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阑尾炎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鉴别及诊治体会.doc_第1页
小儿阑尾炎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鉴别及诊治体会.doc_第2页
小儿阑尾炎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鉴别及诊治体会.doc_第3页
小儿阑尾炎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鉴别及诊治体会.doc_第4页
小儿阑尾炎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鉴别及诊治体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阑尾炎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鉴别及诊治体会【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阑尾炎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明确诊断后,全部病人均采用保守疗法,同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结果 经过1周的抗感染治疗均痊愈出院,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好发于儿童,以男性居多。有时肠系膜淋巴结炎与阑尾炎共存,应加以鉴别,积极治疗。 【关键词】 淋巴结 肠系膜 阑尾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与阑尾炎临床表现很相似,易导致相互混淆与误诊,是否手术治疗在临床治疗中意见不尽相同。对诊断困难者,有人认为应以手术治疗为主,亦有人认为应以保守抗感染治疗为主1。笔者自2003年4月至2008年10月期间共收治11例肠系膜淋巴结患者,在处理中均以非手术治疗,经过1周的抗炎治疗均痊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收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11例。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412岁。1.2 症状与体征发热11例,肛表3839 3例,3940 6例,4040.8 2例。腹痛,11例中,阵发性右下腹剧痛9例,体温升高后12 d开始腹痛11例,同时发生者4例。恶心、呕吐4例;腹泻黄稀便3例。10例在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程中并发。临床体征:右下腹压痛9例,脐周压痛5例,均无腹肌紧张及反跳痛;其中1例在腹部扪及34个小结节样肿物。1.3 实验室检查11例血WBC均在(1218)109/L,N 0.700.90。腹部B超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10例。1.4 治疗方法全部病人均采用保守疗法,同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氨苄青霉素(国药准字H13021267,石药集团中诺药业有限公司)0.1g/(kg.d)加0.9%生理盐水,每日2次静脉滴注,联合甲硝唑(国药准字H51021418,德阳华康药业有限公司)10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对发热腹痛较重的病人加用地塞米松(国药准字H410221255,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5mg/次,地塞米松用药不超过3日。2日后查白细胞有明显下降,并有症状明显缓解,继续巩固治疗1周。2 结 果收治11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均经抗炎、补液及对症治疗,3天后腹痛减轻,临床症状缓解。5例于10天内复查腹部B超肠系膜淋巴结数目减少,肿大淋巴结明显缩小,治疗效果好。3 讨 论3.1 急性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绝大多数发生在512岁,以男性居多。可见,本病发病高峰为8岁以下儿童。该病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故临床表现往往先有发热、后有腹痛。细菌通过胃肠道破裂的肠粘膜进入乳糜管,使肠系膜淋巴结炎性增大;由于炎性渗出液刺激,出现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临床症状2。腹绞痛的部位可能是弥漫的,或因发炎的淋巴结位置而有不同,但以右下腹最多见,本组阵发性右下腹剧痛者9例。有时腹痛间歇期患儿感觉良好,腹肌紧张较少见,反跳痛不显著。因回肠系膜具有活动性,压痛点可随患儿体位改变而变化,腹痛位置不固定 3,所以对于该病的诊断,要掌握两个特点,腹痛部位的易变和腹痛强度的易变。3.2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不应手术治疗,应予抗感染治疗。由于该病有时与儿童急性阑尾炎颇难鉴别,因此,对诊断不能肯定者,宁可开腹探查,否则让已有急性炎症的阑尾留在腹腔内可能贻误治疗。笔者体会,如果经抗感染治疗仍持续腹痛6 h,体温不降,腹肌较前紧张者,就应果断手术,避免阑尾穿孔,一般观察时间不超过24 h。如果经治疗后,腹痛不剧烈,体温也无明显增高,血WBC无继续增加,可延长观察时间,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创伤。3.3 肠系膜淋巴炎的诊断标准目前一些学者还有争议,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发病很相似,在剖腹探查手术前,诊断有些困难,没有一定经验的临床医生作出正确判断更困难一些。有时肠系膜淋巴结炎与阑尾炎共存。有资料统计在淋巴结炎中同时存在阑尾炎性病变的约占37.5%,在阑尾炎诊疗过程中肠系膜病变约为8%10%4。有部分肠系膜淋巴结炎中有上感症状。笔者根据经验和资料,提出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几点建议:(1)虽有右下腹痛,但先发热后腹痛。而阑尾炎的发病原因是由于阑尾腔的梗阻导致腹痛,然后阑尾腔内的细菌感染逐渐引起全身发热,而肠系膜淋巴结炎先有淋巴结急性炎症导致发热,炎性淋巴结肿大渗出才引起右下腹部疼痛,故仔细询问病史与阑尾炎鉴别有很大帮助。(2)肠系膜淋巴结炎虽有右下腹压痛,但无固定的麦氏点压痛,而且腹部移动性压痛是本病特有的体征,让病人平卧时右下腹部有压痛,再嘱患者左侧卧位,由于回盲部系膜内炎性肿大的淋巴结随体位改变而移致腹内侧;故右下腹部的压痛点移位于脐部,相反阑尾炎时,阑尾的位置不改变,当左侧卧位时右下腹压痛更明显。(3)对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笔者认为:本病采用非手术治疗,虽然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同时存在阑尾炎的可能性,而在有的资料中提示大部分肠系膜淋巴结炎时阑尾正常。有的是在切除阑尾后送检时才发现炎性反应,这可能与感染有关。但为了避免延误阑尾炎的治疗以及防止遗漏需手术治疗的美克尔氏憩室炎等,笔者认为对临床上酷似阑尾炎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以及不能排除需手术治疗的疾病,肠系膜淋巴结炎等均应积极剖腹探查。【参考文献】 李星.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65例临床分析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13),1326.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