿地设计较强调绿 化的观赏作用、遮阴及围栏作用, 在老年 人口日益增长的趋势下,绿地环境设计应 将老年人的绿化需求一并考虑, 在绿地环 境单纯的观赏、遮阴、围和的功能上,增 加绿地的适老功能, 为老年人创造提供一 个可观、 可用、 可参与的安全无害的绿化 环境, 同时,利用绿地环境为老年人创造 一个积极向上的户外心理环境。 绿地环境应尽量发展其绿化功能的 实用功效,增强绿化区域的可进入性,提 高绿化植被的实用功能(遮阴、果实、防 护等功能) , 并提供一定区域的自种植区, 丰富老年人户外生活。 应更重视绿化覆盖 率, 重视阔叶乔木等遮阴植被的种植, 为 老人的活动创造充足的硬地场所。尽量多 用花灌木和季相明显的色叶树, 以及松、 竹、 梅等观赏价值高的树种。绿地设施应 满足老年人的行为习惯。花池、 树池等景 观设施尽量同时提供休憩座椅、 棋盘平台 等娱乐设施, 同时通过可通过树池、 花池 提高植物的观赏高度, 避免老年人弯腰、 图1 街区式的规划布局 Fig.1 two different layouts of super-block planning and small-block planning 图2 室外活动场所布局示意图 Fig.2 layout of the outdoor activities space 跌倒, 同时随时提供休息小坐的功能。 4.3.4 康乐性的室外场所 在中国, 老年人多有帮年轻人带小孩 的任务, 所以在儿童游憩区域配置数量足 够且利于交流的休憩设施是非常重要的; 在休憩设施设置的同时也应注意与植被 的组合, 提供给老年人遮阴、安全的看护 环境。 4.4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众多老年人养老的基地是 “家庭” , 而 家庭又扎根于 “社区” 之中。 社区老年人生 活服务设施系统应从日常照料设施、 社会 生活与精神慰藉设施、 医疗护理保健设施 等三个方面着手。 在社区内建设日间照料中心或托老 所, 负责对老人生活起居的照顾。加强社 区医疗服务, 设置门诊室和卫生站,联系 义诊或上门服务, 使“老有所医” 。 建立老 年活动中心, 设立具有参与性和互动性的 活动室, 开展符合老年人兴趣爱好的多种 活动等, 使“老有所乐” ; 同时, 兴办老年 大学,充实老年人闲暇时间, 使“老有所 学” 上述各项社区内适老性公共服务设施 应结合室外空间环境统筹设计和布局, 见 缝插针、 挖掘和整合闲置空间资源, 利用闲 置幼儿园、 社区用房等现状设施转型为日间 照料中心、 日托机构等社区养老设施13。 上述各项社区内适老性公共服务设施 应结合室外空间环境统筹设计和布局, 见 缝插针、 挖掘和整合闲置空间资源, 利用闲 置幼儿园、 社区用房等现状设施转型为日间 照料中心、 日托机构等社区养老设施。 ISSUE 5 OCT. 2014 / JOURNAL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WEST CHINA / 030 5 结 语 社会的老龄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严 峻问题, 中国城市应以现有条件与发展趋 势为基础, 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重视改善居家养老的社区适老性,建立 “将满足老龄化要求作为所有住宅的一项 基本品质” 的观念, 逐步在大众化的基本 住房植入适老概念, 将广泛的适老化社区 变成 “无围墙的养老院” , 使其成为我国老 龄化社会的主要保障, 促进社会公平与民 生安定, 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更高质量的养 老服务和社会支持。 (本文根据民政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